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之我见(张华)
体育课之我见
——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张 华
摘要: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每节课保持合适的运动负荷,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负荷太小太大都不好。太小,则达不到健身的目的;太大,又超越了学生身体所承受的限度,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教学目标完成均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是对当前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检测科学合理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林区教育局招录体育教师的评委,就“怎样评定一节体育课的好坏”,几个评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引起我的思考。本人认为评定一节体育课的好坏,运动负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当前许多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很多课基本没有运动量,整节课就带领学生做做游戏或让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课越来越不像体育课了,只要学生玩得开心高兴就行了,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娱乐课”、“自由课”,根本不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导致学生的身体体能一直比较低。那么作为体育教师该如何在平常的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呢?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每节课保持合适的运动负荷,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负荷太小太大都不好。太小,则达不到健身的目的;太大,又超越了学生身体所承受的限度,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教学目标完成均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是对当前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正确合理的掌握运动量,才能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每节课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合理安排
教师在课前的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组合不同特点、不同负荷、数量适宜的教材。大运动量与小运动量的练习内容交替安排要合理,如强度较小的投掷、滚翻、武术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组合。同时每节课确定任务时,新授的技能目标不能太多太难,要确定一个主目标,组合的内容必须要富有趣味性。例如,我在上一节技巧课“前滚翻”时,由于运动负荷不够,达不到健身的效果,我就在新授课后面,设计了一个8分钟的游戏“接力赛”来弥补本节课的运动负荷;如上“快速跑”时,运动负荷过大,就可以在备课中设计一个6-8分钟的音乐舞蹈,边听音乐边做舞蹈动作缓解学生的疲劳。
二、课堂中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是不相同的,差异性很大,每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各不相同。课堂中及时的了解、关注学生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也是合理促进每位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教师能准确、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就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的搭配(顺序和组合)、次数、时间(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练习的间隔时间、教法(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整。课堂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有三种:
1、是直接观察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仔细的观察每位学生的脸色、表情、呼吸、出汗量等表现来判断每位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来及时的调整课堂的运动负荷。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运动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呕吐、满头大汗、头晕等。
2、是询问法。在课堂中,要多询问学生的自我感受,如学生回答“太累了、很累”,就表明运动负荷过大;学生回答“比较累、有点累、还可以”,就表明运动负荷适中;学生回答“很轻松、非常轻松”,就表明运动负荷过小。
3、脉搏测定法。脉搏指数保持在120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40-160次/以下为中等运动负荷,170-180次/分为较大运动负荷。
三、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
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大小是制约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首要因素。运动负荷太大,学生容易疲劳,也导致学生怕上、不想上体育课,更有损学生身体健康成长;负荷太小,又失去体育课锻炼身体的意义,也达不到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运动量(持续运动的时间、距离、组数、次数)和运动强度(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完成动作的速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的,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较小,则量就要相应增加。无论量与强度如何搭配,但要注意运动负荷的科学合理,也就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心里能够承受,即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疲劳感”,又要使学生感到“快乐、回味无穷”。也就是说,课堂中发现学生开始出现疲劳的时候,就要及时调整运动的量或强度,促使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的愉悦心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的掌握技能,让学生体会收获自身转化动作技能的过程,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有效地增强体质。
四、充分利用场地、器械、季节、气温因素来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由于每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不一样,有的学校体育场地还达不到正常标准,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分组教学、分散教学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如体育器材不够,就可采用分组轮换或循环等方式组织教学,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如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不要太高,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
总之,合理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的核心之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是学生锻炼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使每位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篇:体育课分组教学之我见
体育课分组教学之我见
社旗县丁庄中心学校
李自彬
众所周知,体育课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根据体育课的特点,一般都采用分组教学,而分组教学又主要用于课的基本部分。所谓体育课的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性别、能力、需要不同和场地器材等条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统一指导,分别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在体育课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便于做到区别对待,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益,增加学生练习次数,加大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
分组教学方法很多,以下我对四种教学方法加以阐述。
1、根据学生的性别不同,按男女分组教学
(1)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青春期是一个人身体成长的最重要时期。男女生在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开始出现差异。其特点是:男生主要在速度、力量、耐力上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则在柔韧性、技巧性、平衡能力方面比男生更有发展潜力。因此不用说运动的强度和难度不一样了,就连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有区别。这样分组教学,区别对待,才能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保证每个学生都受益,才能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2)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目的性、选择性都有了加强,有益注意明显提高。意志的独立性、顽强性和自我控制力大大加强。但又有轻率、固执蛮干、易冲动的倾向,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在感情方面,男女生相互自我表现有相互回避情感,不希望在异性面前出丑,这给彼此双方都带来了心理压力,不敢大胆练习,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所以分组教学有利于调动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分析。初中教材,男女生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差别的,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男生注重发展肌肉力量及提高心肺功能,而女生则要从符合女生特点的锻炼入手,注重有节奏的运动,如技巧、舞蹈、健美操。这些的决定了只有分组教学才能区别对待,才能让学生既能吃饱又能吃好。
2、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按水平分组教学
所谓能力是指运动能力,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跑、跳、投等各种动作技能。现在的孩子,虽说从身高、体重等个方面来看,身体素质都比前人优越。但是,奔跑力、爆发力、耐力、臂力等体能却是越来越差。在体育课中,学生在运动水平、能力上也存在着差异。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和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前者感到意犹未尽,后者则感到难以逾越。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这种差异,只强调统一要求,就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或“畏学”的情绪。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的可能性,把学生按运动能力和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或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承受能力自由组合小组。教学过程中采用“能力分组”教学,开展某一教学内容因人而异,提出学习和练习的不同要求,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有序进行教学,教师采用了课前预先分组和课间临时分组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当学生的运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时,就鼓励他们到较高程度的小组参加活动。这样做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活动结束后对优胜者给予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促进了学困生的进步。
3、根据学生的需要不同,按兴趣分组教学
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分组教学,因为小群体的学生都喜爱某一项体育活动而自愿参与学习,学习动机肯定是积极的。这样的教学组织安排,学生不仅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学习领域中的五大目标,也能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尽情运动,自觉学习,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实施分组教学
农村中小学班额大,体育场地、设施陈旧落后,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在目前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下,只有采取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土洋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布置各种器材设施,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教学过程中多班上课相互干扰也时有发生,常出现相互争场地,谁先占着谁先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进度计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教研组统一协调安排交叉进行,同时在教学中采取一物多用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冲分发挥学校的场地器材的功能,从而起到小场地、大安排、小课堂、快节奏的作用。在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地器材条件,多分组多设教学内容,循环教学,弥补场地器材不足的缺憾。另外,我们还可以借用、租用场地器材,走出去请进来。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积极参与,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014年2月16日
体育课分组教学之我见
社旗县丁庄中心学校
李自彬
第三篇:上好小学体育课之我见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几点做法浅析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
2、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有各活动的方式,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可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的投掷的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第四篇:张华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沂源县大张庄中心小学:张华 摘要:“换位思考”是指遇到事情时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近几年来,这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思想方式可以更好的改善个体之间的关系,使社会更加和谐。本文试着把这种思维方式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将从学困生、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探讨,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键词:换位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 拉近距离
Abstract:“The perspective-taking” refers to meet someone when stand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oblem.In recent years, this kind of method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People's Daily life.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make the society more harmonious.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introduce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some methods for example Students of Low Achiev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omework assignments, etc.And try to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Keywords:The perspective-taking;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Close distance
在当今小学教学中,造成学生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造成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角度从事教学,所以教师要把握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想学生之所想,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会认真的去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果学习成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他也许就不会再去努力,课堂上有可能出现说话、做小动作、捣乱的现象,站在学生的角度学习这门课程就是有难度,所以在上课时教师就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在课上尽量给学生创造活动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顺利的学习!
传统英语教学中,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慢,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太少,学生习惯了坐、听、记笔记。长期以来形成了上课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要把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成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语言知识;让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参加者,真正的对话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如《新编英语教程》有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儿,因为弟弟出疹子,被迫去叔叔家过暑假。在讲授课文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英语视频,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孩子是如何过暑假的;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过暑假的?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和有意义的事情发生?再通过观看图片和英语视频。结合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时充分让学生“换位思考”,适应文中主人公的思想。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英语教学中,也许“学困生”存在的比例多一点,当恨铁不成钢的时候,教师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度学生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深记: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其实老师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学生其实是很聪明而且好学的,他们喜欢思考,喜欢创新。利用小学生崇拜的心理,老师可以通过跟学生交流国外的人物事迹的,观看关于英语的动画片,如冰河世纪。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英语美的情况下,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同时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敢于发言,敢于质疑,不再是默默无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总是留给学生大量抄抄写写的作业,学生不得不用很长时间来完成,但教师却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好动,很难认真地去完成,他们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使学生失去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应多次询问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作业,布置作业时尽量按照学生的要求及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不使学生失去本门学科的兴趣。
曾经在辅导班当过教师的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当时教的是小学五年级这一年级的单词需要默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让学生每个单词抄了十遍,我认为认真抄十遍学生们足可以记住,但第二天检查作业听写时我却懵了,只有小部分学生能认真抄写单词并能默写过,大多数同学抄写不认真。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不喜欢机械地抄写。于是我把默写单词的任务改成制作卡片,让学生在硬纸片的一面画上跟单词有关的图画,卡片的反面写上单词。第二天,我选用几个同学的卡片用来教学,结果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自由论》中的“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到《艺术与生活》的“如果我们了解别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对最可谴责的行为,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宽容”。这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中情景化、情趣化、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活化了教学内容,巧妙的抓住了孩子们的童心,也能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学习能力,让他们“跳一跳摘到了苹果”。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架起互相理解的桥梁,帮助教师找到教育教学过程的障碍,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同时也能使自己心情愉快地教学。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对于换位思考的积极意义,或许也体现在其他的环节中,比如理解学生,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有了自由,有了选择,他们的思维能力才可以得到自由的发挥,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变得有趣味,也就可以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质!
参考文献:
[1][英]伯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2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 [3]林格.青年教师成长之旅.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6 [4]李镇西.爱心教育.成都: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7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沂源县大张庄镇中心小学 张华
第五篇:农村小学体育课之我见
农村小学体育课之我见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上好体育课,才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学生体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外,教师还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根据学期计划认真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主体体现,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l.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活动不开各关节,在运动中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对相关的关节充分活动开,如:跳高和跳远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胯、膝、踝关节;技巧和单杠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肩、肘、腕关节,准备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短跑(50米)教学前,可安排“破网捕鱼”、“打死救活”等游戏,让学生在操场上相互追逐、跑动,学生在跑动中有加速跑、匀速跑、变速跑等,这样可加大关节的稳固性和承受能力,提高肌肉伸缩性与爆发力,之后,再进行50米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总之,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2.讲解与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还要进行认真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各年级都反复出现的内容(如耐久跑、铅球、篮球等),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对教材比较生疏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集体形式下进行练习的项目(如广播体操、武术等),教师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边体会动作要领,一边跟着教师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讲解与示范,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3.组织练习
学生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学生便会发生混乱,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中动作变形,以及学生受伤等,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好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化,对错误动作出现
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团结,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三、根据课后的作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体育课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对掌握难易程度有所知道,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有进一步了解,通过掌握学生情况后,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指标,动作的难易程度,关心学生的健康,关心学生的课堂表现,关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一、课后学生的情况交流、及时掌握情况:
体育教师每节课后要请体育委员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掌握动作情况要了如指掌,通过信息反馈后,体育教师要心中有度,每学期制订体育计划时作调整,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有一定的教学内容调整,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增加或删除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作局部调整。
第二、课后教师调查学习动机,了解学生喜欢的项目:
对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对学生喜欢参与的项目要心中有数,在安排内容上体育教师有准备地做好课前的工作,这样体育教师在安排内容上有所准备,不断充实运动项目,对于学生喜欢的项目可以多安排一些,保证学生活动的质量,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第三:课后心理情况的测定、合理安排课的运动量:
对课后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测定学生的运动脉膊,运动量大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变化,为下一节课合理安排运动量,体育教师心里有数,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课的前后运动量出现的次数,课的高潮如何解决运动量的大小,比较完整解决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对运动量的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测定学生课中运动量的分配,是否合理与科学,体育教师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总之,体育课的好坏,关键看体育教师如何安排,如何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课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体育对健康作用,体育课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运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快乐中学习运动技术,在快乐中学会掌握技术的方法,健康第一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体现。
总之,体育是学校的窗口,直接反映出校风校貌,这就更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一个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体育卫生知识和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