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预防对策

时间:2019-05-15 11:5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预防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预防对策》。

第一篇:浅谈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预防对策

财务部门在国有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对于国有单位资金的管理、运转和监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财务人员作为财务部门职能的重要执行者和资金往来的直接经办人,应当以维护本单位利益、切实保护国有资产为己任。然而近几年来,国有单位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犯罪的现象却愈演愈烈。笔者所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中,超过半数涉及到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违法违规,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有单位资金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找出此类案件多发的症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一、现阶段国有单位财务人员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传统犯罪手段与高科技手段并存

由于财务人员具有直接负责或经手本单位资金的便利,因此采取收入不入账或用现金支票直接提取现金的形式侵吞公款等传统手段依然屡屡被采用。例如,某国有旅行社的财务人员刘某,利用自己在旅行社统一收取下属各部门上缴的团费,并统一支付食宿、景点等费用的过程中,负责财务工作的职务便利,擅自将各部门所上缴的费用截留,用于个人消费,并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每次作案后都用另一部门上缴费用弥补马上发团部门的费用亏空。自2002年至2006年间,刘某用这种手段共贪污公款40余万元。此外,刘某还用私自填写单位现金支票并伪造领导签字的手段,先后从银行提取现金10余万元用于个人消费。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的提升,采用伪造、篡改电子凭证等手段贪污公款的案件也逐渐增多。例如某国家机关财务人员赵某贪污案。赵某所在的国家机关财务管理与审核均采用网上填报系统,该系统一经财务负责人确认后,即无法更改。但是赵某认真研究了该系统存在的漏洞,发现本单位内部的一台电脑为终端设备,通过该设备可以将所填报的财务数据进行更改。于是,赵某先用现金支票从银行将单位公款提现,然后等财务负责人审核完电子填报系统后,再偷偷利用电脑终端设备将电子凭证篡改,以做平账目。赵某采用这种方法在短短一年间贪污公款70余万元。

(二)犯罪人员趋于年轻化,且犯罪后多有悔罪表现

近年来,检察机关侦查的案件中涉案的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不少人刚刚参加工作就步入了犯罪的深渊。例如某国有公司财务人员廖某犯罪时刚刚大学毕业,年仅22岁,他利用自己掌管单位财务,并且身兼会计和出纳的职务便利,多次篡改单位帐目材料,采取收入不记账的方式,侵吞本单位公款达20万元。后廖某自知无偿还能力,携款潜逃,并且给单位领导发短信表示意欲自杀谢罪。经过检察机关承办人悉心开导,廖某最终投案自首。

(三)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共同犯罪现象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中容易产生

在规模较小的单位中,财务部门人员少,支出审批等环节的内部制约比较弱,单位领导一旦与财务人员互相勾结,则其违法违规行为在单位内部几乎没有障碍。例如某区属拆迁公司中正式职工仅有经理、会计、出纳三人,由于缺乏监管,三人沆瀣一气将国有公司财产转移到三人自己的公司,贪污公款达500余万元。又如某房屋管理所所长贪污公款600余万元,用于到境外赌博挥霍,其贪污行为的完成与该单位财务人员的积极配合、掩护、疏于监督是有密切关系的。

二、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涉案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单位也忽视了对年轻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引导

国有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经常经手大量资金,且熟悉财务工作制度,一旦他们产生了犯罪动机就很容易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财务人员对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有一定的监管和制约作用,当单位领导意欲违规使用资金时,财务人员很容易陷入管与不管两难的境地,甚至可能面临是参与共同犯罪还是检举揭发的艰难选择。较之其它岗位更多的诱惑,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然而受社会变革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加之学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化和空洞化,一些年轻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一切向钱看”、“吃喝玩乐观”以及“自我实现观”战胜了应有的职业操守,因而当国有单位中巨大的资金流动让他们看到了实现理想的“捷径”时,他们就逐渐滑入了犯罪的泥沼。另一方面,国有单位在招录人员和日常的教育培训中往往更注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他们进行长期不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至于一些财

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在面对诱惑时失去了应有的抵抗力。

(二)某些国有单位对财务人员监管不力

某些国有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控制混乱,给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有的单位内部无严格的审计监督机制,有的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分散,互不衔接,致使岗位之间缺乏监督,还有的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实际执行效果很不理想,会计工作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内审再控制职能受限。如上文中的国有旅行社多年未对本单位财务进行审核,使刘某得以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连续作案。至于一些领导本身就有职务犯罪行为的单位,由于领导主观上并不愿意完善财务监控,亦缺少督促下属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动力,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就更为松懈,甚至有的单位领导为了自己便于实施职务犯罪而拉财务人员下水,致使单位内部从审批到会计再到出纳的所有环节完全失去了相互的监督。内部监督制约的缺失或乏力客观上为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留下了不应有的空间。

(三)一些国有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

对于国有单位而言,财务部门干系重大,因为其不仅负有保障本单位顺利运转的职责,而且还对国有资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所以国有单位财务人员应当由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担任。但是,有的国有单位在选任财务人员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财务工作专业性的要求,某国有单位甚至让一名司机兼任财务人员。虽然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但是有的国有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会计法的规定,甚至存在由于财务人员编制少而让一个人兼任会计和出纳的现象。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往往导致他们在财务管理中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财务管理工作混乱,这也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土壤。

三、预防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点建议

新《会计法》的颁行从立法层面上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和内外部监督,但是实践中,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仍屡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有效预防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

必须系统解决制度、教育、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健全财务收支审批等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二是推广建立会计委派制度。在国有单位财务人员的录用、考核、奖惩、升迁等均由所在单位决定的体制下,财务人员难以不受单位领导意志的影响、超越个人利益而真正发挥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作用。特别是“在协同舞弊的过程中,即使会计人员单独行为时的道德水平较高,往往也不会觉得协同舞弊有何不可。这是集体行为对个人道德标准的侵蚀。”[1]这种道德侵蚀和体制压力抵消了财务监管制度应有的控制力,形成了财务人员与单位领导共同犯罪的温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就有学者提出应强制实行会计人员的社会化、会计业务外部化,以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2]笔者认为,近年来陆续在一些单位试行的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可以有效制约国有单位领导与会计共同贪污行为的发生,减少或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对会计人员也是很好的保护。因此,应在继续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调研,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二)推进国有单位财务人员专业化,同时注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重点加强对年轻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引导。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把好选人用人的关卡,既要选择专业技能精熟的财务人才,又要注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考察,让放心人做放心事。同时岗位设置应当分工明确,避免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发生,切实做到专人专用。在选用人员的基础上,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考核,并重点加强对年轻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国早在上个世纪末,便已对30%-40%的财务人员进行了道德培训[3],在这点上我们应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三)加大财务管理的科学技术含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技术促管理。通过推广无纸化财务办公等方式,用高新技术手段杜绝伪造、篡改财务账目的现象。同时,由专门技术人才负责系统管理,对需更改的相关项目做到严格审查,从技术手段上减少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犯罪的可能。

(四)加大体外监督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二是进一步探索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会计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收到检举的部门有权处理的,应当依法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收到检举的部门、负责处理的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不得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此规定明确了社会监督的合法性,并对监督检举的处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实践中还需要继续探索能够调动社会监督的积极性、扩大监督范围、保障监督实效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介绍】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弗里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斯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页-174页。

[2]夏立位:《我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载《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期。

[3]周祖成:《管理与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版前言。

第二篇: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国有企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事业改革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了企事业的发展,挫伤了职工改革积极性,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大田县

人民检察院不断加大对我县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的案件的查办力度,严惩了一批隐藏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贪污腐化的犯罪分子。仅2004年我院查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案件就有6起,立案6件6人,起诉6人,涉及电力、劳动服务公司、国有林场、计生服务所、农村经管站等行业。通过对这些案件的查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了我县市场经济秩序,为我县国有企事业单位纵深向市场化迈进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当前国有企事业职务犯罪特点

1、犯罪性质集中,犯罪手段恶劣。2004年我院立案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全部集中在挪用公款和贪污案件;犯罪分子为满足自己膨胀的私欲,穷尽手段,如原大田县均溪镇计生办主任蔡永维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开发票和收入不入帐的手段,侵吞所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二女计生外逃对象举报奖等计20165元,明目张胆,严重影响我县计生工作的形象。

2、犯罪数量及重特大案件明显上升,涉嫌金额越来越大。2004年我院立案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案件达到6件,较2003年案件数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涉案金额也有新的突破。如原县梅林林场会计林玉杉挪用公款108万,这是我院建院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职务犯罪案件,再如原大田县梅山经管站站长兼出纳刘景锻贪污公款数额达31万元,也是我院建院以来查处的最大的贪污案件。

3、作案时间长、次数多、隐蔽性强。前述的原均溪镇计生办主任蔡永维作案时间从2002年起至2004年,作案时间达两年之久,犯罪行为一直没被发现,在此期间案犯甚至还获得同事及领导较高的评价。

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的原因

1、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思想观念蜕变。我县近几年加快对全县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国有企事业改革步伐加大,事业单位从行政单位分离出来,进行市场化运作,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度漏洞还存在,有的企事业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十分严重,同时法制不够健全,对市场经济和权力还缺乏全面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正义与邪恶的相争是第一道防线,人一旦实破了这条看不见的防线,让邪恶占了上风,思想观念就会蜕变,欲望金钱,享乐人生的观念就会产生,法律和各种制度于他就会形同虚设,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

2、权力私欲化。在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状况下,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由于如前所述的制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权力没有了约束性,为那些私欲膨胀的人提供了非法牟利的机会,有些企业管理者乘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之机将扩大的权力变成了自己的私欲化领地,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权力过分集中,权力的暗箱操作,权力的异化和失控,导致以权谋私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是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3、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企事业单位领导负责制的实行,有助于领导者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但是由于有的在制度管理、监督机制、财务管理上没有形成健全制度,加上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为犯罪分子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条件。国企虽设有纪检、工会、职代会等组织,但其监督基本流于形式,监督职能未能发挥。有些国企一把手党政职务一肩挑,缺少必要的有效制约机制。权力一旦失去了制约与监督,必然导致腐败。

4、法律意识差。一些国企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的威严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藐视法律。明知“伸手必被捉“,但自认为手段隐蔽,查不出来,即使查出来,好处已得,于是,无所顾忌,胆大妄为。另有一些企业负责人侥幸冒险,认为即使被发现查处,也可以拒不认帐,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导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等。

三、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对国有企事业负责人的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针对国有企事业负责人法律知识缺乏的特点。首先,应对国企负责人有计划地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并作为考核政绩,任职聘用的硬性条件。尤其是加强刑法的学习,通过学习刑法中规定的有关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事业负责人廉洁守法意识,做到依法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结合办案,送法到企,以案释法,用发生在企业的犯罪案件教育企业负责人学法、守法。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学习,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廉洁奉公。

2、强化对国有

第三篇: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和预防对策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几个特点和预防对策

近年来,湖滨区检察院在查处职务犯罪中发现,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以及非法使用公共财产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高发性;二是便利性;三是作案手段隐蔽性;四是串连性。因此,遏制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十分必要,笔者建议:

一、以身作则,树立管理者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单位一把手不廉洁必然会对被管理者的会计、出纳人员产生心理反差,一旦心律失衡,便会出现你贪我也贪,不贪白不贪的心理,遇有机会小试成功后,会由最初的心悸,变为心安理得。再则,管理者如有腐败行为,一般都会被会计、出纳人员所掌握,于是领导在会计、出纳人员面前就会腰杆不硬,说不出“硬话”,对会计、出纳人员的错误行为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以求得相安无事。因此管理者必须先管好自己,廉洁自律,发挥榜样作用,以榜样作用去影响人、管好人。

二、预防关口前移,严把财务人员“入口”

会计、出纳人员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选用得当,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起促进作用。反之,会给一个单位带来严重损害甚至使其破产倒闭。因此,一要严格标准,选用财务人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二是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选拔任用财务人员,防患于未然。三是改革财务人员管理体制。变传统的选拔任用制,为会计委派制;不仅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而且出纳人员也要实行委派制。

三、管理规范化,打造“贪”不到的铜墙铁壁

严格科学的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标志和客观需要。财务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其自身有科学内涵。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实施细则,以使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无漏洞可钻。

四、依法行政,强化内部监督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内部监督。司法机关在查办贪污、挪用公款案件的同时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玩忽职守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其不履行特定监督责任就有可能触犯刑法,承担法律后果意识。二是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对财务工作的审计,除了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外,国家机关、国有大型企业还要接受各级审计机关的专门审计。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法律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审计法》有关规定,对审计人员的玩忽职守行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避免暗箱操作,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一要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财务工作有一定的保密性,但不能因为要保密而将财务工作神秘化,否则必然出现以“合理”借口“暗箱操作”回避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扩大监督面,充分调动群众的监督热情,积极参与监督,将财务工作臵于“阳光之下”,一些“灰色”、“黑色”支出必然不会出现,促进单位领导廉洁自律。因此必须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为财务人员廉洁自律创造良好环境。二是铲除腐败温床“小金库”。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设的“小金库”其资金依然是“隐形”的国家财产。检察机关查处的案例表明,“小金库”的存在一

1害国家二害小家,有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将“小金库”的危害结果告知财务人员,使其远离“小金库”。

(一)现状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职能有着“服务”与“监督”的两面性。目前由于体制上的束缚,我们只片面地强调了“服务”一些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财务监督不力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虽然有的单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领导与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和审计监督不力等现状,但主要的还是由于现行领导体制与现行财务体制存在的弊端而造成的。个别单位行政领导一句话,一纸签字,就可以随意开支报销,随意支配资金。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实际上只对领导服务,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不敢履行“监督”职能。行政上受本级领导,业务上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的现行会计体制,造成了目前某种程度上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是腐败者的“囊中之物”。不少财务工作者,也有“端着谁的碗,就受谁的管”的模糊认识。领导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他们想说不敢说,知情不敢报,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履行监督职能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近年来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所发生的各类违反财经法纪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较混乱,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赊账过多、过滥,对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有些财务人员是领导的关系或亲属,有的未经业务培训,有的政治素质不高。

2.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一是有些事业单位利用国家赋予的职权、巧立名目,对外乱收费,存放于有关科室,用于干部职工的生活补贴。有的事业单位为了逃避财政对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管理,将预算外资金记入往来款项。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偷漏税收、延期交纳或占用税款的目的,少报当期产品销售收入;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缓缴增值税和所得税,占用税款,减少财务费用的目的,对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不是以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凭证作为其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而仅仅以销货款回笼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采取将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代购代销收入进行账务处理;二是有些单位私设“小金库”,截留、隐匿、转移单位收入私存乱放,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搞私房钱。

3.财务报告失真,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一是单位的财务报告本应根据总账和有关明细账中的部分数字来填制,而目前有些单位却根据不同需要和目的来填制财务报表,从而出现了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向不同的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其数据各不一样。有的是随意填报,有的是根据单位领导意图而报,有的是图利而填,有的是为了赶进度估几个数字应付而报送。二是新增固定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列入财务账核算。由于这种核算不规范,购进的未能全部如实登记,变卖或报废的没有及时冲转、造成账实不符。4.现金失控,多头开户。一是有的单位用发票、国库券、个人银行存款、白条借据等抵顶库存现金;有的单位不遵守开户银行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无限度地增加现金库存量,甚至超出数倍;有的单位为了方便或拖欠银行贷款等而直接坐支现金;有的单位千方百计套取现金,使用现金呈随意化状态。有的单位还采取乱收费,隐瞒、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二是有的单位为了逃避财政监督、银行收缴贷款和应计利息,今天在这家银行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明天又到另一家银行开设另一个账户,如此不断地变换手法;有的单位则是应金融部门招揽存款而到多家银行开设银行账户;有的为了逃避财政监督或逃避银行债务在多家金融部门开设银行账户。

(三)原因分析

一是财务监督不到位,有些部门、单位领导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二是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执行;三是资金使用管理缺乏计划性,一些部门、单位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明知故犯,损害了国家利益;四是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五是票据使用管理不规范。

三、实时加强财务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应从领导者抓起,会计法规要成为行政领导和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让领导者认识会计法规还有“执法”与“监督”的职能,进而让领导者用会计法规来约束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自觉主动地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监控”,健全内部内部制度。二是强化财务人员对会计法规的学习。使财会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权力及其义务,加强财会监督的力度与有效

性。

(二)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监管水平。一是财务监督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财务政策、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保证。在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规章、制度上,逐步实现监督管理的规范化。财务干部要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做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在监督环节上,重点加强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和效益的监督检查。二是提高财务监理水平,建立起财务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务运行的预警保障机制。

(三)强化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对财务监督工作都非常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此,一是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的财务监督要经常抓、抓深入,抓薄弱环节,抓违反财经法规案件的查处,对违反财经法规的案件要发现一件查处一件,且要一查到底。对典型的违反财经法规案件要进行公开曝光,起到一个警示作用。二是各监督部门除了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外,实行监督双管齐下,担负起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日常财务监督管理,通过深入基层单位剖析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财务监督得以强化。

(四)建立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如《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发票收据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实施办法》,严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推动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财务的规范运作和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要防止重钱轻物的现象,把管钱和管物结合起来,同时要科学合理地配臵和使用各项资产,在满足业务需要时,又要防止重复购臵、积压和损失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利用效益。

加强财务监督要正确处理好5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财务管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领导与财务人员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好财务总监与单位财务人员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好主管领导把关与领导班子集体把关的关系。

第四篇: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

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司法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是司法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且日见突出。司法腐败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将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本文试就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务犯罪对策

司法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是司法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对策,对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立法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1、司法机关收费款、罚没款、扣押款及赃物的管理不规范诱发了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发生。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行使相应的收费权、罚没权、扣押权,个别司法人员往往利用这些权力,采用收入不进帐侵吞公款、挪用自己保管的现金等方式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

2、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索取贿赂是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司法人员履行的裁定权、处分权成为个别司法人员进行权钱交易的工具。涉及受贿的犯罪嫌疑人主要采取索取和非法收受手段收取当事人的钱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3、违反程序法搞刑讯逼供是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一个顽症。有些办案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对认为有罪的犯罪嫌疑人搞刑讯逼供,构成职务犯罪。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而这种职务犯罪往往被认为是突破案件的有效方式,屡试不衰。一旦被举报或控告到检察机关,也往往是顾及关系,大事化小,小是化了,做内部消化处理。

4、利用职权搞徇私舞弊是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又一表现形式。个别司法人员受他人请托,徇私、徇情或受贿、枉法,采取隐瞒事实、故意包庇等手段使明知有罪的人不受追诉。

二、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受利益驱动,不惜挺而走险。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正经历着转轨的阵痛,社会分配体系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富差距。而商品经济的逐利性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不少人产生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总想超前消费,互相攀比。另一方面,司法工作人员所处的执法环境也不尽人意,接触阴暗面较多,对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了解较多,受到的负面影响也较大,而自身职业又普遍带有条件差、危险性大,待遇低的特点。于是一些放松了人生观、价值观修养的司法人员受利益驱动,思想开始偏斜,为寻求心理平衡,不惜挺而走险,以手中的职权来换取金钱、他们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腐朽观念,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特权思想严重,依法办案观念不强,造成渎职侵权犯罪。由于司法工作人员所处地位特殊,他们明知逼供会给审讯对象带来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但他们急于结案,采取了极其错误的做法,以致最终酿成审讯对象死亡或伤害的恶果,引起极大民愤。这种行为,究其实质就是特权思想作怪。握有“扫黄”权力的司法人员对查获的涉嫌卖淫的“三陪女”,甚至仅仅是怀疑是卖淫的女人,就强逼其招供前来嫖娼的男士姓名,不招则不放人,以致一些被抓女人信口胡诌,乱招乱供,扰乱了社会秩序,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可以说这些人既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又破坏了司法干警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还损害了党和国家机关的威信,实在不可取。

3、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得不到监督的权力往往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律师法》,但可操作的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加之现实条件的限制,所以对司法人员的制约相应也较空泛。可以说这些法律原则性的多,具体性的少,弹性的多,刚性的少,宽容性的多,威慑性的少。所以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极大限制。个别处于领导岗位的司法人员,将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视为乌有,“一言堂”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办事程度不够公开,工作透明度不高,造成“暗箱”操作,为权钱交易提供便利;还有的基层派出所,特权思想严重。所有这些,使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更具有隐蔽性、难于发现,而一旦发现,往往已造成严重后果。

4、“贪内助”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有些领导同志自身本来并无犯罪的主观故意,但经不起“枕边风”的常年累月的鼓动,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道路。这些“贪内助”所起的消极作用的确不容忽视。个别公安人员的家属收受案件关系人好处以后,对该人员千方百计吹“枕边风”,使其磨不开面子,做个顺水人情。就这样“一不小心”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预防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第五篇: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2008 年 6 月 27 日)

近年来,在广西电力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仅2006年的商业贿赂案件就有4件,涉案金额19万元;大案3件,科级以上干部4人,受贿3件,单位受贿1件。电力系统已成为交通公路系统、金融系统以外又一个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为此,对近年来广西电力系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案件的特点和原因,对电力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发案主体呈现出二大类:一类是手中掌握实权的管理者,另一类是与供电用户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发案人员集中在工程建设单位和电力部门基层站所。涉案人员主要是一些部门的经理、负责人和乡镇供电所所长及收费员工。

(二)发案环节集中发生在电力系统的物资采购、资金管理部门。犯罪行为人均是具有一定职务的单位或直接经管单位帐目、钱款的财务人员,拥有财务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活动。

(三)作案手段多样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变卖农网改造旧物;二是套取电费;三是侵吞工程款,向施工单位索取贿赂;四是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收受回扣和好处费。

(四)贪污贿赂型案件居高。个别干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赚钱的工具,能捞则捞,能要则要,通常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或向施工单位索要赞助款设立“小金库”,而后支取占为己有。

(五)作案数额大,作案次数多,窝案串案现象明显。电力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作案次数多,每次数额较大,一般少到一两千元,高达几十万元不等,有的连续作案八、九次,甚至一、二十次。岑溪市检察院从一条案件线索就从市电力公司挖出6件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内外勾结,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职务犯罪窝案串案,其中2件属重特大案件,为国家换回经济损失200万元。如岑溪市检察院在查办该市原电力公司供销科科长朱启贤利用其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的案件中,牵出原电力公司经理韦桂华受贿

10000元、私分国有资产170多万元、单位受贿30多万元案,供销科工作人员陈宝华和蓝锦英受贿8500多元案,刘家才贪污8000多元等案件。这些案件都是连续作案,犯罪数额大,窝案串案。

二、电力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意识淡薄。电力系统某些干部职工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尤其在基层站所表现最为明显,他们大部分是电工出身,有的是从司机岗位提拔上来的,对法律知之甚少,不能正确认识手中权力,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知不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西林县一供电所所长农某某将农网改造工程中拆下的废旧电料私自卖掉得款侵吞,直至检察机关查处时,方才明白只要属于国家的财产,即使是废旧料,卖掉后收入不报帐也构成贪污犯罪。

(二)部分电业职工心理失衡。电力系统个别掌握特权的干部职工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看到社会上一些比自己有钱的人,过得潇洒,于是盲目攀比,利用职权捞钱,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如广西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黄建安、吴伟东在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涉嫌受贿,从而走向犯罪。

(三)资金的大量流入和防范意识措施相对滞后,造成职务犯罪的高发势头。这个特点已成为近年来职务犯罪发展变化的显著规律。随着国家对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的倾斜,农村电网的改造,大量建设资金流入到该行业,但该行业职务犯罪的预防意识、防范措施并未相应增强,因而造成贪污挪用等案件的发生。

(四)内部制约失衡,私设“小金库”现象严重。由于电力部门垄断性强,加之用户对电费的计算和测记知之甚少,使得基层站、所有机可乘,不按管理程序严格操作,特别是对报废器材的处理不规范,随意变卖,并将变卖收入擅自转入单位“小金库”中,进行私分和贪污。如广西昭平县原副县长傅家忠一案就是私设“小金库”的典型案例。傅家忠在任昭平县汇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与公司领导成员口头交换意见后,虚开线路安装人工费、上下车人工费和农网二类费用等合计人民币近210万元,然后从农网专户中提出182万元现金作为公司小金库。傅家忠再以奖金、加班费、劳务费、提成款的名义,多次发给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用电管理站站长等人员,共计人民币84万多元。同时,傅家忠采用虚报工程款的手段,骗取公款12万多元占为己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傅家忠因犯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数罪并罚,被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7年。

(五)财务监督管理薄弱,被腐败分子利用管理漏洞进行犯罪。用户电费的收取交纳与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着随意性,有的截流电费款从中贪污,有的不及时上缴电费到供电公司而挪作他用,有的为用户少报电费从而受贿。表现在:一是基层电费收缴管理混乱。有些村级聘用电工,身兼多职,即是管理员又是负责电费收缴,没有健全的帐目,又无第二人监督,他们在电表上做文章,对群众多收多敛,对上级电管站偷电、少缴,揩国家之油,贪百姓之财。二是假发票入帐现象。近年来农网改造,建设步伐加快,需支付占地赔偿款及采购大量电力物资。一些私欲膨胀的电力人员趁机虚列购物开支,加大发票数额,侵吞建设款项。三是实收用户电费后,往往少开或不开电费发票,再做手脚减少总表上电度示数,从而达到套取电费的目的。

(六)基层电力部门负责人缺乏有效监督。涉及电力基层负责人的案件充分表明,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是电力基层单位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一是这些基层部门大都远离县城,散布与各乡镇,客观上造成有效监督的困难;二是目前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难以规范被监督者,尤其是面对“一把手”隐蔽、秘密的权力运作,监督机制更显得苍白无力;三是基层电力部门政务、财务不公开,一旦负责人与财务人员相勾结,则职务犯罪的实施不存在任何障碍。

三、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警示教育。检察机关要结合实际案例,经常深入电力系统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宣传、警示教育,通过上法制课、举办图片展、警示教育、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促使他们学法、知法、守法,不断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工作机制。要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检电携手共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形成党委领导,电力部门负责,检察机关协助统一协调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成立检电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采取个案预防,以案释法,整章建制等灵活多样的预防手段,逐步遏制、减少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制度防线。一是严格执行已有的各种制度,严格依照财务制度办事。严肃财经纪律,遵守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政审计,搞好财务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应对基层供电所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对收费、开支和盈亏情况,定期审计核算,防止收入不入帐或私设“小金库”。完善废旧电料科目,将废旧电料回收使用情况纳入财务管理,施工中领取电料的同时,签订废旧电料回收责任书,防止废旧电料流失。

(四)完善电力物资的采购制度。综观电力系统近年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很多与电力物资的采购有关,因此,规范电力物资的采购行为是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可探索电力物资上级统购办法,采取公开招标进行采购。并配以政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一道制约腐败现象的制度防线。

(五)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为了更好地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利滥用,电力系统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在内部,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让大家行使决策权,不能让个别人权利集中,独断专行;加强财务、政务公开,对电费收缴、电业工程款项收支等各项情况,公开详实内容,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权力真正受到监督。在外部,要采取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措施,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同时虚心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六)依法加大打击力度,震慑犯罪。电力系统及各基层的领导,要解放思想,摒弃狭隘的本位主义,克服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对本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坚决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主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纵容,包庇袒护。检察机关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使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严惩,使有违法犯罪意图的人受到震慑警示,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各种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目的。

下载浅谈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预防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预防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系统职务犯罪原因特点、预防对策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原因、特点及预防对策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 李秀花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司法腐败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一旦司法工作人员发......

    现阶段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重点

    现阶段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重点 张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院 洪勇 杜刚 检察机关通过依法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分析其犯罪根源,预防职务......

    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作者: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 张玉华 戴延伟 王志斌发布时间:2011-05-20 10:33:30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

    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打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渎职滥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

    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村官”职务犯罪的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烟草系统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大全五篇)

    烟草系统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首先感谢烟草专卖局的领导和各位同志给了我一个和大家交流职务犯罪预防知识和探讨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机会。在座的各位都知道,烟草系......

    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5篇

    强化农村职务犯罪预防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近几年来,我市广泛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市直各单位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组织机构。通过积极工作,使职务犯罪......

    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推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出台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合法收入。但是,农村基层干部以及与农村业务相关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