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比赛:科学小课题研究初探-任英丽
科学小课题研究初探
内容提要: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本文尝试从科学课程教学中展开小课题研究进行了探索,主要就围绕教材、结合日常生活、参照校园文化活动、联系生活、根据学生兴趣等方面展开小课题研究进行阐述,指导学生选题时从自身的生活世界入手,可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使研究具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
主题词:科学课程;小课题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由此可见,当前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 关注社会,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
一、围绕“教材”开展课题研究
任何教材都存在潜在功能, 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不同角度充分挖掘教材, 使教材的“ 有限” 作用得以拓展延伸, 直至发挥到“ 无限”。如: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短短一课时学生的理解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懂
得月相必须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详细搜集有关的资料。为了让同学们真正付诸实践并从中学到知识,我首先组织他们在开学之初就开始早晚各观察一次月亮,并做好观察记录,要求写出体会,时间是一个月。, 然后一起进图书馆、上网„„资料渐渐丰富起来, 学生们感到了少有的成就感,一个多月的时间, 一本本精美的记录本呈现在眼前, 看着自己的学习成果, 想到为之付出的努力, 学生们高兴的又蹦又跳。
二、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情况,让大自然与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大课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存打好基础。因此,小课题研究的课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生活中学生了解到塑料袋的应用有利有弊的情况,对“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塑料的应用”产生兴趣,教师就组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作为探究课题,让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活动。
三、参照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课题研究。
科技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之一,红红火火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活动平台,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实践创新的舞台。小课题研究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成为我校科技活动的特色。我们和矿大环保组织联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题调查活动,广大学生纷纷自立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有《黄河故道在呻吟》、《一次性筷子调查报告》等。
四、联系“时事”进行课题研究
及时捕捉国内外大事作为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现实, 做到“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在我国南方遭受特大雪灾的日子里, 我与学生们一起, 以“关注全球变暖现象”为主
题, 办了手抄报;成立了“ 新闻报道组”, 及时报道抗击雪灾取得的成果;开展了“ 小小气象员”、“雪灾不可怕”“全球变暖的原因”等课题研究活动。学生们分组探讨研究: 什么是“全球变暖”?各地的天气怎样? 政府采取了哪些应急措施?群众反映如何? 我们应该怎么办? 等等, 渐渐地, 了解得越多, 越觉得“ 全球变暖” 其实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学生们面对困难、面对挫折, 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我班学生看到“ 武警战士”们坚守在抗击“雪灾”第一线, 用真心换回更多人的健康, 深受感动, 自发地举行了“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战士”演讲会, 还给奋战在抗击雪灾第一线的人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呼唤, 是最真情的表露啊!
五、根据“学生爱好”开展课题研究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其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学习研究起来兴趣盎然、事半功倍;对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会厌烦、敷衍了事、事倍功半。为此, 我遵循“课题从学生中来, 自主选择”的原则, 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于是, 他们三人一组, 五人一伙, 团结合作, 乐此不疲地共同攻关。“胡萝卜在水中的沉浮”组, 面对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其中的科学道理。“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组, 认真设计实验,详细记录,撰写研究报告,个个收获颇多!„„同学们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探索生存的奥秘,在奥妙的科学中体验研究的乐趣„„题材之广泛, 内容之丰富, 令人惊叹。
小课题研究是“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封闭的学习方式, 研究的课题、内容、方式都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选择的, 并且有研究价值的。通过小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还使学生体会到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有细心严谨的态度,应该从适当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其次,培养了学生反思、交流的习惯;再次使学生能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实践证明开展“小课题研究”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
“小课题研究”,在学生精神发展方面,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兴趣增强了,主体性发挥明显了;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等都得到进一步培养;学习的情感体验(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在知识习得方面,通过“小课题研究”,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获得的知识更全面了,既有书本的间接经验知识,又有参加实践的直接经验知识。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小课题研究”,各种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等也得到提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得到了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也就是学生经过进一步学习和训练,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增强了。上述知识习得和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高,还有利于推动校园科技文化的发展,形成科技文化教育特色。其深远影响在于为青少年一代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象山教科研网--《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2]高文慧写《小课题研究, 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3]胡国伟、沈坤华写《结合本地资源指导学生开展“ 小课题研究”的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
[4]《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科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鲍家小学
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要求,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广泛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课题的概念内涵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本校化”特征。
“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它从 “小”处着手,在“实”字上做文章,达到了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它具有“小”和“实”的特征,所研究的课题全部来自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惑问题、实际问题,非常现实和有利于操作,教师可从整体上把握,从局部考虑,从微观入手,在实践中落实。
归纳起来,校本小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锐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成长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开展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土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研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结题。
四、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总结
鲍家小学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总结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入教育改革的日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拉开了帷幕,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众多学科、各种类别的研究课题中,我校结合校情选择承担了小学科学教材的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在区内先行实施苏教版科学教材的试点教学。旨在借助全新的科学教材,通过科学课堂教学主渠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教学重点从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组织机制。
为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管理,切实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创建完整、先进的课肠研究组织机制。
1,组建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度。由校长、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由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及学校骨干教师形成组员,全面负责科学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2,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拟定学校科学教材实验课题规划,并根据规划拟出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及时、具体、详实地总结每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真正做到以教学研究为先导,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整体素质,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3、完善课题研究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依法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人力、物力、财力、活动方式等,责任到人,使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紧张而有序,高质高效。
4、聘请专家指导,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开展科学教材的实验工作是一个社会的大问题,将来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要普及小学科学,因此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着眼点。为此,学校请有关专家进行科研指导,并经常向有关部门汇报学校教材实施工作开展情况。
5、建立复合型教育利研队伍。学校请教研员担任学校科学学科的教学顾问。定期为科学教师培训,以点带面,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中,使学校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学校教育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
6、加大经济投入:科学学科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领先学科;是长期投入、长期收益、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创新活动。因此,必须建立教育科研的经济投入产山机制。学校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制定对实验研究过程的支出、成果推广的支出、教育科研手段现代化的支出,学校基础设施支出以及表彰、嘉奖获奖人员的支出细则,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二、规范管理,科学运作实验研究。
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坚持从理性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市课题实验研究从选题立项、课题沦证、档案资料管理到成果鉴定验收实行全过程管理,科学运作实验研究。
(一)科学选题、全面论证、实验测评、奠定实验研究基础。
结合小学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认真讨论与筛选,确立了国家级科学教材实验课题,在课题实验研究之前,学校开展实验课题论证工作。从问题的提出、实验假说、理论依据、实验方法等诸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和刊论,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做好对实验研究的设计,明确预期成果。适时召开开题会,聘请有关专家检查指导。
(二)科学调控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反馈。
为及时调整教科研活动的运行轨道,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充分重视评估反馈工作,参照有关评估指导理论,制定出评估标准,加以量化,具有数理的准确性和很强的操作性。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评估反馈,使教师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地凋动了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热情。学校还在实验过程中,注重提炼实验研究成果,确保实验研究成果富有实效,做到成果及时转化。
三、立足教学,创新教法,丰收果实。
(一)树立生命形态的课程观,提高科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自身缺乏创造性的教师,意识不到创造潜能的普遍存在,认识不到创造力的多元表现,容易浇灭稚嫩心灵闪烁的创新之花。所以,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启迪学生的创造之思。学校在开展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学习、贯彻利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使之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观点、教学原则去进行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校科学教师的培训目标从拓展教师知识向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培训内容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向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转变,注重实效性和实践性。开展定向研究、个体探索、集中汇报活动。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何进行能力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等等。
科学教师要全面挖掘新教材的价值,树立生命形态的课程观,实施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还创设机会,提供条件让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课题研究部门组织的培训,督促科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承担课题实施的科学教师要敢想敢干敢做,实现逐步由“知识型”、“双基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形成学者型、研究型的高素质的教研人才。我校科学教师撰写的论文分获省、市区级奖项,教育教学案例被收录在江苏教育出版杜出版的案例集中,并曾获市级优秀说课、区级学科优质课,而且先后被评为区新秀教师、区明星教师。
(二)证实情商的重要作用,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趣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说明了教师的劳动不仅应具备科学性,还要具备艺术性、情感性,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这同样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及敢于挑战、不怕犯错的冒险精神,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地的学习评价;充分尊重学生,不轻易打断或否定学生的提问,对有个人独特认识的大加鼓励,保护这珍贵的情感体验——成功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动脑思考、动手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趣味学习的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教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满怀求知的欲望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有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获取终身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以致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培养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就不应仅仅是“教”师,而应成为“导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模仿是苦,创造新知是乐。教师变“教”学为“导”学,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充分地吸收学识,更可以创造新知。因此,学校实验教师积极投身新教材的研究分析,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实施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
学校实验教师以合作思想为指导,探索出“互动合作,自主探究”教学策略,采用“导、思、学、创”四步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质疑激思;创设情境,研讨探究;实践探索,自主学习;分析评价,应用发展”等,由教师设计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以师生间交往互动、生生间交往互动,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形成多向交流、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汇报、质疑解疑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及实践能力,进而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个性世界。而且,这些结合生活实际的研究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再认为科学是遥不可及的,而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总之,通过实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能够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新课程教法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的新教材暨教法改革以教师创造性、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了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学生寓学习于研究、讨论、操作中,欣赏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极大调动了主观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及创新意识。再有,师生之间的亲密接触,使教师更了解学生、更珍爱学生,更倾向于以激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格的培育,便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发展,课堂教学呈现学生无拘无束、个性张扬的生动局面,学生会学、乐学,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逐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实施新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实验研究构想。
(一)实施新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1、学科整合急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教师、学生与新教材的磨合。
3、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合作的尺度。
(二)实验研究构想: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
2、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把握新课程及新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终身举习的能力。
3、不断调整修正实验方案,提炼实验研究成果。
以上是学校科学教材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阶段总结报告。今后,我校领导小组成员将以创新为动力,在区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争创佳绩!
第三篇:生物小课题研究论文
摘要:根据生物小课题的制定、实施《初中生物利用图片教学的研究》,充分体现了2011年版《生物课题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突显生物图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图片,巧设语言情景导入图片的观察,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中“教学并重”的目的。
关键字:自主观察 思考
探究性学习抽象 直观 微观 宏观 科学素养 我八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着,钻研教材、思考学生的学,怎样将教学并重,教师怎样扮演情景能打开学生心境,使他们能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将新课程理念深入有效推广与教学过程中且像科学家那样能主动探究和思考。我精心设计教材内容,尝试教学,我有收获的欣慰和快感。
现将2012年以来,制定新的研究小课题——《初中生物利用图片的教学研究》供大家分享。实施过程结合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为准绳,把握好每一堂课教材中图片的呈现时机,提升教学效果,使每一幅图成为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或是科学成果的事实、或是„„ 吸引学生的眼球,观察、思考、讨论,这样利用图片实施教学的作用。
一、图片教学使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抽象知识直观化,对学生有助理解。教师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研究,从教材内容哪一点出发才能引发学生对全文的探究性学习呢?生物教材的图片直观、间接、便于自主观察、讨论。色彩丰富图片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图片尽管直观、形象但还隐含着秘密。教师只要巧设语言情境,导入图片的学习。学生用心观察、分辩,为解开谜底,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进行到教材文字没有涵盖到的信息。如,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我用简短的语言说:“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排尿几次,你知道尿液从哪种组织来?尿液怎样形成?请同学们打开教材81页,观察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色彩分明的肾脏结构示意图,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扑闪着、思考着,没过一分钟大多数学生一哄而出:“尿液来自血液,因为入球小动脉血出来时分两路。”你看,直观的图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生自我感觉有成就感,教师有目的的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获取新知识的问题中,尿液怎样形成?又一次观察图片、思考。观察阅读教材文字信息,主动思考、讨论、联想知识迁移到血液成分(有形物,可溶物),毛细血管的特征等,将尿液形成生理原理基本结构的功能,生理过程理解的异常热烈、透彻。正如教育家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由图引发多个疑问,自主或求助学生、老师解决问题,这不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吗?
教师浅显的疑问引入生物图片,学生轻松的主动的由浅入深探究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符合《新课标》的课程思路的意图教学。更可贵的是学生最后的疑问难倒了当堂我——教师。问题是:“老师,这个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入球小动脉血经过过滤、重吸收后收集的血怎么会是暗红色呢?这一定是色绘错了。”我当时愣了,心想留下疑问的课堂也是灿烂的课堂,下课铃声响了,我一下表现的坦然,老师也不明白噢,希望同学们好好思考,一定要帮老师解决之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要求学生搞创造发明,而是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
类似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利用生物学教材的结构示意图还有“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鸟体的气囊分布示意图”、“光合作用示意图”等学习过程,教师的谈话或置疑导入各具特点图片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诚实、主动合作、创造力的思想就在这里引发。生物利用图片教学,培养了学生时空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二、图片教学使微观生物学知识宏观化,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本学期教学《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时我开门见山,直接对学生是这样说的:“真菌中的一些霉菌和细菌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搞破坏,甚至危害我们的身体,你见过他们吗?”学生哑口无语了,我说打开书55页,观察图片。色彩丰富的模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认真观察图片,阅读课题,我强调“广泛分布”你们会猜想出那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这时色彩丰富的菌落图促使着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细菌真菌的广泛分布眼睛看不到,怎么办呢?不用说,学生一个个研读教材、思考、讨论,一会儿有些学生竟然说,老师我们现在在培养基怎么做,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进入探究阶段。我根据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预测性提出了两个问题考验了,听说后,我将高温灭菌后一套套培养基发于他们手中,因情况而定,这样菌落形态图既有启发性,又能促使学生的好奇心,由宏观的生物学知识进入微观化探究,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和诚实的思想品质。
还有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等图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图表达了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具体细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思维火花,教师点到为止,学生思考想象联想,有些学生问题甚至把几节课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我真感觉到偏远小区学校,将来有一些生物研究方面的科研者。
生物科学家是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命现象就在身边,包括自己,但生命现象微乎其妙的变化你怎么领进学生讨论呢,乃至构成生命体的微观形态结构各自怎样完成使命维持生命活动等。这些教材中都给我们编排了图片,充分利用图片引入教学探究,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像一潭鲜活的泉眼,不论何时都涌现温暖而鲜活水,滋润着我的心。
联想知识迁移阅读教材文字信息,教师观望着真是一种轻松、喜悦的欣慰,有时而学生会打破你的沉浸。
第四篇:科学小论文 研究蜘蛛
科学小论文
研究蜘蛛
现在的我特别喜欢做实验,观察。最近,我又在养蜘蛛。
养着养着,我就发现它不吃我打死的昆虫!我为了彻底弄懂蜘蛛为何不吃死的昆虫,决定观察几天。第二天,虫子还在原位,但是蜘蛛却在原地结了个网。我在想:是不是蜘蛛要在网上吃呢?我边把虫子夹起来,突然不小心碰到了网,蜘蛛便朝我这个方向走来。我立马缩回手去,蜘蛛也跟着回到原位。接着,我重复来回,蜘蛛也跟第一次一样来回跑。
噢,我明白了,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感觉食物在哪,靠织网来捕食的。我又去图书馆,互联网上查找许多有关蜘蛛的资料,最终,我在网上找到了:“蜘蛛并不可以直接吞食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动物触碰到网时,会挣扎,这时候,蜘蛛便会网颤动的地方享用美食。”由此可以证明:蜘蛛只吃活的,不吃死的。
认真思考,探索与研究,总会给你带来惊喜!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论文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论文——
班主任有效工作:用心且有“度”
前言:走上教师岗位以来第一年担任班主任,我对这份工作抱有满腔热情和美好的憧憬,几乎将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扑在上面。现在回想一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有成功,也有坎坷,有喜悦慰藉,也有苦恼、困惑。和其他班主任一样有这种感觉,对学生教育有时好心不得好报,学生以怨报德。我的苦心实际上做了不少无用功,多走了不少弯路。尽管我废寝忘食、苦口婆心、忙忙碌碌,一心想使学生勤学、守纪、文明、上进,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动机与效果不成比例。尽管我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得到生动、活泼、向上的发展。但这些理论在这帮学生前毫无说服力,往往事与愿违。我知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成效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思来想去,我觉得我对他们缺少一种教育的吸引力。研究即将告一段落,我认真反思一年的些许的成功和不少的遗憾,得出这些文字。这里面有我成功运用的经验,也有现在才从现实的教训里总结出来的可能“方法”。
班主任的工作其实就是一颗心与多颗心的碰撞、磨合,互动、对话的不断重组、提升过程。用心教育管理学生,这是一个永不落伍的话题。然而,班主任的用心果真能换来超值的教育效果吗?答案是不确定的。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用“心”也要有“度”。
一、处理师生关系──亲和度
亲其师而信其道,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教育。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亲合关系,也会落入几个误区。
误区一:亲密无间型。有的老师对工作满腔热情,却忽略了自己的角色,企图和学生成为真正亲密无间的朋友,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之间。时间一长,又发现学生不是那么听话了,等忍不住了就发脾气,闹得师生间很冷淡、很尴尬。
误区二:唯我独尊型。我们心里总有一个念头──我是老师,就是来管你的,总是板着脸,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容不得学生冒犯。
误区三:偏好正差型。没有公平、公正,就没有信服与和谐。有时,老师带着偏见看待学生,偏爱“好”学生,疏远“差”学生,这对差生构成了一种伤害,对进步生的身心发展也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慢慢地远离我们。
教育界有种观点: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教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信任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卓有成效。
策略一:把握好距离。距离产生美。近中远则疏;远中近则密。我们应该让学生逐渐认同我们是他的教师的身份,而后才乐于于我们成为朋友;而不应先是和学生打成一片而后再去让学生接受我们是他的老师──高雅的交往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具有感染作用的。
策略二:树立起服务意识。班主任的职能就是服务。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服务──到这一点,我们一定会获得最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策略三:把阳光撒向每一个角落。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准则。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这点,就一定会赢得所有学生的掌声。如果有时很难把一碗水端平的话,那我们就把微笑、鼓励与掌声多留给那些学习不好的、纪律差的、邋里邋遢、笨手笨脚的孩子吧,其实他们内心很孤独、很失落、很自卑,与其他孩子比,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同情弱者也会让我们赢得强者的尊重。
策略四:学会示弱。老师不是事事都能干的,也不是时时都正确的,有时我们需要向学生示弱,给自己找台阶下:老师也有不能做的事,老师也有老师的难处,不要让老师为难,好吗。这样往往能唤醒学生的良知和成人感,从而听从我们的教诲和要求。
策略五: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爱。爱每一个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爱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独生子女占多数的班级,他们往往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无需怎样,我想干啥就干啥。只有良好家教的学生才能体会到这一点。因此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这重,为什么?因为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与班主任有了感情,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班主任往往是敬而远之,有时你批评他他甚至咬牙切齿反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设法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批评也是一种爱。
二、班级管理──自由度
班级管理,最忌讳的是分工不明,人浮于事。有的老师对班内事务每每事必躬亲,无微不至,结果,学生那里没事干,甚至不买老师的帐。这种老师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字。学生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自由,他们从心理上游离于集体之外,感觉不到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学生以信任、以尊重,是教育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自由不是散漫,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纵。班主任要学会“用人,不管事”。聪明的老师,首先要学会权利下放,在班里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把决策权和组织管理权交给学生。如果有谁想在班级中开展什么活动,可直接把提议交给班委会讨论。经过班委会论证,认为该活动对集体有益、不影响教学,并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即可实施。这样的班级往往都能表现出高度的自主自律和集体荣誉感。和老师的包办代替相比,学生依靠自身努力取得荣誉,哪怕一点都是沉甸甸的。
其次,自由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些聪明而又纪律散漫的学生,不好管理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失败的教育往往把天才或大才当作另类来约束,而使他们沦落成没有创造力的庸才或成为走到集体对立面的叛逆。成功的教育则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他们搭建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学生们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开始慢慢融入集体,并且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制力。
教育的目的不打造神,而是培养人。只要学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在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老师千万不要苛求结果。事必躬亲,不是好事,我们不要让学生做藏在翅膀下的小鸟,要做空中飞翔的雏鹰。
三、处理问题学生──灵活度
过去有人把老师“治”学生的“招”,总结为一拧、二按、三罚站;四抄、五写、六采砖,第七总把家长传,不来孩子跟着太阳转。随着社会文明的程度越来越高,法制越来越健全,这些都已成为城南旧事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享受着比过去好多少倍的教育,但他们的心灵却依然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去学校化倾向,甚至走到了老师和学校的对立面,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整治和征服的观念在一些老师心里根深蒂固,其教育方法依然简单粗暴。我们应该在真正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务实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自然冷却法。学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对此有的老师采用自然冷却的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对他们说,你们如果相信我,就各写一份详细的说明,明天我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材料顶多写着:“老师,我错了”几个字。人就是这样,气头上眼里只是别人的不是,事后冷静下来,他会认识自己的不足的。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学会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
真情感染法。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是目前班级管理中最让人头疼的。他们致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爱的关怀;二是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对这样的学生,爱是医治他们心理疾病的良药。老师要真诚的面对这些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交给学校、交给家长或推向社会。相信老师爱的关怀,使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品质得到了彻底的转变。
自我反省法。人非圣贤,老师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心中的“我”膨胀起来。我们因好心未得好报而感到委屈时,是否考虑到实施过程出现了问题或偏离了初衷;我们因自尊受到伤害而感到震怒时,是否考虑到事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了学生而削弱了老师的威信。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讨,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自省是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智慧。自省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问题,不断地提高育人能力。
四、评价孩子──赏识度
鲜花因赞赏而美丽,学生因赏识而奋进。人的生命中存在着自信与自卑两种角色。肯定和表扬可以激发生命奋进的勇气和力量,而否定、嘲讽则会浇灭希望的火花。人生挫折十之八九,不要让批评把学生埋没。面对学生的失败,如果我们看中结果,而漠视了他曾为此付出的努力,那么哪怕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也会因自卑而裹足不前。请你在学生失败之时对他说:失败是成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失败的越多,你就会离成功越近。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赏识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与期待。有位老师接手每一届新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一个座右铭──行守谦勤,志存高远。让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成为一个谦虚勤奋志趣高远的人,踏踏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工作,等到有一天机遇忽然降临到身边,他们会自信的说:我有以待。他还告诉学生:“我将和你们一起创建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这个集体会因你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命会因你们的成就而精彩。”这样,老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眼睛里读出了关切、期盼和信任。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你能行──站直了别趴下──失败给了你目标──爱拼才会赢。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却是此时孩子们心中的暖流啊,它能消除恐惧感,激发求知欲,唤起孩子对生命的自信与热爱。
其次,赏识学生不要一味等待奇迹的出现,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门槛。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努力。如果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信;而如果目标过低,他们则会不感兴趣。要为学生设置恰当且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并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使学生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能得到一次进步。让学生持续地保持获得成功的自信力,他们会因成功而努力,因努力而更加成功。
再次,把握赞赏与批评的“度”。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我们赞扬学生可以力争充分,但不能言过其实,不切实际的表扬是会“捧杀”学生的。批评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客观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议是最容易让问题学生接受的。相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是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灵活的方法是班级关键,赏识的目光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我们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会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杜 丽 金
200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