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经济总结
The absolut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between two currencies is equal to the ratio of the price levels in the two nations.The 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is equal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levels in the two countries.The law of one price: The proposition that in the absence of transportation costs, tariffs, and other obstructions to the free flow of trade, the price of each homogenous(identical)traded commodity will be equalized in all markets by commodity arbitrage.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 The tendency of exchange rates to immediately depreciate or appreciate by more than required for long-run equilibrium, and then partially reversing their movement as they move toward long-run equilibrium levels.The trade or elasticity approach: Postulate that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is the one that balance the value of the nation’s import and exports.The monetary model exchange rates: 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exchange rates are determined in the process of equilibrium or balancing the stock or total demand and supply of money in each nation.(an increase in the nation’s money supply leads to an equal increase in price and depreciate of the nation’s currency in the long-run.)The asset or portfolio model: 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an increase in a nation’s money supply leads to an immediate decline in the interest rate and shift from domestic bonds to the domestic currency and to foreign bonds.Stabl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e condition in a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where a disturbance from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gives rise to automatic forces that push the exchange rate back toward the equilibrium rate.J-curve effect: The deterioration before a net improvement in a country’s trade balance resulting from a depreciation or devaluation.The reason is that it takes time to order,ship,receive,and utilize goods.In fact,the immediate effect of a depercistion may be to worsen,rather than improve,the nation’s trade balance because the price of imports usually rises sooner and faster than the price of exports.Price-specie flow mechanism: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gold standard.It operates by the deficit nation losing gold and experiencing a reduction in its money supply.(双向流动)This in turn reduces domestic prices, which stimulates the nation’s exports and discourages its import until the deficit is eliminated A surplus is corrected by the opposite process.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es: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directed at changing the level of aggregate demand of the nation.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es: Devaluation or revaluation of a nation’s currency directed at switching the nation’s expenditures from foreign to domestic or from domestic to foreign goods.Freely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system under which the exchange rate is always determined by the forces of demand and supply without any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1.(a)What is the absolut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Why is this not acceptable?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between
two currencies is equal to the ratio of the price levels in the two nations.R=P/Pf.If there were no transportation costs, tariffs, and other obstructions to the free flow of trade,if all commodities were trade internationally and if no strutural changes took place in us ,since there assumptions do not hold the absoluted version of the ppp can not be taken seriously.(b)What is the 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When do we expect it to hold? 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is equal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levels in the two countries.2We expect the 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to be approximated in the long run.(c).Do empirical tests confirm or reject the 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经验检验是肯定的还是拒绝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Not much except in the long run.But this doesn’t mean the theories are useless.It just simple means that they provide incomplete explanation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2.In 1973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was 15.9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29.2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3 to 2003, it was 122.4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121.5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exchange rate was £0.04304 to the dollar in 1973 and £0.5975 to the dollar in 2003.1973年英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为15.9,美国的该指数为29.2 2003年该值在英国为122.4 美国121.5 两国的汇率在1973年为£0.04304 2003年为£0.5975
(a).Calculate the rate of infl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minus the rate of inf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d from 1973 to 2003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rate of depreciate of the Britain pound with respect to the U.S.dollar over the same time period.计算一下1973到2003英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并将它与同期英镑对美元的贬值情况进行对比R=P – Pf =(122.4-15.9/15.9)-(121.5-29.2/29.2)=3.537
(0.5975-0.4304)/0.4304=0.3882
(b).Did the 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hold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1973 and 2003? Why? 1973到2003年在美国和英国之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有效吗,为什么?According the 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the higher the price level is the greater the pressure of depreciate, so the conclusion of(a)provides supply for the Relativ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because of the equation of R=P-Pf
3.(a)Explain what is the effect on the exchange rate of an increase in the nation’s money supply according to the monetary model.根据货币模型,解释一国货币供给增加对汇率有何影响 MS(increase)→ rate(decrease)→ out flow(increase)→ home currency(depreciate)
(b)Do empirical tests support or reject the monetary? 实证研究支持还是拒绝货币模型?资产市场或资产组合方法呢?Not much except in the long run.But this doesn’t mean the theories are useless.It just simple means that they provide incomplete explanation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4.(a)Explain what is the effects on the exchange rate of an increase in the nation’s money supply according to the asset market or portfolio model.根据资产市场或资产组合货币模型,解释一国货币供给增加对汇率有何影响
MS(increase)→ rate(decrease)→ out flow(increase)→ home currency(decrease)→ ↗export(increase)↘ import(decrease)→ surplus → appreciate
(b).In what way does it differ from the monetary approach?它在那些方面与货币分析法不同 The asset or portfolio model of exchange rates differs from the monetary approach by postulating that the exchange rate determined in the process of equilibrating or balance the stock or total demand and supply of financial asset(of which money is only one)in each country.It also brings trade explicitly into the analysis.(c).Do empirical tests support or reject the portfolio approach? 实证研究支持还是拒绝货币模型?资产市场或资产组合方法呢? Not much except in the long run.But this doesn’t mean the theories are useless.It just simple means that they provide incomplete explanation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5.(a)Why is a depreciate inflationary?为什么贬值会导致通货膨胀 Depreciate will increase the price of imports进口, which will increase domestic products, thus depreciate is inflationary.(b).Why is a depreciate of the nation’s currency not feasible to eliminate a deficit if the nation’s demand and supply curves of foreign exchange are inelastic.为什么一国外汇的供求曲线缺乏弹性时该国货币的贬值无法消除赤字 If the demand﹠supply curve is inelastic ,the expenditure is not eliminate to the change of price, so a depreciation may not eliminate its deficit.6.(a)How ca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be used cure recession and balance-of –payment deficit when the nation is not willing to change the exchange rate even when facing a large and persistent balance-of-payment disequilibrium?假如面临持续而巨大的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家不愿意改变汇率,那么如何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治疗经济衰退The nation can use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and tight monetary policy to cure the situation.(b)How do these policies operate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objectives?这些政策是如何运作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TightInterest ↗Capital flows in↘
Monetary Policy →rateOverall
Money supplyrises↘InvestmentcurrentBalance of
is decreasedand→account↗payments improve
income fallimprove↓
monetarymoney supply risespolicy←in order to maintaineffectivefixed exchange rate
Expansionaryinterest rate
Fiscal Policy:↗rise→ capital flows in↘ Overall
Gov’t spending↘Balance of
rises and/orproduction and→current account↗payments may
taxes fallincome riseworsensimprove
↓
Fiscal policy more effective←money supply falls to defend fixed exchange rate
(c)Is there a conflict between the policies used? If so, how is this resolved? 这些政策之间是否有冲突,如果有,如何解决Yes, two policies must be paired and both policies and targets should consider together.7.What is meant by the “assignment problem”? Why is it crucial that nations follow this principle? 什么是分配问题,为什么国家奉行这一理论很重要Based on their relative effectiveness, we conclude that nations should use fiscal policy to achieve internal balance and monetary policy to achieve external balance.It is crucial that each policy be paired with or directed at the objective in which it is more effective.If the nation does not follow this principle, it will move farther from both balances.8.How can a nation us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to correct a recession or unemployment with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nd 在浮动汇率下,一国如何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衰退或者失业(a)imperfect capital mobility?有限资本流动情况
The effect is uncertain because the improvement the worse of current count.So the overall balance of payment may worse.(b)perfect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资本可以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 ExpansionaryInterest ↗Capital flows out↘
Monetary Policy →rate
Money supplyfalls↘Investmentcurrentcurrencycurrent is increasedand→account↗depreciates →account
income riseworsenimproves
→income rises more
9.How can a nation correct the problems of recession and deficit when the additional objective of price stability is recognized as a separate goal when operating under a system of 如果该国采用下面的汇率体系,当附加目标价格稳定被视为独立的目标时,一国应当如何调整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赤字(a)flexible exchange rates? 浮动汇率制The nations can use easy monetary policy and depreciation of home currency
(b)fixed exchange rates?固定汇率制The nation can use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and tight monetary policy.10.(a)What are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direct controls?直接控制的优缺点
advantages: when these general policies take too long to operate, when their effect id uncertain, and when the problem affects only one sector of the economy, nations may turn to direct controls as temporary measures to achieve specific objective.Disadvantages: It can tread to economic inefficiencies.(b)Why do direct controls affect the nation’s balance of payment requi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be effective? 为什么必须由国际合作,用来影响国际收支的直接控制才会有效
Because it can make direct controls more effective.11.(a)What are the alleged advantages of a fixed over a flexible exchange rate
system? How do advocates of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respond?相对于浮动汇率体系来说,人们宣称的固定汇率体系有哪些优势,浮动汇率体系的支持者如何回应
(1)It can introduce a smaller degree of uncertainty.(2)It can reduce the speculation.(3)It include greater price discipline(价格管制).(b)What overall conclusion can be reached whether flexible or fixed exchange rates are preferred?在选择浮动还是固定汇率方面能得出什么样的总的推断 A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preferable for a small open economy that trade mostly with one or a few larger nations and in which disturbances are primarily of a monetary nature.on the other hand, a flexible exchange rate system seems superior for a large, relatively closed economy with diversified trade and facing primarily disturbances originating in the real sector abroad.12.What can we do to cut a depreciation of the deficit nation’s currency automatically reduces domestic absorption?对于逆差国来说货币的贬值会自动降低国内吸收的3个条件(1)It redistributes income from wages to profits(2)the increase in domestic prices resulting from the depreciation reduces wealth and hence expenditures in the nation(3)inflation pushes people into higher tax brackets and reduces consumption.13.在浮动政策制度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
ExpansionaryInterest ↗Capital flows out↘
Monetary Policy →rate
Money supplyfalls↘Investmentcurrentcurrencycurrent is increasedand→account↗depreciates →account
income riseworsenimproves
→income rises more
ExpansionaryInterest→Capital flows in ↘
Fiscal Policy:↗ rate rises
Gov’t spending rises
and/or taxes fall↘productioncurrentcurrency may
and→account↗appreciate→
income riseworsens
→income expansion is reduced
第二篇:国际经济学理论总结
重商主义(15-17世纪产生于资本主义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保护贸易理论 三个观点:1.拥有贵金属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国家财富的唯一标准
2.获得金银贵金属通过国际贸易顺差。
3.主张政府干预保证国际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两个时期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又称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英)斯塔福(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主要观点:
1.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内,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2.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
即出口值超过进口值,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就是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的原因。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叶——17世纪)又称贸易差额论或重工主义
(英)托马斯孟(运动、联系的观点)
主要观点:
1.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他们允许某些地区有贸易逆差,只要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这就是被称为贸易差额论的原因。
2.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重商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3.晚期重商主义者还积极鼓励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扶植和保护本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如“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即对输入本国的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者禁止进口本国不需要的商品,以达到保护本国工业和保持贸易顺差的目的。进口替代等等。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通过重商主义的各种政策主张,我们可以看到,重商主义者的基本错误在于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把交换所获得的产品也包括在财富之内,从而把双方的等价交换看作一得一失。
重商主义是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但在理论上是不成熟和肤浅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这种理论所研究的“商”,只不过是流通领域里的表面经济现象,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因此只研究如何从国外得到金银,没能进一步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是否能为参加国带来贸易利益。
但它为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形成的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三个观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节省了转换时间,有利于发明创造。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绝对优势的来源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成本说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其正确的方面,是深刻指出
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
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比较优势理论 1815年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主要内容
生产和贸易模式生产和贸易的模式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来确定。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与现实上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的缺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
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模型”。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
2.只考虑了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的差别而导致部分资源分布不均产生的劳动生产效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没有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运输与通信手段、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生产区位、贸易政策与贸易公约、经营策略与技巧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而,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逐渐下降,而上述其他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比较优势理论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现实中,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大都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向替代的产品。
H-O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所以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俄理论。
内容
贸易基础: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不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因此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
贸易方式:每一国都应出口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自由贸易使两国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最重要的贡献是从30年代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法,即在编制反映各部门间产品量交流情况的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用数学方法研究各部门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迅速传播并广泛运用,并被联合国规定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70年代领导一个小组,从事世界经济模式的研究,对2000年的世界经济情景进行了预测。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 Leontief,1906-)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预测相悖。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劳动熟练说(里昂惕夫)又称人类技能说(Human Skill Theory)、劳动技能说和劳动效率说,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里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他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是他本人对这个“谜”的解释。
2.人力资本说(美)舒尔茨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3.自然资源说自然资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凡涅克和波斯特纳等。他们认为,里昂惕夫之谜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经验验证研究时,仅拘泥于要素禀赋理论关于贸易模型只包含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假定,忽略了自然资源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要素。一旦将自然资源要素纳入理论讨论的范畴,“谜底”也就自然而然地毫无玄妙可言了。
4.贸易政策说
第三篇: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总结
国贸考试题型:单选(1×20)判断(1×10)名词(3×5)计算(5×1)作图分析(10×1)论述(10×1)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八章 第十章※第二章不超过2分 第九章不超过5分 第一章导论
1.国际贸易:指在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国与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联系:二者都是指跨国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区别:国际贸易是从国际角度或者世界角度而言的,也称为世界贸易;对外贸易是就一国而言的,有的国家称为海外贸易。二者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国际贸易的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第一,剩余产品的出现第二,国家的出现
3.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
按从事贸易的角度不同分类: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国际贸易 按商品形态划分: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按统计标准不同分类: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日本、美国、加拿大、中国等采用此方法。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采用此方法。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按贸易关系划分: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按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贸易 易货贸易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水平贸易垂直贸易
按货物运输方式不同分类:陆路贸易 海路贸易 邮购贸易 按交易内容划分: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技术贸易 4.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
5.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
所占的比例,表明一国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或表明一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额/GDP
6.对外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反应贸易规模的目标。出口贸易额=出口额/出口价格指数进口贸易额=进口额/进口价格指数
7.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的差额状况。
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逆差
长期过大的贸易顺差或逆差对于一国经济增长都不利。8.贸易条件(TOT):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数量之间的比例,又称谓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Px/Pm
9.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一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关联程度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世界贸易的国别分布和洲别分布状况
★10.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构成,通过计算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国对外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用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服务构成: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服务进出口中各类服务的构成。☆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构成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第三章 国际分工
1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也往往是这种形式
12.国际分工理论 早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
内容: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通过对外贸易,积累金银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内容:通过扩大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资本。★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时代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基本观点:1)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2)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即“正和博弈”。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
生产和贸易模式: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局限性: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 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
背景知识: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基本假设条件:比较优势模型的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而不是绝对差别之外。
生产和贸易模式: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贡献:“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H-O理论 又称要素比例理论
提出人:埃利.赫克歇尔贝蒂尔.俄林
基本观点: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里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存在第四章 世界市场
13.世界市场,又称国际市场,只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而成。14.国际市场的类型
按内容分:国际商品市场 国际技术市场 国际劳务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 按交易形式: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
按交割形式:国际货币市场 国际期货市场 15.包销: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把指定的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房。代理:指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和一定期限内,积极推销货主指定的商品。
寄售:只货主为开拓国际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在货物售出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费用和佣金。拍卖:是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Px为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
例: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求该国的净贸易条件。解:Px=100-5=95Pm=100+10=110
N=(Px/Pm)×100=(95/110)×100=86.36
说明:该国净贸易条件2000年与199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收入贸易条件:
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贸易方式。
16.对销贸易:一般可以把对销贸易理解为包括易货、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属于货物买卖范畴,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共同特征的各种贸易方式的总称。
补偿贸易:只在信贷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所得价款分期偿还进口设备价款及利息。
加工贸易: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由加工贸易另一方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再交给对方加工方获取加工过程中的劳务费。
第五章 世界市场价格 17.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
国别价值:一国范围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以该国货币表现的。
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同一性: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差异性:价值量上不同,表现形式上不同 ★贸易条件 计算题
18.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表示一国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须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或单位出口商品换回进口商品的比率,或出口商品的价格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一般用指数表示)比值。净贸易条件:
N=(PX/ PM)×100
I=(PX/ PM)×QX Qx为出口数量指数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相同,而该国出口量指数从1990年的100上升到2000
年的120,则该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为:I=(95/110)×120=103.63说明: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但因出口能力提高和出口收入增加,国2000年出口能力还是比1990年提高了3.63,也就是说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了 单要素贸易条件: S=(Px/Pm)×Zx
Zx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若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状况与前例相同,而该国出口部门生产率从1990年的100上升到2000年的130,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S=(95/100)×130=112.27
说明:从1990年到2000年期间,净贸易条件虽然恶化,但此期间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但弥补了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且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双要素贸易条件:
D=(Px/Pm)×(Zx/Zm)Zm为进口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前例,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1990年到2000年期间从100上升到105,则该国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D=(95/100)(130/105)×100=106.92
说明:如果一国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幅度大于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幅度就可能抵消商品贸易条件恶化而获得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改善
第八章:选择 判断 名词 简答
19.外国直接投资(FDI):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FDI其种类: 按股权比例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 按投资组建方式:收购方式 创建方式 合作经营 按投资动机:资源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生产要素导向型 地缘导向型 宗主国导向型 全球战略导向型按投资部门结构: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 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 20.跨国公司: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跨国公司怎么发展起来的? 答:(简要概述)早期的跨国公司(制造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迅速扩大 以美国跨国公司所占的比重高;服务业的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经营策略发生变化。经营方式:混合走向专业公司结盟,新技术与产品研发;利润再投资成为主要手段等。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条件)
2、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
3、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尖锐化助推器
4、发达国家政府的积极支持
5、国际资本市场和跨国银行的发展提供资本便利
6、放宽对外资的限制(不断消除外资进入的壁垒,改善国内投资的环境)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扩大公司内部贸易;实行限制性商业做法;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多元化经营方式;价格竞争与非竞争结合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使国际分工演变为世界性分工。
二、对东道国贸易发展有巨大影响(扩大东道国出口;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拓展市场)。
三、跨国公司使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对制造业的投资促进了制成品贸易的发展其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促使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
四、跨国公司制约着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五、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六、对传统国际贸易理
论与概念提出了挑战。
七、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双重性。
21.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论—海默和金德尔伯格 ★内部化理论---英国巴克利,卡森 加拿大Rugman 内容:中间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的,为追求最大利润,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市场,利用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流动与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当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因此,企业内部化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
内容: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时才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如果只拥有前二种优势,则国内生产,出口商品 企业如果只拥有第一种优势,则只能转让技术 “比较优势论”—边际产业投资理论---小岛清 ★第十章:七种题型都有论述 作图分析
22.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征收关税的领域为关境)性质: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关税的主要种类: 按照商品流向分类: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按照征税的目的分类: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进口附加税、报复关税、最惠国税、特惠税、普惠制税 按照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滑准税
按照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划分:名义关税、有效关税 23.进口附加税: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增加额外的关税,称进口附加税,是限制商品进口的重要手段。分类:反倾销税反补贴税 24.反倾销税含义:是指为抵制外国商品大量低价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25.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三原则)
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双方相互间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第三国在贸易上的优惠、豁免和特权同样给予缔约双方。
26.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 进出口的应税和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海关税则的主要种类:单式税则(又称一栏税则);复式税则(又称多栏税则);自主税则(又协定税则);协定税则(又称协议税则)。27.★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计算题)
名义保护率:指一国由于实现关税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即: NRP=(P,-P)/P×100%
P,—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P—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即: 国内市场价格的提高,所产生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 之差,就是该国关税对该商品提供的保护。
例如:国际市场汽车价格10000美元,关税保护下的国内市场价格为11000美元。
汽车的名义保护率=(11000-10000)/10000 ×100%=10%
有效保护率:是指一种加工产品在各种保护措施的作用下可能带来的增加值的增量对其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计算方法
ERP=(V,-V)/V×100%
V,——保护措施下生产过程的增值(国内增值)V——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值
例如:自由贸易条件下A商品的最后国内价值100元(其中50元为进口投入品,50元国内增值);
(1)假定该国对同类A商品进口征收20%的关税,对国内生产的进口A
替代品进口投入品免税,则——该国A商品价格升为120元 ERP=〔(120-50)-50 〕/50=40%
(2)再假定:该国对A商品进口征收20%的关税,对A商品进口投入品也征收20%的关税,则——该国A商品价格升为120元,投入品价格升为60元 ERP=〔(120-60)-50 〕/50=20%
(3)问:如果对A商品的进口投入品征收50%的关税,其他条件不变,其结果如何?结果是:投入品价格上升到75元(50+50X50%),保护措施下的国内增值为:120-75=45 即: ERP=〔(120-75)-50 〕/50=(45-50)/50=-10%
28.非关税壁垒:是指各国政府在进口中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特点:非关税措施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比关税更为强烈和直接;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29.进口配额制: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事先地一般地或个别地加以直接的限制。超过限额的商品不准进口,或对其征收很高的关税。进口配额制的基本类型:
绝对配额
关税配额:按商品的进口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
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作图分析: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第十二章 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 30.鼓励出口的手段和方式
一、政府发挥作用
二、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三、促进出口的多种地区开放形式
四、其它常用鼓励出口方式
31.出口卖方信贷运作方式(书上图及附带说明):
出口买方信贷运作方式(书上图及附带说明):
32.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订的一种保险协议,被保险人按协议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保险人赔偿保险协议项下被保险人向国外买方赊销商品或贷放货币后因买方信用及相关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
33.商品倾销:指一国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外国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外汇倾销: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为外汇倾销。
出口货物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出口管制:指一锅政府通过建立一系列审查、限制和控制机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防止本国限定的商品或技术通过各种途径流通或扩散至目标国家,从而实现本国的安全、外交合经济利益的行为。
35.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一定地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甚至通过建立起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36.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政治联盟)关系图:
祝大家考出好成绩O(∩_∩)O~~
--QN(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第四篇:《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7、《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王进华
教材分析
《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是五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学科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中》的第三课。本课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了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体会国际间经济、文化相互依存,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课文由8个部分组成:“历史坊”、“E链接” 和“新视窗”着重讲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问题,重点了解WTO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激发民族自豪感。“故事园”和“七色光”着重介绍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问题,重点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互相学习,有利于共同进步。“探究角”、“送你一句话”和“我能行” 着重讲越有民族性的文化艺术,才越有世界意义,以及我为世博献计献策。
本课在学生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引向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前有四年级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五年级第一学期《10鉴真东渡》、《11玄奘西行》、《13通西域 下西洋》、《16开放的中国》、后有五年级第二学期《9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0 “蓝盔”在行动》。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和平时的谈话了解到学生具有以下情况:
1、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如2008年底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耳染目睹对于中国股市、商业的影响,但对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学生并不是很清楚。
2、大多数学生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不过新大陆的发现对于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说不清。
3、多数学生知道一些国际文化交流的事例,但对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好处知道不多。
4、少数学生听到过WTO的名称,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对于世界的经济交流有何作用,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间经济、文化相互依存,体会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
2、知道WTO是全球性的贸易组织,能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激发民族自豪感。
3、自主合作交流辨析,懂得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要善于取人之长,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文化,1
这样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4、学习讨论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建议、从文明做起。
教学重点
知道国际间经济、文化相互依存,体会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自主合作交流辨析,懂得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要善于取人之长,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文化,这样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难点
知道WTO是全球性的贸易组织,能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
1、剪辑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2、自制视频《中国入世五周年纪念》
3、下载世博宣传片
学生:
收集我国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事例、数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实施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首先我对教材做了如下调整:
有的教学内容学生不能理解,如E链接中的 “贸易逆差”,历史坊中提到的“西方殖民者”,新视窗中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说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通过自学阅读,有的老师简而述之,有的通过视频解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化难为简,以便于学生了解、掌握。
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呈示图片,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
二、播放视频,感受我国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辨析讨论、加深理解,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
四、小组学习,形成共识,为世博提建议、从文明做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间经济相互依存,体会国际间经济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
2、知道WTO是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师提问:上学期学过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伟大的航海家,你们还记得他是谁?
2、生思考:同一时期世界上还有四次远航壮举,促进了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你了解吗?
3、出示课题: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说明: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既可以自然过渡到新知的学习,又可以引起学习兴趣;用问题引出课题不仅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一:呈现图片、了解意义
1、师:呈示图片(麦哲伦、哥伦布)介绍新航线的开辟
2、生:看图片,听介绍,读课文,了解新航线开辟的意义
3、小结:
新航线开辟后,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从此,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说明:直观、形象的内容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通过看、听、读的方法,运用直观的图片、言语信息、文字,便于学生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活动二:自读交流、体验感悟
过渡:但新航线开辟后,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为什么呢?
1、师:请看“E链接”。
2、生:先自读E链接,再交流
(说明:充分运用教材,学习教材,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经济交往中的不公平的想法,不过此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建设祖国的紧迫感。为完成教学重点做准备。)
活动三:播放视频、感受作用
过渡:这时非常需要有一个能够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的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缩写WTO)应运而生,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1、师:播放《中国入世五周年纪念》
2、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先小组讨论,再大组交流感受。
3、小结:通过刚才播放的视频和大家收集的资料,不难看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自己受益,而且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体会到国际间经济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说明:运用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能化解难点,因为学生对于世界经济的交流了解甚少,在了
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为教学难点的突破作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间文化相互依存,体会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
2、自主合作交流辨析,懂得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要善于取人之长,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并学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建议,从文明做起。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师:2009年3月1日上海正在举办第19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参加展会的商户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客商最多、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经济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让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世界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彼此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各国进步。其实,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是非常频繁的。说说你了解的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事例?
2、生:谈自己了解的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事例
3、师:让我们一起看“七色光”的内容
活动一: 自学课文、交流内容
4、生:自学课文内容交流(生说到什么,老师出示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生未说到的老师补充。)
5、小结: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都有自己的特点,互相交流,互学互补,有利于共同进步。(说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谈话引入,亲切自然。对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学生是有所了解的,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学生已知的让学生先说,学生没说的通过看书,老师适时的补充来说明,有利于落实教学重点。)
活动二:辨析讨论、加深理解
过渡语:现在有这么两种情况,正如探究角中所说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1、师: 出示问题:
(1)有些人狂热地崇拜美国的电影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国电视剧,对中国电影和动画片不大感兴趣,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2)一些地方搞现代化城市建设,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老屋拆了,造了许多仿照欧美样式的新建筑。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生:小组讨论,大组辩论
3、师: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
4、生:谈观后感
5、小结:在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的同时,要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有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
(说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辩论是学生喜欢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辩论,加深了解在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的同时,要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的认识。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引起学生共鸣,加深了解对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的理解。)
活动三:小组合作、群策群力
过渡语:2010年世博会是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我们中国也应当把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科技与文化成果那出来。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1、师;播放《世博宣传片》
2、生:合作提建议,共谋好计策。
3、总结:作为上海市民,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将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把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科技与文化成果拿出来,使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2010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
(说明:观看《世博宣传片》,进一步激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学习训练体现实践性,作为小公民也要为世博提一个好建议——小学生从文明礼仪做起,为世博的成功举办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五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总结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总结
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效指导下,我院依据市场调研情况,制定了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五至八年的努力,以“语言能力+外贸知识+综合技能”三者并重,突出“英语+外贸”核心技能,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经济,面向浙江省的中小外贸企业,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品质,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教学;设置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依据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报关与商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并分阶段对核心课程进行了建设,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现已建成6个专业实训室、7个语言实训室、10个多媒体教室以及27家校外实训基地,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了认知实习、英语视听实训、单证技能实训、商务模拟谈判实训、外贸模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与紧密型合作基地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实用型人才。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对四门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改革考核、考试方法;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在对老师的测评中满意率大于90%。
具有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规范、齐全,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教学档案管理规范、齐全。
通过学风建设,通过学用结合,本专业学生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国贸专业学生获国家各类奖学金106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体现了本专业学生较好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在各项知识竞赛、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83.33%的G06级国贸学生取得了一本以上的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踊跃参加各类活动和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缩短了与岗位的距离,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内部培养、聘请的方式,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已公开发表论文35篇。主编、参编教材6本、自编教材4本,自编讲义和习题集4本,主持金华社科联立项课题1个,院级课题2个。
经过近三年的专业建设,特色也已初显端倪:
1、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产、学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
2、有序地实施为地方经济培养专业人才的计划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会展,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志愿者、翻译、导购等会展服务工作的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地方经济输送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3、积极为地方培训各类外贸人才。
经贸外国语学院 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