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财政思想大讨论会
变观念改作风谋发展
----记写在全县财政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会之际的体会
6月15日,全县财政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会召开,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并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会议有关文件精神。会议,特邀县委党校校长黎明柳给与会人员作了深入浅出的财政思想解放暨财政“道德”的讲课。会上,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作了深刻的发言和重要讲话。局领导特对过去的半年财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财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突出主旨以思想上的大解放,来推动我县财政科学发展。
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这次思想的讨论会是传达贯彻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会议的细化和落实。年初召开的县委工作和财政工作会议,以及刚召开的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会议,为财政工作明确了总体思路和要求。这次思想大讨论会,既是对上级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对上半年财政工作的总结评估与下半年财政工作进一步的督导和细化。会上县委党校校长黎明柳给与会人员的讲课,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作的深刻发言和重要讲话,让全体财政人凝聚思想共鸣,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关荣。
第二,这次思想的讨论会体现了解放思想,科学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这次思想的大讨论会制定的目标,标准高、力度大、要求严,表明了局领导班子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发展面前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坚定信心,以及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解放思想谋求科学发展的坚强决心,更体现了全体财政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大解放、大团结。
第三,这次思想的讨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运动会”,也是一次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一律”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员会。这次思想的大讨论会后,将给予全体财政人无限鼓舞和高效鞭策,全体财政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鼓舞斗志和自我加压,进一步深化学习和自我改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争创一流的闯劲,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圆满完成全县财政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县会计核算中心2唐建国供稿)2012年6月12日
第二篇:财政思想
我国先秦盐铁管理思想
财政学三班 何鑫 20090214322 提 要 我国盐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加上国土辽阔,盐的制售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家产生后,盐业对国家财政等有较大影响。先秦时期,国家意义上的盐业管理开始产生,盐业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与制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商鞅等的盐业管理思想与实践,影响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盐业管理的始终。研究总结先秦时期的盐业管理思想,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盐业管理的产生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思想史 先秦 盐业管理一、三代时期的盐业管理概况
中国盐资源分布广阔,蕴藏丰富,从分布地域来说,山西有池盐、四川有井盐、沿海地区有海盐、西北地区还有岩盐。远古部落时期,有些生活在海边的部落就学会了晒海取盐。传说炎帝时其宿少氏便已“初作海盐”。有些部落拥有产盐的湖泊可获取天然池盐,还有些部落由于没有产盐的便利条件,只能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向产盐部落交换食盐。这些部落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形成取盐便利上的差异,随着私有制的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兴盛,盐便成为我国部落先民经常用来交换的商品之一。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知,虞舜时期盐已是部落间经常交换的项目,舜用自己部落的农渔产品和手工业制品,如陶器等,到顿丘出售,同时到传虚去购买自己部落所需的产品。“债于传虚”指传虚的某种产品量多价贱,可以赊购。传虚在山西解虞,“传虚买贱”的物品主要是指食盐,史载河东解虞的盐地“袤五十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左传》成公六年也讲到河东产盐是“国之宝”。后来,舜将其部落中心迁到今山西靠近盐池地区的蒲州之地。素稔食盐交换之利的舜,对池盐的生产与交换备加关注,王肃《孔子家语·辩乐解》记有舜作五弦琴,歌南风之诗,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古人认为:“河东盐池无待人工,当夫夏令甫届,熏风时来,附岸池面,缀珠凝脂,盐颗自结。”虞舜时代,交换仅限于部落之间,只有交换活动并无专业商人,交换尚未从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交换的目的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不以赢利为目的。这时国家还没有产生,因此三代以前对盐业的生产、运输、流通销售,还谈不上什么国家管理,这种自由放任、不贡不税的现象是由原始部落社会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揭开了奴隶社会的帷幕,国家的建立和私有制的确立,商品交换已是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作为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重要部门──盐业,已出现新的管理形式且管理也具有新的特点与意义。其一,国家意义上的盐业管理开始产生,盐业管理思想已有形成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其二,盐业管理也有了一定的管理指导思想和管理形式与手段。夏王朝盐业管理采用的指导思想是自由放任的盐业管理思想,采取的盐业管理形式与手段是贡法盐业管理制度。夏王朝为了控制各地部落贵族,加强它们对国家的隶属关系,主张“定九州,任土作贡”,要求各地向王朝纳贡,规定凡出盐的地方,盐必须作为一种贡物向天子按期进贡。盐贡之外,则听民自由经营。在商朝,盐业管理基本上继承了夏朝的思想与体制,但商朝人已经学会熬海为盐。古人称煎盐为鬻盐,说明海盐是以陶制的鬲形器皿制造出来的,而鬲是商文化的特征。
周朝的盐业管理承袭夏商的纳贡制度,但在思想和方法上更为完善周到。《周礼·天官》记载:“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九贡致邦国之用。”九贡之中,第九贡为物贡,主要指海盐、池盐、西北戎盐等。清朝嘉庆年间编著的《两广盐法志》卷23《附考》论及的周代盐业管理更为详尽具体:“昔禹任土作贡而令青州贡盐,盖贡其所有,以供王用。周官盐人一职,以百事之不可无盐,故也以盐之用而供邦事焉。盐有数品,有刮于地而得者,其味苦谓之苦盐;有熬其波而出者,其盐散谓之散盐;有风其水而成者,产于水中,其味甘甜,谓之饴盐;有积卤而结者,其形似虎,而人筑成,谓之形盐;此盐之名然也。祭祀则供散盐,而加以苦盐,取其自然而成,不忘本也。宾客则供散盐而加以形盐,取其如虎之形,以象其威也。王后、世子膳羞则供饴盐,取其味之甘甜,而可常食也。此盐之用然也。盐人则以奄二人,为之掌其政令,谓供盐耳;待其戒令,谓煮盐耳。山泽之官虽多,不过掌其政令而厉禁之,使百姓无争而已。”周代的贡盐思想及制度,规定了贡盐的用途及作用,同时政府专门设有“盐人”官职主持接纳贡盐,调停百姓在纳贡及经营盐业中产生的纠纷,贯彻执行国家的盐业管理政策,百姓纳贡后,可以自由经营盐业。
三代时期的盐业管理思想与制度,是以自由放任的思想为主体的,国家采用贡法控制盐业,纳贡以后,百姓可以自由经营盐业。这种自由思潮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国家刚刚确立,还没有足够的政治与经济力量来全面统制盐业,只能依靠间接控制手段来维持。
二、盐业虽然关系国计民生,但由于盐业生产受自然条件以及生产技术的约束,还难于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故在当时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不大,政府可以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制盐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开始产生,元代史学家马端临说:“上古夏、商、周三代之时,盐虽入贡,未尝有禁法,自管仲相桓公,始兴盐以夺民利,自此后盐禁方开。”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盐业管理思想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贵族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的时期,新旧生产关系的交替带来了各种思潮的产生,盐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出现了新的局面,盐业管理思想中的国家统制管理及方法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确立,其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为齐桓公辅政40年的管仲。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国语·齐语》和《管子》两书中。管仲治理齐国是想富民强国,力主通过经济手段,增加财政收入来巩固封建统治和支持齐桓公实现“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政治目的。为此管仲提出一系列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他的盐业管理思想便是他“官山海”的政策中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改革思想。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盐业采取干涉的措施,国家垄断盐业资源,实行专卖,寓税于盐,加价出售,运用“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的原则,来丰裕国家的财政收入。管仲盐业管理思想,在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确立了国家统制盐业的管理思想之基本内容和模式。在管仲之前,国家管理盐业,仅采用贡法,主要是听民经营,管仲以后直到近代,国家统制盐业的管理思想就居于盐业管理思想之主流地位,虽法制代有兴革,但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直没变,可以说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是中国盐业管理思想的精华。
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总体概貌是:国家直接专卖,即在盐的生产上,以官制为主,民制为辅;在盐的运销上,官收、官运、官销。其具体内容则是:第一,盐的生产体制是:官民并煮,以官煮为主,并定时禁止民制。他对齐桓公说:“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征而积之。”结果“十月始征,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管子还对桓公说:“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征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阳春,农事方作,令民毋得筑垣墙,毋得缮冢墓,大夫毋得治宫室,毋得立台榭,北海之众毋得聚佣而煮盐,然盐之价必四什倍。”可见管子将官煮盐的时间定在十月至正月这四个月内,正是冬季草枯燃料足的季节,可以大量生产食盐。在官煮盐时和官煮完后的春季,不准百姓擅自煮盐,人为造成食盐的供需矛盾,以此抬高盐价至四至十倍以上,国家获取暴利。第二,在盐的运销体制上,管子提出独特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在盐的收购运输上,不管是官制盐还是民制盐,都必须官收官运。在盐的销售上,总的原则无论官制盐还是民制盐,一律官销,但销售的具体做法两者有所区别。官制盐,销售对象主要是不产盐的邻国,为了统一对外,控制盐价,获取垄断的外贸利润,采取的是官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完全专卖制。管子强调说:“君以四什之价,循河、济之流,南输梁、赵、宋、卫、濮阳,恶食无盐则肿,守圉这本其盐独重。君伐菹薪煮沸水以籍于天下,然则天下不减矣。”民制盐,主要满足国内百姓食用需要,国家将民间自制盐低价收购起来,按“计口加价配盐法”售给百姓。具体做法是:政府严格算定全国男女老少人均食盐量,然后编制全国食盐人口定额簿册,国家低价收购民间盐户生产的食盐,然后加价按簿册所载人口定量分配给百姓。管子认为此法比直接向百姓征收人头税等办法好,一可满足国用的需要;二可减少百姓对强征税的反感。他说国家用征房屋税、建筑税、林木税、六畜税、人头税的办法获取财政收入不好,唯一的好办法是控制国家的自然资源。
此外,对没有盐资源的国家,管仲也设计了一套管理办法。管子说:“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售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用人之数也。”即一国虽无山海资源,但可以利用别国的资源,彼国销盐于我,每釜十五个钱,我买来而官卖出则每釜卖百来个钱,我并未参与彼国的产盐运盐活动,只接受了彼国的盐,就每釜赚了八十五个钱,这就是对盐的经营之道,无盐的国家也可以获取丰厚的盐利收入。
从管子的盐业管理思想可知其宏观管理的主导思想及其基本原则。首先,他认为国家控制国计民生的经济事业,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有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将盐的产销权控制在政府手里,也符合管子的“利出一孔”封建财政原则。其次,管子的“谨正盐cè@②”计口配盐制,表明管子利用封建的统治力量和盐的需求特性,以垄断权来获取垄断利润,认为强征赋税,不如实行盐铁专卖,“举臂胜事,无不服籍”。再次,管子意识到一国的富强,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来奠定雄厚的经济实力。他说:“阴王之国有三,而齐与在焉。……楚有汝汉之黄金,而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此阴王之国也。”同时认为对本国拥有的优势资源,需要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和制订专门法规来管理利用。最后,管子认为要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律为我所用,对本国的资源要坚守不让别国掠夺,同时要利用本国资源来控制列国贸易朝有利本国的方向发展。管子的盐业管理思想及政策,有力地保证了齐国的富强,同时也牢固地树立了它在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史上国家统制管理思想开创者的地位。
战国时期封建地主生产关系得到确立,新兴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封建社会是各诸侯国的当务之急,也是历史发展的迫切要求。适应统一历史要求的兼并战争造成各国在盐业宏观管理方面一度出现了宽松的局面,自由放任的管理思想居于主流,因而造成很多以盐致富的商人。例如有名的人物猗顿,即从事河东池盐的生产和贩卖发了大财,达到富比天子诸侯。这时期自由放任的盐业管理思想及政策,客观上虽有利于商品经济,但却削弱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利于国家集中财力进行统一的战争,同时商人经营活动造成的贫富分化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最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秦国的商鞅,他继承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主张“壹山泽”,即国家“专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盐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都必须由国家严密控制,在产盐区设官管理,制订法令,严禁私煮和私人擅自运销。虽也主张利用商人现成的销售能力,可以把专卖产品交给商人分销,但商人需交纳很重的专卖税来换取经销权,经销商人是经过特许的,人数也有限制,盐价也由国家规定。商鞅的这种用意,其目的主要还是使商人难于从盐业中获取厚利,因而只得转业为农,从而贯彻其农战方针。
秦国执行商鞅的盐业管理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同时说明在封建中央集权制形成或者确立时,国家统制管理思想有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繁荣,这也是国家统制盐业管理思想一经产生,很快就为社会接受并在盐业管理思想上居于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
先秦盐业管理思想在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及其三种表现形式的基本内容、基本运行体制都在这个时期中得到确立,虽然并不完全系统,但影响深远,后来的桑弘羊、刘晏、范祥等人的盐业管理思想都深受先秦盐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将先秦的盐业管理思想称之为我国盐业管理思想的先导是不为过的。
第三篇:“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专题学习讨论会
会议纪要
时间:2016年3月20日 地点:公司三楼会议室 出席对象:全体党员 主持人:***** 主题:“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专题学习讨论会
专题学习讨论会从三个问题进行研讨:1.如何贯彻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标准?2.新时期党员党性修养有哪些要求?3.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首先由党支部书记****同志对新时期党员如何进行思想行为规范学习,提出了两点要求:
1、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2、强化自律意识,坚守党性原则。随后,根据开会讨论主题,各与会党员进行了自由发言:
****:如何做新时期合格党员,就是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最终达到人性与党性共同完善,在学会做一名党员之前,必须先学会做人,一个人的品行是做好每件事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健全的人格都不具备,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根本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学习好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要从点滴小事完善一个人的人格。也许这些说起来会相对较为轻松,但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得到体现,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党员有长期养成的良好的习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多做志愿活动,服务他人。***: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做合格党员,必须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历史以及历年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其次,我们要善于把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想着所做的每一件事,事关党员的形象,时刻约束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尽职尽则,努力搞好自身的学习,做到团结协作,哪里需要,就主动配合,认真完成。做到考虑问题从全大局出发,不搞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共同制定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平时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第二个问题,强党性修养,我觉得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重视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在理论学习中增强党性修养,首先要增强自觉意识。党性修养和良好作风的养成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是一个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能动过程,即自省、自警、自励、自律的过程。
****:提升党性修养,必须要锤炼自身的思想品德。一个人有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道德是一个人灵魂的力量,作为党员应该通过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如何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要时时不忘党的纪律,事事注意以身作则,严格自觉遵守廉政规定,不以权谋私,不为名利所累。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发挥骨干作用,发扬吃苦精神,以实际行动感动和带动员工,这才是最有效的凝聚人心的方式,为推动公司改革与发展多尽责任,多做贡献。
***:要实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抓思想,树立服务意识。在思想上我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工作,自觉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按照要求办事,努力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尤其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意识。
其他党员也做了简短讲话,对几位同志的发言做了评价,表了态,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此次专题学习讨论会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思想决定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员思想的“总开关”。
第四篇:《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解读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解读
主讲老师:王淑杰 第一章 背景和总则
一、概念
由财政部门监(印)制、发放、管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或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收取财物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具的凭证。财政票据是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二、《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 1.“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的推进 2.财政改革和票据管理的需要 什么是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财政非税收入的一种管理方式,即有关部门取得的非税收入与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标准核定的资金管理模式。
三、近年来财政票据管理工作进展
四、制定《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原则
一是立足实际、兼顾改革,既充分考虑财政票据管理实际,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制度化,同时又兼顾财政改革需要,体现财政票据管理发展的要求;
二是理顺体制、规范管理,明确规定财政票据的印制由中央和省两级财政部门负责,财政票据管理工作按照财务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部门分别负责;
三是全面规范、便于操作,明确规定财政票据的印制、领购与发放、使用与管理、核销、销毁、监督检查等程序和要求。(1)立足实际、兼顾改革(2)理顺体制、规范管理(3)全面规范、便于操作
五、内容
(一)财政票据的定义和种类
(二)财政票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
(三)财政票据管理要求
(四)四是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要求
(五)监督检查及罚则
六、宗旨
1.规范财政票据行为。
2.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单位财务监督。
3.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案例】
票据不规范导致财政违规
W校是市委市政府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以及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的部门,为市级一级预算单位。经查,该校使用结算票据收取的各类费用2 715 389.55元未纳入单位统一设置的会计账簿核算。该单位作为市级一级预算单位,属市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纳管单位,却在统一设置的会计账簿之外另行设立“教材费”会计账簿.另外,该单位在无收费许可手续的情况下,使用结算票据收取上机费75 300元。
七、适用范围
财政票据的印制、领购、发放、使用、保管、核销、销毁及监督检查等活动,适用本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适用《军队票据管理规定》。
八、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是财政票据的主管部门。2.财政部负责全国财政票据管理工作,承担中央单位财政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销毁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指导地方财政票据管理工作。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财政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销毁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指导下级财政部门财政票据管理工作。
4.省级以下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财政票据的申领、发放、核销、销毁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二章 财政票据的种类、适用范围和内容
一、财政票据种类
(一)非税收入类票据
1.非税收入通用票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时开具的通用凭证。2.非税收入专用票据,是指特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收取特定的政府非税收入时开具的专用凭证。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政府性基金票据、国有资源(资产)收入票据、罚没票据等。
3.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是指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收缴政府非税收入时开具的通用凭证。
(二)结算类票据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暂收、代收和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结算时开具的凭证。
(三)其他财政票据
1.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是指国家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其他公益性组织依法接受公益性捐赠时开具的凭证。
2.医疗收费票据,是指非营利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服务取得医疗收入时开具的凭证。3.社会团体会费票据,是指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向会员收取会费时开具的凭证。4.其他应当由财政部门管理的票据。
二、票据形式
(一)非定额财政票据 1.票据要素
非定额财政票据应当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票据监制章、项目、标准、数量、金额、交款人、开票日期、联次及其用途、开票单位、开票人、复核人等内容。
2.三联票据
非定额财政票据一般设置三联,包括存根联、收据联、记账联,各联次采用不同颜色予以区分。定额财政票据一般设置两联,包括存根联、收据联。存根联由开票方留存,收据联由支付方收执,记账联由开票方留做记账凭证。
3.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属于非定额财政票据,一般设置五联,包括回单联、借方凭证、贷方凭证、收据联、存根联。回单联退执收单位,借方凭证和贷方凭证分别由缴款人、收款人开户银行留存,收据联由缴款人收执,存根联由执收单位留存。
(二)定额财政票据
定额财政票据应当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票据监制章、金额、开票日期、联次及其用途等内容。
第三章 财政票据的印制
一、管理体制
1.财政票据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监(印)制。
2.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承印财政票据的企业,并与其签订印制合同。3.财政票据印制企业应当按照印制合同和财政部门规定的式样印制票据。
二、票据防伪
1.印制财政票据应当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确定的防伪专用品。禁止私自生产、使用或者伪造财政票据防伪专用品。
2.财政票据应当套印全国统一式样的财政票据监制章。财政票据监制章的形状、规格和印色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3.禁止伪造、变造财政票据监制章,禁止在非财政票据上套印财政票据监制章。4.财政票据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
三、中文印制
财政票据应当使用中文印制。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票据,可以加印一种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有实际需要的,可以同时使用中外两种文字印制。禁止在境外印制财政票据。
第四章 财政票据的领购与发放
一、用票计划
省级以下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用票需求,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报送用票计划,申领财政票据。上级财政部门经审核后发放财政票据。
二、领购
1.财政票据实行凭证领购、分次限量、核旧领新制度。2.领购财政票据,一般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3.首次领购财政票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
4.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应当提交申请函、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填写《财政票据领购证申请表》,并按照领购财政票据的类别提交相关依据。
5.领购非税收入类票据的,应当根据收取非税收入的性质分别提交下列依据:(1)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提交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文件复印件;
(2)收取政府性基金的,提交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收取政府性基金的文件复印件;(3)收取国有资源(资产)收入的,提交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收取国有资源收入的文件复印件,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出租、出借、处置国有资产的文件复印件;
(4)收取罚没收入的,提交证明本单位具有罚没处罚权限的法律依据。6.领购其他财政票据的,分别提交下列依据:
(1)领购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的,提交本单位符合接受捐赠条件的依据;
(2)领购医疗收费票据的,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文件复印件;
(3)领购社会团体会费票据的,提交社会团体章程以及收取会费的依据;(4)同级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7.财政票据一次领购的数量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六个月的使用量。
三、发放
1.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应当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核发《财政票据领购证》,并发放财政票据。
2.《财政票据领购证》应当包括单位基本信息、使用的财政票据名称、非税收入项目(含标准)、文件依据、购领票据记录、审核票据记录、作废票据记录、票据检查及违纪处理记录、销毁票据记录等项目。
3.再次领购财政票据,应当出示《财政票据领购证》,提供前次票据使用情况,包括票据的种类、册(份)数、起止号码、使用份数、作废份数、收取金额及票据存根等内容。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审核后,核销财政票据存根,并发放财政票据。
4.领购未列入《财政票据领购证》内的财政票据,应当向原核发领购证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交相应材料。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财政票据领购证》上补充新增财政票据的相关信息,并发放财政票据。
5.财政部门发放财政票据时,对按照规定可以收取工本费的,收取后应当缴入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
第五章 财政票据的使用与保管
一、票据使用要求
1.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财政票据,建立票据使用登记制度,设置票据管理台账,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票据使用情况。2.财政票据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真实、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填写错误的,应当另行填写。
3.因填写错误等原因而作废的财政票据,应当加盖作废戳记或者注明“作废”字样,并完整保存各联次,不得擅自销毁。
4.填写财政票据应当统一使用中文。财政票据以两种文字印制的,可以同时使用另一种文字填写。
5.财政票据使用单位不得转让、出借、代开、买卖、擅自销毁、涂改财政票据;不得串用财政票据,不得将财政票据与其他票据互相替代。
6.省级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发放使用,但派驻外地的单位在派驻地使用的情形除外。
7.财政票据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不按规定使用的,付款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款项,财务部门不得报销。
二、票据保管要求
1.财政票据使用完毕,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填写相关资料,按顺序清理财政票据存根、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2.财政票据存根的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报经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查验后销毁。保存期未满、但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销毁的,应当报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批准。
3.尚未使用但应予作废销毁的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登记造册,报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核准、销毁。
4.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撤销、职权变更,或者收费项目被依法取消或者名称变更的,应当自变动之日起15日内,向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的变更或者注销手续;对已使用财政票据的存根和尚未使用的财政票据应当分别登记造册,报财政部门核准、销毁。
5.财政票据或者《财政票据领购证》灭失的,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查明原因,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并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登报声明作废。
6.财政部门、财政票据印制企业、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设置财政票据专用仓库或者专柜,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确保财政票据安全。
第六章 监督检查及罚则
一、监督检查
(一)监督检查者 1.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监督检查制度,对财政票据印制、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2.财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向被检查单位收取费用。
(二)被检查者
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和财政票据印制企业应当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弄虚作假或者拒绝、阻挠。
二、罚则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 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金额3倍以下不超过30 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 000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一)违反规定印制财政票据;
(二)转让、出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
(三)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票据;
(四)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票据监制章;
(五)未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监制章;
(六)违反规定生产、使用、伪造财政票据防伪专用品;
(七)在境外印制财政票据;
(八)其他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
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单位和个人对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国家工作人员对处分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
第五篇:理想国思想解读
西方哲学智慧之《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所读所感
第一次听《理想国》书名的时候,不自觉的想到了桃花源,想到了乌托邦,现在看来,那真的只是纯粹的字面上的联系甚至误解了。正如黑格尔所说“令人愉快的导演约许你循着一条长着鲜花的途径走进哲学,逐渐导入最高的、柏拉图的哲学。但长着鲜花的路径很快走完了。看吧,于是就来到最高的部分,关于“一”与“多”,“有”与“非有”的研究。„„那么,你就会来到那真正的辩证法和思辨的思想„„让自己为这些行而上学的荆棘所扎”,这时,不轻易退却,感受其思想的深度和思辨的力度,我才发现收获真的很多。接下来,我就按照《理想国》原文的脉络,按先归纳思想脉络,再谈所思所感的顺序展开。
关于正义
文中一开始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于“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一观点,苏格拉底面反驳道:正义有时是不利于统治者即强者的;一切技艺都是为了求取对象的利益,而不是强者的利益。接着,他们继续以提出观点在反驳推到或论证的方式,考察了正义的方方面面,苏格拉底认为正义之为正义,无论在国家在个人都是一样的,正义之相只有一个,他的摹本可以无数。因而找到了国家中的正义,个人正义自然也就找到了。他的正义观不在于给出外部行为的定义,而在于内部结构的平衡。
他将国家对应于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阶级三个等级,他们若能各尽其职,互不干涉,城邦秩序就会井然,这样的城邦也就是正义的。人的灵魂也有三个部分,即理智、激情和欲望。理智会与欲望发生冲突,欲望要激起的行为如果对人产生不利的后果,理智就会制止他。激情与欲望也会发生冲突,激情表现为一些情绪,如愤怒,如果欲望不合乎理智,而且胜过了理智,激情就会愤怒。激情一般是倾向于理智的,是“理智的盟友”,但有时也会抵制理智,虽然并不多见。
国家的正义在找到了三个阶级的比例、地位和关系之后就达到了,同样,个人的正义也需确定灵魂三个部分的美德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当理智成为灵魂的领导者,激情辅助理智,他们一起统治者欲望,也就达到了灵魂的正义。
从《理想国》中对于正义的讨论,我们开始感受到其高度的思维深度和严密的辩论技巧。他不局限与个人的正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而将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统一起来,在对于正义的解释中不局限于具体的行为,即怎样做是正义的,怎样是邪恶的,而从一个国家结构和灵魂剖析的角度解释正义,同时也找到了正义实现的途径。从这里,我们走进了这个思维瑰丽的“正义的城邦”。
女权问题
对于妇女,苏格拉底首先提出她们应与男子接受同样的教育,且提出她们在接受与男子同样的训练与教育后,能从事同样的管理城邦、国家以及军事作战的职业,这一看法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之论,苏格拉底坦承需要借助辩论之舟,运用类比之法,指出女子与男子的差异在于生理,而对于职业的禀赋并无不同,从而成功维护了自己的立场。
苏格拉底以公犬和母犬作比,指出人类对待公警犬和母警犬并无差别,母犬并不只负责生育,公犬也并不只负责守卫,除了人们认为母犬在守卫能力上比公警犬稍差,其他素质与天赋二者是相同的,因而一切工作二者同干。然而,人们通常会认为男子与女子是禀赋各异的,让禀赋各异的人干同样的职业则是不合理的,对此苏格拉底以秃头的男鞋匠和不秃头的女鞋匠作比,之处二者虽禀赋各异,却职业相同这一事实。从而,更进一步的说明禀赋差异与职业差异之间的关系,禀赋的差异不是绝对无限制的,禀赋的差异只有与职业相关时,才会引起职业的差异,而男性与女性禀赋在差异则体现在生理构造上的不同,而与职业相关的品质才能则自然地同样分布于女性和男性,因而女性与男性能从事相同的职业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而,对于从事同样职业的女性和男性,自然也要接受相同的训练和教育。适合于男子的音乐与体育训练一样适合于妇女,女在护卫者也必须裸体操练,这不仅在当时甚至是现在看来,也是荒唐可笑的。然而,苏格拉底认为“既然她们以美德做衣服。她们必须同男人一起参加战争,以及履行其他护卫者的义务,这是她们唯一的职责。在这些工作中她们承担比较轻些的,因为女性的体质比较文弱”。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对待教育和职业上苏格拉底有了一定的男女平等思想,这在当时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雅典城邦中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苏格拉底有女权主义或推崇女权至上,在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说来,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分别只在于女人弱些男人强些罢了”等处都表示了女性稍弱于男性的观点,这不同于现代的女权主义,然而,不可否认地是,其男女平等的思想有其理性的光辉。
妇女儿童公有
继男女平等之后,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他独特的有关婚姻哲学的理论。在他看来,男女婚配应是绝对理性的,任何违背理性而产生的结合都被认为是恶的,亵渎神明的,应与以制止。为了整个城邦的发展,男女婚配应按照优生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在男女在最适宜婚配的年龄结合,才能产生最优的后代。
在苏格拉底看来,妇女和儿童公有对于城邦来说,是最大的善。城邦实际上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与其他人都是兄弟姐妹或父母儿女乃至祖孙关系中的一种,家庭伦理帮助护卫者促进彼此的关系,使他们更加团结。这样,消灭了小家庭,大家荣辱与共,苦乐相连。没有什么是“我的”,“你的”,什么都是“我们的”,因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身为整体一部分在感觉。因而人人为公,人人为国家的统一和谐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这种理想的公有社会,不禁让我们联想起中国典籍中的“大同”社会,“众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而且“路不拾遗”,无人偷盗。虽然二者所描给的社会理想图景有很在的契合,但他们的实现途径却迥异,孔子的“大同”社会来源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希望通过教化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改变,使人人为善,大公无私;而苏格拉底则给出了从生育年龄、婚配方法以及儿童抚育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形式,给出了他所认为的构建理想社会的具体途径,认为妇女儿童的公有即可促进社会风气的善。
苏格拉底所谓的生育婚配方式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实现,其产生至善的可能性也受到怀疑,但其中所彰显的“少一点私必,多一点为公”的思想却值得每一个现代人反思。太多的充斥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全部在是否有利,是否有用,一切为自己着想,这样的社会难免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却精神匮乏的,正如公主日记里的那句台词“too many stupid times we thought I„”,是的,我们真的应学习下理想国中的思想,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一切都会和谐美好很多。
哲学家:城邦的治理者
当苏格拉底提出城邦的治理者应该是爱智的哲学家时,再一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驳与质疑,对此,苏格拉底循序渐进,引入概念,得出结论。他首先定义了知识和意见,归纳出爱知识的人(哲学家)和爱意见的人,指出在知识上哲学家比爱意见的人多,并指出如果在品德和经验上爱智者也更好的话,无疑应该是城邦的统治者。然后利用事物的联系相关性,说明哲学家同时也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并有美德的人,应该将国家交给他们管理。
首先,苏格拉底说知识对应的是存在,无知对应的是不存在,完全存在的东西是完全可知的,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是完全不可知的,接着探讨了界于完全可知与完全不可知之间的东西。苏格拉底说意见是一种能力,但它是不同于知识的能力,它也与无知不同,因为意见既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而知识却是完全的真,因而意见就是界于知识与无知之间的东西,对应界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东西。
由此,界定了爱智者与爱意见的人,爱意见的人看到的许多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他们把真实的事物的相似物当作真实本身,一生无论是睡是醒,都似在梦中一般,他们看不到真正的存在,因而不是真正的哲学家;而哲学家能够区分相和有相的事物,能够认识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在知识上比爱意见都要优秀得多。
接着,苏格拉底说哲学家热爱完全的真实,追求全部的知识,而人天生会珍惜一切与所爱之物天性相近的东西,而“智”与“真”最近,因而爱知者从小即追求一切真理,而当一个人的欲望被引导流向知识时,他就会参与自身心灵的快乐,不去注意肉体上的快乐,因而哲学家肯定是节制的,不贪财的,依次推论,苏格拉底证得哲学家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优良的品质。
最后,苏格拉底指出国家的治理者理所当然只能是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或正当权的那些人受到神的感召,真正爱上了哲学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当然,这样的哲学家应是真正的哲学家,而并非一些伪哲学家,伪哲学家非但不知真善,反而只会互相争吵,充满敌意,并且进行人身攻击,他们造成了大家对哲学家的误解,是应该杜绝的。
相论:太阳和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划分了两个世界——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这两个世界分别有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即太阳和善。其中,太阳是善的儿子,因而统观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统治者就是善自身。而这些阐述就是《理想国》中的相论,相在柏拉图看来具有更高的伦理价值与认识价值,相不是平行的,而是一个有秩序的等级结构,在这结构的顶端,就是善的相。
善的相界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高于存在的东西,在尊荣与能力上高于可见世界的太阳。柏拉图提到了两种对善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善是快乐,另一种认为善是知识。第一种看法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学派,他们认为“快乐是善,痛苦是恶”,以个体的感觉为判断一切的标准,以愉快的感受为个体追求目标,而智慧等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柏拉图认为这种看法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有些快乐本身或他的结果也是恶的,那也就是说恶也是善,是不成立的。而另一种看法将善看做同
一、连续的“一”,与柏拉图的看法较为接近。柏拉图认为,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相,是相界的太阳,是相存在的根源,是伦理与政治的唯一标准与规范,但他并没用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用柏拉图的话来说,他觉得这并不容易,更愿意从善的儿子——太阳说起,为此,他用了三个比喻,将善的解释变得生动形象。
一为“日喻”,将善的相和可知世界的关系比作太阳同可见世界的关系,说明善的相对可知世界的作用和最高地位。二为“线喻”,柏拉图以此划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比例关系,分为影像,可见的事物,几何学、算数研究的对象和最高一级的相,他们的真实程度是递升的。三为“洞喻”,以洞穴比喻可见世界,以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从洞穴到地面世界并看清楚上面的东西代表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过程,也就是灵魂转向的过程。
柏拉图的相论堪称独到精辟,也引人思考,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被太多的东西弄得眼花缭乱,只见外表,不明本质。就拿闹钟来说,大概做成各种外形,各种颜色,看的见表盘,看不见表盘的都有,但抛去可见世界的纷繁之像,闹钟的本质只有一个。相论教会了我们一种认识事物,抓住本质的思维。然而,相论中也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如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存在相,但柏拉图同时有否认如毁灭的东西有相等。当然,取之精华于我们还是十分有益的。
堕落的城邦形式
苏格拉底认为,有五种典型的政治,按产生顺序依次是贵族政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没有一个城邦比僭主统治的城邦更不幸的,也没有一个城邦比王者统治的城邦更幸福的”,书中第二卷到
第七卷所说的正义的城邦(理想国),即通过选拔有智慧的哲学家当统治者的政治制度就是一种李向东王政型政制或贵族政制。
荣誉政制的主要特征是统治者为一些单纯而勇敢的人,崇武好战,爱财好富,“好胜而爱荣誉”,在教育上轻视音乐教育而对体育过分重视。寡头政制从荣誉政制产生出来的,以财产而不是才能和品德为标准来选择领导者,“心灵的自身和谐一致的真正的至善,在他们身上是找不到的”。民主政制的特点是人们获得了充分的行动自由和言论自由,苏格拉底称其为一种“花哨”的制度,它“不加区别的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否值得。最后一种僭主制度的特征就是民主制度的绝对自由导致了集权政治的后果,灵魂充满了极度的不自由,受着恶劣的非理性的奴役,心灵永远在疯狂的欲望的控制下,充满了混乱、悔恨、恐惧。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政制制度都与之相应的人性论基础,而政制的过渡和变迁过程是伴随着人性格方面的变换而产生的,苏格拉底在政制体制的分析中加入性格人性的分析,最终将灵魂与正义结合起来,“如果作为整体的心灵遵循其爱智部分的引导,内部没有纷争,那么,每个部分就会是正义的,在其他各方面起自己作用的同时,享受着它自己特有的快乐,享受着至善的和各自范围内的最真的快乐。”因此,苏格拉底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应是“有理智的人”的生活方式,在心灵中培养起节制、智慧、正义等高贵品德的学问,不受贪婪的引诱,以城邦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理智的追求真正的善和快乐。
对模仿的批评
《理想国》第十卷一开始就讨论模仿,文中设想了三张床,分别是神、木匠和画家造的,木匠造的床可以看成自然的床的模仿,而画家造的床则可以看成木匠的床的模仿,画家的床和木匠的床之间隔着两层,与实在或本质相隔甚远,画家却靠模仿来赢得爱戴。由此,苏格拉底从人性论的角度批评了模仿,他说人们在从事不同的活动时用的是心灵的不同部分,有时运用的是理性的部分,有时则是感觉的部分,理性的部分才是高贵的、接近于真实的,而模仿这是模仿那些可变的部分,心灵中的不平静给模仿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因而模仿是非理性的,“模仿术乃是低贱的父母所生的低贱的孩子”,它的作用在于鼓励、培养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
苏格拉底从理性与感性的部分批评了模仿,如今信息时代的人看到“模仿”一词应该也是百感交集,虽然二者的含义不严格相同,但也有着一定的可比性。柏拉图的“模仿”是木匠、画家对事物的再造或在现,这在现代人看来肯定不叫模仿,现代模仿与创新相对,然而,如果把神的创造比作创新,那么现代模仿的含义是不也跟当时一致呢?这么一来,我们今天也很是抨击的缺乏创新,只会复制也正是苏格拉底所抨击反对的。
然而,我又不禁想起大家对腾讯QQ的一个似贬实褒的评价“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腾讯将各种东西集成在自己的平台上,邮箱、购物、微信、空间原本都不是它的首创,然而它借鉴集成以后,却依靠其强大的顾客平台将其做大
做强,以致不可超越。那这是否体现了模仿的优越性呢?其实,即使我们承认腾讯的每一项单独业务都不是首创的,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他这种先有客户,拓宽平台的策略是独一无二的,集成式的创新不也是创新的一种吗?当然,我们不应只满足与这种创新,毕竟是很有限的,一味的模仿而不会走创新之路,终究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与威胁。
《理想国》一书读下来,从最初不着边际的幻想,到最终深入其中的理解,又跳出文字的思考,虽然思考的深度也许还很有限,但欣喜的是,从中获得了哲学的启蒙,学到了一种架构式的、辩证式的思维方式,爱上了这们爱思考、爱智慧的学问。
参考文献:
[1]周新廉、彭琦,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朱清华、方朝晖,理想国家的宣言——《理想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
[3]/zhexue/lixianggu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