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虚拟经济是这样走进中国的_虚拟经济好发展_20140706_131323
早在1998年朱镕基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中国怎样面对国门打开之后的挑战?” 他回答:“在两广地带有一个新生事物,组建一支庞大的队伍..”
记者问:“是什么样的新生事物?” 朱总理答:“希望阳光工程,以五口之家为发展”。记者再问,此时朱总理打住话题.说:“无可奉告”。他当初说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1998年的4月18日,这一天对于中国直销行业是一个悲哀的日子.从这一天起,无论是直销还是传销.一律被禁止没商量。但是,几乎是在宣布禁止非法传销的同时,仅仅20天后另一个被称作“虚拟经济的项目,却在广西的玉林悄然运作了起来。
相传它起源于美国,由两个犹太人发明,在美国已经有149年的历史。这一个项目的引进有两种说法,一说1998年5月12日由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从美国引进,另一种说是由石广生从新加坡引进知识产权。这是一项国家精心策划的经济工程。启动运作这个项目分三步:第一步,在广西的侨乡玉林划拨出土地,设立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第二步·以无担保方式向当地农民发放无息贷款,建造统一格式的楼房。第三步,从新疆安排来建设兵团的第二代,起初是20多个人,而后用火车皮拉来。
1998年5月,一个对外公开的名称“百企入桂的干细胞工程”,实质为“资金回笼,二次分配"的政策项目,在广西的玉林开锣试运行。连锁销售的运作实行军事化管理,封闭性操作。国家的意图有三:发展贫穷落后的广西、补偿“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兵团人、试验新经济模式。虚拟经济后来改称“资本运作”或“资本孵化”.它的运作获得重大成功。玉林由原来的一个县,升格为县级市.后又升格为地级市,市主要领导也随之步步高升。资本运作(资本孵化)原称连锁销售、连锁经营。西方经济学中没有这一概念。90年代在我国出现,它是形成于中国的一个经济学新名词。
资本孵化是指利用市场规律、经济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和科学运动.实现其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从宏观上游.资本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过资本层面上资源的流动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资本运作是国家引进的目前营销模式中最科学最先进的构架。
资本孵化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行业。它在当今中国出现是一大新生事物.对其模式的构架、经营理念和操作技巧的认同.需要一个“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过程。也就是“了解、体验、认识”的不平凡的实践过程。
资本孵化属虚拟经济的范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组成国民经济。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未来预期受益的资本化。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质复制品。今日的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边界被打破.一个传统经营与资本市场共舞的时代突然到来了。竞争已经不仅仅在技术经营产业层面展开,资本层面的较量也已经开始。
第二篇:虚拟经济利与弊
虚拟经济利与弊
长期以来,我国对虚拟经济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不断壮大,同时对虚拟经济的议论也日益活跃,大家褒贬不一,各持己见。
对虚拟经济持肯定态度,主张支持鼓励的人认为,它是市场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实物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员储蓄转向直接投资。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储蓄额在攀升,过高的储蓄率又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但动员分散储户的储蓄具有较高的成本,虚拟经济以其高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着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也就由此投入了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
2、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虚拟资本可以使很多有风险的实物资产转换为可更安全保有的金融资产,而虚拟资产的多样性、可转换性和高度流动性,又使企业能以较低的风险成本实现资本存量的积累。虚拟经济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促使实体经济部门的运作风险分散,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这从宏观上看,是有利于减弱经济波动幅度的。与此同时,虚拟经济活动还可减缓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摩擦,降低交易成本,使实体经济活动的障碍减少,从而产生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3、便利资本流动和产权复合。实体经济中资产的产业转移和重组存在两方面的障碍:一是不同产业部门因其产品不同,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及相应的生产装备也不同,这使专业性实物资产难以实现产业转移;二是资产的产业或企业转移会受到进入障碍。虚拟经济使产权商品化、价值化和证券化,不仅在技术上解决了实物资产转让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的本性,通过产权的分割、裂变、转让、组合和控制等复合手段来实现资产价值资本的流动,开辟新的经营领域,提高运营的效率。
4、加速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巨额的国际游资是现今虚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便利了国际贸易融资,尤其是短期贸易融资,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则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另外,国际游资在各国基本市场之间的迅速移动,缩小了各国资本市场在利率、交易方式、交易条件等方面的差距,使其趋于一致,从而加快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步伐。
5、传递投资信息。评价实体经济的效果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搜集和整理企业、经营者及经济运行的信息需付出高信息成本,这可能妨碍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项目。而虚拟经济活动可以迅速传递经济信息,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如利率变动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股票、债券价格的变化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产权交易提供了资产重组的信息等。可以说,虚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实体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6、调节国民经济。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产权的证券化运动调节实际资本的流动,使资金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造就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如中央政府运用金融政策调节实体经济的总量、结构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产权交易促进资产存量的重组或改变原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新的产权结构安排,形成新的产业控制力和新的社会生产力。
7、虚拟经济对一国培育和繁荣金融市场至关重要。虚拟经济基本等同于包括货币、原生金融和衍生金融三大块在内的金融经济,从这个意义可以说,虚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然要发展金融市场,而要发展金融市场,就必然要发展虚拟经济。
8、作为虚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游资有利于抑制泡沫经济。从迄今为止的国际游资活动的情况来看,每次大的游资冲击都是首先针对那些泡沫经济过大的国家进行的。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到1994年至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动荡,再到1997年始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因为泡沫经济过大,而被国际游资冲击。索罗斯本人就自称是一个戳“泡沫”的专家,认为只要有人“奏乐”,他就定会“闻歌起舞”。
9、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加强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物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其只要表现是:
1、虚拟经济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虚拟经济独立于实物资本之外,流动性很大,是投机家的乐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使虚拟资本同实物资本脱离得更远,流动性更强,更可以供持有者突然大数额、远距离运作,从而对一国、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从“疯狂的郁金香”、“密西西比骗局”到“南海上的泡沫”;从“黑色星期一”、“十月大屠杀”到“这次真的不一样”,每一次金融危机都造成了一些国家倒金字塔结构严重错位,并中断了重要区域经济有效增长,致使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2、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帐的大幅增多,会动摇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础。自从纸币特别是后来的帐面货币、电子货币产生后,人类便进入了虚拟货币时代。虚拟货币的出现虽然使货币的供应具有足够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弹性,但也使货币的过量发行和货币膨胀成为可能。尤其是当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现代商业银行,脱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大量通过创造存款提供信用时,整个实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货膨胀之害。银行发放的大量贷款,如果难以收回并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坏帐,则不仅会使银行的金融资产因实际价值大大低于帐面价值而产生金融泡沫,而且会使正常信用关系遭受破坏,动摇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的信用基础。
3、虚拟经济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农业、工业等实物经济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兴起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可以得到远非实体经济能够企及的很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市、汇市或房地产,资金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同时,股市、汇市和房地产业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经济领域,使劳动成本因人力资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产成本的过度膨胀会降低实物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能力。
4、虚拟经济破坏金融系统运作,降低银行抗风险能力,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基础中投机活动盛行,资金需求剧增,诱使银行不断提高利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高利率促使银行扩大信贷,放松对信贷质量的审查和可行性研究,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过度投机市场,实物经济由于无法承受过高的银行利率而使其正常的资金受到极大的抑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对股市、汇市和房地产投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
5、虚拟经济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状况。泡沫经济引致的虚拟繁荣景象扭曲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产生过度消费现象的重要根源,而过度消费又容易引致进口大量增加,同时,企业由于借贷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加大,会降低出口竞争力。进口的大量增加与出口的急剧下降,破坏经常项目的贸易平衡,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外汇储蓄剧减,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泡沫经济可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引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安定构成威胁。
6、虚拟经济过度增长导致财政风险。IMF规定,一国财政赤字超过GDP 的3%,国内外债总和超过GDP的60%,就会发生财政风险。理论和实践表明,财政风险滥觞于虚拟经济的过度增长,直接产生于产业空洞化。这是因为,旧产业的衰退和新产业的不能及时形成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经济增长放慢或中断,会使财政收入锐减;二是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徒然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赤字,过快提高债务依存度,强化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迫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7、虚拟经济过度增长客观上要求重新分配国民收入,而众多投机商的加盟,势必会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并酿成政治动荡。“智力奇迹”和“日本神话”的破灭,菲律宾总统弹劾案的发生、韩国大宇破产和印尼政局持续不稳等等都无不与此有关。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第三篇:虚拟技术的发展与哲学思想
1.前言
网络虚拟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它既向传统的哲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也成为了哲学研究新的亮点,丰富了哲学的内涵。虚拟技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现实性,具有“超现实性”虚拟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进程。虚拟技术不仅器物层次上影响人类改造世界的方式和能力,而且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上影响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深度。
虚拟技术就本质来说是一种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和难题:首先,传统哲学受到了新的挑战,传统哲学的基石——现实性,在解释虚拟技术的现象是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是传统哲学的新难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哲学的新课题,为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虚拟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生活空间,在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之外开拓出了“第三空间”。“第三空间”给了人们极大的自由,人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却滋生了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的问题,而且,由于个体集真实世界主体和虚拟世界主体于一身,不可避免地现实世界的道德也受到的影响,所以网络空间道德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2.虚拟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首先。虚拟技术成为哲学研究的新的对象,拓宽了哲学研究的领域,并成为哲学研究新的亮点。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虚拟技术正掀起一次巨大的虚拟化浪潮,从而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我们知道,在很大程度上,哲学的生命力源于对时代变革做出积极的响应,因此,当代哲学家有责任对由虚拟技术所引起的人类进化历程的改变做出及时的反思。虚拟技术为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其次,虚拟技术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哲学单一的“圈椅上的沉思”的模式,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实现只有在想象中才出现的各种情况,使哲学不仅对虚拟技术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去引导人们正确利用虚拟技术,而且也要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哲学研究,使哲学家的宝贵思想不仅仅存在于自己的大脑中。还能够在虚拟网络中交得可视,如果他愿意的话,还能够轻松地与他人交流。
再次,虚拟技术还为哲学教学与交流共了新的理想的场所。近十几年来,国外(主要美国)一些大学的哲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实在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出了许多用于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史等方面的可视化的教学软件。正如以上所提到的一样,虚拟技术使哲学这门让人觉得深不可测古老学科焕发了新的生机。
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时间场,它实现了实践的虚拟化。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现实.而在网络空间所有的可能都能变成“现实”。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视野,为人们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行动方案。所有这些必将对哲学教学乃至整个哲学的发展的产生巨大的影响。
2.1.传统哲学与现实性
网络时代将人类带入了一个以创新为时代精神的时代,网络空间的虚拟生存即虚拟实践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潜力,虚拟实践可以称之为创造的实践。由此观点看,以前的人类实践只能称作改造的实践,人类更早的实践只能称作自然的实践。
由于时代的实践方式和时代精神发生了变化,以现实性为繁荣之基的传统哲学对虚拟空间的指导就显得有些牵强了。要使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立足于创新,使创新成为整个民族和人类的精神灵魂,就必须突破传统的现实性哲学框架对虚拟实践的桎梏。开拓我们的哲学视野,改变我们的思维范式、行为方式,进入到一个新的超现实的哲学平台上。
现实性是传统哲学的基础和核心。传统哲学是内在统一的,它的框架可以被描述成;现实性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出发点,人的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而逻辑或思维的真理性质是在于合乎现实。或者说,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只有正确反映世界才能认识世界的规律性,才能正确改造世界。现实性包含了一切尔后的哲学范畴,或者说所有的哲学范畴都是现实性范畴的自身展开。现实性是传统哲学的基础.是人的思维与行为统一性的基础。离开了现实性,传统哲学的大厦也就不复存在了。
2.2.虚拟技术与“超现实性 虚拟是未来哲学的元起点,从现实性哲学向虚拟哲学的转换是当代哲学框架的大转换。”虚拟,是人对世界、对象、活动、意义等的人化形式的构建.这些人化形式主要是语言、符号、规则、数字等。虚拟为人类创造出现实所无法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可能和平台,它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之源。虚拟的功能是指向现实的各种可能性、不可能性和不存在性,通过对现实的各种可能性、不可能性、不存在性进行思维构成、规则形成和数字构成.从而使人类走向一种更高级的创造形态。总之,虚拟的功能就是否定现实的合理性,不仅仅囿于一切从现实出发,而要确立非现实的合理性、超越性、创新性。虚拟实践、虚拟空间以传统哲学衡量是不现实的,因为其不能“出场”,只能看作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另一方面。网络社会是自在的,它的组成部分——电脑、Modem、网民这些东西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同时它又是实在的,对于众多网民来说自不待言,每天的上网已经充分说明网络社会是现实的。对于没有上网的人来说,网络社会也是现实的。整天的宣传和报道,足以使人意识到网络社会的存在。”所以,虚拟网络空间又是现实的。这两种分析运用的都是传统哲学的理论,得出的却是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网络虚拟技术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现实性来街量,它具有超现实性。
3.虚拟技术的应用
典型实例:头戴显示器
头戴显示器,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携带的显示器,和传统的显示器相比,头戴显示器的外形一般表现为头盔的模式,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也有不少头戴显示器更加轻薄,表现为眼镜的模式。
除了外形上的差别,在显示技术上,头戴显示器和普通的显示器也有所差别。普通显示器是利用面板成像,而头戴显示器的显示模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利用体积微小的面板成像,包括LCD,LCOS,OLED等面板,然后将影响投射到人的眼睛之中,相当于在人眼前假设一个微小的投影机系统。另一种则是激光扫描显示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微电子机械系统直接把信息“写”在视网膜上。
头戴显示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军事,医学以及娱乐都有头戴显示器的用武之地。头戴显示器的应用作用可以概括为AR(augmented reality),翻译过来就是增强现实的意思。这和VR(virtul reality)虚拟现实的作用不同。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虚拟的图像世界来进行计算,而增强现实则是在人眼观测到的真实世界中进行信息标注或者信息计算。比如信息处理,这是头戴显示器重要作用之一。在军事上,飞行员在观测到战场环境的同时,结合眼前目镜中的信息,及时的了解所有的战场动态,对上级的命令做出快速的反应。在民用中,一个仓库管理员,可以结合头戴显示器,快速在货物堆积的仓库中找寻出特定的物品。当然,头戴显示器的娱乐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的消费级头戴显示器也都瞄准了这一市场。比如索尼的HMZ-T2,用户可以在极短的距离内观测到大屏的电影,并且可以实现3D效果,也可以连接游戏主机,体验3D游戏的乐趣。
(技术介绍类资料不充分)谷歌智能眼镜
谷歌眼镜包括了一条可横置于鼻梁上方的平行框架、一个位于镜框右侧的宽条状电脑,以及一个透明显示屏。这款高科技眼镜拥有智能手机的所有功能,镜片上装有一个微型显示屏,用户无需动手便可上网冲浪或者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同时,戴上这款“拓展现实”眼镜,用户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南加州大学创新技术研究所的艾伯特•里佐博士(Dr.Albert Rizzo)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他注意到自己的一位脑损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很难接受他所提供的治疗方案,但是却很容易沉浸到Game Boy中的《俄罗斯方块》之中,里佐从此获得灵感开始研究针对脑损伤疾病的数字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中,里佐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同事们一起进行研究,试图弄清楚虚拟现实模拟训练疗法能否改善患者在真实世界中的能力。在经过近20年的研究之后,里佐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把患者当年所处的环境(比如战场)模拟出来,然后再用诱导性的话题去唤醒患者的记忆,从而帮助其恢复正常的记忆。虚拟现实疗法研究公司Virtually Better的临床心理学家和培训总监马拉特•萨诺夫(Marat Zanov)指出,目前已经有数百个临床研究案例显示,虚拟疗法的效果至少不低于真实疗法。同时相对于真实疗法来说,虚拟现实疗法要更加方便和便宜。虚拟现实疗法对于飞行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来说是相当便宜的,如果他们也采用暴露疗法,通常需要支付比较昂贵的出行成本,但如果使用虚拟疗法的话,这方面的费用可以完全节省下来。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
在欧内斯特·克莱因(Ernest Cline)的小说《Ready Player One》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世界,这里的幼儿教育几乎完全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实现,其中就有利用激光投影来营造虚拟教学环境的场景。我们距离这种完全虚拟化的课堂还有很长的距离,但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和老师在虚拟教学上迈出了第一步。
利用平板电脑和微软的Kinect来帮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孤独症患者)。这是一款能够提升孤僻学生情感投入水平的绝佳工具,这些学生大多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对标准的教室环境不太适应,后者容易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对于那些有感觉处理障碍症状的学生们来说,传统的学校环境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相比之下,虚拟现实技术却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这些学生们成对佩戴上Oculus Rift,然后让他们直接去玩一些类似《泰坦宇宙之旅》(Titans of Space)和《蓝色大理石》(BlueMarble)之类的虚拟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往往需要与自己的搭档进行对话和交易,事实证明,Oculus Rift能够将一些团队合作技巧通过这些游戏教授给特殊儿童,而这在传统教学中极难实现的。“他们在玩游戏时只需点击不同的按钮即可,而无需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社交压力。
在未来几年内,教育行业和团队将会越来越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一些教学类的优质软件也将会被开发出来,一旦这些条件具备之后,整个教育行业可能就会发生巨变,学生们在学校里不仅能够体会万里之外的卢浮宫或长城的独特魅力,还能够通过虚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成长变迁史,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够在数学课上扮演助手的角色等等。比如在教授面积和体积时,老师可以在讲台上为大家绘制一个物体的3D图像,让学生们更加立体地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无疑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和趣味性,对于老师和学生们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4.虚拟技术之双刃剑
4.1.虚拟技术引起的道德失范
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虚拟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人们进行人际沟通和获取、发布信息的时效性、便利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虚拟技术也造成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特别是虚拟网络空间道德的失范对现存道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受制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特征。农业文明形成特定的农业社会道德规范,工业文明产生与其相适应的工业社会道德伦理,信息社会也必然形成新型的社会道德范畴。人们之所以提出“网络道德”这一概念,正是由于当代人类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表现出一种与以往社会不同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于虚拟网络技术逐步渗透,影响到社会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改变,影响到文化、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阶层的结构、地位等社会各个层面的改变。这种变化与发展,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关系,产生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
虚拟实践的产生和普及,使广泛存在于人际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不再囿于现实世界之内,从而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之中。由于虚拟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匿名性,以及当前技术手段不足造成的真实感不够等原因,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可以随意发泄,畅所欲言,为所欲为,其言行很少受到限制。这就使得许多人的社会责任感淡化,甚至原形毕露,炮制出许多令人不齿的言行,强烈冲击着当代人的道德底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整体道德水准滑坡。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本应是人类自由交流、共同发展的友好空间,是展现人性之美的首善之地,如今却受到人性之恶的干扰,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以上种种,使得当前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4.2.心理问题
随着虚拟实践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由此使得当代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最近几年,由网络上的虚拟活动诱发的各种心理疾病进入多发期,人们过度沉溺于数字化技术编织的虚拟网络世界,导致上网成瘾,网络抑郁症等心理障碍。这些由网络虚拟世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当代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2007年,南京市玄武区一项针对南京587名大学生的虚拟实践的哲学审视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了9%,这属于一个的偏高发生率。而他们上网的目的,以玩游戏为多,而在心理冲突和困惑以及无法解决个人矛盾时,容易逃避现实,寻求在虚幻世界里的愉快感和满足感,造成网络成瘾。而且专家们发现,网络成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危险行为,发生网络成瘾的学生,出现非故意伤害、自我伤害以及外在伤害行为的几率都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的大学生。①因此,关注虚拟实践引出的心理问题,尽可能消除或缓解其中的不利影响,已是当务之急。第三,安全问题。网络虚拟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无限宽广、无限包容的虚拟空间。自打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职业的人们投身其中。就像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所说的那样:“也吸引了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它还是恐怖主义分子的避风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无处不在的木马、病毒和黑客入侵愈演愈烈,活动更加猖獗,对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破坏也越来越大。2007年,武汉人李俊为了报复社会及谋取经济利益,编写“熊猫烧香”病毒并贩卖、传播,导致数百万台计算机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由此可见,虚拟世界也不安全,木马处处、病毒肆虐、黑客横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
4.3.环境问题
随着虚拟实践的产生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从物理世界蔓延到了网络虚拟世界。当今社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污染虚拟社会环境为代价的。虚拟世界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化和自由化等特点,导致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各种过时的、无用的、甚至是糟粕的信息充斥其中。当前,垃圾邮件、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网络虚拟世界的公害。另一方面,从人类的生理特征来看,其接收和处理的信息量总是有限的。数量庞大的垃圾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干扰源,直接导致网络虚拟空间的交通阻塞,极大地降低了虚拟实践活动的效率,影响人们正常的信息接收与处理,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引发了愈来愈严重的网络环境问题。
4.4.虚拟技术的道德建构
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并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继续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时代环境中.道德的内容和要求也大不相同.而且即便是在同一时代的统一社会制度下。由于所属行业、社会阶层等的差异,人们所要遵循的道德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每个时代的道德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和相适应的。在网络虚拟技术出现以前,现实社会的道德要求从精神层面上规范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网络虚拟技术出现后,人类在现实世界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现实世界的道德显得苍白无力,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方式已经被人们不自觉地带到了现实社会中,对既有的现实世界的道德提出了严竣的考验。
5.总结
虚拟实践的兴起,由此掀开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篇章。这种新兴的实践形式不仅深刻改变着当代人的生存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实践基础与研究对象,它使科学和哲学的问题域、思维方式、地位、功能等都产生了显著变化。面对虚拟实践,原有的哲学理论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感,唯有创新,哲学才能使自身成为时代精神之精华。虚拟实践的兴起,为哲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源泉和动力。首先,虚拟实践极有可能成为打破传统哲学“话语霸权"的有力武器,它正在促进哲学语言、哲学范畴的迅速更新。其次,虚拟实践也促进了哲学教学、哲学对话的方式、手段和场所的更新,这主要表现为虚拟哲学教学、虚拟哲学对话的兴起。更为重要的是,虚拟实践正强有力地推动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是思维方式的基础,虚拟实践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引起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更新。总的来说,呼唤哲学指导的虚拟实践,必然要求哲学创新,以便更好地把握时代精神。我们对虚拟实践的研究,既是响应时代精神的号召,希望为哲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当代实践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研究和把握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而使哲学在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中彰显其特有的功能。本文从虚拟实践的历史渊源入手,对其内涵、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解析,对它给人类生存状态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阐述,重点研究了虚拟实践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作用,指出虚实相生,或者说虚实和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本身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虚拟实践研究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时代性课题。对它的研究,应该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语境下,着眼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反思人类实践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问题。
虚拟网络技术给人类带来舒适、便利,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社会带了打开了的“潘多拉的盒子”。虚拟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中,网络道德的失范显得尤为突出,已经影响到了现实道德规范。这样,网络道德的建构就显得非常迫切。随着网络道德的构建及其不断完善,虚拟技术将会以更大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人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第四篇:虚拟货币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虚拟货币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虚拟货币概念的理解
(一)基于实体的虚拟货币
自古以来,凡是用纸制作的“货币”都叫做纸质货币,当代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纸币。在马克思时代,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纸币的实际含金量等于名义含金量,当名义含金量大于实际含金量时,金属货币物价指数就会因纸币过多而提高,当超过一定限度,就发生了通货膨胀。马克思将这些没有黄金作为保证的超发银行券称作虚拟货币。凯恩斯时代,纸币是GDP的符号,他定义因弥补财政赤字而导致的纸质货币增发为赤字货币,并认为纸质赤字货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只会造成半通货膨胀。张春嘉在《虚拟货币概论》中的研究也证明,既无贵金属又无GDP保证的纸质货币的投放会引起物价上涨,而这种货币称为虚拟货币。
(二)基于虚拟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网络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货币,以满足用户的安全性与便利性需求而存在,它代表了未来货币存在形式的发展方向。它产生于互联网,并在网络社会中完全或部分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虚拟货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货币,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但它是虚拟的,依赖于网络虚拟环境。虚拟货币与生俱来的无国界性,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比传统货币更具流动性。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应,通过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兑换关系发生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的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实物商品,传统货币也能购买特定的虚拟商品。
二、虚拟货币的特性
1.价值性,用户消费运营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而获得效用价值,虚拟货币通过提供交换来满足消费者的这种效用而具有价值,虚拟货币的数量衡量一般商品的价值量。虚拟货币的发行本质也是信用发行,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债权。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债权具有的价值就是索取权。
2.虚拟环境依赖性,虚拟货币的存在以发行商提供的虚拟经济环境及发行商自身持续经营为前提,否则虚拟货币没有任何意义。
3.近视货币性,货币价值形式作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最高价值形式可以被认为是真正意义的上的货币。虚拟货币由于其流通范围的有限性,尚不能充当所有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但是其在一定范围内,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所以,可以认为虚拟货币近似货币价值形式,是货币的一种初级形态,具有近似货币性。
4.需调控性,虚拟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虽仅限于有限范围,但会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影响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和准确度。虚拟货币发行者需将其发行量与流通量等指标告报中央银行,并随时服从央行的统一管理
5.需规制性,货币由央行发行,并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而虚拟货币,由金融体系之外的非金融主体发行,其发行目的是获取商机与竞争优势,是一种市场行为,必然会导致发行者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完全会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或通过寻租获取竞争优势,这就决定了需要规制主体根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管理规范。
6.虚拟性,虚拟货币作为一种近似货币,若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并可购买其中的虚拟财产,则表现为虚拟存在;若与主权货币挂钩,可在现实世界存在并购买实体资产,则表现为主权货币的虚拟物。虚拟货币实际上是一串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一段数据文件,仅有发行者对其系统解释后才具有虚拟货币的意义,由此可见,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具有虚拟性。
7.应用有限性,一般而言,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发行者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与发行范围以外的发行者联盟,按一定比率兑换从而可以购买联盟者的产品。对联盟以外的产品,虚拟货币就不具有任何价值意义;同理,当虚拟货币仅被授权在不同销售周期购买不同产品时,虚拟货币的使用就具有时间与范围的有限应用,而不像主权货币可以完全自由交换。
8.可分性,虚拟货币不具有实物形态,是数字化的存储信息,异于传统纸质货币需要考虑主币与辅币的发行量及各种币值比例的平衡关系,它可以无限拆分。比如暗黑币,尽管总量仅有2300个,但是每个Bitcoin可以拆分到十的八次方位。
9.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尽管虚拟货币存在于虚拟世界之中,但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已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紧密相连,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实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比如大量娱乐活动应用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相反,在虚拟世界中发生的洗钱、赌博、网络盗窃等会对现实经济带来反作用。
三、货币形态演变的规律研究
(一)交易成本递减规律
在货币历史中,货币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货币形态不同,同一时期货币形态也会因情况不同而不同。
1.在实物货币阶段,龟壳、海贝、蚌珠、米粟、农具、皮革、齿角都曾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过。然而由于质量较重、不便携带,成色不均、难以分割,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尺度不均、难于对比等原因,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已被历史所遗忘。
2.在金属货币阶段,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铁、铜等贱金属逐步向金、银等贵金属过度,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与成色的金属货币,其稳定的价值、易于分割与保存的优点,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使得金属货币意义非凡。由于较高的铸造成本,携带困难,不易保管,易磨损等缺点,交易成本仍然很高。
3.信用货币阶段,由最初的可兑换为金属货币的信用货币,过渡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部分兑现,逐渐发展成牙买加货币体系下不可兑换的纯信用货币,它是货币的价值符号,以国家信誉为担保,代表国家对使用者的负债,但是多次因货币滥发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而使之备受争议。信用货币降低了贵金属的存储、分割、安全运输等费用,节约的金属被用于其他高效的生产领域。
4.电子货币阶段,它的产生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是金融创新的成果,是未来货币发展的新起点。电子货币减少了巨额的印钞、存储、现金搬运、点钞与销毁等大量费用支出,它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服务对象等限制,极大的提高了交易范围与交易效率。
5.虚拟货币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是存在于发行机构服务器的数据文件,没有所谓的铸造与印刷费用,也没有电子货币的卡基费用与转账等手续费用,也不会因为货币的运输、携带而产生成本。所有的流通只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指定数据。此形态的货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二)与科技发展程度紧密相连
1.早期的石器时代,农耕与畜牧是人的主要生存方式,人们的交易由个别实物充当一般等价物,如玉石、陶土,且交易范围狭小,是对生产的一种补充。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实物,大量实物无法等价交换,急需一种可分割、不可肆意制作的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随着手工制作与冶金技术的发展,金属货币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货币形态。
2.以电力、内燃机的创造拉出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要求,信用货币产生了。此时,机器制造业产生的印刷、化工技术,都保证了信用货币的印刷、发行、防伪等。
3.20世纪以来,电子科学、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主体对交易媒介的快捷性有了更高要求,新型的电子货币产生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网络商务时代,虚拟网络经济产业的繁荣诞生了虚拟货币,它以低成本、低风险、虚拟性、快捷性等满足了经济对交易媒介的需要。
(三)货币自身发展规律
货币随着简单交换而产生,其形态随贸易交换发展而变化,每一次形态的演变,从具体到抽象,从实体到观念,货币都在试图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充当价值符号,寄身于纸币、信用卡、电子终端设备中。不断向着社会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在历史上,商品货币表现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两种形式,这种货币兼具商品与货币的双重职能,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物物交换限定了交易的发展,这种生产关系不再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随即过渡到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发行都有一定的担保,国家发行的主权货币也是依靠国家的信用而强制流通的,货币信用担保也因国家的强制发行流通实现了具体化向抽象化的发展,从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符号,实现了货币发展的一次飞跃。货币由纸质形态进入到电子化时代,纯粹的变成一串数字符号。这种电子货币是一种以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传输与存储的货币,它的出现使得存取款、投融资、交易等有关的交易都变成数字化的电子数据交换形式,货币开始向着无纸化方向发展,实现了第二次质的飞跃。网络社会的发展创造繁荣的虚拟网络环境与丰富的虚拟网络产品,从而产生了虚拟货币利用网络社会的交易,这种货币是一种存储在网络服务器的数据文件,依赖于整个互联网而存在。其货币形态更进一步虚拟化。
四、结论
虚拟货币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货币进化史的一部分,是数字科技革命的结晶。回顾货币史,任何一种形式的货币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都会经历质疑乃至排斥。它也像传统货币一样,并非天然完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以更适应生产力并为其服务。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货币受制于信用约束而在有限范围应用,然而不断创新的虚拟货币正在突破地域、民族、文化、信用等约束,在国际范围内推广使用。毫无疑问,虚拟货币代表了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虚拟货币也将会有更完美的针对主权货币的解决方案。
第五篇:2014年中国IDC市场虚拟化技术日益成熟
2014年中国IDC市场虚拟化技术日益成熟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不受电磁干扰,稳定性好;体积小,可安装到缝隙、小孔等,不占用空间;只要光纤不受外力破坏,可做到免维护。
IDC即是InternetDataCenter,是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基地并提供相关的服务。IDC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主机托管(机位、机架、机房出租)、资源出租(如虚拟主机业务、数据存储服务)、系统维护(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管理服务(如带宽管理、流量分析、负载均衡、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诊断),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日益成熟,云计算、大数据业务的发展,互联网客户需求的增加,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中国数据中心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智研咨询研究部预计,到2016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48.3亿元,增速将会重新升上30%以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和改造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数据中心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数据存储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量越加集中,对空调制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中心机房电能消耗也越来越大。因此,精准地控制空调运行状态,更好地控制机房温度,并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成为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典型的数据中心能耗中,空调系统是数据中心机房能耗的第二大户,由它所产生的能耗约占数据中心机房所需总能耗的37%左右。然而,实际上中国很多数据中心的空调能耗比值都远超过这个数值,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因此,节能降耗从空调系统着手,既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又有充分的迫切性。
针对上述数据中心温度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上海光维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和改良型CFD算法的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采集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风速等信息,图形化再现数据中心动力线路的温度场分布、机房环境和机柜微环境的温度场分布、机房环境的风速分布,联动空调控制系统、风机控制系统和报警系统,实现数据中心局部过热点的精确定位与快速降温,实现空调系统的精准调控与节能降耗,为您打造安全节能的数据中心。
本系统的整体构架采用分布式三层模块化结构:传感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和管理操作层。
传感采集层主要指可用于监测数据中心线路温度、数据中心环境温度、以及机柜微环境温度的光纤测温系统,用于监测机房环境适度的高精度电容式湿度传感
器、用于监测机房中风速的新型热膜风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等数据采集设备。在温度数据的采集上,本系统利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实现了完善的从机房级到机柜级的环境温度监测,更精准地显示机房各处温度,这有利于空调温度、湿度、风速更加合理的设置,使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更有针对性,在提高制冷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而且,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同样可用于数据中心动力线路温度的监测,让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光纤测温系统是光维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与传统电子温度传感器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分布式连续测量,能实时监测光纤所及之处的温度,可精确定位局部热点的位置。
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IDC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