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群体”现状、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20:2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贫困群体”现状、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贫困群体”现状、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城市贫困群体”现状、成因及对策

“城市贫困群体”与社会保障

城市贫困已经并越来越成为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矛盾。如何 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保证这些人群的基本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贫困人员的就业质量,加强就业保障,帮助其脱离贫困和贫困边缘。可以说,对城市贫困群体来讲,就业是最大的社会保障。

一、城市贫困群体的主体及现状

当前“城市贫困群体”的主体是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线”的人员。

“城市贫困群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贫困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享受低保人数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2.贫富差距逐渐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虽然建立起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整机制,但市场规律带来的无情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经济体制 转型期的贫富悬殊,差距加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逐年下降与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增幅的逐年提高形成反差。

3.多种困难类型组合造成家庭更为贫困。据调查,贫困群体中单一困难的是 少数,而大多数为多种困难类型组合造成的家庭,我们暂且称为“多元贫困家庭 ”。他们中有的是双下岗、双失业或一下岗一失业,其子女未成年,正在上学; 有的本人下岗或失业,其爱人是农村户口,并带有未成年子女;有的家庭有残疾或重残、重病人等等。

二、城市贫困群体的成因

“城市贫困群体”的问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之一。人们对“城市贫困群体”成因的认识与理解,必须引起管理层的足 够重视。

一是不能陷入认识误区。误区之一:有些人把城市贫困归咎于改革和市场经 济体制建立,看成是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之过,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城市贫困群 体的出现是诸多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造成的,改革和市场经济,尤其是竞争机制 的引进是出现城市贫困群体的原因之一,但绝非根本的、唯一的原因。恰恰相反,没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只能带来整个国家的落后。改革发展是缓解直至逐 步缩小、消除城市贫困的必由之路和治本之举。误区之二:混淆相对贫困和绝对 贫困,不分贫困程度,把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相对不高统统视为贫困者。城 市贫困人员应该指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中的绝对贫困者。

二是应历史、全面、客观地分析。从宏观上分析:一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由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法规、政策滞后,造成了 部分人群贫困。二是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价值规律作用,尤其是竞争规律作用的 发挥,优胜劣汰、效率优先、收入分配、利益调整的立足点向竞争机制倾斜,而 不是向平等理念倾斜。三是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市场决定收入制度与部分企业 实际用人、分配的不合理制度的差别;以及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的差别,成为高 收入富裕人群与低收入或困难人群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从微观上分析:一是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使长期工作在“全民”、“集体” 企业的人们,固化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观念中,下岗、失业后抱着陈旧观念,不 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再就业工作。二是这部分人员年龄大、身体弱、技能低、缺乏 竞争就业条件。三是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再就业能力,难以取得 其它收入。四是政策的不完善,造成部分享受低保且有劳动能力人员,宁吃低保 也不愿再就业;或者隐性就业。五是低保只是收入的标准,而本人或家庭成员因 重症、难症或发生特殊事故造成贫困的救助制度刚刚制定或尚未提出解决办法。六是部分企业因不景气拖欠在职、退休人员医药费,造成退休人员名义上有退休 金,而实际用于生活上的费用却寥寥无几等等。

三、现阶段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

从就业角度看,下岗、失业或就业不充分是现阶段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

据社科院对6城市职工下岗情况的调查,从全部调查样本看,下岗期间的家庭 人均收入为每月202元,占下岗前月收入以及在职职工月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66% 和55.49%。而从获得再就业机会的下岗职工的福利状况看,其家庭人均收入不仅 要远远高于下岗期间的职工,也高于原下岗企业的在职职工。再就业职工的家庭 人均收入比处于下岗期间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高出89.1%,比在职职工的收入也 高出4.95%;其次,下岗直接引发了城市贫困。6城市调查还显示,调查样本职工 下岗前家庭人均收入均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而下岗期间的家庭人均收入有4 个城市的平均值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在有的城市下岗职工调查样本中,甚至有40%的下岗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陷入绝对贫困。

失业人员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据劳动保障部10城市抽样调查,在失业期间,43.9%的失业人员靠失业保险金生活,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在150~200元的占45.8%,42.9%的失业人员家庭收入的半数以上来自失业保险金,而失业人员家庭人均月 收入在3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就占到54.3%。由于失业保险金通常比下岗职工基 本生活保障标准还要低,因此会有更高比例的失业人员及其家庭陷入贫困。

在职人员(如国有困难企业职工、部分外资私营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的贫 困问题也不容忽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国家颁布了《劳动法》建立了劳 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但劳动违法案件一路攀升的势头并没有扼制住。从 1998年到2002年,劳动违法案件、群众举报案件数大幅上扬,2002年劳动监察查 处的劳动违法案件数比1998年几乎翻了一倍,群众举报 案件数也增加了约70%。2002年仅查处的拖欠工资额就达到了14.2亿元,还有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连最低 工资标准都达不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增长增况也如出一辙,在经历姑年代的超高 速增长之后,虽然近两年增势趋缓,但仍以两位数的速率递增。透过劳动者权益 受侵害的严峻事实,可以看出劳资双方的权益不对称状况和劳资矛盾还在加剧,劳动者的就业状况不断恶化,就业质量下降,由此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经济状况,导致城币贫困蔓延。

可见,下岗、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是劳动者陷入贫困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中国当今社会里,劳动依然是人们基本的生存手段。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采 取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减少失业人口、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对贫困人口而 言,就业是实现其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是消除贫困的 最基本的手段。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规模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 下岗、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而再就业和正规就业又较为困难。国家统计局的统 计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2001年全国32.1%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减少,其中 92.1%的家庭是由于就业人口减少或工资及奖金等减少而减收。毫无疑问,缓解 贫困的出路在于促进就业。

四、解决“城市贫困群体”对策

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冗员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 场。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贫困群体将主要是失业人员(尤其是长期失业人员)和部分有工作但就业质量不高的人员(包括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因此,妥善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再辅以就业保护措施提高已就业者的就业 质量,是城市贫困群体就业保障的关键所在。

对城市贫困群体就业保障,总体思路是“个人自强自立,市场机制就业,社会 提供援助,国家就业保护”。总体目标是在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向贫困群体 倾斜,通过就业援动让城市贫困人员获得一份有收入的工作。并通过就业保护改 善已就业者的 生活状况,从而缓解贫困。具体方法是,对年纪较轻、有一定技能 和有再就业信心的,一定要扶持、帮助,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他们创 业或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对信心不足的要把情况进行必要的培训,多给予职业 指导,并不厌其烦地介绍就业;对年龄大、技能差且无再就业信心的,恐怕更多 地只能通过计划安置手段解决其就业问题;对有工作的低收入者,主要是通过加 强权益保障工作,提高其就业质量,从而改善其经济状况。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并完善贫困群体就业保障

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长期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 市贫困群体将长期存在。因此,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必须特 别关注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问题,建立并逐步完善贫困群体就业保障机制,以对 贫困的失业和长期失业人员在政策上有所倾斜。要研究针对贫困群体的就业保障 或就业援助措施,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来抓;要拨出专门资金用于 支持贫困群体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并保证所需资金供给。街道一级是就业保 障的关键层次,应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负责这项工作,并针对每一个贫困人员的 不同情况逐-落实就业保障措施。为优化反贫困资源,防止内耗和浪费,建设在城 市街道一级由同一个机构承担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就业援助等就业保障工 作,并建议在政府机构改革时将最低生活保障职能交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直接承 办。

2.对城市贫困群体实行特殊的就业扶持政策

在国家现行有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家庭贫困的下岗失 业人员,特别是贫困的长期失业人员要有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一是发放工资性 补助。对企业招用年龄男50岁以上、女45岁以上、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金领取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 低工资标准的,除按国家有关下岗失业人员政策发给社会保 险补贴外,再给予用 人单位每月一定的工资性补助,以充分调动单位雇佣贫困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对 再就业培训机构培训上述人员并成功介绍就业的。除按预定的标准支付培训费用 外,按人头发给一定的就业奖励金;三是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贫困人员组织起来 就业或自谋职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除享受有关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扶持 政策外。可比照上述-项政策,发给每人每月一定的工资性补助,期限一年。对男 年满50岁以上、女年满45岁以上的,可延长发放期限,直至其能正常经营并有赢 利能力为止。

3.对资困群体进行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由于城市贫困群体经济承受能力极为脆弱,应为其提供便捷、免费的职业指 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恰当定位再就业方向,并不厌其烦地提供职业介绍。要推广“就业服务承诺制”,对经过技能培训、职业 指导的人员,保证其上岗再就业。

4.强化失业保险的就业保障功能

失业保险在政策取向上从以生活保障为主转为以就业保障为主,重点做好失 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失业保险金应定位为求职或培训期间的生活补 贴;失业保险机构应着重做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而不仅仅只是发钱;整合失业 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功能,克服功能趋同现象,形成功能互补。只有这样,失业 保险制度才能够健康发展。否则,在有了较为健全的社会救助--即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之后,失业保险很可能被人们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制度,甚至有被撤并的可能。

强化失业保险就业保障功能的具体政策建设;一是待遇给付期限缩短到不超 过6个月,在此期间养老和医疗保险视同缴费。增强失业人员再就业紧迫感;二是 待遇给付标准与本人缴费工资挂钩,可考虑为缴费工资的50%,最少不低于最低 工资的70~80%(达到现水平);三是大部分失业保险缴费应当用于转业培 训和 再就业方面的支出;四是由失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援助,就业 援助的目标是对每一位失业人员负责到底,直至就业脱贫;五是逐步将非正规就 业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围,首先将在正规部门就业的非正视就业人员 覆盖进来。5.开展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服务

首先要通过失业保险和国家财政提供充足的培训资金;其次要运用市场机制 办培训,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通过招标由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竞办再就业 培训,并实行由培训机构提供转业培训、介绍就业一条龙服务,培训内容由受训 者和培训机构协商确定,培训后实现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由政府支付相应的费 用;至于哪些下岗失业人员接受培训,则由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根据下岗失 业人员的接受能力和再就业潜力等具体状况进行挑选;第三,对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不适合参加正规就业培训的,可由失业保险机构直接联系 用人单位进行试工,试工人员由用人单位进行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试工期为3- 6个月。在此期间,不签订劳动合同,试工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工资补助。试工 期满符合录用条件的,由用人单位正式办理录用手续,被录用的失业人员还可继 续享受有关社会保险缴费等优惠政策;第四,对上述几种方式都难以理解决再就 业的长期失业者,由政府资助、单位或个人经办的就业安置项目安置失业人员,除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外,对这些单位发给本人工资50%的工资性补 贴,期限一年;第五,对接近退休年龄或家庭极为贫困、上述措施都难以奏效的,由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直接安置。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的工资报酬可控制在一个合 理的限度内,标准一定要稍低一些,以免影响失业人员通过市场机制自主就业的积极性。

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用人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二是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辟就业岗位 ;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下岗失业人民自谋职 业;四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扩大 用人,尤其是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当前,针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很多都是按原 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设计的,有些已明显不适应以私营和外资企业为主体的企业 结构,因此需要进一步修订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针对社会保险缴费过高的问题,要明确国家在社会保险中应承担的责任,企业过 高的社会保险激费一定要逐步降下来,不能再让参保企业背国有企业历史欠账。对灵活就业人员实行低标准的社会保险缴费,允许个人缴费参保。对招用下岗失 业人员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和社会保险缴费优惠政策。

7.“三管齐下”,强化就业保护工作

一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整合监察执法力量,履行好劳动权 益保护职责。尽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不能决定自身的人员编制数量,但通过转变职能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法保护劳动 者权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其次,要转变观 念,变依政策管理为严格依法管理,彻底改变层层转发文件、各自为政制订政策 的无用功做法,所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都必须严格依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应 弱化省级行政部门政策制定职能,基本取消市县级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权,把基层 劳动保障部门有限的人员力量用于监督执法、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法律法规和规 章上来。据此,除保留中央级政府立法和政策制定权、适当保留省级行政机关-定 的立法权外,取消地市县-级行政机关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权,即省以下各级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时不搞上下对口,完全比照劳动保障部设置相 应机构的做法,省级只应设立一到两个综合性的政策研究部门,其余力量全部用 于充实执法监察机构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市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作基本 就是执法监察。

二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维权职能。一方面,要把工会由“准行 政机关”真正变 成依法成立的独立社团法人,依法开展规定的活动,实行财务自治,使工会摆脱 党政机关附庸的角色,使工会能够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 对工会社团的管理,防止其行为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影响国家政治建设。

三是修订《劳动法》,强化法律责任规定。可比照韩国对劳动违法行为追究 刑事责任的做法,使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能受到相应的严厉惩处,以切实保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劳动者,尤其是弱势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使他们摆脱贫困,过上自尊的生活。

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必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高,政策的完善,管理的规范而逐步缓解。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以上几个工作,切实努力为城市贫困群体服务,争取早日脱贫。

第二篇: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党的十七指出:共产党员“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新时期,农村共产党员要想体现党的先进性,做好三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模范,才是最好的实际行动。

目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部分

农村党员还处在贫困状态,不能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此,通过对恩施市红土乡农村贫困党员现状及成因的调查,谈几点意见和看法,改变农村贫困党员贫困面貌的意见和看法:

一、基本情况

恩施市红土乡辖区面积230.8平方公里,辖11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总人口46278人,党员1425党员180党员总数的13%。

二、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及成因

近几年来,恩施市红土乡人民在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均收入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同其他贫困户一样,贫困党员由于基础薄弱经不起特大自然灾害的冲击,勉强达到丰年温饱,欠年返贫,加之个别党员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既无发展经济的真本事,更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更谈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信息不灵通,无增加收入的一技之长,资金匮乏都是造成农村党员贫困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闭塞、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思想跟不上。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经济工作,忽视了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借口经济工作忙,而将多数组织活动如“三会一课”等都同行政会议搅在一起进行,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效果;导致了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农村党员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由于长期缺乏严格的组织生活,甚至连党的宗旨、奋斗目标都弄不清,从而淡化了党员的使命感。

由于消息不灵通,使他们仍然维持在。加之,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简单粗放使生产出的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思想僵化、墨守陈规,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导致目光短浅,只知道市场什么好买,我种什么。

(二)科技培训跟不上去,缺乏增收的一技之长。

目前,由于科技培训工作,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培训方式上搞“大集中”,不分层次、不分行业地搞集中辅导。在培训内容上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党员科技培训的效果。

部分党员把精力不全放在发家致富搞生产方面,与普通农民一样,无创收的科技本领,逐渐贫困落后。

(三)资金短缺,也是制约,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困素。

三、对策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对他们强化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教育。要在符合多数党员实际需求和理论灌输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党员对科技应用的感性认识。一是培训时除保证科技人员理论教学外,还应让一些专业户走上讲台传授经验,将实用技术通俗化,拉近科学技术与农民党员之间的距离。二是结合实用技术的理论学习,要及时组织党员到实用技术应用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使他们对物化了的实用技术看得见、信得过,从而起到空泛说教所起不到的作用。三是利用科技电影、电视、录像等形式,对农民党员进行形象直观的科技知识教育。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对部分贫困党员的具体情况,投入资金,把他们扶持成为养殖、种植方面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镇的贫困党员尽快脱贫致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程新华

目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部分农村党员还处在贫困状态,不能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此,通过对我镇农村贫困党员现状及成因的调查,谈几点意见和看法,改变农村贫困党员贫困面貌的意见和看法:

一、基本情况

霍尔奇镇辖区面积521.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59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总人口21200人,党员472人,贫困党员46人。占党员总数的9.7 %。

二、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及成因

近几年来,霍尔奇镇人民在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均收入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同其他贫困户一样,贫困党员由于基础薄弱经不起特大自然灾害的冲击,勉强达到丰年温饱,欠年返贫,加之个别党员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既无发展经济的真本事,更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更谈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信息不灵通,无增加收入的一技之长,资金匮乏都是造成农村党员贫困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闭塞、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思想跟不上。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经济工作,忽视了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借口经济工作忙,而将多数组织活动如“三会一课”等都同行政会议搅在一起进行,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效果;导致了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农村党员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由于长期缺乏严格的组织生活,甚至连党的宗旨、奋斗目标都弄不清,从而淡化了党员的使命感。

由于消息不灵通,使他们仍然维持在。加之,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简单粗放使生产出的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思想僵化、墨守陈规,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导致目光短浅,只知道市场什么好买,我种什么。

(二)科技培训跟不上去,缺乏增收的一技之长。

目前,由于科技培训工作,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培训方式上搞“大集中”,不分层次、不分行业地搞集中辅导。在培训内容上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党员科技培训的效果。

部分党员把精力不全放在发家致富搞生产方面,鸸与普通农民一样,无创收的科技本领,逐渐贫困落后。

(三)资金短缺,也是制约,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困素:

综上所述,当前解决农村贫困党员,贫困状况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对他们强化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教育。要在符合多数党员实际需求和理论灌输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党员对科技应用的感性认识。一是培训时除保证科技人员理论教学外,还应让一些专业户走上讲台传授经验,将实用技术通俗化,拉近科学技术与农民党员之间的距离。二是结合实用技术的理论学习,要及时组织党员到实用技术应用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使他们对物化了的实用技术看得见、信得过,从而起到空泛说教所起不到的作用。三是利用科技电影、电视、录像等形式,对农民党员进行形象直观的科技知识教育。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对部分贫困党员的具体情况,投入资金,把他们扶持成为养殖、种植方面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镇的贫困党员尽快脱贫致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霍尔奇镇人民政府)

第四篇: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关于泾河镇干群关系的情况调查

刘贵志

基层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一线,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干群关系问题则是基层干部所面对客观现实问题。深刻认识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以及今后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实现新跨越,谋求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干群关系的根源

当前基层干群关系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关系和谐融洽。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能够较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二是关系若近若离。这一类型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泊、自律意识不强。三是关系互不相融。个别村的干部素质低,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怨声载道。特别是第三种表现,导致干群关系疏远、互不相融,究其成因有其深刻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个人能力素质缺乏,群众信任度不高。当前,基层干部队伍的中个别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有:一是现代知识的缺乏,本领上服务不了群众。在基层工作的广大干部由于知识陈旧,特别是在管理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二是思想动机不正,观念上背离了群众。存在着“三观”的现象:第一,就业观,认为当个基层干部如同进工厂就业一样,拿份工资养家糊口;第二,地位观,一些同志认为自己当上干部地位提高了,把自己临驾于百姓之上;第三,发财观,认为升官意味着有权,有权就可以发财。三是自律意识不强,利益上伤害了群众。一些同志没有职务千方百计谋职务,谋了职务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利益,平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见好处就上,一有机会就钻,一遇难题就让。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四是服务观念淡泊,感情上偏离了群众。一些同志认为职务是自己奋斗来的,是上级给予的,与群众无关,因而感情上、态度上偏离了群众。出现了群众呼声充耳不闻,群众困难视而不见。五是方法简单,意识上渺视群众。少数同志认为自己是个干部,群众就得服从,不让群众讲话,不顾群众感受,不了解群众实际,武断下结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群众,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2、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工作凝聚力不强。基层组织是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其战斗力凝聚力高低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率先垂范做得不够。首先是怕接触矛盾,个别基层组织的“一把手”,遇到一些较复杂的矛盾总是在回避,给其他同志做出了不好的样子。其次是怕到一线接触群众,尤其是怕接触对自己工作有意见的群众,其他同志跟着效仿。再次是要求身边同志做到的,自己却未做到。二是驾驭全局能力不强。主要是驾驭不住一班人,一班人不仅是工作精力分散,思想精力也分散,无心做群众工作,却无办法和对策去改变。驾驭不住重点工作,重点工作重点抓凸现不出来,显得平平淡淡。驾驭不住复杂的矛盾。针对一些较复杂的矛盾,显得束手无策。三是责任、考核不够明确。分工虽明确,但责任不够明确,存在着做好做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不追究任何责任,年终考核你好我好大家好,长此以往埋头苦干的同志也就丧失了工作信心。四是班子成员合力不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协调不够,核心合力形不成。五是工资收入较低。一些同志由于工资不高,往往通过其他途径来增加自己收入,没有精力考虑群众利益;一些同志千方百计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增加自己收入,经济上损害了群众利益;还有一些村由于债务重,年终不能及时兑现一年的工资,干部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

3、任用、教育、监管缺位,制度约束力不够。一是选拔任用时,未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由于基层后备干部匮乏,在选人时往往只注重某些方面的工作能力,而忽视了德的因素。二是教育培训引导得不够。从宏观上讲,目前还没有针对基层干部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和方案,从微观上讲,上级组织对新上任的基层干部用谈话代替教育培训,一些同志能将谈话铭记在心,不断用来警示自己,而一些同志根本就未听进去,谈话一结束,脑子里空空如也,开展工作时,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进行,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三是监督管理不够。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原有的监管机制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存在着监管主体不明朗,责任不明确,监管内容不全面,时效不及时的现象,以至于让一些同志钻了空子,做出了一些违纪违规的事来。

二、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群众公认,在选人上下功夫。首先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可以通过培训、实践锻炼提高起来,而品行品德不是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就能改变的,改变一个人的品德品行的成本往往要大于一个人的能力提高的成本,所以在选人用人时,既要注重能力,更要注重品德品行。其次是到群众中去听。选拨任用干部不能只局限在现任干部范围内,要到广大党员、群众中听取意见。扩大视野来选人。三是让群众来选。把选拔干部要求、标准交给广大党员和群众,让他来参加推荐、测评,要充分相信并依靠群众的力量来选拔任用干部。

2、围绕群众满意,在育人上下功夫。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廉洁自律的意识不是与身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培训和引导。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在教育的内容上重点强化“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学习,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大家头脑。在教育的形式上做到集中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突出问题剖析与诫勉谈话教育相结合;典型引路与后进整顿相结合。要加强廉洁自律的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让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并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不该拿的拿了,得到了不该属于自己的钱物,失去的却是群众信任;不该做的做了,得到了不该属于自己的所得,失去的却是群众支持;不该去的去了,得到不该属于自己的享乐,失去的却是群众威望。要加强服务群众的教育,树牢群众观念。要大力提倡和引导干部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3、紧贴群众期盼,在考核上下功夫。群众期盼的是办事实在的干部,处理矛盾公道正派的干部,期盼的是不占不贪的干部。期盼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政绩考核也应紧紧围绕群众期盼来进行,做到三个明确,干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奖惩明确。政绩考核采取三挂钩:即与工资报酬挂钩,与奖惩挂钩,与任用挂钩。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让那些群众信任支持的干部得到应得的回报,让那些不捡点自己,群众不信任、不支持的同志退出干部队伍。

4、关注群众心声,在监管上下功夫。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要求和期盼是能干事、不出事。为此在监管上,要抓住主要方面,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督管理。监督重点要突出。首先是突出工作作风的监督。作风好才能发展好,重点是围绕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矛盾和困难,主动接受群众批评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跟踪监督。其次是突出工作成效的监督。工作成效既是监督的重要方面,也是群众最关心的内容。工作成效如何,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让群众来评判,目前就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好“述、询、评”活动。再次是突出重大事项的监督。对一些村办重大事项,如修桥、铺路、增设泵站、资产出售、资源发包、惠农政策落实等,事前邀请群众共同决策,事中聘请群众跟踪监督,事后恳请群众视察评价,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监督主体要明确。重点抓好上中下立体监督。所谓上:就是上级主管部门抓好监督管理,镇民政科重点负责村务的规范操作和公开监督管理,镇农经站重点负责财务规范公开的监督管理,镇财政所负责惠农政策公开、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明确各自职责,防止推诿扯皮。所谓中:就是班子成员相互监督,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不个人说了算。所谓下:就是发挥好村民监督委员会以及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搞好监督。监督形式要互补。重点抓好公开栏监督与专题会议专项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力求达到互补的效果。同时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有效监督提供依据。

5、维护群众利益,在惩处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把案件查处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结合起来,重点对上访村、后进村,问题较多的村认真剖析,严肃查处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监督,严肃查处大事小办,多筹少办,巧立名目,偷梁换柱等违规行为。要坚持“有案必查,有案必查好”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认真把握办案的各个环节,将每个案件办成铁案。要加大对办案成果的运用,通过典型案件的剖析,分析原因,完善制度。同时用发生本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广大基层干部,以达到查处一人、教育一批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人民政府

第五篇: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集体上访,已成为群众信访的突出表现形式,也是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对于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因

1、改革使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随着原来的利益格局逐步打破,新的格局不断形成,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出来,有些带有普遍性,处理难度较大,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一些群众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情迫切,要求过高。

2、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使党和政府的旨意得不到群众的接受,引起群众不满;二是超前意识不强,没有通过排查及时掌握信息;三是存有侥幸心理,即使提前掌握了信息,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化解。

3、少数群众对现状怀有不满。一些群众生活不如意,加之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而这种不满情绪往往转移到政府身上。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群众受不满情绪影响,把当地政府视作对立面,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信任,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竟然是古老的口耳相传,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信息的失真。也正因为如此,缺乏对当地政府信任感的群众,想方设法“把事情闹大”,以引起上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4、个别人素质低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体通常比较复杂,有的不懂法规,不守法纪,遇事喜欢聚众“斗狠”;有的不听劝阻,不服教育,一意孤行;有的煽动组织,利用一些善良不明是非的群众以实现自己私利。

二、特点

1、行为过激。突发性群体事件一旦形成,群众的情绪相对比较激烈,主要表现为围堵、冲击机关、企业,拉标语、挂横幅、堵塞交通要道,甚至毁坏公物、打伤机关工作人员。

2、人数众多。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错误思想的影响,突发性群体事件当事人为扩大声势,往往相互鼓动,组织串联,采取大规模行动,人数众多,有的上百人,有的上千人。

3、处理棘手。由于人数众多,情绪激动,当事人的怨气和期望值随之升高,往往提出一些不现实、不合理的要求,解决难度甚大。由此往往容易形成大规模集体上访,甚至重复集体越级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政府无原则的迁就,满足其要求。

三、对策

如何把突发性群体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机制和方案,包括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各种成套方案,既可以起到社会矛盾预警作用,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及时化解矛盾,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可以做到从容应对,有条不紊。

从实践看,为及时控制局势,笔者认为还可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设立指挥中心。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不能只靠哪一个系统和部门,要设立在党委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的需要,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快速进行现场处置,要在较短时间内聚合各种有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统筹协调、周密部署。

2、领导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件中,群众往往要求面见领导。领导靠前指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可以给群众一种安慰感,有助于缓解群众的情绪,并且有助于领导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准确度和决策效率。根据经验表明,领导亲自接待处理的群体性事件,还有助于提高一次处理到位率。

3、果断做出决策。只有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可

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程度。应当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立即解决;应对解决而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对于无理取闹的,要晓之以理;对严重违法的,要果断处理,决不手软。要善于选择最佳处置方案,防止事态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4、及时公开信息。政府要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树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要有勇气面对由于政策、措施、行为的不规范、不妥当、不严肃所导致的不稳定。决不能刻意压制一些问题,否则反而会激起群众的疑虑和不满,夸大、失真的信息趁机传播,越将事情推向对立方面。

5、做透思想工作。从实践证明,做群众思想工作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要尽可能的扩大与群众的接触面,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少发号施令,通过适当的感情投入,可以用真情换取群众的理解。如某纺织企业职工因待遇偏低引发集体罢工,在厂方决策层多次与职工代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采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的方法,走访了所有职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真诚换取了职工的理解和谅解,从而在短期内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下载“城市贫困群体”现状、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贫困群体”现状、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集体上访,已成为群众信访的突出表现形式,也是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对于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

    我国城市贫困成因的研究综述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08(2)班钱雯霞040803022 关于我国城市人口贫困成因及对策的研究综述摘要: 贫困问题作为各国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其研究额历史已有几百年之久。而前期对这一问题的......

    农村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的相关研究(精选5篇)

    摘 要:在我国,“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是占有很大比重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在经济、文化上处于边缘状态,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农村贫困大学生现状、特征、成......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一、对贫困概念的定义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外学者都给贫困下了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的界......

    不可低估中国城市贫困现状

    城市贫困的基本状况 识别城市贫困人口、判断城市贫困状况和确定贫困救助水平,需要依次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地区贫困线是多少;然后识别该地区人......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启示 摘 要 如今中国的地方政府所担负的债务越来越多,可以说十分的危险,这不得不让很多人越来越关注,并予以重视。 本文提出致使地方政府所担负的......

    医患矛盾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

    医患矛盾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近几年来,各地医疗纠纷冲突案件不断增加。不少地方医患矛盾急剧升级,演变成暴力事件,医患之间冲突已经成为一场两败俱伤的对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并......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与成因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初级中学吴佳骏【 论文关键词】留守学生错误!未指定书签。现状 成因 【论文摘要】 农村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