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与安全的关系
试论质量与安全的关系
来源:考试大【牵手考试大,成功你我他】2008年5月17日
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高危行业尤为突出,许多企业也都在查找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及对许多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我以为,如果我们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安全问题,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安全问题,将会更加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质量与安全谁第一
从大量的安全事故本身原因来看,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安全事故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而且,许多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质量问题。
如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生产工艺规程、检验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这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有些员工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处置不当,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置不当与违规操作虽然不同,但都属于工作质量问题。
质量安全谁第一?实际上,质量和安全不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也不是同一范畴的不同层次的概念,不存在“谁第一”的问题。
即使在自己的哲学范畴内,“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也是相对的。质量是与数量,具体地说是与产值、产量、进度等比较而言的,也就是说,质量和数量这对矛盾中,质量占着第一的地位。安全和生产是一对矛盾,也就是说,与生产相比较,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的地位。但质量与安全是有密切关系的。比喻彩虹桥事故,不就是典型的产品(材料)质量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吗?又比喻某施工单位在胶济线因不按设计施工,挡墙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还比喻某施工单位在既有线改造施工中,因架设的接触网导线未达到标准高度,致使导致导线挂车影响行车问题,不正是因为作业人员工作质量问题而引发的行车安全事故?凡此种种,均是因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一再发生。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是安全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最重要的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安全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不安全的条件下,操作者心情紧张,心理压力加重,必然影响其操作的规范性,也就必然危及产品质量。正因如此,ISO9000标准才将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作为重要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在ISO9004∶2000标准中,明确规定管理者应当“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考虑“安全规则和指南”、“人类工效”、“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卫生、清洁度、噪声、振动和污染”等。其目的为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为保证质量、安全本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在一些项目管理中,存在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成本,而违规生产和违章操作的现象,在赶进度的时候,忽视对材料、设备的检验、忽视生产工艺,交叉施工不注重接口、节点施工的协调和把关,相互抢点,野蛮施工,以保开通为目的,严重忽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抱着“以后整改”的心态,这也是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问题均与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直接或间接关系,这个结论为我们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质量和安全心心相通
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关系,还表现在具有如下许多共同点上。
1、都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全员参与,也就是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所谓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每个员工都存在安全的不定因素;公司要求所有员工都遵守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规则,才可能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都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带头。ISO9000∶2000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第二项就是“领导的作用”,如果各级领导不重视安全工作,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各级领导不下决心,安全隐患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3、对公司都具有生死兴衰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想大家应该有很深刻的体会了,因为某单位在过去几年里,因连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投标停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可以说,短期内是很难翻身的。
4、都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下工夫。如果技术和管理不到到位,就存在相应的质量和管理问题。就像一台年久失修的车辆,既不能保证车辆本身质量要求了,也不能保证行车的工作质量,更不能保证驾车、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
5、都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仅可能引发质量问题,而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都必须进行“法制”,每个员工做的每件事情,都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遵守工艺纪律。
6、都面临着事故的处理问题。不管是质量还是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谁也不希望有事故发生,特别是不希望重复发生。不管质量事故还是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可能触犯刑律,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7、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都涉及对人的管理,都需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都需要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两者都反对单独追求生产进度,都有一定的独立性,都有一定的否定权等。实施“手拉手”工作
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关系密切,二者完全可以相互借鉴,联合开展工作,尤其应对某些双方都要管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例如生产现场的整洁文明生产,从质量管理角度看,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搞好;从安全角度看,乱堆和乱放、污染严重,正是事故隐患之一,因此也要整顿。在生产现场往往会出现以牺牲质量和安全为代价的现象,比如单纯强调生产和节约成本,单纯强调数量、进度等,都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
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如环保管理的5S理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质量改进所采取的一些统计技术等,安全工作也可以采纳。在安全管理中采用安全现场监督管理、安全检查服务、专兼职安全员制度、安全标准工地建设、安全一票否决等等,质量管理工作也可借鉴。在进行质量整顿时,安全监督人员可以参与进来,反之亦然。当然,这就要求质量管理人员要掌握安全监督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安全监督人员也应有必要的质量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需要一个体系。安全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全可以参照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建立的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就是运用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如在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员工有拒绝生产的权力、还应有监督他人特别是领导违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权力。特别是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安全监督员应有权暂停生产,并对一些严重影响安全或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过程应进行记录,保证生产严格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并存的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从企业运行机制上看,财务有总会计师,层层有健全财务管理部门,有专职会计;工程管理有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层层有工程技术部(有的是工程部、技术部单独设立),同样有专职(高、中、初级)技术干部,物资、计划统计也是层层机构健全,专职长效的专职人员岗位一应俱全。可是安全呢?情况就不一样了,试问现在有几个单位层层设立了长效的安全工程师和专职安全员?恐怕是兼职的多!更没有
高、中、初级安全管理师的编制及叫法。因此,我认为,既然全国上下都在重视安全,也应该层层建立专门的、长效的安全管理机构,选拔懂技术、会管理、安全意识高、责任心强、思想品德优的人才,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队伍,就像财务会计、计划统计、工程技术人员一样,有专门的岗位,有工作名份,使之成为专门的、长效的安全管理机构,将安全管理当成一种专业,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的高度来重视,实现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管理基础。
第二篇:生产、质量与技术的关系
只要有生产制造工厂,三个难兄难弟几乎同时出现,其间的关系、权利、责任划分争论从未停止过。
很多道行较浅的弟兄认识让人哭笑不得:生产认为质量什么事也没干,就是动动嘴;反过来,质量人员经常强调生产管理混乱,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道行深一点的人员认识各异:有人认为:生产就是按标准100%实施操作,其它都不用管;有人认为:质量只需要做最后抽检,只需要说Y或者N;现在很多类所谓质量战略,全面质量管理、6sigma都是一个方向或者方法,与实际操作都有很大的距离。也许有更直观点的三者:
1.生产管理认为:生产部门可以说是企业的动脉,承担企业产品生产盈利的部门,是所有其它的部门的中心,没有产品生产一切都是零!可想而知。
2.质量管理认为:先是有质量要求在先,要做什么样要求的产品,品质要达到何种要求,由市场与品质部门针对市场及消费者要求提出,然后由技术部制订达到这种要求所要求的技术规范,和选用材料、设备及工艺方法,最后由生产部门组织人员去生产,而控制整个过程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所以质量管理为先。
3.技术管理认为:顾客要求高品质产品,而高品质的产品源于技术部门制订的技术规范和选用材料、生产设备及工艺方法,因此而言,技术部门是优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主导者。
到目前为止,弟兄的理解是,技术部门针对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进行开发规划;生产管理根据制造工艺,进行生产规划,进行过程管理。质量部门在产品和工艺开发过程中,在制造过程管理中,进行监控,就是过程控制。因此,确定以上部门工作重心,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相应部门为主要负责人,其它部门参与。进行生产规划,以产品制造工艺为基础,进行生产线规划设计,确定制造流程。进行过程管理,以各个行业对于的质量体系要求,设置相应的过程控制点,进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所设置的控制点,必须在确保制造流程稳定,质量受控的前提下,确保减少不创造价值的过程。
所以,说来三者就是一根绳上的三个蚂蚱,齐头并进才是最佳之道,这三者的工作是相互连续,相互依存的关系。确定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后,在实际操作中,结合项目管理方法,成立对于的项目组,汇集三个部门的人员,在项目中相应的工作中,指派相应部门人员负责,可以更好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保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忌相互妒忌、拆台----得有资本,不然你就会变成小丑一样,在舞台上跳啊跳啊跳啊的,就被赶下台了。
再看看,生产管理的是需要保证100%按标准实施,事实上,世界上有哪家公司有完全对的标准呢,国内公司能做到80%对的估计都不多。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企业,在工序和工艺的制作方面也不能随便下结论,也经常发现太多要改善的地方,所以生产管理基本上也是左右为难。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永远不可能分开,所以生产管理始终追求的是持续改善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100%标准。质量管理吧好象是个警察就对了,可是实际工作中要是真的做了警察,我看估计离离职也不远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合作的工作还很多。三者工作始终穿插在一起,需要有部门之间的合作,不然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没有办法独立解决发生在自己部门的事情。
简单地说,三个部门相互服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要摆正各自的姿态,深度认识合作意识:我们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支持另外两个部门的,他们就是我的客户,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针对事件进行任务分析,确定各自的任务,支持其它部门;一心为公司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就对了,要记住:客户还有内部客户之说呀!技术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让生产能顺利生产,品质要及时发现变异使生产或技术回归正轨,生产要按要求生产使品质受控并及时提报技术品质问题以利全面改善。
技术、品质服务于生产的同时,生产也得按要求生产、使过程受控,也得及时向技术、品质提供信息反馈配合改善。
其实各部门基本的工作关系,重在于合作、沟通、协调,才能实现企业的“一亩三分地”战略目标
第三篇: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是基础
按照IS09001:2000标准要求,我们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将与质量有关的活动以文件化的程序作出了规定,强调“写我所干,干我所写;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证据”。在策划条款分解时,考虑到设备是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五大因素之一,我们对设备申请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按照 “5W1H”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做的场所,何时做,谁来做,怎样做)的形式编写了“设备控制程序”,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二级文件之一。为了使程序文件更加简明、易于操作,我们把设备管理中需重点控制的过程及相关工序环节的操作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设备控制程序”的支持性文件,即三级文件,如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记录等。这样就明确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职责范围。
在贯彻标准中,保证将工艺和设备的相关作业指导书悬挂到生产现场或发放到工作岗位,让设备的使用者和操作者有章可循。每个车间均设立“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并规定填写要求和保存期限。这些既是定期审核检查的内容,也为今后的设备维修或改造提供了依据。
二、人员的培训是关键
员工是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首要因素。操作工、维修工自身素质的高低,能否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将直接影响设备的综合效率,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对设备管理、维修及操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公司设立了贯彻标准小组,负责体系文件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按照不同岗位的需要分级、分层次进行培训,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有记录。
由于贯彻标准培训不断开展并逐步深化,员工以用户及质量为中心的意识普遍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全员参与,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管好、用好、维修好设备,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满足用户需求。
三、实施定期检查、审核、整改是重点
为了使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保证和满足用户的期望,必须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审核和及时整改。一方面,结合公司的内审安排,对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监督审核。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另一方面,作为设备主管部门,根据相关三级文件的规定开展设备点检、定检和随机抽查等工作。点检由车间操作工、维修工进行;定检由公司机修组进行;随机抽查设备技术状况由生产设备部负责。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马上整改,及时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根据《车间设备管理、使用及维护管理办法》,生产设备部每月对公司各车间的198台(套)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保养、安全防护等方面不定期检查二次,对点检不认真、保养不到位、维护质量差的工段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责令改进,并按规定系数列入月工资奖罚范围。从而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的循序渐进。
四、坚持持续改进是保证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来,我们在逐步规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设备吨酒维修费用、能原消耗等方面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不断改进不合理的设备及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坚持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化有效运行的保证。两年来,在公司IS09001: 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公司的现状和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总结,在学习中发展,在改进中提高,使设备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以最低管理成本获得最佳管理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为公司的贯标实施和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篇:质量关系你我他
甘愿做兴澄公司的螺丝钉
质量关系你我他
如果说质量是兴澄公司赖以依傍的左膀右臂,那么我们所有勤勤肯肯的员工就是公司顶天立地坚不可摧的身躯;如果说质量是客户心中那台难以揣摩的天秤的唯一法码,那么众多在生产线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兴澄员工正是稳稳地托起这架无价天秤的坚实支柱。质量质量,有质才有量;如何才能做到既保质又保量,既增值又增量呢?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关注质量,质量关系着兴澄公司每一位你我他。
一架机器有多少颗螺丝钉?一条生产线上有多少挥汗奋斗的员工?如果这机器中只有齿轮而没有螺丝钉,如果这条生产线上只有质量标兵、技术能手忙前忙后,而其它岗位的员工都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话,那么这是一台多么荒唐的机器,那么这是一条多么奇怪的生产线啊!无法想象这样的机器运转起来会是怎样的后果?无法想象这样的生产线运作起来会是怎样的后患无穷?只怕一运转起来,机器就会散架;只怕一运作起来,别说追求效益了,就是能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也成问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质量与我,责无旁贷。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我不是调整工,我不是质检员,我不是作业长,质量与我何干?千万不要说这样的傻话:我是上料工,我是出钢工,我是检修人员,质量与我不相关。炼钢厂里,从红火的钢水到硕大的钢锭,这其中经历了多少道繁杂工序;轧钢车间中,从粗大的钢锭到细如手指的线材,这其中历遍了多少困难险阻。我们无法想象,汗水与钢水并流的炼钢炉前,一向尽职尽忠的你因为打了一宿麻将而睡眠不足而开小差而错加了稀有元素,致使一炉好端端的钢水顷刻成为一堆废铁;我们无法无法想象,红钢飞驰的生产线上,以谨小慎微而赢得同事好评的他,因为一时麻痹大意而放过了一次小小的裂纹,致使凝聚了数千人几十个日夜的心血功亏一篑。
因此,请不要放过一次不起眼的拉丝,因为这样的拉丝,会将顾客从我们的身边越拉越远,最终变成一条难以填平的沟壑;因此,请不要放过一次小小的冒火花,请不要放任这样的火花绽放而视而不见。因为这样的火花是开在我们穷尽几代人的才智才树立起来的兴澄名牌之上的邪恶之花。农夫因为放任一条毒蛇躺在他温暖的胸膛上,而被这条忘恩负义的毒蛇咬了致命的一口。古老寓言的教训让我们更不能做这样的蠢事:让这样的质量毒蛇肆无忌惮地游走在我们的眼皮下,让它有机会伸出它罪恶的毒牙,噬咬我们用心血浇灌的产品的生命。雷锋同志教育我们:要甘愿做一颗螺丝钉。这样的螺丝钉可能深深地埋在地下,终日难以看见明媚的阳光;也可能永远藏在高大威猛的机器体内,终年听不见鸟儿清脆悦耳的婉转啼叫。但是我们不仅要做一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螺丝钉,我们更要做一颗扎实、踏实、坚实的螺丝钉。在自己质朴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螺牙坚持不懈地地咬住一丝一毫,丝毫不放松,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这样的执着,我们的兴澄名牌才会像一颗沧海明珠,即使时光越过了一百年,也同样流光溢彩,熠熠夺目。
第五篇:浅谈安全_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浅谈安全、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日益繁荣,人们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非常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企业都要求增加收人,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来源于生产,建筑行业要靠施工创造产值,获得效益。但是,有了工程干,不一定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其中,安全和质量两个问题均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工地出了伤亡事故,伤了人、死了人,这个工地就要停产整顿,伤员要进行治疗,死者要进行善后处理,事故原因需要调查分析处理,职工的情绪需教育稳定„„这一切的一切会给工程带来多大影响?会使经济受到多大损失?是可想而知的。从历年的资料得知,发生事故的单位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同样,如果一个工程出了质量事故,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或需要推倒重来,如果倒塌,更会造成人员伤亡,所发生的经济损失也是可想而知。近两年来,新闻报道的国内坍塌工程,上百万甚至千余万瞬间化为泡影。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全和质量这两个问题对经济效益影响既直接、又重大,如果企业确保了安全和质位就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百年大计,质第一”的方针,必须坚持安全、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一,建筑活动首先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建筑产品生产要素复杂,施工环节众多,一经建成就不能更换,不便修复,而且又是特大的耐用产品,使用周期长,建筑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同样,建筑活动必须注意安全。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在生产和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一旦发生事故,不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在建筑活动中,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好质量、安全关。
第二,建筑活动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是相互统一、不可分离的。建筑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产活动,建筑产品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如果质量没有保证,本身就留下了危及安全的隐患,在工程的建筑过程中或建成后,就可能发生工程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目前,一些地方发生的建筑物倒塌,都是严重的工程质量原因造成的。同样,在建筑活动中,如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就不可能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工程质量也就无法保证。而质量和安全出了问题,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效益,因为出现质量问题,就面临修理或返工等一系列问题,必然造成更多的人员和资金投人,影响工期,导致资金积压和浪费,如果发生伤亡事故,必然面临着对伤亡人员的医治、安置、补偿和财产的损害赔偿等问题。同时,如果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企业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利局面,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实际上,许多建筑企业就是因为质量和安全事故才造成了严重亏损。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有效益,就失去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也就可能出现工程质量粗制滥造和忽视安全生产的情况。因为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有优质的材料和精细的施工,而这必须有一定的效益为前提。若建筑企业从事某项建筑活动没有效益,它为了生存,就有可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而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得有一定的安全投人,增加安全防护设施和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等,在没有效益的情况下,这部分投人就无法保证,安全生产也就失去了保障。
第三,坚持安全、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必须注意避免只强调效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或者单纯强调质量和安全而忽视效益的倾向。目前,有个别建筑企业在建筑活动中,对安全、质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正确的认识,安全、质量成了挂在嘴上、贴在墙上、与在纸上的装饰语,没有落实在生产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求造价低,不求质量好,只讲速度快,不讲安全防范,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如屋面、厨房、厕所渗漏,结构裂缝、墙或面砖脱落,装修装饰粗糙,器具质量低劣等。更有甚者,一些建筑物在建设或使用时发生倒塌,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因此,在建筑活动中坚持质量、安全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质暈、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质量、安全是效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效益是质量、安全的反映和体现,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既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建筑企业职工自身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