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14:2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

第一篇: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 作者:孙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1期

摘 要:在高职院校里,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贫困生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压力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c)-0239-0

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发展迅猛,生源规模不断扩大。而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也日益庞大,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凸显。

所谓贫困生,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收入低、经济基础差的学生;(2)父母双亡或离异、经济失去依靠的学生;(3)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学生;(4)家庭或本人突遭意外或不幸,如家庭经济破产或家有病人长年治疗,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的学生;(5)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的学生;(6)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大学的学生。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前途,更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稳定和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1当前高职贫困生群体存在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压力

作为贫困学生,贫寒的家庭、拮据的条件使他们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对于他们而言,升学而需要的一大笔费用,会使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产生深深的负疚感。对于很多贫困生家庭而言,“升学=就业”,一旦走进大学校门,就等同于踏上了未来的康庄大道。不仅可以光耀门楣,更可以实现他们摆脱贫困弱势地位、实现小康生活的迫切愿望。而周遭环境对学生过分的期许和褒扬,也成为学生压力的来源。学生生怕学无所成或就业不顺时,“无颜见江东父老”,思想包袱愈发沉重。

1.2 来自学校环境的压力

(1)来自学业的压力

对于贫困学生而言,学业上的优异表现,是他们未来就业中的唯一筹码,也是他们弥补因家境贫困而自信缺失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来自于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投入也极其有限,在外语、计算机等方面,难以超过其他同学。因此,虽然他们学习勤奋刻苦、孜孜不倦,但由于竞争激烈,学业成绩也未必能名列前茅。当他们的学业成绩与期望值产生落差

时,他们的“补偿心理”无法满足,很多学生因此而悲观、消极,甚至一蹶不振,对他人产生嫉恨情绪。还有的贫困学生进入校门后不思进取、自暴自弃、虚荣攀比,成为经济和学业上的“双困生”。还有的贫困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勤工俭学之间的关系,被过多的打工、兼职等活动牵扯过多精力,以致学业受到影响,结果得不偿失。

(2)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

贫困学生入学后,不仅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更要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关系。由于家境原因,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在物质条件上显得匮乏、寒酸,视野不广阔,兴趣面窄,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显得迟钝、孤陋寡闻、内向、拘谨、不善言辞,有时又过分敏感、自怨自艾、无法正视贫困、正视自己,自卑与强烈的自尊交织,使贫困学生造成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

1.3 来自就业形势的压力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之风愈演愈烈,昔日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已转化成“千军万马抢铁饭碗”之势。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一纸大专文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有些单薄,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读“专升本”,继续深造,而贫困学生因为要缓解家庭负担,客观上希望早日工作赚钱,因此陷入继续升学和就业的两难境地。

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既付不起高昂的就业成本,又没有充足的人脉资源可供利用,缺乏获知更多就业机会的渠道,加之许多贫困学生综合素质一般,自身定位不准确,没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在就业中处在相当被动的地位。从而形成“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

2解决对策

2.1 完善解困助学体系,给予学生人性关怀

第一,严格做好贫困生认定分级工作,完善贫困生档案。认定工作要做到公平化、透明化、严谨化,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完善贫困生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为贫困生做好“奖、贷、助、补、减”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推广自强不息、品学兼优贫困生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激励其他贫困生战胜困难、积极奋进。也使全体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三,适当增设勤工俭学岗位,以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2.2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构建良好育人平台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全体学生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号召学生对身边存在的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不正之风予以抨击和坚决抵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为贫困学生营造宽容、平等的校园空间。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贫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及时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讲堂,灵活运用短剧、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的基本方法,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个别心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要摸清症结,对症下药,避免酿成悲剧。

(3)加强就业、择业教育。贫困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未来的前途、出路问题。在未来就业问题上,有的贫困学生好高骛远、不顾自身条件,一心追求高薪酬高福利工作,想法严重脱离实际;而有的贫困学生则正好相反,对于未来就业形势异常悲观,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无人无权”,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难上加难。针对这两种极端心态,学校应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自身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展开育人工作,使学生得以完成“成才——就业”的顺利过渡。

2.3 高职教育特色,全面拓宽就业渠道

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是高职院校的特色。近年来,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也得到了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广大高职院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间的“订单式培养”,并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和管理,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24-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知敏感度,对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和形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辅导员,教师主要担任学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辅导员主要担任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1.教师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热情,不去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动态,对一些思想政治领域的社会焦点问题不关心,也不去研究。还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讲课内容空洞且不能和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紧密结合,这就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导致学生不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

2.辅导员存在的问题。有的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安心本职工作,想调到别的部门。也有的辅导员对这项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觉得从事这项工作个人没有发展前途。还有的辅导员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内容陈旧。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陈旧,一些教材长期沿用以前的旧材料,没有反映出新时代的特点,而这些旧内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了解或掌握。

2.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大道理多,说教多,缺乏学生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婚姻观、事业观和职业观等方面的指导材料和案例,这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受学生的欢迎。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简单套用国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表述,用国家层面宏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代替学校层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目标性。还有些教师在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未同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使得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2.重理论轻实践。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过于强化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另外,由于一些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提供相应资金,使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劳动等实践活动没有开展。有些高职院校即便是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

3.学生缺乏应有的地位。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过程中主观地位过于突出,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地位,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采取说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变成了被教育者。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感到压抑,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4.评价体系不科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科学,如在评价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用试卷考试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试卷考试难以真实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而学生、家长未被纳为评价主体。

二、对策分析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和管理

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第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高职院校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解读和教学方法介绍等,可以邀请思政教学专家介绍授课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对思政教学工作的认知。另外,鼓励优秀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建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发表专业论文,攻读思政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开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网络评教,对排名靠后的教师找原因、提建议,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课教师定期互相听课,开教学研讨会,以达到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的目的。

2.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第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使他们爱岗敬业。此外,高职院校应拿出专项经费派出辅导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学生管理方法和工作创新培训等,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抓起,促进他们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要明确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严格考核机制。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

(二)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大力发掘新的红色资源。多数学生对现有思政教材中的红色题材已经没有新鲜感,因此,任课教师应大力发掘新的红色资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红色资源包括红色文献、红色景点和红色人物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红色文献,还可以带领学生瞻仰红色景点、拜访目前仍健在的红色人物。

2.补充对学生健康成长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同龄人法制材料。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材缺乏对学生健康成长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同龄人法制材料,教师可增加这方面的材料,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和林森浩案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讲解,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出了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遵守法律和维护公共道德。

3.补充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扩大,职业素养教育也应列入其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职业素养的内容,如如何建立同事之间的友谊、如何培养团队精神以及如何得到领导的信任等,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2.改变教学方式。其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性活动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其二,思政教学要以情动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答疑解惑,对知识掌握的作用片面夸大,忽视学生内心的情感状态和兴趣爱好等非理性方面的因素,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其三,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将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不能孤芳自赏、高高在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改进评价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则有利于学生政治思想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改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

第三篇:高职院校大学生晚自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晚自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晚自习对加强学风、教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效果,但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为高职院校更好的实施晚自习提供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晚自习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提高学生晚自习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我院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新的“关于晚自习辅导及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学院分别在二级学院和教务处等多个层面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并进行多次走访调研发现,虽然晚自习整体效果较好,起到了提高学生晚自习质量的作用,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晚自习存在问题

①教师、学生对晚自习认识不够,存在抵触情绪。例如有的教师认为晚自习无足轻重;有的教师不愿意管理学生,认为教师职责只是辅导,从而导致教室纪律不佳。

②学生晚自习无事可做。一部分学生在晚自习期间看小说、玩手机、睡觉,有的学生甚至在自习教室大声喧哗,严重的影响了晚自习的秩序。

③教室人数多,不学习的学生影响学习的学生,尤其在6、7月份,由于天气炎热,教室空气流通不畅,学生无心自习,自习效果不佳。

④学生干部晚自习检查在教学楼内随意走动,影响晚自习效果。

⑤晚自习辅导教师不足,部分分院晚自习辅导安排表不好排。

⑥个别教师及检查人员不在岗。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教师方面首先要明确晚自习辅导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课程的答疑解惑,更多的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明确晚自习不能只辅导、不管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习环境,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

学生方面一定要认识到晚自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晚自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疑难问老师。上晚自习的教师也不是只看管纪律,遇到学生有共同疑难的地方,要适时给学生解疑,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攻克难关,不能只是做管理纪律的角色。能够上一节自习不容易,要鼓励学生向自己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对会学习、认真自习的同学进行表扬,为其它同学树立自习学习的标杆。同是一节课,有人做得很好,有的则没有收获,有的一直在玩,在各种类别的人中,必须找出认真学习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要给予肯定,号召其它同学向他们学习、看齐,把晚自习的学习质量提高,变成学生习得知识的一种特别课堂。

2.2 各分院要动员教师适当增加作业量,打破学生晚自习无事可做的局面;其次教师要做好引导。晚自习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应该有章法可依的学习过程,做什么题,看什么书,怎样做,怎样看,适当地给学生指明,把上自习的规定及要求明确告知学生,使学生清楚自习的意义、目的及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习,去完成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全面开花”。

2.3 学生晚自习分流政策要继续坚持并落到实处;学校不一刀切,鼓励各分院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加强管理;鼓励科学、合理安排其他学习场所,例如开放图书馆、工作室、研究所、实验室等学习场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费用从分院部晚自习辅导总费用内支付。

2.4 院学生会学生干部作为学院晚自习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或缺的特殊性;但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还希望各分院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经验,更加规范的管理学生干部,力求做到规范、高效,尽量减小由于学生干部的检查对晚自习造成负面影响。

2.5 晚自习辅导教师不足的情况现实存在,部分教师晚自习辅导班级较多,班级纪律情况浮动较大。针对此种情况,各分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性,减轻授课教师的辅导压力,同时要做好相互协同工作,确保辅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之间分工明确并配合默契。

对于分院晚自习辅导安排表不好排的实际情况,教务处则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师进行了统一调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分院部的压力。

2.6 个别教师及检查人员不在岗的情况虽是极少数,但性质确是严重的,就像一个“执法者”首先自己都不“守法”。分院要高度重视,加强教师及检查人员的沟通、管理力度。结语

大学生晚自习应严格考勤,考勤工作由班主任、辅导员组织实施。考勤表应按时报送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办对本学院班级晚自习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晚自习缺席情况报送学保处,由学保处按照《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教务处、学保处联合二级学院组建晚自习督察小组,制定晚自习督察安排,负责对晚自习辅导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于教师无故不执行辅导安排(包括辅导教师不到岗、辅导时间不足等)的,一经查实,该教师当年不能参加各类评优活动;二级学院(部)专兼职教师累计未辅导超过3%的,该部门、二级学院院长(部长)当年不能参加各类评优活动;二级学院应依据辅导安排加强管理,制定本部门晚自习督导安排,对于发现的问题,在不违背学院政策的前提下,可自行制定部门实施细则;晚自习检查结果与学生个人评优、入党、各类资助挂钩,凡违反晚自习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对改善学风、教风,提高晚自习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更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的新生晚自习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2]金曾汉.提高晚自习质量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刘怀连.高职新生晚自习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0).作者简介:

张琳娜(1981-),女,陕西富平人,硕士,讲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教育、数学研究工作。

第四篇:“城市贫困群体”现状、成因及对策

“城市贫困群体”与社会保障

城市贫困已经并越来越成为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矛盾。如何 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保证这些人群的基本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贫困人员的就业质量,加强就业保障,帮助其脱离贫困和贫困边缘。可以说,对城市贫困群体来讲,就业是最大的社会保障。

一、城市贫困群体的主体及现状

当前“城市贫困群体”的主体是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线”的人员。

“城市贫困群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贫困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享受低保人数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2.贫富差距逐渐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虽然建立起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整机制,但市场规律带来的无情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经济体制 转型期的贫富悬殊,差距加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逐年下降与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增幅的逐年提高形成反差。

3.多种困难类型组合造成家庭更为贫困。据调查,贫困群体中单一困难的是 少数,而大多数为多种困难类型组合造成的家庭,我们暂且称为“多元贫困家庭 ”。他们中有的是双下岗、双失业或一下岗一失业,其子女未成年,正在上学; 有的本人下岗或失业,其爱人是农村户口,并带有未成年子女;有的家庭有残疾或重残、重病人等等。

二、城市贫困群体的成因

“城市贫困群体”的问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之一。人们对“城市贫困群体”成因的认识与理解,必须引起管理层的足 够重视。

一是不能陷入认识误区。误区之一:有些人把城市贫困归咎于改革和市场经 济体制建立,看成是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之过,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城市贫困群 体的出现是诸多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造成的,改革和市场经济,尤其是竞争机制 的引进是出现城市贫困群体的原因之一,但绝非根本的、唯一的原因。恰恰相反,没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只能带来整个国家的落后。改革发展是缓解直至逐 步缩小、消除城市贫困的必由之路和治本之举。误区之二:混淆相对贫困和绝对 贫困,不分贫困程度,把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相对不高统统视为贫困者。城 市贫困人员应该指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中的绝对贫困者。

二是应历史、全面、客观地分析。从宏观上分析:一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由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法规、政策滞后,造成了 部分人群贫困。二是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价值规律作用,尤其是竞争规律作用的 发挥,优胜劣汰、效率优先、收入分配、利益调整的立足点向竞争机制倾斜,而 不是向平等理念倾斜。三是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市场决定收入制度与部分企业 实际用人、分配的不合理制度的差别;以及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的差别,成为高 收入富裕人群与低收入或困难人群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从微观上分析:一是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使长期工作在“全民”、“集体” 企业的人们,固化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观念中,下岗、失业后抱着陈旧观念,不 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再就业工作。二是这部分人员年龄大、身体弱、技能低、缺乏 竞争就业条件。三是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再就业能力,难以取得 其它收入。四是政策的不完善,造成部分享受低保且有劳动能力人员,宁吃低保 也不愿再就业;或者隐性就业。五是低保只是收入的标准,而本人或家庭成员因 重症、难症或发生特殊事故造成贫困的救助制度刚刚制定或尚未提出解决办法。六是部分企业因不景气拖欠在职、退休人员医药费,造成退休人员名义上有退休 金,而实际用于生活上的费用却寥寥无几等等。

三、现阶段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

从就业角度看,下岗、失业或就业不充分是现阶段城市贫困的主要原因。

据社科院对6城市职工下岗情况的调查,从全部调查样本看,下岗期间的家庭 人均收入为每月202元,占下岗前月收入以及在职职工月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66% 和55.49%。而从获得再就业机会的下岗职工的福利状况看,其家庭人均收入不仅 要远远高于下岗期间的职工,也高于原下岗企业的在职职工。再就业职工的家庭 人均收入比处于下岗期间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高出89.1%,比在职职工的收入也 高出4.95%;其次,下岗直接引发了城市贫困。6城市调查还显示,调查样本职工 下岗前家庭人均收入均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而下岗期间的家庭人均收入有4 个城市的平均值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在有的城市下岗职工调查样本中,甚至有40%的下岗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陷入绝对贫困。

失业人员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据劳动保障部10城市抽样调查,在失业期间,43.9%的失业人员靠失业保险金生活,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在150~200元的占45.8%,42.9%的失业人员家庭收入的半数以上来自失业保险金,而失业人员家庭人均月 收入在3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就占到54.3%。由于失业保险金通常比下岗职工基 本生活保障标准还要低,因此会有更高比例的失业人员及其家庭陷入贫困。

在职人员(如国有困难企业职工、部分外资私营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的贫 困问题也不容忽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国家颁布了《劳动法》建立了劳 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但劳动违法案件一路攀升的势头并没有扼制住。从 1998年到2002年,劳动违法案件、群众举报案件数大幅上扬,2002年劳动监察查 处的劳动违法案件数比1998年几乎翻了一倍,群众举报 案件数也增加了约70%。2002年仅查处的拖欠工资额就达到了14.2亿元,还有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连最低 工资标准都达不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增长增况也如出一辙,在经历姑年代的超高 速增长之后,虽然近两年增势趋缓,但仍以两位数的速率递增。透过劳动者权益 受侵害的严峻事实,可以看出劳资双方的权益不对称状况和劳资矛盾还在加剧,劳动者的就业状况不断恶化,就业质量下降,由此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经济状况,导致城币贫困蔓延。

可见,下岗、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是劳动者陷入贫困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中国当今社会里,劳动依然是人们基本的生存手段。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采 取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减少失业人口、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对贫困人口而 言,就业是实现其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是消除贫困的 最基本的手段。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规模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 下岗、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而再就业和正规就业又较为困难。国家统计局的统 计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2001年全国32.1%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减少,其中 92.1%的家庭是由于就业人口减少或工资及奖金等减少而减收。毫无疑问,缓解 贫困的出路在于促进就业。

四、解决“城市贫困群体”对策

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冗员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 场。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贫困群体将主要是失业人员(尤其是长期失业人员)和部分有工作但就业质量不高的人员(包括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因此,妥善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再辅以就业保护措施提高已就业者的就业 质量,是城市贫困群体就业保障的关键所在。

对城市贫困群体就业保障,总体思路是“个人自强自立,市场机制就业,社会 提供援助,国家就业保护”。总体目标是在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向贫困群体 倾斜,通过就业援动让城市贫困人员获得一份有收入的工作。并通过就业保护改 善已就业者的 生活状况,从而缓解贫困。具体方法是,对年纪较轻、有一定技能 和有再就业信心的,一定要扶持、帮助,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他们创 业或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对信心不足的要把情况进行必要的培训,多给予职业 指导,并不厌其烦地介绍就业;对年龄大、技能差且无再就业信心的,恐怕更多 地只能通过计划安置手段解决其就业问题;对有工作的低收入者,主要是通过加 强权益保障工作,提高其就业质量,从而改善其经济状况。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并完善贫困群体就业保障

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长期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 市贫困群体将长期存在。因此,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必须特 别关注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问题,建立并逐步完善贫困群体就业保障机制,以对 贫困的失业和长期失业人员在政策上有所倾斜。要研究针对贫困群体的就业保障 或就业援助措施,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来抓;要拨出专门资金用于 支持贫困群体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并保证所需资金供给。街道一级是就业保 障的关键层次,应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负责这项工作,并针对每一个贫困人员的 不同情况逐-落实就业保障措施。为优化反贫困资源,防止内耗和浪费,建设在城 市街道一级由同一个机构承担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就业援助等就业保障工 作,并建议在政府机构改革时将最低生活保障职能交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直接承 办。

2.对城市贫困群体实行特殊的就业扶持政策

在国家现行有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家庭贫困的下岗失 业人员,特别是贫困的长期失业人员要有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一是发放工资性 补助。对企业招用年龄男50岁以上、女45岁以上、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金领取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 低工资标准的,除按国家有关下岗失业人员政策发给社会保 险补贴外,再给予用 人单位每月一定的工资性补助,以充分调动单位雇佣贫困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对 再就业培训机构培训上述人员并成功介绍就业的。除按预定的标准支付培训费用 外,按人头发给一定的就业奖励金;三是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贫困人员组织起来 就业或自谋职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除享受有关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扶持 政策外。可比照上述-项政策,发给每人每月一定的工资性补助,期限一年。对男 年满50岁以上、女年满45岁以上的,可延长发放期限,直至其能正常经营并有赢 利能力为止。

3.对资困群体进行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由于城市贫困群体经济承受能力极为脆弱,应为其提供便捷、免费的职业指 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恰当定位再就业方向,并不厌其烦地提供职业介绍。要推广“就业服务承诺制”,对经过技能培训、职业 指导的人员,保证其上岗再就业。

4.强化失业保险的就业保障功能

失业保险在政策取向上从以生活保障为主转为以就业保障为主,重点做好失 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失业保险金应定位为求职或培训期间的生活补 贴;失业保险机构应着重做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而不仅仅只是发钱;整合失业 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功能,克服功能趋同现象,形成功能互补。只有这样,失业 保险制度才能够健康发展。否则,在有了较为健全的社会救助--即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之后,失业保险很可能被人们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制度,甚至有被撤并的可能。

强化失业保险就业保障功能的具体政策建设;一是待遇给付期限缩短到不超 过6个月,在此期间养老和医疗保险视同缴费。增强失业人员再就业紧迫感;二是 待遇给付标准与本人缴费工资挂钩,可考虑为缴费工资的50%,最少不低于最低 工资的70~80%(达到现水平);三是大部分失业保险缴费应当用于转业培 训和 再就业方面的支出;四是由失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援助,就业 援助的目标是对每一位失业人员负责到底,直至就业脱贫;五是逐步将非正规就 业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围,首先将在正规部门就业的非正视就业人员 覆盖进来。5.开展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服务

首先要通过失业保险和国家财政提供充足的培训资金;其次要运用市场机制 办培训,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通过招标由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竞办再就业 培训,并实行由培训机构提供转业培训、介绍就业一条龙服务,培训内容由受训 者和培训机构协商确定,培训后实现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由政府支付相应的费 用;至于哪些下岗失业人员接受培训,则由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根据下岗失 业人员的接受能力和再就业潜力等具体状况进行挑选;第三,对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不适合参加正规就业培训的,可由失业保险机构直接联系 用人单位进行试工,试工人员由用人单位进行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试工期为3- 6个月。在此期间,不签订劳动合同,试工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工资补助。试工 期满符合录用条件的,由用人单位正式办理录用手续,被录用的失业人员还可继 续享受有关社会保险缴费等优惠政策;第四,对上述几种方式都难以理解决再就 业的长期失业者,由政府资助、单位或个人经办的就业安置项目安置失业人员,除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外,对这些单位发给本人工资50%的工资性补 贴,期限一年;第五,对接近退休年龄或家庭极为贫困、上述措施都难以奏效的,由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直接安置。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的工资报酬可控制在一个合 理的限度内,标准一定要稍低一些,以免影响失业人员通过市场机制自主就业的积极性。

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用人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二是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辟就业岗位 ;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下岗失业人民自谋职 业;四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扩大 用人,尤其是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当前,针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很多都是按原 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设计的,有些已明显不适应以私营和外资企业为主体的企业 结构,因此需要进一步修订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针对社会保险缴费过高的问题,要明确国家在社会保险中应承担的责任,企业过 高的社会保险激费一定要逐步降下来,不能再让参保企业背国有企业历史欠账。对灵活就业人员实行低标准的社会保险缴费,允许个人缴费参保。对招用下岗失 业人员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和社会保险缴费优惠政策。

7.“三管齐下”,强化就业保护工作

一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整合监察执法力量,履行好劳动权 益保护职责。尽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不能决定自身的人员编制数量,但通过转变职能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法保护劳动 者权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其次,要转变观 念,变依政策管理为严格依法管理,彻底改变层层转发文件、各自为政制订政策 的无用功做法,所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都必须严格依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应 弱化省级行政部门政策制定职能,基本取消市县级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权,把基层 劳动保障部门有限的人员力量用于监督执法、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法律法规和规 章上来。据此,除保留中央级政府立法和政策制定权、适当保留省级行政机关-定 的立法权外,取消地市县-级行政机关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权,即省以下各级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时不搞上下对口,完全比照劳动保障部设置相 应机构的做法,省级只应设立一到两个综合性的政策研究部门,其余力量全部用 于充实执法监察机构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市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作基本 就是执法监察。

二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维权职能。一方面,要把工会由“准行 政机关”真正变 成依法成立的独立社团法人,依法开展规定的活动,实行财务自治,使工会摆脱 党政机关附庸的角色,使工会能够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 对工会社团的管理,防止其行为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影响国家政治建设。

三是修订《劳动法》,强化法律责任规定。可比照韩国对劳动违法行为追究 刑事责任的做法,使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能受到相应的严厉惩处,以切实保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劳动者,尤其是弱势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使他们摆脱贫困,过上自尊的生活。

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必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高,政策的完善,管理的规范而逐步缓解。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以上几个工作,切实努力为城市贫困群体服务,争取早日脱贫。

第五篇: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

56012130 梁晓宇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身上背负着重大责任,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立足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丢失诚信信的内、外影响因素,有利于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调查研究;对策探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人应该有诚信,这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社会的诚信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比较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普遍的,也是最重要的——考试作弊现象。

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作弊现象都非常严重。即使学校有严格的监控系统,监考老师也严格监考,但还是有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作案,无视纪律,虽然有部分考生被逮到,记过。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的作弊手法层还是岑出不穷,使得考试不能公平公正(事实上在我看来中国的考试制度本来就不公平,此处不谈)。

2、缺课逃课,蒙混过关

虽然学校的校规明确规定对逃课者做出处罚,但由于各种限制,并不能落实到每位同学身上,学生应付的手段也很多。如:让别人代理答到,假装生病请假等,使得学校很难管理。

3、借取他人财物,不按时归还

25℅的学生曾有过借用他人财物而未按约定的时间归还的情况。

4、钱财“取之无道”

在各校的调查中,寝室被盗,丢失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的案件屡见不鲜,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绝大部分竟是学生。

5、不易与他人相处,难以融入团体

很多初次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种种的不适应,大学是个小社会,步入这个小社会,很多学生不易相信他人或者是不敢完全的相信他人,使得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隔膜,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变得冷漠。这样就不利于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不利于诚信校园的建设。(关于这条我不确定有没有,实在想不到其他的现象了,因此借鉴了一下)

二、虽然这种现象只有少部分学生所为,但对其他同学也有影响。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是在家庭的关怀中成长的,社会见识少,经验少,基本上直接触到家庭和学校的生活,道德心理不成熟,缺乏对社会的分析选择能力,缺乏在残酷社会中生活的能力,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甚至将社会的消极现象当成普遍现象,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2、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不懂法

大学生不知道不守信带来的严厉法律制裁。所以大学生做事时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多时候把法律和诚信抛在脑后。

3、学校教育重智轻德

“高校德育教育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应试教育下,升学率成为判断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决定因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轻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4、急功近利,求利心切。

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也同样向往安富尊荣的生活。但没有对自己明确的定位,缺乏务实的的精神,心情浮躁,耐不住寂寞,不想辛苦付出却幻想得到回报。在这种心态之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诱惑,形成侥幸的心里。

5、信息的侵蚀。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递和获取更加快捷,但其负面影响也极为严重。尤其是对网络缺乏监管,不负责的言论、网络诈骗、制造病毒、散步谣言等等丑陋行为在网上流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受其影响也最深。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1、大学生要树立诚信品质就必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

2、大学生要树立诚信品质就必须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高度的自觉性事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大学生应该要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区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勉励,并坚忍不拔地进行道德修养。

3、大学生要树立诚信品质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我们都知道“一日三省”的典故,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一日三省的少之又少。

4、完善教育制度,建立诚信档案。

近15℅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在加强诚信建设方面必须加强监督管制。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3]。这是左传中人生处世的“三立”。也就是说为人处世,首先要树立自己的道德风范。所以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与智育同等的地位,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诚信观。

另外,大学生在交友时也要慎重,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4]。即使身边的人有不诚信的行为,自己也不能随波逐流,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我们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以诚相待、重信守约、有约必践,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抵制和反对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尔虞我诈等思想和行为。才能使社会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才能使社会更加进步,而不是退步。

制作时间:2013年10月6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吴海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N].钱江晚报,2006年8月6日,第A0002版。

[2] 邢连清,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对策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二期。

[3]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Z]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精编版),第15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一、文秘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时专业知识学习的非主动性 对专业知识所表现出来的非主动性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大学生一个重......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身处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于 滨1 (1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基础社科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职业道德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结合高职......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则范文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格日乐图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对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扩招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职学生就业......

    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作者:尹占国)高职院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思想政治理论......

    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思考及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思考及对策 (要为了维护国家就业计划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充分尊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愿,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xuexiao/35852/ 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校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