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偷拍不是治疗“机关病”的良方
偷拍不是治疗“机关病”的良方江苏赣榆县电视台最近播出了一个特殊的专题节目,曝光了53名机关干部在上班期间的违纪行为,在当地引起了震动,节目中的主角们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理。媒体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录像资料是由赣榆县特聘的秘密督察员,利用针孔摄像机在一年多的暗访中偷拍到的。当地官员介绍说,暗访录像播出后,“立即在全县掀起了机关作风整改热潮”,久治不愈的“机关病”得到了较好的遏制。在传播效率极高的信息时代里,偷拍的威力的确不可小觑,无论是政府官员、娱乐明星还是作奸犯科的不法分子,没有人不害怕偷拍的,就算是没有多少秘密可言的普通百姓,也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生活被偷拍成影像资料。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与它经常采取暗访和偷拍的方式是有一定关联的,偷拍的影像具备最大限度的真实性,被拍摄的对象往往因为缺乏防范而暴露出种种问题,也正是通过那些偷拍的影象,公众得以了解各个地区、各种行业的“内幕”。赣榆县的做法就很有点“焦点访谈”的意味,难怪暗访录像播出之后,当地政府的职员们都变得战战兢兢了。不过,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人格权和隐私权苏醒的时代,发达的影像技术与公众强调隐私权之间的对立已经相当尖锐,随着手机拍照、针孔摄像等技术手段的大面积“流行”,公众的隐私空间已经日趋狭小,对“注视”的反感情绪也比较强烈,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北京、上海等地要增设用于治安防范的监控探头时,部分市民立即表现出某种抵触。赣榆县的偷拍虽然出于正当目的,但同样涉嫌侵犯公务员的个人隐私,至少是对隐私权不够尊重的表现,毕竟普通公务员不是公众人物,他们不应该在被监视、被偷窥的状况下工作和生活。此外,赣榆县的偷拍还涉嫌滥用公权。在法治社会里,公共权力的使用是必须得到法律授权或许可的,赣榆县的政府部门用公款购买针孔摄像机,并对政府雇员进行偷拍,在现有的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依据。如果说公务员在办公场所的行为还不算严格的隐私的话,至少偷拍行为构成了事实上的监视,而监视是必须依据法律进行的。赣榆县的这一做法反映出一个现象,那就是政府部门对行政行为的程序正当问题普遍不够重视,媒体报道说,河南某县已经派人到赣榆考察“取经”,也恰恰是一个侧证。偷拍只能治标但不能治本,要想根治“机关病”、提高行政效能,必须从行政结构、行政资源配置等制度层面下功夫。
第二篇:高薪养廉不是当今中国反腐良方
当今中国,高薪养廉不是反腐良方
高薪养廉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给政府官员提供较高的薪俸,使官员不仅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维持较高的消费水平,从而不至于因经济状况而滋生腐败行为。
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包括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三个方面。
作为反腐良方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能够针对当今中国腐败产生的问题,发挥一定作用;具备可行性;副作用小。
我方认为当今中国,高薪养廉不是反腐良方,理由如下:
首先,高薪养廉起到的效果有限且不确定。现阶段的腐败行为不单单指贪污、受贿的腐败行为,而近年来出现了花样繁多的腐败方式。比如,靠手中的权力作为资本包养情妇的全色交易;官员之间不涉金钱的所谓的“互相支持”、权权交易等。对这些类型的腐败方式,高薪无法发挥作用,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其腐败的资本。而且,现今中国,导致官员腐败的主观原因在于官员自身的贪婪、道德约束力差,在巨额腐败的诱惑面前,高薪养廉很难保证克制贪婪的欲望,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公职人员平均工资远远高于全国收入水平,但腐败问题仍很严重。而挪威、奥地利、日本等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不及全国平均工资,清廉指数却位于世界前列。
其次,高薪养廉不具备可行性。中国是大政府官僚体制,公职人员数量庞大,据统计全国公务员总数连续4年上涨,2012年底已达708.9万人。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财政支出14万亿,公职人员不到4%的群体,已经消耗了国家财政支出的30%。现行状况下,如何保证实行高薪所需要的财政支出?
最后,高薪养廉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第一,对公务员实行高薪势必引发更加激烈的公务员上岗竞争,由于现行体制的制约机制不完善,将很有可能导致在公务员录用阶段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走后门”等腐败行为,甚至导致“买官卖官”现象。这无疑是加剧了官员的腐败程度。第二,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公务员的薪酬优于绝大多数职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公务员平均工资是国家最低工资的5到6倍,同时公务员还享受着良好的福利、津贴和社会保障等以及较高的政治地位。实行高薪措施,将普通纳税人的钱作为财政支出转移到公职人员手中,相应的会减少社会基础设施、社会福利等支出,这种向官本位和权本位的妥协,容易激化官员矛盾和其他社会问题,增加不稳定因素。
回看当今中国的腐败,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不合理,缺少权利的分散和制衡;监管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主体缺乏其应有的权力和独立性,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法律体系的制定和执行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想最大程度的减少腐败,必须靠完善政治体制,使权力制约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对政府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从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健全上来治理腐败问题。
综上,当今中国,高薪养廉不是反腐良方。
第三篇:《金匮要略》治疗杂病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是注意扶助机体正气,而扶正之中,又首重调理脾胃。预防法
《金匮要略》在疾病的预防中强调脾胃的作用,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认为脾气健旺是人体抗病的基础。其一,未病须防损伤。脾主运化水谷,其损伤多由饮食不当所致,如食之过多,停于胃肠,宿食停滞,导致脾转输无权;五味应当调和,“服食节其生冷苦酸辛甘”,偏食则伐胃;有毒之物则更易操作脾胃,故专设“禽兽鱼虫禁忌”、“果实菜谷禁忌”等篇以警之。惟食饮调摄,善于“养慎”,“不令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反之,食味“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说明食饮的调摄是保持脾旺的重要措施。其二,既病宜防传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已病防变的预防措施,强调在疾病可能传变的途径中调补脾胃的重要性,指出肝虚在“补用酸,助用焦苦”之时,须“益以甘味之药以调之”。甘味益脾,土旺能御木侮,肝病便不能传之于脾。又因脾旺则气血渐充,正气来复,有利于肝病的向愈,一举而兼收两功。后世张从正“养生当论食补”,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论,都是强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与其一脉相承。
补益健脾法
《金匮要略》体现了在虚证中强调补脾胃的观点,无论因脾胃虚弱而致生他病,或病后脾胃功能不复使病程缠绵不愈,总以脾胃功能不足为主。补益脾胃,因证型不同,又有建中、温脾及脾与他脏并调等法。
建中
若脾气虚弱,气血化源不足,便会变生各种证候,如虚劳、虚黄等,即以建中为法治之。如虚劳,因阴阳不相维系,或见“里急、腹中痛、四肢酸痛”之阳虚阴寒独盛证,或见“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梦失精”之阴虚虚阳上亢证,系阴阳俱不足之候。但非阴阳自虚,是由于气血不足,而致阴阳乘戾,非直补阴阳所能奏效,故以甘温建中、补益脾气法以调和营卫,复建中阳,使中气立,脾胃传输有权,气血渐生,则阴阳可期平复,方处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类,尤在泾“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之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之论,可谓深得仲景之旨。虚黄为气血不荣于外,脾色外现而发黄,非湿热内蕴所致,故不宜以清利退黄,而须从气血的化生图治,亦用建中之法治之。《金匮要略》以建立中气为治的观点,对后世医学影响颇大,著名的脾胃专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升阳举陷汤莫不是建中法的推广运用。温脾
水谷的转输,气血的化生,全赖脾阳主之,脾阳虚则水谷消化、气血化生即发生障碍,呈现中寒之象,见症多有脘腹胀满、腹痛喜按、肢冷便溏,纳谷不佳等,常以温中之法治之。如温中止痛、温中除满、温中消痞、温脾生血、温脾摄血、温胃止呕等,于寒疝、腹满、胸痹、下血、呕血及产后诸疾常用之。
寒疝腹痛出现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或腹痛出现有头足不可触近。属脾阳衰微、中焦寒盛之证,此时寒凝中焦,非温不去,故用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等温中散寒止痛。脾阳不足,阴寒内生,“脏寒生满病”,可见“腹满时减,复如故”,仲景虽未出方,但明言“当与温药”,《医宗金鉴》认为应予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亦属方证切合,临床验之,其温中除满实有确效。中阳不足,寒邪上乘阳位而致之胸痹,用人参汤温运脾阳、开发中气。产后血虚,或血虚寒疝,见虚羸少气,腹中
痛,为血虚有寒,经脉不荣,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或内补归建中汤以温脾生血。中焦虚寒,脾不统血,见“下血、先便后血”之远血,用黄土汤温脾摄血。脾胃虚寒,气机升降失司,胃气上逆而呕吐,轻者“干呕、吐逆、吐涎沫”以半夏干姜散温胃止呕;重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用大半夏汤温中补虚止呕。
脾与他脏并调
五脏之间,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病理上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他脏有病鲜有不累及脾
脏者,而脾胃有病更常患及他脏。故《金匮要略》强调补益脾胃常与他脏协调并治。
肝脾之间,木有疏土之用,土有培木之德而相互协调,一旦失常,则肝病每常累及于脾,形成“木横乘土”之候,如“妇人怀妊,腹中
痛”,用当归芍药散肝脾并调,使木达土疏;“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以吴茱萸汤温散肝经寒邪、健脾益气兼施。脾肺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输布,若胃虚土燥,脾不能输津上布于肺,肺津不瞳,便可形成肺痿之候,宜培土以生金;胃阳虚乏,见“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以甘草干姜汤振奋胃阳,以复肺气;若属虚热、“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便用麦门冬汤养肺胃之阴。肾为先天之本,赖脾胃以养之,脾为后天之本,需肾阳以温煦,脾阳虚衰可影响及肾,肾阳亏损每有脾阳不足,故常温脾暖肾并治。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治寒湿着肾的肾着证,“燠土以胜水”,便是温脾以暖肾;温经汤温经暖宫,疗冲任虚寒夹瘀的崩漏证。肾气丸治脾肾阳虚之虚劳腰痛及水饮证,四逆汤治阳衰阴盛的虚寒下利证,又可见温肾暖脾之一斑。脾生血,血养心,脾虚血少,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安,又宜心脾同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之证,乃血不养心,如《五脏风寒积聚篇》所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故以甘麦大枣汤甘温益脾之品,系补脾生血养心之法。现多用本方合归脾汤治疗癔病等,即广此方之意而加强健脾养心之功。
祛邪理脾法
脾胃气机被病邪阻滞之际,若徒以健脾,则不惟脾运不复,反有助邪之虑,当以祛邪为主,使邪去正安。《金匮要略》中祛邪理脾法可见祛湿、化饮、清热、攻下诸途,常用于痹证、湿病、痰饮、呕吐、下利、腹满、水气、黄疸等证。
祛湿 脾喜燥而恶湿,又主运化水湿,故水湿停聚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因于湿阻者,《金匮要略》以祛湿为主,少佐健脾,以收攻邪安脾之功。如“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治疗“但当利其小便”以祛湿,如防已黄芪汤的利湿健脾;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又常温化水湿以健脾,如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皆是;湿邪为患,多内外合邪,如尤在泾云:“中湿者,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故其人平时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由于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故又宜兼行表里这湿,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越婢加术汤等方。
化饮 饮为阴邪,易遏阳气,非温不化,《金匮要略》以“温药和之”为***,以苓桂术甘汤为温脾化饮之代表方。若饮停于胃,见“呕吐心下痞,眩悸者”,用小半夏或小半夏加茯苓和胃化饮;饮留胸膈,“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等胸膈窒闷无可名状者,用生姜半夏散辛散水气;水饮迫肺,喘咳身肿,用泽漆汤逐饮通阳,培土制水;若饮停下焦,脐下悸动,欲发为奔豚者,又宜苓桂甘枣汤温胃化饮。如是,饮蠲阳回,清升浊降,脾胃气机不被阻滞,便无复水饮停聚之患。
清热 邪热内干,或消灼津液,或影响升降,或与湿相合,或与寒错杂,致使胃肠功能紊乱,《金匮要略》用清热法为主以恢复脾胃功能。如胃热消渴见“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胃热呕吐见“食已即吐”,用大黄甘草汤清泄胃热;挟热下利者,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热止利;少阳邪热迫胃,呕与发热并见,用小柴胡汤和解泻热;寒热错杂于胃,见呕而肠鸣,或干呕而利,用三泻心汤辛开苦降以和胃;湿热蕴蒸,见“心中懊 或热痛”者用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热退里和、胃肠得安,则脾胃功能鲜有不复者。
攻下 里有结实,阻滞肠道,势必影响脾胃气机,或热实内结、或宿食停滞、或寒实结聚,非攻逐不去者,《金匮要略》又立攻下逐邪诸法以安脾。如腑有热结,见“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用大承气汤攻下通便;饮食不化,宿食滞积于胃肠,见“下利不欲食”,尤在泾谓“谷多不能益脾,而反伤脾,宜速去其停谷”,亦宜大承气汤涤腑导滞;里实气滞;见“痛而闭者”用厚朴三物汤理气导滞;寒实内结之“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者,用大黄附子汤温下逐寒;胃强脾弱,肠燥津亏,津液偏渗膀胱,见“大便坚而小便数”,用麻子仁丸润肠通便。其他如大柴胡汤之和解攻下
兼施,厚朴七物汤之解肌泻下合用,大黄硫石汤泻热退黄并行,虽各具特色,但无不是导滞以复升降,通腑以畅胃肠,以攻下的途径来恢复脾胃功能。
顾护胃气法
脾胃之气的盛衰存亡,对于疾病的预后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金匮要略》在各种不同的治法中,都极注意保存胃气。或饮糜粥以鼓舞胃气,或于祛邪剂中参以和胃之品,或干峻烈剂或有毒方中伍以护胃之药,种种不一,意在刻刻注意顾护脾胃之气,使病退而脾胃不伤。
鼓舞胃气 脾胃为气血之源,正气之本,在疾病过程中,若正气不足以驱邪,则需鼓舞之,《金匮要略》常施以饮糜粥之法。如桂枝汤本为辛温解表,其以和营解肌见长,发汗之力较逊,故于服药后须“啜热稀粥一升”,以鼓舞胃气,宣行药力,开发腠理,方能微微汗出,而驱邪外达;枳实芍药散主产后气滞血瘀腹痛证,因产妇胃气多虚,故以“麦粥以下”,既可防行气之品耗伤胃气,又可鼓舞胃气以行药力。
一般祛邪剂应用中护胃法 致病邪气非祛不除,然祛邪不当,多有伤胃之弊,故祛邪之际常宜兼扶胃气。《金匮要略》常处理得恰到好处,如白虎汤中知母、石膏系寒凉之品,用于里热自然无过,而于胃气则有碍,故方中佐粳米、甘草以防石膏等寒凉伤胃;大黄甘草汤专泻胃热,以甘草防大黄之苦寒碍胃;麻黄附子汤、甘草麻黄汤均疗水气,恐麻黄附子辛燥损胃,故以甘草护之。
峻烈剂、毒剂应用中护胃法 药性峻烈,或具有一定毒性之剂,逐邪之力虽峻,而伤胃之虑亦深,故《金匮要略》常以和药缓毒之品监制毒性,预防胃气。如大乌头煎、乌头汤、乌头桂枝汤、赤丸等辛温有毒,常以白蜜煎服,则可以制其毒性,防其伤胃;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均为逐水峻剂,而脾胃不堪遂、戟、芫、苈之峻猛攻逐,故或以白蜜其烈性,或以姜枣顾护胃气,或药后饮糜粥调助脾胃;祛痰猛剂之皂荚丸,因其性剽悍;故既以蜜丸,又佐枣膏等,足见仲景于逐邪之中步步注意护胃之匠心。
第四篇:机关病征文
固本浚源 问症“机关病”
“机关病”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一种常见病,由于病因不同,其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常见的“机关病”有:
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讲排场、摆资格、比待遇,只争名与利,不问群众苦的“老爷病”;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态度冷淡,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冷漠病”;打官腔,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工作踢皮球的“推诿病”;工作拈轻怕重、被动应付,习惯以一种老办法、老方式解决问题的“懒惰病”;遇难就推,见事就躲,拈轻怕重的“精明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把“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争利病”;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层层传达,“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文件病”;喜好“宅”在办公室,遥控指挥办事,“挑水不到井边”的“漂浮病”;工作拖拖沓沓,磨磨蹭蹭,天天有事做,事事拖着的“拖沓病”;上班喝茶闲聊,购物打牌的“懒散病”;怪话连篇,讽刺挖苦的“牢骚病”……
上述种种病症表现,貌似小毛病,但却都是些如牛皮癣般的顽疾,屡治不愈。而且,“机关病”还具有一定传染性,极易传染蔓延。此病不发作时群众看不见,但发病时群众意见很大。这些“机关病”一方面有损群众的利益,更深层次来说,是在损坏2-
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讲奉献、讲风格、讲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蚀,保持艰苦、刻苦、吃苦的政治本色;二是加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意识,真正的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从而杜绝“机关病”产生的病源,此为“固本”。
2.吃药:对“冷漠病、懒惰病、拖沓病”等症状较轻的患者,用“健全的机关管理制度”这味药来激发机关干部的效能意识。通过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明晰、高效、励人的工作制约机制,做到以制度指导工作,以制度约束行为。一是明晰机关工作制度,使机关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章法、有条理、有督查、有奖惩;二是建立机关干部问责制,提高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治理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无心作为等现象;三是执行限时办结制度,有效地遏止做事拖沓,缺乏主动性等慢作为、假作为的现象;四是制定科学的干部评价、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机关干部的创新意识,有效遏制因循守旧、被动应付、拈轻怕重等现象。
3.输液:对顽疾下猛药,重拳治理,着力纠正和打击部门行业不正之风与违法违纪行为,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微杜渐,以保证干部队伍的健康和纯洁。一是加强民主监督,不断完善和落实机关干部民意测评制度和投诉反馈制度,让存在“冷推拖懒浮”等“机关病”的机关干部在阳光下“亮亮相”“红红脸”;二-3-
是建立和完善机关的考核制度,真正做到让“有心作为、有作为的人进来,让无心作为、无作为的人出去”,优胜劣汰,裁庸处劣;三是落实末位淘汰制,让机关干部有危机意识和实干意识,杜绝机关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庸作为、笨作为的现象。
通过开展机关干部行政效能建设,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对机关干部形成强而有效的约束力,让机关干部“有所畏”、“有所为”,从而消除“机关病”滋生、蔓延的土壤,此为“浚源”。
当然,对于“机关病”这种顽疾,不是一副药、一次打针输液就能治好的,这需要准确把握“机关病”的病因和治疗配方,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多种治疗方式配合使用,常抓常新,长抓不懈,建立治理“机关病”的长效机制,才能将“病魔”从我们身体里铲除干净!
第五篇:手足口病治疗措施
一、工作目标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手足口病疫情,确保手足口病病情不蔓延,不扩散;确保手足口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确保重症病例得到最好救治,不出现死亡病例;确保平稳度过疫情高峰期,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
二、工作原则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三、组织机构
为正确分析判断疫情形势,保障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成立旧城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
各乡、各中小学、卫生院、防疫站及乡卫生室等相关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成立相应组织,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防控体系。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实行包保责任制
严格落实包保工作责任制,实行“三条线”。一是行政线。包乡镇干部包到乡,乡两委成员包到乡民组;二是技术线。卫生院、防疫站人员包到乡,乡卫生室人员包到乡民组,包到患者本人;三是教育线。中心校人员划片包到学校,校长包到班级,教师包到学生。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重点是留守儿童。
(二)信息收集
卫生院、防疫站和中心校要明确一名联系人,各中小学、乡卫生室要明确一名联络员。自 月 日起,各责任单位每天将辖区晨午检情况及疫情报至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汇总上报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零报告制度。
(三)医疗救治
发现疑似病人后,包保责任人应负责将其送往指定医院就诊,由镇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上报县疾控中心进行确诊。
(四)疫情处置
1、疫情确诊后,由县疾控中心和镇卫生服务中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疫情处置控制疫情蔓延,镇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配合工作。
2、辖区责任单位负责出院病人每日疫情追踪随访,上报镇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五)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宣传
积极开展健康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责任单位以社区宣传栏、黑板报、墙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防控手足口病知识教育,告诫群众流行季节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纠正不良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六)强化业务培训
镇卫生院应积极联系县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对我镇各乡卫生室负责人、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熟悉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七)保障措施
各责任单位应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应急处置的要求,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障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明确专人分管,专人负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加强检查,落实奖惩
1、镇工商、卫生等部门加强对辖区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质量进行检查,防止食源性感染,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场所要严管重罚,直至取缔其经营资格。
2、镇督查组负责对责任单位落实措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3、各责任单位防控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领导重视不够,措施未落实,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包保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将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