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治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要想富修公路”了,取而代之的是“要快富靠公路”,由于一些政府和部门过度追求“GDP”指标,急功近利,一窝蜂把名目繁多的项目“引进”到公路沿线,不考虑对公路行车环境的影响和承受能力,导致危害公路路产、路权的违章、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尤其在公路沿线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带,路政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公路路政管理是代表国家履行公路行政管理的执法活动,其目的是保障公路的完好畅通,为社会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公路交通条件。我区路政管理工作开展二十年来,各项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直至现在,路政管理工作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路政管理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制约和影响了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交通部提出的“三个服务”的要求,必须就当前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以研究,并认真探讨解决途径,以使路政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根据当前黄州区干线公路路政管理面临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与对策,与路政管理同仁探讨交流。
一、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廉政排查不到位 缺乏防范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上级部门要进行风险防控,排查是基础。要进行廉政风险防范,首先必须抓对风险点。风险点的确定至关重要,只有确定了各类风险点,二级部门才能有效的对照各项业务工作制
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
监督力度小 缺乏责任心;目前,对路政执法的制约机制和对行使行政权的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已有的一些制约机制、监督制度还没有很好地运作起来,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主管内部监督低效、滞后,有“走过场”、“护短”等有错难纠的现象。因此,不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管理费不足,缺乏后续力:路政管理经费严重不足,路政管理工作缺乏后续能力和外部协调能力,不能巩固路政管理工作已经取得的成果。
执法手段软,缺乏配合度:在路政执法过程中,大都缺乏政府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缺乏强硬的管理手段。在路损案件、占(利)用审批、堆物占道和超限管理方面,若工作方法适当则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如果政府不支持、部门不配合,路政管理工作将无法开展。
人员素质低,缺乏主动性:路政人员素质不高、年龄老化,能真正独立完成路政管理工作内、外业工作的人员为数不多。在外业工作时,有的在制作文书、调查取证时都要看教材,翻书本,工作缺乏主动性。
路政管理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使我区路政大队建设和路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加大排查力度、强化防范教育、增强防范意识;风险点的确定至关重要,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对照业务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组织各站点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互相查、组织评”等多种方法开展路政管理风险点查找工作,将各个岗位的风险点找准、找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办法及廉政承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1、排查廉政风险,理清防范重点。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经组织严格审核把关后,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在一定范围公示。
2、采取部门联查,梳理重点。在岗位自查的基础上,各部门按照对口业务链条,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照以前发现的突出问题,全面梳理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上的潜在风险,明确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上的高危风险点。
3、加强教育培训。按照“预防为主,防教结合”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把预防摆到前面来,突出教育预防的首要作用,真正做到“教育在前、打招呼在前、防范在前”。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把廉政风险防范列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一方面,要加强路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另一方面,着眼强化党性修养,大力开展党纪政纪教育。强化法制和警示教育,树立管理与风险长期并存的理念,促使路政执法人员正确对待和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个人的执法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迹运行。
(二)加大监督力度、制定防范措施。上级部门应加大督查力度,不走过场。坚持深入基层一线督查、指导,采取抓重点环节、抓典型事例,召开不同人员的座谈会了解情况,帮助大家提高认识,理清思路,认真对待。
1、根据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有群众举报、反映经调查或在管理检查、工作督查、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中发现有违法苗头的为一级风险,发现有违纪苗头的为二级风险,发现有违规苗头的为三级风险。对三级风险点,根据风险等级和类
2、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防范机制。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对照业务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办法及廉政承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明晰岗位职责,使各个岗位、环节间相互衔接、互相制衡,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组建专门的优质评估工作组,规范管理行为,加强监督。
(三)争取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路政装备是制约路政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是路政大队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确保路政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试想一个路政中队基本的装备都不具备,从何谈起快速反映能力?又从何保证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路政管理质量和原始资料的收集。因而,应尽可能为基层路政大队配备必要的交通、取证等装备,使路政管理和路政大队建设逐步向正规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四)采取部门联动,实施综合治理;路政大队在实施日常路政管理工作时,应积极向当地政府和部门汇报,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政府和部门将路政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以减少干预或阻力,形成以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综合治理的执法格局,确保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路产路权不受侵害。
(五)强化素质培训,提高执法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逐步健全和全民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作为行政执法机构的路政管理部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路政执法队伍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针对目前路政执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方面来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1、严把“进入关”。在路政人员的聘用过程中,严格按照交通部制定的新聘路政人员的条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工作能力强、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高的人员聘用到路政管理岗位上,为路政执法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全面提高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文明礼仪伴我行”、“给当事人倒一杯水、问一声好”等创建活动,把严格执法
与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结合起来,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态度和蔼,举止得体,热情服务,文明执法。把管理过程变成服务人民群众、宣传人民群众的过程,使当事人充分感受到路政人员热情服务的一面,树立路政队伍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
总之,路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工作,目前社会各界对公路法律法规的了解还不够深。尽管路政管理机构利用“路政宣传月”等形式,对公路法律法规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从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路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来看,路政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群众特别是驾驶员、承运人及公路沿线厂矿、企业、单位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保护公路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和影响公路安全的各种违法行为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广大人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还比较淡薄,导致路政执法的社会环境并不理想。
所以,我认为只有形成以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经过全体路政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路政大队建设和路政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第二篇:交通民警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交通民警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以来,交警支队按照“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活动和基层基础年工作的要求,结合“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针对民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案件主办人责任制度,案件法律审核制度,集体议案制度以及错案追究制度等,并组建了基层法制队伍,加强了内部执法监督,加大了执法检查和执法考评力度,一些执法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民警的严格执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公路“三乱”问题基本杜绝,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执勤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能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单纯以处罚为目的,缺乏对交通违法人说服教育,在执法中遇到当事人不愿接受处罚的情况,对违法行为人不是进行法制教育,而是给当事人承诺从轻处罚,欺骗当事人,以至于当事人接受处罚时意见很大,执法效果差。
2、不该处罚的处罚。导致当事人意见很大到处反映,如违法停车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3条规定: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它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而我们有些民警在执勤执法中对违法停车的不论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在现场,拒不拒绝立即驶离都进行处罚。
3、执法中存在“说不过”的现象。公安部岗位练兵提出要解决打不过、说不过、追不上的问题。在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当事人提出异议时,我们有些交通民警由于业务水平有限,法律知识薄弱,属于什么交通违法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怎样处罚,应当给当事人解释清的,而没能解释清楚,引起群众不满,甚至上访。
4、不按法律规定处罚。一是处罚不到位,只注重经济处罚,不注重技术处理,该记分的不记分,该暂扣的不暂扣;二是不按法律规定限内处罚,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而在实际执法检查中发现对此仅处50元罚款;三是超出法律规定乱处罚,如对农用三轮车按未系安全带或未喷涂放大号进行处罚等。
5、文书制作不规范。法律文书的制作反映民警的执法水平,也反映出一个单位的执法导向和执法效果,不重视文书制作,文书制作不规范实际上就是重实体轻程序的具体表现。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强制措施凭证(通知书)无当事人签名。二是有些民警文字书写水平差,字体潦草、错字、白字多。三是强制措施凭证开具不规范,如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在违法行为一栏只填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不填写具体违法行为,当事人看了莫名其眇。四是违法行为和违法代码填写不一致。
6、不能及时、全面、客观的收集固定证据。一是该取证的不取证,如无证驾驶的,车上拉有几人,只问司机材料,其它乘车人材料不问;二是取证不全面问话材料中该问的不问,如无证驾驶只问车上拉几个人,而不问是不是营运等其它情况;三是该固定的证据不固定,如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通常要以酒精检测仪有酒精反映为依据,如果当事人对酒精检测仪测试的结果有异议,还应提取血液进行检验鉴定,而我们实际执法中一些民警仅在强制措施凭证中注明饮一瓶啤酒等字样,不进行测试更不进行检验,即对当事人按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处罚;四是不制作返还财物清单,执法中扣了当事人的车或证,处理完后,返还当事人的车、证,不制作返还物品清单。
7、令不行,禁不止。这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违反支队规定对大货车罚款,二是体外循环,驾驶证暂扣后不录入微机等。
8、重实体,轻程序。主要表现在:一是卷中反映破案在前,立案在后,二是处罚呈批表中领导签署处罚意见在前,调查取证在后,三是处罚决定在前,告知权利在后。
9、非执法主体参与办案,又是笔录的制作人。
10、执法台帐、民警执法档案还需要完善,我们的执法台帐、民警执法档案从无到有,但还需要完善,还存在执法台帐不全,民警执法档案内容少,应该记录的没有记录等问题。
11、个别存在拘留和罚款不执行的问题。
(二)事故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三重三轻:
1、重调解轻证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4条规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义务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可以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予调解。当事人在申请中对检验、签定或者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调解。我们一些民警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热衷于调解,违反程序办案,先调解,后制作、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论损害赔偿权利人、义务人是否提出书面调解申请,都将工作重心向经济赔偿调解倾斜,在经济赔偿调解方面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注重提高现场勘查能力和调查取证能力,不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固定,造成部分证据灭失,导致后期工作受阻,甚至影响事故的公正处理。比如去年5月份的一起事故,一机动车用绳牵引另一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1条规定,使用软牵引,牵引与被牵引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米小于10米,现场勘查笔录记录绳长3米,当事人说是5米,但没有现场照片,没有固定证据,还有转弯车辆是否打转向灯问题,一方说打转向灯了,一方说没打,现场勘查时没检查转向灯开关是否在转向位置。再有机动车超重问题,仅凭司机说拉多少责任认定中就认定超重,没有发货单,也不称重。酒后驾驶问题,不作酒精测试,也不作血液检验,以至于后期无法弥补。
2、重调解轻程序。一是不按照法律程序履行手续,使事故处理工作陷于被动。如无当事人的委托书即认同被委托人,我们在办理交通事故申诉案件中遇到过这样的事例,在当事人未出具书面委托的情况下,事故处理民警即认可了“受委托人”的身份,向“受委托人”送达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受委托人”接到送达的法律文书后未提出异议,并申请调解,后来因为当事人双方在经济调解中分歧较大,未能达成协议,在事故处理民警向当事人双方送达调解终结书时,当事人不承认其委托事项,以未接到责任认定为由索要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民警重新送达后,当事人又提出申诉,造成案件二度重新处理。二是先进行事故认定,后调查取证。在未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交通事故证据及形成的原因以及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承担的过错的情况下,确定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3、重调解轻宣传。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民警对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以处理为目的,起不到教育效果。另外,事故处理工作中还存在事故认定书制作不认真和执法不到位的问题。
1、事故认定书制作不认真问题:(1)事故认定文书不编号;(2)事故认定一名民警盖章;(3)按逃逸作行政处罚,但责任认定中不认定逃逸;(4)事故认定超期;(5)引用法律条文不具体,如责任认定中认定当事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条,该条界定三种行为,但不写明具体哪种违法行为,是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还是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6)事故认定表述前后矛盾,如前面表述从机动车道进入非机动车道,后面则表述由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
2、执法不到位的问题,一是个别重大案件不按公诉程序诉讼,在公安环节消化处理,民事部分调解了,案件就不往下走了,二是行政处罚不到位,突出表现在重大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责任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没有吊销。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民警“先天”素质不齐,“后天”培训不足。交警支队现有民警主要成分是:警察院校及其它院校毕业生、部队转业干部、社会招考人员及其它单位调入人员。据统计,交警支队400名民警中,大学本科学历的30人,仅占7.5%,高中以下学历的165人,占41.2%。由于这种“先天”来源的局限性,使民警文化水平从初中到大学参差不齐,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素质相差较大,加上部分民警不注意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虽然经过不同形式的练兵,但仍有部分民警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水平等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要求。
2、现实社会环境对交警队伍的负面影响。交通民警战斗在第一线,工作性质特殊而具体,接触人员面广,接触的人员形形色色,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出现不同的追求,执法环境恶化,以权钱交易为代表的各种腐败现象久治不绝,长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民警思想受负面影响,反映到执法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3、监督制约机制措施不到位。交通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民警执法、管理、服务工作相对独立,监督部门人员相对不足,监督方法比较单一,监督范围受局限,监督效果不够理想。
三、解决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1、加强民警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强化宗旨教育,结合“八荣八耻”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针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对民警集中培训,着力加强民警的责任感,提高民警的证据意识、办案能力和整体执法水平。一是组织业务培训班,本着缺什么学什么,少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民警进行业务培训,要改变目前培训中照本宣科的现象,坚持业务培训贴近实战,贴近基层,学以致用,并认真组织考试,培训考试成绩和民警的等级化管理、评先创优挂钩,二是采用执法检查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做法,通过以查代训,查摆问题释疑解难,启发民警,提高素质。三是有计划选派业务骨干到专业院校深造,带动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落实好“三个必训”的要求,尤其要把社会招考人员,部队转业干部等新警种培训作为重点,突出实效,防止走过场。
2、把各项监督制约措施落实到实处,一是要加强警务督察工作,整合人力资源,充实督察力量,加大现场督察力度,减少督察死角;二是要不断提高监督手段的科技含量,运用公安网络及录音录像设备,监督民警执法;三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形式,加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四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行警务公开,实现监督的整体效应。
3、加强执法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执法质量。
一是进一步完善执法考评机制,坚持日常检查和执法考评的有机结合,通过执法检查和执法考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二是切实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权责明确,责任到人,重点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全面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发现的执法过错,要落实责任追究,要克服认定执法过错多,落实责任追究少的倾向,以强硬的手段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彻底打消部分民警的侥幸或无所谓心理,强化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执法的随意性。
第三篇:浅谈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卢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全县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最大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全、快捷、出行的愿望,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依法保护路产路权、安全畅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诸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一、存在主要问题
路政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卢氏县交通路政管理所定岗63人,承担着全县1036公里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任务。可想而知,路政管理资源(人力、物力)投入与管辖公路里程不成比例。面对这种现状,只能确保县道公路路政管理,兼顾乡村公路管理原则,最终造成路政执法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体现。
路政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乡村公路沿线群众对《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路政管理规定》及《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缺乏了解、认识,绝大部分群众不了解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规定,也认识不到占用公路路产造成的后果,更谈不上办理路政许可手续,个别村组干部连村镇公路建筑控制区概念都不清。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尚未深入人心,宣传力度、广度均不到位,乡村公路永久性公路宣传标语、宣传牌极少。
乡村公路违章事案屡禁不止。一是占道堆放、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二是私设开平交道口、挖掘公路、公路护坡、河道非法取砂危机桥梁安全等;三是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违法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四是车
辆装载不规范抛洒污染路面,给车辆、行人安全造成隐患;五是未经许可在公路两边私设加水点,污染损坏公路路面;六是非公路标志牌严重影响公路美观靓丽;七是乡镇规划、土管部门审批把关不严,工程建设施工拆迁造成不必要麻烦,同时给国家、人民造成财产损失。要彻底遏制解决现实问题,必须创新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新机制。公路路产损坏得不到及时处理、恢复。农村公路通过几年运营,突出问题路政执法管理跟不上,国家政府投资巨额资金修建农村公路,人为挖掘、损坏公路及破坏公路设施现象极为严重;损坏公路路产行为不能及时处理,公路设施不能恢复,车辆、行人安全造成隐患。
二、对策与措施
公路既是交通无形资产,更是社会生产力;良好的农村公路环境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首要条件,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动力。解决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及安全畅通,应从以下及个方面:
法制宣传必须引向深入。依法治路,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民众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路政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农村公路面广、路长,地处偏远,居住分散,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路政执法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路政执法,利用宣传车、电视广播、深入乡村面对面、发放传单、制作宣传牌等,使路政执法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民群众真正养成学法、知法、守法习惯,社会上形成人人爱路、护路良好氛围。
合理增加路政管理人员配置。事在人为,人是第一要素。如今,在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情况下,要使农村公路管理步入正常化管理轨道,就要不断地创新管理工作新方法新机制,乡镇设立交通专干,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协管员体系。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路政执法管理职责,确定每个乡镇设2—4名路政协管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效果,确保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
社会形成齐抓共管共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公路保护的相关工作。”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共性管理责任,也有行业管理职责。如公路两侧建控区管理,涉及部门规划、国土资源、建设、公路交通四个部门,某个部门没有按法规程序严格把关,均可能出现行政不作为。各职能部门必须以大局为重,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维护公路路产路权,确保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
保障交通专干、协管员经费落实。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财、物三要素。确定乡镇交通专干、协管员工资、办公、装备(巡查车辆、电脑、数码相机)、服装等经费落实,一切经费均由乡镇财政解决,年终县财政一次性拨付解决。资金能否保障,取决政府领导对路政执法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关系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是否落实重要标志,确保农村公路公路完好、安全、畅通重要举措。
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管理,完善养护体制。实行农村公路路政养管联勤联动机制,建立路政、运政、超限、交警联合执法体系;完善公路安保设施,设立公路标线、标牌、警示桩、警示牌等标志,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谁受益,谁养护”原则,倡导全民养路、爱路、护路意识,把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从行业行为转变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群众行为;公路路政要经常加强与道班联系,对于公路非法占道、损坏抛洒污染路面、违法建筑、路政事案等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向路政报告,路政要为道班工作人员保驾护航,以便维护正常的公路养管秩序;
加强交通行业监督指导作用。首先,加强路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思想道德教育;二是明确交通专干、协管员工作职责任务;三是建立责任体系和考核制度;四是落实路政执法监督责任。只有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有效保障路政巡查,及时查处路政事案,才能有效保护公路路产,迅速恢复公路设施。
总之,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任重道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根本利益,做好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工作,必须清醒认识农村公路路政执法工作存在问题不足。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新方法新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交通环境。
第四篇:铁路中间站长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铁路中间站长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中间站处于铁路沿线,它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务。由于大多数中间站都是远离车务段段部,因此,中间的管理主要靠的是站长的长抓不懈,可以说一个中间站长的管理水平如果,决定一个车站的管理成败。谈中间站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表面看是揭中间站长的短,但其实质是在看到主流,肯定成绩前提下,对一些不足之处,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力求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便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车站的管理水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表现为部分站长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应付了事,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满足于做了,说了,至于效果怎样,那是另一回事,“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
=、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一些站长专搞外交,美其名曰:“站长主外、副站长主内。”一年到头很少见其到各工作岗点检查工作,车务段规定的每个月站长副站长要顶两个班,有些站长副站长基本无法完成。到各个岗点检查工作时,满足于签字完成任务,至于查不查出问题,无关紧要。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一:假台帐成风,以不办理客货业务的车站为甚。早上点名交班、规章试问、月度安全分析等等,记录整洁,一问职工漏洞百出,原来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实际上这些工作很少开展甚至不开展。现象二:五定三率的完成,每月按照要求填一张表车递到车务段便完事,至于里面的内容完成与否,无人查实,以查夜岗、发现问题两项造假最多。
=、明哲保身,患得患失。有些站长在管理过程中,怕得罪人,因此,采取明哲保身,“为官一时,为人一世”,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不出事故,平时一些违章违纪,视而不见,“你好,我好,大家好”。
=、拉帮结派。有些站站长、副站长间不团结,“你是某某领导提拔的人,我是某某领导提拔的人,我奈何不了你,我也甭想拿我怎样”,在车站拉帮结派,制造紧张气氛。
=、脱离群众,对群众安危冷暖置若罔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些站长平时只知道叫职工做事,很少关心职工,职工出错,只是一味的埋怨而不是想办法理顺职工的情绪;平时很少组织职工开展活动,职工有事不顶班,职工有困难不帮助解决,推三阻四;伙食团卫生情况如何,饭菜质量如何不闻不问,车站一盘散沙,十个职工,十一条心,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
二、原因分析
=、风气使然:现在尽管一再强调人才的使用不唯文凭,不唯资历,人人皆可成才,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人为的设置了许多障碍,如文凭、经验等等,有些站长尽管有一定的能力,但面对如此风气,也只能望洋兴叹:做得再好也是这样了,何必累死累活?其次是经验主义作祟:一些站长当了五六年,经验丰富,认为站长这一滩工作就这么回事,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满足于现状,每个月只要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忙一阵子,足可以应付过去了。
=、业务不熟:由于平时忙其他事务多,忙车站的事少,很少在各工作岗点上班,久而久之,业务生疏,自然,到各岗点检查时,当然查不出问题了,更怕帮职工顶班了,不出错就好,一旦出错,威信扫地,闹笑话,严重的还有可能被处分、被免职。最终陷入劣性循环的怪圈。
=、考核方法不科学:表现在检查的方式方法上存在漏洞。不可否认,车务段每个季度组织各部门对车站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对车站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检查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检查台帐,台帐做得好,季度检查的分数自然高,至于有些工作是否做了,无人查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台帐论英雄,以台帐论成败。
=、好人主义思想作崇:车务部门管辖点多线长,每年干部考核后,都要对一部分站长进行调整,许多站长存在着“今天在这里,明天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思想,没有安下心来扎实的工作,工作中不敢按规定办理,制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怕管理,怕得罪人怕职工年终考核打不称职;
=、部份车站站长和副站长责任不明确,定位不清楚。车务段对一些管理有问题的车站处理不公,处理了站长,副站长顶上。
=、交通不便,一年到头难得见一面,更不用说深入群众做工作了。不善于做思想工作,没把稳定放在同安全、任务同等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有经济扛杆作用,职工的思想、要求太多,管不过来。
三、对策:
=、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必须把营造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保证政策不落后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事业吸引人、环境温暖人、待遇留住人、感情团结人、政策激励人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唯才是举、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晋升唯绩、合理回报的创业环境。逐步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制度,不断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新机制。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出来,发挥起来。
=、改变检查方法方式。车务段每个季度组织各部门对车站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对车站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如何在检查的过程中避免形成以台帐论英雄,以台帐论成败。首行要将考核制度进一步具体化,把定性与定量与考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完整的考评体系。其次建立工作督办与问责制度,并纳入考核范畴一并考核。修改各种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合理、科学。
=、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站长培训制度,有针对性的制定站长培训内容和学习计划,适时组织实施,切实从内容上优化、制度上引导、机制上推动,在站长队伍中形成浓厚的培训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氛围和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中间站长队伍,提高各站长的业务水平。
=、明确职责,规范管理。根据以前制定的岗位职责、标准的情况,针对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细化站长和副站长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具体到事、到人,增强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特点规律,适应铁路事业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坚持把圆满完成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一流的工作标准,克服形式主义,做一名合格中间站站长。
=、加大一岗双责考核,落实“一岗双责”制,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继续围绕责任制落实抓好责任主体、任务分解、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四个到位”。按照任务分工,明确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和工作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站站长要进一步增强“一岗双责”的意识,对职责范围内切实负起领导责任。
第五篇:铁路中间站长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铁路中间站长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中间站处于铁路沿线,它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务。由于大多数中间站都是远离车务段段部,因此,中间的管理主要靠的是站长的长抓不懈,可以说一个中间站长的管理水平如果,决定一个车站的管理成败。谈中间站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表面看是揭中间站长的短,但其实质是在看到主流,肯定成绩前提下,对一些不足之处,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力求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便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车站的管理水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表现为部分站长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应付了事,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满足于做了,说了,至于效果怎样,那是另一回事,“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
=、作风飘浮,工作不实。
二、原因分析
=、风气使然:现在尽管一再强调人才的使用不唯文凭,不唯资历,人人皆可成才,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人为的设置了许多障碍,如文凭、经验等等,有些站长尽管有一定的能力,但面对如此风气,也只能望洋兴叹:做得再好也是这样了,何必累死累活?其次是经验主义作祟:一些站长当了五六年,经验丰富,认为站长这一滩工作就这么回事,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满足于现状,每个月只要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忙一阵子,足可以应付过去了。
=、业务不熟:由于平时忙其他事务多,忙车站的事少,很少在各工作岗点上班,久而久之,业务生疏,自然,到各岗点检查时,当然查不出问题了,更怕帮职工顶班了,不出错就好,一旦出错,威信扫地,闹笑话,严重的还有可能被处分、被免职。最终陷入劣性循环的怪圈。
=、考核方法不科学:表现在检查的方式方法上存在漏洞。不可否认,车务段每个季度组织各部门对车站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对车站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检查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检查台帐,台帐做得好,季度检查的分数自然高,至于有些工作是否做了,无人查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台帐论英雄,以台帐论成败。
=、好人主义思想作崇:车务部门管辖点多线长,每年干部考核后,都要对一部分站长进行调整,许多站长存在着“今天在这里,明天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思想,没有安下心来扎实的工作,工作中不敢按规定办理,制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怕管理,怕得罪人怕职工年终考核打不称职;
=、部份车站站长和副站长责任不明确,定位不清楚。车务段对一些管理有问题的车站处理不公,处理了站长,副站长顶上。
=、交通不便,一年到头难得见一面,更不用说深入群众做工作了。不善于做思想工作,没把稳定放在同安全、任务同等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有经济扛杆作用,职工的思想、要求太多,管不过来。
三、对策:
=、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必须把营造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保证政策不落后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事业吸引人、环境温暖人、待遇留住人、感情团结人、政策激励人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唯才是举、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晋升唯绩、合理回报的创业环境。逐步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制度,不断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新机制。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出来,发挥起来。
=、改变检查方法方式。车务段每个季度组织各部门对车站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对车站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如何在检查的过程中避免形成以台帐论英雄,以台帐论成败。首行要将考核制度进一步具体化,把定性与定量与考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完整的考评体系。其次建立工作督办与问责制度,并纳入考核范畴一并考核。修改各种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合理、科学。
=、加强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