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12:1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从农业贷款投放规模,还是营业网点的设立,支持“三农”发展的重担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信用社的肩上,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信贷支农工作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

一、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社会环境看

1.农业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拿出了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农业,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不稳定并有相对下降趋势,尤其是县乡财力十分困难,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更加剧了农业资金缺短的状况。

2、农村信用环境差。由于宣传不到位,认识上出现偏差,以至有的农民错误地将农业贷款看成扶贫救济款,盲目申贷、张冠李“贷”,直接影响到农业贷款的发放、使用与回收。由于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收入不稳定,支农贷款风险高,信用社存在普遍的“惧贷”、“惜贷”心理,有富余资金不愿投放。由于金融、法律意识差,甚至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造成信用社的部分贷款被“悬空”,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逐年减慢,交易成本偏高,严重降低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资金的投放力度。赖债现象还在一些农户中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积极性。

3、农业贷款风险大、利润低。近年来,我市农村信用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我市的棚蔬生产、水果鲜储、养殖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大大改善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业贷款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民收入微薄,还要支付吃、穿、住、用、行、子女上学、医疗等费用,所剩寥寥无几。如果遇上天灾人祸,无疑又是雪上加霜。一是信贷需求主体数量大,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大;三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交通通讯条件差,信息传递不便;四是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分散风险的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权抵押存在很大的难度,农民缺乏其他的抵押品,又没有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为农户提供担保。由于农业保险萎缩,一遇到自然灾害,就有大批农民和农业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无力归还贷款,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农业贷款较其他商业性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而我们又缺少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

4、农业贷款受政策性因素多。目前,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农业贷款的发放受到行政干预。比如禽流感、雪灾等,农村信用社在政府部门的督促下,给予了大力支持,禽流感过后,由于政府扶持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禽业发展迅速恢复,截至2007年末北镇地区的禽类养殖量已达4000万羽,比禽流感前养殖量2500万羽增加了1500万羽,造成蛋鸡产品市场过剩,价格低廉,加之饲料涨价及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养殖蛋鸡风险加大。

(二)从农村信用社内部看

1、对信贷支农工作认识不足。部分信用社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农业贷款风险大,工作任务重,投入的人力、精力多,效益却没有投向工矿企业来得快,来得明显,对信贷支农工作缺乏热情,信贷支农的主动性不够。

2、信贷支农资金不足。当前,县域金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分争社会资金。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机构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出县域及农业产业之外,农村资金匮乏,单凭信用社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

3、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信用社信贷员普遍偏少,据查,一个信用社一般有信贷员2—3名,一个镇有十多个行政村,一个信贷员要负责好几个行政村几千户农民,加上信贷日常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同时,为防范风险,信贷员不仅要懂得贷款知识,还要懂一些科学知识,对种殖业、养殖业、企业管理、农村产业政策,整个市场行情等等都要了解。这就对信贷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信用社的内控机制制约了信贷支农。贷款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它是以安全为起点的,但农业贷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差的特点,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贷的考核有不尽合理的地方,这给信贷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惧贷恐贷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

二、解决支农工作问题的有效途径

1、进一步提高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信贷支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2、改善支农投资环境,解决农民贷款供求问题。农村信用社要从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局出发,紧密联系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健全和完善支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服务“三农”上来。一是要把信用社牢牢定位于服务农村、立足农业、支持农民,优先保证农户种养及相关的加工、服务业的合理资金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民消费信贷和农村工商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授权授信制度。依据各地经济状况、信用环境和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及资金实力,采取有区别的贷款额度调控措施,有针对性的适度提高贷款限额;三是实行贷款增量考核,将农户贷款增量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信贷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多放多奖;四是制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注意区分违规放款、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等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标准,充分调动农业贷款投入的积极性。

3、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农业贷款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地方党政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的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社会信用,共同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同时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在信贷资金投向上要体现“三优先”:农户贷款优先、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具体说一是要保证农民种植粮棉油的生产费用需要。二是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支持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转化,支持农户多种经营。三是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择优支持以本地区资源为依托,产品有销路,还款有保障的,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良性循环,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

5、进一步完善贷款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要适应农民对信贷资金需求额度逐渐加大的形势变化,不断总结小额信用贷款的经验,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信用贷款的额度,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万元,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产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范围。在贷款期限上,要合理确定支农贷款使用期限;在经营方式上,由以往的“坐等放贷”转变为“主动营销”;在工作作风上,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要发扬“背包银行”精神,坚持走出社门,访农民家,知农民情,助农致富。从根本上扭转农民“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6、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管理困境。一是切实强化对支农贷款的管理和监督。首先要健全农户贷款档案,各类管理台账、卡片,要规范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账、卡片内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账实行计算机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其次是探索实行贷款公示制,将信用社的贷款条件,贷款对象,贷款利率,贷款程序公示于众,以程序的公开保证贷款管理的公正。再次就是转变工作作风,要规范信贷人员深入农户调查的次数、比例及内容,加强信贷调查,及时掌握农户真实的基本情况。三是建立有效风险防范体系。农村信用社要深入研究信贷支农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借鉴先进的信贷风险评级方法,建立适合产业化特点和自身情况的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四是规范贷款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和认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综合性指标,对不良贷款数量、占比等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同时增加对信贷人员的奖励条款,对信贷投放效果好、质量高的信贷人员实行奖励政策,达到既控制违规贷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又有效地支持“三农”的目的.

7、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环境。一是针对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三农”发展提供系统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为农村信用社发放“三农”贷款提供担保,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为农村信用社支持产业化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二是政府要加强对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本着信用社经营自主的原则,减少对信用社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加大对信用社依法维护债权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高质量的信用环境,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农户信用评级机制等方式,强化农产的信用意识,规范其信用行为,为信用社支农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第二篇: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信用社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背负着历史问题,而且面临着经营管理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提高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

关键词:支农资金;金融服务意识;金融服务技术;信贷;信用环境;防范体系

农村信用社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金融业务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农信社支农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项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支农资金难筹措。另外长久以来农业地区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与现代农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等一些原因,也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工作成效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用何种对策全面增强农信社支农能力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一、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宏观背景问题

1.国家宏观上没有持续重视农业投入。我国仍是农业人口大国,党和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上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不稳定的变化,并有相对下降趋势,部分财政困难的贫困乡县,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更加剧了政策上农业资金缺短的状况。

2.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不高。我国农业生成基本还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局限,长远发展意识薄弱,在农业技术水平上的局限限制农业生产的回报。同时,农业自发投资能力较弱,造成了农业投资乏力,反过来又促成了农业落后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

3.投资的基本要求与农业投资的风险存在矛盾。投资农业投资具有高风险,农业除了市场风险外,还要面临自然灾害风险。这无疑增大了农业贷款的风险度。而农村信用社基于信贷资金的”三性”要求,希望把资金投向效率高、风险小的行业和地区。这与农业效率低、风险大形成了强大反差,自然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信贷资金不易流向支农环节。

(二)农村金融信贷方面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意识相对落后。随着农民经济效益观念逐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与当前形势发展和农民的需求不相适应。无法为农村经济提供更高更优质的服务。首先,对于农业产业中产、供、销和各环节信贷服务脱节,信用社只管产前的信贷投人,对产中、产后的信贷服务很薄弱,某些时候导致农民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因资金链断裂出现发展瓶颈。其次,支农信贷仅局限于金融领域,无法提供相应政策、法律咨询、市场经济信息、市场调查及预测、实用农业科技指南等信息。狭小的信贷服务领域既制约了信用社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农村金融服务技术落后。面向农村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和简单的结算业务,贷款手续繁杂,贷款利率甚至“一浮到顶”,而农民别无选择。农村的电子信息网络不完善,农信社一直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支付清算系统,结算手段落后,其结算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转汇,资金汇划环节多,在途时间长,资金结算的复杂与不便捷,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3.支农服务存在社会义务与盈利之间的矛盾。支农信贷风险大,由于申请支农贷款的农户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农村,由于贷款农户会计核算资料不健全,信贷员很难对农户的资信进行量化评估。加之有的贷款农户生产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多头贷款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贷前调查难度大,而且在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贷款催收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很大难度,信用社为支农贷款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均比其他业务要多,管理难度和付出成本明显偏高。再加上某些贷款农户的信誉缺失和政府对农信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农信社经营效益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严重地损伤了农信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信贷支农资金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当前,县域金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分争社会资金,遍布于各乡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各商业银行网点机构

吸收的资金大部分上存,成为抽取农村资金的重要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的上收和缺少优质信贷项目是导致资金大量上划的主要原因。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机构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出县域及农业产业之外,农村资金匮乏,单凭信用社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

二、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对策

(一)各级信用社机构应进一步提高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进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方式,要倾斜政策,确保支农资金投人增加。根据农业基础地位,国家应对承担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给予较多的扶持政策。建议国家适当降低农村信用社营业税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提高农村信用社可用资金比例。从财政渠道或其他途径拨入国家资金,弥补支农资金的不足。对农村信用社在央行或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存款利率适当上浮或在人民银行设立支农存款专户给予适当补贴。农村企业和农村保险存款来源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可以存入农村信用社,以增强资金实力。积极协调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争取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努力扩大支农资金来源。

(二)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

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组织资金,增强支农实力。扩展存款营销方式,通过加强和改进柜面服务,完善储蓄存款考核机制,调动员工吸收存款的积极性,在巩固乡镇储蓄存款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公业务,进而实现存款成本合理性与规模稳定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传统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努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介入代收业务,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积极推进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办寄库、项目代(托)管、委托贷款、债券分销等业务。继续开展增资扩股工作,扩大投资股和资格股在股本金中的比例,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双赢互利。

(三)重塑信用环境

为了给支农信贷创造良性循环,必须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上下做工作,通过金融业务手段、行政手段重塑良好信用环境。业务上完善贷款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信用考核、记录形式,对贷款农户进行量化信用评级,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范围,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专业合作组织联保贷款和专业协会成员联保贷款,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组建信用共同体,分散农贷风险,切实为农户贷款开辟多种担保抵押渠道。

在重塑信用环境的过程中,要求党政部门起带头作用,提高党政部门和干部的信用意识,使其成为诚实守信的带头人。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制止干部信用缺失行为,建议将诚信列为党政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恶意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不守信干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企业信用观念,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地方政府要出台惩罚性约束措施,加大打击力度。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农民的信用观念,地方政府要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普及信用重要性的法律经济常识逐步在农村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架起诚信桥梁。

(四)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管理难题

强化对支农贷款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农户贷款档案,规范各类管理台账、卡片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账、卡片内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账实行电子化、网络化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

(五)创新金融产品,扩展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推出“致富通”专业大户生产经营贷款、“产销通”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通”失地农民创业贷款、“小康通”公共事务农户贷款等产品。针对不同贷款对象确定贷款种类、利率标准、办理方式、审批程序,根据农村农时特点和客户需求,灵活确定贷款期限、担保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和巩固优质客户。改善服务方式,实施精细化服务,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柜”,建立“个人客户信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兑付,扩展业务功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结论

农村信用联社改进和创新工作大有可为,通过采取上述策略和措施,切实解决当前存在问题,改善支农服务和管理,提高自身实力,逐步建立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彰显实力。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内容提要:近两年来,面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的分析,就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存在的八个方面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六条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农村经济

信贷支农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近两年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信贷支农工作成效显著,而且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机构网点及对县域经济信贷功能的萎缩,其支农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面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及农民的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农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传统的农业已不再是农村经济中唯一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来源,一些新型的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含量高的特种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及工商业正在因地制宜地逐步兴起,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更产生了积极的催化剂效应。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信贷投放上如果仍然固守“春贷、秋收、冬不贷”的传统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资金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而且对农村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表现在一是传统的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份额呈萎缩趋势,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养殖业、特产业和庭院经济等非传统种植业所占份额逐年上升;二是以乡镇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改造和扩张资金需求量加大;三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跟进;四是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急速下降,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飞速上升,农村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极快。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农村信用社如果仍沿用过去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迫切要求农村信用社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杠杆调控作用弱化。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致富奔小康路上面临着很多困惑。过去是春耕秋收送公粮,种什么、种多少、交多少,农民按照政府的要求办,无需过多考虑。现在分散的农户必须独立面对市场,既缺乏乡村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又缺乏引导他们走向市场的“桥梁”。农民从事传统田间作业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常常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导致农村信用社难以运用信贷杠杆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生产结构调整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取得支农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丰收。

(四)信贷作为农业资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日益突出。表现在:一方面财政部门和农户对农业投入的资金呈逐年下降趋势。财政、农户是农业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但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限,对农业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农户因收入负增长或增长缓慢,投入农业中的资金效益较低,也影响了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以xx市为例,2004年支农资金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5%下降到2%,农民投入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农业投入的主要来源是信贷投入。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了大量的农村机构网点,上收了贷款权限,其对农业的投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信贷资金无疑集中到了农村信用社身上。

(五)农村产业化程度低,一家一户简单的小农生产,难以应对入世后对农业的挑战,增加了农村信贷的风险。目前,[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大=秘=书=网=站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农村产业化组织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造成产业化程度低、信息渠道不畅,大多农民仍处于一家一户简单的小农生产阶段,劳动成本大,市场竞争力差。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家逐步放松对农业的保护措施,使一家一户简单的小农生产,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无形中增加了农村信贷的风险。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涉农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明显不足。由于涉农企业大多规模小、微利经营,抗风险能力差,农村信用社担心形成新的贷款风险。因此不少农村信用社明确限制对此类企业的贷款。实际工作中,不少农村信用社为防范信贷风险,在贷款投放上从原来的“垒大户”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基本上只发放农户贷款。这种“撒胡椒面”的贷款管理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信贷风险,但难以发挥贷款规模效益,根据目前农民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特点,也必然造成信用社大量的资金闲置。

(二)部分支农贷款投放不尽合理,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支农贷款投放虽逐步得到调整,但投放中“唯农、偏种、重粮”和“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运营模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贷款投放仍主要用于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的生产经营,对效益较高的新兴高效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贷款投放仍显不足,使支农资金的运用效率下降,支农贷款使用效果不高。

(三)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农贷、农户贷款证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拓宽。表现在:一方面,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发放小额农贷的数额小、期限短,难以满足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生产项目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核发农户贷款证的覆盖面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支农资金的合理需求。

(四)目前普遍缺乏具有法律规范的农户担保组织体系,限制了农村信用社对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及科技型、创新型农业的推广和支持力度。因找不到可靠的货源,部分农村信用社资金出现闲置,存贷比例偏低,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有的信用社跨区域在城区拓展业务,甚至集中资金在城区与商业银行争客户、抢市场,导致农村资金非农化的流失。

(五)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的严厉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和严格的贷款条件限制,制约了基层信用社支农的积极性和农户对贷款的需求。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实行了严厉的贷款责任追究制。要求新增贷款必须保证100%收回,否则对信贷员实行停薪收贷、[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下岗清收,致使一些信贷员宁可不发放贷款,也不愿丢掉饭碗。对农户提出的贷款需求普遍过于谨慎,同时,贷款方式也比较单一,条件严格。为保证贷款100%收回,虽然人民银行三令五申要求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实行贷款证制度,但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主要仍采取质押、“联保”两种方式。

(六)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欠缺,影响了信贷支农服务内涵的延伸和拓宽。许多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知识面窄,市场信息不灵,对农业方面的新科技、新产品了解不多,以致出现对一些创新型农业项目不敢支持,对一些市场前景不明朗的项目不敢支持,客观上影响了支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七)国家对“三农”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和落实。如在利率执行上,人民银行规定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对支农贷款原则上可不浮或少浮。而多数农村信用社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利益趋动,往往仅对入股的社员按股金额度档次区别执行了少浮10-20%的优惠利率,对其他农户贷款不分用途一律一浮到顶。(八)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某些局限性,弱化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表现在:一是在再贷款的管理上,明文规定其用途只能用于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和农村消费信贷,没有涵盖农村的多种经济成分;二是在支农贷款的期限管理上,规定最长不能超过一年,不适应农村多层次、多种类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周转的规律;三是在利率是否可以浮动上,规定的含糊、灵活,农村信用社可执行也可不执行。

三、改进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建议

(一)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当前农村信用社一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自觉地克服和纠正怕麻烦、图省事、“恐贷、惜贷”心理和单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行为。发扬“背包银行”的精神,深入到千家万户了解和掌握农民对生产生活基本资金的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支农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本着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找准市场定位,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围绕“农”字做文章,不断加大支农投放,积极探索支农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改进支农服务,进一步加大小额农贷支持力度。大力推行农户贷款证,扩大贷款证的覆盖面,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稳妥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二)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支农的“窗口”作用。一是要发挥好“经济、金融政策窗口”传导作用,向农民、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及时传导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二是要发挥好“信息窗口”作用,利用自身处于农村经济中心获取信息较多的优势,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三是要发挥好“咨询窗口”作用,尽力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经济、金融、特别是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增强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三)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信用社要调整经营思路,逐步实现由分散型农户贷款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倾斜。在支持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型和创新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由原始型向效益型、高效型农业转变;大力支持农业连片开发和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经营,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于扶持“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由初级产品低收入型向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实现公司、基地、农户、信用社共赢。

(四)进一步优化农贷营销环境。首先农村信用社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信贷支农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支农措施,提供好服务,创造好环境。其次要做到宣传到家、放贷到家、收贷到家、真正搞好农村金融服务,体现出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切实为农民着想。第三农村信用社要注意培养农民的还款意识和信用观念,开展好“信用户”、“信用村”建设,对守信用、按期还贷的“信用户”、“信用村”,在贷款额度、利率上给予倾斜和优惠,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第四加快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增加业务种类,更好地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无物可抵的农民,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资金需要,使其能够尽快摆脱贫困。第五要正确处理风险防范和合理放贷的关系,完善信贷考核奖惩机制,改变目前慎贷、惜贷心理。

(五)加大“三查”力度。做好信贷支农工作要把住贷款投放关、风险监督关、收贷收息关。农村信用社本身要加大自查力度,信用联社要加大考核力度,人行要加大监管、督查力度,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通过规范手续程序,明确责任,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做到实实在在支农,一心一意为农。

(六)加强和完善信贷支农的宏观调控及政策扶持力度。人民银行作为宏观管理信贷支农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调整和改进信贷支农的有关政策措施,为信贷支农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是在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对象上,在充分保证农户种养业、助学、加工运输等基本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对有利于帮助农民致富开办的工商贸易、家庭旅游等,对有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开发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龙头企业、涉农公司及其他农村经济组织等,也可考虑给予适当支持。二是在贷款利率上,应进一步细化明确,对用于基本生产生活的贷款,央行应明文不准上浮,使相对贫困的农户真正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惠。对用于其他产业或项目开发的,可执行规定的上浮利率,以弥补不得上浮贷款的利差。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以缓解农村信用社资金瓶颈约束问题,使其能够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建议一方面要调整目前各大商业银行设在县及县以下的营业网点单纯吸储功能,或是给予其相应的农业贷款权,或是收缩其营业网点,给农村信用社吸储腾出空间。另一方面应适当降低邮政储蓄在中央银行的转存利率,并坚决制止高息揽储,使农村信用社在吸储方面能够与其展开公平竞争。

鉴于目前农村信用社仍然承担大量政策性任务的实际,建议有关部门应赋予农村信用社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具体讲:一是可否参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办法,在有条件的地方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帮助其尽快摆脱困难局面,加大支农力度。二是政府部门应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环境,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防止个别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悬空债务。三是对农村信用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风险较高和信贷资金主要为“三农”服务的实际情况,建议对农村信用社上缴的地方税实行先征后退,专项用于对现有呆坏帐的处理核销,对农业专项贷款免征营业税。

第四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调查报告

信合网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08-03-25 20:11 点击: 18次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近日,我们根据省联社关于组织开展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和政策措施调研的工作要求,围绕**市农村信用社如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采取措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扩大信贷投入,支持当地“三农”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通过调查,**市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支农为己任,靠支农求发展,把服务“三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扩大支农资金规模,提高支农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了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仪征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信贷支农工作现状

地处两省三市交界的**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小型城市,现有农户总数***万户,其中有效农户***万户,种植面积***万公顷,养殖面积***万公顷。**联社承担为全市**个乡镇、**多万农业人口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职能。截止****年**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比2000年实行统一法人改革以来增加了***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亿元,分别比2000年末增加了***亿元和***亿元,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达到**%。三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亿元,农村信用社所发放的支农贷款所占市场份额达到**%,显现了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连续两年被省联社评为“全省支农先进单位”。

㈠、重点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农业和区域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的方向和重点。**联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按照“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地方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地方乡镇经济特点,用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引导农民和农村经济部门因地制宜地开展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近年来累计投放农副业贷款**亿元,重点支持了一批品质好、效益高、能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市**乡素有种植茶叶、林果的传统,但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始终没有形成规模,信用社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向农民投放贷款***多万元,拓植茶园****亩,经济林果***亩,使该乡形成了“南茶北果”的格局,也成为了“苏中茶果之乡”。辖内**信用社根据草席生产商对传统生产工艺的改造,每年投放****多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一批个体产席大户生产蔺草席、榻榻米等高档草席产品,扩大种植席草****亩,带动了全镇草席生产户对产品结构的调整,**镇已成为全国三大草席生产基地之一。辖内**信用社则利用小额农贷“小而灵”的特点,结合当地水广田多利于养鹅的优势,每年投入信贷资金***万元,引导和支持当地农民养殖菜鹅,目前该镇形成了年产***万只菜鹅的规模,吸引了鹅业食品生产企业落户**,形成了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此外,**市中山区的茶叶生产和雨花石加工业、中后山区的食品加工业、**地区的特种养殖业等一批农业生产基地的形成,农村信用社投放了大量信贷资金,给予了积极支持。

㈡、大力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培植发家致富能手和发展经济能人。

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支持个私经济已成为金融业弱化信贷风险、强化自身业务的新亮点。对此,**联社及时调整信

贷定位,不断加大对个私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出了“全面占领农村信贷市场”的响亮口号,要求农民群众走到哪里,服务阵地就拓展到哪里,服务“三农”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全市信贷人员克服对个私经济财务状况了解难、贷款额度掌握难和还贷措施落实难等方面的困难,深入实际,对辖内所有私营个体经济大户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私营个体经济档案,掌握了个私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对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个体私营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镇的****有限公司在信用社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的大力扶持下,该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效益良好,不仅解决了周边地区42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职工平均年收入超过****元,而且每年向国家上缴税款百万元。据统计,近年来**联社累计发放个私经济贷款***亿元,其中,农村个私贷款近***亿元,重点支持了玩具、服装、化工、造船、粮油贸易、食品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个私经济的积极性,为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㈢、积极推行和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普通农户贷款难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广大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出现新的特点,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提供方便快捷的贷款方式。对此,**联社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率先在**地区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主要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急需小额资金购肥料、购农药、修农机等实际困难,农户可持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办贷,手续简便,无需担保。九九年初联社在辖区全面推行了小额农贷业务,对凡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农户申请贷款均予积极主动支持,重点帮助经济困难、还款能力弱的贫困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2002年,**联社结合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农村信用村镇活动,把推广小额农贷工作推向高潮,进一步完善了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扩大小额信贷服务面,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走上了日趋规范的轨道,被广大农户誉为看得见的“三个代表”。截止****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户,占有效农户的100%,评定“信用户”*****户,核发“信用户证”*****户,占已评级农户的70%,全市有效农户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农户拥有“信用户证”;评定“信用村”***个,占全市行政村数的58%;评定“信用乡(镇)”*个,占**大市信用乡(镇)数的64%。全辖信用社发放贷款农户数达*****户,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户数为*****户,贷款余额为****万元。自开办小额农贷业务以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亿元,惠及**万农户,走出了一条“政府满意、农民高兴、联社发展”的“三赢”之路。

㈣、大力支持党员干部率先致富。

**联社积极响应和配合市委、市政府“三争”活动的开展,把服务“三农”和支持“三争”紧密结合起来,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支持“三争”的光荣感,在经营上进一步增强支持“三争”的责任感,努力为辖区内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大力扶持党员农户、专业大户、个私工商户的发展,培植发家致富能手,发展经济能人,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年末,**市*****户党员农户中,有****户与我社发生了信贷关系,贷款余额达***亿元。**市**镇**村老党员***退休后主动承包了90亩荒山种植意杨、养猪养鱼,在遇到了资金难题时,信用社主动上门服务,先后贷款**万元,扶持***开发荒山,率先致富。***致富不忘群众,对缺技术的手把手指导,对缺资金的低价转让树苗、帮助介绍贷款,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党支部书记***,在信用社先后投入***万元的大力扶持下,该公司得到了迅

速发展,经济效益良好,不仅解决了周边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每年向国家上缴税款**万元。**联社竭尽全力支持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二、主要做法及启示

㈠、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做好支农工作的前提。

为了做好支农工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联社通过比较信用社对农业和企业投放产出的社会效益及自身经济效益,看到了支农贷款风险小、易收回、效率高的优越性,逐步转变对“三农”概念的认识,树立起“大农业”观念,制定了“以农为本,与农共兴”的经营战略,把主服务对象转向入股社员和广大农民,积极拓展支农信贷市场,实现了经营观念的根本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制定了“四结合、四为主”的经营思路及策略:一是支持千家万户贷款、扩大农贷辐射面与支持规模大户、提高投入收益率相合,以支持讲信用、善管理的农户贷款为主;二是支持粮食、油菜生产等基础农业与支持种植、养殖、加工个私经济相结合,以支持辖内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为主;三是支持一般性生产所需与支持科技推广应用相结合,以支持流动资金需求为主;四是支持传统农业与市场农业相结合,以市场农业为主。联社制定了详细的信贷支农计划,从广大农民从事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出发,调整服务方向,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认识到位、思想重视、措施有力,充分体现出农村信用社社员贷款优先、农户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的原则。在优先满足社员生产和生活资金需要的前提下,认真执行对社员贷款优先和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延伸信贷支农范围,扩大信贷服务领域。㈡、健全的信贷管理是做好支农工作的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要求,促进信贷业务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强化贷款营销,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联社大力整章建制,确保每采取一项信贷管理措施,必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或规定,通过先行制定的各项信贷管理规章制度,使信贷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断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水平,信贷资产质量日益改善。截止****年末,全社不良贷款总额比2000年末下降了****元,不良贷款占比为*%,比2000年末降低了**个百分点。

首先,做好贷前调查是贷款发放源头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借款户经济档案。对借款户的家庭财产、资信状况、经济收入、经营规模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建立档案。一方面结合创建农村信用村镇活动,对全市农户全部建立经济档案,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客户;另一方面逐步开展建立个私企业经济档案,对与信用社建立良好业务合作关系的****户个私企业也建立了经济档案,培植了一批黄金客户。另外,还充分利用政府部门“非典”期间每天发布的外出务人员返乡情况统计表,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档案,掌握了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组织资金和贷款营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推行信贷员“工作日志”制度。要求每个信贷员记录每日的工作计划和结果,并交主任审阅,自此项制度推广以来,信贷员由“专家门诊”变为了“赤脚医生”,下乡调查勤了,贴近农民多了。三是建立信贷调查报告制度。要求对每一笔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贷款,信贷人员都必须提供详细的信贷调查分析报告,并明确自己的贷款意见;对15万元以上的贷款,信用社主任和联社信贷部门必须参与调查论证,促使广大信贷人员深入到一线、深入到客户中去,调查到详实情况。四是充分构建资信资产评估

体系。与评估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合作,委托他们对申请贷款企业的资信和资产进行科学的评估,为贷前调查的真实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贷款的风险度。

其次加强贷时审查是确保发放贷款合法合规的重要举措。一是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根据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级机构贷款审批权限,实行“限额控制、分别权限”的管理方式。在全面实行授权授信管理的同时,仍然严格执行“三岗”运作,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程序,坚决杜绝贷款“一枝笔、一口清”现象的发生。二是积极推行贷款操作“阳光工程”。把贷款程序、贷款手续和条件、借款人和担保人须知等内容在全辖每个网点张贴上墙,有效避免了贷款发放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提高了办贷效率。三是实行贷款会办制度。各基层网点成立由主任、副主任、信贷员、主办会计等人员组成的贷款会办小组,负责对1万元以上的贷款审查和在授权范围内的贷款审批。联社成立贷款审查委员会,有理事长、各主任以及计划、信贷、会计、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分支机构授权授信、3万元以上的贷款和内部人员承贷、担保贷款的审查和审批,从规避贷款的风险入手,强化科学决策,完善贷款审批程序和责任制度,审贷会上充分民主,坚决杜绝一言堂,真正使得信贷管理工作更科学、更民主、更规范。四是加大信贷管理科技力度。利用网络技术,自行开发并运用信贷管理系统,实行贷款网络化管理,实现信贷业务柜面处理与内部管理监督的电子化操作,对全辖每个网点发放的每一笔贷款进行全程监控,加强了对信贷业务的监督和指导,解决多头贷款、一户多贷、跨片贷款、超权限放款等违规问题。五是实行“贷款公证”制度。与公证部门签订长年合作协议,对每个网点都派驻公证员,对每笔万元以上的贷款进行实时公证,进一步规范贷款手续和贷款合同,确保贷款合同的合法性和担保效力。

最后,实行贷后检查是实现贷款收回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贷后检查登记制度。规定对累放在2万元以上的借款户必须每月检查一次,2万元以下的每季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在“贷后检查登记簿”上进行详细记录。二是加强对贷款的催收管理。对贷款到期仍未归还的,及时发出催收通知书,督促借款人偿还贷款,确保法律诉讼时效性。三是静态界定和动态考核相结合,明确清收责任人。2001年,联社对全辖所有不良贷款实行了责任界定,并在以后按季对新产生的不良贷款进行责任认定,使每笔贷款都落实了清收责任。不良贷款责任界定进一步理清了广大信贷人员的工作思路,确立了清收盘活的重点,加强了贷后检查管理,明确了贷款责任。

㈢、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做好支农工作的保证。

一是信贷员工作量考核考评制度。为进一步做好信贷支农工作,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信贷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促使信贷人员真正服务“三农”,主动营销贷款,**联社于2001年实行了信贷员基本业务量考核制度。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年龄在55周岁以下的信贷人员进行基本业务量考核,将工作强度、风险、责任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具体工作量的核定由联社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对信贷员每的农业贷款发放额、农贷利息收入限定最低额、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基础管理等内容考核,低于限定额的给予处罚,高于则进行奖励。而且硬性规定2万元以下的农业贷款户数占比不能低于80%,鼓励发放小额贷款,防止垒大户。

信贷员业务量考核制度实行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极大调动

了信贷人员发放“三农”贷款的积极性。实行考核后,贷款营销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信贷人员的工作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市信贷员人均“三农”贷款业务量由考核前的***万元/人提高到***万元/人。另一方面,进一步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考核办法对2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的规定,体现了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信贷特点,为提高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提供了制度保障。到****年末,全社2万元以下的农业贷款余额为**亿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

二是风险责任追偿制度。**联社对年末信贷人员责任清收贷款中不良贷款余额(剔除信贷风险补偿金)超过10万元的、主任超过15万元的收回责任人贷款发放权,实行限期清收,限期内不能收回的实行下岗清收。同时,要求营业网点负责人不再作为第一岗直接发放贷款,只负责审批贷款。对贷款造成损失的,按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顺序相应承担赔偿责任,其中:责任信贷员直接发放的贷款由其承担100%的责任;经分支机构贷审委和联社审批的贷款,责任信贷员承担90%的责任,分支机构贷审委承担10%责任(审批人承担5%责任,其他人员承担5%责任);联社信贷部门、贷审委负责对各分支机构上报联社审批贷款的审批把关责任,确因审核把关不严或主观意断造成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5%以内的赔偿责任。对违规违章贷款按调查人、责任人追究经济、行政和赔偿损失责任,对违法贷款造成一定损失的追究刑事责任,对联社确认的岗位清收贷款,因工作失责而造成贷款损失的由责任信贷员负赔偿责任。

三是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联社针对信贷人员害怕承担扩大贷款规模带来更大信贷风险的心态,认识到市场经济中信贷资金使用的“零风险”可遇不可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了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贷前调查属实、贷款合同真实有效、贷后检查得力、确因非主观因素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给予一定额度的控制比例。执行比例按照每位信贷员每年末贷款余额的5‰计提风险补偿基金,由联社信贷部门分别按信贷员建立基金台账,对风险基金额度内的资金损失不再实行下岗清收。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极大调动了信贷人员发放支农贷款的积极性,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三、支农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㈠、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开展支农工作的重要原因。

虽然**联社的组织资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款逐年上升,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资金需求愈加旺盛,远远超过了农村信用社自身组织资金的增长速度。目前**联社的存、贷款比例已经超过了80%,当年增量存、贷款比超过了100%。同时,其他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在基层设立网点,大量吸收农村资金,但其不发放农业贷款,给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㈡、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信贷支农工作成效。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上,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不勤于加强对贷款市场的分析、研究和开拓,坐在家中发放贷款;平时不加强学习,特别是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工作没有计划性,不注重平时对有关信贷资料的收集,制约了信贷工作的发展。

㈢、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开展支农工作。

通过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前一时期行政干预的影响,信贷资产质量总体不高,信贷资产呈现劣化态势,支农资金不足。二是防范风险能力低,资金使用效率差。三是基础设施及服务手段差,竞

争能力低。

㈣、国家扶持政策较少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农村信用社实际承担着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三合一”的服务职能,但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相对于农村信用社承担的责职来说显得比较少。

四、建议

㈠、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加大组织资金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组织资金工作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切实把组织资金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提升服务手段和功能,提高存款总量和市场份额,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二是由省联社组织开展县(市)级联社的资金调度,将资金富余的联社的资金适当调度到资金不足的联社,站在全省一盘棋的高度上,扩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提高信贷支农工作水平。三是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上的支持,尽量把财政性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实力。

㈡、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改进信贷支农工作水平。

针对信贷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联社应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市场营销理念的培养,把一些能力强、水平高的人员充实到信贷岗位,以便适应更高要求的信贷工作。要在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中发挥农村信用社植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广泛了解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信贷资金和其它金融服务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信贷投向,改进服务方式,从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在结算、存贷款等各方面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要完善信贷支农工作的激励机制,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提高信贷人员开展支农工作的积极性。

㈢、加大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允许农村信用社开办支农专项储蓄,利率适当提高,免征利息税;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常年对农村信用社开办不同期限的特种存款,提高农村信用支农的工作成效和积极性。同时,农村作用社肩负着支持“三农”的任务,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因素,但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成本高,加之还有历年积累的呆账,是否对农村信用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下调营业税税率和免征农业贷款利息收入所得税。

㈣、设立贷款风险基金,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较差,特别是又接收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一些不良贷款,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度。国家相关部门应就合作基金会并入的贷款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基金,用于以后就此部分贷款出现风险时的补救,加大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村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金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不可或缺的交易内容,做好库存现金管理,是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合规管理、风险防控的重点,也是提高现金资产效益,打造精品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现金管理工作还不太完善,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现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残币和硬币积压过大,增加了库存现金的存量

1、农村信用社地域覆盖广,地理位置偏远,营业网点多分布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的市场体系、居民素质、现金交易频繁等因素,致使残币数量多,损坏程度大。按照人民银行残币管理规定,金融机构所兑换的残币需成捆后才能上缴,但由于币种的多样化,加之人力资源短缺,数量不够的未成捆残币就只能积压在库房内,日积月累,导致农村信用社库存现金不断增加,既增加了安全隐患,也减少了收益。

2、辅币流通角色由纸质币和金属币共同担当,2005年以来,由于人民银行没有发行纸质角币,辅币流通实际上由金属币担当。由于在农村硬币消费渠道单一,农民使用不习惯,加上携带不方便,容易丢失,导致硬币出现积压现象,无形中增加了库存现金。

(二)库存现金限额难以预测

1、农村信用社面向“三农”,服务面广、对象多,代理业务品种繁、金额大,现金供给时间不固定,需求不稳定,无形中给管理部门对各社库存现金限额核定增加了难度。

2、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锐减,而资金需求量呈增长趋势,客观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库款管理压力,这些都给准确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金融新业务宣传不够,现代化支付结算业务未有效推广

1、农村信用社以农村为主要业务市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客户多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乡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以传统的现金支付为主要结算手段,对现代化的汇兑业务、卡业务的了解盲然或一知半解,加之农村地区的现代代支付设备短缺,致使在农村市场的现金交易量巨大。

2、广大群众对新的现代化支付业务了解不明白,理解不深刻,使用不信任,没有形成利用新科技结算工具的良好社会氛围,致使农村地区市场交易中现金交易仍占主流。

二、现金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减少库存现金不合理占比

1、加强硬币使用宣传,发挥社会各界联动作用,提高广大群众对硬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形成“硬币纸币都一样,同样都是人民币”的观念认识,积极为硬币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实现农村地区纸币单一流通进一步向纸、硬币混合流通转变。

2、加强硬币调剂管理,根据库款的票面结构,及时向人民银行反映征求支持,帮助把硬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都市进行输送流通。

3、加强残币的整点和回笼工作,对成捆的残币及时上缴,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对未成捆的进行规范化清理和搁置,提高库款管理水平,优化库款现金结构。

(二)按季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1、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使信用社的现金收支状况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如春耕时节现金投放多,回笼少;秋收时分现金回笼多,投放少。为减少不生息资金的占比,根据现金收支的规律性特征,分析撑握规律,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按季、按客观需要核定库存现金,减少累赘占款,降低库款管理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对口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对口职能部门对信用社现金库存限额要算总账,根据各营业网点存款余额、历史现金流量等情况核定,预先匡算好资金日流量进口和出口,核定各营业网点现金总量并检查是否存在超限额问题。

(三)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改变以现金结算为主的现状

1、加强金融新业务的宣传,减轻现金交易的压力和风险。采取舆论先行,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大力宣传农村信用社结算业务,让农村信用社推出的便民、利民新金融业务家喻户晓,并变为广大农民乐于接受和使用的生活消费习惯,以减少农村现金流量。

2、对日常的现金交易业务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进行办理,能减少现金交易的尽量减少现金交易,能使用转账交易的尽量不使用现金交易,提高工作效率,防制案件风险,增强现金管理效能。

(四)加强大额现金提前预约制度,做好现金库存超限额情况预警

1、加强大额现金预约制度的管理力度,建立大额现金预约登记簿,留存客户有效联系电话,指定专人及时与客户沟通联系,对失约款项要及时上缴,降低现金资产占用。

2、坚持做好现金库存超限额情况预警整改及回复工作,切实加强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做好现金预测,确保上报现金计划准确性,做到勤缴勤调;对可能存在的超库存限额风险及时进行预判,杜绝库存现金连续三天及以上超限额情况发生。

(五)、创新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品种

1、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过于单一的银行功能,首要就是对传统的存款、结算业务进行创新,加大投入,加快农村支付结算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开发多功能银行卡,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大力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利用覆盖全球的GMS网络实现在手机中完成账户查询、转账、缴费等各类理财功能,发展和完善ATM和电子转账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2、要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步伐,大力创新服务,增加服务品种,并加大非现金结算宣传力度,尽量降低现金使用量,从而降低基层信用社库存现金限额,增加安全保卫系数,减少现金结算。

下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使得网络信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总体上看,目前农信社在科技工作上,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设备运行比较正常,软件管理比较规......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

    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5篇材料)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几年中央多次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述职报告及工作建议存在问题

    工作建议及述职报告问题反馈 此次上报的述职报告及工作建议几乎都有问题,请大家仔细看看文件里的要求,对照自己的材料,检查是否存在我在后面列出的问题。现将文件规定的内容再......

    当前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拓展住房信贷的思考 向秋芳 (中国人民银行恩施州中心支行,湖北恩施 445000) 作者简介:向秋芳,(1966.08-),男,湖北省恩施市人,大学本科,经济师,曾在省及省以上刊物发表金融理论文章十......

    临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剪影5篇

    临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剪影 山西这片大地,曾经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秦晋之好,三家分晋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诉说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沧桑和变迁。明清之际,晋商遍布......

    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情况的报告(定稿)

    关于青海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情况的报告 人行西宁中心支行:近两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有效指......

    农村信用社支农和改革问题调研汇报

    农村信用社支农和改革问题调研汇报 农村信用社支农和改革问题调研汇报2007-02-10 16:48:25各位领导: 今年在我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过程中,我们县委办公室、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