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助行动:让贫困学生都坐上“直通车”

时间:2019-05-15 12: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资助行动:让贫困学生都坐上“直通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资助行动:让贫困学生都坐上“直通车”》。

第一篇:教育资助行动:让贫困学生都坐上“直通车”

教育资助行动:让贫困学生都坐上“直通车”

四川新闻网-乐山日报讯

今秋开学在即,我市将有上万名学生进入各类高等院校深造,其中有千余名贫困大学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入学。在全市中小学中,有34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免学杂费,8万名贫困学生需要免费提供教科书,近2万名贫困生需要生活补助费,一千多名普通高中贫困生需要助学金,以及解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享受助学金„„

日前,笔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教育资助行动正按计划有序地开展,教育资助行动所需资金已一一列入市级、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有的已落实到位。据统计,全市教育系统已完成资助资金8200万元,受惠学生达348927人,其中普通高中助学、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扩大特殊教育在校生规模等4项指标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所定目标任务。同时,大力宣传和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贫困生,决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的惠民政策正深入民心。近日,市教育局、市教育基金会向全市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教育资助行动”倡议书,广泛开展“教育资助行动”募捐公益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据悉,市教育基金会今年面向全市资助的120名贫困大学新生的资助金发放仪式也将于近期举行。我市分别在峨眉、五通桥、沙湾、夹江、犍为、沐川、马边等区市县、自治县建立的教育基金分会也正在大力开展教育募捐公益活动,仅犍为县分会就已募集资金近40万元。

据了解,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教育资助行动列为“十大惠民行动”之一,市教育局也将此作为推进教育惠民、改善民生工作的载体,坚持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公益性,不断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实施教育资助行动中,市教育局专门设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实行了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落实资金、保障投入,确保教育资助行动顺利开展,切实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多方投入、用足政策、争取扶持”的原则,积极筹措项目资金,主动与财政、计划、建设、国土、卫生、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求得支持,积极促成教育资助行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部门年初部门预算,并及时划拨到位,而且使计划部门对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及时下达立项计划、建设部门对学校基本建设给予技术支持、国土部门对学校建设用地给予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力度,民政部门严格按政策鉴定贫困生等工作一一得到具体落实。

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市教育局不断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加强监督,狠抓落实。尤其对教育资助行动资金的筹措、管理与使用,严明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必须做到专款专用,把“教育资助行动工作”列入2007年对各区市县教育局的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起工作报告、督查推进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工作走过场的单位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对违反政策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处理。明确要求各地要严格接受各级政府、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别强调要切实做到做好各类教育资助数据准确无误,账实相符,上级数据和各类花名册、基础台账、数据库等环环相扣、上下吻合,要把对教育资助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校的建设、贫困学生的资助上,使教育资助行动真正体现出“真心亲民、真功富民、真效惠民、真情助民、真诚安民”的“五真为民”。让全市所有的贫困学生通过教育资助行动,都坐上顺利入学、不辍学,顺利完成学业的“直通车”。为此,市教育局今年以来先后3次对教育资助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工作部署,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明查暗访的办法,深入到各区市县、自治县和学校了解教育资助行动工作的落实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教育资助行动在全市

已基本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让每个孩子都获得阳光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获得阳光的教育。

这几天看了《“小班化”教育》一书,边读边品,边品边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感触很深,收获很大。

一、什么是真正小班化教育:在我们以往的认识中,以为班额人数少就是小班化。其实不然,在阅读中我对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班额人数较少只是小班化教学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真正的小班化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尊重学生,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就算是少年儿童,也渴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进而得到关心与爱护。因此,可以说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在小班化教育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就是把他们当作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来看待。虽然学生们将来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者明星,但他们却都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凡事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温馨的“人”的气氛。尤其是通过采用更加具有人性化的教学新用语,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例如在上课时提问,我不再用“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死板冷淡的用语,而是改用“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谁想来说?”等带有征求意味的口吻。当同学回答问题错误时,也不再用批评的口吻让学生诚惶诚恐地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而是用“你再想一想,刚才说的对吗?听听别人的回答,好吗?”等温和的语气,不再给他们施加压力。又例如当同学读书读得好或是读得有进步时,我经常用夸赞、欣赏的语气,像是“你真棒!你读得真好听!再读一遍给大家听,好吗?”又如:“OK’’、“你的回答很精彩”、“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从你的发言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以上的语句不仅是表扬了学生,更让他们觉得自己和老师站在同样平等的位置上,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切实地尊重关爱着他们,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让每个孩子都获得阳光的教育。

第三篇:让每一朵花儿都鲜艳——谈赏识教育

让每一朵花儿都鲜艳——谈赏识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学教师让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五道乘法口诀的练习题,当这位同学刚写完最后一道题的答案7×9=62时,台下大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他答错了!”要是一般老师会马上会纠正这名同学的错误,没想到这名老师说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答对了呢?看来我们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视别人的正确------”

这名老师的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是一个懂得用赏识眼光看待学生的好老师。在今天,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赏识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赏识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航迷途的航船找到港湾,赏识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细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成功自我。

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宣传和开展赏识教育,广泛开展“让每朵花儿都鲜艳,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的活动。我们以赏识成功教育思想为指针,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活动、班队活动、班级管理,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为原则,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探讨“赏识班队会”的教学活动模式。以自我赏识、赏识他人、他人赏识为主要内容,坚持将师资培训与科研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边做边总结经验,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不太成熟经验与同仁共享。

一、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教导完全正确,但如果仅仅只看到我们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应该给予表揚。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如果动态地观察他却是在进步、在前進。就拿我班上的一个双胞胎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孤僻,长着一张快嘴,常因为其他同学的一点小毛病

就叽里呱啦的指责个不停,读书时常因为拖音难听弄得同学们都嘲笑她,不喜欢她。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她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写的作文篇幅较长,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了不足,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刚开始,她由在班上积极参加各种朗读、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到参加学校大型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唱歌比赛,发展到参加市级的各种比赛,终于在一次市级作文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当她双手捧回这奖状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找会了自信,不在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动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2、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深受孩子的敬佩和爱戴。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我校开展赏识活动以来,十分重视抓少先队阵地建设,组织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每次少先队活动为契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增强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或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1、开展手抄报比赛

为积极响应学校开展“新世纪我能行”活动的号召,我班开展了手抄报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素材组织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观,发扬团

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队员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次比赛学生个个兴志勃勃,三个一伙,四个一群信心百倍地积累素材、组织素材、书画上色„„的确是大显身手。结果交上来的每一份手抄报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琢磨才制作出来的,皆有独到之处,看来下了不少功夫。作品展出后,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充满信心的迎接下一次挑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节活动

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为了发现孩子的身上的闪光点,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艺术节活动中参加自己喜欢的课本剧比赛、手工作品比赛、声乐比赛、舞蹈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相声、小品、器乐、硬比书法、软笔书法、国画和绘画比赛等。面对着这个充满荣耀的舞台,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人人报名参加,并组织学生参加排练,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赛总分获全校前三名,让全班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除此之外,还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班队活动。如“我是小诗人”古诗背诵比赛、“我爱中华”“新世纪的少年”“请赏识自己”“我能行”等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得到感情的体验,并懂得了人生的价值。

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赢得了社会与家长的信任。目前中国教育正处在改革的顶峰,让我们继续努力,坚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东边不亮,西边亮”,努力给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艰难跋涉的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真爱,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长成参天大树,朵朵芬芳的繁花吧!

第四篇: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教育随笔

问问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名小朋友,因为年龄小,各方面发展都略差于其他孩子,尤其是自理能力问题更为突出。对帮助小问问都能自觉地发挥哥哥姐姐的作用。问问的鞋带开了,小姐姐赶紧去帮助系上;纽扣松了,小哥哥给扣上。久而久之,小问问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了,并逐渐养成了依赖别人的心理。怎样让小问问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成了我心中的一桩病。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问问并不是不具备简单的自我服务技能,而是不愿去做。为了强化她的自理意识,我决定和小问问进行穿衣比赛。刚一宣布这个消息,全班小朋友就议论开了:“老师准能赢!”比赛开始了,小朋友们欢呼着,小问问显得有些紧张,不时用眼睛偷看我,但是,小问问仍在认真地穿着衣服,纽扣弄错了,她又重新扣上。终于小问问“赢”了!在全班小朋友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发现她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小朋友们都羡慕地说:“问问真不简单,打败老师了。”从那以后,我发现小问问完全变了。她不再时时事事依赖别人了,自理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在参加活动时,也从被动变的积极主动了。她还自觉帮助班级做一些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掌握教育的策略,针对每个孩子各自的个性、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第五篇: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听吴正宪《重叠》一颗有感

富顺县东湖小学

王德贵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吴正宪老师无疑是教人发现真理的好老师。她执教的《重叠》一课是一节素课,没有使用课件,仅仅用简单的一点教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过程,从而发现了重叠现象的数学规律,初步感悟了分类、集合的数学思想,积累了一定的探究数学的活动经验,学生享受了思维的快乐,享受了数学的无穷乐趣。我听后感悟颇深,从中梳理几点,以供分享。

一、情境设计有情有理,真实有效。

上课伊始,吴老师先叫了一名男生,说:“一列队伍,从前面数你是第五,从后面数你也是第五,这一列一共有多少人?”这样,很快让孩子们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情境中。有的孩子马上回答11个人;有的孩子回答10个人,也有的细心数一数是9个人;接着吴老师除了数一数,问:还有什么办法知道是多少人?于是,有学生上台用画圈的方法,有同学用计算的方法……仅仅是开始的这一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听数学、看数学,更多地是练数学、做数学。后来从参加语文兴趣组和数学兴趣组的儿时故事过渡长大了的故事,生动有趣的话语把学生引入到另一个教学情境中,让探究向纵深发展,水到渠成。情境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情有理,真实有效。在这样的情境中,吴老师注重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这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追求的境界。

二、重视课堂活动体验,互动生成在研究学生一列队伍重叠数一位同学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吴老师又用语文组5人和数学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例子把重叠问题引向深入研究。参加语文组的5人没有参加数学组,参加数学组的7人没有参加语文组的,这是我们儿时的故事(很生动风趣的语言),现在我们长大了,其中的4号和5号同学同时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当男生和女人争夺4号和5号的时候,课堂进入了高潮。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一句简单的设问,又把学生的思维高潮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吴老师用描了5个黑点和7个黑点的椭圆形图片让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直观的澄清了部分学生说可能重叠6个、7个的错误理解。简单而生动形象,把重叠的问题讲得十分通透,让学生清清楚楚。

三、“回头看”,教给学生方法

认真品读吴老师的课堂,你会发现,每一个环节,她都注重追问或者说回头看。“回头看”让学生及时反思学习过程,使经历上升为经验。经历可能被逐渐淡忘,而经验则是我们自身沉淀的宝贵智慧和本领。数学经验和思想方法不是一蹴而就就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历,它是随着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就成为孩子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孩子数学素养的核心。孩子有了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思想方法,就能自己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并最终转化成创造能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有学生亲身去经历、体验、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而且要深刻。《重叠》一课中,当学生知道一列同学是9人时,她追问:得9对吗?你可以数一数,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即不让学生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浅层,让学生用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去让探究发现重叠问题的规律。有了第一次经验,学生就可以在语文组和数学组人数的的重叠问题上主动探索。细心观察,课堂上吴老师经常追问和回头看。比如课将结束时,问学生今天我们研究了那些问题:第一种是“你”是“你”,“我”是“我”,第二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种是“你”被“我”包围了或吃掉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分类的思想和集合思想有机的融合在学习活动中,并悄然的渗透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是习得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经验。

教育是点燃,是唤醒,吴正宪老师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爱心去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课堂中从她身上流淌出民主、尊重、平等、博爱的精神,他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尽量给每个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机会。学生回答错了没关系,人不犯错长不大,有错误才使认识更深刻,课堂才更精彩。她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她的课学生真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并感悟了数学思想,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良好的数学教育。

下载教育资助行动:让贫困学生都坐上“直通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资助行动:让贫困学生都坐上“直通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