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盐城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盐城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盐城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盐城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1-12-26 14:03: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盐城市交通

235 运输协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物流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国务院于2009年3月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初物流业列入全国十大振兴产业。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交协就把致力于倡导和推动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为己任,一直着力推动现代物流这项工作。为进一步促进我市货运与物流业的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平台,根据省交通厅、省交协的部署和要求,盐城市交协组织人员对全市货运和物流业进行调研,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走访了30多个货运与物流企业,对全市货运和物流业的现状作了详细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一、全市货运与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货运业发展基本状况。全市现有道路货运经营业户3万户,货运站(场)经营业户23户,运输服务业业户308户,其中100辆车以上经营业户28户,5辆车以上的468户,个体经营业户2.4万户。全市货运车辆4.6辆(2010年以来年审的4.1万辆),39.8万吨,厢式及专用车辆1.1万辆,半挂货车0.44万辆,集装箱车辆213辆。全市水路运输业户200户,船舶1.48万艘、352万载重吨,船舶载重吨3000吨以上的112户,10万吨以上企业15户,水路服务业户15户。总体规模处于“小、散、弱”状态,缺乏核心竞争力,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服务方式较为原始单一,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硬件配套设施不到位,服务附加值较低,多数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方面拓展能力不够。总体而言,货运企业向物流业转变尚处在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相对比较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健全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和物流服务功能。

2、物流业发展基本状况。《江苏省“十二五”交通物流发展规划研究》中,交通物流园区布局方案规划为全省“18大物流园区、39个物流中心和若干农村物流站点的三大层级交通物流基地体系”。其中我市1个物流园区,3个物流中心,即大丰港物流园区、盐城市现代物流中心、江苏里下河物流中心、阜宁港物流中心。大丰港物流园区占地150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海运货物集散、集装箱拆装箱、仓储分拨、国际物流,依托公铁水连运优势,服务盐城、苏北地区及沿海产业各类物资中转。盐城现代物流中心、江苏里下河物流中心、阜宁港物流中心分别占地79.7万、167.5万、30.9万平方米,其功能为中转转运型(铁、公、水)。

盐城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下达2010年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通知》中,确定全市23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中,涉及市区及亭湖区、盐都区、经济开发区集聚区15个,涉及交通物流园区5个,即盐城市现代物流园区、江苏里下河物流园区、大丰港现代物流中心、城西南现代物流园区、大丰市专业市场现

代服务务聚集区。

目前全市规模较大型物流企业10户,其中占地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物流企业5户(大丰港物流、阜宁港物流、华晓物流、世宇物流、延福物流),总占地面积800亩,仓储面积15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21万平方米,进场经营业户400户,不完全统计2010年交易额达22亿元。2010年,江苏悦达物流有限公司、江苏神龙物流有限公司、江苏河海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评定为

AAAA级物流企业。

江苏悦达物流有限公司和神龙控股集团主要从事汽车物流。江苏悦达物流有限公司现有轿运车130辆,2010年运输轿车12万辆。2005-2010年,该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利润4590万元。2010年被省经信委授予“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江苏道路货运企业50佳”,被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评定为13家“中国物流与实验基地”之一。该公司规划“十二五”末营收达15亿元,利税1亿元,力争2013年完成公司上市工作。神龙控股集团自有商品轿运车120辆,具有年运输15万辆商品车的能力,2010年实现运输收入1.2亿元。江苏河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上运输,2010年该公司自有运力30万吨,加盟运力40万吨,年完成货运量800万吨,实现营收2.26亿元,上缴地税1141万元,是中国物流百强、江苏物流50

强企业。

我市在积极发展汽车物流、医药化工物流、港口物流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物流和邮政物流。结合我市乡镇工业、加工产业、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集聚效应明显等优势,扩大农村物流试点,培育面向农村物流服务的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盐城市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物流试点工作的通知》,对照农村物流示范点设施和服务标准,按照农村物流试点的五种模式,选择农村物流项目进行培育,确保培育效果。全市已形成省级农村物流示范项目2个(阜宁古河粮食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射阳爱民米业物流有限公司),同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交通和邮政合作推进我省农村物流和邮政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农村物流和邮政物流。

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进程中,我市行业管理部门十分重视物流品牌的创建和质量信誉考核。目前,已确立“江苏快货”品牌企业1个——江苏华晓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确立盐城各县(市、区)至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各地的快货线路34条。总结货运企业成熟管理经验,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完善道路、水运货运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完成全市5辆车以上399户道路货运企业和185户水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等级评定,建立健全运输企业质量信誉和考核档案。推进货运行业诚信经营,5家道路货运企业和3家水运企业分别入

选全省道路50佳、水路20佳企业。

二、主要存在问题

1、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物流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我市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各级政府综合部门和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发改委是物流业发展宏观调控部门,经信委组织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如铁道、交通、民航、商贸、供销都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组织实施物流业的培育和扶持工作,各部门之间分工即相互交叉,又缺乏一定的综合沟通与交流,导致物流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在物流资源整合和提升原有供应能力上求得发展,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也给现代物流业发展造成障碍。

2、物流企业的基础建设、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市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命、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技术装备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多数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展开。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

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三、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营利相应下降。被调查的企业普遍反映运价低,成本上涨幅度较快导致营收利润下降。企业成本上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燃油成本的大幅上涨,柴油每吨价格从6000元上涨至8300多元,燃油成本占总成本的30%以上,海运占50%以上;二是道路、水路通行费较高,道路收费站点多,收费标准不统一,过路过桥费占企业总成本的20%以上,水路过闸费占总成本的15%左右;三是人员工资的大幅上涨,不论是道路还是水路运输企业,普通员工工资均在上涨,持有证书的高级船员和危险品货运驾驶员工资涨幅较大,即使如此,还出现人难招、人难留的现象。四是由于物价指数的上涨,也带来其他管

理成本的上涨。

4、水运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我市是水运大市,但是水运企业发展非常困难,当前制约水运业发展瓶颈主要有:一是运力过剩。运力大于运能,恶性竞争加剧,造成货源缺、运价低、成本增,运输成本与运价严重倒挂;二是船舶保险难。保险公司不做普通船舶保险,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碍水运业的发展;三是融资困难。船舶运输业是资产密集型产业,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市的内河航运企业没有一家能向银行办到船舶贷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制约我市航运业的发展;四是航道制约。航道等级和船闸条件已适应不了船舶运输发展的要求,船难行、行船难的矛盾突出,苏北的航道等级低,船舶通行困难,尤其是盐城的东西航道等级太低,船舶难通行,正在建设中的刘大航道(大丰港疏港航道)为4级航道,与通榆河3级航道不接轨,今后港口大吨位船舶恐难通行。里下河船闸通过能力较低,船舶待闸时间较长,如今年阜宁船闸停航修理;宝应船闸水位小,重载船不能通行;高邮运东、盐邵、引江船闸堵闸严重,待闸时间有的要近一个月,严重影响了水运业的发展。

5、轿运车车型超标,困扰商品与物流企业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汽车物流业也是我市主要特色物流,然而汽车物流市场普遍存在轿运车超标问题。按国家GB1589-2004标准,轿运车的最长限度为16.5米,只能装6辆商品车,以盐城至广州为例,单程2000公里,运费1169(往)+6701(返)=17870元,各项费用23856元,往返亏损5986元,单程亏损2993元,按照现行运价,企业无法生存,目前商品车物流企业的轿运车长度普遍为26米以上,这样就产生了超标,江苏无法上牌,无法领到公路部门的超限证,企业只好到外地上牌,被查处后罚款严重,导致了一路运一路罚,高罚款通行的怪圈。加之《公路安全保护

条例》的实施,商品车物流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6、行业发展缺乏人才,出现用人难的问题。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在国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物流人才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被调查的企业大部分提出人才缺乏,目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对高级船员、危险品货车驾驶员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内河航运普遍存在船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问题;二是表现在对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市物流行业人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少,高级管理人才难求,据了解,目前

盐城物流企业中,还没有人取得“物流经理资格证书”。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物流业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鉴于目前物流业多头管理局面,建议各级政府要尽快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协调、管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事宜,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引导物流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八条”,从各个方面出台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如将物流产业规划列入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对列入省市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予以保障;加大物流业发展财政资金补贴,减轻或减免部分物流营业税收;鼓励金融机构增加物流信贷规模、加大授信额度、实行实物抵押贷款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物流运输车辆便利通行,提高物流相关审批效率,加大物流业发展投入,充分调动物流企业发展积极性,全面支撑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

2、建议省厅出台《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指导意见》,设立交通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指导意见》应进一步明确交通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和配套政策措施,全面指导和引导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设立交通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现代物流园区与物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村物流发展、甩挂运输试点、物流品牌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资金或补助,明确资金的补助标准、补助要求等,并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差异,对苏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实施相应倾斜,进一步提升苏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进度。

3、继续加大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一是通过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改变物流业“小、散、乱”的现状;二是通过收购、投资、合资等方式,鼓励大型的、有影响的、有实力的生产制造或其它企业投资物流业,成立综合性的物流企业;三是引导小型企业通过联盟的方式,组成大型联盟体,变小为大,变少为全,参与到

市场竞争中去。

4、进一步加大水运的投入和政策支撑,大力扶持水运业。一是建议省厅加大对苏北航道的投入力度,有效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构建海河联运通道,提升连云港港口幅射功能,提前开挖连云港盐河和通榆河航道连接线。在刘大四级航道整治开通后,根据需要再逐步疏竣提升为三级航道,与通榆河航道等级接轨,以便大丰港货物的集散,解决大吨位船舶出港难的问题;二是加大里下河船闸的改造,提高船闸的通行能力,有效解决船舶过闸难的问题;三是加大对水运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造船融资、贷款贴息等给予一定补助;四是提请省厅与有关方面协调出台关于船舶参加保险的强制法规或规定,建立船舶强制保险机制,解决船舶保

险问题,以提高水运企业抗风险能力。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物流经营环境。一是建议通过省人大立法,根据部颁规定结合江苏实际,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研究《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实施后大件运输、商品车物流相关管理政策,解决企业前进中的障碍,指导行业的科学发展;三是优化公路收费标准,给予物流专用运输车辆适当经济补贴,有效降低车辆运输成本;四是政策引导运力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和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运输工具,发展厢式、罐式、集装箱等专用车辆,逐步提升运输效能;五是加大公路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力度,打击超载、超限等不规范经营行为,避免企业间恶性竞争,逐步提升运输效能和服务质量。

6、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支撑物流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一是建议企业通过学校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实践自我成长,直接引进、企业合作共享的多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应不同岗位需要的物流人才;二是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物流领域或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三是在船员的培养上由地方政府牵头搭桥,建立船员培养“船员招收、船员委培、船员外派”三级网络,实行“培训、就业一条龙”模式。四是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座谈、参观、介

绍经验等形式,组织物流从业人员学习和培训。

第二篇:镇江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镇江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11-12-26 14:04:07 访问次数:409 信息来源:镇江市交通运输局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及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创造良好投资软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镇江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以更强的实力、更大的潜力迎接新形势的挑战,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转变工作思路,加大了对交通运输业的投入力度,为促进江苏交通运输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功能不断完善,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组织方式示范效应明显,“江苏快货”等品牌影响力逐步显现。得到地方政府、企业的一致好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十二五”时期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省厅组织开展此次调研,凸显省厅领导对货运和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意义深远。

为响应省厅开展行业调查工作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本次调研活动,成立了专门机构,多层次、大范围、多渠道开展调研,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搜集物流业发展有关情况。现就我市货运和物流业发展状况、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做简要汇报:

一、镇江地区货运物流业发展概况

1、货运量周转量保持快速增长,运力结构明显优化。水路公路货物运输业保持同步高速增长,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设定的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共完成公路货运量8740万吨,货运周转量415994万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加4166万吨和207118万吨公里,增长了91.08%和99.16%。水路货运量完成货运量665万吨,货运周转量159998万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加292万吨和70783万吨公里,增长了69.21%和79.34%。

从车型结构来看,自“十五”初期到“十一五”末期,车型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车辆大型化趋势明显:2000年全市小型车占普通载货车量总数的57.4%,大型车占34%,中型车仅占8%;“十一五”期末,小型车比重降为48%,大型车占38%,中型车升至14%,中大型车所占比重稳步提高,逐步成为市场主要车型。这与近年来车辆向大型化、重吨位的发展趋势相关,更与我市在过去几年大力引导货物业改革,鼓励发展重型货车的指导思想相关。截止到今年6月,全市共有营运车辆19993辆/143010吨,专用特种运输车辆总数达到6119辆/31070吨,占全部营运车辆的32.4%/31.8%,运力总量和特种车辆比例持续稳定增长,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2、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物流网络基本形成。镇江是国家级公路、航道主枢纽城市,全国主枢纽港口城市,沪宁、杨溧、宁常、宁杭高速公路及国、省级干线穿城而过。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高速横亘东西。京杭运河、长江在镇江十字交汇,镇江港进入亿吨大港的行列。拥有现代化的水、陆、空交通基础条件,城乡道路四通八达,公路密度居全省先进行列,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雄厚基础优势。以港口物流园、铁路货运枢纽、三级道路物流基地为节点,以铁路、公路、水路为集疏运通道的现代化物流网络基本形成。

3、物流供给规模快速增长,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随着我市经济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国际物流巨头的进驻,带动我市本土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内部竞争也愈演愈烈,一方面促进了大量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推进了本土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转型升级。目前我市物流供给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基本持平,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4、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启动。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快了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一些优质物流企业已将竞争的焦点从成本的竞争逐渐演变到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提升物流附加值的竞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人力和各种资源消耗,降低牛鞭效应,增强企业反映能力,满足顾客柔性化需求,实现货物全程监控、可视化管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宏马物流、金山物流、兴港物流等一些企业的发展都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5、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优势凸显,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调研中发现,引入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组织方式的运输企业,在提升车辆运输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牵引车购置与仓储费用等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龙头企业扩张步伐逐年加快。为解决道路货运业长期积累的“三低一高”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帮助和指引。(“三低”:一是集约化程度低,二是技术水平低,三是运输效率低。“一高”即单位能耗高。)

6、运输服务方式多元化,专业化分工协作初具雏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物流市场细分不断深化,运输企业同服务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呈现多元化。战略协作关系的建立,消除了供应链中的迂回、浪费和重复,提高了整个物流效率,实现了双赢。我市呈现的“冷链物流公司+经纪带动型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大户”就是农村物流分工协作的典型模式,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越来越突出。

7、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自09年以来,我市积极引导危化品运输企业规范安全管理,制定了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通用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引导企业采用PDCA循环改进思想,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经过三年来的试点、推广和不断完善,我市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1、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速传统货运场站转型升级。我市以金山交通网为抓手,以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联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促进企业信息沟通为目的进行系统地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制定了《金山物流信息系统宣传方案》和《金山物流信息应用推广工作方案》,召开全市交通物流基地、重点物流企业及厂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对金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推介,引导货运企业、物流基地、物流相关方进入平台发布信息,扩大平台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建立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江苏快货等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做准备。

2、加大专用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提升甩挂运输组织效率。坚持从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入手,启动与拓展物流新需求。镇江兴港运输公司积极探索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中的甩挂运输,今年以来共更新、新增甩挂运输专用车辆50多辆,新征土地50亩,建设适于甩挂运输作业

和技术特点的货运场站,2011年产值预计近亿元。丹阳宏马物流公司依托遍布全国的公路快速货运网络,探索多点循环甩挂运输模式,新征的280亩甩挂运输专用场站一期工程初步建成,今年将新增丹阳至西安,丹阳至浙江的甩挂线路,服务区域进一步扩大。这些经验实用性强,效果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大大推进了我市货运与物流企业的发展。

3、特色物流企业崭露头角,物流市场集约度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成为物流发展重要而活跃的力量。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中,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体制灵活,适应性强,善抓机遇,发展较快,其中池彬物流、镇江纬泰联运公司、丹阳众发运输公司、丹阳宏马物流等一批企业具有了一定实力。丹阳宏马物流从创业初始的几个人、几辆车,现在已发展到拥有车辆总吨位2500余吨,年货运量为30万吨,年货物周转量达23500万吨公里的区域性物流龙头企业。其与北京宝供福田物流有限公司共建的宏福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计划打造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中心。

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社会诚信体系缺失,供需双方风险度难控。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用缺失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危害,在运输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信任,物流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物流配载诈骗,运输价格欺诈等,运输经营过程中的诸多不诚信行为严重危害行业整体诚信度,对行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上需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2、低水平物流服务供大于求,高层次物流服务缺乏。在统计分析中发现,运输、仓储等低水平、简单物流服务供大于求,且这种物流服务供给仍呈快速增长势头。高附加值、高层次、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供应总量虽然有显著增加,但仍难满足现有需求。造成了低水平物流市场的供大于求,价格恶性竞争,企业经济效益差,升级缺乏财务支撑,行业整体进步较缓慢。

3、法规体系建设滞后,与行业发展速度不相符。目前,与物流行业发展相关的税收、土地、规划等外部法律法规未能对物流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有关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有效落实。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也较滞后,比如:营运非营运的合理界定问题等尚缺乏明确规定,汽车挂车界定及管理等,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也不完善。

4、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劣,行业发展面临挑战。燃油费用是物流成本中的重头,根据物流企业普遍估算,燃油费用大约占物流企业成本的40%以上。但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在部分物流企业中,油费大概已经占到企业成本的近50%。节节攀升的油价、繁多的过路过桥费、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繁重的税收、巨额的罚款等等,这些恶劣外部环境的存在给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

四、对发展趋势的判断

1、货运信息化成为物流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交通运输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注重

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货物运输与综合物流成本,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区域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我市物流龙头企业的经营业务逐渐向更加细分的专业市场靠近,经营业务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不少企业已成为危险品物流和食品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的中坚力量。掌握优质资源的龙头企业在做精做专细分市场的同时,专注于建网布点,形成服务网络,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专业化龙头企业的迅速成长,区域物流的市场集中度将迅速提升。

3、城市物流配送的集约高效化成为必然选择。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城市配送所需仓储设施分布于老城区多个地段,仓储设施老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对城市交通、噪声扰民、环境污染等方面带来很多压力,小、散、弱的分散仓储不仅难以实现集约化、高效化的统一配送,而且增加了终端配送的物流总成本。引进一流的仓储配送项目,实现城市物流配送的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成为必然选择。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培植重点物流企业。对引进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运输企业,争取加大对其车辆新增、站场建设的补贴资金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努力打造3-5家5A级物流企业,20-30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培育5家“江苏快货”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具有专业化程度高、拥有稳定服务网络的规模企业。引导中小货运企业通过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融入现代物流,与产品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通过融入供应链达到协同运作的效果,逐步使传统货运企业由单一的承运人向现代物流经营人转换。

2、完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引导运输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用现代网络技术管理企业,大力发展货运信息服务网,促进货运市场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使企业成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网络信息的消费者,网络信息的收益者,网络信息的依赖者。建立覆盖全市的统一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引导商业企业、工矿企业及相关服务企业利用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将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开发建设涵盖运输管理、运输经营、运输服务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并实现与客货运站场信息系统对接。

3、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不断补充完善现有的三级物流基地网络,引导物流园区创新经营模式,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询、修理、物业等综合服务,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打造物流企业总部基地和供应链管理基地。积极加强与物流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

4、推动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将城市物流配送站场建设列入交通部门货站场建设计划,争取政府在征地及相关费用方面给予减免和优惠。引导综合性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水平,实现集约化高效运营。引入发达地区先进理念,提请政府出台我市物流配送业的有关规定,解决当前存在的“最后1公里物流成本畸高”问题。

5、继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重点车辆GPS动态监管平台,完善监管考核办

法。深化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研究,将动态循环持续改进思想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各层面、各环节,力争将我市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应用成果推荐成为全省标准,并得到安监、交警等有关部门认可,真正实现道路运输业本质安全。

五、几点建议

1、建立省内公路收费合理机制,提倡高效运输。在加强超载超限高压态势的同时,围绕如何降低通行费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问题,建议加大集装箱运输、厢式车运输收费优惠力度,对大型载货车辆采取更大阶梯式优惠,引导干线运输高效大型化。

2、加大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力度,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按照交通运输部建设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的工作部署,建议加快省级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加快建设以物流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及信用查询、公共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系统,引导企业利用市场化手段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系统,探索平台建设和运营维护的良性机制。

3、加快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物流业统计指标还不完整,不能全面掌握全省物流业发展情况。建议研究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物流数据的统计、监测和评估制度。逐级建立现代物流业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制度,掌握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为指导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4、加强地方性行业法律法规建设。全面梳理现有道路运输法规和规章,结合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城乡和区域运输一体化、节能减排等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和内容。加快推进《江苏省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制定符合江苏省发展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系统解决阻碍甩挂运输、网络化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发展的法制障碍。

第三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

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

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

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4、规范物流企业用地问题。对纳入省规划内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照下限收取或采取减、免、先征后返等相关政策;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应优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二)规范物流园区建设和认证管理。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原则上每市建立2-3个综合性园区,3-4个专业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加强物流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尽快出台我省物流园区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规范理顺现有物流园区的管理。

(三)协调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较快,自有资金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难以得到金融、担保机构的贷款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取得贷款;推广物流金融新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往来,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于区域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基地、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业不仅要发挥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作用,更要通过资源整合、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落实山东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筛选确定了六大类739个重点物流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75个,拟新建项目364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750亿元,实现利润260亿元,交纳税金162亿元。建议省财政建立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支5000万元(据了解,目前青岛已经安排1000万元,淄博安排1500万元,东营已经安排了500万元),用于扶持“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物流重点工程,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和引导。加快我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宣传和推广,规范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和中心。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重点高等院校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第四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阅读了《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第五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下载盐城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盐城市货运与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盐城市2014年物流业发展思路

    盐城市2014年物流业发展思路2014-1-3围绕打造“长三角”北冀的重要物流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物流项目为服务对象,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物......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年决战工业500亿”,主攻产业、决战工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

    晋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晋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焦新文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1. 物流结构呈现出以能源、化工产品运出和工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

    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港口物流业发展较快,特别是成功引进上海港口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港口与物流园区建设,港口物流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但短期内结构矛盾和发展困难还很多,与建......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9-2-18信息来源: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