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1:0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

第一篇: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

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

一、《课程标准》中与本册有关的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字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8.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2、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3、在综合性活动中,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二、本册教材的总体解读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与编排特点。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走近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单元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

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发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结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对三维教学目标要把握好长期目标和 阶段性目标的关系和衔接与过渡。

(二)识字、写字教学

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1)指导朗读、默读。(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指导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3、选读课文的教学多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4、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五)习作教学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三、教材背诵部分明细

第一单元: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回顾·拓展一》中日积月累。

第二单元:

《古诗词三首》。《回顾·拓展二》中日积月累。

第三单元:

《回顾·拓展三》中日积月累。

第四单元:

《钓鱼的启示》倒数第二自然段。《落花生》

10、13自然段。《回顾·拓展四》中日积月累。

第六单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自然段。《回顾·拓展六》中日积月累。

第七单元:

《圆明园的毁灭》

3、4自然段。《狼牙山五壮士》6—9自然段。第八单元:

《七律·长征》《开国大典》第7自然段。

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白银区七小 高东钰

一、新旧教材内容的调整

北师大版教材02版分为七个单元,主要内容及编排分别是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

(一),整理与复习

(一),分数,数学与交通,整理与复习

(二),分数加减法,图形的面积

(二),尝试与猜测,整理与复习

(三),可能性的大小,数学与生活,总复习。

北师大版教材03版也是七个单元,主要内容及编排分别是:小数除法,轴对称和平移,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分数的意义,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好玩,可能性,总复习。

把原四下的小数除法后移到五上,把分数加减法后移到五下,保留了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单元,增加了轴对称和平移这个单元,删除数学与交通(把方程思想后移),数学与生活(迎新年、铺地砖),分数单元增加了分数的再认识

(二),解决了学生对于分数单位认识不够的不足,让学生明白原来分数也是一个数,可以一个一个数的,就像度量面积的面积单位一样它们也是有单位的,在《分数与除法》中增加了“试一试”,通过两个量的比较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增加了公顷,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了以前学生对于这两个面积单位认识不够,无法理解的难点。

可能性单元的要求降低了,原来是要求用分数表示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按可能性要求设计活动方案,现在只是分《谁先走》(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规则)和《摸球游戏》(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两节。

把原来的“综合与实践”改为“数学好玩”,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原来的旅游费用改为设计活动方案,把纯数学化的、要求较高的,改为有趣的、综合性强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删去了原来的看图找关系,把原来的点阵中的规律改为图形中的规律,增加了摆三角形。保留了以前的尝试与猜测,但是在设计环节上也作了很大的调整。

“整理与复习”以前是“你学到了什么?请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与同学交流”。“根据学到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两个板块。

而现在的教材分为“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和“巩固应用”四个板块(本册书中还有“我的数学日记”)。“我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来整理学习内容。“我的成长足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提出新的问题。“巩固应用”参照独立练习的设计,题目维度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和练习拓展。在表述上也由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以前是一个表格,现在都有学生整理的作品展现,对于学生自己整理与复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凸显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要求学生把自己悟到的东西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样设计非常符合人的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

总复习部分原来就只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个部分的习题,而现在把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名称上发生了变化,还增加“回顾与交流”的板块,“回顾与交流”设置了“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两个栏目:“独立思考”提出本册书相关知识的一些思考问题,供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整理所学知识:“相互启发”主要选择“独立思考”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对其余问题进行讨论,是合作学习、共同分享的过程。

保留了原有的“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问题银行”是鼓励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版面变化

原来一课时2页的内容是正文1.5页,练习题0.5页,现在是正文和练习各1页,原来2课时2页的内容是正文1.5页,练习题0.5页,现在是正文1.5页,练习题1.5页,正文与练习题的页码比例达到了1:1。增加练习题解决了我们以前一线教师觉得练习不够的不足。“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为问号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变式练习从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等角度设计。

三、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变化

每个教学内容都是按“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将思考、分享与提升体现其中。其中“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作用是“启学引思,导学引教”,我想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说整个教材都是以问题促进思考,通过交流分享,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教学思考、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1、主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为此教材设计了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比如: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一节,原来的主情境是计算一张三角形彩纸的面积,现在改为“如何求出这面流动红旗的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在试一试部分也有以前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改为“一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又如在《认识底和高》一节(以前叫动手做),现在是由“一条限高4.5米的隧道”展开的讨论,你认为限高是指的哪一条线段的长度?画一画。

2、问题串 教材围绕情境提出一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教材或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不断追问,从而产生问题串;(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在“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这一主情境下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和理由”。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教材先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乘宽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用两个邻边长度相乘吗?引发学生的思考验证,可以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然后才提出“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这一问题,转化之后再探索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最后才提出问题“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围绕一个情境从多角度引发思考,提出一序列问题(如认识底和高一节就是一序列问题,先初步感知梯形的高,然后说一说什么是高再认一认,最后是画出给定底边上的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实现学习目标);或呈现多个情境下的问题,组成围绕核心内容的问题串,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理解。体现了从头思考和由浅入深、由儿童粗糙的数学现实到数学王国的数学化过程。

3、分享和提升

教材在每个问题的下面,呈现了学生多种角度的思路,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到不同的想法,也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理解。比如: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一节,第一个问题下面就有两种思路:

1、画方格,数一数;

2、能把三角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吗?第二个问题下面又有两种转化的思路: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通过画高转化为长方形。原来的教材就是拼,还有割补,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很难想到,通过画高转化为长方形学生倒是很容易想到。在这里部分学生通过探究没有想到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享丰富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要把握本套教材的特点,一切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更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1、教材弥补了前面3版教材的不足,即:以前的教材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还比较“粗放”,给教师预留的空间比较大,针对这两点,新世纪版教材加强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指导的设计,这样就为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很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一节中,新版教材就是先由“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三个问题“

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2、笑笑是这么做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交流;

3、从上面的列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鸡兔同笼,有9个头会有哪些可能,这么多可能怎么解决?引出列表法,然后展现逐一列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列表的好处,对照表格,学生还能发现一些规律,为后面的跳跃列举,折中列举奠定基础。然后才提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让学生解决,有了前面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这里做着做着就会发现如果逐一列举会很麻烦,因为情况比较多,可以跳跃列举,中间省掉一些情况,自然就会逐步优化列举的方法,这样处理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建议老师们在教学时也尽可能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这个问题学生会怎么想,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会怎么想,把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方向把握准了,才能够走进学生,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我清楚的记得在潘湾小学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节,我的设计和新世纪版教材的这个流程差不多,课堂上孩子们表现非常好,整个课上下来非常流畅,期末考试题里面就有一道是考察鸡兔同笼的题目,孩子们答题的效果非常好,全班53人,答对的有49人,1人没做,3人做错,正确率达到92.5%,而在一小我自己班上的正确率只有36.5%。事实证明一堂好课能让孩子们终身难忘,受益终身。

2、本套教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四个过程一致”,即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一致。为此,我们教师就特别需要给孩子空间,特别需要走进孩子,欣赏孩子们的创造,分享孩子们的智慧。我们的课堂应该是鼓励孩子们探究,只有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探究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老师们在操作的时候可能会想,我班上的学生想不到书本上提供的方法,怎么办?比如:在探究三角形面积时(学生就很难想到用两个三角形来拼,老师可以有意识的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拼),没有想出来也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达到目标,试想我们的学习除了直接经验也还有间接经验,很多都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有的是从书上学到的,有的是向别人学到的。还有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放手让孩子们提问题,有时候他们的问题会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比如有一个孩子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七巧板为什么没有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只有立体图形才能站稳”),我认为这都不要紧,可以让孩子们把这些问题存放到问题银行里面去,伴随着学习过程有的就可以得以解决。我要说的是学源于思,只要孩子有了提问的习惯,学生有了探究的意识,您的课堂有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时间长了您的孩子肯定就会有很多您意想不到的方法和思路。到那时候您的课堂上就再也不用担心学生想不到。如果您让您的孩子们获得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愿意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学会了思考,您就是一名成功的教师!

3、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趣。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对数学学习没有了兴趣,甚至厌恶,那是多么的可怕。本套教材也在培养学生兴趣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情境图尽量更贴近儿童生活经验,还兼顾了农村与城市,通话世界,儿童日常经验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等的平衡。比如在探索三角形面积中就增加了流动红旗河交通标志牌,认识高的时候也增加了隧道限高的情境图,还专门增加一个数学好玩板块,目的都是为了激趣。

4、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孩子们向往的课堂要有“掌声,笑声,辩论声”,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探究发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他就很想和同伴分享他成功的喜悦,这时候老师应该给他机会,同时要送给他掌声;当孩子们对一个知识理解了,悟透了,他会很开心,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在课堂上真正理解,这样才会让孩子感觉到轻松,这就需要老师幽默、风趣,还要微笑,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和呵护,只要老师这样做了,孩子们会感受到数学老师很有魅力,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当孩子们有不同的见解时,他们就会争辩不休,知道自己能够解释,心理得到了澄明和慰藉才肯罢休,这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种天性。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孩子们的争辩正是他们思维激荡的一种表现形式,知识在辨析中就越来越清晰了,孩子们心理就越来越明镜了,以后他向别人讲解的时候就更理直气壮、信心十足了。所以我们建议教师要构建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助学课堂。事实证明精致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亲自的实践,教师的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帮助、催化的作用,要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五上教材解读

更儿童

更语文

更中国

一、我看教材:

因为要做解材解读,所以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细细地研读了本册教材。读完之后,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五年级上册这本书里面蕴含的内容真的好难呀!一看内容:

纵观教材内容,看似八个单元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选文,但是走进它,我们会发现,升入第三学段,升入高年级,这些内容的篇幅增长了,内容增多了,难度增深了,课本里蕴含着的文化气息,历史气息,民族气息越来越厚重了。

如第一单元的《我爱读书》,是承接了四下最后一个单元《好书推荐》活动后的一个后续延伸,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直接告诉孩子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空,同睿智而高尚的人的一段对话旅程,阅读书籍就是阅读人类的文明,因为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开学,文本就把“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习得优秀的读书方法堂而皇之地提了出来,为孩子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旅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表面上寄托着文人墨客的思乡愁绪,实则每一种乡愁的背后寄托的是他们更多的爱国情节。

再看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首次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独立组成一个单元,孩子们遨游汉字王国,其实遨游的是具有浓浓中国气息的汉字文化发展史。走进七、八单元课文更是走进中国的进代史,这段历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伟人史。这么厚重的文本交给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我们没有丰厚的底蕴,是没有底气去上的? 二看文体:

课标明确指出:第三学段是分类阅读的开始,八个单元的课文从文体来看,既有记叙文,也有散文,既有古诗词,也有新诗,既有说明文,更有小说,通讯,在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更增设了“访谈录”,其中,以记叙文和散文居多,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这本书中指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有“循着文体特征去教”才是阅读的王道,面对众多体裁,他们各自的教学门道究竟在哪里,我们似乎也很茫然。三看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无论从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还是八次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结合,都将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和多元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要写活动方案,要写读后感,要演讲,要辩论,要推荐影视作品,这些活动都是我们要着力打造的,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不光在学习一篇篇课文中得以提升,更在一个个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以彰显。(注重听读的输入,五六年级更注意写说的输出训练)我们要教的和学生要学的东西都太多。

今天的教材解读我将从

以“儿童视角”去思课备课——以“语文元素”去建构课堂——以“中国历史”去延伸课外三个方面展开。其实这三个方面将教师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堂训练——师生的课程穿越串联起来。

一、以“儿童视角”去思课备课。(教师的课前准备)

在大力提倡生本课堂,学本课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强调:我们的文本解读,要从儿童原点出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不拔高掘深我们的教材难度。玉兰主任在开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明确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遵循“小语教学”这四个字的规律,其中的小指的就是儿童视角。这些理念将指导我们从儿童视角出发去思课备课,去打造一堂堂真实的课堂。

首先在思课备课中我们以儿童的视角找准疑难点,定准教学点。首先,在备课时,我们常常的以五年级孩子的儿童的身份去揣摩他们在阅读中会出现哪些障碍点,疑难处?在我们年级组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学生的疑难点在哪里,我们的教学点就在哪里?”如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绿林好汉”什么是一百单八将的座次吗?他们在新诗中能读懂“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和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指的什么吗?他们肯定不懂,在思课备课中,只有找到孩子们的疑难点,我们才找到了孩子们的学习起点。

其次在思课备课中我们还要以儿童的视角找准切入点,突破重难点。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钓鱼这件事,经历一个道德抉择,获得人生启示。我们要让五年级的孩子来深刻领悟这个令作者终身受益的启示确实人些难,很多老师在上这一堂时也觉得很吃力。但仔细思考,这篇课文与我们四年级学过的〈中彩那天〉似乎很相似,两篇课文的内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个主人公面临的道德抉择似乎大同小异,在教学时,如果我们能用曾经学过的这篇课文去唤起孩子已有的记忆,我想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难突破的,链接两篇课文,孩子们肯定也是有话可说的。

最后在思课备课中我们更要以儿童的视角去关注兴趣点,设计活动点。国培时,记得哪位老师曾经说过,如果课堂上情趣没了,那孩子们的思维就停了。以〈窃读记〉这课来说,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里?第一,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可作者林海音为何要“偷偷地读”书呢?真的是因为家里穷吗买不起书吗?那她家哪来的钱供他上学呢?找到这个兴趣点孩子们会努力去查询资料。结合背景资料他们也不难发现:在解放前的中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显然林海音他们家是属于第三种情况。然而,孩子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真正的答案其实藏在文中的插图里,这时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捕捉插图的玄机,孩子们会恍然大悟: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人们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当时的年代,是不主张女孩子读书的,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即使读了书的女孩子待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所以林海音是那么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和如饥似渴地读着。就这样利用一幅插图来调足孩子们的兴趣点,说得他们是心服口服。

“我害怕被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当我们以儿童的视角去揣摩时,孩子们是会很好奇的,当时会出现了哪些不适宜读的情节让林海音知趣地从书店走出去。于是,我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进行情景补白,孩子很感兴趣,他们的交流也出人意料,甚至有的孩子补白出来的情景与原文如出有辙。补白完后,我再补充《窃读记》原文让孩子们品读,孩子们读得也是津津有味,如饥似渴。

二、以“语文元素”去建构课堂。(学生的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永远是我们的主阵地,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年级组的语文老师经常在思考:五年级的语文课堂到底要教会孩子们什么能力?孩子们在课堂上又要怎样学?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力?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具体展开。

一篇课文,我们一般会为两课时进行,也有三课时的。第一课时:我们会夯实语基,除此之外主要是训练孩子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霍懋征老师说:不会归纳概括课文就读不懂课文,就抓不到一篇课文的重点。沙坪坝小学的郭晋主任是这样对我们说的,高年级必须训练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这项能力是孩子们终身都需要的能力。(你会不会挑重点,去领会别人的意思)听完她这么一说,我更认为概括能力它是一种捕捉信息的能力,是训练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能力,更是提高孩子们语感的一种方式。现在春梅在我们年级也提醒我们:六年级的考题就有用20个字来概括一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综上所述,无论是应考,还是作为一种必备能力训练,我们理应把简短地概括主要内容做为我们的训练点。在一篇课文预习课,我们会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格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写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前面部面旨在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后面部分旨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字数规定不超过30个字,到了六年级我们会让孩子们浓缩成20个字以内。这是我们训练的第一个层次,我觉得在训练孩子们进行简短的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训练孩子们精准地表达。其实,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会通过课文导课,课后作业的思考题寻找到一些概括的方法,但有时他们的表达很平淡很口语话。如《我的生长果》,根据课文导读提示,孩子们不难写出:课文通过写了作者童年读书和作文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表达没错,可能三四年级的孩子读了这篇课文也会这样概括,但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有些浅层次,这样的概括是否有精准呢?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课文哪个自然段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作文经历一分为二,孩子们很容易找到过渡的段落第七自然段。这样的引导旨在指导孩子将目光聚焦到课文承上启下的段落,即课文的过渡段进行细细品读。作者通过过渡段是怎样在总结他的阅读经历和开启他的写作经历的。这样的引导又将目光聚焦到过渡段的过渡句,孩子们敏锐地捕捉到“文章的灵魂句子——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里的报偿指的就是阅读的功用,指的就是阅读对习作的馈赠。这样一梳理孩子的概括就大不一样了,绝不会把阅读和写作分得很开,也不会只用干瘪的语文。就这样,几乎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们都会花时间来训练孩子们精准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外公对梅花的挚爱、钟爱、甚至是情有独钟,表达了外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二课:我们会长文短教,聚集精华段落,落实语用训练点。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做到“一课一得”。

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说,我们要解决我们在课堂上要教什么,按照惯例,通过研读教材,我罗列出课文的训练点和习得点。我个人认为,这些语言训练点的罗列,才会让我们上课时心中有数,不会乱了方寸。同时只有我们自己找到了这样的训练点,才会根据这些训练点去聚集到重点段落,从而在课堂上重其重,轻其轻地有的放失。

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说,上完一课堂,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品读不光要要得到书本语言,其实在课堂上他们还要得同伴语言,更要得师者语言。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悟,是我在上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给我留下的。学完课文,孩子们积累了这样的语言: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课后练习,也让孩子们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来写写。孩子们在写的过程,我就相机巡视,发现写的好的孩子,我会把黑板留给他们,让他们站在舞台的真中央去发光发热,去分享他们的智慧,这样下面的孩子就得到了同们的语言,上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这时我再站出来,其实老师也有自己的读书感受,我又把我课前准备的读书感受分享给大家,孩子听得是目瞪口呆,啧啧赞叹。课堂上,如果我们都能将课本语言,同伴语言,师者语言三者相结合,孩子们的语言积淀是不是越来越丰厚呢?

三、以“史学文化”去延伸课外。(师生的课程穿越)最后,我想简单地去说一说我们的课程穿越,就是通过阅读史学文化的书籍去丰厚孩子们阅读积淀。这个课程也来源于我们的真实课堂,在上第二课时,季羡林老爷爷告诉我们要古今贯通,确实孩子们在谈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英雄人物时,少数孩子谈得是津津乐道,多数孩子听得兴趣盎然,看得是眼巴巴,流露出渴望的神情。这时,我无意中发现一本书,就是我们学校订的《重庆历史》,很大一部分内容讲的就是三国里面的情节,重庆不是蜀国的一部分吗?然后中,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共读,花了一周的时间,读着读着,孩子们不光了解了我们重庆的历史,还真对《三国演义》有了兴趣,那我就对孩子们说,那我们这学期就来读《三国演义》吧,为了激发孩子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我又请了我们班的一个家长来给孩子们讲《三国演义》,孩子们也是很感兴趣。另外一本书,我们准备共读《红岩》小说,我们在上《梅花魂》时,有孩子谈到了江姐就像这梅花一样坚强不屈,是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也有孩子对小萝卜作了介绍,这时我给孩子们补充到梅花魂其实也象征着我们重庆的红岩魂,课堂上我们聆听了《红梅赞》,让孩子的梅花魂深入骨髓,于是我们准备在十月共读《红岩》小说,读完这本书,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我们准备带领孩子们去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真正让这种红岩精神,梅花灵魂追根孩子们的心中。第三,我们会继续推出课前三分钟演讲,四年级下学期,我们以“名人名言”为主题进行演讲,这学期,我们将以“历史人物”为主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收集演讲来补充孩子对历史故事,史学文化的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包括有名的帝王,包括古代的爱国将士,包括一些英雄人物,还可以是杰出的优秀人物。要求每个孩子先报一个自己心目中最崇拜的历史人物老师进行筛选,以免孩子们重复,然后利用国庆节根据这个人物去收集素材,去写演讲稿,国庆节后,我们正式进行“历史人物大讲堂”开讲啦。总之这个课程没有高大上的理论指导,完全来源于我们的课堂需要,来源于孩子们的真实阅读需求,读史使人明智。

是窥探民族个性的镜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真实的史事,都是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这样厚重的教材摆在我们面前,真的觉得当一名语文老师好难,要求我们要做一个文化人,既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又要有丰厚的文学素养,我们要上懂历史,下懂儿童,我们既要有生活情趣,还要会活动设计,我们既要高瞻远瞩,更要脚踏实地,并且还要长此以往,真的好难。(落地修行)即使眼前困难重重,我们五年级每一位语文老师也会齐心协力想方设法去啃完这块硬骨头。

第四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表二)

——单元主题细化及教学进度表

关于“表二”的填表说明:

此表为数学教材解读的第二份表格,是教师在再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对年段和年级目标及要求明了之后,对当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分析。每一个单元从五个方面进行解读:单元主题、单元目标、每篇文章的基本学习方式、教学进度预设、课外阅读推荐。解读之后,教师对当册教材就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一本厚厚的语文书就变成了几个单元简单地存于我们的脑海之中,而一学期的教学就了然于胸。(后附样表一份)

成都·金牛李其玉教育工作室

第五篇: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等8组。教材富有儿童情趣,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每单元由导语、一课“识字”、4-5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联系紧密,蕴含教育价值。如第一组,在优美简短的导语之后,以成语或四字短语编写了识字内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鸳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个反映春天景色的词语,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学生既认了字,又激起了热爱春天的情感。4篇课文,有春天的景,有春天的人,有春天的事,有儿童喜爱的故事,有琅琅上口的古诗。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中唱春天,在“口语交际”中讲春天。教材安排的几幅精美图画,可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全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的整合,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重点。本册教材在第一册的基础上,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在本课重现的字。识字课改变了以前集中安排的做法,把8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识字课的内容均贴近每一组专题、每一组课文的内容及语文活动的内容,这样,减轻了随文识字的压力。为了让孩子们乐于识字,教材选取了孩子们喜闻乐读的内容,采用了活泼多样的形式。如“识字4”:“蜻蜓半空展翊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这些句子,读来节奏感极强。学生认识了“蜻蜒、蝴蝶”等表示小动物名称的词,初步了解了形声字声旁标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还悟到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一句式的表达特点。教材还采用了诗歌、谜语、谚语等形式,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材在编排时,还设置了发现情景,把许多识字方法,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暗含在学习内容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如“语文园地一”中,设计了“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语文园地二”中采用同伴提示语的方式:“我发现这些宇可以用减一减,加一加的办法来学。你发现了吗?”学生自己逐步掌握识字方法,举一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贯通旧知,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使识字的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观察、不断探究、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能充分享受不断发现识字规律的快乐。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教材还将孩子们的视野从;幅本引向身边的生活和社会情景中.引导他们从同学的名字中认字,看电视时认字,去商店买东西时认字,走在大街上认招牌、广告上的字,在其它学科的教科书上和课外书上认字„„将识字教学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为鼓励学生主动认字,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教材以“识字擂台”、“识字加油站”等形式,或竞赛,或激励,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所学所得,品味努力之后的成功感,真正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本册教材共有34篇课文,另加5篇选读课文,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土:。教材选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不仅选择了传统的经典性文章,如《司马光》《乌鸦喝水》《秤象》《古诗二首》等,还选择了反映保护环境,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渗透现代合作、诚信、关爱等意识的文章。选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优美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想像世界。

(三)“语文园地”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内设四个板块:“我的发现”主要引导学生陆续发现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鼓励积累美浏佳句;“口语交际”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教材的叙述性语言极具亲和力,不论是课前的导语,还是课后的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亲切、自然地道出。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伙伴关系和朋友关系。

教学建议

首先,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全新理念,不再将教学目标局限在知识和能力的狭小范围。因而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辑意图,把握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的特点。要通读全册教材,一组一组地钻研,把握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选用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措施。如教第二组,可充分利用导语“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引导学生走进温暖的家。以三字经形式编写的识字课,要求学生在会认、会写、会读的基础上,懂得尊敬长辈、敬爱父母、主动为家庭承担责任的道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告诉孩子:多替他人着想,敬爱长辈,乐于助人。在“说说做做”里,可安排“我替爸爸——;我帮老师——;我为大家——”的句型训练,这既是语文基础训练,又可培养学生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在口语交际中,可讨论:“要是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总之,教师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制作出让学生乐于学习的“课堂大餐”。

其次,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可大胆实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辨析、会文悟道,进行参悟式学习。教授第18课《四个太阳》,可设计提问:“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认为四季的太阳是怎样的颜色?回答这些问题,既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求学生有独特的感受。②创设话题情境,引发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本册教材非常重视写字教学,与第一册不同.每课要写的5-6个字大多有一定的规律。可在学生书写之前引出话题:我怎样写好这几个字。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养成自主写字的能力。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进行体验式学习。具体方式有:摹读求体验。如《美丽的小路》,可摹仿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进行对话,体味他们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比较体验。如第29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有两幅教学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第一幅图中“焦急不解的雄日”与第二幅图中“笑逐颜开的雄日”比较,领悟诚信的含义。视听求体验。一年级学生受年龄与经历的限制,对很多复杂的事理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真实直观地层示出来。④创设语用情境,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用式学习。总之,不论运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教学中,只要学生愿意思考,学习取得实效,就是好的学习方式。

第三,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认字要落实。要求认识的550个字一定要认准,并能在其他环境中认识。二是字要写好。要求会写的字要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并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三是课文要读好,能用普通话读出味道,读出乐趣。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谈谈一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编排体例上作了很大的改革。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大任务。

一、认字学词,积累语言

认字学词,是一年级下册阅读教学仍需关注的一个重要任务。

识字,关键是要求适当,方法、策略对头。

课内识字,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要采用各种方法,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小组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在合作中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等,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复习巩固字词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将要识记的字词编成句子或短文,如“上午,我把棉被晒出去,晚上,脱了衣服躺在床上,盖着阳光照过的被子,真舒服,不一会儿,就合上了眼睛。”这一段话中,就复习了课文中的11个生字(《棉鞋里的阳光》)。识字必须及时巩固,不断巩固,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读,互考,学生看字卡、师猜生字等,在活动、游戏中,借助语言环境巩固。

生活中识字要调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招牌、商标、广告、报纸等,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识字本”,或剪剪贴贴,或自己写,或家长写,定期交流评比,多多益善。

二、朗读感悟,层层推进

有了第一册教材的阅读经历,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阅读体验,但仍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第一次读,初读,大声读,自由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往往在拓展性和创新性上思考比较多,并且总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展示出来,这样,读正确、读通顺的练习时间受到压缩,草草过场,然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里又来“炒冷饭”,得不偿失,缺少实效。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和感知,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仍然是个难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借助外在辅助手段,烘托气氛,情境中朗读

外在辅助手段包括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逼真的声音,各类声、色、形俱备的多媒体课件等。如《棉花姑娘》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一节时,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图上的棉花姑娘脸上还有泪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棉花姑娘好像在说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棉花姑娘当时那种难过、急切的心情。

2、发挥朗读示范作用,互赏互听,模仿中提高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朗读示范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示范要以是教师的范读,可以是录音范读,更要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

3、激起学生情感体验,自读自悟,体验中投入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棉花姑娘》时,就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棉花姑娘,在最难受的时候,突然看见燕子、啄木鸟、青蛙来了,你心里会怎么想?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读第2、3、4自然段中棉花姑娘说的话。

4、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正确导向,合作中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使得有些教师误以为无论对错,只要是学生的体验,都要绝对尊重。于是,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的评价往往是“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真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朗读指导就只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其实,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富有情趣,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如“是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感谢你呢!”(《荷叶圆圆》第二段。)

上述这四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更要注意的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朗读的基调,避免把句子单独拎出来,一句一句地指导。

三、拓展阅读,鼓励写话

小学一、二年级,除课文外,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一年级下学期的阅读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并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有意识地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等。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2、教师要及时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

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一部分家长,也对此无能为力。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责无旁贷。

3、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4、抓住时机进行写话练习

⑴ 要抓住阅读时适宜写话的时机。如学了《月亮的心愿》,让学生写一写“我的心愿”;学了《四个太阳》,让学生也画一画,写一写“我心中的太阳,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因为„„”。句子不在于长短,也不在于好坏,在于学生喜欢写话,乐意写话的兴趣。

⑵ 要抓住生活中适宜写话的时机。春天到了,让学生写写春天;出去郊游,写写郊游的事情;六一节到了,写写开展的活动和自己的心情;快期末考试了,写写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醒学生,引导学生,做个关注生活的人,培养动手写的习惯。

四、指导示范,培养习惯

低年级,习惯培养十分重要。显效慢,但一旦习惯成自然,能转化为毅力、方法、能力,受用终生。养成不良习惯,影响终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活跃和有序的关系,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具体来说,也就是听、说、读、写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听:集中注意力,既认真听教师的讲课,又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避免一人在讲,众人各顾各的情况发生。教师要反复强化,不断引导。

说:个别发言时,声音响亮,表达完整;站着发言,身子要正,头放平;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表意见,在这里,要发挥小组长的协调、监督作用。

读:读的姿势要正确,坐着读,站着读,大声读,小声读,不管怎么读,都要求入情入境,专心致志。

写:写字姿势非常重要,除了常规要求的“一尺、一寸、一拳”,教师还可以自编一些短小的歌谣,让学生在写字前唱一唱,念一念,做到常提醒,严要求。

习惯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心中要有杆“秤”,眼、耳要明,手、口要勤。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要片面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也不要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忽视课堂教学的真正效益。要始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把握实验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总之,一句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下载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上学期教材解读[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

    潘渡镇中心校2016——2017学年度五年级语文上 册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 一、教材解读: 《黄山奇松》是以状写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单元的首篇,内容较为浅显......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

    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数学(精选合集)

    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胡力吐中心校 王凤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

    一年级上学期校本教材

    一年级 虞世南 (558——638),子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初仕于隋,入唐为秦王府参军,与房玄龄同掌文翰,终官秘书监,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咏 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清袖,传歌共绕梁......

    五年级上学期总结

    五年级上学期总结 五年级上学期总结1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五年级上半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寒假。回忆起这学期的学习生活,我感到既充实又喜悦。在这学......

    五年级上学期总结

    直捷小学2013-2014学年度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教师:宋红英 2014.01 直捷小学2013-2014学年度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执笔人:宋红英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班主任在,学......

    教材解读心得

    教材解读学习体会蔡淑月 2018年9月6日语文教师参加了中学语文教材培训。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