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对“概论”课学习情况调查报告与个人总结
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对“概论”课学习情况
——————调查报告与个人总结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从九月到十一月,我们在李秀芳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情况的调查,而这个调查是我们概论课考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够通过调查实践的形式让学习与实践相融合。
以前对社会调查的了解仅仅限于对我们耳闻目睹的,如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等等,但当我们真正接触和学习这门课程时才发现其实其中有很多深奥的东西和不为人们所知的东西,一些关于社会调查的基础理论性的东西是做好一个调查的基础,而通过调查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应用于学习以及对于以后的再教育都是非常有利的成果。
调查的之前,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兵分四路顶着火辣辣的阳光奔走在本校和周边院校的每一个角落,我和我的战略伙
伴赵路路留守大本营--机电院,我俩分工明确,但步调统一,团结一致地开展我们的走访、问卷工作,10月中旬我们俩开始着手我们的走访,走访地点为机械系和建筑系系办、南区宿舍门口、三教大厅,走访调查采用一问一答形式,调查流程由我提问,他(赵路路)在一旁仔细聆听并作记录......随后我们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以及问卷的分析和整理工作,整个环节中,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全面性做了分析,考虑到空间因素对调查结果合理性的影响,最终我们把调查视野扩大化,整个调查的调查对象上至学生会干部、下至每一位同学;调查地点涵括教室、宿舍等;调查幅度更是网罗三届,所以得到的数据独具代表性。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和评估,这一系列过程在本学期内进行,是所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是不会有调查成果的展出的。
历时数天的调查终于落下帷幕,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感受到我们的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一起用汗水浇灌青春,用笑容同阳光比灿烂。这不仅是我们交的一份满意答卷,而且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我们的大学生活因为有它而没有虚度,我们的阅历因为有它而更加丰富!
在个人调查总结的撰写中,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收集资料。不仅是网上检索,同时还有图书馆电子资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资源十分丰富,我从中下载了许多有关思政方面的期刊杂志用于我的调查报告的撰写。随后的资源的整理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必须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来为自己的总结
服务。这些环节都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需要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使自己的调查总结更加完美的呈现出自己的成果!
通过这次问卷,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总结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对“概论”课学习情况调查报告,我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秉承已有的良好教学方式,上课之前先讨论当前国际、国家的时政新闻。
2.在每一章节中贯彻党的新政策和与时俱进的正确论点。
3.建议您引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的提高同学对概论课的兴趣。
4.融合我院教学纲领,教学目的结合社会需求,能够真正做到产
教结合。
特别致谢
在此感谢悉心知道我的李秀芳老师、每一位积极配合的调查对象们、还有我的小团队,衷心祝福你们工作顺心、学习进步。
月 总结人:严宾毅2013年12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报告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人文科学系 093班 梁慧娇 0404309082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报告
网络环境应用于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更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效果,是当今网络化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来说,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它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要具备更强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具备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背景
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体系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虚拟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据调查统计,大约17%的学生利用网络玩游戏,25%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聊天,30%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还有28%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听歌、看视频等其他活动。由此看来,大多数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并不理想。由于网络上存在的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也增加了小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难度,甚至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此外,由于有了网络作为感情依托,学生与教师、家长的交流相对减少了,导致老师、家长难以体察和把握学生思想及情绪变化的轨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规范的说教已经不能起到更好的成效,教师的主导地位严重受到冲击。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常见的问题
1、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难以控制
小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低,在网络环境下往往经不起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或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导致影响学习,进而又影响身心发展,更甚者误入歧途。由此还引发了种种问题,如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伴随而来的则是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减弱。以下是对50名三~六年级小学生关于网络环境下学习活动的调查结果: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活动调查表
项目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
%%%%%
游戏246618
学习1088430
聊天2410824
其他4481228
由表可见,网络环境下高年级学生比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现象相对较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较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更难控制。
2、技能缺陷导致自主学习的中止
由于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理解程度的不同,有些软件功能、操作技能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无法控制,从而出现思绪开叉、做其他事情、放弃学习任务等现象。有些学生操作不当,导致引发更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有占用了大量的有效时间,没有耐心的学生则索性中止学习活动。以下是对50名三~六年级小学生关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表
项目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
%%%%%
自制力低26141032
对网络环境不熟悉1042016 网络条件不足248620
家长不允许4681
432由于接近毕业,很多学生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但高年级的学生自制力相对较低,即使家长督促得严格,仍有许多学生不自觉。而中年级学生对网络环境相对教不熟悉。
3、没有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特点,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自己动手,还包含有自己动脑的的元素。但是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并不清楚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于是,当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则是表现出“观望”状态。也有一些学生虽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但是却不是自主进行的。那些不会的学生往往喜欢模仿同桌或者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这就与自主学习的主旨相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受到了破坏。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没有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以下是对50名三~六年级小学生关于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法的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法的了解程度调查表
项目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
%%%%%
了解02248
有一点了解1010201656
不了解88101036
由表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只有模糊的概念。而年级较低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更是贫乏。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一)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对学生而言,进行自我监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省和分析,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改进学习效果。在最初阶段主要依赖实行强制性措施,当学生渐渐具备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之后,逐步改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网络上有许多学习资源,但同时也有许多的良莠混杂的信息。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在网络环境下容易“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有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上倾注大量的精
力。电脑的使用在大多数小学生看来是一件新事物,最开始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通过长期的训练来熟悉,而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在课堂上。小学生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的操作演示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来操作演示,使学生建立起对网络学习的兴趣。经过长期的熏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对于个别差异较大的学生,应及时做好个别指导和示范工作。
对于家长而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后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最开始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在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以及自我调控的能力都不成熟。家长在进行监督、指导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巧妙地引导孩子向正确的网络学习方向发展。
(二)有效改善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1、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上以及班级里拓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可以举办演讲比赛、交流会等,让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互相交换意见、建议。也可以在学校网站提供一个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建议,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完善网络教学设备
由于小学生自觉意识较低,为了防止小学生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浪费学习时间,大多学校的小学计算机教室并未向学生提供网络服务。这导致了一些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学校应当完善计算机教室的网络设备,适时地使用广播功能,适当地播放学生的画面,以及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其他功能来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时修缮有功能缺陷的学生机,预防给学生带来操作上的不便。
3、鼓励更多的家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条件
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以及计算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普及,现代学生的学习大多需要依赖计算机的操作和互联网的搜索。而多数家庭却未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导致学生的网络学习的条件受到了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家长为孩子添置一台计算机,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轻松访问学校网站或者其他的学习网站,以便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四、结束语
如今,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更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切实地提高学习效果,是今天网络化课堂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况且,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来来说明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的研究及效果。从以下两大方面探究:
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主题词:网络环境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实效性 正文:
“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 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新世纪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落实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力争优优组合,达到效果优化。
下面,我用执教的《当灾害来临时》一节网络课来说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及与教学效果。
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我把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打散渗透到 5个具体的目标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特别是地震等的一些逃避办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教学难点: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办法。使学生懂得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一定要镇定,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放弃!
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共有5个分目标,分别用了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按老师要求网上自主学、学生看学法要求自主网上学等方法学习。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我综合使用了创设情景法、“按按按”教学法、目标控制法、教师技术监控法、自主浏览法、分屏展示法、网上反馈检测法、模拟演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本节课共有5个具体目标:
1、认一认、测一测,灾害类型知多少。
2、看一看、测一测、灾害危害知多少。
3、学一学,灾害来临别紧张,自护自救我有方。
4、看一看、想一想,为何结果不一样。
5、做一做、测一测,看我掌握有多少。在教学中,不同的目标,我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分别用了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按老师要求网上自主学、学生看学法要求自主网上学等方法学习。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对于目标1的学习,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网上逐目标按钮内容学习。做“认一认”自我检测练习,检查自己对自然灾害类型知多少。浏览“自然灾害种类”信息,了解自然灾害类型有多少,对自己的认识查漏补缺,对自然灾害种类的认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在原有的零散、不全面的认识上得以提升。
对于目标2的学习,我采取教师指导,学生网上带着问题自主浏览信息的方法进行教学。网上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三个典型事例:“98九江洪水”、“76唐山大地震”、“衡阳大火”。问题是:自然灾害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和人类有关系吗?学生带着相同的问题,去选择不同的信息自主学习,边浏览、边感受、边思考问题、边内化认识。最后,学生总结概括回答两个问题。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自然灾害与我们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我们人类不断的践踏着大自然,大自然也用各种各样方式无情的报复着我们人类。人人都想有个家,有个温暖幸福的家,那就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家,才能有我们温暖幸福的家!首先,我们人类要管住自己,不要再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再有,当自然灾害不可抗拒的发生时,我们要学会自护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把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同时又为下一个目标的学习做了铺垫。
对于目标3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灾害来临时自护自救和互救方法,是本课重点内容。我采取幻灯片出示学习方法提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的方法。学生边浏览信息、边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题目“当„„ 灾害来临时,我有„„好方法”的制作、上传指定网址文件夹中。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记事本浏览、复制、粘贴、再重新整理加工信息的方法,使所学到的灾害来临时的方法得以不断强化认识、记忆,武装到自己头脑里。有的同学会使用幻灯片制作,通过浏览、筛选、再整理加工信息、提炼总结出要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作品,强化识记所学知识。还有的同学利用幻灯片超链接功能,打出所所提炼的自救方法要点,再链接网页中的fashi动画和相关录像。总之,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习,都不同程度的学到了灾害来临时的自护自救或护救方法,人人有所获。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得到了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再利用网络环境下教师机广播功能,把学生作品与大家交流分享。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学习方法。
对于目标5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后辨析能力的检测,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带着 “看一看,辩一辩,为什么同时面临自然灾害,结果却不一样?”问题,自己网上自主学习,学生边浏览、边感受、边用学过的知识要点分辨事例,边思考,最后交流、回答问题,学生认识得到提高,辨别行为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明确了行为要求。
对于目标5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后自测,我采取教师指导,学生网上按目标按钮内容学习和利用按按按检测反馈。学生根据网上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读一读、看图选择选择灾害来临时自救或互救。在利用按按按新媒体进行遥控选择做法。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收获了知识和能力。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景法,引发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如果在课的导入部分,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音视频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再利用网络环境下教师机广播的功能能大屏幕显示,每个学生电脑也同时显示所要展示的情景,可以渲染气氛,达到情鸣认同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开的导入部分,我先出现快乐和安康生活的图及相应的配美好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安康;接着再出示自然灾害图配相应的音频效果,如地震图配地震房屋倒塌声;洪水图配洪水湍流的哗哗声、大火图配大火烧东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仅有快乐和安康,也时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来危害人类。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一下子就被震撼了,深深的被吸引着、感受着、恐惧着、思索着、迷惑着„„。这时,教师适时的导语把学生的不多种情感引导到本课的核心问题上即:同学们,我们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安康,我们又怎样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哪?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共同来探讨!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学习。
2、利用“按按按”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认知前测,学后反馈检测。
导入新课后,利用学易软件按按按的选择功能,对学生进行进行认知前测和学后反馈检测。达到对学生认知的了解,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对学生学习效
果的了解,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新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创设了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如:我执教的我在执教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导入新课后,老师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种类和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做法的的了解,通过指导学生利用遥控按板对“当地震来临时,你怎么做?对4个选项进行选择,学生非常兴奋,认真听题、思考、心中先做选择,当老师指令开始选择时,同学们积极利用手中的遥控按板兴奋的进行选择。老师采取选择后暂时不统计答题结果的方法,调起学生“胃口”。当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到学生特别想知道自己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的急切心理时,教师适时告诉大家等学习本课后自己就知道答案了。这时,学生带着这种想知道结果的急切心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网上学习。
当学生学完本课知识后,教师又利用按按按平台对学生进行学前结果统计和学后检测反馈交流,统计学前和学后两次同学们的选择,进行对比,明显看出学前选择和学后选择不一样。学前同学们正确35人,10人错选,学后选择统计,只有一人错选,还是因为这名同学坐的最后没听清题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学生很兴奋,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乐学、爱学。
3、利用目标控制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的结构按照课的目标一步一步展开的。
根据教学内容,我把《当灾害来临时》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打散渗透到贴近学生的5个具体的目标中,如:
1、认一认、测一测,灾害类型知多少。
2、看一看、测一测、灾害危害知多少。
3、学一学,灾害来临别紧张,自护自救我有方。
4、看一看、想一想,为何结果不一样。
5、做一做、测一测,看我掌握有多少。在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老师提示本课目标的老师课的结构就是按照这5个目标逐步展开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目标学习,避免了学生无目的、散漫、自由学习的状况,针对性强,有实效。
4、利用教师技术调控法,导航学生学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后,进入网上学习环节,为了避免了教师“大撒把”,学生“大放洋”的惯性教和学,我采取了教师技术调控,导航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对5个目标逐一学习,教师用技术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点击视窗。这种方法完全按照教师对于教学进程控制展开的。使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地,在网络海洋的畅游中,教师的任务是导航、引领;学生的任务是,在老师的导航下,自主网上学习,按着老师的引领,一步步到达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避免了学生没有引航,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时而触礁,时而迷航,时而翻船,时而逃亡„„总之,多数情况会半途而废。取得实效。
如:学习目标1,先让学生点击学习目标1,进入目标内容,老师交代学习方法:按老师要求逐目标按钮内容学习;交代浏览方法:老师没有要求点击
“返回”按钮,同学们就在本目标内容页面下学习,学习完毕,老师要求点击“返回”按钮回到“学习目标”页面,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点击学习。5个目标都是这样,教师技术监控,导航学生的学习,整个学习是在老师的技术监控下,学生自主网上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自主浏览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浏览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新课标理念。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对5个目标的学习中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目标1,学生按老师要求,自己做网上自然灾害种类选择自测,自己浏览“自然灾害种类”总结分类;学习目标2时,按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网上自主浏览三个典型事例:“98九江洪水”、“76唐山大地震”、“湖南衡阳大火”,学生边浏览、边感受、边体会、边思考问题,最后总结回答:自然灾害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自然灾害的形成与人类有关系吗?学习目标3时,教师出示本目标学习方法和问题,学生按要求和带着问题:“当„„来临时,我有„„ 好方法”,网上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整理。有的学生用记事本,通过浏览、筛选、复制、粘贴、整理等过程,对所选定的信息即进行强化识记;有的同学通过使用幻灯片的形式,在网上先通过浏览、筛选、加工提炼出要点,制作成幻灯片来识记;有的同学喜欢资源中的火灾flashi动画,就利用幻灯片制作成要点再进行超链接,就可以通过动画识记灾害来临时的好方法等等。对于目标4和目标5的学习同样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网上自主浏览学习、感受并回答问题;学生自主网上进行读一读选择当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再进行看图进行当灾害来临时的做法。整堂课学生学的有兴趣、有目的、有主次,有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6、分屏展示法,展示和交流学生学习成果。
网络环境下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教师机广播功能,对学生学习成果向全体学生广播、交流、评价;利用教师机广播功能对学生机进行全体广播、交流、评价。两种广播功能都能通过分屏展示法,展示、交流、分享、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网络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学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收到了实效。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完目标3,了解和学习当灾害来临时的自护自救和互救方法后,教师在指导学生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传上来的作品进行筛选,选出有特色的作品,再整理成分屏效果,一屏展示相同做法的几个学生作品,通过教师机向全体学生广播、交流和评价。通过教师机对学生机广播,让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和学习方法,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每个学生不仅自己有方法学习,还向这些学习方法有创新的同学学习,知道了怎样学习更快捷、更实效。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收到了实效。
7、网上反馈检测法,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很
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网络环境优势,人手一机的方便条件,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检测,让学生不仅检测自己学习成果,同时,学生还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和体验,体现了学生乐学、爱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生了解和学会了一些自然灾害来临时自互自救方法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上自测页面,学生读一读,选择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学生看图选择选择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当学生全部作对后,电脑自动出示“你的得分是100分,恭喜你!”,得100分的同学们非常兴奋的举起自己的小手,告诉老师我得100分了!这时,老师祝贺同学们!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兴奋和喜悦!当学生没有全部答对时,电脑自动出示“你的得分是╳╳分,哪道题有误,本课内容要认真学啊!”的友好提示。这时,老师提示同学,别着急,请你再做一边,学生再进行重新选择,直到选正确。总之,通过网上反馈检测法,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自己了解了自己学的效果,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8、模拟演练法,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确道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行为要求,知道怎么做?网络环境下学习,当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明确了行为要求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模拟演练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加强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实效性。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生明确了自然灾害来临时自救自护和互救的方法后,针对北京属于地震多发区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现场地震模拟演练活动。老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做法,再创设情境,把用幻灯片制作的12秒配钟表声倒记时,及地震到来时房倒屋塌的音效课件,通过教师机广播到大屏幕和每个学生的电脑,制造出紧张、恐惧的情境,学生选择就地避震,有的躲到电脑桌底下,有的用凳子搭好钻到凳子底下„„。这时老师告诉同学们地震暂时过去,可能一会还有余震,请同学们赶快从桌子底下和凳子底下出来,在老师的指挥下不同方位的同学有不同方位的老师护送快速撤离网络教室,本课结束。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近乎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震的突然到来,学生用学到的本课的三个要点:保持清醒不惊慌;自互自救有方法;不放弃“生”的希望做引导,很快在地震到来时采取不惊慌的态度,找到了自己的就地避震方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创设情景,采取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达成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三维目标,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无
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
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姓名:刘俊兰
邮箱: hbl_fsf_cn@sina.com.cn 联系电话:***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高校精品课程的应用研究 调查报告
精品课程资源在教与学两方面的应用情况调查
李淑玲
范淑芳
一、选题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并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就是整体性地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的启动,在带动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促进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利用率不高。本研究主要从精品课程资源在教与学两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找到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进一步了解有关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精品课程应用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现状,查阅有关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理论基础的文献资料。
2、调查法
主要是通过网上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现阶段各学院所采用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现状调查的问题分析与评价;通过网上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以及高校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需求。
3、个案研究法
在荆楚理工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中,跟踪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收集数据验证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或模式的有效性。
4、比较法
主要是通过本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对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探讨网络环境下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新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利弊,并得出结论。
三、精品课程资源对教学模式的影响调查
1、改变了教学模式的目标追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走向充分发展。因为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有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和创造性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下所建构的教学模式,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人的“充分发展”作为教学追求的最大目标。
2、使模式理论由片面走向科学。
教学模式是“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产物,这种“特定”的教学理论,由于其根基于某一种理念或观点,往往带有其片面性的一面,导致教学中难以把握目标和程序。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形成的理念基础,是由系统的、科学的。首先,是基于“人的发展”的哲学理论;其次是基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理论;再次,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思想方法;另外,还有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作铺垫,使得网络精品课程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3、加快了教学模式的“人本化”进程。
纵观许多教学模式,大家一般把它作为一种固定的可套用的模式或格式,使得某些教学程序或内容无法在教学中完全实现。由于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本身具有网络和智能等特点,使教学模式走出了“标准”或“套用”的框框,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提供的平台上,在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资源等之间,实现了灵活多样的“多向交互”,同一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交流,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可以交流,也可以寻找机会进行讨论与评价,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重复使用[5]„„教学模式逐渐趋于“人本化”。
4、促使模式“生成系统”的发展。
从目前使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情况来看,那种已经一成不变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相反,精品课程资源网,凭借具有交互性和增殖性等现代信息技术特点,努力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当学习者遇到具体的学习内容或情境时,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平台通过建立模块库、资料库、链接库、操作平台等学习系统,并从这些学习系统中即时生成相应的学习模式,便于学习者操作与学习。
四、精品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
1、学生对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使用情况
通过我们课题组教师的调查及访谈发现,我校学生中约 15%的学生“不知道有精品课程的存在”,也有 29%的学生表示“平时学习负担较重,无暇使用”,46%的学生认为“网站连通状况不好,使用不便”,此外还有近20%的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对学习帮助不大,不愿意使用”,也有部分学生反映,精品课程“更新速度极慢、没有新东西”,他们还表示,网上课件很多都是传统教材的电子化,特别引人入胜的内容不太多。
2、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的普及,不少学生沉溺于新闻、视频、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中,能够经常有意识地浏览精品课程网站的学生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应付考试的目的来访问精品课程网站,对精品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大。这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占了主导地位,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或是出于个人爱好的内在动机较为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建议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更加科学、人性化,增加网站共享资源的总量和种类,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扩充和完善,增加访问的乐趣等等。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网上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以及对个别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现两方面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强烈,但是能力水平不高。调查发现,学生对精品课程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自我效能感不高,对高级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掌握程度一般,且难以熟练使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重点指导。
第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能很好利用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比较少,可恰当选择学习策略,较好的完成学业,有的则不能适应对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利用,在网络操作技能上、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上、网络互动和交流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上网学习时间安排少,访问频率低等情况也存在。
4、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利用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比较喜欢参加精品课程网站的在线测试、实验练习等交互模块。对于获取内容和媒体格式,学生最希望获得的资源是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和练习作业等核心模块,资源的媒体格式倾向于视频、文档和网页视频素材,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量大,且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五 提高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的方案
1、加强网络建设,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
网络平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在这一平台上,既应包含本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也应提供校外的精品课程网址链接,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因此,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从加强网络建设开始。
①改善和提高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的高低决定着网络平台能否正常运转。由于目前使用精品课程的网络环境还不太完善,比如视频教材、CAI课件的网速过慢、耗时过长等,加上网络的不稳定,造成精品课程资源的浏览和下载不很通畅,导致应用精品课程进行教学的计划不能正确实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改善和提高网络传输技术成了当务之急。要征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更换高配置的服务器,满足网络传输的需要,为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打下基础。
②优化网络教学环境。目前,与网络平台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环境也存在许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精品课程的应用率较低。比如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对学生开放,没有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让学生自由获取信息等。这就要求各校切实重视网络资源库硬件的建设,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设施,为学生配置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满足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的需求。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教学的主导是教师,精品课程资源应用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设计能力没有创新、网络操作能力较低等,就不能深入领会精品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意义,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使用精品课程,也不能应用精品课程以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更不能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推广。所以,加强教师应用精品课程的培训意义重大。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使教师明确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学会利用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教与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探索出最佳教学模式。
对教师的培训要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切忌盲目和随意。比如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与课程的“整合”二字认识不清,那么培训的重点应放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案例等方面,可利用教学公开课、教师研讨会等形式,通过研究与交流,让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将各种资源放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进行现有资源的“整合”,并设计基于网络平台支持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然,教师本人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更要善于根据所执教的学科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学习,并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3、加大宣传,提高实际应用的力度
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的核心价值。据了解,目前精品课程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精品课程的了解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连精品课程为何物也不知道。
①加大精品课程的宣传。由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让“精品课程”渗透到学生心中,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用途,更没有使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对精品课程了解较少,也没有养成较好地利用精品课程的意识,最后导致不能自觉地将精品课程的利用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所以,宣传也相当重要。比如,通过编印发放关于精品课程常识的各种手册,进行集中介绍,就能够使学生很快了解精品课程的内涵;还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讲解、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等等。
另外,除了宣传外,对于比较优质的精品课程更需要加以推广。比如那些具有智能化、个性化、情景化和形象化的精品课程,那些让师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获得技能、方法的精品课程,那些蕴含着思考、创新意识的精品课程等,都应该在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让其产生更大的应用作用。当然,精品课程的推广仅靠教师自己掌握其内容是不够的, 学生也应该了解并掌握其内涵,精品课程的提供者和网站人员、领导等都要齐抓共管,产生合力,为推广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②指导学生应用精品课程。对学生来说,应用精品课程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从网上学习最高水平的国内名师的课,全面实现优秀的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通过学习观摩精品课程,使学生学会掌握精品课程中倡导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最佳的学习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服务,达到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应用精品课程的指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精品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批宝贵财富;其次,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一重大渠道加大应用精品课程的宣传;再次,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提供最优化的指导与帮助,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应用落到实处。
③强化教师应用精品课程。对教师来说,应用精品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领会精品课程的设计理念,科学地把精品课程的实质完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强调的是,在应用精品课程的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不能充当“保姆”的角色,不能在教学中进行“满堂灌”,更不能停留在重复性的无创新性的工作上,而应做好输与导。因为书本上的知识点已经在精品课程网站都做了相当好的设计和表述,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收集、处理,放在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讨,从而更好地完成应用精品课程的实施过程。
④及时调整和完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再“精”也不会适合每位教师和每位学生,因此,在精品课程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应用精品课程的过程及时评价和反馈,找出共性的问题,提出应用精品课程的措施、修改意见或建议;可以根椐师生们的反馈情况,设置专职人员定期维护精品课程,以保证用户访问;可以设立相应的邮箱或者论坛,以方便所有应用精品课程的人员对精品课程使用后的情况进行反馈。反馈的步骤一般是: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用后的感受反馈给精品课程网站,然后再反馈给相关教师。相关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反馈意见,定期调整网站上的课程内容,实现精品课程应用的良性循环,达到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4、完善制度,加强应用的保障
由于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严重脱离实际应用,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的仓促建立只是响应上级的号召,而网站的应用也仅仅停留在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层面上,加上管理者、建设者、使用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精品课程网站内容陈旧、更新周期长或基本不更新,网站利用率太低。
①建立评价机制,不断更新教学资源。重建设、轻应用是目前精品课程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其最主要原因是缺少完善的评价机制体系。事实上,被评选为精品课程的资源很少进行更新,大部分教师只完成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求完成的任务,对后续的应用、更新等方面却不重视,然而学科内容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的评价机制体系,及时评价与检查精品课程的管理情况,提供完整、持续的应用反馈过程,能对精品课程的管理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评价机制体系一是督促教师按照规定继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精品课程;二是促进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困难。三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设立精品课程淘汰制,把学生也作为精品课程的评价者,可以参考学生反映的意见或建设,淘汰个别不合格的精品课程。在评价机制中,精品课程允许退出,允许替换,更鼓励更新。因此,评价机制的评价指标要具体,用于指导精品课程建设时容易操作,让大家比较容易获得精品课程实践的信息,得到分析精品课程实践的结果,促使精品课程资源良性循环的实现。
②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应用热情。全面推广和应用精品课程资源更需要激励机制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鼓励教师应用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能加速精品课程的推广和利用。当然,激励措施的具体细则应涉及到教师应用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效果、反馈等各方面,使教师应用精品课程资源所付出的努力得到鼓励和肯定,还要把激励的具体细则与教师的晋职晋级、评优树先等挂钩。比如,对于不定期更新精品课程的教师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对于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精品课程”要坚决拿下,并对责任人批评与处罚;对于那些“拿过来”就用而没有思想的教师要批评教育;对于积极提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的教师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广大教师推广和利用精品课程资源的热情。
结语 总之,我们要做好精品课程、用好精品课程、管好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好网络精品课程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互动的环境下学习,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不懈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淑玲.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52(5):70-71 2.曾玉华,杨高全.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102-105 3.李淑玲.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90-91
第五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王 生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既能极大激发师生潜能,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层次和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及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探讨了一种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还是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
在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在网络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三、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网络课堂中,学习任务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源于真实生活的、富有挑战性的某些问题;也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来自于学习需要的真实任务;或者是结合学习内容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合作学习情境设计
合作学习的情境,就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为合作小组共同学习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等认知工具,在网上获取问题的答案。其次,学生可以利用Web网页技术、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制作、Excel电子图表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合作学习小组的设计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非常重要,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依据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一台电脑,这样既有利于自主学习,又有利于相互促进,有利于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学生间的多方交流,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在网络中,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4.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
最常用的是BBS论坛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其中发表帖子,每个人的发言随时都可以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浏览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并参与讨论、发言。其次,也可以采用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参加者建立一个融洽的讨论环境。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把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来,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思广益。还可以采用E-mail、ICQ等方式来实现讨论和交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网络的人机、人人互动交流的方式,将更加受到新技术的支撑而变得更加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
5.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足充,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公正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反馈改进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念。当然,这种过程性评价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四、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过程
1.以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相关成功体验提供了机会,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不管是给予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都促进了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因此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3.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而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承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5.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6.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当看到未来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促使基于网络的教育应用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贾雪梅 杨改学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及其策略构建》(《中小学电教》2005.2)
[3]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教育信息技术》2005.1.)
2013-12-11 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