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考试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单元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全卷共6 页,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 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共25分)
(一)(21 分)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每题2分,每错、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本小题的分值为止,共10分)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龚自珍《己亥杂诗》)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xián shú 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
(2)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jīng yíng,令人目眩。
(3)只有这种神奇、美丽、和平的dé tiān dú hîu 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
(4)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jīng yì qiújīng。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天的星海广场,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把“时候”改为“地方”)
B.“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C.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删除“之一”)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在下面词语中选择至少三个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使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
法)。(80字之内)(4分)
轻盈繁密和煦多姿多彩眼花缭乱
(二)综合性学习(5—6小题,共4分)
近日,台大教授宣称,“塑化剂”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高20倍。现在某
些儿童食品中,其含量超标高达2000倍,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高
度关注。某校八年一班以“关注食品安全,健康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手抄
报评展活动,要求每个人出一期手抄报。
5.请你以《关注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设计二个栏目。(2分)
栏目:
6.请你就我们身边食品安全隐患举两个例子。(2分)
二、阅读(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3分)
(二)课内文本阅读(15分)
阅读《最苦与最东》(节选),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
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
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
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
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
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
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
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
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
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
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
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
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
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1.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12.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3分)
13.根据提示选择原文填空。(不超规定的字数)(6分)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限两字)②失意不苦的原
因:。(限两字)③老、死不苦的原因:。(限两字)
14.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分)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
①“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学名叫β一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很多这类化
合物都是人用药,治哮喘病的,临床上广泛使用。
②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动物喂盐酸克伦特罗,可提高瘦肉率
和饲料转化率,经济效益好。后来,美国又研究出毒性小、代谢快的替代品
——莱克多巴胺,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执行停药期规定,几乎不会在动物体
内残留。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先后批准将莱克多巴胺用于猪、牛、羊等动物养殖。不过,各国也制定了严格的残留限量。
③上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引入我国。但后来发现,不当使用“瘦
肉精”,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盐酸克伦特罗容易引起中毒,会
产生头晕、心悸、肌肉震颤、呼吸急促。我国随即对“瘦肉精”说“不”。
2002年,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瘦肉精禁用目录,包括盐
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7种物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
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量刑依据。
④饲喂瘦肉精的猪,瘦肉多,颜色红,卖相好。一些屠宰场和猪贩子高价
收购,养殖户使用很简便,抓把药面搅进饲料里就得。而且,还有深厚的背
景原因:一是生产经营高度分散,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其
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只占约30%,大部分是小猪场、散户养,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二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农
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多围绕增产建立,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明显滞后。
⑤瘦肉精的引入、应用到禁止,本身就折射出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轨
迹。再比如农药兽药残留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这都是温饱有余之后
遇到的新矛盾。(摘自《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有改动)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任意列举文中所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17.如果“瘦肉精”使用不当的话,会有什么危害?(2分)
现在,我开始着手制造日常生活应用的一些必需家具了,譬如说椅子和
桌子,没有这两样家具,我连世上一些最起码的生活乐趣都无法享受。没有
桌子,我写字吃饭无以为凭,其他不少事也无法做,生活就毫无乐趣可言。
于是,我就开始工作。说到这里,我必须先说明一下,推理乃是数学之
本质和原理,因此,如果我们能对一切事物都加以分析比较,精思明断,则
人人都可掌握任何工艺。我一生从未使用过任何工具,但久而久之,以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设计的才能,我终于发现,我什么东西都能做,只要有适
当的工具。然而,尽管我没有工具,也制造了许多东西,有些东西我制造时,仅用一把手斧和一把斧头。我想没有人会用我的方法制造东西,也没有人会
像我这样付出无穷的劳力。
譬如说,为了做块木板,我先砍倒一棵树,把树横放在我面前,再用斧
头把两面削平,削成一块板的模样,然后再用手斧刮光。确实,用这种方法,一棵树只能做一块木板,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唯有用耐心才能完成,只有化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才能做一块板;反正我的时间和劳动力都已不值
钱了,怎么用都无所谓。
上面讲了,我先给自己做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这些是用我从船上运
回来的几块短木板做材料制成的;后来,我用上面提到的办法,做了一些木
板,沿着山洞的岸壁搭了几层一英尺半宽的大木架,把工具,钉子和铁器等
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上面,以便取用。我又在墙上钉了许多小木钉,用来挂
枪和其他可以挂的东西。
假如有人看到我的山洞,一定会以为是一个军火库,里面枪支弹药应有
尽有。一应物品,安置得井然有序,取用方便。我看到样样东西都放得井井
有条,而且收藏丰富,心里感到无限的宽慰。
18.文中举做木板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
19.从选文看,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三、作文(50 分)
20、作文题目:这一天让我铭记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四、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0 分)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先公:指欧阳修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③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④闾里:街坊、邻居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①以荻画地以:②教以书字书:..
③及其稍长及:.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2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唯读书是务。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评价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愣怔(zhènɡ)酬谢(chóu)琐屑(xiè)愠色(yǜe)B.涮净(shuā)颓唐(tuí)瞥见(piē)呆滞(zhì)C.歉疚(jiù)羡慕(xiàn)惺忪(sōnɡ)狼藉(jí)D.交卸(xiè)褴褛(liǔ)
吮吸(yǔn)巡阅(xún)【解析】选C。A项中“愠”应读“yùn”;B项中“涮”应读“shuàn”;D项中“褛”“吮”分别读“lǚ”“shǔn”。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方框里,然后改正。(2分)循循善诱 气势凶凶 如数奉还 无原无故 无精打采 巧妙绝轮 祸不单行 万赖俱寂
答案:凶凶—汹汹 原—缘 轮—伦 赖—籁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变卖典质:当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径
B.莫名其妙:说出 情不自禁:控制 月余亦卒:死亡
C.无为在歧路:不要 才具:才子和家具 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
D.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负担 便索舆来奔丧:轿子 拭干了泪:擦
【解析】选B。A项中“径”应为“径直”;C项中“才具”应为“才能”;D项中“负”应为“背”。4.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B.《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事件——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这两种写法都为截取法。C.俄国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父母的心》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催人泪下。D.《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解析】选C。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说家。
5.依照下列例句,请再写两句表达你对“爱心”的理解。(2分)
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爱心是)一泓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任选其二即可)6.按要求默写。(3分)
(1)我看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3)“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描写落花的诗句充满昂扬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在
境界上更胜一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走到铁道边(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7.2010年1月13日晚8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0余人从首都国际机场启程飞赴海地。海地大地震的救援者中,将出现中国人的身影。这支救援队成立8年,曾多次参与国内外救援行动,并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发挥过巨大作用,此次远赴海地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以来最远的一次救援行动。
(1)假如你是在机场送行的学生代表,你会对救援队的成员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如果你想表达中国学生对海地人民的问候,你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示例):(1)希望叔叔阿姨们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搜救任务,并平安归来。我们会在祖国为你们祈福。(2)祝愿你们早日脱离困境,在灾难面前鼓起勇气,重建家园!
8.2010年是“虎”年,人们常用带“虎”字的成语表达不同的感情倾向,请你将以下成语按要求分类。(2分)
虎头蛇尾 生龙活虎 虎头虎脑 虎踞龙蟠 照猫画虎 为虎作伥 龙腾虎跃 狐假虎威
褒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褒义:生龙活虎 虎头虎脑 虎踞龙蟠 龙腾虎跃 贬义:虎头蛇尾 照猫画虎 为虎作伥 狐假虎威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掷地云()(2)何以都不闻消息()(3)王子猷、子敬俱病笃()(4)语时了不悲()答案:(1)投掷,抛掷,扔(2)即“以何”,为什么(3)副词,表范围,都(4)动词,说话
10.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径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2)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1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从表面现象分析,又要从人物内心的感情来分析。
答案: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13.文中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请作简单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对其分析,说明怎样体现兄弟情深的,分析时要紧扣句子的内容。答案(示例):(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3)“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不久也随子敬而去,表明兄弟情深。
14.“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中“清算”一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这里表现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算本来指列举全部罪恶和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这里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严格和态度的严厉。
15.文章中体现出母亲慈爱的地方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抓住文中“泪如泉涌地哭着”、“含着泪”、“吻了几吻”这几个关键词语来概括母亲慈爱的相应语句。答案:略。
16.母亲见“我”背书挨打,陪着“我”一同流泪,又勉强说“打得好”,你是怎样理解母亲这种矛盾心理的?(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17.试分析“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处细节描写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只要抓住“含着泪”、“轻轻”、“吻了几吻”来体会母亲的爱子之情即可。答案: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18.父亲打得“我”右手掌肿起“半寸高”,这样的父亲是否不爱“我”?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应分析父亲这样做的原因和这样做的利与弊。原因是“我”没背好书,同时父亲打“我”也是父爱的体现,“利”是有助于“我”人生的健康发展,“弊”是方式太简单粗暴,会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答案:父亲打“我”是严厉的爱,和母亲的哭是仁慈的爱一样,都是为了“我”未来的人生更美好。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太粗暴,应当改良。
19.联系文章回答第(8)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要到(5)~(7)段中寻找。答案:无限的“支付宝”、免费的“家政工”、全天候的“出气筒”等。20.说出第(13)段中加点词语“家庭大战”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先找到加点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从“最重要和核心”、“矛盾冲突”两方面作答。
答案:确定某个家庭成员为最重要和核心之后而引发的激烈的矛盾冲突。
21.第(16)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抓住圣人、伟人,书记、省长,学者、教授的特点,联系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回答。
答案:不能用圣人、伟人的操行标准作为依据来指导家庭生活,不能用书记、省长的行政命令作为要求来组织家庭生活,不能用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作为教条来规范家庭生活。22.第(17)段中,把一家之长比喻成一头常人常常讽刺、挖苦并鄙视的猪,其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回答第一问注意联系《说文》和猪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特点回答。回答第二问要注意联系文本和比喻的表达效果思考。答案:理由:他(她)本来就在“家”,《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堪当此任。
好处:恰当地突出了家长的地位低下、角色尴尬,但又不可缺少;这个比喻一反常态,新颖独到,不落俗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和地位,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引起读者的反思。
23.仿照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仍然以“家”为对象,再写一组句子,表达出你对“家”的真切感受和认识。(3分)例句: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按“家,应该是……是……。可有时家也是……,……”的结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答案(示例):家,应该是明媚的春天,是美丽的花园。可有时家也是阴晦的冬天,荒凉的沙漠。
三、写作(40分)24.有人说:“亲情是无价的,亲情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家和万事兴,世界才会有进步与发展。”也有一些社会上的人六亲不认,忽视亲情,甚至伤害亲人。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500字以上。
【写作提示】“亲情”这个话题的外延很大,写好这一篇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几个小类,如母子情、父子情、兄弟姐妹情等,还可以再具体到只写一件事情或几个细节。在集中精力写这件事情时,一定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来,千万不要平铺直叙,四平八稳,甚至记流水账。在选材上,一定要做到独到新颖。唯有新颖,写出的文章才会鲜活,唯有独到,写出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文章来
第三篇: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
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满分120)(答案)
一.基础知识(3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雎鸠(jū)
窈窕(yǎo)
好逑(hào)
水中沚(zhǐ)
B.荇菜(xìng)
寤寐(wù)
参差(cī)
水之涘(sì)
C.琴瑟(sè)
芼之(mào)
溯洄(sù)
水中坻(dǐ)
D.乐之(lè)
未晞(xī)
且跻(jì)
水之湄(méi)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尤清冽(冽:寒冷)
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许多)
B.日光下澈(澈:清澈)
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C.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悄怆幽邃(悄怆:凄凉)
D.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隶而从者(隶:奴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
B.中轩敞者为舱
居右者椎髻仰面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启窗而观
D.能以径寸之木
箬篷覆之
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闻水声,如鸣珮环(听到水声,好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B.青树翠蔓(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C.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像蛇一样,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6.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
B.《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作品。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田园诗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桃花源记》。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7.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比”的手法。
B.《关雎》一诗托物起兴,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C.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文静美好的女子的爱慕追求。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8.请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__,高可二黍许。
(魏学洢《核舟记》)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3)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里老人小孩快乐幸福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8分)
[赏桃源,悟情理]
(1)邀请你身边的3至4名同学和小智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围绕“‘桃源美’小组讨论计划”展开学习。将讨论结果填写在“讨论成果记录表”中。如果小组成员还有其他问题,请填写在“话题三”中并展开讨论。讨论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见解,也可以翻阅、参考相关材料展开学习。完成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一次全班性的交流。(4分)
表1 “桃源美”小组讨论计划
小组成员
发言人
讨论时间
话题一
“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到底美在哪儿?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后“积累拓展”中节引的《桃花源诗》做一番探讨。
话题二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又自称“五柳先生”,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不营造一个菊花源或是柳源?请从“桃”独特的寓意入手,结合课文内容研讨这个问题。
话题三
表2 讨论成果记录表
话题一
小智:桃花源美在清新恬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在田野里耕作,在家里安适地生活,闲适愉悦。
我:
话题二
小智:这让我想起《西游记》中的“蟠桃会”,想起神话故事《夸父逐日》里的夸父,他的手杖变成了“邓林”也就是桃林,还想起了《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桃”寄寓了这么多美好的意思!
我:
话题三
(2)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你对桃花源之美的理解,完成任务。(2分)
①“晋太元中”的“渔人”。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其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荒淫、互相倾轧,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里就爆发了数十场大小战争。
假设你是生活于乱世的渔人,当你走进又走出桃花源,你会怎么想?
②不可再觅的“桃花源”。(2分)
《桃花源记》写于公元421年。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的社会已经千疮百孔。归隐多年的陶渊明对此深感忧虑,又无力与现实相抗争,只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塑造一处“桃花源”寄托理想。作为一篇虚构的作品,陶渊明为它设计了“高尚士”刘子骥再寻桃源“未果”,“后遂无问津者”的结局。你怎么理解这个结局?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20分)
要命的书
①我常常怕枕边摞得高高的书掉下来,把我砸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
②这惧怕由来已久。小时候家里房子小,墙上钉上两根铁扦,架上块长木板,书一摞摞地堆在上面,顶到了屋顶。我们个子小,须站到桌子上才能够到书。书平放着,只能看到切口,看不到书脊,就一本本抽出来翻。书本来就不多,抽完一摞就记住了名子,单看厚薄就知是那本书。只是在抽底下的书时,用劲一拉,整摞书便扣在脑袋上,落得个灰头土脸。要是给函装的书砸了,头上肯定会起个青包。那函多是爸爸自己做的,不用硬纸板,用的是木板,耐摔。父母吵架,并不动手,妈妈的火上来了,会用木棒将木板子掀起来,只听轰天的霹雳过后,那些书便从天堂被打到地狱,残鳞败甲落了一地。这是绝招,老头子只好耐着性子一本本收拾,一张纸片都舍不得丢,收拾完了,气也消了,看着自己这些久经考验的命根子,发呆。
③待我上了大学,在图书馆陡然见了那么多好书,都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古今圣贤的作品,就一本本往屋里搬,借只能借
本,啃得动的立刻啃掉换新的,啃不动的就多留几天,搁在枕边伴我入梦,真盼着夜里一缕精魂袅袅飘入灵府,通我心窍,启我智慧,让我通体发光,可惜,让我通体发光的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了书店,见到这些啃不动的书立刻买下,还掉公家的。不多时候,床上便摞满名著,特别唬人,我乐的是我终于有了这些耐用消费品,现在放在这里,更像是我的睡床之宝、知识权威,不仅让我静穆庄严,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在床头立起知识神龛,每夜临睡前翻上几翻,算是拜了大礼,像是基督徒饭前的祈祷。然后找上一本好看的过瘾。这些书依旧威严地躺在那里,而且越摞越高,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个个都可敬可爱,却又不知道怎样去获得这些书的青睐,既不用功,又想个个都爱,不可能的事。读到天花乱坠,醒醐灌顶的时候也有。这时,就痴痴地想个不休,觉得自己做了这些书的主子,很神气了几天,争论时底气也壮。可过不久翻到让我开窍的地方,竟又是山重水复,雾气茫茫,不觉呆了,不知是我错了,还是这些大师老奸巨滑,戏耍无知顽童。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敢造次了,有文字处多留住眼,有可想处多定些神。书多没处放了,就与同学一道去建筑工地,每人偷一块脚手架的长木板,白纸包好架在床上,将这些书供奉起来。哈,那真是知识的银河,璀璨的群星,他们主宰着知识的星空,我们须仰视才看得见。
④毕业时,大包小包多是书。虽听说有人大发牢骚,说书又重又沉,可真正把书卖掉的并不太多。对着提着麻袋收书的小贩,他们都很吝啬,常让小贩扫兴而去。一位即将奔赴沿海经商的同学,恋恋不舍地将一本本书精心放在箱子里,我还从未看到他这么珍惜书。那里面有一套几乎全新的黑格尔著作,特别扎眼,国内出的译本几乎他都全了。他抚摸了许久,最后还是说:“老黑,走吧”。那神情像是和黑格尔商量一同下海。
⑤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整日满眼都是字,书是越读越多,头发是越读越稀,眼是越读越坏。读完了就把字拿来卖,依旧是书生的那一点点能耐。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这是肉中的血,汗里的盐,想抖落也抖落不掉。看看别人入这海,入那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时常乱自眼来,恨从心生,恨这些劳什子的书强行让人选择一条出路玄远的生活方式。可恨到晚上,头一靠床,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一本书,读下去,读下去,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⑥东坡先生有喻,南人识水而不溺,北人入水则沉底。识得书性,入得字海,也算有海可入。有舟楫之便,击水之乐,狗刨几下,也淹不死,何必舍筏登岸。
⑦看来,那高高摞起的书还是把我砸中了,而且砸得服服贴贴,欲罢不能,这要人命的书呀!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爸爸自己给书做函、耐着性子收拾妈妈掀落的书等情节可看出爸爸也是一个爱书之人。
B.第④段写经商的同学,刻画细节,既是对同学的讽刺,又反衬“我”对书的热爱和坚持。
C.第⑥段东坡的话,形象地道出读书对“我”写作的帮助,“狗刨几下”实为自谦之辞。
D.文章语言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富于书卷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爱读书的“我”的形象。
11.根据提示,依次填写出“我”对书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
→敬爱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析语言。
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3.请简析文章开头和结尾
“砸”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
作用:
1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
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5.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悄怆幽邃
邃:
②而犹不忍去
去: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17.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游人坐欹岩下望
18.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诗中“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的漫长、_________和_________。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五.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需要历练,人生态度决定成长方向。孟子“舍生取义”引领我们直面选择,勇于担当;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启示我们从小事做起,不断超越;遇到挫折,沮丧落寞时,宗璞激励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喜获成功,志得意满时,诸葛亮告诫我们“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内容具体充实。
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代替。
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答案)
一.基础知识(31分)
1.B
2.C
3.B
4.B
5.D
6.A
7.A
8.请按要求默写。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3)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
(4)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5)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9.综合性学习(8分)
(1)[示例]话题一:桃花源美在生活富足、和谐安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农业社会,有肥沃平整的田地耕种(就有丰富的农产品),有池水(就有丰富的水源和水产),有桑(可以养蚕、吐丝、织布),有竹(环境优美,可以制作许多农具和生活工具),意味着人们生活自给自足,安定祥和。
话题二:“桃”在传统文化中是长寿、正义、美好、富足的象征。陶渊明营造“桃花源”这个环境,正是想要表达对“桃”所象征的美好生活(生活富足、和平安定、和谐愉快)的向往。
话题三:略。(提示: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并做相应的阐释即可。)
(2)①[示例]这里多么美好啊!没有战争,没有压迫,和谐快乐,我回去收拾收拾,一定要回来!(要求与情节相符)
②桃花源无可再寻使得《桃花源记》有了悲剧色彩,这也暗示着作者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想要寻找幸福生活是不可能的。《桃花源记》的结尾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
二.现代文阅读
【答案】10.B
11.(1).惧怕书
(2).恼恨书(或:珍惜书)
(3)
痴迷书
12.示例:(1)“还是”这里有“始终如一、终究逃不过”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好像作者是在抱怨文字之苦,实则是在突出强调“我”钟爱书而欲罢不能的情趣。
(2)运用比喻手法,把写成的文字比作焊进脑袋的东西,把生活中容易被忘却的事情比作抖落的水珠,形象生动地写出书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也突出了自己对书的喜爱程度之深。
13.(1).开头的“砸”是实指,是“击”“打”意思,指的是重物从高处落下;结尾的“砸”是虚指,突出强调书对“我”的吸引力,让“我”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2).首尾呼应,更突出了书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书的挚爱,深化文章主旨。
14.读书是无止境的,不能浅尝辄止,只有“多留住眼”“多定些神”,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15.①深
②离开
16.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17.游人/坐欹岩/下望
18.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19.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诗歌鉴赏
20.险(高)峻
曲折
21.D
五.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需要历练,人生态度决定成长方向。孟子“舍生取义”引领我们直面选择,勇于担当;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启示我们从小事做起,不断超越;遇到挫折,沮丧落寞时,宗璞激励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喜获成功,志得意满时,诸葛亮告诫我们“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内容具体充实。
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代替。
第四篇: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
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满分120)(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篁竹(huáng)
为坻(chí)
参差披拂(shēn)
B.翕忽(xī)
幽邃(suì)
佁然不动(yǐ)
C.珮环(pèi)
清冽(liè)
寂寥无人(liáo)
D.俶尔(chù)
摇缀(zhuì)
犬牙差互(cī)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后遂无问/津者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凄神寒骨
5.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就到头了。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核舟记》一文中,核舟这件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人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8.默写(8分)
(1)青树翠蔓,参差披拂。(1分)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1分)
(3)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2分)
(4)《诗经·关雎》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2分)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描写老人小孩神情)的句子是:。(2分)
9.学习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后,班级举行了“走进小石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练习。(6分)
(1)【名句释景】写出课文中描写景物的两个名句。(3分)
(2)【推介景点】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的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3分)
二.阅读理解。(2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4分)
(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着、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2.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出来。(4分)
13.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14.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理解(二)(每题4分,共16分)
人生第二幕
①时间是1859年6月24日,忽然间,他置身于一个山顶,俯瞰着山下被染红的平原。
②拿破仑的军队正在与奥地利的军队激战,而亨利•杜南特此时就在山上他的马车里目睹着一切。
③军号嘹亮,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双方的军队激烈厮杀着,亨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尘埃满天,他听见伤者的尖叫,他看见血流成河,奄奄一息的伤兵躺在地上,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
④亨利并不真的想呆在这里,这只是他的一次商业旅行,他正准备与拿破仑三世商议在瑞士和法国之间开展金融业务,因为在路上他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碰巧亲眼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⑤亨利在山上看到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斗刚结束,他立即进入那个小镇。他看见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伤兵、死亡,涌现在眼前。亨利伤痛不已,他决定在这个小镇多呆几天,他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安慰那些年轻的士兵们。
⑥他意识到,他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了。阻止战争的愿望强烈地驱使着他,亨利•杜南特的选择最终会使他失去蒸蒸日上的银行业务和他所拥有的一切,也许此时声名显赫的他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最终默默无闻地死在一个阴暗的不为人知的救济院里。
⑦但是今天我们记住了亨利的名字,在1901年,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我们铭记着他,因为是他创建了国际红十字会。
⑧在1859年的那一天,亨利•杜南特的人生第一幕谢幕了,而人生精彩的第二幕则演绎到他的生命尽头。
⑨很多人的一生都可以分为第一幕和第二幕,亨利•杜南特的前半生,受到商业成功、名望、权利和永不满足的欲望驱使,而后半生,激励他的是爱、怜悯和阻止可怕战争的信念。
15..通读全文,说说亨利•杜南特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出发点各是什么?(4分)
16..将第③段中“奄奄一息的伤兵躺在地上”改成与前三句相一致的句式。(4分)
他看见尘埃满天,他听见伤者的尖叫,他看见血流成河,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
17.我们今天为什么能记住亨利•杜南特的名字?(4分)
18.和平虽然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但当今世界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着,多少无辜的生命被夺去。请你谈谈阅读本文之后的感受,不少于60个字。(4分)
三.诗歌鉴赏(4分)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9.说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画面。
四.作文(50分)
21.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那一刻,我没有回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题二,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答案)
1.A
2.C
3.A
4.D
5.B
6.B
7.C
8.(1)蒙络摇缀
(2)悄怆幽邃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辗转反侧
寤寐思服
(5)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9.学习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后,班级举行了“走进小石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练习。(6分)
(1)示例: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约120步处,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绕,环境十分幽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阅读理解。
10.(示例)意同字不同:“悉如外人”的“悉”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
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意思是“随即,不久”。“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中的“遂”,前者是“最终,终于”的意思,后者是“于是,就”的意思。
11.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12.(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
13.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等。
14.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理解(二)
15.亨利•杜南特的前半生,受到商业成功、名望、权利和永不满足的欲望驱使,而后半生,激励他的是爱、怜悯和阻止可怕战争的信念。(3分)
16.他眼见伤兵奄奄一息。(3分)
17.他创建了国际红十字会,且是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4分)
18.示例:我坚信和平的曙光一定会到来,因为有爱就有希望!愿战争永远只是历史,愿今后伴随人类的,只是绵绵无尽的安宁与天长地久的和平。(5分)
三.诗歌鉴赏(4分)
19.起兴。用雎鸠鸟的和鸣声引出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
20.那位姑娘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采摘着长短不齐的荇菜,她那忙碌的身影是多么优美而动人。
四.作文(50分)
21.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那一刻,我没有回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
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题二,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五篇: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四)
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四)(满分120)(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嵁(kān)
篁竹(huáng)
往来翕忽(xī)
B.坻(chí)
怡然(yǐ)
悄怆幽邃(chuàng)
C.屿(yǔ)
清冽(liè)
寂寥无人(liáo)
D.斗折蛇行(dǒu)
俶尔(shū)
犬牙差互(cī)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便扶向路
C.处处志之
D.渔人甚异之
5.下列是对《小石潭记》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笔墨简洁,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文章抓住特征景物,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
6.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9分)
【礼仪板报我设计】
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礼貌用语我知晓】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你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举办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_____(久违
久仰)大名!”
呈送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_____(莅临
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_____(阅读
拜读)”
【礼节风俗我评说】
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7.学习了《桃花源记》后,班级开展了一次以“走进桃源世界,感受诗人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6分)
(1)下列诗句与“落英缤纷”所描绘的景色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下面是陶渊明所写的名句,读读这些名句,谈谈你对陶渊明性格的理解。(3分)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二.
阅读理解。
(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16分)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据理臆断欤
B.以其境过清 以我酌油知之
C.心乐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屈伸呼吸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
(2)佁然不动
()
(3)凄神寒骨
()
(4)犬牙差互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1.课文第二段写了什么景物?品析本段写景的妙处。(4分)
12.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如何融入自己的感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④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⑤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⑥。……
(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有改动)
[注]
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帐幕。④藉(jiè):衬垫。⑤陟(zhì):升,登。⑥灵壁: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表沟壑交错。
13.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欲穷其林/其名为鲲
B.见渔人,乃大惊/乃记之而去
C.之绿萝山下/闻之,欣然规往
D.石为泉啮/中轩敞者为舱
1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②复前行()
③明日过桃源县()
④溯源而上()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16.古代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概括。(4分)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7.本诗中的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8.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四.作文。(50分)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________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在500以上。(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四)(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D
2.D
3.A
4.B
5.D
6.【小题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④生活处处有礼仪;⑤知书达礼赢天下。
【小题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小题3】(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7.学习了《桃花源记》后,班级开展了一次以“走进桃源世界,感受诗人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A
(2)陶渊明具有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追求本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理解。
8C
9.(1)凉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使……凄凉
(4)像狗的牙齿那样
10.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1.游鱼和潭水。写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佁然”形容小鱼憨态可掬,纹丝不动;“翕忽”刻画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动静结合生动传神,突出鱼的活泼可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写潭水则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儿的“空游无所依”,在水中的或静或动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正面写游鱼,侧面烘托水清,两者结合,生动细致,精彩至极。
12.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作者“心乐之”,写出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看到清澈的潭水和水中活泼轻巧的鱼儿时,作者说“似与游者相乐”,将自己游乐的心情投射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和人一样感到快乐;写潭上四周景色,突出此地的幽僻,进而点出“寂寥”“悄怆”“其境过清”,文章的情感由此前的“乐”,渐渐变得“寂寥”“悄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排遣不开的郁闷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3.B
14.①新鲜美好
②向前
③第二天
④逆流而上
15.①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②(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众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16.①景色优美;②环境幽静;③依山傍水;④位置隐秘;⑤与世隔绝;⑥祥和安宁;⑦民风淳朴。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分)
17展现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8.全诗三节,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五.作文。(50分)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________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在500以上。(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