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级《经济政治》复习提纲大全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
《经济政治》课程复习提纲
2010级各专业第三学期用
一、课程性质
“经济政治”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体系是开放的,其特点是内容与实践的关联性比较紧密,课程知识更新比较快,课程内容随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该课程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即政治概论部分和经济概论部分。
二、复习资料
《经济政治简明教程》,齐茵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书号:ISBN978-7-5345-7850-2。本书作为教材,同时也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复习资料,每一章节之后都配有题量、难易适中的【能力训练】,并在书后附有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巩固知识和复习。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期末考试,由省校命题,全省统一时间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班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情况评定)。
四、题型类型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40%
2、多项选择题:30%
3、材料分析题30%
五、具体复习要求
1.本学期的教学和考核内容是前六章(政治概论部分)。
2.由于本门课程是开卷考试,考试内容的90%来自于教材的【能力训练】,而我们的【能力训练】也是附有参考答案的,所以,不宜再以具体章节知识点掌握程度列举的方式细化考核范围。请个任课教师认真组织同学们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材料分析题三分之二的分值也是来自于【能力训练】的,另有一题的答案要点选自教材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践积极思考,冷静作答。
责任教师:齐茵
联系方式:***
2011年5月
第二篇:经济政治与社会复习提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不是看它的作用大小,而是看它消耗了多少人类劳动。
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消耗的劳动越少,其价值越小。
3、货币:货币是人们共同约定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说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也就是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任何商品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多少。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或者桥梁、中介的作用。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5、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6、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生产者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7、常见的消费方式:主要有钱货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心理。收入是首要因素。
9、常见的消费心理有: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名心理、求实心理。
10、正确的消费观是:(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企业:企业是依法设立、以盈利为目、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2、设立企业的条件:企业是营利性组织,能够自负盈亏,对自己的经营成果承担责任;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要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的登记审批手续。
3、企业的类型
企业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1)根据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企业可以分为:
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企业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并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有合法的企业名称;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个人独资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在小型加工、零售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较为活跃。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经济组织。我国合伙组织形式仅限于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一般无法人资格,不缴纳所得税。其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
公司制企业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在我国,公司制企业占据着支配地位,大中型企业通常采用这种形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 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
一是充分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挥分工和协作的效益; 二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和联合,扩大产出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
5、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人具有财和物不具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第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6、劳动力资源现状:总体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二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
7、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中职生作为未来产业大军的骨干,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质量的优劣。
8、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努力方向 第一,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第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第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2、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3、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其他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是指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活动所得的收入。(3)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指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5、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要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多积累。
(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3)我国处理效率和公平的现行政策:要保证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收入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收入分配公平还表现在注重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4)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5、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6、税收的意义:税收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7、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8、税收的种类:税收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征收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和营业税,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9、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项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0、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按应纳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11、纳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强纳税人意识,抵制违反税法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民的纳税人意识不断增强。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违反税法的现象,如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
12、纳税人意识的培养
(1)积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不仅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表现。
(2)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同时,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3、个人理财方式:投资股票、购买保险、储蓄。
(1)储蓄的含义:储蓄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储蓄的种类:存款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种。(4)储蓄的特点:储蓄具有存款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储蓄目前是我国家庭主要的投资方式。
14、证券的种类: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债券。(1)债券
债券的特点: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通常有利率固定、风险较小的特点。债券的种类:根据发行者不同,我国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债券的收益和风险:三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收益低;企业债券风险最大,收益高。(2)股票
股票的含义: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收入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二是通过买卖股票带来的差价收益。
股票的特点:股票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股票风险也较大。
(3)债券和基金的投资: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也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和投资基金来进行。
15、商业保险的含义: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
16、商业保险的种类:商业保险分为两大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财产保险以物质财富及其相关的经济利益为投保对象。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的含义:全民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就是大家都有,不能由哪个个人所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一是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二是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由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又叫全民所有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形式。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4、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国有经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积累和财政收入。
5、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是个体经济;二是私营经济;三是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非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是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生产或经营服务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是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大陆建立的独资或合作合资企业。
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方便人民生活的生力军。
7、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以私有制为主体,那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们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私有制经济。
10、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原因
第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12、计划经济: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
1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4、市场机制的内容: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引导着千千万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调节者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使用。
15、市场经济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计划是对市场失灵的校正和补充。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两种市场经济,一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三个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实行强有力调控的市场经济。
20、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舆论手段。其中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是政府经常使用的经济手段。
22、市场规则: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依靠规则来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3、市场规则:市场经济的规则主要包括: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的含义: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 裕;
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坚持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目标: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6、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容: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
7、新型工业化的含义: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8、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由原来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
10、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两方面内容。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包括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生产上的“集约”和消费上的“节省”两个方面的含义。
1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 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3、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对外开放的主要作用
第一,对外开放使我国迅速实现了向国际贸易大国的转变。第二,对外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对外开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第四,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五,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使我国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
3、“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是我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两大支柱。
4、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6、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国策已经被写进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第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7、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在对外开放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又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8、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的 同时,也使本国经济更容易受到他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9、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一是要正确面对全球化。二是积极参与全球化。
三是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国家性质(国体)决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反过来说,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必然反映或体现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它必然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7、常务委员会享有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8、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的职权: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各级人大代表都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都是五年。
9、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人民牢牢掌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1、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第二,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第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14、人民政协的含义: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和参政议政职能。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多数国家是两党制或多党制,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但我国的政党制度,既截然不同于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一,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第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我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我国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宁夏都是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0、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设三级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2、自治权的内容:自治权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23、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第一,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2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25、我国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26、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作用:基层群众自治主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7、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8、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1)增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意识。(2)必须了解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内容。(3)必须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我国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权力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
2、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1)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定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 满生机、永葆活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又是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才能把党的主张与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9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要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第二,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第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3、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1)民主选举。是指人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法定形式,选定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2)民主监督。是指公民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
4、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第一,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第二,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第三,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村务公开栏、民主日(或公开日)、监督箱等新形式、新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
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担负着以下四项主要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公共服务职能。
6、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原因:人民在授予政府权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证政府的各项工作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7、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批评、建议、举报、信访、行政复议、申诉、行政诉讼、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8、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意义
第一、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就是为了促使政府机关及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不滥用行政权力;
第二、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第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十课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政治性义务的含义:指的是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2、公民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充分地实现。
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第三、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5、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含义: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范围内,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表达政治愿望和要求,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6、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必要性: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实行民族政策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边防的巩固。
8、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9、公民应如何维护与增进民族团结:作为公民,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增进民族团结。
10、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11、公民应如何对待宗教信仰?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是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大家一律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有损公民健康、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活动。
12、中职生应树立科学世界观,弘扬科学精神
中职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 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1、为什么说中国是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历来注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定亲疏。
(2)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依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判断,根据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福祉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势力。
(3)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分歧。
(4)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中国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5)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遵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积极履行签署的国际条约和义务、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妥善处理突发重大事件,为推动和平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6)中国关注、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确立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3、国家利益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和平问题,指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7、外交政策的含义: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也是实现对外职能的手段。
8、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9、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态度和对策。
1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4、和平发展的含义:和平发展就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联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
15、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第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第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第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第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第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含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保障全民健康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4、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全民医保,体现医疗公平,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意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6、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反相成的总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1)社会保险的含义: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社会福利的含义:社会福利是指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3)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
(4)社会优抚的含义: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7、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还有腐朽发反动、低俗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愚昧、低俗的文化则会麻醉人的正常思维,侵蚀人的文明道德观和健康思想;麻醉人的意志,把人引上歧途,使人做出有悖于常态、害人害己的事,最终走上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悖、甚至是违法犯罪的道路。
2、我国新时期和谐文化的含义:我国新时期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1)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2)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3)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4、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 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严谨、完整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保证。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和谐价值体系,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它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0、怎样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方向。
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理性行为。
第三,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勇于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
第三篇:政治复习提纲
《政治生活》知识方法梳理一
编稿:彭艳审稿:谷红梅责编:周丽萍
一、《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
比国家权力机关大。
1、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政权机关包括权力、行政、司法机关,外延
2、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而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3、正确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两个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2)正确区分“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两个概念。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
(3)正确区分“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包括权力、行政、司法机关)两个概念。
(4)正确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两个概念。(二者分别是我国政体与国体)
4、立法权与立法机关并不一一对应。全国人大是唯一立法机关,地方人大、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立法权。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
5、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权与监督权的区别。一般来说,人大通过的如果是法律,则是立法权,但是除了法律,其他不管什么只要通过了就是人大的决定权,如果没通过就是监督权。
6、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具有地方立法权。(对,省市有)
7、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之间不是一种三权分立关系。(正确,人大与一府两院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8、国家结构、国家机构(选修中的国家结构是指中央和地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国家机构则是国家机关的总和。)
9、国家机关、国家政权机关;国家机关、国家机构;国家政权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席不能混为一谈。
10、不能将国家机关等同于党的机关、群众团体(如妇联、作协等)
11、“扩大了人民的民主权力”。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权力不能扩大,只能扩大权力实现的渠道。)
12、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13、认为“国家主席是一个职务;是最高行政长官;居于最高地位”都不对,国家主席是一个国家机关,最高地位的是全国人大,最高行政长官是国务院总理。
1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正确,但是独立行使不等于不受任何监督和管理)
15、“依法行政”针对的是行政机关;“依法执政”针对的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事”针对的是所有国家机关。
16、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机关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正确)
17、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错)
18、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错,选举人大代表)
19、政党一定是政治组织(对),政治组织一定是政党(错,如联合国)
20、在资本主义国家操纵议会或总统选举的政党就是执政党(错)
21、政党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错,有些国家既有资本主义政党又有共产党)
22、执政党性质决定国家性质(错,通常说执政党性质与国家性质一致,如法国曾经共产党与资本主义政党联合执政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性质)
23、国家和政党都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产物(对,但并非有阶级斗争就有政党,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
24、任何政党都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错,本阶级)
25、政党以夺取政权、掌握政权为最终目标(错,掌握国家政权只是政治目标和根本标志,最终目标是为实现本阶级的经济利益)
26、任何政党都掌握、领导国家政权(错,只有执政党)
2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错,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二者相互平等。)
28、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不确切,是中共领导的包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9、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机构。(错,不是国家机关,是重要机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30、三次会议的排列顺序(党的会议、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
31、民族共同繁荣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错,民族平等)
32.各民族之间有大小、强弱、优劣之分。(错,有大小强弱之分没有优劣之分)
33、各民族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对)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错)
34、我国不平等的根源消除了,民族矛盾就不存在了。(错,民族矛盾,即问题时刻存在)
35、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繁荣。(错,各方面的,主要是经济)
36、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对)
37、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对)
38、因为宗教与政权相分离,所以宗教界人士不能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担任政府职务。(错,可以)
39、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宣传无神论、党团员不能信教间不矛盾;
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与对外开放政策不矛盾。
40、政府鼓励、支持发展宗教;或者说政府反对、抑制、消灭宗教。(错,既不支持也不鼓励也不消灭)
41、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错,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42.中央:既可指中央国家机关,又可指党中央。机关:既可指国家机关,又可指党的机关。
二、学习和答题方法——找主体
政治生活涉及到的主体有公民、国家机关(人大和政府)、党(政协)、民族、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而所有这些主体都是由我国国体决定的,就是说当回答这些主体知识相关内容时,都要从国体说起,即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当然根据不同的设问会有一些变化,比如问为什么时多数回答我国国体,而问到怎么样时往往不用回答国体。
注意区分党、国家机关与政协这三个不同的主体。
党:中共、十七届、市委县委、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中央政治局等。
国家机关:政府(市政府、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审计署等各大部委)、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而政协既不属于党的机关,也不属于国家机关,它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民主的重要形式。
政治生活的主线:民主政治建设
我国民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即 村委会和居委会。套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政治文明发展;实现公平,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具体的解题方法及试题练习
解题方法:笼统地说是找主体,具体说:
1.选择题
题干部分:首先应该概括出中心主旨(关键词),然后看设问,一边读题,一边划出关键词,即你认为关键的即可,一般是书本知识、带有指示性的词语;如果段落较长,一定要再概括一下中心主旨;注意设问,如果问的是“表明、说明、体现”等就不用划了,如问的是“原因、结果、有利于、目的、为了”这些词一定要划上,“错误、没有、不正确”等这些逆向表述设问也一定要划。
题肢部分:常用的方法首先是排错、排无关。注意,就是看这句话对不对,先不要和题干联系,如果这句话错误马上排除掉,如果正确再回去对应题干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注意:做选择题的时间一般是一道题一分钟,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适当浮动,切忌过快造成的信息缺失和过慢导致的主观题时间不够的情况;一定要勾划,但是不要勾划过多造成理解出现发散;对于某句话或某个知识的理解可以随手在笔记上做出标注,或整理错题本,即要反思。
2.主观题:
第一步:看划设问;第二步第一遍是看划材料,第二遍是概括中心主旨;第三步再看划设问。总的来说,答案整理后是三部分的叠加,即知识+材料+套话。
四、例题讲解:
1.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各地陆续出现了公民依法向政府部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近日,沈阳市民温洪祥向政府递交申请,要求60个政府部门公开21个项目的财务账目,他的这一“没有先例”的举动,引发了轰动效应,被称为“第一个要看政府账本的人”。温洪祥说,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纳税人,“作为一名公民和纳税人,有权利知道每一笔钱是如何花掉的”。
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公民要求政府公开信息的依据及意义。(13分)
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分三步,第一步:看划设问;第二步第一遍是看划材料,第二遍是概括中心主旨;第三步再看划设问。总的来说,答案整理后是三部分的叠加,即知识+材料+套话。我们按照这个格式来尝试一下。
第一步:看划设问,划政治常识、公民、政府、依据意义
第二步第一遍是看划材料,第二遍是概括中心主旨,划条例(即法规)、公民、政府、市民、财政,中心非常明确是公民要政府公开信息。
第三步:看划设问同第一步。
筛选公民和政府两个知识结构即可。公民知识串筛出:国体、公民监督权、民主监督的意义。政府知识串筛出:国体、地位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政府权威、行政监督的意义。然后,看看题中有无套话,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分)公民享有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利。(2分)民主监督意义: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②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依法行政,树立政府权威.(3分)③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答出行政监督的意义也可替换给分)
2、(11分)辨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政府的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分三步,第一步:看划设问;第二步第一遍是看划材料,第二遍是概括中心主旨;第三步再看划设问。总的来说,答案整理后是三部分的叠加,即知识+材料+套话。辨析题只不过是多个头尾:头是判断,即对不对,一般是不完全正确、不科学等,尾是概括,反对什么观点。
第一步:看划设问,划出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政府、权力。没有材料所以第二步省略,第三步与第一步重合。涉及人大会的知识点有:
地位: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原则:
(1)对人民负责原则:
(2)依法治国原则: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①在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③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筛出来知识点有: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在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政府筛出的点有: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
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的监督,这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权力属于人民。
(3)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受人民的监督,依法行政,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综上所述,题中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3、材料: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前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办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该市市委上述做法的依据。(12分)
分析:根据党的知识,筛选出知识整理。
答案:
①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该市市委上述做法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表现(2分)。
②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该市市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提出发展的思路和战略等做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体现(4分)
③ 这是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该市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执政为民,问计于民等做法是中国共产党转变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
④ 这是全面改进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需要。该市市委通过供水危机事件深刻反思、深入调研、加强理论学习,问政于民、果断采取措施等做法,正是全面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具体体现。
注意:本题答案还应加上宗旨、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第四篇:政治复习提纲(会考)
2012年3月份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政治学科)
一.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概念及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
5.信用卡的功能
6.外汇和汇率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8.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0.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12.价格变动对
13.价格变动对人们的影响
14.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15消费的类型
16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1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18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9.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和要求
20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范围、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2.我国是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3.公司的含义、基本形式和组织机构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25公司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26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就业的形势
27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2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30利息、利率和本金
31.储蓄存款的种类
32.我国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33.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34.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35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6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37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8.如何实现收入公平
39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辩证的关系)
40.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
41.财政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赤字的含义
4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43.财政的主要来源
44财政支出的种类
45.我国财政的作用
46.税收的含义
47.税收的基本特征及相互之间的管系
4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怎么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49.市场在资源拍之中的方式和优点
50.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2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四目标 三手段)
5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56.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5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实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58.对待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态度
5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基本原则
6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6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6.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7.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8.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四种)
10.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11.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1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14.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力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6.我国政府的作用
17.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8.政府依法行政极其重要意义
19.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20.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1.我国的行政监督的体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23.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和职责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6.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2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8.中国特色是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9.不断完善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31.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32.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3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3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36.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37.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
38.国际组织的含义、类型及作用
39.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40.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4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4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4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44.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涵
45.世界对计划发展趋势的表现
4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4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社会作用
3.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地位和作用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7.文化塑造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8.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9.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0.文化传播的途径
11.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及特点
12.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1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4.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15.影像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6.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7.文化创新的意义
18.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2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2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5.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26.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7.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8.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1.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3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4.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3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6.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37.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38.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基础上,主球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五篇:初二政治复习提纲
初二政治复习提纲(欧阳日峰)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P5
答: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
答:公民是指国家成员,共鸣享有法律和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