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话的艺术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
书名:谈话的艺术
说话是人的重要行为,也是他在世间的第一要务——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可见谈话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基本的行为,也是与人联系最为重要的艺术。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是因为沟通,而谈话是沟通方式中最直接的,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通过谈话而了解,通过谈话可以促进人们相互了解,可以获得知识等等。谈话虽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要成为成功的谈话者却不易。谈话也要讲究艺术,谈话的艺术要靠平时的锻炼。
我们常常赞扬口若悬河的演讲者,也会钦佩艺术高超谈判者,或是欣赏咄咄逼人的律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谈话者。其中有些谈话者整日喋喋不休,他说的话很多,但有价值的很少。这样的谈话者所说的内容只是停在事情的表面现象,没有涉及事情的本质。他总是东拉西扯,没有明确的话题,甚至说起话来云山雾罩、漫无边际。他只是一味地唠叨,没有目的和方向,就像没有舵的船。最糟糕的谈话者是表达不清,再明确的话题都会打乱,再清晰的事情都会弄得乱七八糟;他经常草率、武断地下结论;他说话很少是经过周密的思考。最让人头疼的是喜欢抬杆的谈话者,他一边听你说什么,一边在思考怎样反驳你。对于你的最正常的观点他都会加以反驳。你的观点常常是“错的”,好像就只有他聪明,很少把别人的观 20 × 20 = 400
点放在眼里。这样的谈话者常常会使别人敬而远之。其中还有令人厌恶的谈话者,他总是爱谈别人的隐私。他总爱谈论别人的私人秘密,其中有不少是绝对不应该随便传播的,而他却说起来津津有味,有时为了增加吸引力,而夸大事实。这种人专门造谣生事,他们不知道祸从口出这古训。
成功的谈话是一种自然、流畅、真诚的心里交流,而不只是简单的语言交流。愉快的谈话需要掌握到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用礼貌、认真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观点;其次是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也不要自顾自己讲,要养成在谈话中能够自我约束的习惯;再次是不要在和别人聊天的时钻牛角尖,不要总是纠正别人的看法,那会抹杀别人的热情,也是不明智的选择,要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最后是谈话中应该尽量避免东拉西扯、经常离题,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批评别人的意见。谈话的魅力主要在于谈话者之间的相互理解。谈话的心态往往比谈话的内容还重要,所以在谈话是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修养可以使自己具有亲和力和决断力,可以提高谈话的成功率。成功的谈话者还要具备思维敏捷、阐述准确、词汇丰富、表达巧妙、声音悦耳等素质。
想提高谈话水平的人,最好先积累大量的词汇,还要用所掌握的词汇融入我们的表达中。人们都乐意于听悦耳的声音,但大多数人没有拥有,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运用嗓子说话或是说话时太过用力;好的语调应该具备的优点是清晰、纯正、洪亮、柔和、圆润、准确,并且张弛有度,其中最好的说话语调是中低调。谈话时首先要了
解别人的观点,不能只了解一面之词,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谈话的过程中要保持有礼有节,言辞不能直接针对人,论事不论人;谈话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前要考虑清楚要表达的思路。从推销员成功的谈话技巧中了解到其成功的黄金法则是与顾客交流时不能争论,而且要亲切热情,时刻记住自己的目的是要把事情说清楚并让人信服。讲话人要想在精神和情感修养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广泛多样的人生知识是必备的。全面提高自己的涵养,这样才能把精神和情感的力量调动出来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要成为吸引观众的演讲者,首先要在演讲时做到言之有物,所以在演讲前要选好要讲的观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寻找各种支持自己的材料;其次是要掌握表达的技巧和词语的运用,因为同样的观点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甚至是起相反的作用。其中表达技巧包括讲故事,把握讲故事的时机并且清楚地记住自己要讲的故事通过特定的用语引发幽默效果,可以增加日常谈话或演讲的吸引力;讲故事也要讲究技巧,如要把握好场合,要讲的故事要与自己的话题相符,那故事不能过长。演讲者还要注意在演讲时不能一动不动、身体僵硬,那样会使演讲显得单调、呆板,没有活力,说服听众所需要的不只是简单地动嘴说话、理智地叙述事实,所以演讲时还要配合一定的动作,以增加“表演性”,“表演性”的动作使口头言辞变得形象生动,演讲者还需要面部、眼睛、手臂乃至全身的积极配合,使自己的演讲更加生动传神也达到充分、完整表达的效果,也就使别人不知不觉中思维跟着演讲者也就支持了他。演讲者
要谨记莫要信口开河,始终要彬彬有礼,切记莫要盛气凌人,条理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吐字要清晰切忌含糊不清,头脑要冷静。
演讲其实就是在日常谈话的基础上稍加改变,其实日常的谈话也是一种演讲,只是观众不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锻炼演讲的能力。为了提高演讲水平,平时谈话中要竭力使自己的观点富有魅力,这就要使自己的观点明确、清晰、深刻、符合逻辑、说服力强,尽量避免意义不明、深奥难懂、模棱两可、夸大其词、不切实际;所选用的词应该:词意明确、生动丰富、修辞多样,切忌粗俗、生僻,尽量避免使用方言;说话时发音要清楚,切忌结结巴巴、不干脆、遗漏音节;吐字要清楚无误,避免随随便便、有气无力、语调夸张、忽高忽低、微弱无力。在日常的谈话中要养成好的讲话习惯,这样的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在面对更多听众的演讲中。日常谈话中的习惯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演讲,所以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观察他人的日常谈话方式,找到提高自己讲话的方式。说话的艺术靠的是平时的锻炼,不是演讲时的短时间,也不是学习说话的艺术就可以一劳永逸,而要平时的不断努力,因为熟能生巧。
出色的谈话者不仅拥有丰富的学识,而且要足够机智,更重要的是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谈话的水平。谈话的目的是使双方得到提高,也是锻炼自己的好方式。
第二篇:《谈话的艺术》 梁实秋 读书笔记
谈话的艺术
梁实秋 内容概括:
作者从独白、静听、互话三方面来说明谈话的技巧、艺术,最后说明了谈话时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佳词妙句:
音容并茂 枝节横生 钳口结舌 遮拦 爽朗 寒暄 健谈 造谣 回肠荡气 突兀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的絮聒不休,旁若无人。
学问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比较的语言无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到人,而所谓人,则不是别人便是自己。
品读感悟:
读了这篇散文后,我深深地觉得谈话的礼貌。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何况谈话,如果距离进了就会不小心把唾沫喷到别人脸上,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有一次,我看到有两个人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发生口角,一个人因为三言两语之后嘴角上堆积有唾沫,于是发出重唇音的时候不免星沫四溅,使矛盾更加激烈。“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这句话使我感触很深,写作同说话一样,要言简意赅,想好了再说,不要语无伦次。总之,说话要处处注意,如果稍不慎,就会引来别人的厌恶。
第三篇:谈话艺术
谈话艺术
在巡视中与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是开展巡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巡视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个别谈话,能够了解被巡视地方、单位的总体情况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勤政、选拔任用干部等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个别谈话质量直接关系到巡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做好巡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三年来的巡视实践,我们感觉到,个别谈话的质量还不够高,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除了谈话对象或不了解情况,或不愿讲真话等因素外,从我们巡视工作人员自身来讲,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总结这三年来的实践经验,我们感到,要做好谈话这项基础性工作,提高谈话质量,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当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谈话准备工作,提高谈话质量
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拟定谈话提纲,预约谈话时间,使谈话对象有所准备。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拟定不同的谈话提纲,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班子成员,除了要求他们谈班子和其他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选拔任用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外,还要求其说明自己家属、子女的情况。对其他同志,要求他们谈班子和成员的工作、作风、廉政及其家属子女就业等情况。使谈话对象谈话有主题,有框框,有利于提高谈话质量和效率。
二是了解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请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干部名册,目的是事先对谈话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熟悉,工作部门、业务等做面上的了解,在谈话开始时谈谈其个人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使谈话对象感到亲切,乐于讲实话、讲真话。
三是合理安排谈话对象。按照巡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根据工作需要,巡视组的谈话对象既有被巡视地方、单位的班子成员、下级单位、部门的领导干部,也有离退休干部、普通干部职工;除了必谈对象,也可以根据巡视进展情况约请某些人个别谈话。要特别注意听取纪检监察、审计、公检法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同直接在第一线查办案件的同志个别交谈深入了解情况。他们掌握的情况和线索比较多,且具体可靠。还有一些刚退下来的老同志,由于思想包袱轻,顾虑少,谈话中往往能涉及一些重要的、实质性的问题。
四是要及时汇集谈话情况,明确深入谈话重点。每隔一段,巡视组就应进行一次碰头会,对谈话中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确定下一步的谈话对象、谈话目的和要求。
二、紧扣谈话主题,提高谈话质量
巡视工作既要全面了解情况,客观真实地反映巡视地方的总体情况,又要按巡视工作职责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在谈话中,多数谈话对象往往只讲成绩,不讲问题,讲成绩滔滔不绝,谈问题轻描淡写。为此,我们要注意紧紧围绕巡视工作的六项任务进行谈话,着重查找问题。
一是重点围绕党内外对两个“一把手”的看法与评价开展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时,首先请谈话对象谈对党政“一把手”的看法,看有无不廉洁的行为,其家属子女“干净不干净”,口碑好不好,是否插手工程、任用亲信、违反政治纪律等。
二是重点围绕事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原则问题开展个别谈话。如班子提出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存在搞“政绩工程”等。
三是重点围绕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问题开展个别谈话。如改制企业职工、城市改造居民拆迁等群体上访的问题,核实个中是否存在损民及政策未落实到位问题。
四是重点围绕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个别谈话。如干部作风不实、精神不振、脱离群众的问题,部门权力利益化,“三乱”问题及经济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等。
三、讲究谈话方法,提高谈话质量
一些同志思想有顾虑,怕找麻烦,不愿讲心里话,这是我们在个别谈话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我们做好思想工作,注意谈话艺术,创造融洽气氛,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在谈话时,我们认真宣传巡视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使他们认识到,开展巡视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监督,又是党组织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消除谈话对象不愿谈、不敢谈的思想顾虑,使他们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问题。
一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干部,采取不同的谈话策略,谈话语气语调尽量轻松、平和。对年龄大的同志谈一谈经历,对年青的同志谈一谈抱负、谈工作,对女同志让谈一谈家庭,工作的艰辛,拉近我们与谈话对象的距离,营造出和谐的交心、谈心氛围,使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是针对不同谈话对象,采取不同形式的谈话方法,尽量使谈话对象讲真话、实话。不插话、不打断,认真的听,仔细的记录,对一些比较复杂问题,我们还要求其提供文字材料。有的领导干部能提出有关建议,但对反映问题存在顾虑、犹豫不决,但能比较含蓄、婉转的流露出部分信息,对此类同志我们进行鼓励、引导,消除其顾虑,使其畅所欲言。
三是注意谈话细节,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不放过谈话对象流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一个表情、一个措辞都是谈话对象真实想法的流露,对此我们紧抓不放,直接引出话题,尽可能的让谈话对象将事实真相、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我们需要了解的情况说出来,对深层次的东西尽可能的挖掘出来,从而使我们掌握了更多的情况。
四是对谈话反映的问题进行印证。在谈话中,我们经常将前面谈话同志反映出来的情况在与其他相关人员谈话中进行印证,通过不同人的谈话了解实情,尽可能的多听取一些同志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从而较为准确的掌握所反映的问题真相,掌握大多数人的看法和建议。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巡视组的工作人员既是监督员,又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在谈话中,坚持将谈话作为宣传党内监督条例的过程,注重发挥巡视工作的警示作用和威慑效应。在保证完成巡视工作任务的同时,也相当注意加强对干部的教育,把与干部的个别谈话变成一次干部教育活动。在谈话时,积极宣传开展巡视的意义、目的,要求谈话对象严以律己,自觉接受监督,管好自己、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带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努力做到勤政廉政。
第四篇:班主任谈话艺术
班主任谈话艺术
班主任由于工作需要经常需要与学生、老师、家长进行谈话,这里说的谈话艺术主要指班主任对个别学生的谈话。班主任有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学生谈话,需要指出的是班主任找学生谈话,范围应广些,不要只找问题学生;还有班主任要有预见性,不要等问题出现后才找来谈。
一是慈母般的谈话。这种谈话如涓涓细流,流入学生心田;如春风拂面,吹进学生心灵。有这么一个实例,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年龄全年级最小,成绩期期第一,但到初三时出现了早恋现象,在师生中掀起悍然大波,科任教师们个个为他惋惜,纷纷做他的思想工作,作为班主任了解这种情况后,班主任没有及时找他来谈话,更没有在班上暗箭伤人,指桑骂槐,这样做无益于他认识的转变,班主任等其他科任老师、父母、姐姐给他谈话后,找他来没有怨恨,没有责备,只是简单地问他最近学习情况怎样,今后有什么打算,拉了一番“家常”后,班主任找了一本有关早恋的书,让他回去看看,并赠给他一句话“做人要问心无愧,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两天后,他把书还给老师,里面夹了一张纸条——“老师,你的短短几句,胜过千言万语,我知错了,看我的行动吧!”后来这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并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又有这样两位学生,她们的胆子小,学习基础差,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一次学月检测中名列最后两名,但成绩是必须公布并张贴出来,这让班主任着实为难了一番,最后他决定在公布成绩前找她们谈一次,首先问她们这次检测感觉怎样,都说不好且都簌簌地流下了眼泪,又让她们自己估计一下名次,“最后两名”;(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然后让她们畅谈感想;在此基础上与她们相互分析原因,共同找与别人的差距,并说了很多鼓励她们的话;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让她们体会到了胜似父母般的关怀、温暖。与慈母般的谈话相对的是恶父般的谈话,班主任用时应慎之又慎,提倡多用慈母般的谈话,这样就会使浪子回头,让学生悬崖勒马,进而改变学生的一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朋友般的谈话。这种谈话适合于那些特讲哥们义气的学生。有一个学生,经老师了解,小学是班里的小霸王,经常打人、旷课、偷东西、作业不做、在家里不听母亲的话,母亲拿他没办法,从不讲学习,还常赌博,但这个学生很讲义气;说实话,任何班主任都不希望有这样的学生,但没办法,只能以“有缘”来自慰,尽力想办法改变他;起初班主任以为趁他不了解,拿三板斧吓住他,谁知他是不怕,倒是让老师下不了台;为此班主任改变策略,找他谈心,跟他讲世故人情,跟他讲《三国》、《水浒》,跟他讲做人的道理,以朋友的身份给他相处,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他,经过多次反复的谈心,他改变了不少陋习;有一次,听说他在抽烟,班主任抽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带上他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了一趟九仙山,在游山的途中,他们在一处幽静的地点坐下来,摆上水果边吃边聊,随即就聊到了抽烟的事,他如实地说了情况,并当着另外几个同学发誓决不再抽烟,跟老师抽起。学生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对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谈心,一定会使他们深受感染,从而痛改前非。当然,这需要班主任有渊博的心理学知识,时刻洞察学生的心理。
班主任应选准时机、找到切入点,如在学生有进步时、在学生有异常表现时、在学生伤病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即在学生最需要谈话时及时谈话。“机不可失,时不在来”,错过时机必将使谈话的质量大打折扣,降低谈话效果,难以给学生流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篇:谈话的艺术
谈话的艺术
企业首脑或部门管理人员与部下的谈话主要分四种功能。
监督功能——籍以获取管理工作进展的详情,监督各部门执行领导决定;
参与功能——借此研究执行决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探讨和寻求解决办法,使领导由“观察”地位进入参与地位;
传递功能——从中传递上级指示或本人决定,激励功能——由此接触工作人员,了解他们本身的各种心理品质,做到知人知心,适时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
谈话,既是一种信息交流,又是一种人际间的接触,因而它必然带有人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这种情感色彩同信息内容交互作用,使谈话变的微妙而富有艺术性。那么,一个领导人员应如何同他的部下谈话呢?
1、要的是激发部下的谈话欲望
谈话是领导和部下的双边活动,部下若无讲话的愿望,谈话不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部下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2、重要的是启发部下讲真情实话
谈话所要得到的是真实的情况。但是,有的部下出于某种动机,谈话时弄虚作假,见风使舵;有的则有所顾忌,言不由衷。这都使谈话失去意义。为此,领导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抓住主要问题是关键
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
4、表达对谈话的兴趣和热情
正因为谈话是双边活动,一方对另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回馈,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
5、评论要把握分寸
在听取部下讲述时,领导不应该发表评论性意见。
6、克制自己,避免冲动
部下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由正是在指责领导自己。
7、善于把握谈话节奏
部下在讲述时停顿,有两种情况。须分别对待。第一种停顿是故意的,它是部下为检查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映、印象、引起领导做出评论而做的。这时,领导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一激励他进一步讲述。第二种停顿是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这时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部下刚才讲的话。
8、要注意“第一印象”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先入为主”。这种最初效应往往很长时间地影响一个人的认识,企业领导应高度注意这种效应,应掌握“造成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的、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
9、一切谈话机会都别轻易防过
谈话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也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的机会,在毫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