第一篇:公调对接介绍
一、派出所概况
城关派出所成立于1982年,1993年分为城南、城西和桥北三个派出所,2007年再由城南(城西已并入)、桥北和北张三所合并成立,所址现为上派镇巢湖中路37号。辖区系肥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12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00多人,实有人口近20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矛盾、纠纷突出。
二、公调对接的背景
公安机关调解纠纷是司法调解中非诉讼调解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随着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异日益缩减,经济转型过程中引发的经济利益冲突等社会矛盾、民间纠纷层出不穷,呈现多元性、利益性、复杂性和调解难度大等特点,给社会政治、治安的稳定带来了很大压力,传统的公安调解方式在化解矛盾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对派出所民警,在自身业务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大量矛盾纠纷的受理使有限的警力资源捉襟见肘。
三、领导调研
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今年年初推出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决定由政法委牵头,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参加,要求建立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和司法人民调解相互衔接、良性互动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这样既能缓解警力的不足,更能使非警务矛盾纠纷得到合理分流和有效调解,改善社会矛盾状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对维护社会稳
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筹备工作
为此,县委政法委组织司法、公安,多次到城关派出所和司法所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并到相关地区实地观摩。强调,建立公调对接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是为公安民警解压、发挥人民调解作用的较好方式,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纳入重点推进项目,保证此项工作尽快投入运行。
公安局和司法局接到任务后,积极准备,认真谋划,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后,决定在城关派出所进行试点,挂牌成立“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室,由民警和司法干警参加作为调解员,对接警过程中的大量非警务调解活动进行人民调解,并建立了调解流程、移接交、工作考核等相关制度,为调解室配备了电脑、桌椅、台帐等硬件软件设施,派出所专门调整出两间办公室作为调解室,全面配合做好公调对接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挂牌成立及工作实效
2012年7月17日上午,肥西县公安局隆重举行城关地区公调对接启动仪式。县有关领导参加了仪式,并为“城关地区警民联调室”揭牌。
调解室揭牌后,城关派出所和司法所调解员立即进入角色,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完成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任务,从近期工作情况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起到一定作用。
第二篇:乡镇“公调对接”工作情况汇报
某某镇“公调对接”工作情况汇报
某某镇综治办公室
为有效应对近年来各类矛盾递增式增长的趋势,某某镇紧跟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公调对接工作探索,有效推进“派驻式”人民调解室完善开展,现就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相关推进措施。一是成立组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某某镇迅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任组长,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调解委、信访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公调对接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二是人员选派。经过组织筛选、群众推荐,初步确定xx、xx、xx三位同志为初步人选,xx、xx二同志系我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xx同志为专司法矫正职工作者。三是完善制度。工作制度建立方面,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在互相协调沟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探索完善联络员制度、重大纠纷联动联调制度、统一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做到运作有保障。
二、存在问题。一是对接不到位。相关网络尚未完全形成,与镇、村两级调解组织尚未完全实现互补对接。二是办公场地有待完善。办公室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打印机、电脑、空调及相关办公用品尚未配备到位。三是调解影响小。群众不了解调解组织运作情况,自身声音也偏弱,宣传力度不足,自身做法、工作机制也没有很好与社会接轨,导致目前影响偏小,处理的调解案例偏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办公场所配套到位。办公室各项办公设施、接待用具配套到位,制度上墙,工作流程、意见箱配备齐全。二是强化宣传工作。将调解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拓宽扩张,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把公调对接工作的做法、创新之处向社会广泛宣传,提高群众了解和接受程度,保障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三是制度再完善。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制度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易于执行。四是加大人员培训。通过与上级部门对接,邀请相关专家对工作内容、工作细节及注意问题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提升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水平。
第三篇:公调对接 调解 案例1
案例1
2010年12月28日,某社区居民曾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拔牙,因牙科医生的疏忽大意,将曾某的牙拔错,导致曾某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纠纷。曾某并采取了过激行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吵大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了警,双方被带到派出所进行调解。
2011年元月5日,派出所启用“公调对接”,将曾某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民事纠纷移交到司法所进行调解,司法所在了解了此次医患纠纷的具体情况后,立即对双方开展工作,首先明确曾某的此次医患纠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应承担全部责任。其次该所又找到曾某,和她详细解释“人身损害赔偿”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要能够理智的提出赔偿要求。看到双方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后,司法所又组织双方坐下来面对面的协商,经过近3个小时的协商,最终卫生服务中心愿意一次性赔偿曾某三万五千元整,曾某也表示同意,司法所立即为双方制定了民事调解协议书,在双方签字盖章后,就立即履行了协议。
事后司法所回访了当事人之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表示,签完并履行了协议后,曾某再也没有因为此医患纠纷找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
第四篇: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介绍
创新诉调对接 践行能动司法
——鞍山市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汇报
2011年,立山法院积极探索法院管理新思路,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过程中,紧紧围绕能动司法工作主题,从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我院司法资源相对紧缺的现状,积极探寻以发挥法官主体作用为支撑,以强化诉前调解为重点,整合各类调解资源,运用综合调控手段推进调解工作的新途径,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创‘即立、即调、即审’的工作模式,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实现了诉前化解矛盾多、立案少、执行少、信访少的良性循环,筑牢了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诉调对接的全局意义
(一)着眼大局 树立能动司法理念
立山法院着眼于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自觉地、积极地把法院各项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大局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由政府统一管理向社会协同管理转变的大背景下,我院牢固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强化司法保障职能,针对立山区民商事案件逐年增加、经济活动繁荣活跃、群众利益诉求日益迫切的现状,统筹、整合各方调解力量,逐步探索全方位、多层面的纠纷解决机制,将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宗职能化、制度化,从源头上化解 矛盾,将维稳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推进和谐鞍山建设。
(二)重心前移,推动法院科学发展
立山法院坚持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求作为法院的管理起点,以灵活、便捷、高效地解决矛盾纠纷为工作目标,着力发挥诉前调解功能,对诉前调解及立案工作模式进行重新架构和变革,针对一线审判法官人员少、任务重,司法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诉前调解模式可以将案件有效分流,简单案件诉前调,调解不成简易审,复杂案件快速立,疑难案件精细审,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调审分流,优化了司法资源配臵,促进了法院工作科学化发展。
——诉调对接的整体架构
(一)搭建诉调对接平台 夯实诉调对接基础 2012年1月16日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正式运行,立山法院秉承将最好的资源留给当事人的宗旨,将诉调对接中心设臵在新建的诉讼服务中心内,采用5合1办公模式,即诉前调解、快速裁决、司法确认、执前督促、立案流转五项工作内容,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高效衔接流转。目前,诉调对接中心内设9个调解组,1个事务组,1个通知组,1个执行督促组,配备2个调解法庭,专门设臵人民调解室,使诉调工作零距离衔接,当事人不出法院即可进入联合调解程序;院领导高度重视诉调对接工作,将素质高、业务强的年轻干警充实到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目前诉调对接中心共有干警17 人,平均年龄28岁,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 名,9人具有法官资格,1人为全市法院系统优秀调解能手,2人为全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在法院各个部门中人员配备标准最高。
(二)创新诉前调解模式 促进诉调纵向衔接 诉调对接中心的五项工作职能在诉调对接中心一个平台上实现高效衔接流转。案件起诉到立案窗口,审查法官向当事人释明诉调对接免费调解、高效快捷特点,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在其自愿基础上启动诉调流转程序,立即将案件流转到调解组,一小时内完成案件受理工作;调解法官按类组织调解,根据案情需要,当天组织调解,调解成功后直接出具法律文书,3日内调解不成的但可快速裁决的案件,立即进行快速裁决,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要求30日内结案,报主管院长审批可延长15日,大大缩短了纠纷化解时限。速裁不能的案件当天流转回立案一庭立即启动立案程序,当天将案件流转到相应业务庭室。案件调解及速裁审理时限最长不超过45天;对于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执前督促的,直接将案件流转到执前督促程序,跟踪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内容;对于直接到窗口申请执行的案件,当天启动执前督促程序,3天内完成执前督促工作,督促成功的,立即存档结案,无需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督促不成立即流转到执行部门。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简易审理的期限是3个月,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审限为6个月,而诉调对接机制最长的 3 审理期限不超过45天,最大程度保护当事人利益。
诉调对接工作的高效快捷深受当事人好评。2012年2月17日,蓝某等三位当事人乘坐闫某驾驶的出租车与刘某驾驶无牌三轮车相撞,致刘某和出租车内蓝某等三名乘客受伤,三位受害人到我院起诉。立山法院案件审查法官了解情况后,考虑到案情事实较为清晰,建议蓝某等三人选择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在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将案件登记后流转都诉前调解组。调解法官杨春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诉前调解。考虑到双方情绪激动,调解法官杨春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经过一个小时的调解,被告闫某就地给付原告三人9000元。次日,闫某起诉三轮司机刘某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纠纷一案,也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当场达成调解协议,给付闫某2000元,彻底实现了案结事了。一次事故引发的四件案件,两重法律关系,在两个工作日内,通过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工作机制得到了快捷、圆满的解决,这是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运营以来的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三)构建立体联调网络 深化诉调横向衔接 以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为主体,立山区政法委、信访局、法制办、发改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安监局、民政局、妇联、残联、工会、拆迁办等13个涉及民生、关乎民意的行政部门个行政部门,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9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律师协会、消费者协会、温州商会等3个社会组织,10个镇街的司法所及83个社区联络点,均已纳入联调网络;每个调解联动机构配备专职联络员,按照‘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的模式,法院选派优秀法官定点指导调解工作,建立严格的对接制度;诉调对接网络内的联调机构自行受理的案件,根据案件需要我院调解指导法官参与调解的,可发出联合调解邀请,多方参与共同调解,调解协议需要出具司法确认书的,法院当天完成调解确认工作,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调解员来源于退休法官、退休警官、仲裁员、律师、人民陪审员和人民调解员等,素质优秀,经验丰富,能够及时成功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通过这种诉前联动调解,诉调无缝对接,社会协同化解矛盾的工作模式从源头上解决纠纷,群众利益诉求的得到有效保障。
——诉调对接实效显著
2011年试运行阶段,诉调对接中心密切配合政府拆迁工作,成功协助区政府化解拆迁案件5件,涉案拆迁补偿额270余万元,有效避免拆迁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维护了政府行为的公信力,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案件分类调处效果显著,成功调处2批近1000户物业群体纠纷,一次性调处435人劳动争议案件,成功调解医疗纠纷案件7件,其中一次性给付案件5件,累计给付金额达81.4万元;2011年底,诉调对接中心受邀请与信访局、发改局、司法局联合调解一起已上访8年、涉及158人的齐大山商店改制安 5 臵纠纷案件,最终从服务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出发,主动承担起纠纷化解责任,目前当事人已经息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2012年春节前夕,48名农民因工追索劳动报酬到市里多个部门上访,情绪激动,行为极端,诉调对接中心主动启动诉前调解程序介入,目前案件已经圆满解决,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2年1月16日至3月14日,立案一庭收案286件,分流至速裁庭183件,调解结案101件,撤回起诉3件,流转至诉调对接中心案件占民商事案件63.9%,诉调对接中心结案率为56.8%,单日结案数最高达11件。这种迅捷、低廉、优化、双赢的纠纷处理模式,激活了化解纷争的社会资源,契合了当前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越来越高、法院诉讼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快速打造出诉调对接的‚立山效应‛。
能动司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诉调机制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柔和方式化解矛盾,将大量减少全区信访、民转刑和群体性案件。今年,我院将按照省法院开展‚调解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重点创新诉前调解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将诉前调解的创新意识引入法院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我院的目标是实现诉讼案件收案增长率下降,申请执行案件增长率下降,调撤率提高,审限内结案率高的‚两降低两提高‛的良性循环,实现诉调对接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立山法院 2012年4月23日
省院领导意见
一、院里对诉调对是怎么认识的 成立目的及意义
二、做法 具体化 宏观上级具体衔接上 像说明似的
三、工作成效 可以有实例 最后达到的效果 现在达到的程度 对原来目标来讲 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第五篇:西湖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西湖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诉调对接中心是西湖法院承担矛盾纠纷分流和督办重要职能的全新机构,旨在通过内合自身资源、外联多方力量,主动参与和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建立健全。
诉调对接中心(陈辽敏法官网上工作室)下设两个工作室,即诉前调解工作室、诉调对接工作室,通过构建“一中心两工作室”运转模式,完成“诉”与“调”网上网下无缝对接,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向前推移、向下延伸,以立体、多元、高效的运行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多层次、多渠道化解。
一、诉前调解工作室
诉前调解工作室由西湖区司法局驻法院的人民调解员以及特邀调解员组成,主要承担引调案件的调解工作。
对适合立案前调解或其他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处理的矛盾纠纷,由诉调对接中心引导至至区司法局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先行调解或者指定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我们还将心理咨询师引入诉前调解,与古荡街道合作,邀请其下属社团杭州心聆护航心理协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入驻法院,每周一、周四下午固定坐诊。4月11日,心理咨询师第一天上岗,就与法官、人民调解员一同参与了一起离婚案件的诉前调解。该案中夫妻双方均系80后,结婚不到两年,孩子也才三个半月大,在倾听完夫妻双方的陈述后,三方合力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将当事人的情绪化冲动降到最低,并积极引导当事人修复或重建婚姻家庭关系,终于打开了双方与婆婆、丈母娘的心结,各方均表示回去反省在婚姻中的心态。
二、诉调对接工作室 诉调对接工作室主要承担纠纷分流的工作职能,对不同纠纷类型加以甄别,实现纠纷的对外分流,从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解决纠纷。
1、分流至行政机关
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引发的诉讼,涉及企业转制、征地拆迁等群体性纠纷,涉及政治性、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性调整、公益性诉讼等法院无力单独化解或者由政府统筹处臵更为妥当的案件,由诉调对接中心商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政府法制办后分流到相应的机关,并协同就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化解方式、处臵时机进行沟通、协调和研究,为引导化解寻找出路。
2、分流至区大调解中心
法院不予受理的纠纷、部分在基层组织化解更便民的纠纷以及部分适合街道司法所等组织调解的重大、疑难、复杂纠纷,由诉调对接中心与区大调解中心进行对接分流。
3、分流至行业协会
对于专业性强、行业特点突出的纠纷,由诉调对接中心根据纠纷类型相应分流至中国互联网协会、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杭州市房产中介协会、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等行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4、分流至商事调解组织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商事纠纷,以及可以由商会、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商事机构调解的商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本着妥善化解的原则,将该类案件分流至相关商事调解组织。
5、分流至社区等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
除分流到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外,由社区等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更适合处理的纠纷,法院本着自愿、合法的原则,予以妥善分流。例如相邻关系和物业服务合同等纠纷可以分流至当地社区进行调处。
6、分流至合适的企业
对于批量的、涉众的以及重大、疑难、复杂的涉及大型企业的纠纷,由诉调对接中心将该类案件分流至合适的企业进行调处。
三、诉调对接中心(陈辽敏网上工作室)
陈辽敏法官网上调解工作室于2011年9月正式开通,是集网上立案、案件查询、网上预约开庭或调解、网上咨询、网络在线调解等职能为一体的网站式便民诉讼工作室。目前网上职能主要是以下六项:留言咨询、网络调解和指导、法律建议、培训指导、滚动轮训、经验推广。2012年,陈辽敏法官网上调解工作室融入西湖区“六网一平台”体系,积极探索建立起诉与非诉化解矛盾工作平台,致力于实现司法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
陈辽敏法官服务网的调解功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大批案件通过网上调解,当事人不需要进法院就能将矛盾消化在源头。例如,有一天,我们网上工作室收到江西鄱阳严某的求助,他的父亲是一位在杭务工人员,受雇于西湖区的邵某从事铝合金门窗安装。在帮助房东安装车库上的阳光工棚时,不慎从两米多高的棚子摔落下来,成了植物人。严某家属跑到雇主家里闹,到房东家里闹,甚至跑到房东家属机关单位闹。严某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抱着一线希望在“网上工作室”发出求助:人命关天呀,我家该借的钱都借了,请陈法官帮我们呀!凌晨发出的求助,早上9点我们立即做了回复,“我们会关注这件事,……我们会尽力处理。”网上工作室马上安排人民调解员王大姐、特邀调解员曹律师齐上阵。人民调解员从人情世故的角度,特邀调解员从心理疏导的角度,法官从法律规范的角度,从三方面对面沟通,到三方背靠背调解,从三方责任分担,到最终医疗费用总额确定,十几个来回,受害人家属急得哭呀,闹呀,还躺在地上打滚儿。这样的调解持续了二十几天,终于出现曙光。那天的调解到了晚上七点多,最终促成调解方案,三方分担赔偿额125万元。就这样一起重大、疑难的损害赔偿纠纷在立案前就调解解决了,就这样三方当事人的怒气消了,怨气化了,网上的求助变成网下感激、感动的泪水。
诉调对接中心是我院服务大局、深化综治工作的“新抓手”,是保障民生、维护民利的“新路径”,是提高审判质量、提升司法效能的“新举措”。诉调对接中心的建立实现了调解主体和调解方式的多元化和立体化,促使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更加便捷、灵活、高效,最终实现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