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11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研究文集 政府民间合作 PPP 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内容提要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研究文集》一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撰写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方面的文章17篇,内容涉及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理论问题研究、票价政策研究、法律问题研究、案例研究、仲裁机制研究、国际经验研究、经营协议参考范本等方方面面,并附有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营和管理办法。
ppp模式简言之,就是要根据轨道交通准公共产品的经济特点,将其公益性与营利性区分开来并进行量化研究,由政府负责公益性部分的投资和承担之对应的风险,通过政策制度的安排解决部分外部性问题;同时以营利性内容吸引多元化的社会投资,由社会投资者负责经营性部分的投资和承担与之对应的风险,通过建设前竞争招标机制和建设后科学合理的风险负担、利益共享机制,规范的监管标准和规则,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
目录
加快ppp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推动轨道交通市场化进程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问题的研究与创新
地铁投融资与管理运营的思路及建议
政府主导 多元投资 适度竞争——引入ppp模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建议
ppp的定义和分类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结构比较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下的票价管制政策分析——地铁公私合作模式的票价方案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重大法律问题研究
北京地铁四号线ppp运作案例研究
伦敦地铁ppp模式中的仲裁机制研究
bt方式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建立地铁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轨道交通平稳健康发展
利用债券市场 促进轨道交通融资创新
利用短期融资券改善轨道交通企业债务结构
地铁ppp项目《特许经营协议》重要条款参考范本
各国城市基础设施ppp主管机构简介
附录1:北京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
附录2: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附录3:关于北京市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附录4: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附录5: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
附录6:香港地下铁路条例
参考文献
后记:哈佛归来再谈轨道交通ppp
第二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一、PPP模式的定义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①、PPP的狭义定义
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PPP的狭义定义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原则。②、PPP的广义定义
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③、PPP通常模式
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PPP模式的意义
提高了资源使用效能和建设、运营效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政投入 及管理方式,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培养合格市场投资主体,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体系和投资、补贴、价格等政策要素的协同机制。
①、推广运用PPP模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PPP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②、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PPP模式要求平等参与、公开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办事,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③、推广运用PPP模式,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PPP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这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度一致。
三、PPP模式的分类
PPP模式广义上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①、外包类
PPP项目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②、特许经营类
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项目的资产最终归公共部门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移交过程,即合同结束后要求私人部门将项目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移交给公共部门。③、私有化类
PPP项目则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私有化类PPP项目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拥有,并且不具备有限追索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门在这类PPP项目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四、PPP模式的优点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PPP模式,是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PPP模式,对统筹 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具有战略意义。
①、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
②、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③、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④、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⑤、有利于打破行业准入限制,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PPP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⑥、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⑦、有利于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政府以运营补贴等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的对价,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对价支付依据,并纳入预算管理、财政中期规划和政府财务报告,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公平地分担公共资金投入,符合代际公平原则,有效弥补当期财政投入不足,有利于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平滑间财政支出波动,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五、PPP模式的必要条件
①、政府支持。在PPP模式中公共民营合作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会随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政府的总体角色和责任——为大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却是始终不变的。PPP模式是提供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对政府有效治理和决策的替代。在任何情况下,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负责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招标,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等。②、政策保障.A、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查工作效率。项目合同签署后,可并行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有关部门要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理程序,主动加强服务,对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的内容不再作实质性审查。
B、多种方式保障项目用地。实行多样化土地供应,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可按划拨方式供地,划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建成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以抵押,土地使用权性质不变,待合同经营期满后,连同公共设施一并移交政府;实现抵押权后改变项目性质应该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
C、完善财税支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实和完善国家支持公共服务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共服务项目采取PPP模式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在承担有限损失的前提下,与具有投资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金,并通过引入结构化设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D、做好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符合PPP模式特点的金融服务,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正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PPP项目融资。③、法律保证
PPP项目依法合规在竞争性取得私营投资商,在运作需要在法律层面上的保证,对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保护双方利益。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双方进行有效约束,是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和弥补不足的有力保证。
第三篇:PPP:城镇化投融资的模式创新
PPP:城镇化投融资的模式创新
2014-01-04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交流平台
核心提示:PPP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具备管理的一般职能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还具有其它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职能:扩量融资、利用新技术,以及特别值得强调的机制创新的职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纳瑟姆”曲线,它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以约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0年达到47%。显然,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此阶段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合理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是保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客观必要条件,仅依靠政府财政收入远远不够。
PPP:新型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关于公私合作伙伴(PPP)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根据人们对PPP的认识,并结合公私合作伙伴及其管理模式作出这样一个定义:所谓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PPP的运行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伙伴关系是PPP第一大特征,其独特之处是项目目标一致: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的产品或服务。
利益共享是PPP的第二个特征。PPP中需要对民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进行控制,即不允许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共享利益在这里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之外,也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稳定的投资回报。
PPP的第三个特征是风险分担。公共部门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与此同时,民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对于公共部门而言,正是管理层“道德风险”的易发领域。PPP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考虑双方风险的最优应对、最佳分担,而将整体风险最小化。
PPP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具备管理的一般职能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还具有其它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职能:扩量融资、利用新技术,以及特别值得强调的机制创新的职能。
机制创新职能的主要指向,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促进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益提升。机制转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公共部门由传统的计划向市场转换;二是私人部门由市场逐利向计划靠拢。这种“双转换”可以形成一种新型的激励机制,进而达到制度创新的推进、改革的深化和资源配置效益的提升。
当前我国开展PPP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早在上世纪末就有通过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的项目,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采用了该模式,但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关于PPP的相关法规,主要来自于国务院及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制订的管理办法,同时,各地也根据各地情况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及长期性,这些办法不足以支持PPP项目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由于PPP项目更多涉及财政资金的未来支出,有必要由一个部门来单独管理PPP项目的实施,以防未来财政风险的无限扩大。
风险转移的目标没有充分实现。我国开展的PPP项目,很多经营性项目都有财政补贴,虽然名义上是采用了PPP模式,但并没有将经营风险完全转移,政府在许多项目中负责“兜底”。
项目运营周期较短。当前我国实施的一些PPP项目(如BT项目)运营期通常只有3-5年,不仅没有解决政府财政融资问题,相反被私营部门增加了一部分成本。这与采用PPP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项目多集中在用户付费项目。PPP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解决财政资金困难问题,在用户付费项目中,完全可能通过使用者付费的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
财政部门监督和约束力弱。我国PPP项目一般由各部门安排,与财政没有必然联系,在需要融资时还要求财政部门出“安慰函”。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在PPP项目中财政部门有一票否决权是不一致的。
总之,如果我们不对当前使用的PPP模式及时规范、加强监督和有效控制,必然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更严重的债务危机。
城镇化投融资中的公私合作形式
首先,就基础设施而言,选择公私合作管理模式应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形态来确定。
对于已有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出售、租赁、运营和维护合同承包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证,由民营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可以直接向使用者收费,也可以通过政府向使用者收费。通过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合作,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与运营效率。在出售和租赁的形式中,还可以为政府置换和融通资金,从而支持和从事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扩建和改造现有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租赁-建设-经营(LBO)、购买-建设-经营(BBO)、外围建设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的功能和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速度,也可为政府新建其它基础设施筹集一定的资金。
对于新建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采用建设-转让-经营(BTO)、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为新建基础设施融入民间资本,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
其次,在公用事业领域,特别是在污水处理、自来水、煤气、电力和热力供应等方面,一般可通过使用者付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使投资者能够收回投资并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而在公共服务方面,为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理想的模式是通过公私合作的模式来提供。其要点是:政府公共部门确定所需服务的数量和质
量,具体服务由私人部门提供,提供价格可通过公开招标价格听证会或双方议价等方式形成。
公私合作模式需政策配合完善法制体系。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部委发“通知”,指定“政策”的方式来规范,其法律效力较低,而PPP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对项目公司、招投标和税收优惠等问题做出特别的法律规定,这就意味着PPP立法与一般法规必然存在一些冲突。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做出的规定,只能适用于一部分行业,且都是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很多时候不能相互衔接,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我们需要通过立法方式来保证在PPP项目中的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特别是公众利益,同时要明确PPP应用的领域与方式。
加强机构建设。我们可以在财政部下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公私合作项目的相关工作,并下设PPP项目采购、合同管理指导的经济咨询机构,利用现有行业部委下属的具有专业知识(比如交通、污水处理等)的技术咨询机构,满足PPP模式在各行业的应用需求。
明确政策指导。建议出台支持运营周期长的PPP项目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降低政府在PPP项目中的成本和风险。针对项目本身经济性的强弱采用不同的激励政策。
提高项目开发和储备能力。在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的同时,建议该部门同时负责PPP项目的开发与储备,依据“物有所值”的理念和定量计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采用PPP模式。
促进能力建设。PPP项目涉及金融、法律、会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需要一大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力度。
完善并加强合同管理。在我国现有的合同管理政策中,包括《城市供水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示范文本》等,虽然对相应的定价、风险、标准等做出了规定,仍然存在诸如价格调整、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不少问题,希望能尽早完善并规范化管理。
提升监管管理力度。我们应当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监督举措,在招投标阶段、运营阶段和资产转让阶段都应有相应的监督管理依据与措施,可参考英国的做法。
加强风险管控。凡是PPP项目都属于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特别是私人融资项目,虽然在有产出后才向投资者付款,但是,未来每年支出的现值总额便是政府的或有债务。如果PPP项目规模过大或总额过大,则可能给政府带来财政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财政部门在PPP项目立项上应有否决权,以此防范项目带来的财政风险。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本文由作者与孙洁合作完成。因版面有限,本文有删节,原文发表于《新金融评论》2013年第6期)
免责声明:资管视界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举报
第四篇:浙江: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中国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浙江: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无界投融:2014年,浙江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55亿元,其中“411”重大项目投资7210亿元,同比增长16.6%。
一、实施财政重大政策,引导推动有效投资
一是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国家战略,争取中央财力补助30亿元,落实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66亿元,助推我省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201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近6000亿元,沿海7市完成海洋经济有效投资超2300亿元,均比上年增长约10%。二是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补助政策。
2014年,36个试点中心镇有效投资达1885亿元,同比增长23%。小城市试点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我省新型城镇化的一大新亮点。三是每年安排6000万元产业集聚区专项资金,研究出台《省级产业集聚区财政政策实施办法》,积极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空间拓展。
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整合专项资金、调整支出结构,积极完善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2014年,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9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从工业与信息化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3亿元,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试点。设立信息创业投资基金,经过二、三级基金的放大,形成50-100亿元的基金规模,投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完善促进浙商创业创新财政政策,2014年落实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功能性机构和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资金1.1亿元,引导浙商回归引进项目投资资金2236
中国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亿元,同比增长27.6%。
三、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2014年,我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52亿元,重点支持我省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建设。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44亿元,落实省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资金104亿元,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2012-2014年,积极争取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加固中央水利资金18亿元,省财政安排水利专项资金145亿元。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29亿元,实现病险水库加固452座,新建、加固海塘河堤1616公里,杭嘉湖区整治152万亩,农村河道综合整治8600公里,滩涂围垦圈围34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17平方公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9。
四、改革投融资方式,积极推行PPP模式
2014年,我省在全面推进“七线两枢纽”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加快铁路建设“八八计划”,16个铁路项目省内总投资1350亿元,省级承担资本金约200亿元,沿线市县约250亿元。同时,省财政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资本金除由一般公共预算、国资经营预算、产业基金等筹措外,安排地方政府债券用于铁路资本金缺口,并利用经营收益抵补法创新筹资渠道。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市场化、投资项目业主化”的投融资新机制,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污水、能源、交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前期已向社会发布20个推介项目。
五、实施考核激励政策,推行“411”有效投资行动计划
2014年,协调落实省级财政性资金147亿元,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五水共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领域,着力促进“411”有效投资
中国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完善扩大有效投资的财政激励政策,对全省各市县投资增速、投资增量贡献、投资结构优化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评,省财政对考核优秀的市县给予财力性奖励,2014将兑现奖励资金约1.5亿元,统筹用于加大民生投入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有效引导市县扩大投资积极性。
无界投融(www.xiexiebang.com)是中国投融资行业首家OVO跨域路演服务平台,在线上(online)实现投融资相关的项目方、投资方、服务方的信息聚合和需求交互,在线下(offline)运用跨域路演中心的高清视频(video)进行高效对接,解决了传统投融资行业存在的地域限制、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行业信息流、资金流更高效、更直观、更精准的匹配。
第五篇:PPP合作模式政府采购制度的调查
关于PPP项目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管理的调查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关于“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要求,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发展的制度体系,需要在PPP工作的采购程序、融资管理、项目监管和绩效评价等各方面做出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本人就PPP合作模式政府采购制度安排这一课题,走访了相关单位,进行社会调研,现将在调研中形成的一些想法加以论述。
一、按照政府采购规则选择PPP合作方是国际通行做法
按照政府采购的方式选择PPP合作伙伴既是国际惯例,也是一种规范、有效的做法。PPP谋求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长期合作关系,政府既要支付或补贴费用,也要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从本质上说,PPP是政府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一种特殊采购活动,属于政府采购范畴,应当被纳入政府采购监管体系。各国实践表明,PPP付费方式及合同类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付费,也就是公共采购,包括公共产品、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另一类是使用者付费,也就是特许经营。因此,国际上普遍将服务和工程特许经营权的授予视为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并将其纳入政府采购制度监管,而不是单纯地将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融资方式。
从概念上看,PPP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GPA)对政府采购的定义,即“为了政府目的以任何合同方式开展的采购活动”。因此,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在选择PPP合作方时都遵循政府采购规则。例如,联合国《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法律指南》强调,特许经营应采用联合国颁布的采购示范法中的服务采购方式。欧盟在今年2月对其政府采购系列指令重新修订时,特别针对选择特许经营承办企业(或组织)的原则、方式、程序、评估标准、合同变更、履约监管等内容,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则和要求作了规范和完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欧盟成员国、日本、韩国等国都将特许经营列入了GPA出价。
最后,从我国政府采购法对采购活动和服务采购对象的定义来看,PPP项目选择合作机构的活动也应当遵循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
二、PPP采购与传统采购的区别
虽然PPP项目的采购程序遵循政府采购规则,但PPP采购与传统采购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是PPP项目的采购需求往往比较复杂,难以一次性通过采购文件进行完整、明确的描述。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合作者先提出解决方案,再由项目实施机构结合项目需要提出采购需求,并通过谈判不断进行修正和优化,直至合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和采购需求能够比较好地契合。二是PPP项目并不都是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要素。比如一些收费高速公路,可能要求参与竞争的潜在合作者各自提出最短收费年限,导致项目在采购环节无法单纯以价格进行竞争。此外,有些实际回报率低的公益性项目,政府还可能延长特许经营权限,来满足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需要。
三是PPP项目采购金额大,交易风险和采购成本远高于传统采购项目,竞争程度也较传统采购项目低,采购活动失败的几率比传统采购更高。四是PPP项目的采购合同比传统的采购合同更为复杂,可能是一个一揽子的合同体系也可能是多轮采购后签订多个合同,对采购双方履行合同的法律要求非常高,后续的争议解决也较传统采购更为复杂。
五是PPP项目大多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采购结果的评定需要考虑服务对象的切身感受,不能只根据采购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和服务指标进行履约验收,还需要结合预算绩效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其他方式,综合评价PPP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效果。
三、推进PPP项目政府采购管理的基本设想
PPP项目适用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既是政府采购法的基本要求,也是行之有效的务实做法。一方面,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五种采购方式,并授权监管部门可以认定新的采购方式。这些法定的采购方式,能够比较好地适用于PPP项目采购中公开竞争、选择性竞争和有限竞争的情况,使PPP项目采购更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还规定了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支持中小企业等宏观调控和政策功能目标,将更加有利于PPP项目发挥公共性和公益性作用。将PPP纳入政府采购体系,也将促进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与国际规则对接。但是,由于PPP项目在采购需求、竞争方式、合同管理、履约验收、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特殊性,其采购管理不能简单套用现有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而需要在政府采购整体法律框架下,作出特殊的制度性安排与创新。
一是在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下进行顶层设计,并充分借鉴国际PPP项目成熟的采购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借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示范法》及其立法指南中的有效经验和做法。二是结合PPP项目采购特点,在现行法律规定的五种采购方式基础上,按照法律授权创设新的政府采购方式,即竞争性磋商,重点是引入两阶段采购模式,着力实现在需求标准完整的基础上合理报价的公平交易规则,将政府采购制度功能聚焦到“物有所值”基本目标上来。
三是创新PPP项目采购程序,如强制资格预审,现场考察和答疑,采购结果、合同文本公示,采购结果确认谈判,邀请质量检测机构及PPP项目服务对象参加履约验收和评价等,以保证项目采购的成功率以及项目采购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创新项目监管方式,结合PPP项目金额大、后续监管链条长等特点,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强制引入政府采购信用担保,通过引入担保机构第三方监管弥补行政监管的不足,减轻项目风险。同时,推进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陈老师您好:
徐荔给你添麻烦了,心里很是歉意。请根据我下面的科研完成情况帮帮忙,将不胜感激!
我的调研报告的题目《关于PPP项目推进政府采购管理的调查》,调研报告也随该邮件给您寄去了。
现将我2014年的科研完成情况归纳如下:
1.申报2014年国家课题《完善我国税权体系的研究》
2.2014年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结项(课题负责人:胡术阁
成员:徐荔)
3.黑龙江省会计学会2014论文评比一等奖,已经上交证书。
4.哈尔滨市会计学会2014论文评比一等奖,已经上交证书。
5.参加哈尔滨社科联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城市治理”论坛 上发言。
6.哈尔滨市委党校安排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一篇,题目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政府之下新的《预算法》的学习与实施政府》
7.调研报告:《关于PPP项目推进政府采购管理的调查》
徐 荔
2014年12.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