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糖果市场虚拟代言人的使用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糖果市场虚拟代言人的使用现状及发展
【摘 要】:糖果市场作为一个已经建立起来,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企业们正在采取不同的方式争取打开及占领市场的方式。而越来越多的人在这快消食品行业中,愿意选择虚拟代言人作为营销方式的一种,大量卷入度较低,注重感性购买的产品,非常适合使用虚拟代言人策略。本论文以糖果市场的虚拟代言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糖果市场的虚拟代言人的形象建构和外部环境,分析当前中国糖果市场虚拟代言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糖果市场;虚拟代言人; 卡通形象代言人;
一、糖果市场虚拟代言人的现状
原创卡通形象以幽默风趣,夸张诙谐,动感悦目又具有鲜明个性形象突破现实的约束奔向更为广大的心理空间。在经济商品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营销时代的到来让更多元化的营销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吸引受众成为人们,让自己的产品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虚拟卡通代言的形象运用成为商家们吸引消费者博得占据市场的一大方式。商家们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选择目标消费人群,寻找消费者的心理期待,设计出符合自己产品的艺术卡通形象即虚拟代言形象,进而通过不断的宣传运用推广达到销售目标,巩固品了牌资产。
一个原创的、有特点的卡通形象,能吸引观众的注意、理解、记忆和认知,获得人们的认可,进入人们的关注和接受范围。[1]虚拟代言人使该企业的形象更加人性化,更加具有亲和力、号召力,能够贴近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及更加贴近产品的外表走进消费者的内心,是一种具有产品形象的符号语言。它以独特的形象专属,低成本、出位的形象与夸张的表现,强烈的感官刺激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以别具特色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扩大了人们的生活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世界,从而使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虚拟代言人以他独有代表产品形象的特点实现了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相互沟通。而如今,虚拟代言人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开来,食品行业中的糖果市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为基础的生活食品需求更是将虚拟代言人逐步演变成在糖果市场营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使得糖果产品的形象与推广、营销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虚拟代言人形象代言品牌的糖果市场之环境分析
自2003年以来, 中国糖果市场一直保持着8% ~12 %的增长速度, 比全球糖果市场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6个百分点,成为食品工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2]。即使在经历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导致奶糖销售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此后中国的糖果业也保持着10%的速度在增长。此外,我国目前人均年糖果消费量为1.16kg, 与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国家人均年消费量9.36kg[31。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差距, 因此我国的糖果市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以及潜力。而全国排名前十的糖果品牌占领了48%的份额,中小型的糖果企业却面临着走向消亡的道路。因此糖果的质量、价格、包装成为了该产品在糖果市场想要占领市场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商家们除了加强对糖果新品种的开发与生产,还开始加强从糖果的包装和形象设计上进行创新设计与研究。
因此在通往糖果市场销售的路上,运用与众不同的包装设计制造视觉效果,让别人在购买的时候,能够被这精美的东西所吸引住,造成冲动购买的行为。目前糖果市场在产品包装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无虚拟代言人的糖果产品包装。第二类为企业结合自身产品设计的具有个性并且赋予它生命的图标或者吉祥物它符合糖果品牌产品的虚拟代言形象。第三类为企业结合当下最流行的虚拟卡通形象,购买卡通形象的使用权对自己的糖果产品进行代言宣传。
而相对于其他行业,糖果行业的产品都属于生产周期短,在市场上十分活跃,经常会通过媒体或者现场进行互动宣传和促销。糖果市场的消费群体主要偏向于年轻化的群体,感性又冲动。经常在非理性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购买。而虚拟代言人就可以通过自身代表产品及企业的形象进行线上线下宣传,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代言形式更具有形象性及视觉性。因此虚拟代言也具备情感说服的功能,而糖果产品作为休闲食品非常适合企业在产品宣传中使用虚拟代言人。
(二)、中国糖果市场进口与本土糖果的虚拟代言人的比较
糖果市场作为快消食品的一种,主要消费群体主要是以儿童、青少年以及偏年轻化的群体为主。而新兴的创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动漫产业”的进步也不断地提高发展。随着越来越规范化的发展,对新时代成长的群体动漫的影响是从小熏陶,而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对成人动漫进行追捧如《怪物史莱克》《怪兽电力公司》„„而使用虚拟形象代言,首先抢占了消费群体的心智,它符合了消费者的口味和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关注。而掌握了虚拟形象代言人的营销方法对于产品品牌的塑造、传播、销售都有这很大的影响。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糖果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功能,新口味不断地高端化、细分化、专业化,以及糖果市场不断涌入的进口糖果采用了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加剧了我国糖果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今国际上糖果品种共有1500多种,我国只有1000种左右。[4]进口糖果与本土糖果的竞争日趋白日化,虚拟形象代言人的使用也十分的激烈。下面对国内本土糖果与进口糖果虚拟代言人进行分析:
图1-1 1“大白兔”奶糖(图1-1):
大白兔奶糖是“中国的第一奶糖”从发售起就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商标为一只跳跃状的大白兔,给人以活力、朝气、健康的形象,深入民心让人过目不忘,其优质的品质与健康的品牌形象引来了无数消费者的热捧。然而“大白兔”形象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兔子依然是简单单纯的兔子形象、单一的包装,相对于不断上市的新糖果形象,显得缺乏亮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图1.2
2.“不二家”糖果(图1-2):
糖果源自日本,“不二家”的卡通形象牛奶小妹PEKO扎着两个小辫子,红扑扑的脸蛋,舔着舌头的模样增加了产品的亲和力,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活力。因而每当看到品牌名称时,便会想到可爱又甜甜的笑容。以爱心、诚心、感恩之心使消费者倍加喜爱“不二家”,形成了一种爱心企业的理念。整个品牌色调幸福温暖,让别人有了家的感觉。这就是不二家区别于其他品牌在进口糖果中脱颖而出的特点。
由此可见,在外国相对成熟的糖果品牌中,他们非常注重虚拟形象代言人为打造企业文化和品牌而产生。更加注重形象的符号寓意,注重虚拟形象代言人的实时性及现代化时尚感。而中国在创造符合中国特色的虚拟形象的代言人时要重视虚拟代言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要与时俱进,注重时尚元素与虚拟形象代言人的颜色运用,用不断完善发展的虚拟形象来牢牢的吸引住消费者们。
二、糖果品牌中使用虚拟代言人的优势
(一)、了解消费者心理,通过虚拟代言人增加趣味性
目前在国内糖果市场中巧克力主要是由德芙、费列罗等几大国际性大品牌占领着,而口香糖市场主要是由绿箭公司占领,其随着时机不断推出的新口味,也是他的地位牢固不可动摇。而相对这种情况硬糖市场与软糖市场、胶母型糖果及各类功能性糖果,竞争十分激烈在消费者购买糖果产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们一尘不变的选择某个特定品牌,但是他们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和糖果产品的质量考虑,选择自己比较信任的品牌。而目前主要的糖果市场主要主要的群体呈现两种情况:
1.“挑选和组合”:
偏向于中年人的选择,他们会根据自己及家人的喜好来挑选不同组合型的糖果,用在家庭聚会及亲朋好友聚会。他们更偏向于喜欢雅客、徐福记这样的品牌。如雅客集团身为中国糖果市场的领军企业拥有14种类型糖果产品,以及众多的糖果口味。在产品的定位及推广中会采取不同的策略。雅客除了从品牌传达“运动”“健康”等概念还会在产品的包装上做文章如雅客妙悠牛奶糖有自己的虚拟代言人(图1-3),俏皮的虚拟人物形象,外加牛奶“Mike”的元素将产品所要传达的概念突出出来。使得产品本身更加俏皮有趣,虽然中年群体的求异求新的意识没有年轻人强烈,但是产品的包装虚拟形象也是他们作为购买糖果的参考条件之一。
图1-3 2.“固定包装”:
偏向于年轻群体的选择,他们通过对产品给定的形象结合产品的质量与口味进行购买。在购买的过程中偏向于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并且根据自己的审美与追求时尚好潮流并结合产品的创新口味选择产品。若在包装上采用虚拟代言人作为宣传的亮点。年轻群体根据从小潜移默化培养起来对动漫卡通等新兴产业的兴趣,对于造型突出又极富有人物性格特征的形象造型极具吸引力。如月山株式會社推出的进口食品蜡笔小新15周年的糖果(图1-4)。结合卡通形象塑造的卡通形象蜡笔小新极具调皮诙谐的个性,让人们在看到糖果包装时自然联想,产生购买欲望促成最终购买。而虚拟代言人可以根据企业的规划进行设定,富有个性的虚拟形象能够增加趣味性,博得消费者的喜爱,促成产品的最终销售。
图1-4
(二)、通过增加虚拟代言人的个性,增加对于糖果产品的印象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在网上购买产品。人们通过淘宝网、拍拍网、亚马逊等各种网站促成购买。他们可以在网上购买很多传统柜台上有的糖果,还能买到商店里买不到的糖果,利用代购进行实现。面对层出不穷的糖果消费者出来朋友推荐、之前有品尝过之外,如何做出选择呢?通过的包装是用来传递给客户最好的方式之一。如果糖果品牌拥有自己的虚拟代言人形象,利用新兴消费者求新求异,追求创新的消费理念。在推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强化自己的虚拟代言人的个性,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印象,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形成了优势。
(三)、通过视觉刺激增强购买欲望
俗话说“人靠衣装,美靠靓装”。虚拟代言人的加入能够是包装更为突出 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糖果品牌的选择时更具有优势。同时虚拟代言人的形象需要于是俱进根据不同时期人们的视觉变化进行局部的更改和变化。不断创新变化产生视觉刺激的虚拟代言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品牌。
(四)、节省成本
使用明星代言人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让品牌“一夜成名”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的明星代言则需要高额的代言费。如韩国明星“都教授”代言某品牌的出场费为600万元,而李敏镐代言国内某手机品牌的价格为1200万,更有甚者如国内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代言费价值2亿。面对这么高的价格,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费用。而虚拟代言人则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只需要用正确的营销方式,加强品牌及虚拟代言人在媒介的推广,保持产品虚拟代言人的曝光频率,将产品进行推广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
(五)、可控性强,不会受到代言人本身的负面影响
企业根据产品和品牌的战略设计的虚拟代言人比明星代言更能够与企业本身的品牌精神相互连接。更够更好的代表企业的价值取向及文化内涵。明星代言就是在短时间里面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带动品牌的宣传,是一种既定的文化符号。但是他们没有办法跟随品牌一辈子。能在本身或者企业战略规划的调整转瞬即逝。明星代言有时候城门失火会殃及鱼池。如韩国当红明星朴施厚因为强奸未成年少女,遭到电视台无限期的封杀,对其代言的产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及日前发生李代沫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刑事拘留,其形象受到了重挫,央视更是下达通知要求停播李代沫的宣传片以及广告代言片,迫使企业撤销其代言的广告。而虚拟代言人通过自身的企业专属形象,没有负面影响,且可以根据每个时期企业的战略调整将品牌的精神传递给消费者们。且避开了频繁更换明星代言人,影响消费者忠诚度、影响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断裂的可能。
三、糖果市场使用虚拟代言人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效果迟缓、推广成本高
相对于借助明星效应在短时间取得知名度打开市场的糖果品牌而言,像雅客通过周迅、李小璐等明星对其旗下新产品代言迅速拓开糖果产品知名度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虚拟代言人需要通过一个很常的周期让消费者了解虚拟代言人,通过与消费者建立起联系才能让消费者们通过对虚拟代言人产生辨识。从而对其所代言的品牌进行认可。而前期就需要企业主在推广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企业们通过对虚拟代言人展开一系列的宣传结合公关、促销直销,加强消费者与虚拟代言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起群众基础,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发展。而面对很多中小型糖果企业他们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精力在不成熟的虚拟代言人推广中。而是会通过明星效应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不错的收益。
(二)、对于成熟(对于具有购买力且40岁以上)群体影响力较弱
随着新型产业的推动与发展,“动漫一族”的群体也不断在拓宽发展,很多小孩一出生就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动漫产业的影响,倾向于对各种各样的卡通造型产生好感。而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也有不少的成年群体也加入了追捧动漫行列当中,而面对这无穷的消费潜在力,是当今市场不可忽略的强大新生力量。虚拟代言人就能够在感情层面上得到这部分群体的关注。他们主要集中在儿童、青少年、及偏年轻化的群体。但是对于年纪先对成熟、事业稳定的中老年人而言,他们小时候受到动漫产业的影响较少,加上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因素等原因在选择糖果的时候会更理性,选择适合他们的健康糖果而受虚拟代言人的影响产生的购买冲动也较弱。
(三)、存在版权纠纷问题
一个极富有个性的虚拟代言人,能够促使消费者因为喜欢虚拟代言人,而对其产品产生购买欲望。而在很多虚拟代言的形象设计上。及制作中出现盗用他人作品的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的火爆程度,使得很多糖果企业伺机在自己的糖果产品中使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形象,甚至直接采用喜洋洋或者灰太狼作为糖果造型包装。走进超市柜台会呈现各式各样从包装简陋到包转高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糖果产品,而很多小企业并未购买使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形象虚拟代言人的版权,同时盲目使用热门动画片的形象很容易使消费者陷入选择盲区。
四、糖果市场虚拟代言人的发展方向
(一)、重视糖果产品的虚拟品牌的整体设计
目前有进口糖果品牌与国内的糖果品牌在虚拟代言人的使用上更为成熟化和专业化,而国内的糖果市场的虚拟代言人在设计虚拟代言人的时候并没有从长远考虑,在设计上并没有注重考虑企业想要通过虚拟代言人表达什么,在个性和形象上没有从长远来考虑。仅仅注重虚拟代言人的形象设计而不注重他的个性化,而缺乏虚拟代言人区别于其他形象,吸引别人持久关注,维护品牌忠诚度,这会严重影响到消费者对饮产品乃至品牌的关注,这也说国内很多小企业在虚拟代言人实践失败回归平淡的原因。因此,面对于并不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虚拟代言人,我们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将他的性格、形象在虚拟的世界中丰满起来。让消费者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寻找能够强化他们记忆与品牌忠诚度的元素。在这个重视营销与感情交流的新时代,精心设计的虚拟代言人结合了品牌的诉求建立起来的形象,一定能够在收获利润的同时,赢得消费者们的认可。
(二)、虚拟代言人要经常注意新元素的注入
时代的变化随时都会影响着人们对潮流的感知,而要想让虚拟代言人一直随着时代和企业进步的脚步不断发展变化,那就需要企业们根据大众审美、时代诉求对虚拟代言人的性格、背景、造型进行变化与发展,如 “金丝猴”糖果: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的金丝猴造型。其一开始只是一个用红笔描边的金丝猴,穿着一个符合90年代的鸭舌帽。动作喜庆而快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了更多的色彩如黄色、蓝色,和时尚的元素,打造了一直更加有时尚美丽的金丝猴作为形象代言人。竖着大拇指的金丝猴就是这样告诉人们他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更加突出的视觉效果,符合了新时代人们的追求。没有脱离大众审美的虚拟代言人及企业形象才能不被遗忘,在赢得老顾客的“新鲜感”之外,还能得到新的消费群体。不断发展虚拟代言人的形象和特质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虚拟代言人才能够“延年益寿”,不被边缘化及淘汰。
(三)、注重互动传播
在虚拟代言人的推广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创意的元素,结合虚拟代言人本身的个性运用精彩的广告创意,让消费者们牢记虚拟代言人的形象,强化记忆。同时从全方位展现虚拟代言人的魅力。特别是可以将虚拟代言人的宣传延至线下等各个方面的宣传,在销售终端进行对虚拟代言人的宣传:
1.在促销柜台可以摆放虚拟代言人的展台;2.在促销过程中由真人穿着虚拟代言人公仔服,派发专属虚拟代言人形象的文具等赠品,与现场的消费者进行互动。
从这些方便让消费这么充分感受到虚拟代言人的魅力,同时可以利用虚拟代言人的形象发展周边产业如手机挂件、文具、抱枕等,让虚拟代言人围绕在消费者的身边,让他们产生拥有的欲望。
(四)、互联网传播的使用
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能够促使虚拟代言人形象的软性植入与宣传。在推广虚拟代言人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
1.企业可以与“搜狗”等输入法合作推出专属虚拟代言人的输入键盘皮肤; 2.推出漂亮具有吸引力的电脑桌面,让消费者在潜意识中接受该形象; 3.利用个虚拟代言人拍摄企业宣传片、动画片;
4.结合微信、微博、来往、人人网、腾讯QQ等社交网站、软件,进行活动事件营销促使更多的人了解虚拟代言人、产品及品牌。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广告营销方式的多元化。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虚拟代言人的正确使用方法,将其应用与各个领域。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总结,对国内外糖果市场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当前中国糖果市场虚拟代言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使我国糖果业的竞争更为激烈,更为多元化。
六、致谢
从本次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查找参考文献以及毕业论文成型的全过程,我得到了谭雪芳导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感谢导师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余,特地多次抽出时间和我面谈论文事宜,针对论文进行过程中的疑问,通过电话和邮件等形式耐心地为我指导方向。同时也非常感谢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对我们专升本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给予的支持、信任和帮助,让我们在新校园里不仅学到知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性。
七、参考文献
[1] 蔡雨坤,《原创卡通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M],《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年3期
[2] 中国投资咨询网,2009-2012 年中国糖果、巧克力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中下卷)[M],北京,中投顾问, 2008.[3] 蔡云升,国内外糖果生产及包装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工业,2006,(8):17-19 [4] 何志聪,《中小民营企业家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浙江大学》2004
第二篇: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简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简析
案例1:中新网2月23日电(财经频道记者 马丽):
2011年春节刚过,“用工荒”便再次席卷东部沿海地区。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城市劳务市场迎来了新一批返工潮,此前未能达到招工预期的企业纷纷渴望抓住这一时机,而结果却几家欢喜几家愁。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农民工市场的“唱荒”阶段,不少企业为招工难而头疼不已。年关刚过,“用工荒”的报道便见诸各大媒体的显著版面。今年对企业来说,招工似乎比往年来的更加棘手。原本作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开始大面积“召回”本地农民工,调查显示,近几年,随着西部城市建设和企业西进步伐的加速,农民工回流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结构性招工短缺的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中西部企业今年也加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农民工短缺现象更加明显。而面对“80后”撑起的外出农民工主力军,在劳动力短缺的现实面前,企业要如何抓住这一新生力量?
虽然针对农民工的各项保障措施已经在大力推进,但与2.42亿的农民工总数相比,农民工各项权益的整体保障率仍相对偏低,而随着新一代农民工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能够立足人本,吸引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虽然针对农民工的各项保障措施已经在大力推进,但与2.42亿的农民工总数相比,农民工各项权益的整体保障率仍相对偏低,而随着新一代农民工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能够立足人本,吸引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案例2:(英国)FT中文网(2009-03-10)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铮
大学生就业难无疑是今年“两会”上最热的话题之一。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入了“为大学生找工作”的具体措施。3月7日,人大、政协的两场新闻发布会也均与此话题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称,到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大学生就业被普遍认为进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预测,今年大概只有300多万的学生能够找到工作,不到应届毕业生的一半。
由案例1可以看到,我国在近年来每年都会遇到“民工荒”。“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我过国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高,各项产业迅速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变化很大。东南沿海一带分布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到来,但是在前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工厂倒闭,从各地而来的农名工又返回到家乡。在春节前后是劳动力最缺的时候,这是季节性因素,因为大家都回家过年。年后,企业生意好转,有订单了,但劳工没有及时接到信息,以为还是没工作,所以选择不继续外出打工,这是信息不对称。现在在外打工的收入还不如村里人在家创业挣的多,索性就呆家里了。这是待遇问题。
案例2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所谓“高素质人才”的就业也是政府的难题,一方面毕业生数量大,工作岗位少,一方面毕业生眼光高,嫌有的工作待遇不好。所以工作“难找”。
劳动力市场现状与问题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市场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 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据估计,2000年底,包括登记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新下岗职工,机构改革中分流,农转非等几项指 标在内的我国未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数量约为 2800万——3000万人,此外,农村约有1.3 亿—1.5亿剩余劳动力,这大大加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另一方面,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中国经济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低素质或未开发的低质量人力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适度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造成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
再一方面,政府在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引导功能没有发挥到位,造成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工作抢着做的现象。
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之间兴衰更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市场要求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移动以达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均衡,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就业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以至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受很多因素影响,产生问题。
第一,劳动力总量过剩,而具体来说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总量多,但是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专门职业技术培训的高素质人才不多,所以大多数劳动力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但这个产业能吸纳的劳动力是有限的,所以造成劳动力过剩,而对高素质人才有巨大需求的产业却是求贤若渴,招不到符合条件的员工。这也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国家应该适应市场需求,多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二,劳动力市场存在流动性障碍。由于户籍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流动。举例而言,北京,上海,天津等都市有着户口准人就业的限制,西部比东部劳动力流动性较差。劳动力市场处于城乡,地区及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状态,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三,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量大质不优,毕业的大学生当前出现过多状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当前出现过多状态。但是目前却出现岗位少,大学生过多情况,另外刚刚毕业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因此培养的成本、职业化的成本很高。据悉,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大约630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大学生,需就业的大学生接近千万。因此表面上似乎“毕业即失业”,为完成“就业指标”往往大学生会“被就业”,许多大学生因各种原因甚至出现“啃老族”等现象,这些似乎都是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的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第四,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性就业机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跨地区就业的比重 相当小;毕业生就业仍处于由国家安置就业向通过市场,实行竞争就业的过渡阶段;在人才的分配上也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小企业难以获得搞技术人才。此外,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尚未有效形成,工资分配制度处于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并存的阶段,企业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工资分配仍不能完全反映劳动力价值和供求关系。
对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重视高等教育,严把教学质量,除了培养科技人文人才外,还要注意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劳动力。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教育,教育影响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经济部门的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生产工艺经常变革,因而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说明,一个国家的教育越发达,社会成员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劳动适应能力,解决了需要较高技术和工作能力岗位的空缺。
第二,建立全面的劳动力供需交流平台,实现供需信息的自由交换。切实抓好劳动力供需信息搜寻的网络建设,并通过对全国城乡广泛的劳动力资源的调查与需求预测,及时掌握其供求状况。同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传播与咨询工作,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为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此外,还应做好劳动力市场价格指导和失业预警监测,从而为劳动者求业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有助于劳动者快捷的找到合适的工作。
第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已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生存和生活不只依靠国家的对他们的医疗保险盒社会保险,最重要的是能让这部分人口在工作阶段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国家经济的增长积累合理的财富,国家应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健全投资市场上下功夫,特别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上市公司占据国家优质资源,具有长期增长稳定,收益率高的特点,应拿出更多的财富在二级市场上与投资者分享,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再就业制度。一方面,为了防止把释放出来的失业人员推向社会,引发不安定因素,应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数额,将我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应与最低工资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另一方面,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制度,这样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缩小城乡差距。现在大部分流动劳动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得他们不再需要外出打工,在家乡就可以取得合理收入,这样就可以减少因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成本社会的成本增加。发展农村教育,这样以来下一代农村的劳动力就能够胜任劳动密集型以外的工作了,可以有效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第三篇: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有规模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起步及借鉴对象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起步也较晚,在改革开放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模式,直至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刚起步,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在1988年各商业银行被迫基本停办了票据业务。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方向陷入迷惘。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
我国各方专家机构通过研究,终于在1994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不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在1996年颁布了《票据法》,奠定了法律基础。至此之后,我国不断改进,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健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等,使得我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有规模及经营现状
至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建立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目前仍是票据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几个地区;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设立了票据分部,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规模已比较健全;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时至今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已达数十万亿,规模十分巨大,体系也相对较为健全。
二、目前阻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先天不足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起步晚,开始是照搬西方做法,经验严重不足,也是处于正在摸索建设的阶段,没能针对我国国情做出更好的发展策略,开始发展阶段受到了一些挫折,直至今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品种匮乏,法律法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完善的地方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票据的基础是信用,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2、市场主体缺位。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一商业银行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量中小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很低,阻碍了票据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3、交易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商业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使银行成为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不利于企业信用提级和分散资金风险。
4、票据市场法规不完善。法规许多内容已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局限性,但却没有与时俱进加以修正。我国法规的不健全使得许多新型的商业票据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行。
5、票据市场流通性偏弱。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许多专业票据机构,但受地域和规模限制,难以协调各地的运作机制,使得许多票据只能在部分地区流通,信用程度也普遍不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和风险。
三、商业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信用良好的大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低成本的运营资金,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浙萎缩,银行的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因商业票据市场发展造成的困境应当根据我国国情作出适当改变。
(二)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各类企业发行没有交易背景、纯粹为了融资的典型商业票据。我国的《票据法》将票据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支付和结算的工具。这反映了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还有诸多不健全的地方,市场经济活动还不能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
(三)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票据市场的违约行为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作用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商业票据评级有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起到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也有利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对于不为大众熟悉的发行人,通过对其发行的票据进行评级,使其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国外同业交流,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程度的提高,能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票据市场。
(二)国外较健全的商业票据市场可借鉴之处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加之其悠久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其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尤为值得我国借鉴。从发行人方面来看,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主体较为广泛,担保、资产支持等灵活的方案设计安排,使得商业票据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为其融资提供便利。其商业票据市场具有以下优势:融资成本低;监管约束较少,程序简便;融资效率高。另一方面,美国商业票据的投资者群体高度发达,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信托是最主要的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美国商业票据对其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风险可控;方案条款设计灵活。正是由于商业票据自身对于发行企业和投资机构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优势,它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得以发展成为美国货币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商业票据可以为中国提供些许启示,符合国内情况的商业票据的尽早推出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对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今存在问题的改革探讨
1、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条款设计是商业票据发展的动力。从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看,灵活的产品条款设计可以尽可能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从而推动市场发展。因此,商业票据在条款设计上应尽量丰富,积极推进票据业务和产品创新,拓宽票据品种,满足不同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的需要。
2、放宽扩大的投融资主体范围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重要基础。上世纪70和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和更多中小机构发行人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壮大。因此,放开投融资主体范围对于国内商业票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和支持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票据,对于保证市场上充足的产品供应有重要意义,而新出现的投资者在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对促进产品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3、简洁的发行管理程序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必要保证。美国商业票据获得发行人持续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程序较为简单,可以节约时间和发行成本。有鉴于此,国内商业票据在发行管理程序方面有必要较目前现有产品进行适当简化,这将有利于其获得发行人的欢迎,同时也将对探索新的证券审核与核准模式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4、进一步研究和健全法律法规和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我国现行滞后的法规,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更新票据规定,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也能促使票据市场的繁荣。而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商业信用体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遏制违约风险的程度。
5、尝试逐步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行为标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标准,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建立统一的票据监测系统,承兑行在签发汇票时应对承兑人的信息及时记入系统,贴现和转贴现行对于出票人的信息可直接从系统进行查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商业票据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发展,相信它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潘彦,《探究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前景及策略》,网络财富,2008,(7):86-88 [2] 胡晋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回顾》,中国货币市场,2008,(12):4-8 [3]《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证券时报网,2010-12-21
10证券投资 林鸿达 1040204114
第四篇: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趋势 信息化 行业 医疗卫生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主要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疗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 年上述国内卫生机构数量为278,337 家。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国家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等条件,将医院划分为一、二、三级;每一级又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甲等为最高级别。
除医院外,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还包括卫生院39,860 家、门诊部(所)180,752家、妇幼保健院(所/站)3,011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34 家、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10 家,疗养院(所)210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260 家、卫生监督所2,675 家和其他机构3,013 家。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医院是典型的兼具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特征的机构,病人到医院就诊、住院乃至手术,需要经过一套十分复杂的诊疗流程才能完成,并涉及大量物流、费用乃至复杂的诊疗信息的处理。而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时,亦需采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借助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个过程涉及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学、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专业学科,医疗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为其提供技术支撑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复杂性。而我国医院规模、水平参次不齐,各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分类多样化,相应加大了其产品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要求。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相对较晚,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带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普遍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除上述三个信息化阶段之外,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也逐渐建立起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是以收费为中心,将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以及医院的人、财、物等工作,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并将从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供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目前,中国的大型医院基本建立了成熟的HIS 系统,其应用不断扩展,无线技术和手持设备等也逐渐应用到HIS 系统中。中小型医院开始部署HIS 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开始建立HIS 系统。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是以病人为中心,用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检验信息系统(LIS)、病理信息系统(PIS)、手术信息系统(ORIS)等,全面收集病人的临床信息,并通过医生工作站提供给医生。医生可使用电子化医嘱录入系统录入处方、医嘱和检查申请单,查询检查结果,建立电子病历。这套系统将实现医疗文件“无纸化”,提高诊治的自动化,并为区域医疗的开展打下基础。目前,中国的大型医院正处于CIS 系统建设的高峰期,诸如PACS 等各子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成熟。由于各子系统的部署和运营处于相对独立的阶段,信息化建设比较发达的医院已经开始进行集成。
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用IT 技术把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相关医院、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中国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还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政府在区域医疗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政策方面还没有成熟,例如如何转诊、病历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区域医疗所需的基础数据系统建设刚刚启动,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等系统也处于起步阶段。
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对基础业务的管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医疗机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逐步增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OA 是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中,公立医院对成本核算的需求驱动了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原因是政府的管理政策正在制定和调整中,不同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系统发展区别较大。随着社区卫生医疗网络的建立,社区卫生的成本核算系统也正处于试验阶段,OA 建设同样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费用、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医院临床信息为主的高级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开始从早先的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延伸,逐步实现“以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变,同时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业务流程、完善医院管理决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三级医院几乎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二级及以下级别的医院中80%以上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以HIS 系统为主。HIS 系统的应用基本成熟并逐步扩展应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不断普及,导医系统更加完善;无线应用技术快速发展,手持终端应用逐渐扩展。CIS 系统正在逐步深入,PACS、RIS 等系统应用逐渐成熟,EMR(电子病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院试用和采用,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系统应用得到推广。从2007 年开始的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稳步发展,但是整合难度较大,目前发展较慢。
2003 年SARS 重大疫情灾害爆发后,暴露出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政府开始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等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投入,并推动了包括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医疗体制改革也推动了针对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和针对农村居民的农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等多个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快速发展,大大延伸和完善了我国医疗信息化产品线;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纷纷建立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为未来共享和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了基础。
目前,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社区卫生以及新农合等信息化建设在各地区逐渐展开,欠发达地区也着手建设相关系统,但信息化应用相对简单。疾病控制、新农合等信息化应用已经在全国展开,但是目前建设重点还是省级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和区域医疗数据中
心建设作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2008 年开始大力发展。居民健康档案是实现区域医疗的基础,也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关键途径,多个省级的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开始建立省级平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用于集成区域内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存储和交换,是将来实现区域医疗的基础。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在整体IT 投资规模上,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每年实际的投入只占医院年收入的0.3-0.5%,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3-5%,两者存在10 倍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是从国内少数大型综合医院开始发展,逐步向中小型医院市场普及。从医院等级上来看,三级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乡镇医院及农村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信息化投资也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的差异对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体制改革、新农合等政策的实施及全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几年,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新型医疗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将促进我国医院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趋势
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占整个IT 市场的份额呈上升趋势。根据计世资讯公布的数据,2004、2005 和2006 年,中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占整个IT 市场的份额分别是1.22%、1.33%和1.41%,而全球这一比例是约2.9%,因此,我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如下: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已经进入整合阶段,未来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主要是整合HIS 系统和CIS 系统,通过HIS 的升级推动HIS 向临床信息化发展,如电子病历、在线临床医疗信息共享等。同时PACS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等也会快速发展。
中小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未来几年,中小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HIS 系统,并在原有的HIS 上增加医疗保险接口,在基本的财务核算等功能完善之后,也将逐渐转移到临床信息化的阶段。
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我国逐年加大对医疗体制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逐步成为未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主体。目前,我国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社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功能是记
录社区内的全部医疗过程,完成计费、药品和医疗物资管理,为每个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能够做到区内的医疗文档共享,支持药品配送。系统升级后,还能支持包括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家庭病床管理、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等新功能,甚至实现支持患者“上传”和“远程预约挂号”。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已经开始逐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系统。
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
基本模式是依托某个大医院或地区的中心医院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一类系统相比,它的特点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直接享受到某个大医院(或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会诊、“上传下送”等服务。
区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医学影像中心,供区域内成员共享。除了提供医学影像共享资料之外,系统具备“基层拍片、高层阅片”功能,对一些拥有检查设备但诊断水平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帮助。
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行政管理区域内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通过设置在各医疗机构内的前置机和通信网络,专门收集各医疗机构与医疗相关的数据,再通过统计分析,将本行政区的医疗运行情况展现给管理者。此类系统可以为主管部门提供完整数据信息服务。
区域医疗协同系统
本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医疗系统,系统基本目标是:大范围实现医疗文档共享,让医生在接诊时能够了解到就诊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医疗机构的医疗记录,以此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医疗费用。
产品新功能不断完善,新产品不断创新
IT 行业的发展以及3G 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促使产品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展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完整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病历,甚至无纸化、无胶片化等新功能将逐步完善推广;各种形式的呼叫中心、医疗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化、远程医疗会诊、健康管理服务等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新产品也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服务成为未来软件发展的新方向和主要盈利手段
随着软件由产品逐步向服务转变的趋势,软件服务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和盈利手段。一方面服务能力将逐步成为医疗机构选择IT 供应商、合作伙伴时的主要因素,良好、高效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支持能力,以及针对性的咨询和培训工作等服务内容更加完善;另一方面,SaaS 等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也为软件通过服务来获取盈利成为可能。
第五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房地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房地产业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具有很高成长性的行业。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地方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于房地产行业,因此,在各个方面都对房地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于是形成了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
【关键词】房地产 房价 政策发展
房地产市场可以理解为从事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典当等交易的活动场所以及一切交易途径和形式。与一般市场相同,房地产市场也是由参与房地产交易的当事者、房地产商品、交易组织机构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反映着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种种现象,决定并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另外,房地产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市场的一般规律性,如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的制约。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品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独特规律,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具有一系列区别于一般市场的基本特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在这种大的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然而,经过几年盲目的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的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的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
2、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的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的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的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
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的想法,也有地方政府的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
3、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到2011年随着国家调控的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2011年房地产市场相比2010年下降了14.8%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的主观意愿,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46.6%,规模是非常巨大的,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也直接促使了房地产的火热。另外,国家高等教育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他们最终绝大多数也会落户城市,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购房群体。再就是投资性住房,很多人在有了一定充裕资金后就开始考虑资产的增值问题,而随着人民币的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的持续,国内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低迷,房地产市场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也是促使房价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综合以上三方面,再加上保障房项目的延迟,目前国内市场对房地产的刚兴需求依然强烈。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都曾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也有很多因为房地产而失足的例子,像是日本持续十年的经济衰退,根源就是房地产泡沫,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是由美国的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引发,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升级具有可观的空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总量增长型发展时期。
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就加大了对住房的需求,刺激房地产市场活跃。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中下等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应加快住房结构调整,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力度,加快住宅发展,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亟待规范,但是我们有理由给它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并最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军,王忠伟.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森林工程.2009(04)
[2]吴天全,史宏军.房地产测绘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3]侯伟.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J].品牌(理论月刊).2010(07)
[4]陈波.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