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读后感(共5篇)

时间:2019-05-15 11: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学》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学》读后感》。

第一篇:《现代教学》读后感

对新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现代教学》读后感

黄兆梅

《现代教学》,暑期专辑专门讲述新课程建设问题,阅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激烈,国民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使得课程改革成为必然。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是课程改革的领导者,教师则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

在学校,新课程如火如荼地推广,走进教材书店,“新课标”教材、训练册目不暇接,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从1999年开始,我国正式提出要建立新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二期课改建立了三类主干课程结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二期课改体现了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的理念。

实施新课程,需要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怎样开发新课程资源?1.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二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根据教师的专长、特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才能游刃有余.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校友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过去,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被这种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目前,我国的环境恶化、人口极度膨胀等,在特定时期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作用,成为影响社会正常前进的阻碍因素,社会需要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成为消除这些问题的积极因素,从而导致环保教育、人口教育这些内容作为课程资源被开发并整合进学校的课程中来,这实际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要避免两个误区,把课程开发当着编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即新课程旧教法。

目前新课程实施状况如何?大同中学学生希望拓展的选修课程领域,《语言与文学》、《社会与人文》、《玉树与欣赏》、《数理与逻辑》、《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素质类》。我得到的启发是:校本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资源自主开发。

嘉定一中拓展课实施方案确定,第一类是综合实践活动,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确定主题,统一安排,集中在某一时段完成,每一位同学必须参加。第二类是限定性学科拓展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周增加1课时作为拓展型课,排入课表。教师可自主选择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开展拓展型课程的教学。第三类是自主拓展的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天的下午第8、9节。课程按照所需学时,分长课程和短课程两种,每学期开学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每周4—10课时。第四类是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的专题讲座,学校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聘请专家或本校教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该校拓展课有学校统一安排。我的启发: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拓展内容、探究的内容,实现课型、知识的整合。

怎样进行课程评价?新课程实施,产生新的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教师的评价是多元的,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课程的评价,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拓展课、探究课根据平均量规进行教学评价。

作为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形势,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要做到:(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2)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坚持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有效教学的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3)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4)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第二篇:《现代军事大观》读后感

《现代军事大观》读后感

郭磊

在知识爆炸性发展的今天,对未来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军事院校的教育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招换,及时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实现由传统军事教育观向现代军事教育观的转变,培养能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的新型人才。

信息社会是知识高速增长和高速传播、高速转化的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又是要求人们不断“充电”,及时更新知识的学习社会。军事院校作为军中大学,要顺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转变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军校成为新的更高水平的军事人才源泉,成为新的战斗力增长的源泉,成为通过知识和高新技术辐射引导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就必须把更新观念作为重要前提,实现由传统军事教育观向现代军事教育观的转变。

一、实现由功利化教育向素质化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界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新观念。素质教育是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注重基础素质、全面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军事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解决我军教育基本矛盾的关键所在。目前军校教育中确实存在着文化陶冶不足,专业设置过窄和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等问题,但更令人忧虑的是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不恰当的功利导向。这 1

种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把教育目标仅看作是培养为军队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着眼于造就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当地强调第一任职需要这种过于功利性的短视行为,必然导致偏重于技能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过分注重传统知识和学科,忽视新学科和前沿学科,不仅影响了学员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而且使院校的人才培养总是滞后于部队发展需要。实现功利化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基础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军事业务、科技文化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他们既能适应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又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打下坚实宽广的基础。

二、实现由转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传统教育旨在继承前人的知识成果。教育界曾盛行的博闻强记的“仓库理论”和经史子集无所不晓的教育观,是转承性学习的典型体现和基本特征。在新知识的洪流排山倒海涌来,转承性学习的“仓库”—人的大脑已无法容纳爆炸性增殖的知识和信息时,从转承走向创新的学习的革命,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地冲击着军事教育,军事领域历来是最富有的创造性的领域。在现代科技使知识的存贮和获取空前便捷,人们有可能成繁重的记忆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创新已成为军事教育乃至知识军事发展的动力灵魂。美国教育权威人士E.L.波伊尔在论述21世纪人才素质时认为:“下一个世纪是一个所有事物都处在疾速变化中的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懂得合作精神的人,”澳大利亚未来委员

会主席说,未来的大学生必须取得三个毕业证书,一个是学术性的,一个是职业性的,另一个是证明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已经证明,创造力是军事人才最可宝贵的品格之一,科技创新是知识军事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动因。经济、科技和军事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过去那种在教学过程中单纯把学员当作教学对象、接受知识对象的被动学习模式应该废止,要把学员主动的学习、能动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放在首位,使学员既成为教学客体,又成为教学主体。科学的方法论素质是决定一个人创造力的最根本素质。打破“以先圣之是为是,以哲人之非为非”的思维常规,就能实现由转承性求知向创造性思维的跨越。

三、实现由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

个性是创造性的重要基础。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是素质教育和提高军事人才的必然要求。社会生产方式决定战争方式,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不同的教育模式,都打着不同时代的鲜明印记。当工业社会大批量、标准化生产逐渐被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生产和技术迅速变化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生产所取代时,当军队作战单位日益趋向小型化、多样化时,军事人才培养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但由于历史惯性,目前军校培养人才的模式还比较单一,许多学校都实行相同或相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不少人才像是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共性多,个性少,缺乏应有的创造性。实现从单一的共性教育模式向多样化个性教育模式的转变,就要从顺应文明交替和战

争形态转换的时代高度,来认识破除千人一面教育模式的历史必然性,在承认学生生理、智力、才能、志趣和文化背景诸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因人施教,注重打牢基础和培养合格军人,同时鼓励发展个性和优长,使培养的军事人才既合格,又有特色。就军事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较深层而言,要求更加重视学生情感世界的塑造,在提高学员智商的同是时,注重提高学员的“情商”,培养具有认知和控制自我情绪并能影响他人情绪,富有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和突出创新能力的新型军人。为达此目的,军事教育要把解决教育模式滞后于时代的问题,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来抓,努力创造个性化的崭新教育模式,使我军的教育机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充满生机和活力,具备应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三篇:现代礼仪读后感

近期公司组织大家读一本好书的活动,目的是提高员工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我读了《现代礼仪规范读本》后让我感受颇深,深刻地体会到礼议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书中讲述了:礼仪就在你的身边,伴你工作、伴你生活、伴你学习和成长。你只要与人打交道,不论在什么场合,你都得知礼、识礼、讲礼、施礼、敬礼和回礼。不懂礼仪,会让你时时尴尬,处处献丑,有时一个无礼的小动作也可能会扭曲别人对你的认识,甚至毁掉你的大好前程。我们常说“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这个形象不仅指衣着打扮,还涉及言行举止等礼仪礼节礼貌的各个方面。如果说人生中哪门学问时刻与人相关,那么这门学问非礼仪莫属。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互相尊重的需要,也明白了礼仪的深邃内涵。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人们应从狭小空间走向世界,了解各国的风情礼俗,更好地发展我国传统礼仪规范。综观中外对“礼仪”含义的理解,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意思:

其一,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见了面不自觉地要伸出手,临走时下意识地要说声“再见”。没有人非逼着

你这样做,但你却觉得只有这样才算合适和正确。其二,礼仪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当然,不可能全世界每个人都遵从同一礼节,但相对于偶然性的行为,礼仪却是普遍的。现在,国际上通用见面打招呼时说“你好”。

其三,礼仪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如约束人类欲望,保证社会秩序,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当然,这是概念上的认知,和外在表现是有区别的。

礼仪不应该是纸上谈兵、空洞无物、不着边际、故弄玄虚、生编硬造。“礼者,敬人也”,这是礼仪的精义。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就看能不能敬人、敬大多数人,而不能为虚伪而礼仪,为造作而礼仪,为礼仪而礼仪。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 礼仪具有世界通用的特性

无论是交际礼仪还是公关礼仪,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可谓千姿百态。从人种来说,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还有混血儿;从民族来说,有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阿拉伯民族、印第安族、日耳曼族、日本大和民族、朝鲜族等;从语言体系来说,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等。人们尽管分散居住于五大洲、四大洋的不同地方,但是,许多礼仪都是世界通用的。例如: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大体上是世界通用的。虽然由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风俗习惯,但就礼仪本身的内涵和作用来说,仍具有共通性。正是由于礼仪具有共通性,才形成了

国际交往礼仪。

二 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降生那天起就开始了对文明的追求,亚当和夏娃用树叶遮身便是文明之举。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共享狩猎成果,从盲目迷信、敬畏鬼神到崇尚科学、论证无神,从战争到和平,尤其是文字的发明,人类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文明、宣传文明、实验文明。文明的体现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比如待人接物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人们互帮互助、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体现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友好;注重个人卫生,穿着适时得体,见人总是微笑着问候致意,礼貌交谈,文明用语,这也体现出人们的品行修养。总之,礼仪是人们

内心文明和外在文明的综合体现。

三 礼仪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

礼仪的历史演变到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法国人的浪漫情调、美国人的洒脱自由、日本人的男女有别等等,已为世界所共知。但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也形成了一些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礼仪惯例。个性与共性并存,特色与惯

例同在,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礼仪的亮丽风景。

通过《现代礼仪规范》的阅读学习,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学习礼仪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对民族和后代负责的表现,作为一线的市场工作者,我们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加强礼仪上的学习,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

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

2010-12-8

第四篇:《现代教育学》读后感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

——兼谈对教育的理解

近日,我报名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获取一个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其中一门考试科是《教育学》,按照规定不得不购买这门课的复习资料是一本内部编印的《现代教育学》。

客观地说,这本内部资料除了有一些排版错误的毛病外,编者罗列了《教育学》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材料详略得当,也算是一本编得精致、实用(针对考试)的当代《教育学》汇编。可我在仔细阅读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没有一点充实的感觉。书中大量篇幅阐述的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这个模型、那个学派,这种规律、那种原理,这种意义、那种作用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在玩文字游戏,这些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除了增加考试的难度外,对指导一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实无裨益。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总在忙碌着翻译国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传统教育的精华,教育理论书籍种类是越来越多,书是越写越厚。可不知他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社会和人民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满意度却越来越低?这难道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没有关系吗?难道与政治体制发展滞后和教育发展超前没有关系吗?

有人说,人的身上有两种属性并存:动物性(兽性)和社会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动物性,增强社会性。“人之初,性本兽。”意指人生之初的婴儿和动物幼崽类似,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其实是对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适应,一句话说是生物的本能。而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用持之以恒的方法加以引导,以减少人的生物属性,增加人的社会属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当作教育的本质属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但就是这个共识,在我国却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淡化、弱化甚至是异化。我们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分数,不惜为学生作假;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不惜一切代价,更不让孩子做家务怕耽误学习;我们的社会,以有钱有势为成功的潜规则,而不管成功的方法和过程,造成社会价值取向严重偏离社会道德的轨道。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了教师的法宝;升学,成了家长的目标;升学率,成了学校炫耀的资本。这些不良现象,屡屡被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虑,可这有什么用呢?为此,我认为一线教师已经到了非仔细思考现行教育不可的时候了。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教育的一些理解。

教育首先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种动物,其生物属性中最重要的一点生命和生存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人又是一种高级智慧生物,有其思维、逻辑和情感,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人格,维护每个人的尊严。作为实施教育作用主体的教师,也就应该把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健康、关爱学生身心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数或者其它的方面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能也最好不要做教师。

教育应该教人“求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现行教育充斥着虚假,这将会给成长中的学生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当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初具是非判断力的少年时,教育中、生活中的种种虚假和丑恶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所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他们将会比“狼来了”这个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虚无望和无所适从。而作为干“良心活”的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真实的生活、了解真实的人,可这有多难啊!因为,我们教师作为普通人,谁又敢说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师都能成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应该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怜悯之情即为“善”。教育应该让人常存感恩、怜悯之心。我坚信,一个常存怜悯之心的民族,才是最伟大、最强盛的民族。日本经济发达,可野心昭昭,为其不改,永远也不会强盛。因为一心想称霸的人,其实内心是懦弱的、可怜的。教师教学生求善,当让学生对生命万物常存怜悯之意;对父母、师长常存感恩之心;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教育应该教人“求美”。赏心悦目谓之“美”。广义的“美”应该是“真”和“善”的完美结合。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求真、求善,那么让学生悟出何为“美”就会水到渠成。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现在这样苍白无力了。我常想,试图以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政治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是南辕北辙。因为很多学生看透了虚假,又怎能相信书上的“崇高”的谎言?惟有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圣人境界。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后才是教人“求知”。在这一点上,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做好了,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将追求知识的掌握做到了极至。其实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学会学习,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时髦的说法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像现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数老师屡试不爽的对学生强行的“硬灌”“死揪”“填鸭式”的“知识轰炸”。须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教育让人真正“求知”的路还很遥远、漫长。

以上仅是我对教育的肤浅理解,难逃俗套同时也是纸上谈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抛砖引玉,则愿足矣!

第五篇:现代礼仪读后感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的仪表以及社交是怎样对待他人,现代礼仪读后感。个人的仪表问题不仅关系到你自信与否,而且还关系到工作。

学习现代礼仪,我们知道怎样装扮自己,展示给别人以最佳状态,以自己最佳面貌面对他人,以自信满满面对他人,我们知道了礼仪对于工作的重要意义,只哦到了礼仪的非凡的作用:(1)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人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2)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通过教程对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让我受益非浅。今后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我将以教程为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服务言行,在个人修养、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加强学习与提升,努力为班级争光彩,为学校添荣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作为每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学会懂礼仪,用礼仪,以应有的礼仪对待每一个人,以应有的礼仪面对社会。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所以,要记住: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我们自己,也代表我们的学校,代表我们的家族,代表我们所在的各种集体,也得表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而给自己所在的各种集体抹黑。

学习现代礼仪,我懂得了平时不能太忘乎所以,应该适当的注重自己的礼仪面貌,注意自己给人留下的印象,学会应该在该注重礼仪方面注重它,学会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或许仅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或许只一句话,就能失去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懂得了站就得有站姿,坐也该有坐的样子,走就该抬头挺胸,要自信的面对一切,给人以惬意的感觉,给人以能够信任的安全感,这样,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应聘,都给人以最佳状态,都会取得成功,读后感《现代礼仪读后感》。

感谢现代礼仪的学习,如果不是现代礼仪的学习,我现在可能还是做任何事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来不考略自己的面貌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或许,一直就是一个放纵不懂规矩的人吧,现在,我懂得了礼仪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无形当中慢慢注重礼节,慢慢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人以何种感受,我会无形中运用所学过的现代礼仪,改变自己的外在面貌。

感谢现代礼仪的学习,我不再那么不拘礼节;感谢现代礼仪的学习,我不再那么忘乎所以;感谢现代礼仪的学习,我开始运用礼仪,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感谢现代礼仪的学习,我慢慢注意礼仪,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

最近阅读了一本名为《现代礼仪》的书,此书内容不多,但对日常的一些礼仪介绍得却比较详尽。比如说,握手这种最常见的社交礼仪里面其实是有许多讲究的,握手分为很多种,有着各自的不同涵义。握手有手心向左相握,有手心上下相对相握,有用双手握等方式。从内容上说,现代礼仪至少应该包括四大类:家庭生活类如一般日常生活、节日生活、家庭祭祀等;社会交往类;职业工作类;政治生活类。具体而言,家庭生活礼仪应当包括一切与生老病死相关的礼仪,例如出生礼、成年礼,以及婚丧食节喜祭等等的礼仪;社会交往礼仪应该包括往来迎送诸礼仪;职业工作礼仪包括求、辞职礼、与各类同事相处礼等;政治生活礼仪包括与开会、选举、谈判、外交、军队等相关的礼仪;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比较细微的礼节。

在看此书之前,我对这些东西还是一无所知的,甚至我还认为这等等讲究只是繁文缛节,没有必要,但现在却不然了。礼仪是交往的需要也是交往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一个的的修养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的个性风格。如果说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那么礼仪则是其中的桥墩,两者相辅相成,让交际更加的完美,因此许多礼仪方面的学问之中很多地方与语言相关,也有许多语言方面的的学问中有不少与礼仪相关的地方。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礼仪,比如说在我国握手、抱拳是最为见的礼仪;日本最有代表性的礼仪是相互鞠躬;而西方最常见的是亲脸。现代世界中不同国家间的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礼仪方面由于文化的差异有许多的不同,所以什么国际礼仪方面的一大堆的东西就应运而生了,我认为在两个国家间的人际交往中除了使用一些共同的礼仪方式外,其他的应该坚持自己国家的礼仪方式而不必刻意去使用他国的礼仪。《现代礼仪》认为,我们的礼仪方式应面向世界,对于西方的礼仪作了许多的介绍,比如说亲脸这种礼仪,其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现代的礼仪,大有西方的礼仪就是现代化礼仪的意思。所以我对此不以为然,就以亲脸这种礼仪来说,在中国如果日常以这种方式来交往是大大不妙的,因为我们的文化有含蓄、矜持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力反对这种行为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维护自家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完全向外国学习。

礼仪这东西在我国也是历史久远的东西了,好像四书五经里面就有《礼》这一门学课,在古代的封建朝庭也有“礼”这样一个部门,看来古代的人比现代的人更有“礼”,的确,现代的人对礼仪能够全面了解的人不是很多,就以我和我身边的人来说,我自认为在日常交往中并没有明确的礼仪概念,在行为上似乎更没有受到礼仪的约束,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礼仪教育有待改进,一个标准的人才就应具备温文有礼这一项素质。

现代礼仪通过规范人们的每一个行为举止强调人的尊严,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礼让的互助合作,强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强调职业伦理对职业行为的规范,强调人应该热爱而不是憎恨这个世界,引导人的精神迈向更高境界。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阅读《现代礼仪》一书后想要说的一些话,也就是我的一些感想,虽然篇幅不长但也大体表达出我的意思与观点了。我虽然没有深入细细在阅读本书,在其中却知道了不少的东西,增进了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了解。

下载《现代教学》读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学》读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青年读后感

    用1天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张恨水先生的《现代青年》,余味未尽。为人熟知的是张先生创作的《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先后被搬上荧屏,而这本书的题目,实在不引人注目。故事背后......

    关于现代文学名著的读后感(共5篇)

    篇一:《围城》读后感这是一本睿智的书,因为他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人这种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人生处境实质上的尴尬与窘迫,人对此的浑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共5篇)

    《现代诗二首》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设计韩凤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

    现代管理《旁观者》读后感

    《旁观者》——责任与童心与“抽象的人”,管理者的睿智 冯飞扬 第四组 优秀人物身上大多都会具有几个品质:预见力,决断力与洞察力由此在执行决定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哪些做得好或......

    《现代企业管理教程》读后感——

    堂堂正正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现代企业管理教程》读后感自从校领导于2008年提出‚职业教育应当把‘学校教育’转变成‘岗位教育’,使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向知识应用型教育......

    《现代社会学理论》读后感

    《现代社会学理论》读后感 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集大成的理论体系,它集合了从哲学发展分化出众社会科学以来的一切方法论和论述支点,将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扁......

    现代地下工程学读后感

    现代地下工程学读后感姓名:王猛 学号:S20090985现代地下工程学读后感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而21世纪应 该是地下洞室开发利用的世纪。 何谓地下洞室?即在沿途......

    现代安全管理读后感

    《现代安全管理》读后感生活服务分公司安全员许世厚结合公司的五个一活动,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性质选读了《现代安全管理》一书,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安全管理知识,不断丰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