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11: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年初以来,围绕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局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全面分析情况,多方听取意见,反复进行测算,形成了方案初稿。尔后在征求县人大、县政协意见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最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天以县政府91号文件形式呈现在各位面前。这个方案,可谓是十月酝酿,十易其稿;十月怀胎,一旦分娩。会前,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纪平同志对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今天的会议,达到统一思想、解释政策、组织实施的目的。刚才,县财政局宋天平同志就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下面,我再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想法,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放眼全球,纵览古今,财政体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财政体制与国家相伴而行。有了国家,也就有了税收;有了税收,也就有了财政体制。历史上的许多革新变法,往往与财政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都跟税务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有关。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就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分级包干和分税制等多轮改革。就浙江省而言,“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也有一个逐步调整完善的过程。1995年是“两保两挂”,后来同时实行“两保两联”,去年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综合实行“两保两挂,两保一挂”的政策。

我县从1985年建立乡镇一级财政至今,也经历了6次财政体制的调整完善。现在,第六轮财政体制即将到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总结前六轮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现有体制作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应该说,这次县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不是一两个人的意见,也不是匆忙仓促的决策,而是在全面分析全县财政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着眼**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作出的慎重决策。新一轮财政体制有三个特点。

一是较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新一轮财政体制是一次微调,是一次完善,是一个温和的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所谓继承,就是新体制充分考虑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吸纳继承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成功的、有效的做法。譬如,财政体制大的框架,就没有作“伤筋动骨”的变动;再如,对镇街类别的划分,还是山区镇、平原一般镇和强镇三大类,还是那么几个镇街。所谓创新,就是新体制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作了相应的完善,使这个方案更加具有时代的烙印。譬如,根据中央出口退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这样一个新的情况,我们建立了出口转型县镇联动机制,通过县镇财政体制上利益的调整,来更好促进出口转型。

二是较好地体现了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县镇作为两级政府,事权不同,财权相应也有所不同。前六轮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实也是县镇两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断相统一的过程。新体制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譬如,对镇街事权的划分,新体制在原来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现在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与此相适应,将镇街的财权大体上划分为三类:一是“吃饭”资金,就是确保“吃饭”需要;二是基本发展资金,就是确保每个镇街都有相应的资金用于建设、发展;三是统筹资金,根据三类镇街的不同情况,确定了不同的统筹比例,以更好地统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文教卫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后认为,为有利于调动镇街的积极性,还是继续实行“以县为主”、避免“由县包办”的政策,因此也就继续把相关的事权和财权留在镇街。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效率优先,就是谁贡献大,谁就分享得多;谁超收得多,谁就享受得多。所谓兼顾公平,就是兼顾平原与山区,兼顾农村与城市,兼顾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新体制实行镇街多超多分,多贡献多分享,就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山区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就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山区的支持扶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街类型的划分没有变;二是利益分配格局基本没有变,调整幅度非常小;三是继续把平水列为山区镇。应该说,平水镇这几年发展很快,财力增长也比较快,财政收入情况可能比平原地区个别镇街要好些。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继续把平水列入山区镇?因为根据县域城市化的规划,平水镇承担着承接市区辐射、集聚山区要素的功能,在影响辐射带动南部山区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予以理解。

新一轮财政体制,这三个方面的特点非常鲜明。可以说,它也是新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精神。各镇街要从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新体制的内容和实质,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第二点想法,加快发展税源经济是实现县镇共赢的根本要求

财政的基础是经济。调整完善县镇财政体制,不是对现有“蛋糕”的重新分割,而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把“蛋糕”分割得更好,从而达到发挥县镇积极因素,合力建设强力财政的目的。建设强力财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从财政收入角度而言,发展经济,必须发展税源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必须加快发展税源经济。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致力提高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济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财政收入能不能更快地增长,归根结底,也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财政收入的更快增长。没有质量效益的发展,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经济发展就持续不了,社会进步就实现不了。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立足中国的国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把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模式,切实转到能耗小、污染少、产出高的集约发展道路上来。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宣传这些观点,使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起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意识。要向资源节约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技改投入要效益,向加强管理要效益,向产品研发要效益,向市场拓展要效益,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离开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谈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离开了财政收入的增长,来谈财政体制的调整,同样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这里我集中谈两条。

第一条,要坚定不移地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围绕巩固提升纺织产业,积极调整纺织业内部结构,印染减量,织造控量,化纤稳量,服饰增量,使纺织业整体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围绕加快发展非纺产业,将之作为招商引资、要素供给、政策扶持的重点,使非纺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税收来源。从今年1-9月的情况来看,非纺产业利润增幅达27.4%,建筑建材、塑料薄膜等七大重点非纺产业的利润增幅更是高达57.6%,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2.3个百分点。虽然非纺产业的销售只占全县工业销售的22.9%,利润却占全县工业利润的39.3%。因此,非纺产业对财政贡献很大,我们要把加快发展非纺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在各类会议、各种场合上,反复强调、反复宣传这一观点。为什么?一方面,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产业梯度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产业梯度转移也首先出现在英国。当时英国为了发展纺织业,还爆发了史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但是现在英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都不是以纺织为主,而是以重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为主。目前**的纺织业正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另一方面,纺织作为劳动密集、资源消耗非常严重的产业,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土地、电力等要素供给紧张,环境容量压力增大,劳力短缺渐趋突出,并且这些问题今后仍将长期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作为纺织大县的**,如果现在再不重视,再不抓紧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持续发展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上个月13日,我和孟柏干副县长到滨海进行了调研。在谈到招商引资工作时,我对滨海工业区提了四点要求:一是真外资。通过不断引进真正的外商、真正的外资,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二是非纺项目。通过更加重视引进非纺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三是大项目。通过引进大体量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重点企业的集中区。四是好项目。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科技进步的样板区。这四点要求,同样适合全县各镇街、其他开发区。希望大家抓好落实。

第二条,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县城为重点,年内做好“三个一”的工作: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二是研究一个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三个一”,通过若干年时间的努力,使商贸服务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现在全县一二三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农业6%,工业64%,三产30%,三产占比偏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越是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三产的比重越高。历史地看,经济总量中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也有个变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一二三”,农业最发达,工业次之,商贸服务业居末位;接着进入到第二阶段,成了“二三一”,工业最发达,三产次之,农业居末位;然后是第三阶段,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那个阶段,成了“三二一”,三产最发达,其次是工业,最后是农业。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使其成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重要的税收增长点。因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得越快,税收特别是地税收入增长就越快。现在,我县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那么大的财政收入,但真正属于地方的并不多。去年全县30.83亿元的财政收入,其中17.3亿元上缴给了省里和中央,地方只剩下了13.5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仅仅是43.9%,连一半还不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县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不够快,直接影响了地税增收。这跟我们长期没有县城,没有以县城为依托的第三产业有关。现在柯桥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税收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分享。作为一种利益分配,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正因为有矛盾,所以税收的征收带有法律的强制性。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开展征缴,是国家的法定权利。我们不能光是凭一般性的思想教育,光是凭一般意义上的宣传说理,一味地寄希望于纳税人主动纳税,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运用法律的武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强制性的征缴。税务部门要把组织收入作为履行职责的首要任务,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征管。各镇街、各部门要把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和重要责任,全力配合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征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来堵塞各种漏洞,实现征收公平,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的应有增长。

第三点想法,努力建设公共财政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

财政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财是政之基。财力是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是政权运行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自产生之日起,就有了财政,就需要财政;离开了财政,是不可想象的事。唐朝著名理财家杨炎把“财”比作是“人之喉”,可见“财”对“政”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体制既定、财力既定的情况下面,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放到用好每一分钱,加强公共财政建设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建设公共财政。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坚持理财原则。具体是四条。

一要确保“吃饭”。这既是确保政权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建立财政的目的。过去我们只讲“吃饭”,今天我特别强调“确保”两字。因为**县的“吃饭”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财政收入组织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中央对出口退税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相当一部分“吃饭”资金因此被挤占去了。按照自营出口增幅40%测算,今年全县自营出口总额可达33亿美元,退税款总额就是35亿元,减去退税基数,按照地方承担25%的比例,县财政就要承担退税款5.3亿元。即使年内先退3个季度,也需要4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今年地方财政预期的新增收入。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强调确保“吃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镇街、各个部门对此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要量力建设。过去我们只讲“建设”,今天我特别强调“量力”两字。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益性事业的建设,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要在财力可承受的基础上,来考虑建设工作。否则财政不堪重负,最终后果不堪设想。

三要有所积累。通过本届政府的努力,有所积累,逐步积累,为下届政府留下一个比较殷实的财政家底。

四要增强县级调控能力。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从增强县级调控能力角度考虑,适当提高县级分成的比例;同时,按一类镇8%、二类镇5%、三类镇3%的比例,从镇街提取一定统筹资金。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是县级财政不是县本级财政。县本级财政局限于县本级,县级财政则涵盖全县各地,包括镇街。二是统筹资金是专项资金。不是用于县级机关的支出,而是专项用于城乡统筹发展及镇街“以丰补歉”等支出。县级适当集中财力,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缓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为目前我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山区和平原差距很大。我每去一次山区,心情都非常沉重。山区相当一部分的村,特别是一些偏僻的自然村,这些年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增强县级调控能力,统筹镇街财力来解决。增强县级调控能力,还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快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有利于建立县镇联动机制,引导镇街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向,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一句话,有利于为镇街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在这件事上,希望镇街理解相信县里。我们一定会负责地把这些钱用好,切实增强支出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镇街、用之于镇街。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优化支出结构。建设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公共需要,实质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现在一方面是财政支出范围过宽,政府包办过多,另一方面是财政投入不足的领域,又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在于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支出必须有进有退。政府在哪里缺位了,财政资金就要在那里补上,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公共领域上要“进”,并且要加大“进”的力度。政府在哪里越位了,财政资金就要在那里“退”出,特别是从一般性、赢利性领域“退”出。明年的经济政策要很好地体现这个导向,总的要求是三句话:一是汇总整合,一个文本。对经济政策进行全面清理,所有政策集中到一个本子中来;二是有进有退,以退为主。对50强工业企业的奖励政策,明年原则上不再考虑;三是突出重点,优化导向。重点鼓励非纺产业发展、出口转型、商贸服务业发展等。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一是打破平均主义。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完善支出取向,优化支出导向;二是科学安排年度工作,以切实增强支出刚性。财政支出究竟需要哪些项目、多少额度,年初要科学安排。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追加资金;三是加强对资金具体使用的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口上。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尽管预算安排时资金的用途已经明确,但是具体使用上还是不能放松监管。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防范财政风险。对财政风险的防范,镇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目前镇街存在着较大的债务。反映在帐面上,全县19个镇街实有负债达2.8亿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总共需要资金14.4亿元,如果县镇各承担一半,那就是7.2亿元,这样加起来就是10亿元。如果考虑到镇街的或有负债,那就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希望各个镇街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否则会给政府的正常运行带来非常大的危险。无论是办实事,还是搞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好心办坏事。还是两句老话,具备条件的,只争朝夕竞风流;暂不具备条件的,来日方长显身手。

借今天会议的机会,再说一下当前的财政工作。今年以来,财政、税务部门特别是地税部门,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税收征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鉴于中央出口退税政策的重大调整和财政收入统计口径的调整,以及目前财政收入的实际完成情况,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对今年县财政收支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收入预算调整后,由于地税收入增长幅度比较快,地方实际可用资金有所增加。对此,我们将如实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现在离年底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年内财政工作仍然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继续做好增收节支工作,重点是五个方面。

一是要继续加强依法征管,堵塞各种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继续力保全年财政收入38亿元目标的实现。

二是要合理安排支出,在保证重点的同时,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要安排好相应资金,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过节问题。全县上下都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三是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四是要认真做好明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调整结构,量入为出,留有余地,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县镇两级,特别是镇街,在财政收支和预算编制工作等方面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

第二篇: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年初以来,围绕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局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全面分析情况,多方听取意见,反复进行测算,形成了方案初稿。尔后在征求县人大、县政协意见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最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天以县政府91号文件形式呈现在各位面前。这个方案,可谓是十月酝酿,十易其稿;十月怀胎,一旦分娩。会前,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纪平同志对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今天的会议,达到统一思想、解释政策、组织实施的目的。刚才,县财政局宋天平同志就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下面,我再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想法,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放眼全球,纵览古今,财政体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财政体制与国家相伴而行。有了国家,也就有了税收;有了税收,也就有了财政体制。历史上的许多革新变法,往往与财政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都跟税务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有关。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就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分级包干和分税制等多轮改革。就浙江省而言,“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也有一个逐步调整完善的过程。1995年是“两保两挂”,后来同时实行“两保两联”,去年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综合实行“两保两挂,两保一挂”的政策。

我县从1985年建立乡镇一级财政至今,也经历了6次财政体制的调整完善。现在,第六轮财政体制即将到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总结前六轮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现有体制作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应该说,这次县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不是一两个人的意见,也不是匆忙仓促的决策,而是在全面分析全县财政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着眼**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作出的慎重决策。新一轮财政体制有三个特点。

一是较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新一轮财政体制是一次微调,是一次完善,是一个温和的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所谓继承,就是新体制充分考虑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吸纳继承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成功的、有效的做法。譬如,财政体制大的框架,就没有作“伤筋动骨”的变动;再如,对镇街类别的划分,还是山区镇、平原一般镇和强镇三大类,还是那么几个镇街。所谓创新,就是新体制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作了相应的完善,使这个方案更加具有时代的烙印。譬如,根据中央出口退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这样一个新的情况,我们建立了出口转型县镇联动机制,通过县镇财政体制上利益的调整,来更好促进出口转型。

二是较好地体现了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县镇作为两级政府,事权不同,财权相应也有所不同。前六轮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实也是县镇两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断相统一的过程。新体制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譬如,对镇街事权的划分,新体制在原来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现在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与此相适应,将镇街的财权大体上划分为三类:一是“吃饭”资金,就是确保“吃饭”需要;二是基本发展资金,就是确保每个镇街都有相应的资金用于建设、发展;三是统筹资金,根据三类镇街的不同情况,确定了不同的统筹比例,以更好地统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文教卫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后认为,为有利于调动镇街的积极性,还是继续实行“以县为主”、避免“由县包办”的政策,因此也就继续把相关的事权和财权留在镇街。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效率优先,就是谁贡献大,谁就分享得多;谁超收得多,谁就享受得多。所谓兼顾公平,就是兼顾平原与山区,兼顾农村与城市,兼顾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新体制实行镇街多超多分,多贡献多分享,就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山区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就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山区的支持扶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街类型的划分没有变;二是利益分配格局基本没有变,调整幅度非常小;三是继续把平水列为山区镇。应该说,平水镇这几年发展很快,财力增长也比较快,财政收入情况可能比平原地区个别镇街要好些。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继续把平水列入山区镇?因为根据县域城市化的规划,平水镇承担着承接市区辐射、集聚山区要素的功能,在影响辐射带动南部山区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予以理解。

新一轮财政体制,这三个方面的特点非常鲜明。可以说,它也是新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精神。各镇街要从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新体制的内容和实质,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第二点想法,加快发展税源经济是实现县镇共赢的根本要求

财政的基础是经济。调整完善县镇财政体制,不是对现有“蛋糕”的重新分割,而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把“蛋糕”分割得更好,从而达到发挥县镇积极因素,合力建设强力财政的目的。建设强力财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从财政收入角度而言,发展经济,必须发展税源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必须加快发展税源经济。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致力提高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济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财政收入能不能更快地增长,归根结底,也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财政收入的更快增长。没有质量效益的发展,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经济发展就持续不了,社会进步就实现不了。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立足中国的国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把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模式,切实转到能耗小、污染少、产出高的集约发展道路上来。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宣传这些观点,使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起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意识。要向资源节约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技改投入要效益,向加强管理要效益,向产品研发要效益,向市场拓展要效益,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离开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谈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离开了财政收入的增长,来谈财政体制的调整,同样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这里我集中谈两条。

第二条,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县城为重点,年内做好“三个一”的工作: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二是研究一个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三个一”,通过若干年时间的努力,使商贸服务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现在全县一二三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农业6%,工业64%,三产30%,三产占比偏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越是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三产的比重越高。历史地看,经济总量中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也有个变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一二三”,农业最发达,工业次之,商贸服务业居末位;接着进入到第二阶段,成了“二三一”,工业最发达,三产次之,农业居末位;然后是第三阶段,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那个阶段,成了“三二一”,三产最发达,其次是工业,最后是农业。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使其成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重要的税收增长点。因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得越快,税收特别是地税收入增长就越快。现在,我县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那么大的财政收入,但真正属于地方的并不多。去年全县30.83亿元的财政收入,其中17.3亿元上缴给了省里和中央,地方只剩下了13.5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仅仅是43.9%,连一半还不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县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不够快,直接影响了地税增收。这跟我们长期没有县城,没有以县城为依托的第三产业有关。现在柯桥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税收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分享。作为一种利益分配,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正因为有矛盾,所以税收的征收带有法律的强制性。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开展征缴,是国家的法定权利。我们不能光是凭一般性的思想教育,光是凭一般意义上的宣传说理,一味地寄希望于纳税人主动纳税,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运用法律的武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强制性的征缴。税务部门要把组织收入作为履行职责的首要任务,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征管。各镇街、各部门要把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和重要责任,全力配合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征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来堵塞各种漏洞,实现征收公平,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的应有增长。

第三点想法,努力建设公共财政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

财政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财是政之基。财力是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是政权运行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自产生之日起,就有了财政,就需要财政;离开了财政,是不可想象的事。唐朝著名理财家杨炎把“财”比作是“人之喉”,可见“财”对“政”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体制既定、财力既定的情况下面,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放到用好每一分钱,加强公共财政建设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建设公共财政。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坚持理财原则。具体是四条。

一要确保“吃饭”。这既是确保政权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建立财政的目的。过去我们只讲“吃饭”,今天我特别强调“确保”两字。因为**县的“吃饭”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财政收入组织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中央对出口退税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相当一部分“吃饭”资金因此被挤占去了。按照自营出口增幅40%测算,今年全县自营出口总额可达33亿美元,退税款总额就是35亿元,减去退税基数,按照地方承担25%的比例,县财政就要承担退税款5.3亿元。即使年内先退3个季度,也需要4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今年地方财政预期的新增收入。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强调确保“吃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镇街、各个部门对此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要量力建设。过去我们只讲“建设”,今天我特别强调“量力”两字。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益性事业的建设,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要在财力可承受的基础上,来考虑建设工作。否则财政不堪重负,最终后果不堪设想。

三要有所积累。通过本届政府的努力,有所积累,逐步积累,为下届政府留下一个比较殷实的财政家底。

四要增强县级调控能力。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从增强县级调控能力角度考虑,适当提高县级分成的比例;同时,按一类镇8%、二类镇5%、三类镇3%的比例,从镇街提取一定统筹资金。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是县级财政不是县本级财政。县本级财政局限于县本级,县级财政则涵盖全县各地,包括镇街。二是统筹资金是专项资金。不是用于县级机关的支出,而是专项用于城乡统筹发展及镇街“以丰补歉”等支出。县级适当集中财力,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缓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为目前我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山区和平原差距很大。我每去一次山区,心情都非常沉重。山区相当一部分的村,特别是一些偏僻的自然村,这些年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增强县级调控能力,统筹镇街财力来解决。增强县级调控能力,还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快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有利于建立县镇联动机制,引导镇街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向,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一句话,有利于为镇街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在这件事上,希望镇街理解相信县里。我们一定会负责地把这些钱用好,切实增强支出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镇街、用之于镇街。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优化支出结构。建设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公共需要,实质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现在一方面是财政支出范围过宽,政府包办过多,另一方面是财政投入不足的领域,又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在于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支出必须有进有退。政府在哪里缺位了,财政资金就要在那里补上,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公共领域上要“进”,并且要加大“进”的力度。政府在哪里越位了,财政资金就要在那里“退”出,特别是从一般性、赢利性领域“退”出。明年的经济政策要很好地体现这个导向,总的要求是三句话:一是汇总整合,一个文本。对经济政策进行全面清理,所有政策集中到一个本子中来;二是有进有退,以退为主。对50强工业企业的奖励政策,明年原则上不再考虑;三是突出重点,优化导向。重点鼓励非纺产业发展、出口转型、商贸服务业发展等。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一是打破平均主义。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完善支出取向,优化支出导向;二是科学安排工作,以切实增强支出刚性。财政支出究竟需要哪些项目、多少额度,年初要科学安排。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追加资金;三是加强对资金具体使用的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口上。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尽管预算安排时资金的用途已经明确,但是具体使用上还是不能放松监管。

借今天会议的机会,再说一下当前的财政工作。今年以来,财政、税务部门特别是地税部门,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税收征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鉴于中央出口退税政策的重大调整和财政收入统计口径的调整,以及目前财政收入的实际完成情况,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对今年县财政收支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收入预算调整后,由于地税收入增长幅度比较快,地方实际可用资金有所增加。对此,我们将如实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现在离年底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年内财政工作仍然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继续做好增收节支工作,重点是五个方面。

一是要继续加强依法征管,堵塞各种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继续力保全年财政收入38亿元目标的实现。

二是要合理安排支出,在保证重点的同时,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要安排好相应资金,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过节问题。全县上下都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三是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四是要认真做好明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调整结构,量入为出,留有余地,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县镇两级,特别是镇街,在财政收支和预算编制工作等方面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年初以来,围绕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局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全面分析情况,多方听取意见,反复进行测算,形成了方案初稿。尔后在征求县人大、县政协意见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最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天以县政府91号文件形式呈现在各位面前。这个方案,可谓是十月酝酿,十易其稿;十月怀胎,一旦分娩。会前,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纪平同志对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今天的会议,达到统一思想、解释政策、组织实施的目的。刚才,县财政局宋天平同志就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下面,我再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想法,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放眼全球,纵览古今,财政体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财政体制与国家相伴而行。有了国家,也就有了税收;有了税收,也就有了财政体制。历史上的许多革新变法,往往与财政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都跟税务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有关。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就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分级包干和分税制等多轮改革。就浙江省而言,“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也有一个逐步调整完善的过程。1995年是“两保两挂”,后来同时实行“两保两联”,去年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综合实行“两保两挂,两保一挂”的政策。

我县从1985年建立乡镇一级财政至今,也经历了6次财政体制的调整完善。现在,第六轮财政体制即将到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总结前六轮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现有体制作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应该说,这次县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不是一两个人的意见,也不是匆忙仓促的决策,而是在全面分析全县财政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着眼xx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作出的慎重决策。新一轮财政体制有三个特点。

一是较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新一轮财政体制是一次微调,是一次完善,是一个温和的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所谓继承,就是新体制充分考虑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吸纳继承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成功的、有效的做法。譬如,财政体制大的框架,就没有作“伤筋动骨”的变动;再如,对镇街类别的划分,还是山区镇、平原一般镇和强镇三大类,还是那么几个镇街。所谓创新,就是新体制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作了相应的完善,使这个方案更加具有时代的烙印。譬如,根据中央出口退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这样一个新的情况,我们建立了出口转型县镇联动机制,通过县镇财政体制上利益的调整,来更好促进出口转型。

二是较好地体现了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县镇作为两级政府,事权不同,财权相应也有所不同。前六轮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实也是县镇两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断相统一的过程。新体制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譬如,对镇街事权的划分,新体制在原来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现在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与此相适应,将镇街的财权大体上划分为三类:一是“吃饭”资金,就是确保“吃饭”需要;二是基本发展资金,就是确保每个镇街都有相应的资金用于建设、发展;三是统筹资金,根据三类镇街的不同情况,确定了不同的统筹比例,以更好地统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文教卫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后认为,为有利于调动镇街的积极性,还是继续实行“以县为主”、避免“由县包办”的政策,因此也就继续把相关的事权和财权留在镇街。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效率优先,就是谁贡献大,谁就分享得多;谁超收得多,谁就享受得多。所谓兼顾公平,就是兼顾平原与山区,兼顾农村与城市,兼顾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新体制实行镇街多超多分,多贡献多分享,就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山区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就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山区的支持扶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街类型的划分没有变;二是利益分配格局基本没有变,调整幅度非常小;三是继续把平水列为山区镇。应该说,平水镇这几年发展很快,财力增长也比较快,财政收入情况可能比平原地区个别镇街要好些。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继续把平水列入山区镇?因为根据县域城市化的规划,平水镇承担着承接市区辐射、集聚山区要素的功能,在影响辐射带动南部山区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予以理解。

新一轮财政体制,这三个方面的特点非常鲜明。可以说,它也是新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精神。各镇街要从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新体制的内容和实质,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第二点想法,加快发展税源经济是实现县镇共赢的根本要求

财政的基础是经济。调整完善县镇财政体制,不是对现有“蛋糕”的重新分割,而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把“蛋糕”分割得更好,从而达到发挥县镇积极因素,合力建设强力财政的目的。建设强力财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从财政收入角度而言,发展经济,必须发展税源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必须加快发展税源经济。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致力提高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济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财政收入能不能更快地增长,归根结底,也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财政收入的更快增长。没有质量效益的发展,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经济发展就持续不了,社会进步就实现不了。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立足中国的国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把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模式,切实转到能耗小、污染少、产出高的集约发展道路上来。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宣传这些观点,使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起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意识。要向资源节约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技改投入要

效益,向加强管理要效益,向产品研发要效益,向市场拓展要效益,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离开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谈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离开了财政收入的增长,来谈财政体制的调整,同样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这里我集中谈两条。

第一条,要坚定不移地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围绕巩固提升纺织产业,积极调整纺织业内部结构,印染减量,织造控量,化纤稳量,服饰增量,使纺织业整体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围绕加快发展非纺产业,将之作为招商引资、要素供给、政策扶持的重点,使非纺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税收来源。从今年1-9月的情况来看,非纺产业利润增幅达27.4%,建筑建材、塑料薄膜等七大重点非纺产业的利润增幅更是高达57.6%,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2.3个百分点。虽然非纺产业的销售只占全县工业销售的22.9%,利润却占全县工业利润的 39.3%。因此,非纺产业对财政贡献很大,我们要把加快发展非纺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在各类会议、各种场合上,反复强调、反复宣传这一观点。为什么?一方面,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产业梯度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产业梯度转移也首先出现在英国。当时英国为了发展纺织业,还爆发了史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但是现在英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都不是以纺织为主,而是以重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为主。目前xx的纺织业正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另一方面,纺织作为劳动密集、资源消耗非常严重的产业,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土地、电力等要素供给紧张,环境容量压力增大,劳力短缺渐趋突出,并且这些问题今后仍将长期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作为纺织大县的xx,如果现在再不重视,再不抓紧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持续发展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上个月13日,我和孟柏干副县长到滨海进行了调研。在谈到招商引资工作时,我对滨海工业区提了四点要求:一是真外资。通过不断引进真正的外商、真正的外资,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二是非纺项目。通过更加重视引进非纺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三是大项目。通过引进大体量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重点企业的集中区。四是好项目。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科技进步的样板区。这四点要求,同样适合全县各镇街、其他开发区。希望大家抓好落实。

第二条,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县城为重点,年内做好“三个一”的工作: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二是研究一个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三个一”,通过若干年时间的努力,使商贸服务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现在全县一二三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农业6%,工业64%,三产30%,三产占比偏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越是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三产的比重越高。历史地看,经济总量中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也有个变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一二三”,农业最发达,工业次之,商贸服务业居末位;接着进入到第二阶段,成了“二三一”,工业最发达,三产次之,农业居末位;然后是第三阶段,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那个阶段,成了“三二一”,三产最发达,其次是工业,最后是农业。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使其成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重要的税收增长点。因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得越快,税收特别是地税收入增长就越快。现在,我县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那么大的财政收入,但真正属于地方的并不多。去年全县30.83亿元的财政收入,其中17.3亿元上缴给了省里和中央,地方只剩下了13.5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仅仅是43.9%,连一半还不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县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不够快,直接影响了地税增收。这跟我们长期没有县城,没有以县城为依托的第三产业有关。现在柯桥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税收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分享。作为一种利益分配,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正因为有矛盾,所以税收的征收带有法律的强制性。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开展征缴,是国家的法定权利。我们不能光是凭一般性的思想教育,光是凭一般意义上的宣传说理,一味地寄希望于纳税人主动纳税,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运用法律的武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强制性的征缴。税务部门要把组织收入作为履行职责的首要任务,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征管。各镇街、各部门要把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和重要责任,全力配合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征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来堵塞各种漏洞,实现征收公平,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的应有增长。

第三点想法,努力建设公共财政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

财政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财是政之基。财力是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是政权运行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自产生之日起,就有了财政,就需要财政;离开了财政,是不可想象的事。唐朝著名理财家杨炎把“财”比作是“人之喉”,可见“财”对“政”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体制既定、财力既定的情况下面,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放到用好每一分钱,加强公共财政建设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建设公共财政。

建设公共财政,必须坚持理财原则。具体是四条。

一要确保“吃饭”。这既是确保政权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建立财政的目的。过去我们只讲“吃饭”,今天我特别强调“确保”两字。因为xx县的“吃饭”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财政收入组织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中央对出口退税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相当一部分“吃饭”资金因此被挤占去了。按照自营出口增幅40%测算,今年全县自营出口总额可达33亿美元,退税款总额就是35亿元,减去退税基数,按照地方承担25

第四篇: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继续保持财政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关于今年全省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云坤、洪虎同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做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对财政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位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财政工作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省财政工作新局面

为了增强市、州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保持现行省对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市州可以对所属县(市)的收支范围进行重新划分,进一步理顺市州对县(市)的财政管理体制。各市州在研究确定对县(市)体制时,要妥善处理好与所属县(市)的利益分配关系,注意调动县(市)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本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四)增强忧患意识,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目前,财政承担的风险压力不断加大,有的县(市)已经对财政预算执行构成了威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地必须注重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未雨绸缪,及早研究应对措施,特别是要着重在体制上、制度上和工作措施上研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机制,不能总是充当“救火队”。各级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政府主权外债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管理约束机制,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当前急需做的工作就是严格划分责任,实行分类管理,该由政府负责的,要制定还债计划,并纳入地方政府预算,逐步予以解决。该由项目单位或担保单位负责的,必须由相关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对新上项目要严格把关,搞好科学评估论证,充分考虑外债规模和财政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对到期债务不能按规定偿还、债务率(政府主权外债余额?当年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70%的市县,坚决禁止再上新的主权外债项目,这要作为一项硬指标来执行。各级财政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要按照主权外债余额的3—5%建立还贷准备金或安排还贷资金,增强抵御财政风险能力。各级政府还要严格规范财政担保行为,今后除国家规定的担保范围和国债转贷专项资金外,各级财政部门一律不得再为企业贷款行为进行担保。同时,逐步建立财政担保项目从立项到还款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借用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按时还款创造条件。

三、加大措施,突出重点,确保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财政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该保证的经费要足额安排,该拨付的资金要及时拨付,确保预算单位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改革单位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合理核定收支规模与支出标准。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如果组织收入管理工作跟不上,一些部门和相关人员可能出现应收不收、应罚不罚,弱化执法力度等问题,这必然会加大财政的支出压力。对此,有关部门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履行职责,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予以严肃查处,并选择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确保依法收缴,应收尽收。(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步推进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央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打破现行按隶属关系和税目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法,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分享范围和比例全国统一。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2004年5∶5,2003年为6∶4,以后如何分享,中央根据实际收入情况再行考虑。改革以2003年为基期,对地方净上划中央所得税定额返还地方。这次改革,中央通过提高分享比例增加的收入将全部用于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从这一点来看,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对我省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但中央的改革方案也明确规定,改革方案实施后,如果某省(区、市)以后的所得税收入完成数达不到2003年基数,中央将相应扣减对该地区的基数返还或调增基数上解。

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对我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财政部门要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四政”方针为指导,切实转变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一)要切实转变财政职能。财政部门转变职能,既是作风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入世的客观要求。入世对我们冲击最大的就是政府部门。财政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尽快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转变职能,适应入世的挑战。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熟悉掌握wto规则,从思想上、工作上尽快适应入世的要求。要深入研究符合wto规则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措施。要从传统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中彻底转变过来,从过去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的传统理财模式向强化宏观调控、宏观管理和加强监督转变。要改革过去的一些习惯和传统做法,减少行政审批,按市场规律办事,有效发挥中介组织、行业自律作用。要严肃财经纪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健全各个环节的监控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健康运行。(二)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财政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重大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做好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倡导求真务实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绝不能图虚名而招实祸。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迎难而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重调查研究,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深入实际,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三)要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我省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表明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财政厅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是满意的。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当前财政面临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关键在于把财政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好。财政部门的同志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将财政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五篇: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继续保持财政经济发展良好势头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方针,继续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战略,全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实现了“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32.48亿元,增长9.3%。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干旱灾害的情况下,达到390.7亿斤,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9.5亿元,增长1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6.8亿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增长5.6%,外贸出口14.6亿美元,增长16.4%。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44∶34发展为20.2∶43.3∶36.5,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省财政运行也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全省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XX年,全省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18.3亿元,比上年增加34.3亿元,增长18.7%。这是我省继1994年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后又上的一个新台阶。全省财政支出326.4亿元,可比增长14.1%,基本保证了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资金需要。各项财政改革迈出新的重要步伐,财经秩序进一步好转,全省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省财税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实施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得益于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整体经济质量的提高,得益于省委的正确领导。同时,也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级财政、税务和银行等部门密切配合、辛勤工作,为促进实现我省经济增长目标和财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付出了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财税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今年全省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云坤、洪虎同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做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对财政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位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财政工作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和严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将对财政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于我省是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市场化程度低,入世后受惠的产业相对较少,而农业和汽车、化工等现有的优势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将对我省财政收入产生一定影响。我省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近期可能进一步增加,农村的隐性失业也会更加显性化,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加大。第二,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同时陷入衰退,这在近些年来还是第一次。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将通过国际市场传导给我国,对全国和各省的经济及财政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三,财政运行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决定财政。我省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矛盾反映到财政上,直接表现为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增长有限。“九五”期间,我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4%,低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特

别是“两税”和非税收入比重大,使我省可用财力与收入增长严重不同步。XX年我省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34.3亿元,但可用财力仅增加18.3亿元,只占收入增加额的53.3%。而与财力增长水平不相适应的是,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财政每年用于安排“两个确保”、配套粮食风险基金、增加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支出大量增加,新增财力难以保障支出的需要。据统计,1999—XX年,我省政策性增支为26.4亿元、58.2亿元和49.6亿元,是当年新增财力的4.3倍、8.6倍和3.3倍。可用财力增长缓慢,刚性支出大量增加,致使我省财政发展中面临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县级财政普遍困难。我省大部分县(市)农业比重较高,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九五”期间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XX年,县级财政收入总量为52.7亿元,仅占全省的24.1%,比1994年下降了7.5个百分点。近几年国家为了扩大内需、维护社会稳定,出台了一些增支政策,使县级财政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财政供养人口多,债务负担重,县级财政困难不断加剧。三是各级财政风险和还债压力不断增大。截至XX年末,我省政府主权外债余额占当年地方级收入的59.5%,低于外债警戒线10.5个百分点。我省政府主权外债规模就全国来说相对较小。但由于我省财政总量小,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县(市)“保吃饭”都很困难,财政还债付息能力很弱,一些地方债务风险已经凸现。据测算,XX—XX年我省新到期的政府主权外债总额平均每年需要偿还近5亿元。预计项目单位只能偿还1?3左右,其余很可能转嫁给同级财政。由于很多地方不能按时偿还到期的政府主权外债,使得国家对我省实施了强制扣款,形成了国家扣省里,省里扣市县的恶性循环。但由于很多市县已无钱可扣,外债风险有逐步向省里转移的趋势。自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省争取到65.1亿元国债转贷资金(含国债技改贴息转贷资金),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我们还要积极争取。按照规定,转贷资金从1999年开始付息,XX年开始还本(1999—XX年我省各级财政已支付利息3.5亿元)。由于国债建设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还款能力弱,如果项目单位不能按时偿还,这部分债务也要转嫁给政府财政。此外,我省为解决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资金不足和化解省国投等信托投资公司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兑付风险,还以政府名义先后向国家专项贷款33.1亿元。这样大规模的债务,使财政面临巨大风险,负担十分沉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年,全省财政收入计划安排234.1亿元,增长7.2%。这样安排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近几年来,我省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主要经济指标一直稳定增长,去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今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这为全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为了给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也为个别市县消化收入虚收因素留有空间,我省财政收入计划增幅始终低于gdp预期增长目标。经过几年来的连续消化,我省长期形成的虚收、超缴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收入的基础已经夯实,从去年开始我省财政收入已基本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此前提下,随着今年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是可以实现的。三是根据目前掌握的国家和省出台的增支政策测算,今年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必保支出增支数额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如果财政收入不能保持一定增长幅度,各级政府将很难应付复杂经济环境带来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焦点、难

点问题。安排一个积极稳妥的收入计划十分必要。四是除原有税源外,一些新的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原油资源税纳税定额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源增加等,都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只要各级财税部门严格依法治税,加强收入征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发展全省财政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省财政工作新局面

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和积极稳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是财政工作面临的长期任务,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深化对经济与财政关系的认识,着眼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研究财政发展新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一)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努力推进和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通过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来解决。从经济与财政辩证关系看,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财政收支规模和作用的方向。财政发展壮大,必须靠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研究财政发展思路,必须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综合运用财政手段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是要研究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新方式。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财政要逐步减少对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但公共财政并不是“吃饭财政”,也不是简单地退出经济领域,而是财政支持经济方式的转换,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财政支持经济发展,除了传统的资金扶持外,还可以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这要求财政部门在树立公共财政意识、转变理财观念的同时,还必须在支持经济发展的范围、方向、方法和手段上,研究新的思路和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要扩大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方向。当前,要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改革财政资金供给方式,研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尽可能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粘合作用,努力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投入。三是要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财政资金配置到既是经济发展急需,也是效益最好的地方,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并最终把这种效益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我省是财政穷省,挤出一点建设资金非常不容易,投入时必须慎之又慎,切忌盲目铺摊子,搞重复建设,要真正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事关我省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上,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四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经济与财政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XX年,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1%,比全国水平低4.9个百分点。XX年虽然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达到10.7%,但仍比全国水平低5个百分点左右。对这个问题如何把握,财政部门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既要考虑不断提高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后劲。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财政收入仍然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不是靠提高税率、出台新税种,而是靠发展经济,提高效益,依法治税、加强征管来实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税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

(二)继续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财政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对公共财政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勇于探索,不断采取措施,将公共财政改革推向前进。总的要求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各项公共财政改革,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税费改革等都要继续推进,并不断完善。在此,重点强调三个问题:1.关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问题。这是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经常性工作。这个问题,云坤书记和洪虎省长多次强调过。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整支出结构,努力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我要强调的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不仅是缓解财政困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真正把公共财政的思想贯彻到预算安排中,落实到支出结构调整中。今后,财政部门运用财政政策,使用财政资金,必须把握好方向和重点,必须符合公共财政发展方向和要求。同时,也要符合wto规则的要求。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事情,政府就不要去干预;只有当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时,政府才要管起来。最近,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支出范围,主

要是:国防、外交、公安、司法、行政管理、监察等国家安全和政权建设支出;科技、教育、农业、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扶贫等公共事业发展支出;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以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所必需的支出,等等。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要将财力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社会保障事业。从我省情况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就是要坚决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保证政权建设和法定必保的农业、科技、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特别是要努力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大力清理和压缩不属于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各项开支。2.关于压缩财政供养人口问题。截止XX年末,全省财政供养人口达到120.2万人,每万人财政供养人口441人,比全国地方平均水平多112人,居全国第9位。按人均工资性支出6500元计算,我省财政每年用于“养人”的支出比全国地方平均水平多负担19.9亿元。这说明我省各级财政养了许多冗员,财政保障“越位”问题比较严重;而与此同时,各县(市)财政拖欠工资的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有些县(市)的教*、公安干警等财政必须予以保障的工资都无法及时、足额发放,该保的支出保不了,财政保障“缺位”问题非常突出。如果将我省财政多供养人员所负担的19.9亿元压缩1?3,就能节支6.6亿元,完全可以较好地解决拖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问题。可以说,大力压缩财政供养人员,既是难解之题,也是缓解我省当前财政困难的必解之题。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力争在近

一、两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要以正在进行的市县机构改革和即将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冻结人员编制,严格人员编制管理,大力压编财政供养人口。二是要加快推进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一发放制度,规范人员经费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增长。三是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引导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向企业和社会流动。3.关于研究探索事业单位经费改革问题。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今年将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以此为契机,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超前研究,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经费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要认真研究和区分公益性、经营性、准公益性事业支出,并根据事业单位性质确定支出方式和数量,调整分配结构。当前,要对由财政供给经费的报刊、杂志和学会、协会、培训中心,以及开发型科研单位、市场化文艺演出团体、职业化体育组织等不断减少财政供给,逐步推向市场。(三)开拓思路,积极研究解决县级财政困难问题。目前,全省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但县级财政的困难更大一些。有的县(市)长期拖欠干部职工工资,已经到了影响政权建设、影响党和政府威信的程度。县级财政为什么如此困难?从客观上分析,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养人过多的影响。从主观上看,一些县(市)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理财观念不当、眼睛向内挖掘

自身潜力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解决县级财政困难问题,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扩大省共享收入下放范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帮助县(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缓解县级财政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省级财政也比较困难,调控余地越来越小,单靠省里的支持很难解决县级财政的困难。为此,解决县级财政困难,首先还是要立足自身,壮大经济和财政实力。发展县域经济,要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和财源结构。上项目,不仅要看能不能盈利,还要看能不能增加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其次要靠深化财政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要解决财政供养人口过多的问题。第三,省市两级要继续发挥调控支持作用,特别是市州政府作为中间调控环节,要切实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认真履行好市管县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帮助县(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为了增强市、州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省政府决定,从XX年开始,在保持现行省对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市州可以对所属县(市)的收支范围进行重新划分,进一步理顺市州对县(市)的财政管理体制。各市州在研究确定对县(市)体制时,要妥善处理好与所属县(市)的利益分配关系,注意调动县(市)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本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四)增强忧患意识,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目前,财政承担的风险压力不断加大,有的县(市)已经对财政预算执行构成了威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

废。各地必须注重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未雨绸缪,及早研究应对措施,特别是要着重在体制上、制度上和工作措施上研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机制,不能总是充当“救火队”。各级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政府主权外债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管理约束机制,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当前急需做的工作就是严格划分责任,实行分类管理,该由政府负责的,要制定还债计划,并纳入地方政府预算,逐步予以解决。该由项目单位或担保单位负责的,必须由相关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对新上项目要严格把关,搞好科学评估论证,充分考虑外债规模和财政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对到期债务不能按规定偿还、债务率(政府主权外债余额?当年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70%的市县,坚决禁止再上新的主权外债项目,这要作为一项硬指标来执行。各级财政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要按照主权外债余额的3—5%建立还贷准备金或安排还贷资金,增强抵御财政风险能力。各级政府还要严格规范财政担保行为,今后除国家规定的担保范围和国债转贷专项资金外,各级财政部门一律不得再为企业贷款行为进行担保。同时,逐步建立财政担保项目从立项到还款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借用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按时还款创造条件。

三、加大措施,突出重点,确保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

关于今年的财政工作,正中同志还要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就涉及全省的重点工作,强调八个问题:(一)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去年我省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今年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任务十分艰巨。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一是要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工作责任制。各地要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包保责任制的落实。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履行征管责任,把财税收入目标任务按季、按月分解,层层落实,做到任务到底,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实把财税收入任务落实好、完成好。二是要保持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均衡缴库是确保支出的前提。近几年我省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实施均衡缴库管理办法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年要继续抓好收入均衡缴库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三是要继续严格依法治税。要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骗税、逃税和抗税行为,大力清理压缩欠税。同时,要继续认真清理各地自行制定的税收先征后返政策,坚决制止擅自减税、免税、缓税行为。四是要确保完成所得税收入计划。今年是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的第一年,确保完成全年所得税收入计划,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对此,希望各地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征管工作力度,严格依法治税,将应该征收入库的所得税,全部征缴入库。(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是各级政府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最大的政绩”。多年来,拖欠工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把确保工资发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省人大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市县检查工资发放情况,一些市、州政府还与所属县(市)的主要领导签订了责任状,普遍加大了对保付工资工作的领导力度。各级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经过全省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XX年,除一个县当年仍拖欠工资外,全省基本做到了当年不欠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但我们应当看到,我省累计欠发工资问题仍很突出,预算执行中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的问题也比较普遍。去年前11个月,全省平均拖欠工资都在1.8亿元左右。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是一项硬任务,也是一项难任务,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特别是财政比较困难的县(市)政府一定要把保证工资发放看作是“第一政绩”,采取硬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对保付职工工资要继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市、县长要亲自抓,要按照“xxxx”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工资发放问题,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省里已经决定,今后凡是拖欠工资的地方,不准用财政性资金投资新建项目、盖办公楼,不准

买车,领导干部不准出国。省政府将把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作为市县政府领导能力的重要方面和最大的政绩进行考核。对因非财力因素拖欠工资的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必须向省政府作出书面解释,并承担领导责任。对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向政府报告情况,切实抓好落实。(三)加大投入,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将更为突出,社会保障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必须把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各地、各部门都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要积极研究制定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中“稳定器”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外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都在50%左右(美国占49.1%,新西兰占55.8%,瑞典占67.6%),而我国仅占12%左右,我省与全国水平大体相当。从长远看,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我省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预计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人数将达到286.5万人,需发放养老金67.9亿元,中央财政固定补助后,仍有资金缺口12.1亿元;全省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达到23.5万人,需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费6.5亿元,资金缺口近2.9亿元。此外,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解除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劳动关系,也都需要增加支出。因此,各地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同时要注意研究用活用好社保资金的办法,充分

发挥社保资金的保障作用。三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关部门要超前研究社会保障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早做好应对准备。要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认真贯彻属地原则,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中央、省属企业尤其是远离城镇的军工、矿山等企业符合条件的贫困职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收缴方式上分别采取了“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办法,切断了收罚资金与部门单位的直接利益关系。罚没收入和相当一部分行政性收费收入已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全部实行了财政专户管理,省直和部分市县还试行了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但也有一些部门、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还没有彻底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这种状况既不利于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反腐倡廉。为此,按照国家要求,今年我省要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一是各级公安、法院、工商、环保、计划生育等执收执罚部门的预算外收费收入要全部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其必需经费支出由同级财政根据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核定。二是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缴入同级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根据综合预算的原则核定部门支出预算。三是在收缴制度上,要继续推行和完善收费、罚没收入的“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征管制度。四是要加快部门预算的改革步伐。市州财政都要对公安、法院、工商、环保、计划生育等部门试行部门预算,并尽可能扩大试行部门预算的范围;有条件的县(市)级财政也要对上述部门实行部门预算试点,并为扩大部门预算改革范围做好准备。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财政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该保证的经费要足额安排,该拨付的资金要及时拨付,确保预算单位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改革单位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合理核定收支规模与支出标准。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如果组织收入管理工作跟不上,一些部门和相关人员可能出现应收不收、应罚不罚,弱化执法力度等问题,这必然会加大财政的支出压力。对此,有关部门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

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履行职责,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予以严肃查处,并选择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确保依法收缴,应收尽收。(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步推进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央决定,从XX年1月1日起,打破现行按隶属关系和税目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法,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分享范围和比例全国统一。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XX年5∶5,XX年为6∶4,以后如何分享,中央根据实际收入情况再行考虑。改革以XX年为基期,对地方净上划中央所得税定额返还地方。这次改革,中央通过提高分享比例增加的收入将全部用于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从这一点来看,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对我省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但中央的改革方案也明确规定,改革方案实施后,如果某省(区、市)以后的所得税收入完成数达不到XX年基数,中央将相应扣减对该地区的基数返还或调增基数上解。

关于我省的所得税分享改革方案,目前省财政厅正在抓紧研究拟定。总的原则是:保证市州基期年的既得利益;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实行分步到位;所得税分享比例全省统一,保持财政体制规范和便于税收征管。我省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确定后,各市州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改革方案和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所得税分享改革顺利进行。(六)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改革,有利于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XX年,国家首先在安徽全省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同时要求其他省市区选取部分县(市)进行试点。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XX年我省首先在德惠、蛟河两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去年德惠、蛟河两市又进一步深化了试点。同时,全省又选取了15个县(市、区)进行了模拟运转。在农村税费改革两年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中央决定今年扩大以省为单位的试点范围,由现在的安徽、江苏两省扩大到三分之一(即10个省左右),重点安排在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大省。同时,中央预算新增安排150亿元的资金,用于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进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权衡利弊,慎重决策,已正式向国务院打报告,申请国务院批准我省今年在全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村税费改革不仅仅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能否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能否正常运转,都是农村税费改革中必须要妥善处理解决好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一方面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财政部门要把好关,算好帐,把各方面的情况摸清、搞透。同时,要安排好配套资金,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七)认真落实粮改政策,积极筹措安排粮食风险基金。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XX〕28号),明确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将实行不同的购销政策。作为粮食主产区,我省继续执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此,国家新增了对我省的补助,使我省粮食风险基金包干资金由28.2亿元增加到38.3亿元。针对这一变化,结合我省的实际,今年拟对现行粮食风险基金使用办法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思路是:对国家核定给我省的规模内资金,实行省与市州包干使用办法,结余留用,超支自补。包干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老库存粮食进行补贴,弥补企业过去按保护价政策收购粮食所发生的储存费用,促进

企业积极消化老库存;二是对执行保护价政策的收购和销售环节进行补贴,鼓励企业多收快销保护价粮食。需要强调的是,国家新增的粮食风险基金补助,仅是扩大了我省包干资金总规模,我省负担配套的基数仍然维持不变。因此,今年拟实行的粮食风险基金使用办法,并不会减少市州配套资金规模。对此,各地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予高度重视。要按照包干负担办法,继续积极筹措资金,足额安排好应负担的粮食风险基金。确因财力不足无法足额到位部分,省财政帮助向商业银行借款解决,以确保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好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问题。要积极研究区分老库存和新收购粮食补贴的办法,逐步建立一种搞活经营、促进销售的机制。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粮食风险基金的监管,坚决查处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八)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能,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规范财经秩序,惩治违法乱纪行为的有效手段。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一是改变财政监督的方

式和方法。在监督管理的重点上,要由事后监督管理为主,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的有机结合转变;在监督管理的方法上,要由集中性、突击性检查为主,向经常化、规范化、多样化转变;在处罚力度上,要从处理事件为主,向处理事件和处理人相结合、内部通报和公开曝光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强化会计工作。要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财务会计监管。切实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事务所。要加强对财会人员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坚决打击做假账行为。继续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巩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管工作成果。三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和深度。建立重点项目跟踪问效和资金使用反馈检查制度,全面了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重点开展预算外收入缴库情况、“收支两条线”落实情况、预算收入混库情况、债务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乱收、乱罚、截留、挪用财政性资金等问题,促进财经秩序的根本好转。四是切实加强国有资本监管。注重发挥财政部门国有资本监管职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国有资本监管手段,努力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要以产权变动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包括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划转、股权设置、产权转让在内的国有资本基础管理体系,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积极开展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建设,努力促进“新的效绩评价体系”到位。要做好国有企业日常清产核资、监测工作,监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状况,促进企业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

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对我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财政部门要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四政”方针为指导,切实转变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一)要切实转变财政职能。财政部门转变职能,既是作风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入世的客观要求。入世对我们冲击最大的就是政府部门。财政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尽快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转变职能,适应入世的挑战。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熟悉掌握wto规则,从思想上、工作上尽快适应入世的要求。要深入研究符合wto规则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措施。要从传统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中彻底转变过来,从过去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的传统理财模式向强化宏观调控、宏观管理和加强监督转变。要改革过去的一些习惯和传统做法,减少行政审批,按市场规律办事,有效发挥中介组织、行业自律作用。要严肃财经纪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健全各个环节的监控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健康运行。(二)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财政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要从政治和全

下载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继续保持财政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 XXX (2012年3月9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

    在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全省的财税工作。我主要就全省财政税收工作形势以及如何做好财税工作讲几点......

    在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 同 兴 ﹙2009年3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财政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市政府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安排我县财政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上......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的财政工作,分析当......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总结~年财政工作情况,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明确~年财政工作任务。刚才,陈锴竑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王广顺同志代表市财政局阐明......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总结2005年财政工作情况,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明确2005年财政工作任务。刚才,陈锴竑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王广顺同志代表市财......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参加这次全市财政工作会议,我感到非常振奋。这主要是去年的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特别突出的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