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3:5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政发[2012]73号

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 1 — 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工作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上升为质量、品牌和科技的竞争。实施质量强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率先,勇争“三个第一”的坚实基础。为此,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建设质量强市为目标,以提升产品、服务、工程、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切实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强化质量法治,依法严格质量监管,全面推进质量发展,努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质量目标

到2015年,“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量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

— 2 — 质量监管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服务、工程、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成为主流的质量文化,质量成为南京发展的新优势,质量工作对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显著增强,南京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一)产品质量目标

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累计达到2700项,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率达到90%以上;地产工业产品省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力争达到97%以上,其中,地产食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全省前3位;地产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国外通报的地产出口产品不合格率低于1‰;地产药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0%;不发生有影响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0.3以内。

有效期内全国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和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组织分别达到6、35和6家;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江苏区域名牌各1个,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2个,有效期内江苏名牌产品达到300个,力争位列省内前三位;制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分别达到21、690和413项,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达到100项,力争国际、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达到40个;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农产品分别达到150和260个,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00个;质量竞争力指数保持

— 3 — 全省前三位。

(牵头部门:市质监局;责任部门:市质监局、检验检疫局、药监局、农委、经信委、发改委)

(二)工程质量目标

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中,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竣工工程质量100%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市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高速公路、跨江大桥项目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干线公路新(改、扩)建工程和地方重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优良率达到95%,航道、港口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其他交通建设和养护改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中型以上枢纽建筑物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

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国优工程)达到10项,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紫金杯)达到200项。市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争创国家和省级工程质量安全品牌示范工程,力争鲁班奖和扬子杯奖分别达到1和2项。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获部和省优质工程奖分别达到1和3项,获大禹奖和扬子杯奖分别达到1和2项。

(牵头部门:市住建委;责任部门:市住建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三)服务质量目标

— 4 — 制定服务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达到68项,培育和建设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26个,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用户(顾客)满意指数均高于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培育社会建设与管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达到10个。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园林局、卫生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质监局、统计局、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其他涉及服务业的职能部门)

(四)环境质量目标

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6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80%以上。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

(牵头部门:市环保局;责任部门:市环保局、住建委、城管局、经信委、农委)

(五)经济运行质量目标

产业结构进一步科学合理,保持和优化三二一产业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6%,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5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品牌经济进一步显现,名牌产品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

— 5 — 值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省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驰名商标总数力争达到100件,省、市著名商标总数力争达到1000件。

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万元GDP能耗达到0.5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达到20吨。

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建成国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和100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00家以上;专利授权量达到400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责任部门:市发改委、经信委、科委、农委、质监局、工商局、统计局)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按照“政府负总体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部门负监管责任”的原则实施质量安全管理,各级政府要把质量安全纳入本级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以领导、落实和考核。一要加强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证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二要落实严格的监管责任,对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实施严格的准入、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三要落实打假责任,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种养殖过程中使用劣质化

— 6 — 肥、饲料、农药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农药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在产品生产、工程建设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违法违规行为。四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服务行业、重点环境保护等的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发布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置措施。五要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深入推进“三个战略”

1、以质取胜战略。广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强企活动。以市长质量奖为抓手,以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质量管理示范基地为标杆,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联盟和市质量管理协会为平台,充分整合和发挥政府、质量专家、质量工程师和质量工作者四方力量,在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企业中,继续宣传、普及、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QC小组、5S、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为企业培训《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达到1000家,为企业培育卓越绩效自评师达到500名,推进100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建立10家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发展联盟企业500家,培育一批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的质量进步,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

— 7 — 创新,形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促进转型创新跨越发展。

2、名牌战略。根据南京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建立名牌产品培育库1000家,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和计划,按照“培育一批、储存一批、争创一批、发展一批”和“梯次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名牌产品培育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加以有效推进。积极帮助、辅导和培育我市有基础条件的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区、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和江苏区域名牌。积极推进名牌产品企业利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手段,向优质、高产、高效、高端、高附加值、低耗、清洁方向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品牌区域集聚,促进企业和区域快速做优、做强、做大,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发展和壮大一批名牌产品、品牌工程、品牌企业和品牌区域,不断提升名牌战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3、标准化战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软件信息、新型显示、智能电网、未来网络、生物技术、风电光伏、节能环保、轨道交通、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创新,组织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形成国际、国家标准,完善国内外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信息平台,以先进技术标准引导高世代面板

— 8 — 和新型显示、智能电网、软件信息等千亿级产业抢占技术、产业、人才制高点;以先进技术标准引导微电子、创新药物、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等10个重点高新技术特色产品,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推进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加快软件和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标准化项目实施;启动青奥会标准化工作,研制发布南京青奥会标准体系,为规范、高效、优质筹办青奥会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满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等各环节需要。

(三)大力提升“五个质量”

1、产品质量。在我市行业、企业中,大力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与培训,开展质量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和计量工程师的职业职称考试制度,提高企业法人和员工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质量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继续推进和帮助企业贯彻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良好行为,夯实企业质量基础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升级、流程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高标准农业集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

— 9 — 力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和农业经营者的经营、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工程质量。在建设、交通和水利工程建设中,推动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注重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作业,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素质,保证工程质量;推动企业应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严格工程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3、服务质量。在服务行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服务业人员质量和标准化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青奥会”为契机,全面推行服务业标准研制和国家、地方服务标准在服务行业的贯彻实施,加强服务标准化示范点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平。推进社会管理领域标准化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要求,引导和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等服务机构积极引入标准化管理,重点在行政服务管理、社区服务、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打造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强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社会管理质量。

4、环境质量。坚持“生态为基、环保优先”方针,加快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全面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

— 10 — 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绿色青奥成功举办。

5、经济运行质量。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动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服务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研发业、商务会展业、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影响和潜力大的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医疗保健业、体育健身业等其他服务业;引导集聚区规范管理,强化功能,着力彰显集聚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的示范、带动和支撑效应。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速度、发展层次和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强化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制造业高端发展方向,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加快发展技术先进、低能耗、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工业支柱产业,打造品牌企业等措施提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和竞争力。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重点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等多项措施,— 11 — 营造创新环境,健全创新机制,加大创新激励,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更多的“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跃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质量兴市工作推进小组更名为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组织协调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经济运行质量五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五个工作组分别由市质监局、住建委、发改委、环保局和经信委任组长单位。办公室负责质量强市日常协调、指导、牵头推进和全面评价总结工作,五个工作组分别负责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工作的宣传、指导、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和工作总结。

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统筹安排,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各项工作,通过抓落实和抓执行,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质量强市工作目标和任务。

各开发区、产业集团要积极配合和参与区县政府的质量强市工作,做好所辖区域、行业质量强市相关工作,完成相关质量强市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保障质量强市工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质量强

— 12 — 市工作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强市工作的开展。二是完善奖励政策。在保持已有的各级政府奖励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质量工作奖励政策。三是实施倾斜政策。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在政策、项目、资金、招标、上市、税收、信贷、政府采购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质量进步、名牌创建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优先、优惠和倾斜,帮助他们做优、做强、做大。四是支持检测中心建设。各级政府要在资金和土地方面支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检测中心建设,为我市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服务。

(三)完善法制保障

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立法步伐,推动制定与相关法律配套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大质量执法力度,落实质量行政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

(四)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质量强市活动,将质量法律知识宣传纳入全民普法计划,普及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知识,着力增强全民质量法制意识。深入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化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五)开展效果评价

质量强市办公室会同五个工作组,根据质量强市工作的目标任务,按年度实行分解,制定部门、区县政府的总体和年度

— 13 — 目标任务,制定质量强市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和评价细则,开展对部门、区县政府质量强市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由市政府在年度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对工作落实到位、目标任务完成好、工作效果显著的部门和区县政府给予通报表扬。— 14 —

第二篇: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发布单位】南京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4-25 【生效日期】2002-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制定、实施《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有利于我市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总体目标。希望你们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贯彻执行。

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总 则

一、为使市政府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工作规则》、《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我市政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市政府在行政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以及市委的决定,贯彻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发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的积极性。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坚持依法行政,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确保政令畅通;坚持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职权。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要强化全局观念,加强部门间配合协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要强化工作责任制,服从上级政令,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

市政府组成人员及其职责

四、市政府组成人员包括: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序列的委、办、局主任、局长。

五、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的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六、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的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副市长按照各自的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或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及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进行外事等方面的活动。

八、市政府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

此外,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配置副秘书长若干名,在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的领导下,协助处理分工的工作。

九、市政府序列的委、办、局主任、局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会议制度

十、市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制度。

十一、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市政府序列的委、办、局主任、局长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

(二)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决定和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三)讨论其他需要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的事项。

市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安排市政府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列席;并邀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有关部门负责人,市法院、市检察院负责人,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国家、省(部)属单位负责人,市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列席。

十二、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讨论通过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提请审议的议案;

(三)讨论通过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报告或请示的重要事项;

(四)讨论通过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及重要的规范性文件;

(五)听取市长、副市长和市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情况汇报;

(六)讨论决定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请示解决或须由市政府批准的重要事项;

(七)审定行政区划调整意见、重大工程项目安排等;

(八)讨论须由市政府作出决定给予奖励或处分的重要事项;

(九)通报和讨论其他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二次,根据需要可安排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和单位及有关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列席;必要时邀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有关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国家、省(部)属单位及市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参加。会议也可根据需要,邀请新闻记者旁听。

出席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的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应达到总人数的一半。副市长、秘书长因故不能出席会议,须向市长或主持会议的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履行请假手续。出席或列席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的市政府部门、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一般不得请假,确有原因不能列席会议,须向秘书长履行请假手续。

十三、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或市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召集并主持,研究、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市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十四、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的议题由市长或市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确定,会议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的会议纪要,由秘书长审核后,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签发。

市政府需向市委常委会会议、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报告事项,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后,由分管副市长、秘书长或由其委托分管副秘书长、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

十五、市政府根据需要可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或由市长、副市长委托秘书长、副秘书长召开,协调处理市政府工作中的一些专门问题。专题会议纪要,由参加会议的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审核后,报会议主持人签发;委托秘书长、副秘书长召开的,由委托的市长、副市长签发。凡涉及机构调整、人员编制、资金安排、重大项目等事项的专题会议纪要,经分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签发。

十六、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要从严控制,一般只开到区县。会议须经市政府办公厅统筹安排,分管副市长审核,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批准后方可召开。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不得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部署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十七、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每年召开的本系统全市性会议原则上只召开一次,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两次。需要临时召开全市性会议的,需提前报市政府办公厅审批。会议一般不邀请各区县政府负责人出席,市长、分管副市长一般不到会讲话。确需邀请区县政府负责人出席,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到会讲话的,需报市政府办公厅统筹安排,并经市长、分管副市长同意。

十八、市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召开会议要贯彻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减少会议人员,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以合并召开的会议合并召开;具备条件的可以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可直接开到基层,避免层层开会;不得在高级宾馆和风景名胜区开会。

十九、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会议经费的控制、管理和审核,未经批准召开的会议,会议经费一律不予报销。监察机关对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公文审批制度

二十、报市政府审批的文件,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的规定和市长分工负责的原则办理。

十一、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以及各区县政府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厅按照领导同志分工呈批,重大事项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审批,或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二

十二、审批公文时,对于一般报告性公文,圈阅表示“已阅知”;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公文,圈阅表示“同意”请示的事项。

十三、市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向省政府的请示、报告,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人事任免,由市长签署。

十四、以市政府名义发文,一般工作由分管副市长签发;工作有交叉,涉及其他副市长分管工作的,经有关副市长会签后再签发;属于重大事项的,由分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签发。

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凡印发市政府的工作意见、方案、政策措施或报告、请示等事项的,由秘书长审核签发;凡转发部门文件的,经分管副市长同意后,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签发。上述文件涉及重大事项的,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同意后,由秘书长签发。

十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其内容、体例、格式等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明显不符合规定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厅退回报文单位。

报送公文一般不要越级请示和报告,属市政府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处理的问题,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部门之间遇有分歧的问题,由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主动会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有关部门不得借故推诿。经协商仍不能解决的,应将协商经过、不同意见如实报告市政府,市政府作出决定后,部门必须坚决执行。

十六、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由部门、单位和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发。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的请示、报告,应当报送市政府,一般不要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直接在直送文件上批示。

十七、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行政职责,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不以市政府名义发文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转发。需要联合发文的,应明确主办部门。未经市政府批准,各部门不得向区县政府发文,也不能要求区县政府向本部门报文。

十八、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的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得直接报送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要报送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的文件简报,应向市政府办公厅备案,凡不在备案之列的一律不予受理。

十九、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发文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不再发文;已全文公开播发见报的文件不再印发。对市政府的文件,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贯彻意见,不得照抄照搬,层层转发。

十、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要改进文风,提高文件简报质量。文件简报要简明扼要,增强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公文运转电子化。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对市政府批办或市政府办公厅转办的公文,属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属需报市政府审批的事项,应提出本部门初步意见,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属主办部门会相关部门办理的事项,主办部门要抓紧会商,并在7个工作日内回复;属需调查论证的事项,应先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说明情况,并认真组织调查论证,上报结果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特殊重大事项,以市政府明确要求的时限为准。对市政府办公厅转有关部门征询意见的公文,有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予答复或不说明不能回复理由的,视同无意见处理。

内事活动及外事活动制度

十一、市政府领导同志在市内考察工作,要轻车简从。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部门负责人随行,其他部门可安排必要的相关人员随行,所到单位要尽量减少陪同人员,不搞迎送,不要陪餐。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在市内考察工作也应照此原则办理。

十二、为保证市政府领导同志集中精力研究处理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召开会议和组织活动,一般不要邀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和参加,确有需要,应当事前报告市政府办公厅,由市政府办公厅按规定审核报批。邀请分管副市长的,由负责联系的副秘书长提出安排意见,经秘书长审核后,报分管副市长审定;邀请市长的,由秘书长审核安排,报市长审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不要直接向领导同志发邀请函或请柬。

十三、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出席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安排的接见、颁奖、剪彩、奠基等庆典性活动,不为所属部门、单位、区县的工作会议签发贺信、贺电,题词、题名。确有特殊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四、市政府领导同志出访,须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区县政府正职出访,须经市政府出国会审会提出意见,由分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委书记、市长批准;上述部门的副职出访,须经市政府出国会审会提出意见,由分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批准。出访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安排,原则上不得安排顺访。

十五、市长、副市长参加非经贸性的外事活动,由举办该活动的主管部门向市外办提出报告,经市外办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会见港澳人士参照以上规定办理。会见台湾来访人员及华侨、外籍华人,由接待单位提出报告,经市台办、侨办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不得直接邀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参加本部门、本区县的外事活动。

出差(出访)、休假请示报告制度

十六、副市长、秘书长出差(出访)、休假,应由本人在事前书面或口头向市长报告;副秘书长向分管副市长、秘书长报告。经同意后,应把出差(出访)、休假的时间、地点及联系电话等有关事项告市政府办公厅。

十七、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出差(出访)、休假,需本人事前书面或口头向市长、分管副市长报告。经同意后,由所在单位将外出的时间、地点、联系电话和代为主持全面工作的负责人名单报市政府总值班室。上述部门的副职出差(出访)、休假,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意后,需事前书面或口头向分管副市长报告。

因公务事项外出回宁后,由本人书面或口头向市长、分管副市长汇报,较为重大的事项向市政府报告。

信访制度

十八、为了保持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十九、市政府通过市长接待日、市长信箱、政务电话等形式,接受来信来访。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信访工作制度。

十、市长、副市长应当亲自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研究信访工作中反映的问题。

新闻报道及新闻发言人制度

十一、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办公会议和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可根据会议内容,邀请新闻记者旁听。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报道,由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后,报市政府秘书长同意,重大事项须请示市长同意。

十二、市政府领导同志内事活动的宣传报道要从严掌握。由市政府组织或经市政府批准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和活动,市政府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陪同上级领导考察,会见内宾,出市考察访问等,需要新闻报道的,按事前经批准的方案进行。

十三、市政府领导同志外事活动的新闻报道,由市外办会同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落实并审核报道内容;涉及台、侨事务活动的新闻报道,由相关部门会同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落实并审核报道内容。

十四、市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负责组织和主持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重要政务新闻;通报市政府有关工作情况及对重大事项、突发性事件、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处理情况等。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须经市政府秘书长批准,涉及重要事项须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批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扬州市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 扬扬 州州

市 房

产建

局 局

扬墙领办(2005)06号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建设局、房管局、规划局、建工局、墙改办,市区各相关单位:

国家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早已在200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最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已经正式颁布,并已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上述标准,大力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根据建设部建科[2005]55号《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省建设厅苏建科[2005]206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建设局、市房管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现予以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根据该《实施意见》的精神,切实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和我省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和规程,全面实施和建设好节能建筑。

附:《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五年八月十一日

主题词:建筑节能 意见 通知

抄送:省建设厅,省墙改办,市政府办公室

市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建设局,市房管局 2005年8月11日印发 共印200份

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

实施建筑节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节能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夏季炎热,冬季潮湿寒冷,属夏热冬冷地区,实施建筑节能对于缓解我市能源供需矛盾和促进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建设部《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建科[2005]55号)、《关于认真做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建标函[2005]121号)和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建科[2005]206号)等文件精神,使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切实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确保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根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和任务

(一)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市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全面建设节能建筑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并抓出成效。

各地应以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为突破口,以建筑“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规划,努力建设节约型城镇。

(二)从2005年9月1日起,市区及各县(市)城区范围内新开工建设的居住建筑,必须达到《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规定的节能50%的标准;新开工建设的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市区和有条件的县(市)应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

二、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三)建筑节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建筑节能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房管局、建工局)的联系和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

(四)要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节能工作列入主要工作目标,每年进行考核评比;市建设局会同市房管局每年对全市建筑节能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不执行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规定的予以曝光,并依法给予查处。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监督举报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受理公众举报,并及时进行查处。

三、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标准

(五)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组织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文件,不得暗示或明示设计、施工单位违反节能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房地产开发企业须将所售商品住房的结构形式及其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等基本信息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

(六)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和节能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文件中选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规格、型号、热工性能、能效比等技术指标,其质量、性能指标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对没有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与材料应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后方可选用。

设计单位在报审施工图设计文件时,需附《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报审表》(见附件)和有关指标的计算书或说明。

(七)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必须按《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审查要点》(见附件)进行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并在审查意见书中将不符合有关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和规定的内容单独列出。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予通过。

(八)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以及节能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特别是要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外保温材料施工时的质量控制,消除质量通病,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节能效果。

(九)监理单位要按照节能技术标准、节能设计文件对节能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监理,并对符合验收要求的隐蔽工程、工序予以鉴认;同时对施工单位报检的符合节能技术标准和节能设计文件要求的材料、产品和设备予以鉴认。

四、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淘汰落后和耗能高的技术与产品

(十)各地应根据国家和省、市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公告和节能推广项目目录,引导单位和个人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材料、产品和设备。为规范市场行为,应开展与建筑节能有关的技术、材料、产品和设备性能的认定,以及节能建筑的认定工作。对列入淘汰目录的技术、产品、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入工程使用。节能建筑应优先选用经国家和省、市推广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材料和设备。

(十一)节能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材料、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系统优化与技术整合。

建筑的选址、布局、朝向、间距、层高等应合理规划与设计。应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门窗和中空玻璃;严禁采用非节能的玻璃幕墙、玻璃窗;外窗应采取外遮阳措施,限制采用凸窗;公共建筑除执行以上规定外,还应限制屋顶透明中厅的面积,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和高度。

优先选择使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钢混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推广符合建筑工业化方向的预制结构体系;逐步在市区和县(市)城区建筑中限制烧结粘土砖砌体结构的使用,直至禁止使用。积极推广应用粉煤灰墙材制品、各类板材和高性能混凝土。

(十二)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光电、光纤)、地热、水热、空气源热泵等自然能源和沼气、秸秆制气等生物质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城市,要鼓励集中使用太阳能,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要结合城市既有建筑平改坡改造工程,推进太阳能的利用;在农村,要积极推广太阳能技术、沼气、秸秆制气等生物质能技术。从今年起,我市新建住宅小区应优先采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技术,并按照江苏省地方标准《住宅建筑太阳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进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安装。

各地应因地制宜,做好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优先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提倡自保温技术;禁止使用易吸水的开孔型材料作为外墙外保温与屋面的保温材料;小区景观用水应采用小区收集、净化的雨水,严禁采用自来水补水,鼓励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同时,应大力推广平屋面、墙面立体绿化种植技术。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节能建筑的技术含量

(十三)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材料、高效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建筑节能系统和技术,重点研发利用粉煤灰、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坚持建筑节能的推进工作与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用相结合。各地墙改办应当在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的同时,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建筑节能的推进工作。

(十四)积极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注重成熟技术和技术集成的推广应用,加快建设节能示范小区。建筑节能的示范提倡多元技术的整合,包括新型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体系、新能源的利用;结合示范工程,开展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及建筑节能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累经验。政府投资的工程应率先建设节能示范工程,积极建设绿色建筑。

六、大力开展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培训,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十五)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制作节能“科教片”、编辑宣传册、开展“节能宣传周”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提高各有关部门、单位贯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各级领导重视、相关部门理解支持、建设各方积极执行、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

(十六)加大对建筑节能知识的培训。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建筑节能知识与技术的培训,使技术人员都能熟悉和掌握节能设计标准,并在实施中得到落实。要将节能标准、节能新技术作为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各类执业注册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

七、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管理

(十七)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编制“节能篇(章)”,并经建筑节能管理部门专题论证,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方可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十八)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必须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方可颁发施工许可证。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需在项目受管辖的墙改办进行告知性备案,并由其发给统一格式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见附件)。

(十九)工程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须将节能工程与主体工程一并报请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项目,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通知建设单位改正,并在质量监督文件中应予注明,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十)建设单位在节能工程单独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方可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办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未经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产权使用证,同时,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要审查房地产开发单位是否将建筑耗能说明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节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报当地墙改办备案。

(二十一)各地要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和处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不执行或擅自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单位,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部建科[2005]55号文件第十五条的规定,严肃查处。市建设局会同市房管局每年将在各地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各地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建筑节能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重点抽查,并将抽查情况予以通报。

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或在工程中采用国家和省、市明令禁止、淘汰的产品、材料和设备的,一律定为不合格工程,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和发放产权使用证,不得返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更不得参加任何优质工程和优秀设计的评选。

第四篇:关于印发《全县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平办字„2012‟ 号

中共平邑县委办公室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县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实施

意见》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平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县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科级以上事业单位,市以上直属单位,规模以上企业:

现将《全县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平邑县委办公室

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5月29日

化修养好”为标准,主要由三个层面(宣讲人员、先进模范、身边群众)组建专兼职结合的社会化宣讲队伍。

(五)形式多样化。以“我唱、我看、我听、我诵、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设计多样化的宣讲形式,使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六)时间经常化。各类“道德讲堂”实行周末开讲制度,要因人、因时、因需制宜,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精心策划好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各镇、各部门单位要对“道德讲堂”的学习内容和时间作出总体安排。

三、保障措施

建设“道德讲堂”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工作重要考评项目之一,各级各部门要从党政引导入手,规范建设模式,抓好示范带动,健全各类制度,精心策划组织,确保“道德讲堂”建设稳步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青松同志任组长,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道德讲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督促、检查“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各镇、各部门、各行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案,稳步推进。为加强各类“道德讲堂”建设,根据部门职能进行如下分工:“机关道德讲

堂”建设由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牵头,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人社局等共同负责;“企业道德讲堂”建设由县经信局、县总工会牵头,与县财政、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工商局等和各镇(街道)共同负责;“行业道德讲堂”建设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纠风办、县总工会等共同负责;“学校道德讲堂”建设由县教体局牵头,与县文明办、团县委、县关工委等共同负责;“社区道德讲堂”建设由县民政局牵头,与县司法局、县教体局、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团县委、县妇联、县老龄办、县关工委等和各镇(街道、开发区)共同负责;“村镇道德讲堂”建设由县委办公室牵头,与县农业局、县住建局等和各镇(街道、开发区)共同负责;“新市民道德讲堂”建设由县人社局牵头,与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等和各镇(街道、开发区)共同负责。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负责协调、联络和指导等日常性工作。县文联和县文广新局等单位要积极发现、收集、编写道德模范故事,创作文艺作品。各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单位要为“道德讲堂”建设提供相应的场所,各级财政要为“道德讲堂”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要坚持试点先行。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以下时间节点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试点阶段(— 月):主要是学习借鉴外地“道德讲堂”建设经验,做好我

附件1:

平邑县“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

为增强对“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的指导力度,大力提升各示范点建设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带动全县面上工作的整体提升,现将“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提出如下基本标准:

一、领导有力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健全的“道德讲堂”建设组织机构。要明确“道德讲堂”建设负责人,明确分管部门和具体工作联络员,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队伍健全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来自于群众、群众信得过的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专业宣讲员;二是道德践行先进人物;三是有讲述愿望的群众;要对宣讲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讲时要挂牌上岗。

三、主题明确

各示范点的宣讲内容必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为基本范围,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宣讲历史上

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

四、氛围浓厚

各示范点必须设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一方面要有统一的背景和标识,另一方面要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还可依据本单位实际,利用网络、广播等载体丰富讲堂形式。

五、活动丰富

各示范点必须形成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要经常性开展活动,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形式以“我唱、我看、我听、我诵、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灵活设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六、突出实效

各示范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目标,力求取得实效:一是群众广泛知晓,愿意听、主动来;二是真正让参与者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在内部形成“好人好报”的导向,“崇德尚善”的风气;四是能够推动示范点所在单位全局工作发展。

自强自立等为主要内容,在新市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开设“道德讲堂”,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针对性和普及性的文明素养、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使新市民树立遵纪守法、自强不息、健康生活等现代观念,尽快融入城市文明。

中共平邑县委办公室 2012年5月 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五篇: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除四害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南京市政府

【发布文号】宁政办发(2009)128号 【发布日期】2009-11-09 【生效日期】2009-11-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除四害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9)12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进一步加强除四害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进一步加强除四害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有效预防和控制老鼠、苍蝇、蚊子、蟑螂(以下简称“四害”)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营造优美、整洁、和谐、舒适的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现就进一步加强除四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组织、分级负责、条保块管、属地为主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以区县为主体、责任到街道、服务全覆盖、模式多元化、投入多层次、效果全监控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建立除四害长效管理新机制为主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经费,强化舆论监督,不断巩固我市已取得的灭蝇、灭鼠、灭蟑全国先进城市的创建成果,确保我市的除四害工作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保持先进水平。

二、明确分工,落实除四害管理责任

根据《南京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和《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意见》(宁政发〔2008〕30号)的规定,全市除四害工作按下列分工落实管理责任:

(一)各区(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辖区除四害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统一组织,各级财政安排经费投入,爱卫办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街道(镇)、社区主抓落实,除四害专业化队伍具体作业,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除四害管理新机制。

(二)除四害的重点行业单位、场所,主要包括: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单位食堂、食品副食品店(超市)、粮库(店)、食品加工业、酿造业、畜禽饲养屠宰业、医院、工地、废品收购站(点)、环卫设施、河道、机场、港口、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等,分别由业主单位具体落实防制措施,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所属辖区街道(镇)负责日常监管。

(三)除四害的一般单位、场所,主要包括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学校教室等,分别由各单位负责落实具体防制措施,所属辖区街道(镇)负责日常监管。

(四)居民住宅区(包括单位宿舍)的除四害工作,室内环境由住户负责、室外公共环境有物管的由物管公司负责落实具体防制措施,无物管的由所在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落实,所属辖区街道(镇)负责日常监管。

(五)责任不明确的地段、水体和结合部的除四害工作,有使用人的,由使用人负责;没有使用人的,由所在辖区的区(县)政府划定责任范围,指定相应部门负责。

(六)市爱卫会各委员部门和窗口单位按以下职责分工,确保除四害工作落到实处。

1、市卫生局负责全市除四害工作技术方案制定、防制技术指导与业务培训,开展四害密度监测、除害药物效果与抗性水平监测评估,定期通报四害密度消长、种群分布等监测结果,开展四害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实施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医疗卫生单位、宾馆饭店等经营性公共场所的除四害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日常监督管理。

2、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分别负责实施对农贸市场、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单位、场所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3、市市容局负责实施对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垃圾车、公厕、垃圾收集转运等设施、场所等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4、市建委、市建工局、市房产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分别负责实施对待建工地、在建工地、拆迁工地和物管小区等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5、市水利局、市市政公用局、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市人防办等分别负责实施对河道、沟渠、下水道(窨井)、地下管道、地下人防设施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6、市园林局、中山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分别负责实施对所辖公园、游园、广场、公共绿地(绿化带)、旅游景点等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7、市农林局、市商贸局等分别负责实施对养殖、屠宰行业及农田等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8、市教育局负责实施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9、市交通局、南京铁路分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市地铁指挥部分别负责实施对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地铁等窗口地段的除四害监管工作。

10、省级机关、市级机关、驻宁部队爱卫会分别负责实施对所属各机关、直属单位和部队营区、家属区内外环境的除四害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日常监督管理。

三、加大投入,保障除四害工作需要

(一)各级财政要把开展公共环境除四害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年增加投入。市财政安排的除四害专项经费,根据相关区的工作任务及考核情况给予相应补助。

(二)各部门、各单位均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所需的除四害经费,专项用于完善各项四害防制措施。自行落实除四害工作有困难的单位和个人,可委托有资质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实行有偿服务,并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支付相应的药物和劳务费用。

四、多形式、多渠道推进除四害专业化服务

实行除四害专业化服务,是落实科学除害、推进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式是由街道(镇)负责组织专业服务队伍,以社区为作业单元,具体承担辖区内公共环境的日常除四害工作,同时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等重点单位实行有偿服务,从而达到除四害工作的全覆盖、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的目的。各级爱卫办负责指导、协助所属街道(镇)具体做好专业服务队伍及相关人员的培训、选聘、招标、以及监督考核、业务指导等工作。各区(县)、各街道(镇)应根据实现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专业化服务方式,采取多种形式,落实除四害长效管理工作。

(一)公开招标有资质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由市、区共同确定辖区服务范围、内容和质量要求,由街道(镇)与专业服务机构签订承包合同,明确责任、义务,由街道(镇)、区、市分别按照合同的约定加强监督管理。

(二)以街道(镇)除四害服务站为主体,聘用有资质的有害生物防制人员,在街道辖区内承担公共环境及重点单位的除四害专业化服务,接受街道、区、市的监督考核。

(三)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单位食堂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重点单位、场所,提倡向有资质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确保除四害工作达到国家标准。对四害防制措施不落实、四害密度超标、又不愿意购买服务的单位,由市、区(县)爱卫办责令整改,并督促其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管,对问题严重,又拒不落实整改措施的单位,由工商、卫生、药监、爱卫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查处。

(四)全市力争用3―5年时间,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除四害专业化服务:

第一阶段(2010―2012年),在主城区45个街道和主要旅游景区、窗口地区落实除四害专业化服务,做到上述辖区内公共环境除四害服务达到全覆盖,各重点单位、场所的除四害服务覆盖面达60%以上。

第二阶段(2014年底以前),除四害专业化服务向郊区和县城延伸,郊区各街道和县城镇把除四害日常管理纳入社区服务内容,组建专业队伍承担日常除四害服务,辖区内公共环境除四害服务达到全覆盖,各重点单位、场所的除四害服务覆盖面达60%以上。

五、强化检查考核,促进除四害工作落实

(一)根据《南京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市、区、街道(镇)三级分别组建爱国卫生监督员队伍,负责对辖区内除四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其中市、区监督员由爱卫、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建设、市容等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兼任,街道监督员由街道、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及街道爱卫会成员单位管理人员兼任。

(二)以街道(镇)为考核单元,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镇)三级分层督查考评制度。各街道(镇)围绕除四害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对社区和辖区单位每月进行二次以上检查考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各区(县)爱卫办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各街道(镇)、社区和辖区单位除四害工作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以上检查考评,及时通报考评结果;市爱卫办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各区(县)、各重点行业系统除四害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暗访检查考评,在四害孳生高峰期每月不少于一次,考评结果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并纳入评分依据。

(三)根据考核结果,市分档次核拨各区除四害专项补贴费用。对考核得分率在90%以上的,全额拨付市级补助经费;得分率在80―89%的扣减10%补助经费;低于80%扣减20%补助经费。各区县对街道(镇)、社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除四害经费拨付奖惩机制,细化考评办法,做到科学考评,促进除四害工作落到实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