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位一体大调解方案
中共北正乡党委
北正乡人民政府
关于在全乡开展“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2006年4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大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维护全乡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第一要务,构建平安北正乡”为目标,紧紧围绕“重农、强工、活商”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积极探索运用多种调解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调处于基层、化解于初发阶段,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委领导,综合部门协调,以人民协调为基础,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
排查调处工作体系,使大调解工作组织网络更加完善,衔接配合机制科学规范,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努力实现“三下降、三提高、二不出、三防止”的工作目标,即:民转刑案件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涉法涉诉信访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率提高,行政投诉案件调解率提高;一般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疑难纠纷不出县;防止恶性群体案件发生,防止恶性民转刑命案的发生,防止集体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发生。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村及部门得到解决。
三、工作任务和要求
(一)人民调解制度建设。乡司法所要切实履行好人民调解的职责。
一是加强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健全各村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村调解委员会建设,切实选聘那些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德高望重、为人正派、办事公道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千人以下的村建立由2-3人组成的调委会,千人以上的村建立3-5人组成的调委会,并设有专门的调解室,村调委会主任、调解委员实行定额补贴或误工补贴,列人村财务支出,如果有条件我乡实行财政补贴做到组织、人员、报酬、经费、场所五落实。各企业要普遍建立民调会并充分发挥作用。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地民调组织,鼓
励支持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调解组织,注意发挥群团组织的调解作用。
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管理。落实市、县司法局统一制定的调解规范化管理标准,实现人民调解组织标牌、标识、印章、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管理,建立乡、村人民调解员增训网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加强对重点纠纷的调解工作。人民调解组织要自觉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减少纠纷的发生和防止矛盾的激化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积极参与难点、热点、纠纷调处工作,严防民间纠纷激化而引起刑事案件和群体事件,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行政调解制度建设。乡各有关部门、各村要切实履行好行政调解职责,各村一把手为行政调解的责任人。各部门要转变行政理念,增强调解意识,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专业性、权威性强,调解范围广,行政资源多的优势,不断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行政调解意识。乡有关部门和各村调解人员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善于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和说服、教育、协商、调解等方式,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是规范行政部门调解工作。有调解职能的各部门都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责任、明确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调解制度,具体履行矛盾纠纷调解的职责,调解不成再考虑行政裁决或作出其他处理。
(三)健全和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优势和效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和协调,主要是调解程序、工作制度、协议效力和衔接、配合和协调。只有衔接顺畅、配合得力、协调联动、优势互补,才能形成和发挥“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能。
一是健全完善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按照先调解,后诉讼,在诉讼中先行调解的原则建立相关制度。当矛盾纠纷在基层发生时,村民调会、治保会首先进行人民调解、登记台帐,记录结果、签定协议,办理时限为15日。调解不了的疑难纠纷,由村民调会拿出调解意见,村委会盖章,村支书签字,并对纠纷当事人回访,签注意见转乡调解中心,由综治办协调有关行政部门进行行政调解,办理时限为30日。
二是加强“大调节”基层基础建设。我乡建立了“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城建所、民政所等成员组成,乡党委书记人领导小组组长,在综治办设立“大调解中心”乡主管副职人主任,综治办主
任、司法所长任副主任,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接待、归口调处、限期办理。各村成立调委会、治保会,负责“大调解工作”。建立经常性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大力开展“防激化”活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北正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有关全局、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工作,各村有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真抓实管,务求实效。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我乡更好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重大意义。
二是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乡成立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霍爱民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委员副乡长梁君,党委委员马建林担任,成员有派出所长梁志广、微水法庭庭长蒋海金、国土资源局微水所所长吴海兵、综合治理办主任王端端、司法所长范墨平、民政助理员杨育华、城建员高永智。下设调解中心,调解中心设在乡综治办,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梁君任主任。
三是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部门和村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为“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四是作好宣传,加强教育。各村要充分运用广播、黑板报、文艺等表演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推进各部门各村积极采用调解的办法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寻求调解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教育,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团结互助”、“友爱和谐”
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功德;大力宣传通过调解圆满解决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让人们看到通过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
五是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将“三位一体”大解工作纳入各部门各村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村党委支部书记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治保会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对调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由于工作不力,导致“大调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要通报批评。对由于矛盾纠纷排查、控制不力,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发生恶性群体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要实行责任倒查,逐级追究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
第二篇:三位一体调解联席会制度
文章标题:三位一体调解联席会制度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为确保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的规范运行,提高
矛盾纠纷的调解质量和公信力,召开三位一体调解联席会。
一、联席会工作职责
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的指示精神,加强对辖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分析一个时期的矛盾,讨论解决重大矛盾方面的排查问题,协调部署重大事项和活动,督促贯彻工作部署落实的有关情况,总结推广三位一体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协调各部门做好调解工作。
1、着眼于街道办事处实际,围绕联席会议议题和确定的事项,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有效措施。
2、按照部署,从实际出发,加强对本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调解工作的领导,制订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健全工作机构和组织网络,加强队伍、阵地和制度建设,把各项任务落实到最基层。
3、按照区联席会议的部署安排,在协商解决重大事项、组织开展重大调解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团结协作,各展所长,形成合力,保质保量、不拖不误地完成所承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4、完成联席会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二、联席会组成人员
城区街道办事处书记担任联席会议主席,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联席会副主席,党政办公室主任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街道所辖社区委会组成,各单位要明确一位分管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担任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向联席会议汇报调节工作。
三、制度
(1)建立调解联席会议制度
1、以城区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定期、定人召开调解联席会。调解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由主席、副主席召集和确定参会人员。特殊情况随时召开。
2、调解联席会一般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城区街道办事处政法委书记召集,如遇到重大问题可请县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参加指导,有关司法所长、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调解委员会主任参加。
3、调解联席会的职责:城区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报告本辖区发生的重大疑难纠纷情况和调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分析纠纷案情、提出调解方案和对策;调解员按照会议提出的办法展开调解,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司法所和法庭。
(2)纠纷通报制度
4、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及时向司法所和当地党委政府反映民间纠纷的种类、数量、特点,提出工作建议。
5、在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法庭)依据调解协议做出裁判的应当在结案15日内,将维持调解协议内容的情况告知县司法局或城区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
6、调解协议被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变更、撤消,或者被确认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将确认无效或者变更、撤消的具体事由告知县司法局和城区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向调解委员会提出具体的建议。
(3)复杂疑难纠纷调解联动机制
7、出现复杂疑难纠纷时,由所在城区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官、公安干警同时到达现场,具体职责分别是:人民调解员立即开展调解;公安干警维持秩序;法官先期了解案情,为调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并为可能发生的民事诉讼掌握基础情况。
8、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回访制度,定期对辖区内的民间纠纷进行摸底、登记、分类处理,对已调结的纠纷进行回访,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帮助、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9、民间纠纷首先由居委会、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经居委会、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疑难、复杂民间纠纷,由城区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
10、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移交街道办事处政府进行行政调解、处理,或者告知当事人向法院起诉。
11、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有关行政部门一时难于解决的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要配合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教育、疏导、转化工作,防止纠纷当事人的过激行为。
12、政府有关部门、人民法院在受理民事纠纷时,应建议当事人先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三位一体调解联席会制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三位一体调解联席会制度。
第三篇:大调解方案1
(二)简便灵活原则。立案调解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诉
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立案调解从送达方式、调解过程到文书制作都应当贯彻简便灵活原则。
(三)有限原则。把握有限原则,首先是次数有限:立
案调解以一次为限,调解不成的,即移送内勤移交给审判庭;其次是时间有限:“立案之日起15天内”。
三、“立案调解”工作在实践中的实行
我院把立案调解作为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使立案调
解得到更好的深入开展,我院明确以下工作:
(一)我院设置一个简便易行的审判模式,在立案庭设
立专门的立案调解室,落实机构、经费和办公场所,选配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审判员任调解法官。
(二)明确立案调解的范围:适用立案调解主要为“法
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下列五类案件不适用立案调解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明确表示不愿意进行调解的案件;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基于一方当事人申请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效力、身份关系确认案件;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
(三)规范立案调解的程序: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立案法官应向原告明示,当事人可以申请进行立案调解。对申请进行立案调解的案件,由原告填写《立案调解申请书》。1
第四篇:镇民调及“三位一体”调解中心工作汇报
镇民调及“三位一体”调解中心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街关镇党委、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希望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指导和批评,以便我们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把街关镇的民调工作推向前进。下面我把街关镇的民调和“三位一体”调解中心建设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恳请多提宝贵意见。
街关镇位于XX县西南部,辖54个行政村,共8897户、32800人,面积75平方公里,南与武邑、西与深州交界。
几年来,为充分发挥镇民调中心在化解重大疑难纠纷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全镇的平安和谐,街关镇民调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努力规范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使异常访、越级访、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治调组织职能,积极推行十户联防新举措。针对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的新情况,我们镇民调中心不断抓改革、抓防范、抓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治调组织作用,进一步发展完善“十户联防”机制,达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目的。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在我们实行的“十户联防”机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一个分工明确的治调组织。全村每相邻十到二十个农户分成一个治调小组,选配一个有威信的村民担任民间纠纷信息员,同时兼任治调小组长,负责本组民事纠纷排调工作。每十个治调小组再选配一名知法、懂法、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村民任治调组长和民事纠纷调解员,全体治调组长组成村治调委员会,专门负责调解重大疑难纠纷和督促农村社会综治工作。
二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矛盾纠纷登记制度、共同调解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矛盾纠纷信息传递与反馈制度、统计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及十户联防公约等,并做到制度上墙。
三是有两份村组签订的、用以明确各自责任的综治责任书。责任书细化为责任人、本户职责、责任目标、考核与奖励等四项内容,确保出现问题责任到人。
四是有三块法制宣传阵地。村里充分动员团、妇、老年协会等组织在各组中经常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镇调解中心的积极指导和帮助下,各村治调委员会和“十户联防”组织认真开展工作,积极发挥作用。今年10月份梅庄村村民张贤到邻居郭兰柱家串门,不留神被郭兰柱家的狗咬伤,后到医院治疗,郭兰柱拒不支付医药费,多次交涉未果,两家为此发生争执,差点动起家伙,两家所属的联防组长张平泉了解情况后,首先从自家拿出钱来交给了伤者,平息了纠纷,随后多次给郭兰柱做思想工作,推心置腹,摆事实,讲道理,宣传法律政策,最终郭兰柱承认了错误,在知道是张平泉组长拿出的费用后,深受感动,连忙把钱归还了联防组长张平泉,并为自己不理智的行为后悔不迭。就这样,一场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李德庄村村民梁会来对“十户联防”的好处是深有体会,逢人便讲“是联防组织保住了他的新‘三马’”。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村民梁会来家今年8月份刚刚买了一辆价值一万两千元的农用运输车,那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他早早的进入了梦乡,深夜一点左右,在夜幕掩盖下,几个盗贼悄悄地进入了他的院子,打起了那辆新车的主意,恰好联防小组的梁会乔和李书军值班巡逻经过这里,看到他家大门敞开着,正打算喊醒他家人起来关好门,突然几个黑影从院子里窜出来夺路而逃,二人顿时明白了,一边高喊“捉贼”,一边紧追,由于天黑,盗贼很快消失在了茫茫夜幕中,被吵醒的梁会来起来后发现新车已经被推出了车棚,幸亏联防队员值班发现情况才不至被贼偷走,一辆新车就这样保住了,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街关镇不胜枚举。
“十户联防”新举措推行以来,我镇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渠道更加畅通,各类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农村社会治安案件逐步减少,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1—10月份,全镇各村“十户联防”组织自行成功调解各类民事纠纷共37起,调解成功率为91%,有效地巩固了创安活动成果,减轻了政府综治部门的负担。
二、加强民调网络建设,增强驾驭稳定能力
2007年以来,我镇大力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完成了对调解中心、各村调委会的调整、整顿和充实工作。镇调解中心在原有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的基础上吸收信访、计生、民政、农委、经委、教委、工商、医院等部门充实到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来,镇党委分管领导任主任,司法所长为专职副主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从而加强了民调组织队伍,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自为政的局面彻底扭转,把这三种调解方式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运作,由矛盾中心集中受理,分流,分类调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采取联合互动调解。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起到了节约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缓解公安派出所工作压力的良好效果。
进入九月份后,为了确保国庆和党的“十七大”期间全镇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级部署,我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全镇开展了解决信访稳定突出问题的集中行动。一是组织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大排查。班子成员包片,一般干部包村,实行拉网式排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建立台帐,进行预警分析,制定对策。并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和部门职责,确定主要承办单位,进行分流,落实交办督办。对重大疑难的案件和重大苗头性、全局性的问题由党委、政府有包片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研究出应急决策。此次排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2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100%。二是着手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把“法轮功”怀疑人员和信访不稳定人员共计16名,列为重点监控人员,明确责任,细化到人,每名重点监控人员都有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及“十户联防”成员进行全天候巡视,确保不发生意外情况。三是加强对“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工作。各村、居委会、镇直机关各单位严格掌握“两劳”回归人员情况,责任到人,认真做好对他们的帮教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严密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我镇在国庆和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进京上访事件。
第五篇:大调解文化建设
着力打造本土特色人民调解
一是进一步加强大调解文化建设。以“和怡”调节文化大院建设为龙头,打造地方特色调节文化阵地,充分利用“一牌、一墙、一室、一联”等大调节文化载体,深化大调解文化内涵,把大调节文化与美好家园建设相结合,让老百姓在休闲娱乐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和为贵”的法治理念。
二是进一步加大社区法律服务建设力度。因地制宜规范打造了17个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法律服务室),在1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3个安置小区公示了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及法律服务社工的坐诊服务时间和电话,形成了“1+1+1(一个村一个法律顾问一个法律服务社工)村级法”律服务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和便民利民。
三是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逐村(社区)举办法治文艺演出17场次,法制影视片放映10场次,同时采取悬挂标语、集中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共设点宣传17次,发放法治挂历、年画20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放“法治青白江”环保宣传袋7000余个,全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
四是持续推进法治大讲堂进村(社区)“7+3”计划。在全镇各村(社区)分别设置统一规范的法制宣传栏、法治大讲堂公告栏和法治大讲堂意见收集箱和法制报架,并结合各村(社区)实际,设置法治大讲堂村(社区)讲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法治大讲堂“法治电影日”活动。同时,立足村(社区)群众组建村(社区)法治文艺演出小分队,定期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