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2: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

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质量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一。但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质量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质量基础不够牢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现就开展质量强省活动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线,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杆,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省,为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显著提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产品质量目标。普遍推行产品质量认证,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大幅度提高,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二)服务质量目标。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服务行业实施GB/T19004标准,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程质量目标。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综合试车、投产、验收一次性合格,建设工程质量实现零事故,一批工程项目获鲁班奖等国家级工程质量奖。

(四)环境质量目标。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工业废水95%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全年的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成国家规定的减排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落实技术标准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支持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等先进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技术标准政策体系。在家用电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推广实施企业联盟标准。完善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等民生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每年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数量不少于1300个。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到2015年,落户广东的国际和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230个以上,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项以上,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650个以上,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广东在国际和国家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以省标准馆为龙头整合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及时为企业、产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推行组织机构代码和数字证书,统一组织机构身份标识。

(二)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制定实施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台账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名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中国名牌产品总数保持全国第一。继续深入扩大开展政府质量奖活动,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作为质量最高奖的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参与质量强省活动。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到2015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80个,省名牌产品达到2500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名牌企业达10家左右、超500亿元的名牌企业达20家左右。

(三)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借鉴国外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促进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品化、运营国际化。以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弘扬“中华老字号”经营传统,总结推广名优企业先进服务经验,大力培育本土服务品牌。支持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港澳扩大开放政策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力度,主动承接和重点引进港澳现代物流、金融、国际营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测试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带动提升广东服务业质量。

(四)大力提升工程质量。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和应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鲁班奖等国家优质工程奖和省、市优良样板工程奖,打造一批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工程建设品牌企业。

(五)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抓紧按计划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实施在线监测,确保正常运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工业大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逐步淘汰高排放机动车,认真做好珠三角地区提前执行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实施工作。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加快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构建网络化的生态廊道。推进农村“五改”和城镇“三旧”改造,建设宜居城乡。

(六)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的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

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完善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完善质量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加强对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的监督。

(七)切实强化质量技术检测服务。积极培育国家级质检中心,加快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检测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设立专业实验室和检测站,打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到2015年,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60个以上,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建立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150个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科学监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大质量工作机制。省政府建立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省质量强省工作。各地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质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省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形成质量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自觉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生产、优质服务。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作用,推动各行业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把评奖范围逐步扩大到服务、工程、环保等领域。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工作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国家级质检中心等检测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标准、名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符合政府采购政策的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三)完善法制保障。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立法步伐,制定与相关法律配套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大质量执法力度,落实质量行政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将质量法律知识宣传纳入全民普法计划,着力增强全民质量法制意识。

(四)开展效果评价。省质监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办法,每年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省政府通报全省,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市县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将质量强省工作及其效果纳入《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试行)》一并检查考核。

(五)做好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质量强省活动,普及质量知识。深入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校开展质量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质量理论和政策研究,定期编制全省宏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和质量状况白皮书。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四日

第二篇:3.高教强省意见

安徽省: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

皖发〔2010〕9号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引领文化发展的重任,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省普通高校从10年前的34所增加到95所,在校学生规模由10.5万人增加到91.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5.2%上升到22.3%。高等教育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我省高等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充分发挥安徽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统筹、分类指导,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扎实推进“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为重点,努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以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高校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加速我省崛起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

2.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12年,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分类建设一批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力争使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和专业先进水平。到2020年,使我省高等学校在一些重点领域成为培养和造就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摇篮,成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成为知识创新和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心,成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阵地,初步建成能够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基本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部省份领先水平。

二、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双百工程”

3.全方位扩大高校开放,激活高等教育资源增量。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羸”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广泛吸纳企业、科研院所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本专科生实训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将高等教育延伸到企业,融入进社会。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11 —

4.深层次优化布局结构,盘活高等教育资源存量。按照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规律,加强统筹和宏观调控,科学制定高校事业发展规划,明确高校的服务方向、办学层次和发展规模,促进各种类型高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整合区域性或同类型高等学校,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实现资源效益和服务效率的最大化。加强对皖北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采取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的办法,促进皖北高等教育加速崛起,实现全省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在办学经费筹措、管理人员选聘、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帮助民办高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民办高校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积极推动省属独立学院转型定位,吸引办学资金,逐步发展成普通本科高校。

6.构建教育“立交桥”,引领职业教育大省建设。加快发展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完善普通高校专升本模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3+2”模式,构建灵活的教育“立交桥”,努力形成满足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发挥高校自身资源优势,主动为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职工下岗再就业承担培训任务,使高等教育在我省“大职教”的格局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7.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服务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利用我省高校资源,积极吸引省外优质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创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模式,积极开展自学考试教育,满足不同群体接受教育的需求。

三、服务崛起大业,扎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8.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推进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三方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积极推动合肥工业大学省部共建;深入实施安徽大学“211工程”建设,使其教学、科研整体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建设10所左右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5所左右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及15所左右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示范高职院校,使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通过重点高校建设,引导各类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我省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9.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服务主导产业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建设与我省主导产业群直接相关的200个重点学科和400个特色专业,努力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省级重点学科体系,建成我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努力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结构优化的特色专业体系,建成我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基地。

10.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型安徽建设。集中力量加强高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上取得突破,建成一批支撑“核心区域、核心企业、核心项目”的技术创新基地。大力发展与技术创新产业相关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研究生教育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计划,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11.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文社科基地,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完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基地的功能,努力发挥对外辐射作用,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利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构建文化服务平台。鼓励大学参与和支持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挖掘、总结、保护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艺术院校建设,支持综合性大学开展多样化的教育与培训,建设本科层次的综合性多学科艺术院校,大力培养文化人才,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文化服务的能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2.培育一批以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皖江学者”计划,今后5年内,为省属高校从海内外引进1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组织实施高校博士后工程,今后5年内在省属高校设置500个博士后流动岗位,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优秀博士毕业生。畅通优秀人才引进通道,鼓励和支持高校引进紧缺人才。支持高校设置自主创新岗位,促进专门人才集中精力开展技术成果转化、科技攻关和各类咨询。鼓励高校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充分利用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研基地聚集和培养人才,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专业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学术水平并符合我省自主创新需求的学科带头人。

四、深化改革,激发高等教育发展活力

13.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央、省两级政府管理,以省统筹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市和省直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对所属高校的举办责任。加强、规范对新建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和民办高校的管理,落实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民办高校纳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申报和资助范围。积极培植教育评估、信息服务等中介组织,建立与重大教育政策相关的调查研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及监督问责制度,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推动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引导高校全面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和精细管理,彰显高校管理育人特色。依法落实和保障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允许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制定并逐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实施办法,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

14.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整合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资源,打破高校与社会间的壁垒,加快人财物的流动和共享,加速科研要素的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洁净煤、高性能材料、装备制造、信息家电等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生物技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力度,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改进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建立以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高等学校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15.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在核定的编制总量、领导职数和进人计划的范围内,按照国家、省有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岗位设置

和人员聘用等规定,自主选聘和辞退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工资及福利待遇。改进高校人才评价机制,及时调整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充分调动教师紧紧围绕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规范有序,向关键岗位、优秀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倾斜的原则,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16.深化教育教学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坚持以生源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校定位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招生制度改革,探索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政府统筹、依法监督的招生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选拔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各项资助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每一位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终止学业。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创业技能培训,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自主创业,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17.加强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勤俭办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压缩行政管理开支,把经费向教学科研倾斜。建立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共用,防止重复建设和浪费。积极探索建立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对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给予奖励支持。

五、加大支持力度,完善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

18.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保障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到2012年不低于中部省份平均水平。进一步改进预算拨款方式,充分发挥高校预算制度对高校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办学效益的促进作用。在省统筹资金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整合现有高校质量工程、高校科研、重点实验室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高等教育强省专项经费,不断丰富内涵,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校发展。同时,积极做好与国家有关高等教育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对接。各市、行业和国有企业举办的高等学校也要参照建立相应的高等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

19.完善高等教育分类收费管理办法。适时调整公办高校收费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办学成本差异等因素,在省定基准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分专业收费。允许实行学分制教学的高校按照规定的学分项目和标准收费。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历教育学费标准,按照补偿教育培养成本原则并适当考虑合理回报的因素,由学校申请,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

20.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按照谁办学谁投资的原则,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注入高等教育。积极稳妥地利用国内外贷款,改善办学条件。采取债务重组、校区置换和政府支持等多种措施,缓解高校债务压力。

六、加强领导,为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提供组织和思想保障

21.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及时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制定保障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与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衔接,探索建立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评价制度,把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高等学校的重要内容。

22.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重点支持。省政府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列入“861”计划予以支持。高校所在市政府要主动研究支持高等学校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谋划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的发展规划对接、重大项目对接、人才使用对接等,努力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区校联动的发展格局。

23.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继续深化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拓宽识人渠道和用人视野,加大竞争性选拔高校领导干部力度和干部交流力度,选优配强高校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校科学发展优势。加强党风廉政和学风建设,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与高等学校经常性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合力解决问题。

第三篇:质量至上强企兴省

姓名:刘培栋电话:

身份证:邮编:

电子邮箱:

质量至上强企兴省

——打造实力新园 共建美好安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强企,质量兴省的思想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开展质量强企活动是夯实质量基础,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战略实施的有效举措,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体现。新园公司深入贯彻质量至上理念,以质量提升为宗旨,深入开展质量兴企工作,建立质量监控管理长效机制,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新园公司始建于1993年,原隶属于淮北矿业集团,现为安徽省国资委直属企业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专业从事矿山输送和机械传动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及煤矿设备的维修。拥有生产车间45000多平米,在册员工76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人,专门从事矿用机电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技改创新,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服 1

务。主要产品有:带式输送机、刮板运输机、耙斗装岩机、混凝土喷射机、无极绳绞车、井下架空乘人装臵、矿用梭车、减速机等设备及配件。附属产品有:金属锚杆、金属网、金属笆片、U型钢支架等矿山支护产品和水泥预制品。多项产品被淮北矿业集团定为内保产品。公司下属的机电维修厂和综采支架维修厂系淮北矿业集团定点维修单位。

新园公司始终坚持“质量强企”、“品牌兴企”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推行标准化、精细化作业方式,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公司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得到提升。下设技术中心专业从事质量管理和矿用机电产品的开发、研究与设计。公司秉承“新园创新、行方思园”的企业理念和“团队、奉献、专业、合作”的企业精神。公司整体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实施6S管理,连续多年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单位”、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A级纳税信用单位”、“AA级资信企业”、“十强企业”等荣誉。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矿山机电技术进步、安全高效,促进矿山企业快速发展做贡献,致力于质量的提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质量强国”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突出要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字包含着质量、效益、安全、环保、民生、资源等丰富内涵,而质

量又与效益、安全、环保、民生等密切相关。“好”字当头,必然要求改变粗放型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这其中释放的信号也是要重视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好”,谈不上“强”。不重视质量的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走质量强国之路,对我国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产品服务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有些产品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因此,提升质量就是最大的节约和环保,维护质量安全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走质量强国之路,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都明确讲过“质量第一”的话。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温家

宝总理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都要求我们要加强产品质量工作,加强企业管理,以质量为基础,安全为底线,全面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以“质量兴省”为指导,促进安徽省跨越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成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维护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发展,也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同时,衡量一个省发展水平的不仅仅是资金、资源,更多的是省属主导企业的产品质量。

鉴于此,安徽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管控力度。作为下属国有企业,新园公司要全力配合、全面推进。目前,省质量工作覆盖各行各业、无处不在;质量管理涉及各个环节,无时不有。新园公司各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好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推动质量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在资源共享、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等方面凝聚合力、通力协作,形成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链条。此外,质检人员是质量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要坚定不移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担当,敢抓敢管,以新园质量

管理为基点,推进省属质量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以“质量强企”为目标,勃发新园产品实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质量兴则企业兴,企业强则国家强。质量强企是质量强国的基础,是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建设质量强国必须从质量强企做起。多年来,新园公司秉承着“质量第一”的原则,讲诚信,树品牌,创效益,健全责任体系,完善责任机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团队建设,夯实质量基础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奉献,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素质高低。新园公司着眼于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定的要求标准及努力方向,为优质质量建设夯实基础。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高层领导带头创新风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做好“领路人”。中层领导转变作风,奋发有为,奉献为民,做好“带路人”。

二、强化业务精通的管理团队。要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业务精通的管理团队十分重要。新园公司在对干部的培养,既注重前期的提拔,更注重后期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形成“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的学习模式。联合宿州技师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对中层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中层队

伍管理力量。

三、昂扬职工队伍。质量要提升,领导有谋略,还需要广大职工队伍来实现。新园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增强员工质量意识。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手指口述、班前礼仪、技术创新等群众性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广大职工忠诚敬业、充满活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

(二)创新制度规范,强化管理模式

一、导入KPI绩效考核模式,质量与考核挂钩。打破同岗同酬的薪酬分配机制,能者上位,多劳多得,业绩与质量挂钩。

二、推进人才培训计划,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根据“以人为本”战略理念,组建人才梯队,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三、优质产品质量,升级产品品牌。坚持“品牌带动”战略,按照“安全、优质、文明、高效、廉政、和谐”的管理方针,实现“品牌带动”效应,以品牌赢得信誉,以信誉开拓市场。

以“质量强企,质量兴省”为宗旨,发展中国特色质量文化、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共建美好安徽,是每个新园人的共同夙愿和追求。新园公司会以此次质量会议为契点,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做优做强,为打造百亿淮海、建设美好安徽贡献力量。

第四篇: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

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

根据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目的要求,为加强活动的规范管理,切实推进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健康发展,提高班组质量管理能力,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员工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对全国开展争创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班组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提升员工质量素质和业务技能,实现质量控制和保证的基础。加强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业务技能为重点,加强班组成员在质量工具方法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建设,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发展愿景做出贡献。

二、活动目标

适应我国质量发展规划和《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组织经营战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中,明确活动目的、规定活动内容、量化标准要求、细化推进步骤、关注改进过程、依据数据考核,实现规范班组建设,夯实管理基础,确保输出质量,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三、活动原则

(一)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实施组织发展战略衔接一致。

(二)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相一致。

(三)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组织现场管理改进和创新的实际要求相一致。

(四)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提升组织员工素质需求相一致。

(五)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确保产品、服务质量要求相一致。

四、活动内容及标准

(一)加强班组基础建设。班组应围绕组织战略布署分解目标开展活动;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思想,坚持活动原则,明确班组在组织内承担的主要职能工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等管理制度,坚持严格有效执行,具有质量改进和创新能力;班组基础建设措施明确,效果突出,包括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和遵守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有序、优质、高效、低耗、均衡的现场作业管理系统,岗位作业记录准确清晰、标准规范,设备设施管理和维护科学,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等。

(二)加强班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班组组织机制,合理配备资源,持续实施岗位流程优化整合,实现统一指挥、岗位协作、组织协调。

(三)加强班组规范建设。规章制度齐全,明确班组各项作业和管理活动的内容、准则、目标和绩效指标等要求,确保班组严格执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班组任务。班组活动及质量信得过建设活动记录完整有效。产品、服务质量结果水平突出并持续上升。指定人员定期走访、及时收集用户(下序)的信息,相关结果得到用户认可,用户满意度持续上升等。

(四)加强班组技能建设。建立学习型班组,积极参与组织的各项质量、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在班组内实施灵活有效的学习培训方式,培养、提高班组成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升相互协作、开拓创新能力等。班组成员培训率和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五)加强班组健康安全环保建设。以人为本,在班组形成关爱员工的良好工作环境,开展健康、文明、安全、环保等活动,包括制订明确的安全、环保防范和应急措施,并按计划组织操作演练等。

(六)加强班组质量改进和创新能力建设。班组坚持且有效地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包括QC小组、现场管理、5S、精益生产、六西格码、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以及各种质量工具方法的正确、恰当、有效应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质协系统和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不断扩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各级质协、企事业单位、工会、妇联、团委要各负其责,统一协调,形成合力,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

(二)建立机制,加大投入。各级组织应建立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推进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考核奖励制度,指定负责部门和人员,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班组建设和班组长的培训等活动资源和经费,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规范活动,维护品牌。各级组织以倡导、鼓励、扶持为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依据活动内容及标准开展各项相关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共同打造和维护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品牌。

(四)《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评分细则》(见表一)供组织自评和省市、行业质协推荐时使用。如果举办质量信得过经验发表会可参考《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发表评分表》(见表二)。

1.表一: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评分细则2.表二: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发表评分表

表一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评分细则

单位、班组名称:评 审 人:年月日

表二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发表评分表

单位、班组名称:评 审 人:年月日

第五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意见

中共××市委组织部

中共××市委宣传部 关于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组织实施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转发〈中共××省委组织部、中共××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发 [2010]31号)精神,现就全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筑牢坚强堡垒、打造先锋队伍、服务两大战略”为主线,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兑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群众的承诺,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规划、思路和具体措施,党员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的实践中当先锋、作表率,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

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基层组织,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既要立足长远经常抓,也要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集中抓。从2010年4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活动。到建党90周年时,全市树立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典型,整顿和教育转化一批后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意识明显提高。从2011年7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开展活动。到十八大召开前,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建工作都有务实管用的规范标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工作机制得以健全。

(二)主要内容

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五是群众反映好。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

力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坚持以上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条件。

二、实施分类指导

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市委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的战略部署及从事的具体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实际,着眼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分类提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引导基层党组织尽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形成推动发展主题突出、创建活动特色鲜明、竞相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农村党组织要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落实“一定三有”政策,继续推进“百乡党建整推”计划,以“节水增收我带头、生态建设当先锋”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一抓二建三带双评”要求。“一抓”即抓班子,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强化乡镇党校职能,轮训乡村党员干部。“二建”即建机制、建阵地,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任务,努力实现全覆盖。“三带”即党员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升级、设施农业建设中带头,在学习、宣传、落实党的惠农强农政策特别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政策措施上带头,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中带头。“双评”即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借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功经验,开展基层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以“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三建两抓一提升”要求,推动“三有一化”落到实处。“三建”即建队伍、建制度、建机制。建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和党员队伍,配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每个社区确定1名党员干部专抓党务工作;建立和落实党组织议事决策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制度;建立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两抓”即注重抓好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继续抓好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配套设施。“一提升”即提升服务水平,推行辖区单位认领责任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服务责任区等模式,实行“月访季评”,社区党组织每月走访一次困难党员、下岗失业居民和辖区单位,每季度接受一次辖区党员和居民的评议。

机关党组织要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服务发展抓作风、机关党建走在前”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三抓一树”要求,“三抓”即抓学习、抓履

责、抓服务。强化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和能力培养。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工作失误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每个机关党组织联系服务一户企业,每位机关党员联系帮扶一个困难户。“一树”即树立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良好形象。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促进各项工作,以“争当创业标兵、展示党员风采”活动为载体,重点落实“一建二提三规范”要求,即有条件的要全部建立党组织,已经建立党组织的要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规范党组织的活动。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亮身份、作承诺、比贡献。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开展“四强”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四优”共产党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创建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攻关项目等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积极开展 “比医技、比服务、比作风,争当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和“讲奉献、育新人,争当师德标兵”等活动,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天祝藏区党组织和党员还要把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开展“当好繁荣发展主心骨、争做和谐稳定带头人”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明确主要措施

各基层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确定的主题,通过以下措施,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一)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各地各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形成浓厚舆论氛围。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创先争优活动有关要求,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创先争优、自觉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大力选树典型,掀起比学赶超高潮。要充分发挥近年来基层党建各领域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示范作用,精选一批带动效应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为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比学赶超的榜样,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找差距、定目标、抓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提出参加活动和比学赶超的具体打算,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三)突出党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贯彻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具体标准规范,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农村党建重点在乡镇党政正职目标管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村级党内民主建设、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上取得突破;街道社区党建重点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落实活动场所、有效服务社区居民上取得突破;机关党建重点在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工作质量上取得突破;国有企业党建重点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取得突破;学校党建重点在强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识、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上取得突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重点在提高党组织组建率和探索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上取得突破。实行乡镇党政正职任期工作目标管理。推行“支部+协会”模式,跨区域组建产业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和劳务基地建立外出党员流动党支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引导在职党员参加居住地党组织生活,开展以助益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针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实际,建立中心学校党支部。

(四)强化整改落实,巩固扩展成果。坚持不懈地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任务的落实,重点抓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在90%以下单位的整改工作,对整改方案作出承诺而尚未完成的工作,要采取明帐明责、挂牌督办、跟踪问效等办法,逐一落实兑现。对创先争优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坚持边创建、边整改、边落实,在开展活动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扩展活动效果。注重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和对后进党员的教育帮扶,通过抓先进促后进带中间,整体提高工作水平。

(五)开展点评评议,加强联系互动。上级党组织负责人适时对所属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明确改进措施,加强与基层党组织和

党员的联系互动。切实发挥党代表作用,组织党代表开展对创先争优活动的调研视察和评议。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适时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

(六)强化考核评比,表彰先进典型。结合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创先争优工作检查评价办法,对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定期开展考核评比。2012年“七一”前后,中央和省委、市委将专项表彰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组织活动成效显著的先进党组织。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共同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指导的工作机制。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牵头组建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区)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为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机构,负责指导创先争优活动,推动落实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建立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每半年到联系点指导一次工作。

(二)靠实工作责任。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各级党委(党组)负责本县(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创先争优活动。县(区)委要切实担负起本县区开展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责任。要结合实际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领域创先争优活

动的具体指导,分行业制定实施方案。市直机关工委指导市直机关开展活动;市“两新”党工委牵头,市经委党委、市工商局党组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活动,市民政局党委指导新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市教育局党委指导教育系统开展活动,市卫生局党委指导卫生系统开展活动。基层党组织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实施,要制定推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注重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充实工作指导力量。要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

(三)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市委要求,细化阶段性目标和推进措施。要采取召开工作汇报会、座谈会和推进会、经常性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等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认真解决问题,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下载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强区

    自评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我区质量强区和标准化战略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的的要求,我科工作总结如下: 1、编撰修订《经开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用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和......

    加快强省建设

    过去,促进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分别是(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投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政发[2012]73号 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

    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兴县活动的实施意见

    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兴县活动的实施意见 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兴县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质量工作,加大名牌战略的实施力度,不断提高全县经济的总体质量水平,根......

    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兴县活动的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兴县活动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做好全县质量工作,加大名牌战略的实施力度,不断提高全县经济的总体质量水平,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意......

    110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

    在争创质量强省示范区动员会上的发言

    在争创质量强省示范区动员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根据区政府质量强区工作要求,区工信局主要承担牵头协调做好经济运行质量工作。我们将按照区政府此次会议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

    开展政法队伍建设活动意见

    为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中政委《关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市委政法委的安排,结合我区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