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输送复习总结

时间:2019-05-15 12: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油气管道输送复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油气管道输送复习总结》。

第一篇:油气管道输送复习总结

第四章:

1、易凝高粘原油常温输送的方法:

稀释、热处理、与表面活性物质水溶液混输、加降凝减阻剂、热水分解 水悬浮输送、液环输送、原油的改质输送、气饱和输送与油气顺序输送、原油的磁处理输送

2、影响因素

第五章:

1、在同一条管道内,按一定顺序连续的输送几种油品,这种输送方法称为顺序输送。一般用于成品油管道。

2、顺序输送的特点:

顺序输送时会产生混油;混油的处理与销售;批量与最优循环次数;有末站批量油品的存储;顺序输送时管道的水力特性不稳定。

3、在规定的对称浓度范围内,管内径d、管长L、和雷诺数Re是影响混油量的主要因素。

4、影响混油产生的因素:

物理化学性质、流动状态、管径长度;输送次序;首站的初次混油; 中间泵站对混油量的影响;停输对混油量的影响。

5、最优循环次数Nop:应该从建造、经营油罐区的费用和混油的贬值损失两方面

综合考虑。

混油段数量:n=2(m-1);循环周期T;油品总数m;循环次数N;输油管每年的工作时间N=T/D6、减少混油的措施:

尽量采用简单的流程;采用隔离液与隔离器;顺序输送管道尽量不用副管和变径管;在翻越点时,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不满流管段;合理安排输送次序,在循序情况下加大批量;管道顺序输送时最好不要停输;尽量加大每种油品的一次输送量;混油头和混油尾尽量收入大容量的纯净油品的储罐中;

第七章:

1、输油站的平立面布置

2、输油站的工艺流程:收油与计量、正输、反输、越站、站内循环和倒罐、清管球收发流程、加热流程、压力调节流程、自动卸压流程、漏油收集流程

(1)首站工艺流

(2)中间站工艺流程

(3)末站工艺流程

第二篇: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

马头经济开发区

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

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安委〔2014〕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和市安委会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集中力量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争取利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彻底整治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测检验和风险评估,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损害油气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各类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内容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监管的原则,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对全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治(不包括城镇燃气管网)。

(一)管道外部隐患

1.管道规划建设和选址是否符合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安全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2.管道是否被违法占压,上方和沿线是否有违章搭建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建(构)筑物,占压情况是否报告本地有关部门,是否登记造册并得到有效处置等。

3.管道是否与居民区、工厂、学校、医院、商场、车站等人口密集区及建(构)筑物、铁路、公路、航道、市政公用地下管线及设施、军事设施、电力设施和其他强腐蚀性管道及设施等有安全保护距离,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4.管道管网是否与市政公用管线、民用管线交叉,是否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是否设立了泄漏报警检测设施等。

5.管道附属设施的上方是否架设电力线路、通信线路或者在储气库构造区域范围内存在工程挖掘、工程钻探、采矿等行为。

6.发现第三方涉及危害管道运行安全的活动,企业无法协调处置时,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相关部门是否及时审批及协调处理等。

(二)管道自身隐患

1.质量及完好情况

(1)管道是否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要求,其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是否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督检验合格,是否建立健全了管道安全技术档案。

(2)地面管道是否存在腐蚀、破损、开裂、变形、老化和跑、冒、滴、漏现象。

(3)管道是否有故障状态的安全保障设施和备用系统。

(4)管道上是否装有防止打孔盗油盗气等保护装置等。

(5)敷设在河流、湖泊、水库或者其他环境敏感区域的油气管道,是否采取了提高管道压力设计等级、增加防护套管等措施。

2.防雷、防静电和绝缘保护措施情况

(1)管道管网、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电气仪表系统是否按照《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库设计规范》等规范、规程和标准设计安装防雷、防静电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

(2)是否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等有关要求对输油泵、加热炉、压缩机组等输油气生产设备、设施设置自动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测。

(3)是否按照《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规范》和《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有效的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措施等。

3.日常维护运行情况

(1)相关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巡护制度,对管道线路进行日常巡护,是否在管道沿线特定区域范围内建立维护抢修队伍或配备专门人员,配备维护抢修车辆、设备和机具,合理储备管道抢修物资。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是否通过协议方式委托相应有资质和能力的专业队伍进行管道的维护抢修工作。

(2)管道是否设置了明显的标志、标识,对发现危害管道安全运行的行为是否及时进行了处置。

(3)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管道是否及时进行了更新、改造或停止使用,转产、停产、停用的管道是否档案完整并得到妥善处置。

(4)是否制定了检维修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是否按规定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

(5)管道管网是否配备了压力、流量等信息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设置了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等;管道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是否进行定期检定或校验。

(6)是否定期组织专家对管道管网开展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跟踪督促整改,是否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7)是否按相关要求制定了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是否与开发区应急预案相衔接,是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三、工作安排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5年2月10日前,各部门各单位要在2013年底以来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对行政区域内的油气输送管道进一步摸底调查,全面摸清管道存在的安全隐患。油气输送管道企业要将安全隐患情况于2月5日前报开发区有关部门,各有关部门汇总后于2月8日前报开发区管理处。

(二)梳理分类阶段(2015年2月11日至28日)。对统计上报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按照《**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实行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月报制度的通知》(**安监管三〔2014〕71号)确定的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分级参考标准进行梳理、分级分类,明确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一般隐患。

(三)隐患整改阶段(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隐患分级情况,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和计划,明确隐患整改期限,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并对隐患整改实行挂牌督办。2015年8月底前,完成排查出的全部重大隐患和形成密闭空间隐患的整治工作;2016年8月底前,隐患整改率达到80%;2017年8月底前,完成排查出的全部隐患整治工作,完成管道的全面检测检验和风险评估。

(四)验收总结阶段(2017年9月1日至30日)。开发区安委办和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对企业隐患整治情况进行核查、验收,并从整治的管道数量、主要隐患、整改进展、复查验收和提出的具体对策建议等方面对攻坚战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总结工作经验,于9月1日前将总结报送开发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开发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将依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相关部门组成督导组,对隐患整治攻坚战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抽查。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迅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协调解决管道改线、占压建筑拆迁、城市地下油气输送管道建设管理等问题,对隐患整改,要逐项落实责任单位、整改方案、资金、时限,实行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整治攻坚战取得实效。

(二)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石油天然气城镇燃气管道及涉气单位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2014]29号)要求,切实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油气管道隐患整改工作如期完成。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隐患整治工作。开发区经发部门及镇、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管道企业集中打击本行政区域内破坏损害油气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整治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等问题,彻底清理占压,加快隐患整治工作进度。及时协调处理管道保护的重大问题,指导、监督有关单位和部门依法履行管道保护义务。依法组织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公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盗窃油气等破坏油气输送管道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管道保护治安秩序。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法查处毗邻油气输送管道保护范围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油气管道周边的土地使用管理,已纳入城乡规划的油气管网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规划部门要依法根据城乡规划为管道建设项目核发规划许可,不得在已取得规划许可或已经运行的管道上方及安全防护距离内批准其他建筑物的建设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穿跨越油气管道的第三方工程施工管理,配合管道保护部门严查管道周边违法施工行为。质监部门要依法实施油气输送管道等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和安全检查及监察,组织制定有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政许可、风险评估和检验检测工作。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三)严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加强检测检验,积极开展管道隐患排查整治,规范管道及附属设施规划建设、巡护保养、检测检验、监控预警、维护抢修等工作。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管道保护和安全运行的资金、技术投入,研究开发和使用非开挖精确检测、微量泄漏监控和隐患事故预警等先进管道保护技术,加快数据采集监控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督促企业及时、全面向开发区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报备竣工测量图等相关资料,配合管道保护部门依法查处危及管道安全运行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对需要政府协调支持解决、必须改线或拆迁占压物等隐患,相关单位要逐项说明具体情况,及时报告开发区管理处。

(四)实行挂牌督办,定期上报通报。实行挂牌督办制度,一般隐患由开发区安委会和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挂牌督办,重大和较大隐患由省、市安委会挂牌督办。实行定期上报、定期通报和定期召开会议制度,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应于每月月底前向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区经发局同时报送本地本系统本单位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情况,领导小组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听取油气管道隐患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加快隐患整改工作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在相关刊物和网站上通报工作进展,对隐患整治工作不得力、不彻底、进展缓慢的典型案例在主流媒体予以曝光。

附件:马头经济开发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马头经济开发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赵晓卓 开发区管理处副主任

副组长:夏建军 开发区经发局局长

张芬廷 开发区建设局局长

闫**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陈玖成 开发区质监分局局长

成 员:张 雷 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

刘学杰 开发区建设局副局长

李利民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王 燕 开发区财政局副局长

李** 开发区国土分局副主任

张海斌 开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李振江 开发区规划分局副局长

马头经济开发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李利民同志兼任。

第三篇: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扶风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目 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1.5事故分级

2.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2.1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3有关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2.4油气输送管道企业职责 2.5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 3.信息监测监控和预警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2预警预防 4.事故报告 5.应急响应 5.1预案启动条件 5.2分级响应 5.3应急救援程序 5.4事故现场保护 5.5现场紧急处置 5.6救援人员安全防护 5.7周边群众安全防护 5.8社会力量参与救援 5.9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 5.10信息发布 5.11应急响应结束 6.后期处置 6.1现场处理 6.2善后工作 6.3应急救援总结 6.4恢复运行 7.应急保障 7.1通讯和信息保障 7.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7.3救援物资器材保障 7.4交通运输保障 7.5医疗救援保障 7.6资金保障 7.7应急避护场所保障 7.8其他保障

8.宣传、培训、预案演练及评估 8.1安全宣传 8.2人员培训 8.3预案演练 8.4预案评估 9.责任及奖惩 10.附则

扶风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增强防范、应对和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在我县境内发生的油气输送管道事故,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障油气输送管道设施安全运行。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陕西省实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扶风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途经扶风县行政区域内的油气输送管道运行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指油气输送管道发生泄漏,引起或可能引起中毒、燃烧、爆炸等后果,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环境污染,影响和威胁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城镇天然气管道和化工等企业厂内管道事故不适用本预案。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坚持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成立扶风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在县政府和县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我县境内油气输送管道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镇、县级部门和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3)坚持属地管理、层级响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以事故发生地镇政府为主,县级有关部门参与。发生事故企业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

(4)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做好应对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预案、设备、物资、经费和人员等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培训演练,完善应急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能力。1.5事故分级。按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个级别:(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故(特别重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造成100人以上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严重破坏,油气管道主干线输送中断7天以上;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10天以上无法正常生产。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故(重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损坏,油气管道主干线输送中断3天以上,7天以下;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5天以上,10天以下无法正常生产。(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故(较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损坏,油气管道主干线输送中断2天;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0人以上,5万人以下;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3天以上,5天以下无法正常生产。(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Ⅳ级事故(一般油气输送管道事故): ①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受伤;

②造成管道设施损坏,油气管道泄漏或停输1天以内;

③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0人以下; 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

⑤造成有关油气企业连续2天以内无法正常生产。2.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2.1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扶风县境内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工作。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发改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各有关镇政府,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水利局、卫生局、人社局、信访局、安监局、电力局、气象局、环保局、质监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总工会、应急办、中国石油管道西安输油气分公司和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杨凌分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领导、指挥和协调油气输送管道事故防治与抢险工作;决定重大抢险措施和处置方案;根据抢险工作需要,调集各方抢险力量参加抢险工作;解决现场抢险处理中遇到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困难,必要时请示上级或请求外地支援;决定实施现场警戒,及时疏散人员和物资;确定向上级汇报的内容、时间,决定宣传信息的报道、发布;及时做好各项决策、命令发布和上级指示内容的记录。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发改局局长兼任,成员由县人武部、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中国石油管道西安输油气分公司和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杨凌分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主要职责:迅速收集、上报险情和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抢险方案和措施;贯彻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突发事故发展趋势,对事故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办理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2.3有关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县委宣传部:根据应急指挥部要求,负责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报道和信息发布工作。(2)县政府办:承接油气输送管道事故报告;请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3)县发改局:负责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有关镇、各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全县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负责事故救援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4)县安监局:监督和指导各有关镇、各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协调事故救援工作;组织开展油气输送管道事故调查处理。

(5)县公安局:负责事故现场安全警戒和周边治安秩序维护;负责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负责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交通管制,禁止与事故救援工作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畅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6)县公安消防大队:是事故现场救援的主要力量,负责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现场的救援;负责压力容器和易燃、易爆设备的控制和冷却;负责事故现场消洗工作;负责搜救伤员。

(7)县卫生局:负责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救治定点医院,培训相关医护人员,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指导定点医院储备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事故现场调配医护人员、医疗器械、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病员转移及收治;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8)县环保局:负责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工作,及时确定并通报危险、危害程度;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开展对现场环境产生污染的遗留有害物质进行消除。

(9)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抢险救援运输队伍,进行抢险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运送。(10)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可能引发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事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送事故有关地质情况和资料;协调解决事故救援所需占用场地;参与应急救援综合协调工作。

(11)县工信局: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物资调配的综合协调和事故调查等工作;负责组织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动公司保障事故救援通讯。

(12)县质监局:负责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事故涉及特种设备的监测和鉴定,提出事故现场特种设备处置方案,并进行指导。

(13)县气象局:负责事故现场气象服务保障,为事故救援提供气象监测和预报数据资料。(14)县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的救济救助,协助做好事故善后工作。(15)县财政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资金保障工作。

(16)县信访局:负责收集、研判不稳定因素,协调各有关单位做好突发性、群体性信访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7)各有关镇政府:负责制定并实施辖区内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及时报告辖区内事故信息,服从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参与事故救援有关协调工作;负责现场施救、后勤保障和善后工作处理;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根据事故情况,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县应急指挥部按照《扶风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协调其他部门配合和提供支持。

2.4油气输送管道企业职责。油气输送管道企业按照单位自救与政府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并上报县发改局备案,同时,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做好应急准备。在事故发生后,做好自救的同时,为县应急指挥部提供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按照县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全力配合开展救援工作。2.5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县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下列各救援组参与救援:(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办负责,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发改局、发生事故企业、事故发生地镇政府组成。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关于抢险救援工作的指示和批示,协调其他专业组的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抢险救援工作信息、通讯畅通;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接待新闻媒体记者和对外信息发布。

(2)警戒疏散组:由县公安局负责,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发生事故企业安全保卫部门组成。负责有序组织周边居民及其他人员撤离疏散、物资转移等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现场秩序维护,保障抢险工作顺利进行;负责维护事故地点社会治安,打击蓄意扩大传播事故险情的违法活动。

(3)抢险救灾组:由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县公安消防大队、事故发生地镇政府、企业救援队伍和专家组成。负责组织油气管道企业和消防部队制定抢险救援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4)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负责,县卫生局、有关医疗单位和发生事故企业组成。负责组织专家及医疗队伍做好医疗救护和收治伤病员工作。

(5)后勤保障组:由县工信局负责,县工信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电力局、水利局、民政局、事故发生地镇政府组成。负责抢险物资及装备的供应、道路修护、组织运送抢险救援人员与物资装备、组织运送撤离人员与转移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以及通讯保障、电力保障、供水保障等工作。

(6)环境监测组:由县环保局负责,县环保局、气象局、国土资源局和事故发生地镇政府组成。负责事故发生地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监测,评估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气象、地质条件等环境数据,为抢险救援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7)专家技术组:由县安监局负责,县安监局、质监局、发改局、消防大队和有关专家、发生事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提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案,为现场救援和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

(8)善后工作组:由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县发改局负责,县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信访局、总工会等部门组成。负责协调发生事故企业和当事人调解工作;做好伤亡人员的经济补偿、善后处理及家属安抚工作等事宜,做好转移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9)事故调查组:由县安监局负责,县安监局、监察局、发改局、公安局和总工会等部门组成。负责事故现场查勘和调查取证工作。3.信息监测监控和预警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和各镇应设立油气输送管道事故信息监测点,落实专门人员负责统一接收、处理、统计分析油气输送管道事故信息,对可能引发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对可能造成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信息经核实后,按规定及时上报县政府、县应急指挥部。

3.2预警预防。确定危险目标及其范围,重点监控沿城镇村庄油气输送管道划定重点防护区域,研究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及时上报预警信息。4.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时,发生事故企业人员或其他在场人员应当用最快捷的方式报告事故发生情况,发生事故企业或者当地镇政府接到报告后应迅速上报县政府(0917-5211328)及应急指挥部(发改局0917-5211233),遇有油气泄漏、爆炸、燃烧以及油气泄漏、爆炸、燃烧引起人员伤亡等情况时,同时拨打公安

110、消防119、急救120等报警电话。紧急情况下现场有关人员或单位可越级上报。(2)油气输送管道发生事故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关闭管道阀门,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并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将事故简要情况书面上报县政府及应急指挥部。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

①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 ②发生事故的物质、数量;

③事故的经过,人员伤亡初步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④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⑤事故发展趋势,可能影响的范围,现场人员和附近人员分布; ⑥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和事故现场情况; ⑦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险的事宜; ⑧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由于事故现场情况变化导致伤亡人员数量变化时,事故单位应及时补报。5.应急响应

5.1预案启动条件。扶风县境内发生油气输送管道事故Ⅳ级(一般)及以上事故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发生油气输送管道Ⅰ级(特别重大)、Ⅱ级别(重大)、Ⅲ级(较大)事故时,按照分级响应程序上报上一级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指挥部,并启动本级预案。

5.2分级响应。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应急处置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发生后,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原则,由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发生事故企业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适时响应,开展工作。5.3应急救援程序(1)发生事故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开展自救、互救,并寻求专业救援机构和就近社会救援力量实施救援,同时报告县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镇政府。(2)事故发生地镇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启动本级应急预案,与发生事故企业成立现场指挥部,划定险情特别管制区域,组织开展现场处置救援。县油气输送管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领导和各有关单位报告事故情况,指挥部主要成员到位;向事故现场指挥部传达县应急指挥部关于抢险救援的指导意见,通知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急救援专家组等单位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3)对于事故现场指挥部不能处置的事故,应迅速上报县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援。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各成员单位赶赴现场,按照预案规定职责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4)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影响特别重大的,县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上级请求支援,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下,按上级有关预案执行。

5.4事故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尽可能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5.5现场紧急处置。根据事故现场出现的气体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特点,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1)发生事故的企业要迅速切断油气来源,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严禁一切火源、切断一切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2)当地公安部门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搞好现场保护,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3)当地镇政府应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6)及时制定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中毒、噪音等人身伤害;(8)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交通干线和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5.6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救援人员进入救援现场,要严格控制人员数量,并穿配安全防护装具,做好自身防护;所有现场救援人员必须携带安全防护装备;事故现场严禁使用明火,严禁使用可能产生静电火花的仪器设备,防止引起爆燃;救援现场应安排专业人员监测大气、温度,观察风向变化,保证现场救援人员安全;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继续进行抢险救援对现场救援人员安全造成直接危险,或可能导致事故扩大化等情况时,应经过救援专家组充分论证,提出中止现场救援意见,报现场应急指挥部决定。

5.7周边群众安全防护。县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和督促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周边群众安全防护工作。

(1)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和有关镇村、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事故发生时群众安全防护方案和措施,确定紧急状态下应急疏散的区域、疏散路线、疏散距离、疏散交通工具,确定好疏散交通工具和安全避护场所。(2)对已经实施疏散的群众,做好生活安置,做好生活所需水、电、卫生及治安等保障。5.8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县应急指挥部协调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在确保志愿者人身和财产设备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其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5.9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根据需要,由县应急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和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分析和查找事故发生原因,为现场救援制定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5.10信息发布。县委宣传部负责统一协调指导,按照事故应急响应等级,及时准确对外发布事故有关信息。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事故处理的主管部门和单位配合做好事故的信息发布工作。

5.11应急响应结束。现场抢险指挥部确认突发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终止。抢险应急状态终止后,各有关单位应及时作出书面报告。6.后期处置

6.1现场处理。县公安局和事故发生地镇政府在事故处置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为事故调查、分析原因提供直接证据,待事故调查组有明确指令后,方可清理事故现场。

6.2善后工作。发生事故企业和县人社局、民政局牵头,县发改局、总工会、信访局、有关保险机构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县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县安监局、住建局、发改局负责指导事故发生镇村做好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6.3应急救援总结。现场救援工作全部结束后,县应急指挥部召集各成员单位对事故抢险救援全过程进行总结,成立事故调查组,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评估事故损失,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同时,根据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工作。6.4恢复运行。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对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经检验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并报应急指挥部同意后,方可恢复正常运行。7.应急保障

7.1通讯和信息保障。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建立、维护、更新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急救援专家组、应急救援队伍和上级油气输送管道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讯方式;现场救援应做好通讯线路抢险救援工作,若出现通讯中断,县工信局尽快组织协调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等单位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保障抢险救援通讯畅通。7.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公安消防大队、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是油气输送管道事故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各镇政府应掌握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资源信息情况,并协助和督促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建设和应急准备工作。

7.3救援物资器材保障。各专业救援机构和油气管道输送企业应配备抢险所需的防护、运输、通讯等设备物资和器材,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抢险救援器材进行检查、补充及维护,县安监局、发改局、质监局督促检查器材保障情况。

7.4交通运输保障。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事故抢险救援车辆的调集工作,对事故现场周边交通进行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通道,组织抢修受损道路,保障救援物资、人员、装备运送到位。

7.5医疗救援保障。县卫生局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做好伤病员抢救及收治工作,做好急救车辆、医疗器械、药品和医务人员保障工作,开展事故现场卫生防疫。7.6资金保障。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县财政局根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需要,做好所需经费保障。7.7应急避护场所保障。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负责,县民政局、人社局、卫生局、电力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配合,提供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避护场所,确保避护场所衣、食、住、行、医疗、治安等生活保障落实到位。

7.8其他保障。本预案未列出的应急救援保障事项,由县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临时保障方案,涉及单位应按照方案全力配合。8.宣传、培训、预案演练及评估

8.1安全宣传。各镇政府、油气管道企业要及时向公众和员工广泛宣传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油气输送管道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宣传油气输送管道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8.2人员培训。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应设立抢险救援队伍,定期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参加业务培训,确保事故发生时抢险及时。

8.3预案演练。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针对事故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模拟演练。演练前要制定周密的演练计划和程序,检查演练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参与演练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演练顺利进行。8.4预案评估。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经常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性,评估其有效性,针对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更新。同时要定期检查各有关单位和企业的预案制定和完成情况。9.责任及奖惩

(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凡无故、借故不参加或拖延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及不服从统一指挥者,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2)应急指挥部调用各有关单位的人员、器材、设备进行抢险救援时,各有关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抢险时,必须服从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全力配合抢险救援工作。

(3)对于抢险救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引起群众恐慌和不利于抢险救援工作开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10.附则

本预案由县发改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治理的难点与对策

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治理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油气输送管道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14年5月16日的通报称,我国陆上油气输送管线总长度约12万公里,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共排查油气输送管线隐患2.9万余处,即每10公里就有近3处隐患。

自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发生后,接连着2014年4月发生兰州水污染事件,6月又发生大连中石油管道火灾事故,至此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隐患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管道安全问题也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是,油气输送管道的隐患治理牵扯到方方面面。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排查出的29436处油气输送管道隐患累计整改完成7952处,整改完成率为仅为27%,这也说明了油气输送管道的隐患整治难度很大,需要有关单位和部门相互协调下大气力才能解决。

一.目前油气输送管道的主要隐患

油气输送管道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14年5月16日的通报称,我国陆上油气输送管线总长度约12万公里,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共排查油气输送管线隐患2.9万余处,即每10公里就有近3处隐患。主要隐患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网交叉,分布情况复杂。油气管道与市政、公用等其他管网交叉重叠、纵横交错,容易造成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和污染事故。

2.油气输送管道穿越重要设施,隐形安全隐患较多。穿越人员密集区、穿跨江河、公路、铁路、经过重要基础设施等情况较为严重,整改解决难度很大。这类隐患约占总隐患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3.管道服役时间较长,老化情况严重。油气长输管道老化腐蚀严重,泄漏事故频发,处于事故高发期,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4.管道占压严重,清理难度较大。原来规划于城区外围的管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建规模迅速扩大,逐渐被新城区圈占覆盖,造成大量占压,对管道安全形成了重大威胁。这类隐患约占总隐患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5.管线地面标识缺失严重。很多城市地下管线铺设地面标识缺失、不明显,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和督查不到位。

二、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产生的原因

1.重地上,轻地下,造成了一些管线隐患的产生。我国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之所以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现在很多城市的油气管道规划明显不合理,这其中有着历史的原因,也有着现实的情况。比如管道建设日久,而按照当初的设计,管道经过的是农田或菜地,设计的承压能力有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在地面上已建设了道路和居民小区,让管道不堪重负。如青岛“11·22”爆炸事故的东黄管线,在管道建设使用的初期,管线是符合有关规范和法律要求的,但是,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原来规划于城区外围的管道已被新城区或企业厂房所覆盖,导致发生事故时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伤。2.重生产轻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忽视管道管理,忽视安全投入。一是油气管道的规划缺乏长远眼光。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估计不足,在管线设计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扩张速度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因而在管道建成后很快被占压。二是忽视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忽视地下管网的改造和维护,管网在规划、管理、质量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都存在较多问题。三是安全投入不足。管道企业对于管道维护的重视,特别是安全投入还远远不够,舍不得拿出资金来治理管道隐患。四是巡线维护人员更换频繁。管道企业的巡线维护人员的频繁更替,容易破坏管道维护的连续性,也容易使文档资料不准确且易丢失,增加了地下设施的维护管理难度。

3.地下管网监管混乱,管网缺乏综合监管。当前,我国对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城市没有管线的综合管理部门,专业管线可能有人管,但涉及多种管线之间的问题就没人管,管线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投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阶段相对独立,也缺少有效的衔接,缺乏统筹全局的,综合性、协调、统一的顶层规划及系统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及管理的结果是,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缺乏有效的识别方式,不仅导致管理困难,灾害易发,而且当管道发生泄漏、爆裂等安全事件时,给抢修也造成很大难度。如:此前兰州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企业观察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国地下管网究竟是呈现怎样一个分布现状?没有一个监管部门能给出非常清晰的回答。

4.多头多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油气管道管理既涉及能源、质检、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铁路、交通、水利、公安、安监、环保等多头;又涉及国家部门、管道所经地方政府、管道企业。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仅对国家、省级监管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便如此很多省市的监管部门也不很统一,而对市、县级的监管部门要求政府指定。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国已明确油气输送管道保护部门的省(区、市)有19个,仍有部分省、市没有明确,有相当数量的市、县没有指定相关的监管部门,即使指定了监管部门的,由于各地的监管部门不统一,在执法上也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执法体系,不利于管理协调。同时,《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和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各职能部门的管道保护职责做出具体规定,各级政府也没有对有关部门的管道保护职责进行明确,从而造成了执法、管理上的混乱,遇难事推诿扯皮,不愿承担责任。

5.油地对接、沟通不够及时。油区、管道企业与地方政府沟通渠道不畅,特别是发现问题时,不能及时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以致于造成工作被动,甚至造成新的隐患产生。

6.法律法规不完善。从油气管道保护工作来看,油气管道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问题有:一是法律法规不配套。自《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颁布后,缺少配套的法规,在管道管理部门的职责细分、应急协作、风险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道管理和运行保障、公众教育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立法。二是《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某些理念、条文已不适应当前的管道保护要求,需要完善修改。

三、目前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治理的难点

油气输送管线安全隐患多,整改难度大,牵到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治理。具体讲隐患治理有“三难”:

一是隐患治理资金投入难。油气输送管道在隐患治理上需要大量的资金,往往在资金问题上各方意见不统一:管道企业认为一些隐患(如:占压物、部分安全距离不足问题)是由于管道建成使用后形成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资金不应由管道企业投入,而是由占压方自行解决;而占压方认为,占压物的建设合理合法,手续齐备,要清除占压管道企业必须给予一定的补偿;政府及有关部门认为之所以造成占压,管道企业、占压方都有责任,政府不应该投入,需要双方协调解决。由于各方的意见不统一,都觉得理由充分,致使在资金投入上陷于了僵局,都不愿意投入资金治理隐患。

二是清理占压协调配合难。在清理占压物或安全距离不足的建筑物时,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协调各方时,难度非常大,双方各说各的理,在补偿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更有甚者,个别占压违章方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对管道的危险性不甚了解,需要其配合进行清理占压时,对政府和企业的要求置之不理。导致占压清理久拖不解。

三是管网交叉统筹管理难。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线管理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和综合监管协调,造成油气管线与城市其他管网交叉,管线布置混乱。

四、下一步治理的措施与对策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油气管道运行的安全管理。一是强化巡线管理。充分利用GPS监督手段,进一步规范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到优化巡线时段、优化巡线路径,杜绝个别巡线工巡线敷衍、应付等情况;二是做好管道标识整治,杜绝标识缺少、不清、不准等情况;三是加强对管道浅埋点段的整治,排除由于管道埋深不到位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四是对现有的管线实行智能信息化管理,将存在交叉的管网和超期服役的油气管线设施应用先进的技术查清管线运行现状,建设数字型管线,实现地下油气管道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切实提升管网事故预警能力,实现管网本质安全。五是对新建油气管道,推广综合管廊或者共同沟建设方式。为了节省地下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管线的检修维护,应积极推广综合管廊或者共同沟建设方式,即按照功能将相互不影响或影响不大的几种管线一起按照间距规范敷设,并及时纳入数字管网管理。

2.尽快消除管道的安全隐患。管道隐患的存在对周边群众和管道安全运行是一个极大威胁,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下大气力尽快消除。由于塌方、雨水冲刷造成管线发生悬空、弯曲存在泄漏风险的管线,及时进行治理和更新改造,减小事故发生的风险;对于管道上的占压物或安全距离不足的建筑物等,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企业组成的协调机构,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的清除,以保障油区管道企业的正常生产。

3.老龄管线改线停输或彻底的更新改造。对于使用时间接近设计寿命的管线,尽快进行技术改造或停输改线。

4.加强沟通,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强化企业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建立管网的统一监管、统一协调、信息共享的部门联动机制,注意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研究油气管道隐患的治理措施,及时解决油气管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5.建立管网档案。指定具体部门统一管理地下管网的相关信息,整合资源,建立地下管网的信息数据管理中心,做到地下管网产权单位资源共享,每一寸管线的所属都能清晰准确,尽快让包括油气管道在内的所有管线都能纳入到高效有序的管理中,让地下管网的每个在审项目、在建项目、建成使用项目等管线都有准确清晰的管理档案,便于有关部门、企业对管线的维护和监督管理。

6.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油气管道保护法制体系。制定油气输送管道配套的管理措施,完善修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出台相配套的法规或管理办法,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一套完整的管道保护法制体系。

7.明确管道保护的监管部门。按照《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有执法能力的部门承担起管道保护的监管职责,保障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安全。

第五篇:全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全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调研

报告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做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2014年7至9月,国务院应急办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法制办、能源局等单位和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在组织各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自行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赴山东、江苏、辽宁、河北、浙江、湖北、新疆、甘肃8个省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全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总体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刻吸取山东青岛“11〃22'’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等事故教训,国务院安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油气输送管道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并派出16个督查组对32个省级单位进行了专项督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深入排查摸底、狠抓责任落实,基本摸清了油气输送管线里程数量、地区分布、运行时间、存在隐患等基本情况,并初步完成了一些隐患整改,为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我国陆上油气输送管道总里程约12万公里(不含油气田管道),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原油管道252条、23362公里,成品油管道253条、21046公里,天然气管道461条、75439公里。中央企业所属管道里程103695公里,占全国管道总里程的86.4%,地方企业所属管道里程16454公里,占13.6%。油气输送管道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浙江、河南、湖南、四川、山西、湖北、广东、江苏、内蒙古、山东、辽宁等14个省(区),占全国管道总里程的73.7%。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属管道里程101675公里,占全国管道总里程的84.7%。大部分油气输送管道为2000年以后新建,其中运行10年以内的管道83911公里,占总里程的69.8%;运行10年以上的管道36326公里,占总里程的30.2%。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全国共排查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29436处,其中管道占压11972处、安全距离不足917l处、不满足安全要求交叉穿越8293处。上述隐患需要政企联动协调解决的6992处,其中重大隐患2200处、较大隐患1882处。

从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上看,全国有25个省(区、市)落实或明确了省级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其中,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青海18个省(区、市)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规定,由省级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发改委、能源局)主管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工作;北京、福建、山东、云南、海南、西藏、甘肃7个省(区、市)分别明确由市政管理委员会、安委办、经信委、工信委、油区办、公安厅主管管道保护工作。但山西、天津、安徽、江西、宁夏、新疆6个省区仍未落实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全国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也大多没有指定主管部门。

从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上看,由于大多涉及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和学校、医院、集市等公共设施,协调难度大、涉及方面广、投入资金多,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因素,隐患整改推进难度比较大。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整改完成油气输送管道隐患8976处,整改完成率为30.5%;累计整改完成需要政企联动协调解决的隐患1112处,整改完成率仅为15.9%,整改工作总体进展缓慢。

=、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主要经验和做法(一)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构建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浙江省不断加强油气输送管道保护的立法工作,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保护条例》,将管道保护纳入“平安浙江”考核内容,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促进安全发展的一项全局性重要工作。山东省出台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对管道的日常保护制度进行细化实化,全省17个市108个县(市、区)均指定了管道保护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建成了省、市、县三级管道保护体制。辽宁、上海、湖北、甘肃等省市将油气输送管道建设布局纳入全省能源发展总体规划或城市建设规划,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预留空间廊道,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二)注重协调联动,形成管道保护工作合力。甘肃省与中石油联合出台《地企共建平安管道行动计划》,各市县政府、职能部门、油气企业、乡镇和村委会、输油气站与沿线单位、群众之间互相签订责任书,逐层、逐岗、逐人地落实防范责任。北京、江西、湖南、陕西等地建立本地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保护联动会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实现安全信息及时共享和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协调解决油气输送管道保护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点难点问题。中石化销售华南公司加强厂企地联动,在广东与管道经过的13个乡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签订和谐共建公约,健全完善共建机制。

(三)严格内部管理,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一些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强化责任意识,成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内部治安防范、检查整改、维护保养、巡线护线、考核奖惩等制度。中石化积极履行管道风险告知义务,探索建立企业自建、自管的专业化油气管道巡护队伍管理新模式,对管道安全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输油站领导就地免职。中石油所属分公司制定领导干部定点(分段)联系(承包)及反馈通报制度,将结果列入年终安全绩效考核评分项并与收入挂钩。中海油大唐天然气管输分厂等企业与当地政府密切协作,组织开展了长输管线事故系列综合应急演练,有力提升了企业应对油气管道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水平。云南省所有管道企业均采用分布式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对管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实施24小时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并采取可控措施。中石化储运分公司建立输油处层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道巡护线全球定位系统平台,有效解决人工巡线巡检率和精确率低的问题。中煤集团龙化化工公司将长输管线地下管道外壁用改性石油沥青和环氧煤沥青防腐,外加电源阴极保护,实现了自投产运行以来无任何腐蚀性穿孔事故发生的优良管护业绩。

(五)强化隐患防控,着力减少油气输送管道事故风险。北京市把管线占压等重大隐患列入2014年市政府重大督查事项和市监察局重点效能监察事项。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月调度督促,对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隐患督办不力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吉林省将全省591处油气输送管道占压细化为5类安全隐患,明确整改时限和目标要求,实行分级治理、分类督导。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建立“1个总体+19个专项”的预案模式,初步构建完善了油田公司四级(一级总部、二级单位、三级现场、四级重点岗位)预案体系,有效防范事故风险。

(六)加强宣教培训,努力营造管道保护良好氛围。江苏省与主流媒体合作,在最佳收视时段高密度播出《保卫经济血脉》等电视专题片,收到了良好效果。贵州省在黄金时段投放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保护公益广告,在油气管道途经市(州)高速公路旁设立安全宣传牌,在油气管道途经区域附近人口密集区设立永久宣传牌,在影响油气管道第三方施工区域设立临时宣传牌。甘肃省举办了由13个市州和9个管道企业参加的管道保护知识电视大赛,并与中石油联合创办了《管道保护》杂志,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政府安全管理和监督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关管道保护部门因职权不明确、人员编制不足、缺乏相应执法权等原因,难以有效履行管道保护工作职责。部分地区管道保护工作存在多头管理、协调不到位等现象,省、市、县三级管道保护部门工作不能有效衔接,没有形成上下统一、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同时,对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非法违法行为,行政执法履职不到位,执法不严、查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地区管道保护部门既无人员、编制和经费,又无专业执法队伍,缺乏有力的组织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管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制度不落实,沿线管道安全标识、警示牌、告示桩等安全防护设施缺失,个别管道监测监控设施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违法占压管道、非法施工等问题,管道完整性管理覆盖面和检验检测覆盖率均比较低。同时,由于管道企业驻各地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驻守人员层级较低,对具体问题没有决策权和处臵权,难于有效承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地方政府和管道企业工作衔接不畅。油气输送管道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受阻等原因导致规划确定的管线路由时常发生变更,与规划选线存在较大偏差。由于竣工验收手续滞后等原因,管道企业与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衔接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及时报备管道竣工测量图等相关资料,造成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审批第三方施工时缺乏相关完备数据,从源头上导致管道交叉、重叠和施工钻漏等隐患。管道企业、地方政府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臵演练、专项打非治违等方面未能有效协调联动,大多是单方面进行,缺乏联合应对较大以上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实战经验。

(四)管道建设与城乡发展土地需求矛盾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很多原本远离城市的油气输送管道、危化企业等逐步被城市包围。部分地方政府基于土地收益考虑,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时,对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认识不足,导致各类道路交通、河道整治、土地平整、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大型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道保护带相冲突。在出让土地时,往往违背“后建服从先建”的原则,重复出让、发包管道建设用地,交叉、圈占、直接占压的问题屡有发生。

(五)用地补偿机制和相关规章标准不适应。在补偿机制方面,管道建设临时用地是按照土地、青苗和附着物等损失给予当地一次性补偿费用,由于建设时的补偿费用偏低、土地复垦不到位及部分管道热力影响导致农田减产等原因,容易造成占压等隐患持续产生且难以协调解决。同时,Ⅸ保护法》部分规定过于原则,缺乏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部分输油、输气管道相关标准已多年未修订,强制性管道设计施工、定期检测、评估和完整性管理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滞后,在管道非法占压的界定、隐患影响程度等方面也缺少统一的标准规范,安全保障技术还不完善,不能与当前管道保护形势相适应。

(六)全社会管道保护的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地方政府宣传《保护法》工作力度不够,各级管道保护相关部门、公众对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运行及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道保护的自觉性不高、措施不力。一些地方打孔盗油等违法行为有所反弹,交叉施工、第三方破坏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管道安全和能源安全。据统计,引发油气输送管道泄漏事故的原因中,第三方施工占到近80%,对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四、有关工作建议

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将日益增长,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状况必将始终处于高风险态势,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及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将油气管道安全提升到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战略高度,研究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在消除现有隐患的同时不再增加新的隐患。(一)健全完善管道保护行政监管体系。一是尽快理顺并清晰界定各级政府油气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赋予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相关职能和执法权并提供人力、资金保障,加快建立上下衔接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管道保护工作落地。二是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的管道保护协调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工作的协调指导,同时建立严格的管道保护执法考核机制,督促地方及各级管道保护部门认真履行协调指导和执法监管职责。三是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油气管道保护和油气生产安全,研究探索参照煤矿安监局模式,成立专门的油气安全监管机构,全面加强油气领域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二)进一步加强相关规划统筹协调。一是切实加强油气输送管道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推动各地严格落实管道两侧安全距离的强制性标准,着手研究建设管道走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地下管网、地下轨道交通等各类地下空间和设施统一考虑、整体布局。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立管道信息共享平台,为规划统筹和管道保护搭建平台。三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统筹考虑地方炼油企业的进口原油使用问题,严格监管地方炼油企业原油收购渠道,坚决杜绝违法收购盗油情况。

(三)强化管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加强检验检测,积极开展管道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做好老旧管道保护和更新工作,规范管道及附属设施规划建设、巡护保养、检验检测、监控预警、维抢修等工作。二是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管道保护和安全运行的资金、技术投入,研究开发和使用非开挖精确检测、物联网监测、微量泄漏监控和隐患事故预警等先进的管道保护技术,加快数据采集监控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三是督促企业及时、全面向县级以上管道保护部门报备管道竣工测量图等相关资料,配合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危及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非法违法行为。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强化企业与地方政府的预案衔接和联合演练,提高联合应急处臵能力。

(四)完善油气输送管道建设用地补偿机制。一是研究管道建设用地征地范围,明确管道地下通过权,适当放宽管道建设用地指标,保障管道建设用地。二是建立管道途经地区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探索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共同出资建设和运营管道机制,增加管道企业对途经地区财政贡献率,调动地方政府和受影响群众保护管道的积极性。

(五)健全油气输送管道保护相关法规标准体系。一是加快制订与Ⅸ保护法》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条例,

下载油气管道输送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油气管道输送复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熟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大全]

    常熟市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特别是市政府4月9日召开全市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张家港华兴电力有限公司天然气输送管道(常熟......

    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

    1.天然气的输送基本分为两种方式:液化输送,管道输送。 2.天然气管输系统的输气管线:一般分为矿场集气支线,矿场集气干线,输气干线,配气管线四类。 3.输气站的主要功能:包括调压,净化......

    我县开展危险化学品及油气输送管道专项整治行动

    我县开展危险化学品及油气输送管道专项整治行动 为深刻吸取青岛经济开发区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11·22”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易燃易爆品输送管线的安全管理......

    油气管道腐蚀检测

    油气管道腐蚀的检测 摘要:油气管道运输中的泄漏事故,不仅损失油气和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带来重大的人身伤亡。近些年来,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为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和将泄漏事故造成......

    县政府印发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

    关于印发《潜山县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 各乡、镇(开发区)人民政府,县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根据省安委会《关于......

    我国天然气输送管道介绍

    一、已建成管道介绍(一)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总投资预......

    输油管线泄漏监测技术在胜利油田油气管道输送中应用(共5篇)

    输油管线泄漏监测技术在胜利油田油气管道输送中应用 发布时间:2005.11.07 阅览次数:1657 作者:曹志阳 单位:摘要:文章对国内外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油田输油管道防......

    油气管道巡线范文

    油气管线是我们国家及其重要的经济与军事命脉。西气东输管道蜿蜒,油气管线总里程约5万余公里。油气管线已贯通四川、塔里木和青海等大油气区,已经形成大规模的油气管网。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