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货运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货运物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货运物流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货运物流业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谋划部署今年货运物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刚才,会议对荣获2010年货运物流业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副县长作了很好的讲话,讲得很具体,也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大家要吃透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把握好形势。过去的一年,**货运物流业经受住了各方面的考验,取得了可喜成绩,突出表现为:货运税收连续两年实现4000万元以上;货运企业实现漂亮转身,加速向货运物流企业转型。可以说,货运物流业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全民创业的重要舞台。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思路是科学的、正确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切不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做好今年的工作,应该正确认清形势,科学准确定位,做到目标明、思路清、举措实。一方面,要认清发展的压力和挑战。纵向比,尽管我县货运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客观上讲,可以用“弱、1
少、小、低”四个字来概括:“弱”即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县城物流园区建设进展不快;“少”即行业税收少,按我县现有4万吨的运力计算,可实现税收2亿元,现在只有4000多万;“小”即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低”即产业层次低,汽修汽配、车厢制造、物流信息等相配套的产业链相对较短,等等。横向比,尽管我县货运物流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全省、全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产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周边新干、吉水等县市正在以“弯道赶超”的强劲势头加快货运物流业发展,而且出台的产业政策更具吸引力。可以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和松劲懈怠,唯有继续扎实苦干、顽强拼搏,保持较快增速,才能保持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把握发展的难得机遇。从外部环境看,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沿海物流产业资本转移,物流产业规模将持续快速扩张,并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我县的运力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承接物流产业转移的步伐可以借势加快。从我们自身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县货运物流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有一套稳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从2006年以来,每年都制订物流业发展意见,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及奖励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有一个较好的产业发展平台。近年来,通过加强产业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了新县城、巴邱两个物流发展
2基地;新县城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项目正紧锣密鼓筹建,为产业集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有一个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全县金融部门去年对货运物流业放贷近5000万元,货运公司、帮扶单位也积极融资,保证了产业的资金需求;四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下岗工人和农民朋友选择了这一行,真正被群众视为致富门路。粗略框算一下,现在全县有超过3200辆货车,按每辆车2个司机,每个司机家庭3口人计算,一个产业养活了2万人。这些年,我们始终把货运物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也尝到了甜头,但产业竞争就如战场拼杀,谁能抢得先机,谁就是胜利者。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咬定目标不动摇,推动货运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破解好难题。**货运物流业有了一些基础,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效益还没有完全做足。要做大做强产业,关键是要解放思想,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一方面,要加快基础建设,解决产业发展缺平台的问题。货运物流业向园区集中、向信息化发展,是货运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县的物流园目前还存在规划起点不高、土地储备不足、功能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与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化的战略要求还不相称。要牢固树立集约发展的理念,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规格设计,加紧筹建新县城物流园。责任单位要把物流园的征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确保上半年完成征地任务。要紧紧依托赣粤高速公路互
3通口区、昌荣、金丰两个物流园、县车辆检测中心等基础优势,加快有形物流市场建设,引进信息部、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超前规划中部地区物流基地、汽车零配件制造和集散基地,打造货运服务有形市场和实体经济。各职能部门及货运物流企业要积极配合县里,做好**物流信息平台筹建工作,使之尽快投入运作。全县上下要积极为物流园及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建设献力献策,为我县货运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要培育市场主体,解决产业发展缺后劲的问题。目前,我县的货运物流企业是“小而全、小而乱”。“小”和“全”是指企业规模小,“乱”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还未形成有序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生存扩张,比的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能占领市场。招商局物流集团子公司的落户,长鸿公司的组建,为我县货运物流企业兼并重组、联大靠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县要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就必须改变现有发展模式,走“抱团发展”、集约发展的路子,坚持“四个结合”:一要大小结合。既要创造条件,促进长鸿、招商物流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又要积极培育“小巨人”企业,使小企业尽快成长,努力做到抓大不放小。二要上下结合。货运物流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是利益共同体,要支持和引导上下游企业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共同把货运物流产业做强做大。三要内外结合。对外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对内启动民资,4培植企业,发展企业。四要新老结合。既要积极鼓励创办新的企业,也要做好老企业的扶大做强工作,使新老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运用好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针对产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研究制订的应对之策,目的在于破解难题,扶持产业发展。对政府而言,政策只有落到实处,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对企业而言,用好用足政策,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做大做强。我县的烟叶产业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践表明,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必须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变应变,始终把握主动权。因此,要做大做强货运物流业,还需在运用好政策上下功夫。一是要解放思想用活政策。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在发展物流产业优势、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对企业的扶持;要善于用活政策、敢于创新政策,努力做好政策规定和许可的事情,创造性地做好政策没有限制的事情。二是要保持产业政策的延续性。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如果产业政策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企业主就不能定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去,产业也不能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我县始终坚持货运物流业政策大方向不变,消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也吸引了一批外地货运物流企业来**发展,这就是稳定的产业政策带来的实在效果。三是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货运物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很大程
5度上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今年,我县不仅继续执行货运物流税收返奖政策,而且加大返奖力度,对实现货运税收做出突出贡献的货运企业给予重奖。还有我们建立的货运帮扶基金,实施的困难司机“关爱行动”,将特困司机优先列为城乡低保对象,等等,这些都为我们构建和谐平安货运,促进货运物流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我们要不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为货运物流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四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市场经济环境下,一项好的政策不加以宣传,就无法发挥其功效。近年来,我县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特别是税收的奖励政策,一年比一年优惠,但还是出现了一些车辆挂靠外地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宣传引导力不强。今后,要在完善政策扶持的同时,切实抓好政策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助推产业发展。
四、营造好环境。“环境是最大的品牌”,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之一。但必须看到,面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我们的软硬环境还很不适应,必须切实加以改进。要以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和“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货运物流产业发展开“绿灯”。各涉运部门要以全局利益为重,只有货运物流整个产业蒸蒸日上,部门的利益才有长久的保障。部门利益问题,说到底是各职能部门领导眼光的 6
问题、大局观的问题。希望各部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条条框框,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使**货运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要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银行重点支持、担保积极合作、企业主动参与的融资服务新模式,切实解决货运物流企业融资困难;各部门、各乡镇也要主动帮助货运物流企业融资,破解货运物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部门扶一把,银行拉一把,企业挺一把,各方面共同努力,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同志们,让我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打造赣中物流强县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在全县货运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货运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林 翘 银
(2010年3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货运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货运物流业发展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谋划部署今年货运物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全县2009年货运物流业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宋县长、解副县长分别作了很好的讲话,讲得很具体,也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大家要吃透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把握好形势。过去的一年,**货运物流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取得了可喜成绩,突出表现为:货运物流产业实现逆势增长,行业税收达4700万元,较上年增长近一半,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货运企业实现漂亮转身,加速向货运物流企业转型。可以说,货运物流业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全民创业的重要舞台。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思路是科学的、正确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切不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做好今年的工作,应该正确认清形势,科学准确定位,做到目标明、思路清、举措实。一方面,要认清发展的压力和挑战。纵向比,尽管我县货运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1
产业税收连续几年增长1000万元以上(06年1035万元、07年1573万元、08年3175万元、09年4711万元),但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受各种因素制约,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步履维艰。主要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县城物流园区建设进展不快;货运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虽然在扩大,但只是量的增长,没有一个质的提升;企业经营不够规范,一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行业自律;等等。横向比,尽管我县货运物流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全省、全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产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周边县市正在以“弯道赶超”的强劲势头加快货运物流业发展,新干、吉水去年的产业税收都过了1000万元,而且出台的产业政策更具吸引力。可以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和松劲懈怠,唯有继续扎实苦干、顽强拼搏,保持较快增速,才能保持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把握发展的难得机遇。从政策层面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围绕保增长,国务院制定通过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到调整的政策主要包括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车辆养路费、运管费,等等,这些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效应的显现和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持续快速扩张,并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从我们自身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县货运物流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
2子和一支踏实精干的工作队伍,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公机构,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有一套稳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从2006年以来,每年都制订物流业发展意见,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及奖励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有一个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全县金融部门去年对货运物流业放贷超过2000万元,货运公司也积极融资,保证了产业的资金需求;四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下岗工人和农民朋友选择了这一行,真正被群众视为致富门路。粗略框算一下,现在全县近3000辆货车,按每辆车2个司机,每个司机家庭3口人计算,一个产业养活了1.8万人。这些年,我们始终把货运物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也尝到了甜头,但产业竞争就如战场拼杀,谁能抢得先机,谁就是胜利者。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咬定目标不动摇,推动货运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整合好资源。**货运物流业有了一些基础,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效益还没有完全做足。要进一步壮大产业优势,关键是要整合好、利用好产业资源。首先,要整合县内货运企业与县外物流企业资源,解决“有车无货、有货无车”的问题。我县货运企业具有车辆多、货车新、运力大的优势,但也存在车与货不对等、车多货少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放宽眼界和思路,坚持县内、县外并重,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腿走路。要引导县内企业大胆走出
3去,与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强强联手,注册新的物流企业;同时,要大力引进县外物流企业,借助县外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网络广、货物配载能力强的优势,实现货与车科学对接,促进县内企业与县外企业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县内货运企业向货运物流企业的转型。这是我县近年探索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好路子,既然是好路子,就要坚持走下去,而且步子迈得要更大一点、更快一点。其次,要探索整合县内物流、运力资源,解决企业“小而全、小而乱”的问题。“小”和“全”是指企业规模小,“乱”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还未形成有序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生存扩张,比的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能占领市场。我县要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就必须改变现有发展模式,走“抱团发展”、集约发展的路子。因此,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在运作模式、服务理念、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等领域大胆探索,整合企业人力、技术等资源,避免无序竞争,增强企业实力。再次,要整合县内有形物流市场,解决“有场地无车停、车多无场地”的问题。要紧紧依托赣粤高速公路互通口区、县车辆检测中心等基础优势,加快有形物流市场建设,引进信息部、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超前规划中部地区物流基地、汽车零配件制造和集散基地,打造货运服务有形市场和实体经济。多方争资引资,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县城物流园区,完成停车场、办公楼等主体设施建设;引入汽车贸易、汽配件
4等制造服务项目,形成规模较大、产业配套、功能齐全的物流服务区,推动货运物流业集聚扩张。
三、运用好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针对产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研究制订的应对之策,目的在于破解难题,扶持产业发展。对政府而言,政策只有落到实处,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对企业而言,用好用足政策,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做大做强。我县的烟叶产业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践表明,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必须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变应变,始终把握主动权。因此,要做大做强货运物流业,还需在运用好政策上下功夫。一是要保持产业政策的延续性。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如果产业政策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企业主就不能定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去,产业也不能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我县始终坚持货运物流业政策大方向不变,消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也吸引了一批外地货运物流企业来**发展,这就是稳定的产业政策带来的实在效果。二是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货运物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今年,我县不仅继续执行货运物流税收返奖政策,而且加大返奖力度,对实现货运税收做出突出贡献的货运企业给予重奖。为进一步优化货运市场,鼓励司机诚信经营,继续评选表彰一批诚信车主,对连续三年评为诚信车主的减征一个月的核定税收。还有我们建立的货运帮扶
5基金,实施的困难司机“关爱行动”,将特困司机优先列为城乡低保对象,等等,这些都为我们构建和谐平安货运,促进货运物流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我们要不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为货运物流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三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市场经济环境下,一项好的政策不加以宣传,就无法发挥其功效。近年来,我县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特别是税收的奖励政策,一年比一年优惠,但还是出现了一些车辆挂靠外地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宣传引导力不强。今后,要在完善政策扶持的同时,切实抓好政策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助推产业发展。
四、营造好环境。“环境是最大的品牌”,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之一。但必须看到,面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我们的软硬环境还很不适应,必须切实加以改进。一方面,要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做响货运诚信品牌。信用程度是反映一个地方投资环境和市场秩序的一项综合指标。要充分发挥县货运物流协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协会会员座谈会,协商行业规则,化解行业内部利益纠纷,实现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要强化诚信教育,引导行业人员增强诚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行业诚信形象。要加强行业监管和法律服务,严厉打击车主故意逃税、逃费、逃债等现象,查处恶意扣货、骗货、卸货等行为,打造**货运物流诚信品牌。另一方面,要优化政务环境,形成发展合力。继续坚 6
持实行县领导挂点帮扶、乡镇责任帮扶、涉运部门行业帮扶、县直单位结对帮扶责任制,推进产业快速发展。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货运物流产业发展开“绿灯”。各涉运部门要以全局利益为重,只有货运物流整个产业蒸蒸日上,部门的利益才有长久的保障。部门利益问题,说到底是各职能部门领导眼光的问题、大局观的问题。希望各部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条条框框,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使**货运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产业资金投入问题,金融部门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时机,加大放贷力度,有效增加货运物流消费贷款;各部门、各乡镇也要主动帮助货运物流企业融资,破解货运物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部门扶一把,银行拉一把,企业挺一把,各方面共同努力,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同志们,让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打造赣中物流强县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推进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州推进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 戴超
(2011年1月17日)
同志们:
州人代会和政协会刚刚结束,州委、州政府决定召开全州推进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工作会议,会前冉书记和马州长对开好这次会议作了明确要求,这充分表明了州上对商贸物流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全委(扩大)会议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商贸工作,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商贸物流业重点任务和目标,安排部署2011年的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商贸物流业率先跨越发展。接下来,吴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商贸工作
过去的五年,全州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不断深化州情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104.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5.8%,年均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1亿元,增长3.68倍,年均增长36.13%;财政收入10.99亿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增长72.32%,年均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5元,增长64.17%,年均增长10.4%。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州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全州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全州商贸物流业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商贸富州”战略,以“三十”工程为重点,突出项目拉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1亿元,增长1.09倍,年均增长15.9%;进出口总值1500万美元,增长1.22倍,年均增长17.32%;第三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3.5%,商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为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州商贸物流业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抓了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是我们坚持把物流园区作为总抓手,为商贸物流跨越发展奠定基础。按照州委发展战略,经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确定把物流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五大物流园区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南龙、黄泥湾、大河家已着手规划设计,三甲集已动工建设,达板即将投入运营,商贸物流的基础条件得以明显改善,支撑商品大进大出的载体正在形成。
二是我们坚持以专业市场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全力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退市还路工程,相继建成营运临夏富临农贸市场、临夏州民安粮油批发市场、临夏县永恒农贸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改造完成直营店15户、村级农家店250户、商品配送中心5座,实现了连锁经营在州内的全覆盖,基本形成了“村有便民超市,镇有集贸市场,重点市县有区域性专业市场”的立体式网络格局。
三是我们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商贸物流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依托重点企业,健全产品质量体系,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贸易恢复性增长。努力开辟境外劳务输出渠道,向沙特麦加轻轨铁路建设和200所学校建设项目输送劳务人员214名,实现境外劳务输出零的突破。
四是我们坚持把节会作为载体,州内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组织企业参加第16届兰洽会、宁洽会、厦洽会和马来西亚第七届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等,推介优势项目、展销特色产品、宣传投资环境,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4项、74.3亿元,签订合同和意向性合作协议4项、175万元,产品销售50多万元,出口订单49万美元,节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是我们坚持把惠民政策作为关键,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把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作为服务农村、改善民生、加快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紧扣政策宣传、网点备案和资金补贴等关键环节,狠抓落实。累计销售各类产品10.35万台(部),补贴2253万元,达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的目的。
六是我们坚持以完善措施、强化监管为手段,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得到好转。重点开展了食品药品、盐业、农资、文化、知识产权等市场专项整治,启用肉食品“两章两证”,推进“放心酒示范店”活动,加强成品油、二手车、再生资源等市场管理,诚信建设得到提升,经营秩序逐步规范,市场运行总体良好。
与2009年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7%,进出口总值增长73.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4%,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州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全州各级商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州委、州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影响,致使我州商贸物流业与全国大市场没有很好的接轨,仍处于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低层次、低水平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州情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商贸物流业作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现代物流观念滞后;二是支撑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产业脆弱,特色不明显,商贸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缺乏产业支撑;三是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滞后,体系不完善,与建设大进大出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诚信度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商贸物流业总体构想
“十二五”时期是全州夯实基础、乘势而上、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当前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商贸物流业作为我州发展条件较好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
全州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民族特色的旗臶,紧紧围绕州委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布局,以建设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为抓手,以各县(市)各具特色的市场为物流接点,把临夏建成连接兰州,面向藏区,走向全国乃至中东中亚地区的东进西出、南来北往、大进大出的物流中心,走出一条以商促工的路子,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全州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落实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174”布局,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落实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174”布局,就是构建1个以临夏市为主的物流中心,其它县为连接的各具特色的7个物流接点,形成连接甘南、青海、西藏、兰州的四条物流路线。
实施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六大工程”,就是建成5个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大型物流中心建设工程,改造20个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培育壮大10个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商贸中心建设工程,发展2万个年销售收入1万元以上的遍及城乡的经营网点建设工程,形成20户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配送企业建设工程,建设30个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藏区桥头堡建设工程。
实现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三大目标”,就是到“十二五”末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速24%以上;进出口总值突破1亿美元,年均增速40%以上;内外贸物流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两番;商贸物流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围绕以上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突出落实好六项任务:
一、立足区位优势,抓住市场建设这个关键,全力推动174布局落实。充分结合八县(市)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紧紧依托各自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建设商贸物流园区、专业市场、中心商圈和特色街(区),以服务甘南、青海、西藏、兰州为依托,扩大规模和辐射半径,加速产业集聚,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格局。
二、紧盯产业优势,培育体制多元、大中小并举的物流企业。以现代流通方式为主导,鼓励和支持清真食品加工、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批发市场、零售商场、超市、物流等企业加强联合协作,内引外联,培育经营分类明确、生命力强、经营理念先进的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物流配送和物流节点(站)建设,延伸产业链条。
三、健全市场体系,构筑高效畅通、便民利民的城乡一体化商贸物流网络。推动中心城市商贸物流设施向村镇覆盖延伸,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服务于生产和流通的专业市场,形成州、县、乡镇三级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批发市场体系。以丰富业态、方便生活为主,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发展现代零售业。完善服务设施,实施社区“双进工程”,推进“一网多用”,着力提升便民商贸物流业态,培育服务生活的中心商圈。
四、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载体,提升国内外经贸交流与合作水平。积极创办中国.临夏清真食品博览会等节会,全力搭建节会平台,以节会促物流,以节会促招商、以节会促品牌。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理念,重点组织参加兰洽会、中阿经贸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节会,推介州内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中东、中亚地区。组织考察国际市场,参加中东、中亚等地区经济贸易展会,参与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境外投资办厂,培育新的增长点。建立境外劳务培训基地,扩大境外劳务输出。
五、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促进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开拓资金、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调整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资金等项目,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健全产品质量溯源和追踪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加快出口产品开发,推进出口商品国际认证。扶持华安生物、莲花湖食品、兴强地毯、主慈肠衣、爱丽福糖果、康美牛业等企业做大做强,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建设干酪素、手工地毯、蚕豆及其制品、绵羊肠衣等五大出口加工基地。在巩固和扩大欧美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中东、中亚、东南亚和北非等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规模。
六、扩大市场监测,强化市场监管,建立调控及时、监管有力的城乡市场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市场定点监测范围,健全反映市场规模、运行质量、消费结构、供求价格等内容的市场监测指标体系,强化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努力完善应急调控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切实转变商务执法职能,改进市场监管方式,保障市场规范运行。
同志们,我们提出这样的目标任务,主要是基于临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从我州人多会经商、民族宗教方面的特殊性、地理位臵上的特殊性和环境资源上的特殊性综合分析,商贸物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临夏最有潜力和最有优势的产业。商贸物流业走在前面,率先推动跨越发展,符合临夏发展的实际,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
首先,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利于我州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全国经济发展处于稳定高位增长时期,今年全国GDP指导性指标定为10%。经济的稳定增长,有利于我州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我州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我州商贸物流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继实施,对市场体系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将为我们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带来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将加快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和兰州、天水、陇西、临夏、平凉、嘉峪关六大物流枢纽,并把兰州-临夏黄河沿岸作为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经济发展带,制定出台扶持临夏发展的特殊政策,全方位加大对临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这对我州商贸物流业发展必将带来重大的政策效应。
第三,我州商贸物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内部条件。一是州委、州政府确定的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把商贸物流业发展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臵,作为全州特色支柱产业,着力进行扶持和培育,这为我们推进临夏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二是我州具有地理区位、水能资源、伊斯兰文化、民间资本等明显优势。特别是我州清真品牌可信度强,面对国内2000万穆斯林人口和全球56个穆斯林国家、15亿穆斯林人口两个巨大市场,清真食品加工和物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为我们推进临夏商贸物流通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三是我州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临夏各族群众善于经商、巧于工艺、长于饮食服务、强于外出务工,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州内有近7.5万人的从商队伍,州外以西部为主、分布全国的近50万务工经商大军,仅青藏地区达30万多人,占据了青藏地区多个行业和领域很大的市场份额。他们正处在稳步上升的阶段,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而且想发展的愿望和热情非常强烈,这为我们加快资源转化,推进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总之,率先实现我州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是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的。全州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各种有利条件,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
三、2011年商贸物流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商贸物流工作,对顺利实现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任务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商贸物流业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174”布局,破解商贸物流发展难题,创新商贸物流发展模式,加快商贸物流企业建设,健全商贸物流市场体系。
主要指标是:完成市场建设投资12亿元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值1850万美元,同比增长23%以上。
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围绕商贸产业优势,在城镇建设大中型超市、商场和便利店,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等新型业态,拓展新的市场。以交通主干道为依托,按照专、精、强的要求,对传统市场和重点集镇综合市场进行调整和升级改造,完善信息系统,做大吞吐量。立足区域特色,发展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市场以及低温仓储、加工分拣包装、运输为主的物流配送系统,打造临夏品牌。建立市场运行监测调控、重要商品储备及预警应急机制,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利用我州独具特色的穆斯林文化包装专业市场、建设特色商贸街区,努力使全州商贸物流业向有文化内涵、有区域地方特色的方向发展,打造响亮的地方“名片”。根据每个市场的具体条件,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完善配套设施,更新管理方式,积极采用新技术,提升市场品位和档次。
(二)通过加快市场建设,搭建商品大流通载体。紧紧围绕州上确定的推动全州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174”布局(即构建1个以临夏市为主的物流中心,其它县为连接的各具特色的7个物流接点,形成连接甘南、青海、西藏、兰州四条物流路线),按照“511”的模式(即围绕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建设一个集民族特需用品展示中心、生产生活商贸中心、清真食品餐饮中心、民族文化娱乐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为一体的穆斯林产业园区,以五个中心建设带动一批加工业的发展,走出一条以商促工的路子),加大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强化仓储、运输、展销、信息、加工等方面的功能。做好临夏市中国穆斯林南龙国际物流园区、临夏县黄泥湾国际商贸物流产业园区(面向藏区、与生产配套)的立项、审批、初设、可研、评审、详规、环评、土地以及基础建设等各项前期筹备工作,上半年动工建设,年内完成主体框架;树立全新经营理念,引进营销团队,上半年启动运营达板清真鲜羊肉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广河三甲集物流园区建设进度,年内建成营运;以辐射青藏线为主,两年内建成大河家物流园区,今年上半年开工,年内完成主体。通过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物流、仓储、加工、展销展示、集散枢纽、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着力搭建全州面向藏区的商品大流通载体。
(三)通过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临夏市今年动工、两年内分别建成精品商贸城和东临皮毛市场,年内命名中国清真美食城,建成清真餐饮一条街,展现穆斯林文化品牌;临夏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产业的带动,年内建成活畜、药材(虫草)和花椒市场、提升改造马集综合市场;永靖县加快发展以旅游、蔬菜、会展经济为一体的商贸物流经济,推进建设运输物流和冷链物流。两年内建成国际时代商贸中心,年内建成川城物流商贸中心、王台惠利农产品市场以及太极镇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政县商贸物流业发展要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相互带动、相互促进。两年内建成粮油市场,年内建成富强商城和小商品批发商城,推动商贸物流业从消费型向消费流通型转变;康乐县重点围绕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运输和冷链物流,以康美牛业为龙头,年内建成冷链物流中心。年内开工、两年内建成锦绣中华商业广场;广河县要紧紧抓住“三甲集”的品牌,从清真食品和穆斯林文化入手,延伸传统产业链条,年内建成中国三甲集茶城和活畜市场的改造以及皮毛交易市场的换代升级,提升“三甲集”品牌的知名度,两年内完成滨河市场改造提升;东乡县以河滩集镇改造为突破口,年内规划建设好河滩市场,完成商贸一条街和供销大厦,进一步提升东乡手抓的形象;积石山县结合大河家集镇改造,着力推进与藏区市场和加工企业的联结。
(四)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网络建设。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政策导向和产业扶持重点,找准政策扶持的对接点,及早准备、积极谋划商贸物流项目,着手编制可研。并积极向上汇报衔接,通过发改、财政、商务、交通等各种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鼓励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物流中心、专业市场、商贸物流企业和经营网点建设。同时,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退市还路工程等,加快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升级,扩大村级直营店和连锁农家店覆盖面,建设乡村配送中心,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五)通过组建区域性商会,打通连接藏区和兰州的物流通道。要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我州商贸物流发展的4条路线,完成地区、市、州以上商会组建工作,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临商合力,把临夏建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大进大出的物流中心。
(六)通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优势资源转化。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创办中国〃临夏清真食品博览会,打造“清真”品牌。高质量做好第十七届“兰洽会”筹备和参会工作。组织参加中阿经贸论坛、宁洽会、广交会、西洽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节会。加强与宁夏驻沙特经贸处的联系合作,“借船出海”、组团发展。组织参加国际节会,考察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境外投资办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使临夏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七)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对外经贸交流与协作。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途径,衔接国际清真食品认证组织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我州设立代办机构和派出机构,为临夏清真食品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便利通道。以贸促会为平台,继续争取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资金和稳定外贸增长贴息资金,扶持企业建设出口产品基地,健全质量保证和可追溯体系,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大国际援助项目争取力度,建立境外劳务基地,扩大境外劳务输出。
(八)通过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组建州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建立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农资、知识产权等专项整治,健全酒类商品生产许可证、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管理、酒类经营者(零售)备案登记、酒类流通随附单等制度,推进放心酒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定点屠宰设臵方案,严格实行“两章两证”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病害肉非法交易行为。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
围绕中心、明确思路、领导有力、组织有方、抓主抓重是全州推进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保证。各县(市)、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完善机构,靠实责任,明确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深度。实现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就要从破解难题入手,破除单打独斗、自己赚自己人钱、满足自身需要的传统思想观念,打破僵化过时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牢固树立开拓创新意识,振奋精神、抓主抓重,比着干、争着干、抢着干,用思路上的创新发展,来求得工作上的科学进步。
二是要提高对现代商贸物流业的认识。必须明确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涵盖消费、贸易、投资领域,是实现扩大消费、引导生产、吸纳就业、保障民生、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是要把商贸物流业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针对不同阶段任务,认真分析研究,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尽快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县(市)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商贸物流考核制度,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责任、有压力。加强县(市)商务机构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落实工作经费,保证商贸物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要创新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市场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投资主体单
一、运行机制僵化的状况,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使市场向多元化投资主体转变,真正实现市场公司化运作。
五是要加大商贸物流业扶持力度。各县(市)和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商贸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直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减免税费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市场建设。对商贸物流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商贸物流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对商贸企业和市场经营者探索实行低税费培育政策,对各项税费该缓则缓、该减则减、该免则免,扶持其尽快做强做大。继续鼓励民营、私营商贸物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六是要优化商贸物流业人力支撑。树立“人才强商”、“人才兴商”的意识,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计划,适时组织培训、交流、学习,提高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素质;针对我州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开拓中东、中亚、阿拉伯市场的需要,着力搞好双语培训和商贸基础知识教育,努力培养一批外贸人才。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处加快“城中村”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加快“城中村”发展工作会议,一个基本动意就是,在“城中村”面临城市不断扩展,项目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城中村”如何发展的问题,打破目前这样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格局,增加一个抢抓机遇的意识,树立大气魄,提升大境界,统一思想认识,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工作机制,找准发展路径,充分发掘发展空间,推动“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城中村”从农村向融入城市转变,从农民向居民转变,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这样一个历史性跨越。下面,结合前几天调研的情况,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中村”现状分析
围绕深刻总结“城中村”发展的经验教训,破解“城中村”跨越发展的途径。前几天,我和党委、部门的几个同志先后两次到孙庄村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专门就孙庄村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认真解剖分析,大体可分四个方面:(1)从集体经济总收入来看,~年孙庄村完成经济总收入2.05亿元,其中三产收入12400万元,占总收入的60.5%,工业收入8000万元,占总收入的39%,农业总收入300万元,占0.5%。(2)从集体经济纯收入来看,~年全村完成集体经济纯收入400万元,三产369万元,占92.2%;工业15万元;占3.8%,农业为零。仅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解剖分析,我们就十分清楚,现在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孙庄村整个经济的支柱。(3)从农户从业构成来看,孙庄全村570户,其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87户,占50.4%,以工资、劳务性收入为主的户263户,占46.1%。不难看出,目前,孙庄村96.5%的群众从事工商业,所以说,传统农民这个概念已没有实际意义。(4)从土地资源构成来看,孙庄全村总面积1740亩,其中村庄占地600亩,占34.5%;耕地580亩,占33.3%,企业、园区和商业总占地共计544亩,占31.26%。不难发现,全村31.26%的工商业占地创造了全村99.5%集体经济总收入和96%的集体经济纯收入。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解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孙庄村只所以在办事处内相比发展快、实力强,关键是快在工业上,强在三产上。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是我们“城中村”的明智选择。当然,这些年我们城区各个村通过发展二、三产业,整体实力都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孙庄村已经走在了全处乃至全市的前列。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新城、跳出肥城看孙庄,我们就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个好村,与外地的先进村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我们的一个好村顶不上人家一个好企业,一个镇顶不上人家的一个好村。现在,从我们进入城区的18个村来看,尽管这些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发展也不平衡,而且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工业项目少,而且缺少拳头项目,三是三产发展潜力还很大。总而言之,我们目前的发展实际是处于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态势。说盲目,就是指我们现在对发展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论证,缺乏科学的计划和规划,漫无边际的盲目去抓,以致于抓而不准,走了不少弯路。说被动,就是指我们抓工作、抓发展缺乏责任感、危机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问题、破解难题,总是怕担风险,苦于没法无门。特别是面对机遇,不是抢抓、快抓,而是等靠观望,贻误了时机,丧失了机遇,造成了工作上、发展上的极大被动。说到低速,就是说我们现在发展是小步慢行,而不是大步跨越,纵比我们确实年年有进步,但是横比,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就是把我们城区18个村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人家沈泉庄、南山村的一个好企业。因此,我们各个村,对自己村的经济发展,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客观的评价,即要看到成绩,更好看到差距,自我加压鼓劲。尤其是我们城区村的主要干部都要学会经济分析,通过分析,搞清村里的家底和经济结构,看一看哪些是我们的主导产业,我们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在哪里,下步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这里,今天我也给大家出个题目,就是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都要在搞好本村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开展一场大讨论,总的就是紧紧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来进行。(1)我们的差距和危机在哪里?(2)我们优势和潜力在哪里?(3)如何选准主攻目标和发展路子?(4)如何靠好的机制、好的制度去保证?通过广泛讨论,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激发发展的热情和干劲,为推进我们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矗孙庄村以建立村党委为契机,首先开展了讨论,给各村带了好头。
二、下步发展路子探讨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快慢、质量好坏,关键是看这个地方发展路子对头不对头,方向选的准不准。应当说,这些年来,我们城区各个村在经济发展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但现在看来,我们研究探索的还不够,路子还不够清,发展还不快。就象我前面讲的,仍然是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态势。江浙地区的同志讲,现在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面对目前这样一种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发展慢了,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因此,我们要以登高望远的境界运筹经济、谋划发展。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一个中心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破解“城中村”发展的问题,确保各村总资产保值增值,迅速膨胀。我们研究“城中村”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脱离城区这个实际,也就是说,要按照党委确定的用城市经济定位,突出“六个大抓”。具体到我们“城中村”,总的要把握好以下四点,也就是要走好四条路子。这也是由我们所处的区位所决定的。
一是走好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路子。应当说,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膨胀,我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依靠农业增收富民已不现实。事实上,我们熟悉的华西、沈泉庄、南山等村没有哪一个是靠农业发展起来,就是有一些靠农业发展起来,也只能说好而不强。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必须调整工作思路,不能以占有耕地的多少作为指标。特别要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再也不能两眼盯着土地,否则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所以
说,对下一步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我看,总的就是要以二、三产业和发展空间是否充分利用作为指标和推进发展的方向,深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盘清土地资源存量,搞好科学规划,变被动挨挤为主动出击,加快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关于规划问题,在这里我要多强调一句。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们进入城区的18个村,有的已经制定了新的村庄规划,也有的是旧规划,需要重新修订完善,还有的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规划。大家知道,规划是龙头,规划出不来,我们无论发展什么都会受到限制,就是招来项目也没地方落。特别是随着城区充填速度的加快,我们已经面临生存空间萎缩,发展的空间受挤的危险。所以说,我们城区各个村,都要高度规划的制定。没有的要抓紧制定,有了的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加快组织实施。同时,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快城市化拆迁开发。应当说,新一届党委组成后,坚持把城市化拆迁开发作为“六大抓”之一,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市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城中村”拆迁开发的问题,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看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应对。我想,首先要统一好思想。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减少占地,尽可能的增加商业设施,是大势所趋,不仅符合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也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搞好配合,抓好组织实施。(2)策划包装好项目。现在土地政策毅然很紧,而且只有省和中央有批准土地的权利。而且所批的项目也都是投资过亿的大项目。可以说,没有项目,没有完备的手续,是很难争取到土地使用权的。所以我们有条件的村要在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土地使用上多动些脑子、想些办法,尽可能的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3)盘活现有的地盘,用好发展载体。应当说,通过积极的努力,我们已经争取到了相当的已办手续但尚未利用的土地,如果这些土地不抓紧开发利用,实际上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降低门槛,放活政策,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使征用的土地尽快发挥效益,切实用足用好土地这个最现实的发展载体。
二是走好规模发展、骨干支撑的路子。目前,我们的经济只所以不发达,实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规模骨干项目的有力支撑。像我们参观过的外地的好村、强村,大多也都是靠骨干项目的加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和村庄建设,实现了整体经济的大幅攀升。因此,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按照“六个大抓”的要求,加快骨干项目的培植发展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力争更多的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同时,也希望我们各个村对引进落户我们地盘上的重点项目、骨干企业要积极搞好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真正通过培强骨干项目、重点企业,不断壮大我们的集体经济实力,充分提高就业率,带动整个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三是走好对外招商联合的路子。招商引资、对外联合不仅是运作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加快发展的一条好路子。应当说,经过这几年的运作实践,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现在看来,抓法还不够灵活,借力借势发展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特别是在抓的过程中,往往仅仅局限于招得进、引得来,缺乏对外联合的愿望和行动。我们说抓招商引资是为了发展,寻求对外联合也是为了发展,而且是一种更好更有效的借力发展方式。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学会对外联合。尤其是把招商引资与对外联合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对外招商联合的路子。这样我们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成效会越来越好。党委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在今后的发展中,都要千方百计的在招商中寻找合作对象,在对外联合中加快发展我们自己,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集体经济投入主体单
一、活力不强、后劲不足的问题。
四是走机制创新的路子。调动一切因素,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机制,否则发展就会缺乏活力。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真正靠好的机制、好的制度激发干劲,推进发展。就目前来看,我们在机制创新方面研究探索的还不够,而且思想也比较保守。就拿我们的村办企业来讲,大部分村是轻车熟路,仍然采取的是租赁承包的形式。这种形式如果用人、管理、监督不善,就会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尽管我们有些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但由于这种形式,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要想把企业做大,几乎不可能,像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既长不大,也烂不掉。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搞好现有村办企业的股分制嫁接改造。希望我们一些有条件的村,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互利双赢。在这方面,孙庄、东付要带好头,力争有大的突破,为推进全处村办企业的改革改制趟出路子,创出经验。同时,下一步我们在对“城中村”评估考核方面,也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应“城中村”发展要求的新的评估考核机制。总的就是要把二、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发展空间的利用作为重要指标。通过建立这样一种新的评估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城区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委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要积极适应这种新要求,切实研究制定好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的推进措施,力争在3-5年内实现一个大的发展,进入一个迅速膨胀期,尽而有力的带动城外村的发展。
走好上述四条路子,关键需要一个好班子,特别需要一个好书记。作为我们村支部书记,要自觉实现两个转变,也就是要由一个行政各管理者向一个经营管理者转变,由一个号令者向一个带领者转变,而且要学会经济分析,学会借势发展,学会寻求合作,学会承担风险,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驾驭能力。特别是班子换届的前夕,更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稳定思想,干好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考验。
同志们,加快“城中村”发展,是党委、办事处确定的一个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繁重而艰巨。党委、办事处要全处各级特别是城区各个村,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拼搏实干,以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强力推进“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为实现党委提出的“争第一”的奋斗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
[1]
第五篇:在全处加快“城中村”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加快“城中村”发展工作会议,一个基本动意就是,在“城中村”面临城市不断扩展,项目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城中村”如何发展的问题,打破目前这样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格局,增加一个抢抓机遇的意识,树立大气魄,提升大境界,统一思想认识,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工作机制,找准发展路径,充分发掘发展空间,推动“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城中村”从农村向融入城市转变,从农民向居民转变,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这样一个历史性跨越。下面,结合前几天调研的情况,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中村”现状分析
围绕深刻总结“城中村”发展的经验教训,破解“城中村”跨越发展的途径。前几天,我和党委、部门的几个同志先后两次到孙庄村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专门就孙庄村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认真 解剖分析,大体可分四个方面:(1)从集体经济总收入来看,XX年孙庄村完成经济总收入2.05亿元,其中三产收入12400万元,占总收入的60.5%,工业收入8000万元,占总收入的39%,农业总收入300万元,占0.5%。(2)从集体经济纯收入来看,XX年全村完成集体经济纯收入400万元,三产369万元,占92.2%;工业15万元;占3.8%,农业为零。仅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解剖分析,我们就十分清楚,现在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孙庄村整个经济的支柱。(3)从农户从业构成来看,孙庄全村570户,其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87户,占50.4%,以工资、劳务性收入为主的户263户,占46.1%。不难看出,目前,孙庄村96.5%的群众从事工商业,所以说,传统农民这个概念已没有实际意义。(4)从土地资源构成来看,孙庄全村总面积1740亩,其中村庄占地600亩,占34.5%;耕地580亩,占33.3%,企业、园区和商业总占地共计544亩,占31.26%。不难发现,全村31.26%的工商业占地创造了全村99.5%集体经济总收入和96%的集体经济纯收入。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解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孙庄村只所以在办事处内相比发展快、实力强,关键是快在工业上,强在三产上。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是我们“城中村”的明智选择。当然,这些年我们城区各个村通过发展二、三产业,整体实力都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孙庄村已经走在了全处乃至全市的前列。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新城、跳出肥城看孙庄,我们就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个好村,与外地的先进村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我们的一个好村顶不上人家一个好企业,一个镇顶不上人家的一个好村。现在,从我们进入城区的18个村来看,尽管这些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发展也不平衡,而且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工业项目少,而且缺少拳头项目,三是三产发展潜力还很大。总而言之,我们目前的发展实际是处于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态势。说盲目,就是指我们现在对发展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论证,缺乏科学的计划和规划,漫无边际的盲目去抓,以致于抓而不准,走了不少弯路。说被动,就是指我们抓工作、抓发展缺乏责任感、危机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问题、破解难题,总是怕担风险,苦于没法无门。特别是面对机遇,不是抢抓、快抓,而是等靠观望,贻误了时机,丧失了机遇,造成了工作上、发展上的极大被动。说到低速,就是说我们现在 发展是小步慢行,而不是大步跨越,纵比我们确实年年有进步,但是横比,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就是把我们城区18个村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人家沈泉庄、南山村的一个好企业。因此,我们各个村,对自己村的经济发展,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客观的评价,即要看到成绩,更好看到差距,自我加压鼓劲。尤其是我们城区村的主要干部都要学会经济分析,通过分析,搞清村里的家底和经济结构,看一看哪些是我们的主导产业,我们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在哪里,下步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这里,今天我也给大家出个题目,就是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都要在搞好本村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开展一场大讨论,总的就是紧紧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来进行。(1)我们的差距和危机在哪里?(2)我们优势和潜力在哪里?(3)如何选准主攻目标和发展路子?(4)如何靠好的机制、好的制度去保证?通过广泛讨论,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激发发展的热情和干劲,为推进我们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孙庄村以建立村党委为契机,首先开展了讨论,给各村带了好头。
二、下步发展路子探讨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快慢、质量好坏,关键是看这个地方发展路子对头不对头,方向选的准不准。应当说,这些年来,我们城区各个村在经济发展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但现在看来,我们研
究探索的还不够,路子还不够清,发展还不快。就象我前面讲的,仍然是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态势。江浙地区的同志讲,现在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面对目前这样一种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发展慢了,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因此,我们要以登高望远的境界运筹经济、谋划发展。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一个中心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破解“城中村”发展的问题,确保各村总资产保值增值,迅速膨胀。我们研究“城中村”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脱离城区这个实际,也就是说,要按照党委确定的用城市经济定位,突出“六个大抓”。具体到我们“城中村”,总的要把握好以下四点,也就是要走好四条路子。这也是由我们所处的区位所决定的。一是走好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路子。应当说,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膨胀,我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依靠农业增收富民已不现实。事实上,我们熟悉的华西、沈泉庄、南山等村没有哪一个是靠农业发展起来,就是有一些靠农业发展起来,也只能说好而不强。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必须调整工作思路,不能以占有耕地的多少作为指标。特别要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再也不能两眼盯着土地,否则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所以说,对下一步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我看,总的就是要以二、三产业和发展空间是否充分利用作为指标和推进发展的方向,深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盘清土地资源存量,搞好科学规划,变被动挨挤为主动出击,加快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关于规划问题,在这里我要多强调一句。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们进入城区的18个村,有的已经制定了新的村庄规划,也有的是旧规划,需要重新修订完善,还有的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规划。大家知道,规划是龙头,规划出不来,我们无论发展什么都会受到限制,就是招来项目也没地方落。特别是随着城区充填速度的加快,我们已经面临生存空间萎缩,发展的空间受挤的危险。所以说,我们城区各个村,都要高度规划的制定。没有的要抓紧制定,有了的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加快组织实施。同时,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快城市化拆迁开发。应当说,新一届党委组成后,坚持把城市化拆迁开发作为“六大抓”之一,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市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城中村”拆迁开发的问题,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看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应对。我想,首先要统一好思想。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减少占地,尽可能的增加商业设施,是大势所趋,不仅符合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也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搞好配合,抓好组织实施。(2)策划包装好项目。现在土地政策毅然很紧,而且只有省和中央有批准土地的权利。而且所批的项目也都是投资过亿的大项目。可以说,没有项目,没有完备的手续,是很难争取到土地使用权的。所以我们有条件的村要在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土地使用上多动些脑子、想些办法,尽可能的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3)盘活现有的地盘,用好发展载体。应当说,通过积极的努力,我们已经争取到了相当的已办手续但尚未利用的土地,如果这些土地不抓紧开发利用,实际上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降低门槛,放活政策,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使征用的土地尽快发挥效益,切实用足用好土地这个最现实的发展载体。
二是走好规模发展、骨干支撑的路子。目前,我们的经济只所以不发达,实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规模骨干项目的有力支撑。像我们参观
过的外地的好村、强村,大多也都是靠骨干项目的加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和村庄建设,实现了整体经济的大幅攀升。因此,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按照“六个大抓”的要求,加快骨干项目的培植发展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力争更多的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同时,也希望我们各个村对引进落户我们地盘上的重点项目、骨干企业要积极搞好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真正通过培强骨干项目、重点企业,不断壮大我们的集体经济实力,充分提高就业率,带动整个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三是走好对外招商联合的路子。招商引资、对外联合不仅是运作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加快发展的一条好路子。应当说,经过这几年的运作实践,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现在看来,抓法还不够灵活,借力借势发展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特别是在抓的过程中,往往仅仅局限于招得进、引得来,缺乏对外联合的愿望和行动。我们说抓招商引资是为了发展,寻求对外联合也是为了发展,而且是一种更好更有效的借力发展方式。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学会对外联合。尤其是把招商引资与对外联合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对外招商联合的路子。这样我们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成效会越来
越好。党委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在今后的发展中,都要千方百计的在招商中寻找合作对象,在对外联合中加快发展我们自己,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集体经济投入主体单一、活力不强、后劲不足的问题。
四是走机制创新的路子。调动一切因素,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机制,否则发展就会缺乏活力。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真正靠好的机制、好的制度激发干劲,推进发展。就目前来看,我们在机制创新方面研究探索的还不够,而且思想也比较保守。就拿我们的村办企业来讲,大部分村是轻车熟路,仍然采取的是租赁承包的形式。这种形式如果用人、管理、监督不善,就会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尽管我们有些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但由于这种形式,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要想把企业做大,几乎不可能,像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既长不大,也烂不掉。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搞好现有村办企业的股分制嫁接改造。希望我们一些有条件的村,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互利双赢。在这方面,孙庄、东付要带好头,力争有大的突破,为推进全处村办企业的改革改制趟出路子,创出经验。同时,下一步我们在对“城中村”评估考核方面,也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应“城中村”发展要求的新的评估考核机制。总的就是要把二、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发展空间的利用作为重要指标。通过建立这样一种新的评估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城区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委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要积极适应这种新要求,切实研究制定好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的推进措施,力争在3-5年内实现一个大的发展,进入一个迅速膨胀期,尽而有力的带动城外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