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2:3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第一篇: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作者姓名】:戈雄伟

【作者单位】:武英路政第一大队

【摘 要】笔者通过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的工作实践,就湖北 省高速公路黄黄路政支队路政执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了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见解。

【关键词】高速公路 路政 执法 问题 执法思想素质 建筑控制区 见解

一、引言

高速公路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如何使高速公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现代交通的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高速路政管理不管从促进高速公路的自身发展,还是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局来考虑,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现行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何加强高速路政管理能力,是路政管理工作需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我省交通发展概况

高速公路发展作为我国交通事业的一项重要课题,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发展速度之迅猛是有目共睹的,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 1

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省高速公路也发展迅猛。自1991年武黄高速公路通车到目前,我省已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282公里。全省各市州基本实现高速通达,连接我省经济大三角、武汉城市圈及周边省会城市的“四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初具雏形。

2.1黄黄路政支队发展概况

我黄黄高速公路涵盖四条高速于一身,黄黄、大广、武英、麻武。黄黄路政支队也不断的发展壮大。自2008年5月1日成立,同年进驻黄黄高速;2009年进驻大广北高速进行委管;2009年9月进驻武英高速;2010年末进驻麻武高速。迄今为止,共成立路政大队8个,路政执法人员共140多名。

2.2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意义

路政管理的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通俗的讲即是法律的授权与委托。路政管理必须负责贯彻执行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管理和保护高速公路路产。同时必须实施高速公路全天候的路政巡逻和监督检查,依法制止各种违章利用、侵占、污染、损坏高速公路路产的违法行为。保护高速公路维修和养护、施工作业现场秩序,维护征收通行费的秩序。负责高速公路事故现场的救援、排障和路产损失的清偿工作等。

三、执法人员思想素质存在的问题

3.1黄黄路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黄黄路政自成立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公路事务;二是培养了一大批比较熟悉交通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队伍日益强壮,执法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三是建立了行政执法保障机制,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走向法律化和规范化。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得队伍的思想状况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路政执法队伍的思想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 3.1.1发展空间不大,工作动力不足。

从路政管理的岗位设臵来看,大部分路政人员认为现有岗位上升的空间有限,流动的机会不多,做多做少,做与不做一个样,工作热情和动力不足。

3.1.2执法要求严,工作责任重。

在当前新形势下,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已成为社会主流,相关配套的制度体系也越来越健全,这对执法人员更全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使命光荣,意义深远,保畅通、保安全的责任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责多。路政执法人员除保护路产路权的职责外,还有维护收费秩序、路面保洁监管、施工安全管理、超限运输治理、清障施救监管等职责,工作职责多,任务重。二是人员编制少。特别是省际入口超限治理执法部门,执法人

员匮乏,更是彰显无疑。特别是有些路段大队管辖区域接近70公里但大队成员共计仅9名。造成路政执法人员的工作强度大。三是辖区内事情多。路政员除每天上路巡查外,还要24小时待命,特别是恶劣天气情况下,事故多,突发状况多。

3.1.3家庭责任大,精神负担重。

当前我支队绝大部分路政执法人员已经结婚生子,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教育子女、照顾老人的家庭责任在加大,小部分的未婚人员也已到婚嫁年龄,臵房成家之压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大。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封闭式管理,路政执法人员远离家庭,难以照顾家庭,从而给路政执法人员带来较大的精神负荷。

3.1.4从业待遇低,经济负担重。

我省高速公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管理模式更标准化;管理水平也步入新高。但高速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路政员工资待遇仍徘徊不前,照顾家庭;奉养老人;成家立业似无形压力埋于内心。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一线执法人员迫切的愿望。

3.1.5工作环境复杂,职业危险大。

高速公路路政执法面临很多危险和挑战:一是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服务业,各类突发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给保安全畅通带来严重挑战;二是随着社会公众的法律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这给高速公路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三是高速公路管理涉及到沿线政府、政法、公安、消防、安检及地方村委会、村民,协调难度大。

路政执法人员目前的这种思想状况,必然会给执法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一是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高;二是工作标准和质量难以提高;三是工作责任心和要求难以提高;四是工作作风和纪律难以提高;五是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六是执法理念和工作态度难以提高。

四、加强和改进执法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报告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路政执法队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为理念、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心理疏导为新渠道、建立和谐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4.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体来说:第一,帮助执法人员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队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二,培养执法人员优秀的内在品质,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发展。第三,在用人导向上,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在行政执法人员的录入、使用与提拔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考察的第一标准,严把执法队伍的录入关与使用关。本着“宁缺毋滥,严进宽出”的原则,公开选择素质高的人员来充实行政执法队伍。

4.2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

关键。

在执法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以人文尺度为标准而对真实的个人的生活的关怀。应做到:第一,尊重执法人员的主体地位。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把增强执法人员的主体地位认识作为切入点,尊重执法人员的人格,重视执法人员的各种诉求,坚持把做执法人员思想工作与帮助执法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不断提高对执法人员人文关怀的境界。第二,强化“内化”执法人员的意识,促进“外化”行为的实现。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规律,重视灌输和渗透过程,把社会意识内化为执法人员的个人意识摆在首位,既重视理性教育,更要重视非理性教育。我们在对执法人员以理服人的同时,还要借助从人的心理、情感、意志以及家庭、社会关系等非理性因素入手的手段关怀和教育执法人员,把社会意识内化为个人主观认识,使和谐执法的大目标变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自觉行为,外化为实际行动,才是真正意义上个人价值回归为社会价值,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实在在的效果,使得我们的执法人员真正做到知行统一。第三,要关注执法人员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别是当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因此,要高度重视执法队伍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队员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队员的理想、信念

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队员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促进队员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

4.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一个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在其必备的职业素质中,第一位的应当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即他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教育,促进其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增强其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要把道德教育与人生观等教育结合起来。第二,要把道德知识传授和执法实践结合起来。第三,要把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起来。第四,要把领导模范带动与体制机制规范相结合起来。

4.4拓宽教育渠道,建立职级薪酬制度,调整收入分配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注重“心理疏导”给我们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以启示。第一,树立精神保健意识,重视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第二,喻理融情。即以透彻的分析说服人,以温暖的管理调动人。就是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时时刻刻心系执法队伍每名成员,把关爱的真情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促使其思想认识向正确的方向转化与。在队伍中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第三,排忧解难,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执法人员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离开解决实际问题去讲思想政治工作,必定是苍白无力的。一是明确身份,拓展发展空间。路政执法的管理体制要理顺,路政执法人员的身份要明确,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是合同制工、还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等,要予以明确。二是提高待遇,解除后顾之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经费和制度的保障措施。探索建立职级制度,按工作能力和表现来确定待遇,提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4.5建立和谐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机制。一把手带头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是加强和改进公路路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路政管理队伍容易产生只重视工作任务,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甚至产生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脱离的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实施党政一把手带头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一把手处于总揽全局工作的主导地位,只有一把手带头抓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才能克服“重业务,轻思想”的问题,才能真正牢牢抓住路政管理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建立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责任机制,即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也增强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互动。二是建立互帮互助的共管机制。要充分党员、团组织、工会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和职工之家的作用,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抓思想工作的系统,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形成一条心,凝成一股绳。

4.6坚持行政执法奖惩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做保障,结合一定的激励机制,奖惩双结合,教育与激励双保障。要坚持行政执法奖惩制度。把办案质量、效果,把结案率、无错案率、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到位率等作为考核执法队伍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严格执法、执法水平较高、案件办理能力强的执法队员要予以奖励,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执法人员应坚决调离执法岗位。通过激励、竞争,促使执法人员争先学习执法业务,增强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三是执法工作有其特殊性和潜在的危险性,采取必要的制度保障措施,如建立委屈奖制度,为执法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有利于减少执法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行政执法队伍。

五、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5.1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相关概念

2009年3月26日颁布同年6月1日实施的《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具体范围作了规定。新条例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从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50米的区域为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再次指出,属于高速公路的公路建筑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不少于30米。

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30米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建建筑物。因特殊情况须修建临时性建筑物或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临时性设施,必须事先征得管理机构同意,并按规定办理手续。

5.2高速公路违法建筑形成原因

5.2.1各级地方政府对发展地方经济和加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认识不够,缺乏全局观念,是导致违法建筑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就目前湖北省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经营体制而言,均属湖北省交通厅直接管辖,其经营效益与地方政府无直接关系,导致地方政府干部,对加强路政管理与发展经济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片面地强调地方利益而忽视了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整体效益;缺乏大局意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甚至行政干预明显,极力为违法建筑业主辩护解脱,以至违法建筑查处难度大,且有增无减,从而恶化公路环境,制约高速公路对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5.2.3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审批部门繁多,有关职能部门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管理,是造成违法建筑蔓延的主要原因。

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涉及到土地管理、城建规划、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由于建筑控制区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而路政管理法律赋予的权利有限,对违法建筑的宏观调控手段较弱,一些管理部门在违法建筑的管理上如不加强配合,给予支持,而各行其是,互不协调,甚至各自为政,越权审批,单靠路政管理机构的管理力度往往力不从心,效果较差,致使对公路两侧违法建筑的预防能力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违法建筑蔓延、管理失控。

5.2.3沿线群众缺乏法制观念,爱路护路意识淡薄是导致违法建筑的又一因素。

“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高速公路快富”的观念以深入人心,加上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和公路法制观念淡薄。普遍认为土地虽然是国家的,但使用权是自己的,只要不直接占路,房屋可以随便修到哪里都行,出现了你管你的路,我建我的房,爱路护路和依法使用公路意识较差。另外随着农村经济和个体经济迅猛发展,农民住宅建设大幅度增加,加之其它法规的约束,宅基的调整极为困难,也是导致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违法建筑产生的重要原因。

5.2.4路政强制拆除措施难度较大,可操作性不强,也是导致违法建筑屡禁不止的原因。

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堪称路政执法第一难,决不是耸人听闻。须采取强制拆除措施的违法建筑,当事人均是在宣传教育不听,告诫责令无效的前提下实施,其违法事实的认定和行政文书的签收都不会给予路政人员配合。在依法拆除违法建筑过程中,其执行对象是违法建筑的房屋或设施,而对房子里面的物品和人员却没有强制带离房屋的权利。当事人故意让老人小孩呆在里面不走,或故意放臵了电视机、家具等物品不搬,路政执法人员是没有强行搬走的权利,往往强拆现场会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

5.3高速公路违法建筑的危害性

5.3.1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造成公路社会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高速公路正常运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而高速功效 的发挥又紧联系于路政管理工作的好坏。高速公路两侧近距离建房和一系列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影响行车视线和行车速度,妨碍车辆通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出现恶性交通事故,很容易伤及沿线无辜群众。威胁行车安全和生命财产;高速公路“快捷、安全”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降低了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和共有功效。

5.3.2影响高速公路的后续扩建和改建,增加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高速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速公路的改建、扩建是必然的趋势。由于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增加改扩建时因迁移房屋等费用;还会增加政策处理的难度,影响改建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5.3.3妨碍路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中,难度大、牵涉面广、制约因素多,如果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失去有效管理,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违法建筑物的产生。而既成事实的违法建筑再拆除,不仅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往往阻力重重,一旦处理不好,还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5.3.4增加养护工作难度,影响路容。高速公路公路两侧建筑物,及易堵塞排水边沟,造成路基沉塌、加快公路损坏,既增加养护工作的难度,又增加公路养护经费;同时堆放的建筑物料,影响高速公路的整洁美观。

六、加强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措施

6.1加强宣传引导,坚持预防为主。

宣传贯彻公路管理法律法规是路政管理的神圣职责,也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具体要求,提升宣传的档次和水平,将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力求持续、长效。使交通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坚持以学校为重点,以学生为突破对象,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拉动整个社会,达到“小手拉大手”的社会效应。将宣传活动结合工作实际,遏制违法建筑物。

6.2改进交通设施,维护公路合法权益。

《公路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建筑控制区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臵标桩、界桩,目前我省高速公路虽大多设臵了标桩、界桩。但标、界桩的设臵不够醒目。不能达到警告约束的功效。设臵醒目的标桩、界桩,加大标桩、界桩的设臵密度。不仅能增强沿线人民对建筑控制区的认同感和约束感,有利于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

6.3实行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违法建筑的新局面

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与沿线乡镇、土管、城建及村委的横向联系,寻求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作到信息共享;建立联合审批制度,把好行政审批关,从根本上杜绝违法建筑的产生。

6.4树立超前意识,加强源头管理。

对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要坚持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

合原则,路政部门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违法建筑档案,要全面掌握和了解建筑控制区的建构筑物情况,对建筑控制区内建构筑物的照片,图像及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对原有建构筑物和新改扩建构筑物,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正确认定是否属于违法建筑,为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奠定必备的基础;加强路政巡查也是加强高速公路违法建筑管理的根本保证,高速两侧违法建筑的形成并非短短几天,路政员要提高巡查质量,发现有违法建筑的苗头,要从源头管理抓起,实行跟踪管理,将违法建筑制止在萌芽之中。

6.5加大路政执法力度,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对公路两侧控制区的违法建筑、要按照法定程序,依法予以强制拆除,实施强制拆除措施前,要主动联系地方政府、公安、土管等部门寻求支持与配合,有条件的组织联合执法队实施强拆除措施;拆除时应事先进行精心准备,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如把人员分解成:联络组、警戒组、防护组、和拆除组等,对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预先进行考虑,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抓重点,突出典型事件,达到拆除一处,震慑一片的目的。

总之,全面提升高速路政管理能力,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路政管理者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应对各种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才能确保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

[2] 《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

[3] 《交通依法行政与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用手册》 [4]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 [5] 《公路路政管理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6] 《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 [7]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第二篇:县乡公路路政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县乡公路路政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大家给意见

县乡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彻实加强县乡公路的路政管理,将有利于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公路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正确分析、把握县乡公路路政管理现状,研究探讨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对策,对于加强县乡公路的路政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乡公路路政管理的现状

(一)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巡查不到位。路政巡查是我们实施路政管理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确保巡查到位,才能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理问题。但现在由于县乡公路分布广、线路长与路政管理人员少、经费装备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以致县乡公路的路政巡查难以到位。以我市为例,至2002年,我市管养的县乡公路里程已达600公里,而我市所处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所建的县乡公路基本都是山区公路,且多数公路在巡查时须走回程,这样我们若把全部县乡公路走一遍其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目前省局给我市的路政管理人员编制为23人,这其中被派到行政审批中心2人、抽到市联合执法大队1人、抽到治超站5人,剩下15人还经常要被上级主管部门临时抽调,因此我们目前只能首先保证76公里国道每天2次的巡查和办理一些急需处理的事项而难以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县乡公路的路政管理。同样,现在我们的装备经费不足也严重困扰着我们对县乡公路路政管理的正常开展,如省局下拨给乐清路政大队2006年全年的车辆使用费只有2.5万元,远远不够正常的巡查开支。

(二)法制教育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查处案件难度大。近些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普及,使我国国民法制意识增强,但不可否认在农村还存在薄弱环节。加之《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颁布较晚,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县乡公路沿线群众对路政管理法律、法规不是很了解。甚至一些乡镇领导,村委干部都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县乡公路路政管理过程中,基层政府、村委组织不仅对路政管理工作不够支持,还有可能是违法的行为的实施者,保护者。“农村要有农村的工作方法,法律是死的,不给造房子农村怎么发展”、“不就是挖了一下路嘛,过后我们就修起来的,还要什么事先审批”等等这类话语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屡有耳闻。甚至在进行一些重大违法案件查处、拆除违法建筑时,还受到群众的围攻。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目前为止,针对县乡公路的有关制度都不是很

(四)县乡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现状复杂。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是指县乡公路两侧规定范围内禁止建筑物和建筑物的限界。《公路法》第56条与《条例》第31条规定建筑物与县乡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为县道不少于10M、乡道不少于5M。我市县乡公路建筑控制区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局面。由于《公路法》与城镇规划的不配套,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按照城镇规划实行建设,形成了建筑与《公路法》的冲突,相当多的建筑都是在事先取得规划土地许可后因为现实条件延后建设而与《公路法》的规定不相符。也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县乡公路都依山而建且基本穿越城镇、乡村。公路建设后,大量的建筑群沿线存在,甚至一些地段的建筑紧挨着公路,这都为以后的违法建筑产生造成了影响,乐清平地资源非常稀少,在农村的建筑格局又基本上沿县乡公路铺开,“要想富,紧靠路”思想有很大的利益基础,违法建筑不断地在建筑控制区,在给我们的宣传查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四)超限运输危害县乡公路情况日渐严重。2004年6月份,全国统一治理超限运输行动的开始,使的超限车辆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行使国道线的超限车辆急速下降,在我们欣喜的看到这种局面的同时,却在县乡公路上频繁看到一些超限车辆为逃避检查而纷纷改走县乡公路绕道;一些重大工程的大型工程机械车货总重更是达到40吨以上;大荆片区的众多采石场的运输车辆长期超限行使县乡公路等都使得县乡公路原本设计承载不堪重负,尤其是县乡公路的桥梁,基本上是按照“汽――10”的标准设计,车货总重不超过15吨,一些本身并不超限的运输车辆过往县乡公路桥梁时基本上超过限载15吨的设计标准。仅2005年,乐清市相继对8座严重受损的县乡公路桥梁进行了大修、重建。整治县乡公路的超限运输,已经刻不容缓。

(五)侵占路产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建筑控制区内的大量建筑存在,加上县乡公路沿线的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不强,随意占用公路、公路用地从事生活、生产现象在县乡公路非常普遍;乡镇企业利用在县乡公路沿线建筑做厂房,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堆放工业材料、装卸物资,产品现象屡禁不绝。一些管线单位未经许可随意在公路用地内埋设电线杆、管道等也给公路安全、畅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管理这项工作,基层路政中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收效甚微。

二、针对目前县乡公路路政管理现状的对策研究(建议)

(一)依法行政,落实制度、强化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应按照《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及上级领导部门的精神指示依法保护路产路权。制订落实相关工作制度:第一,针对县乡公路里程长、布局广的特点,推行巡查责任人制度,确定基层路政管理人员的巡查责任线路,将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到位;第二,对基层中队长的责任制管理,签定巡查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中队长会议,及时通报各中队辖区的违法新动态、存在问题,便于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调整工作布局和工作重点;第三,以辖区县乡公路路政管理为主要考核内容。根据考核,每半年对优秀的中队长和路政管理员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第四,大队部设立专门的检查机制,重点对基层的巡查制度,内务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县乡公路沿线群众法制意识,建立完善的协管网络。法制教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心,在县乡公路沿线农村更是一项厂抓不懈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求我们路政管理人员既是管理员,又是宣传员,脚勤,嘴勤。在进行路政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积极耐心的向群众宣传法律,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公路沿线,以乡镇为单位定期召集乡镇有关干部和村委人员进行公路法律、法规学习班,印发各种宣传材料,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画等农村群众便于接受的舆论工具作用,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电视台开辟《公路法》知识讲座,通过对本地区查处的路政案件进行剖析,增强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

完善路政协管网络,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辅助管理方法,但是还应该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协管网络的建设在新时期摸索一些新方法。定期召开协管人员联系会议,及时了解、分析管理的动态。建议县级路政管理机构向乡镇派驻人员,以指导协管员进行职责范围内更好的开展工作,也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的改革做好基础。争取所在地县级政府支持,将路政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基层政府工作的一项指标。

(三)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路政队伍,是新时代路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和保障。近些年,省厅和上级领导部门十分重视路政队伍建设,在人员、经费、装备上较以前大为提高,路政队伍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有目共睹,但与路政管理任务和要求相比,路政管理队伍无论是人力、物力上都还不能满足管理现状要求。根据省厅给我们的人员定额,乐清大队共23名路政管理员。按照“精简高效”的配备原则,减少管理人员自然能大大降低行政成本,但是从目前工作实际和定额标准看,我市的路政管理人员在配备上还是显的非常不够的。我们如果参照高速公路较低的标准来计

算。按国道线每10公里1人(省厅规定高速公路每10公里3人)县乡公路每10公里0.5人计算,乐清管辖的国道线75.5公里与县乡公路600公里至少也的配备37人。而在实际上,乐清的部分县乡公路连接着经济非常发达乡镇,其县乡公路的交通流量大大超过一般县乡公路流量值,管理强度、复杂性都不低;即将通车验收的山老区连线工程将纳入县乡道的管理和养护,大大增加了管理里程。所以我们建议:第一,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能根据管理里程数和管理强度对基层路政管理站(队)所进行合理定员,以满足日益繁重的县乡公路路政管理任务;第二,对基层单位(中队)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进行科学规划。

(四)建筑控制区的管理。由于县乡公路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县乡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的复杂性。应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协调好与公安、土地、规划、法院等相关单位的关系,争取县级政府与乡镇政府的支持管理好建筑控制区。按照“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等更为灵活的管理方法由当地政府按照发展计划合理制订建筑控制区,分步骤的进行对现有建筑物的管理首先,要对现有在县乡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建筑进行大普查,分类登记、分类管理,依法迁移、拆除(条件成熟)。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公路建设以及交通安全的需要,制定计划,分批迁出;搬迁有困难的,不得扩建、改建。在公路沿线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公路环境、行车安全、公路绿化和美化等因素,将建筑物、工程设施或集贸市场控制在公路一侧的建筑控制区外,防止形成公路街道化、市场化。县级政府应加强公路两侧建筑的管理,做到统一布局,整体规划。

(五)超限运输管理。针对目前县乡公路超限运输车辆不断增加,严重危害县乡公路及公路桥梁的现状,第一,应建立治理道路运输超限超载长效机制,在县级路政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的治理部门;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第三,加强源头管理,路政执法人员驻货场、驻港站、驻企业,加强现场监管,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出港、出站、出场,力求把违规运输行为消灭在源头;第四,全面开展在县乡公路的流动、突击检查活动,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并加强处罚力度,遏止超限运输车辆对县乡公路的危害,保护县乡公路的完好。同时在进行县乡公路的建设规划时,应提高公路桥梁的公路桥梁荷载设计满足农村市场大吨位运输的需要,维护好农村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为乡镇经济,农村经济保驾护航。

(六)安保工程。随着对安全问题的日渐重视,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已经成为路正管理部门的重大责任,安全防护措施的工作一刻不得缓。首先应确保标志、标线的清晰、醒目、合理设置。基层中队应定期检查标志、标线、防护设施的完好,并建立台帐;一旦发现有损坏等现像的应及时与工程部门联系。其次要加强对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对临时需要设立的标志标线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做好安保措施。我们在2004年、2005年的抗台工作中,正是有了提前、充分的准备预案,才使得我们在台风过后的第一时间内迅速地将近有关警示、警告标志设立在相关的路段和地点,保障了过往车辆的安全通行。应专门建立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案机制。

(七)侵占路产的路政管理。对于沿线群众侵占公路、公路用地堆放物品、种植作物等等情况,应以宣传教育为主。通过向群众宣传公路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性,使群众自觉的增强爱路、护路意识,逐渐消除随意占用公路及公路用地的恶习;对于长期堆放,直接影响了公路安全畅通的当事人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坚决予以处罚,并及时清理阻碍物。对于管线单位因建设需要占用公路用地的情况,应增加与管线单位的事前沟通,建立沟通机制,在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前提下支持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公路法》的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

第三篇: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1、土地荒漠化定义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造成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1996)

2、土地荒漠化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县(旗、区)。(国家林业局,2011)2.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现状

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115.8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4.16%;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7.16万平方公里,占37.03%;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9.35万平方公里,占18.81%。(国家林业局,2011)2.2、荒漠化类型现状

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20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8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52万平方公里,占9.73%;盐渍化土地面积17.30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5万平方公里,占13.86%。(国家林业局,2011)2.3、各省区荒漠化现状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2万平方公里、61.77万平方公里、43.27万平方公里、19.21万平方公里和19.1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其余13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52%。(国家林业局,2011)

3、土地荒漠化危害

3.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荒漠化使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直接导致农产品和畜产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破坏了当地农牧民的粮食生产基础,因而导致贫困、饥饿、疾病的发生,结果是造成人员外流,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中国土地退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多样。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局,2010)3.2、对环境的影响

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表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植被荒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等,生态系统、生物种及遗传因子受到失去多样性的威胁。小麦、大麦、玉米等世界主要作物因干旱地的荒漠化而难于生长;野生种的遗传因子是未来品种改良、药品开发的重要财产,一旦消失就会失去对人类有宝贵作用的可能性。由于荒漠化,出现了地表日光反射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受到影响,植被减少造成风速加大、土壤水分结构变化、沙尘等气候现象,致使地表面的水收支和热收支异常,又进一步促进了荒漠化。

4、土地荒漠化成因

4.1、脆弱的生态环境为我国荒漠化形成提供了基本的背景条件

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因此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因为气候干旱,降水有效性非常低,使得植被对地表防护作用减弱。同时风力强劲,加重风蚀情况。地表大多由疏松沉积物组成,易于风蚀。而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大部分草原区的表土下覆盖着形成于第四纪的古风成沙,它们为沙质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沙源。(吴波,2001)4.2、人类活动是影响荒漠化发生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1)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荒漠化发展的催化剂,滥采、滥樵、滥垦、滥牧等是造成局部地区荒漠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挖药材、发菜等,严重破坏草场。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

(2)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导致荒漠化迅速发展。在人口不断膨胀、人均水资源量减少的形势下,对水资源的大规模不合理利用在没有法规制度约束或者有法不依的情况下就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在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康锴,2013)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区,河流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河流下游或冲积扇边缘植被因缺水而衰退,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4.3、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1)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由降水量的变化引起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含盐度变化决定着这些地区荒漠化发展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多年的持续干旱,内蒙古-坝上高原地区土壤中水分含量极低,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牧草长势差、覆盖度低,荒漠化迅速发展。

(2)内陆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发展取决于周围山地的水资源多寡和变化。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盆地,由于上游来水减少,依靠大量开采地下水维持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令局部地区几乎没有淡水资源。造成荒漠化迅速发展,大片土地撂荒,村民外迁。

(3)河流改道促使冲积平原生态环境变迁。阿拉善高原西部,在长约300km、最宽处达160km的黑河冲积平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古河道。每一次河流的重大改道,均影响着下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变迁。居延海地区索果淖尔、嘎顺淖尔沉积物中夹有多层石膏晶体,不仅反映了湖水的咸化过程,而且也是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4)不同地区地下水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中的植被类型和自我恢复能力,从而影响荒漠化的恢复。以干旱荒漠气候地区为例,天然绿洲中不同类型乔木和灌木的生长需要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水位:怪柳2-3m,沙枣2-4m,胡杨<4m,白刺<5m。因此,为了能够达到干旱绿洲地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最佳的地下水水位就须维持在2-5m。(康锴,2013)

5、针对土地荒漠化解决方案

5.1、预防荒漠化

(1)创建一种预防文化,长期地保护旱区,使其免于荒漠化的发生或加剧。“预防文化”的创建,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使政府和公众转变观念,在此青年人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旱区居民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积极创新,通过可持续的方式不断改进农业耕作习惯和提高放牧的流动性,可以达到预防荒漠化的目的。如在非洲萨赫勒区域的很多地方,土地使用者通过调整劳动力配置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矿物与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以及创造新的市场商机等手段,使得当地的土地生产力正在不断提高。

(2)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防止土壤侵蚀、盐碱化以及其它退化形式的所有措施,都可以预防荒漠化的发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植物资源、践踏土壤以及不可持续的灌溉方式等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都会加剧旱区的脆弱性,对此应该使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替代。这方面的管理策略包括分散人类活动压力的各种措施,比如对牧场和水源地进行季节性轮换利用、保持与生态系统承载力相适应的牲畜存栏率,以及提高物种组成的多样性等。此外,改进水资源管理方式,比如采用传统的集水技术、水窖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等,将会提高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在降雨量集中的季节进行蓄水将有助于防止地表径流,减少表层土的流失。通过保护水土、恢复上游植被和分流洪水等措施改善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可以为旱期提供储备用水。

(3)保护植被,用植被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的影响,是预防荒漠化的一项关键措施。维持合理的植被盖度,可以防止旱期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相反,过度垦殖土地、过度放牧、过度采集药用植物、伐木或采矿等则会造成植被丧失,导致降水减少、地表蒸散量下降和反照率增强等影响,进而促进荒漠化的发生。

(4)在文化和经济方面对放牧和农耕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整合。在干燥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域,放牧和农耕是两种同样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应该把二者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而不是彼此排斥,将更有利于预防荒漠化的发生。在这些地区采取混合型的农牧方式,即每个农牧家庭集放牧与农耕于一体,可以使耕作系统中的养分得到更为有效的循环利用。放牧与农耕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种植的草料和收割后的作物秸秆,来补充因气候变异造成的年内或年际草料匮乏期的饲料需求,从而减轻牧场的牲畜压力;另一方面,在干旱季节,夜间将牲畜留在农田放养,牲畜所留下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农田肥力。目前,将放牧与耕作融为一体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在非洲西部的许多农场开始使用。

(5)综合利用传统技术和适合当地特点的技术转让。对于面临荒漠化风险的旱区居民来讲,利用适合当地条件的技术引导而非对抗生态系统过程是预防荒漠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许多习惯行为,比如不可持续的灌溉方法与技术、不可持续的牧场管理方式,以及种植不适合在当地农业气候区内生长的作物,它们即便不会直接引发荒漠化,也往往对荒漠化过程具有加速作用。因此,在进行技术转让时,必须对其影响进行深入评估,并让受让社区积极参与该项工作。

(6)加强当地社区的能力建设,把管理旱区资源的有效方法付诸实施。依靠拥有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知识和经验,加上科学技术的支持,当地社区是制定预防荒漠化方法的最佳群体。但是,当地社区要把管理旱区资源的有效方法付诸实施,却常常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因为他们在机构能力、市场准入和资金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因此,为了确保当地社区预防荒漠化的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必须制定必要的政策,改善当地民众的参与状况和社区机构,同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准入状况,使当地的土地管理者能够了解这些方法进而不断创新。例如,游牧社区的季节性迁徙是一项关键的传统适应方式,但是目前许多旱区的牧民社区都不具备这种条件了。这种生计方式或者相关的当地知识的丧失,已经限制了当地社区应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能力,从而加大了荒漠化的风险。

(7)创造新的生计方式。创造不依赖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并且降低对当地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但能够提供可持续收入的其它生计方式,也是预防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8)在城市和旱区之外的其它地区创造经济发展机会。通过在旱区的城市中心区和旱区之外的其它地区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也能避免荒漠化的发生。改变总的经济与制度环境,为旱区居民创造新的谋生机会,将有助于缓解当前引发荒漠化的压力。(张永民,2008)5.2、修复荒漠化

修复荒漠化的目标就是恢复因荒漠化而丧失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发生荒漠化的旱区进行有效地修复,需要政策和技术方面的保障以及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具体的修复措施包括建立种子库、增加能够促进高等植物定居与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重新引入部分物种等。此外,通过修建梯田和防治土壤侵蚀的其它措施、控制入侵物种、补给化学和有机养分以及重新造林等也可以对荒漠化区域进行修复。对于以上措施,在政策方面需要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加强能力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和设立支撑机构等。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构思、设计和实施荒漠化修复途径的过程中,社区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永民,2008)结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当前情况下,无论是从世界层面还是从仅从中国层面来看,荒漠化土地面积比例都已超过了1/4,土地荒漠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从《荒漠化综合报告》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预测表明,如果不对土地荒漠化加以阻止,土地生态系统的荒漠化和退化将威胁到将来人类福社的改善,还可能使有些区域经济上入不敷出。因此,荒漠化在当今环境挑战中位列前茅,是土地满足人基本需求方面的主要障碍。(波恩,2006)而针对我国土地荒漠化产生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依然是最活跃的因素,人类的人口增长、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近年来土地荒漠化情况加重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还是应以预防为主修复为辅的策略,尽可能的防止土地荒漠化,而不是寄希望于后期修复,来亡羊补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治理荒漠化。

参考文献:

国家林业局.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中国绿色时报,20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3 李星.世界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世界林业研究,2000,5:1-4 吴波.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林业科学研究,2001,14(2):199-201 康锴.我国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研究.科技信息,2013,6:79-80 张永民.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地球科学进展,2008,3:309-310 波恩.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荒漠化综合报告:针对决策者.世界环境,2006,4:14-15

第四篇: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构建支农保护体系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构建强有力的“三农”保护伞。然而,作为一种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

增收机制的农业保险,却成逐年萎缩状态,与农村、农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

现状:农业保险踪影难觅

在我国,农业保险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

农业保险几起几落:建国初期,国家即开设了农业保险,设计了多个险种,后因种种原因,于70年代停止了该项业务。1982年,本着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国家和农民分忧的指导思想,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后,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承接了原人保公司的农业保险业务。

自1982年我国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先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农业保险,之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兵团系统内部的农业保险,到80年代后期,民政部门开办农村救灾保险。其他经营主体也或多或少地做过尝试,但由于经营亏损严重,都相继退出了农业保险领域。目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就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

农险业务日渐萎缩:199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8.29亿元,占当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3.58;199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5.4亿元,占财产保险保费的1.41,比1993年下降2.17个百分点;2000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26亿元,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仅为0.9,比1997年又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到2002年,全国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3000多亿元,农业保险总收入只有4.8亿元左右,仅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0.16,比上一年下降20,是20年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另外,在保费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农业保险的险种数目也在不断减少,由最多时候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

原因:“三高”令人避而远之

高赔付:保险公司伤脑筋。目前国内开办农业保险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人保保险公司只提供的数据表明,农业保险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1993年高达116,这意味着收上来的保费全部赔给客户还不够。中国人保江西省分公司自1982年开办农业保险至2002年,仅有3年的赔付率低于70,有6年的赔付率在70—100之间,其余12年的赔付率平均在100以上。由于入不敷出,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各商业保险公司对开办农业保险避而远之,也就不难理解了。

高费率:农民负担有点重。农业风险的加剧,农民迫切希望农险“保护伞”能为其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险保障。然而随着本来基础就不好的农业保险的萎缩,大多数农民面临的是高费率或无处投保的尴尬。农险费率居高不下,主要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大、赔付率过高。通常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急于投保,比如近几年持续干旱的北方地区和容易发生洪涝的南方地区。而一些旱涝保收的地区看到保费这么贵,就不愿意参加保险。这样,保险“投保越多、费用越低、保障越足”的“大数法则”就难以正常发挥。农民想投保,但交不起钱;农民能接受的,保险公司又赔不起。高赔付导致了农险的高保费,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农业保险就这样走入了日渐萎缩的“怪圈”。

高风险:农民保险两尴尬。专家们分析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农户生活在“靠天吃饭”的阴影下,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老天爷才是收成好坏的决定因素”,人是违背不得的。对保险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能免则免。“急时抱不了佛脚”却又怨天尤人。

此外,由于地方财力与经济环境的差异,各地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与支持存在较大区别,使得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困难重重。在一些对农业保险认识不到位的地方,以农民自愿参保为主,发生灾害和疫情时,保险公司爱莫能助;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将农业保险视为乱收费,既挫伤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出路: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发展农业保险,被认为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以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一方面农业灾害频繁、高赔付率使保险公司对农业险避而远之,另一方面高保费和农民的低收入使农民缺乏投保积极性的尴尬现状,中国的农业保险应该怎么办?

一要把农业保险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尽快制定和颁布《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保险责任以及相关机构对农业保险的监管作出明确的规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并借助于税收杠杆的财政积累来补贴农业保险,将实现社会稳定作为首要目标。要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以法律形式规范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受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和职能,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上,保证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

二要建立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的模式。由于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对增进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但它本身经济效率低下,商业保险公司不愿经营或无力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先试点,再逐步推广。作为政府,应该出资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像过去建立政策性银行一样,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同时,允许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但要接受其业务指导和资金帮助,经营行为必须符合农险经营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及其在保证农业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乃至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和政府应承担起保障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责任,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如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税收减免,以弥补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亏损,鼓励其积极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险供给。另一方面,对农业保险投保人即农民给予保费补贴,增强其对农业保险的投保购买能力,以增加其农业保险需求。

三要建立农业巨灾专项风险基金。巨灾专项风险基金是用以应付特大灾害发生而积累的专项基金,用于发生巨灾时的大额保险赔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因洪涝灾害、病虫灾害、干旱等灾害遭受巨大损失,巨灾专项风险基金确实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和手段。建立解决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应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采取财政补贴和财政拨款方式建立专项基金;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每年拿出部分支农资金和救灾款,专款专用,充实后备;三是由建立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发行债券和以国家投资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等参股方式筹集风险专项基金。

四要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农业保险经营难度大、赔付率高等特点,农业保险承担风险责任的能力和赔付能力有限。在此情况下必须通过再保险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分摊损失。在我国农业风险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农业再保险就显得更为重要。农业保险主管部门应充分调动国内外再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使国内中外再保险公司跟进研究利用再保险机制,制定农业再保险分保方案,分散农业保险经营风险,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稳健发展。

第五篇:浅析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浅析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成为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虽然高等院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考风考纪一直严格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对考试作弊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利用通信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1.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存在于各类高校,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作弊现象渗透在大学各种类别的考试中,无论在结业考试还是各种取得资格证书的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作弊。

2.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3.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大学生的作弊手段朝着多样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换卷子等传统的作弊手法,没有因为高科技的运用而消失,而是不断地翻新。利用现代复印技术将答案缩小复印后折成手心大小的纸条,不易被监考老师发现。委托其他同学冒名顶替进入考场代考或者二人同在一个考场,由成绩好者做完试卷写上成绩差者的姓名,将试卷交上,差生则反之署名,反正成绩好的学生下次补考还能通过。有的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雇用“枪手”考试,因此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枪手”的广告。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例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还有的学生一起凑钱上网买答案,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转卖。

二、分析大学生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非但不以作弊为耻,甚至炫耀作弊方法的高明,以作弊成功为荣,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学习

兴趣不高,所以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

3.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考核的方法单一。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被淹没在这种考试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4.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很多本科院校规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那些英语基础较差、多次考试通过不过的学生为了拿到学位证不惜铤而走险,雇佣“枪手”或花钱买答案,虽然学校对作弊的处理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将不授予学位,但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妄想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

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保研、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因为学生重视考试,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工作后未必能成为单位的骨干,但学习成绩一般而素质较高的学生却成为行业里的精英。

5.社会激烈竞争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各类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用人单位迷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环境。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高校中形成一种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

2.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把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深化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镀金,为了考公务员或以后晋升增

加砝码,努力地参加各类文凭考试,而考试又以分数的多少为合格标准。“以分数定终身”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唯文凭是举”的用人制度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的管理,使他们正确履行监考职责,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必要时应开除学籍,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下载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路政管理的现状、成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社会经济现象。......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关于泾河镇干群关系的情况调查 刘贵志 基层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一线,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干群关系问题则是基层干部所面对客观现......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葛亭煤矿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

    浅谈新形势下路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

    浅谈新形势下路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日期:2009-07-30 发布城市: 点击次数:640次 合肥市公路管理局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安徽省公......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作者:林惠忠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环境会计开始成......

    电力营销管理现状与对策

    电力营销管理现状与对策 【论文摘要】电力的产、销、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整个社会、每个领域,涉及国家电价政策和各种管理体制。因此,电力营销环节就显得非常重......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与对策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1-07-11 14:47:08侯海英摘 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居高不下,而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已成为当今社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派出所消防管理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步幅度不大,精力物力投入少,乡镇、街道企业职工素质不高,除县区政府所在地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没有,而火灾起数上升,损失逐年增加。分析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