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形势下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在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必须强化管理,将财务会计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彻底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在新形势下;强化财会管理;思考与对策
回顾和反思金融危机时期对企业财务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不仅仅是个企业财务会计多项因素的权衡,更重要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在管理上的强化,吸取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和发展方向,从理论和实践方法体系、制度组织体系和教育体系等方面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应用与正确选择,将财务会计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主要在决策管理、程序规范、实务操作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目的,有的企业铺摊子、上项目,一味注重投入,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固定资产比重上升快,在建工程较多,投资较大,甚至挤占营运资金,以至投入不能有相应的产出,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有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稍有积累便用在非生产性开支上;有的企业处在亏损的困境中,挥霍性花费也毫不吝惜;有的企业对生产经营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出现财经纪律松弛现象突出,营运无考核,物耗无定额,设备无人管,成本不核算,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或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问题以及虚盈实亏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则是以权谋私,导致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明显上升。《财务制度》规定:“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这些任何一个估计脱离实际较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就难以计算正确。有些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严的现象;有些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程序和操作不够科学,个别企业甚至存在账目混乱现象:有些企业资金短缺是深感头痛的事,然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的资金不是缺在总量上,而是由于管理不善,致使资金循环不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在无取得发票账单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由于主观臆断和不可验证性,致使该原则易被滥用,从而极大地破坏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宏观性,使财务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而为不同企业、不问经营者用于不同目的,为企业经营者调节年度损益,均衡股利分配甚至逃避税款大开方便之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还存在小均衡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对财务会计的规范,但是,随着各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增多,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也明显突出,如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不规范,《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政策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可选择性较强,企业作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使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也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可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单项投资计提。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比较大,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但究竟采用哪—种,企业自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诸如以上情况,都会由于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目前,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往往对企业上市、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政策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
二、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市场竞争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信息理财观念、人才价值观念、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观念、人本化财务管理观念等现代财务会计管理的理念,以适应现代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挑战要求。只有树立有价值的财务会计管理新思想新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在创造企业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者要具有创新精神,大胆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敢于打破原有准则和制度框架限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先进的会计政策。正确处理好财务会计在管理中的创新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
财务会计业务,都能够从财务会计准则中选取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发生一些新业务,产生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在财务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和说明相应的处理方法,就需要财务会计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真分析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实质后,根据相关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自己的经验,找到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解决办法。利益相关者、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以及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兼顾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事实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利益相关者各方博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使财务会计准则不断优化。过去,在财务会计管理时,往往只把财务会计管理大多局限于企业单方面的行为,仅仅考虑对准则的描述,忽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准则的程度。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以财务会计准则为基础的,新的财务会计准则的实施则又会引起财务会计管理的变化。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热情,降低来自政府部门的比重,增加来自实务界的代表。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程序要为公众参与准则制定提供必要而合理的形式,因此,信息要公开和提高透明度。必须提供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开信息。信息透明度与沟通渠道不畅,是导致利益相关者间信息不对称及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的财务冲突的重要原因。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财务会计管理上的冲突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同时要对拟采取的财务会计管理在利益相关者中进行调查,倾听他们的意见,形成有效的磋商机制,以充分反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免费看电影tang)
三、不断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主要内容是财务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财务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和财务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遵守职业道德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应全面系统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应用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主观随意性,以便对财务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的处理。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完善财务处理流程是规范化管理重中之重。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管理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的安全;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作为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和遵守财务会计法规及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为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创造良好条件。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并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财务会计行为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和损失。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非常必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努力建立和保持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由于权益性资本不能抵税及其不可收回性,权益资本的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的成本。在财务会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恰当的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当前,市场的多变性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由于风险加大,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会陷入严重的财务会计危机境地。因此,风险管理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地位将大大提高,企业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财务会计风险管理。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预警机制,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特点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采取符合自身条件的对应措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企业可单独设立一个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时,理所当然地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企业财务会计强化管理时必须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出发,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思路吻合的财务会计管理。企业如果是大量大批生产,那就应该选择品种法计算成本;如果是小批单件生产,那应该选择分批法计算成本。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时,还要注意财务会计管理的运用条件是否具备。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组减值、债务重组、所得税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财务会计处理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企业在强化财务会
计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条件是否具备,并注意运用成本效用原则加以衡量。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契约的集合,因此需要建立起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机制,协调利益相关者与财务会计管理的冲突,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公允性,优化财务会计管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最终体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董事会应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充分表达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并且享有财务会计管理的决策权力;监事会由利益相关者代表参与,享有监督财务会计管理的权力;构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委员会和周期审核小组,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具体选择和审核。
第二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_新形势下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今的中国大地,处处展现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态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上下都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取得发展新突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量涌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多样化趋势加快,带来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多样化追求。职工更加注重自我设计,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意识普遍增强,群体意识减弱,这既是改革深化、社会进步的反映,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利益格局调整,分配收入近一步拉大,各项改革措施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引起职工的高度关注。利益碰撞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增多,部分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不适应,会造成一些人心态失衡,人民内部矛盾相对复杂、集中、突出,群众性、突发性事件增加,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其固有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理想信念淡化,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滋长,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先进与落后、进步与退步、观念更新与沉渣泛起等现象的相互并存,特别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引起了群众不满。四是多种思想意识激烈碰撞,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左”的传统观念和小生产意识,都会长期发生影响,唯心论、有神论、伪科学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借助不同渠道和形式公开向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进行挑战。
五是现代传媒迅速发展,传播快捷,形象直观,辐射面广,信息量大,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职工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闭目塞听的时代已经结束,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被公认为是继电视、广播和出版物之外的“第四媒体”,其在扩大信息量的同时,也散布大量反动、暴力、淫秽的文化垃圾,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负面影响。
六是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职工对改革的心里承受较弱,择业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职工的技术素质较低,技能比较单一,给企业实施减员增效、转岗分流带来了困难。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存在着“实用主义”的现象。有的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把伞”现象:“下雨了”拿出来,“天晴了”就收起来;对待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陷入“在加强改进声中削弱”的怪圈;更有甚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改革往往先从政工开刀,机构减,岗位砍,人员转,挫伤了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单打一”现象,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有的行政干部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对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有的政工干部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当作自己的“专利”,没有广泛发动行政、技术干部、党团员、班组长、职工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有的单位政工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各自为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体内循环”的现象,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张皮”现象。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有的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部署、无检查,有安排、无考核,有活动、无评比,上边热、中间温、下边凉,没有形成上下联动的格局;有的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辐射面窄,只管八小时以内,不管八小时以外,只管在职职工,不管离退休人员和家属,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空白点和死角;有的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脱离职工的思想实际,教育内容笼统抽象,大而化之,教育方法单调呆板,一味硬灌,教育对象不分层次需要,不加分类指导,滞留于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充当“传声筒”,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管政工队伍的素质总体是好的,但与行政业务干部队伍相比,高学历的比例还比较低,不少政工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政工岗位缺乏吸引力,原有的优秀人才纷纷找机会转行,有知识、有能力、懂专业的年轻大中专毕业生又不愿意从事政工工作,形成了政工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趋势。同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基层政工干部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方法简单,以罚代管,以罚代教,不善于做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化了矛盾,给队伍稳定工作埋下了隐患。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作为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为建设创新型企业献计献策。
一、用新的荣辱观来引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亲切看望各位委员,并参加了他们的讨论,第一次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今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针对性是什么?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实际上,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生动体现,也是匡正当前从政道德、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的重要指导原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二、与时俱进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思想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意识的逐步增强,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随着法制逐步健全,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巩固;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频繁交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吸取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环境。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又要在内容、形势和手段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变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不断的创新,研究变化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对象,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与时俱进要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与时俱进不等于随意 “创新”,它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者及企业家普遍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共存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成果,从企业经济工作的实践出发,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要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力求工作的创造性、开拓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倡导创造思维。其次,思想教育要向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转变,克服单一的内容、形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全面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提高业务技能和应付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才能使职工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优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政工格局。第四,建立“一体化”的政工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目标体系,两个目标一起定,两个任务一起下,两个成果一起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政工干部和生严经营干部的共同任务。第五,建立复合型的政工队伍,加强对政工干部经济业务知识的培训,使政工干部既熟练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又有一定业务素质,并逐步建立政工干部与业务干部轮换制度,用现代理念提高政工干部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第六,实现管理和制度逐步向科学化迈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
另外,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及人的思想,它的效果难以完全量化。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相统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含量,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在企业的思想建设工作过程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始终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工作方向,从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观念不动摇。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为经营工作服务,这是由我党的基本方针,中心任务决定的。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把握经济发展的主题,不可置经济建设于不顾而空谈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永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追求实现的目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振奋精神,为实现这一崇高的任务,勤奋工作,不懈探索。企业实现了和谐,稳健发展就有了基础和保证,企业二次创业,再造辉煌,做长久性公司的目标就能实现。
第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企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改革发展带来的各领域的深刻变化,传统的观念受到挑战。特别是以“务虚”为基本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以经济指标为考核尺度的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怀疑,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警觉和呐喊,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追求的目标就是构建和谐企业,它只会促进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它能构筑员工的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的建设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骨干队伍,在完成党在各阶段的任务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于经营工作而不能突显实效的特征,其潜在的价值和远期效果而容易被忽视。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或即将改制后的企业中还需要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队伍建设就应加强。一是挑选人才,补足所空缺的位置;二是引进人才,培养和储备后备队伍;三是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不致使现有队伍人员的知识与同新月异的新形势发展相距太远;四是建立完善机制。
第五、思相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巨大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要对其表现形式、内容、手法进行创新和完善、赋予时代特征,使之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继承发扬不是因循守旧,如果放弃和丢掉则意味着背叛。
第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要向施工一线转移。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基本上是单位、机关和驻地,但随着“代建制”管理的项目引入和“项目法”施工的实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生产的第一线即施工现场已逐步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人员、机具、实力都在施工第一线,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也必须向施工前沿倾斜和转移,工地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第三篇: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摘 要:紧紧围绕企业工作中心,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用理想信念塑造人,用丰富的活动鼓舞人,用关爱温暖凝聚人,扎扎实实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让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让歪理邪说无隙可乘。极大地调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劳动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是取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油田“两会”曾客观分析了油田面临的形势,指出深化改革的任务很重,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很重,生产经营的任务很重,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结合生产实际,始终坚持“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推动生产,促进和谐”的工作定位,切实加强和改进具有单位特色的思想文化工作,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和政治保证。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正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加强“想胜利好,为胜利好”的主流价值观念和引领,创新工作方法,结合职工群众的思想分析、情绪反映,加强疏导,树立正确导向,形成“风更正、心更齐、劲更足”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以人为本,加强教育,用思想信念塑造人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在企业人和物两大要素中,人总是起主导作用。任何物的要素,都
要人去掌握、支配和运用。因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加强对
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用理想信念塑造人,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企业职工的思想阵地,如果党的各级组织不去占领,那么,那些歪理邪说甚至腐朽没落的东西就必然会乘虚而入。因此,加强对职工 的“灌输”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坚持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教育,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让职工牢固树立“诚信、务实、节俭、奉献”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用典型引路,靠“先进”感动激励职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职工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光靠讲大道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还应注重培养树立先进典型,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对职工进行自我教育。企业典型由职工评选产生,既有典型性,又有群众基础,群众学起来具体实在,干起来目标明确。重领导示范,靠“行为”表率带动职工。“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说明了领导干部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该用领导的示范行为带动职工,要求领导干部注重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重点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领导干部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并坚持三到现场制度,即脏、苦、累活到现场,危险工作到现场,解决问题到现场,让职工时时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树立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立足发展,选准载体,用丰富活动鼓舞人
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企业的经济工作才有生命力;只有渗透到生产经
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政治优势;只有选准载体,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才
能真正收到实效。因此,找准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是摆
在我们各级党组织面前的又一新课题。选准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
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调动职工的劳动生产积
极性,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以党内主题活动为重点,发挥党员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在党内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是企业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党员的带头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收到好的效果。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高雅健康、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活动,既陶冶了职工情操,又丰富了职工生活。
三、凝心聚力,合作共赢,构建和谐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同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相结合,才有活力。各级党组织应努
力关心职工生活,把为职工创造一个优美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构建“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寻找一个着力点。为此,我们提出了把“共创五感”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团队的“三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鼓励全体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让成长感看得见、摸得着。“责任感”体现为企业和员工履行各自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责任感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表里如一,襟怀坦荡,为经济发展甘做奉献。责任感使员工对待工作的任务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反应的是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
四、结束语
和谐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当然,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远非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总之,只有立足企业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经济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提供有效保证,最
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热点与对策
5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热点与对策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原中国联通与原中国网通根据国家部署实行融合重组之后,伴随者两大通信运营商的组织机构、生产设备、业务范围、员工队伍和管理系统等全方位的彻底整合,公司内部员工队伍的思想情态也自然经受了一次新的冲击,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及新的浮动。这必然为融合后新公司的员工思想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如何使新公司从“外形”的融合走向“内心”的彻底融合。
2008年国务院对国家现有的5大通信运营商进行合并重组的决策显然是符合中国通信市场竞争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平衡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实力、促进通信事业协调平稳发展的英明之策。其中,联通与网通两公司的融合重组更是彰显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战略意义。
从全国的联通与网通公司的融合形势分析,天津地区的融合更具典型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原天津联通公司是全国联通企业发展较快、业务最全面的分公司,另一方面原天津网通作为原网通集团北方骨干企业之一,也一直保持着优异的经营效益。
原天津联通与原天津网通两个企业各具优势,原两个企业内的员工也自然拥有良好的企业归属感和优越感。由于两个企业成长的背景不同和管理风格的迥异,两个公司员工对通信企业的认知、对企业的情感以及工作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对融合后新联通企业在思想深处的接受、认同和融入都需要一段磨合的过程。
一、企业融合重组后员工的思想特点
纵观天津联通员工队伍的思想状况,整体感觉并不令人非常乐观。员工思想波动、沉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表现。造成这种局面的既有企业整体经营形势影响的原因,也有企业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效力发挥不足的原因。既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以致员工收入不高,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原因,也有企业重视经营生产轻视员工生活和队伍建设,对员工思想工作缺乏足够的物质与精神投入的原因。
观察和分析融合重组后的天津联通员工队伍的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1、静待观望。有相当一部分的员工是抱有这样的一种平静、等待、观察的心态。持这种心态的员工尽管不是很消极,但也不是很积极。由于公司在调整变化之中,这些员工一是不知道企业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二是对公司已经进行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调整变化尚未能够彻底适应;三是对新调整的领导风格尚未清楚地掌握和了解。因此,员工的自我保护心理对处于环境变化当中的员工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员工在不能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应新环境需求之时,不愿意过多地暴露自己的特点,体现的是谨小慎微的处事风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员工的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缺乏高涨的工作热情,使工作气氛略感沉闷。
2、蓄势待发。持此种心态的员工是大部分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这些员工认为:新公司的融合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面临这个新的变化形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这部分员工能够胸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机遇和挑战,他们清楚不管企业如何调整变化,企业的经营战略都是相近的,通信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工作的总体目标不会变,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等待时机展示自己的本领,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企业调整过程中,最好的行为准则。
3、心怀疑窦。这部分员工对合并后的企业持怀疑态度,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亦不乐观。对个人在企业
中发展的前途也失去了更多的期望。市场严峻竞争的形势和企业目前艰难的经营态势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员工的疑虑心态,也增加了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悲观情绪。使这种怀疑也增添了几成无奈以至感伤。应该说在这种怀疑的情绪中包含了一定的悲观和失望的色彩,因为这些员工感觉看不到企业发展的亮色所以迟疑,因为企业暂时没有更具优势的拳头产品、缺少与另外两个通信运营商的竞争实力所以悲观。加之两个公司融合重组后,公司的人员合并调整负担远远超过其他运营商。
在企业调整过程中,人员的调整是难度最大的工程,也是最耗费精力和资源的复杂工作。在全国调整后的三大通信运营商之间,联通的综合实力本来就处于末位。而在企业融合的人员重组方面与移动公司相比要复杂得多,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的合并是大鱼吃小鱼,对公司整体工作没有明显影响。与电信公司相比在时间上也是迟缓了许多。因为,原联通公司是先一步与电信融合,即筛选出原负责CDMA业务的人员与电信融合之后,剩余人员再与原网通融合。
另外,在分析我们视之为拳头产品的3G业务。WCDMA较之移动的TD-SCDMA和电信的CDMA2000确实有技术更加成熟、国际普及使用率最高的优势。然而,在我们国内由于TD-SCDMA作为国家自有技术标准,已经率先投入市场近2年时间,抢占了3G市场的第一个制高点。CDMA2000标准以其便利的2G过渡到3G技术优势,也抢占了节省建设资金和组网时间的第二个制高点。目前市场上尽管还有一个3G最佳通信质量的制高点是我们有望攻克的,但是在这个荣誉的奖杯被我们公司拿到手之后,我们还会赢取多少客户量,即能够赢得多少掌声,我们却不得而知。
4、抑郁不忿。持这种心态的员工为数不多,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应该说每个单位都有心态不平衡的员工,这样的人不多,但是造成的影响有时不能小视。新公司融合之后,为了统一规范企业的管理工作,公司出台了一些涉及到员工收入和福利待遇的规定和办法。由于这些新的管理办法出台导致了一部分人心情郁闷和情绪消沉抵触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公司推出的新的薪酬管理办法对于工龄长的管理岗和低岗位的生产岗员工的薪酬调增的幅度很小,甚至有所下降。在调整薪酬之后,这些调整的薪酬低于平均调整幅度的员工,自然会心生郁闷、自然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快。
另外,个别基层单位在工作考核中采取的简单、不恰当的分配办法也是造成员工情绪低落的因素之一。一些单位为了完成承担的生产经营指标,将指标分解到每位员工,并将完成情况与收入分配挂钩考核。其结果就会产生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员工能够保障收入,不能完成任务的员工就不能保障正常的收入标准。也使得一些明知道自己不能完成承包任务,也没有希望拿到奖励的员工,他们索性随遇而安,既不再努力去完成任务,而是混一天是一天,图个轻松自由。
二、影响企业员工思想稳定的焦点问题
在当今形势下,直接影响联通企业员工队伍思想稳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两个:工作岗位和收入报酬。新联通融合重组之后,目前员工岗位变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员工对自己未来工作岗位和收入待遇变化的猜测和担心等浮动心态的萌生。变动时期的企业自然会导致员工思想情绪的波动。
到目前为止,新联通公司人员的融合工作仍然没有彻底结束。其主要标志是:
1、企业内部结构尚未调整结束。机构的调整必然会涉及到人员的调整。
2、公司各岗位的竞聘工作已经列入工作计划。竞聘工作的结果也是人员的调整。
3、企业融合重组之后,为了安置原两个公司的领导干部的位置,使很多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职数过于庞大,这既不便于生产经营指挥,也导致经营成本过高。因此,精简机构,消减人
员是企业必行之路。
企业人员调整就是岗位的调整。由于我们企业实行的是岗位工资制,因此,员工岗位的调整的结果又涉及到员工收入的变化。在现今我们所处的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员工到企业从事劳动工作的目的7成以上是为了获取报酬收入或是与劳动报酬相关的其他福利待遇。劳动报酬的高与低、多与寡必然成为绝大多数员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如何应对目前员工队伍思想的焦点问题
如何应对当前企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报酬这两个员工普遍关注热点问题?这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更是涉及到企业经营发展整体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思想工作从广义上看,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原因是,有效的思想工作是融合在企业的具体实际工作之中的。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工作,解决员工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样是思想工作,而且是更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当前影响员工队伍稳定的两个热点问题——工作岗位和收入报酬,单纯依靠理论说教是不会有明显效果的,也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只能是隔靴搔痒、画饼充饥的临时应对之策。要解决好这个热点问题,就要从进一步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入手、结合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措施,刚柔相济、协同共进,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1、充分明确新形势下员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员工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因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是由人来决定和左右的。尽管,决定企业大政方针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的骨干精英,但是,员工队伍无疑是完成企业各项经营任务、实现企业目标的主体力量和决定因素。切实提高对新形势下员工思想工作重视程度,是解决当今企业内员工思想热点问题的前提条件。各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始终重视员工的需求,妥善解决好员工的问题,理顺员工的思想情绪。只有打造出一支和谐坚强的团队,方能更有效促进企业战胜各种困难,增强竞争实力。
2、推行科学规范的员工管理制度
实行科学规范的员工管理制度是属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而企业是否具备并实行一套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程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科学运转,同时更影响着员工队伍的思想稳定程度,影响到企业能否吸引和凝聚员工的心,使员工能够长期、忠诚地为企业服务,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能力。
3、努力减轻员工的岗位调整震动
企业融合之后,实行内部组织架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调整是必然的。其中,涉及员工岗位的调整变化也是难以回避的过程。企业的每一次涉及到员工岗位的调整变化,必然会给员工的思想带来一定的震动。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我们一是应该使这种岗位调整工作的方案设计得更加完善和科学,避免由于调整工作的初期设计考虑不周而导致重复调整。二是努力减小调整工作的幅度。恰当地掌握调整的范围、调整步骤、调整方法,减轻调整工作对员工思想上造成的冲击和压力。
4、保证员工有合理的收入报酬
解决因员工收入问题产生员工思想的焦点问题,主要还应从解决员工的收入这个问题的根源入手。不可否认,目前员工的收入的主体源自集团统一制定的薪酬制度,我们基层单位可以操作的是在集团薪酬体制的框架下,力求使绝大多数员工的收入保持合理。我们应该尊重收入报酬是企业吸引员工、凝聚员工的第一重要因素这个客观事实。收入报酬直接决定着员工的生活质量,决定着员工生活多种需求的能否实现,也必然直接左右着员工的思想情绪。我们要正确认识在思想工作中,物质与精神两者的辨证关系。单纯的给员工提高工资收入不是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的最好方法,单纯的给员工补充精神营养也不是有效解决员工思想工作的得力之策。唯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作用相结合,辨证施治,方为解决员工思想热点问题的恰当方法。
5、坚持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
要继续巩固和发扬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结合企业经营发展中员工队伍的思想需求,及时地做好宣传、引导和教育工作。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针对企业融合重组的客观实际,加强对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宣传,为员工释疑解惑,引导他们正视现存的困难和矛盾,坚定信心,着眼大局,迎接新的挑战。
在当前企业融合调整过程中,员工队伍出现一些浮动是必然现象,也是任何企业推行任何变革措施的自然反映。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自身经营实力,在实施变革中一定要重视并合理地控制这种浮动。如果不重视和关注员工队伍思想的稳定,轻则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重则会涣散队伍,流失人才,甚至会导致企业走向衰退。
当今员工队伍中体现出的两个热点问题,实际上也是非常棘手的企业行政管理问题。解决这两个热点问题的出路也只有行政工作与思想工作联手共同施治。这两个热点问题也是新时期值得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新的风向标。它一是进一步验证了当今时期员工更加关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二是提醒我们要切实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眼界,要有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考虑并实施员工思想工作的思路,结合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来处理员工思想上的热点或难点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回归生活实际。而绝不能空对空、走过场。那样,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贻误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丧失员工的信任,使企业正常的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第五篇: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思考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而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重要性并没有被普遍认识,更多强调的是煤炭自然资源、财力资源等,纵观煤炭企业的发展历程,过去是拼资源、拼劳力,造成劳动力低下,效益低,现在是讲技术、讲管理,工效提高,效益上升,其实质是
人力资源在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一定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把人力资源的潜能转变为资本和财富。今天,本人就结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根据煤炭企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推进人力资本积累
煤炭企业发展历程始终以物力资本优先积累的发展模式,而现在这一状况有所改变,已经开始以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变。这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是适应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市场经济也要求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对煤炭企业产生很大影响。煤炭企业不再完全依赖资源条件的优劣。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生产工艺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劳动者掌握的知识越多,技术越熟练,智力发挥得越充分,对劳动对象的作用越深刻、越彻底,产品的技术密集度就越大,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就越高,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越直接和迅速。
二是适应煤炭企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知识为主导,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撑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作为基础工业的煤炭企业仍是处在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之间这样一个阶段,要想赶上时代步伐,加速煤炭企业人力资本积累迫在眉睫。
三是适应煤炭企业人才竞争的要求。随着中国的入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间的人才竞争越演越烈,同先进国家的煤炭工业相比,在产品质量、劳动效率、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这些差距归根到底是人员素质的差距。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煤炭企业必须率先实行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是收益最大投入的观念,逐步提高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特别是企业,要把人才培养经费列入预算,做到舍得投资,舍得开发,舍得培养,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
二、根据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发展新格局,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结构调整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经济结构与人才结构基本上是同构的。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不再仅是主业与个业,随着多种经营调整的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内部外部市场的开拓,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非煤产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比如集团公司历史性转轨构想,是从采掘奔向化工,煤的深加工,煤矸石再利用,有的煤炭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发展高新产业,通过资本运营,采取入股投资、控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取利润等。人力资源的结构也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人才结构要调整。针对中国入世后煤炭企业人才普遍缺乏国际贸易和法律等知识的情况,必须进行人才知识结构调整,从熟悉国内贸易、法律转向熟悉国际贸易和法律。
第二、人才能力结构调整。针对煤炭企业人才善于继承、缺乏创新的实际,重点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从继承型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
第三、人才素质结构调整。针对煤炭企业人才队伍中技能单一(一般都是工程技术人才)的情况,人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复合等等,从单功能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
第四、建设一支高层次的技术工人队伍。面对煤炭企业当前高级技术人才危机的形势,煤炭企业必须抓紧建设一支高层次技术工人队伍,构筑煤炭企业高级技工的人才高地。据了解,目前煤炭企业职工队伍中,存在技术工人偏少、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知识和技术不合理的状况,这与把煤炭企业建成强劲行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建议实施“职工能力工程”,加快工人阶级知识进程,不断优化职工的知识和文化结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知识工人。
三、企业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确定人力资源在企业基础性决定性的战略地位
煤炭企业没有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原因有三:
一是企业文化方面原因。由于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长期影响,现在国有企业很难吸引和留驻优秀人才。二是用人机制、环境没有根本转变。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传统的人事制度仍占主导地位,制约了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三是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机制没有很好建立。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三支队伍的人才价值都没有很好体现,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到位。
四、实行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制定一整套有效激励企业和个人的人力资源制度
煤炭企业要构筑人才高地,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力资源制度创新。许继集团总经理王纪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作了一次演讲,谈到许继缘何能在市场经济带来巨大危机中求得生存时说,企业必须远离内部的三条死亡线。
第一条死亡线时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期,中低
档素质人员淘汰率低于2%,企业必死不可。为什么呢?国有企业是最好的例子,40年没有淘汰,积攒下来的全是惰性,这样积累到最后就会形成企业整体淘汰。要想企业不被淘汰,就要保持正常淘汰率。许继的淘汰率在6%——8%之间,这个淘汰率是和发达国家失业率相适应的,而资本主义国家是利用失业率来调节社会人员素质的。
第二条死亡线是在分配上,工资总额活的部分占的比例少于15%的企业必死无疑。活的部分就是奖金,20年前,中国国有企业奖金是零,这些要用超额劳动来争。美国的企业一般是三七开,日本和韩国是五五开,许继是四六开,这样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年年涨工资,人人都有份,得到的只能是成本的增加竞争力的丧失。
第三条死亡线就是人才素质问题。从人才比例来看,高素质人员低于企业人数10%,企业就要死亡。因为高素质人才少,知识形不成相支撑的作用,就要走向衰亡。很多企业要许继去兼并,他到那儿一看,人的企业,八、九个十年前毕业的大学生,新人一个也没有,他扭头就走。这样的企业就算眼前有活干,早晚也要垮台。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重在制度创新。一是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无疑是企业远离这三条死亡线的重要举措。就我个人理解,岗位管理实际上就是指企业的管理内容及管理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岗位的设计上,某某企业共有多少个岗位,各个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责权利,然后再按照岗位要求竞争上岗,岗位选择之后,人就好好服从岗位的管理,按照岗位的责权利来办事,由于岗位的责权是企业及竞争上岗的人都认可的,因而企业的管理制度已不再是企业单方面要强制执行的规章制度,而是成为契约规则了,即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可的规则了,所以现在企业把工资变成岗位工资,很合理,这样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可以给人以很大的约束力,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二是建立经常性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制度。以改进完善劳动组织、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划分,提高职工素质并为人员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为目的的工作分析和工作制度。这是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动态性和自我完美的能力,对企业各项工作缺乏推动力的重要原因。建立经常性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并与考核制度相衔接,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三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效益评价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是经营性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根本区别就在与它是以获取追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因此,树立效益观念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是指一定时期企业总收益中,属于劳动者贡献的份额,与同一时期全部人事费用——包括以各种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费用、人事管理费用、培训开发费用、社会保险费用等的比较情况。这一指标既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收益水平,可以用来和企业在其它方面投资收益水平进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又可在反映企业不同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力争以合理的投入取得更大的效益。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我认为,企业在确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上要做到四个结合:
1、工作能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实际上指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问题,这里
讲的企业文化并不是通常所讲的问题活动,而是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属思想道德范畴的东西,从目前看对工作能力的培养与对企业文化的培养相比,我们重视前者而不重视后者,培训的目的是强行地把企业文化灌输到人们脑海中,导致人们不能在思想上与企业制度相抗衡。企业文化的产生是因为仅靠企业制度根本无法保证企业发展。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完全靠引进肯定不行,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加以培养。建立新员工培训系统,管理技能培训与开发系统、业务培训系统、在岗培训系统,对员工惊醒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最终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人才、资金、技术可以引进,而管理和服务是不能引进的,要靠创造。
3、流动与稳定相结合人才流动是正常的,流动会促进新的文化的形成,但是流动与稳定的关系要处理化,稳定要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
4、管理者素质提高与被管理者能力增长相结合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强调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同时也要考虑到被管理者的能力增长,国有企业分了层次,一个是人力资本的培训,另一个就是员工的培训,我们现在对管理者的培训是很多但对被管理者的培训很少,如果我们重视了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被管理者的接受能力,那么最后也是管理效率很差。高效管理难以推进。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