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管控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企业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并逐步形成新的建设管理体制。在新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成为摆在我们工程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住宅产业,在以货币形式分配以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工程质量。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以质量求效益,质量求生存,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过程中,建筑业管理体制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建筑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合资、独资、民营企业投资比例逐步上升。二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进市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在市场中平等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建立了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政府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新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2、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两个部门就能控制管理的,形成的因素较复杂,时间也长,从生产的过程上讲,牵扯到各个方面因素。包括规划质量、地质勘察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安装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还涉及建筑原材料质量,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如国家对工程质量政策的管理,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工程建筑材料、产品的管理及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宏观管理等。我们从管理上大体分为以下几个
方面。
2.1、对工程质量认识不足,重视工期和经济效益,轻视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质量责任不落实。有的建设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压价、分包、转包、分肢工程,强行让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或使用劣质建材,造成工程低价低质。
2.2、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采用地下交易的办法,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承揽工程,有的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低,以包代管,不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盲目追工期,抢进度,使工程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3、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刚刚起步,监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有的监理单位不到位。有的质量监督站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2.4、建筑产品售后保修服务质量跟不上。住房成为商品,售后服务越来越显得重要,而有的施工企业交了钥匙就无任何责任。对保修不闻不问,一走了之,一旦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
3、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质,管理
3.1、加强教育,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建设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应以质量为中心,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一是高质量工程能延长用户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成倍的使用价值。二是高质量工程能使企业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良好机遇,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而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关键还在于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兴业,这是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建设者,一是树立
建设高质量工程的意识。二是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集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每个建设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
3.2、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实行建设者终身责任制度
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业主行为不规范,已形成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低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业主行为成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要工作。
3.3 市场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竞争条件和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主要以政策引导、利用经济杠杆、行政干预、法律手段来实现管理。对市场管理一是要立法,二是要执法。使市场依法运行,用法律来规范建设者的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平等、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建筑产品成为商品在市场中流通。
3.4、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提高建设监理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是一项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制度,对所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政府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注重监理能力和监理水平的选择。
3.5、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3.6、推行工程质量保修回访制度
推行工程质量保修期制度。维护建设工程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工程申报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必须提交与建设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后,保修书要发到每个住户,监理公司要完成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用户在保修期内向建设工程责任单位提出保修要求时,保修单位要认真、及时给予保修,以满足用户需要。
我认为工程质量关键是提高认识,加强对一线工人的管理,纸上的施工组织设计写得再好,也要一线工人认真执行才行。
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必须思想领先,即首先要提高管理意识。企业核心问题是管理。由于生产工人流动性大,普遍技术素质差,质量意识薄弱,只重工作进度,忽视工程规模及质量,贪图方便,盲目求快,责任性不强,安全意识差,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对这些意识和做法要彻底改变。项目经理在提高管理人员意识的基础上,对生产工人也要加强管理。具体的做法是实施“一选择,二教育,三管理”的原则。一选择即对生产工人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对那些安全意识差、技术素质低、不服从管理的生产工人必须淘汰。二教育既是对工人上岗前必须实行“三级教育”,进场前作好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签证。对各施工班组工人必须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以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发挥工人的主导作用。
对各工种,各项目主要部位操作人员等也要实行岗前培训。三管理即是在施工前必须向生产工人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实行跟踪、监督、记录、复查或抽查,从技术措施到实际操作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坚持自检、互检、抽检相结合;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流入下一道工序的具体做法,特别对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种及工序进行专职跟踪施工,以强制的手段来克制质量通病,改变不规范的做法。另外,工程材料也很关键哦!
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日新月异,项目经理必须充分清楚和了解国内外建筑市场的新材料、新动态。先以施工图为依据,进行工料分析,并作大量的市场调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进场使用。材料的质量如果不符合要求,则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项目经理必须掌握了解材料的市场行情,以及材料的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督促材料采购,广开材料进货渠道,实行货比三家,想法从厂家直接进货,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储备,建立严密的计划和调度体系,实行各项目之间材料统一调剂,加速材料资金周转,以确保正常施工。对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必须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书。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构件,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由于运输、安装等原因出现的构件质量问题,应进行分析研究,经处理签字后方可使用。凡是标志不清或是认为质量有问题的产品、构件,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等,均应进行材料抽检。对进口材料、设备或关键部位所使用的材料,如砼、砂浆、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应保证材料的配合比,先按规定做好试配,经试验室试配合格后方可使用。总之,材料控制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篇:外协质量管控
为有效进行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并尽可能的在事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确保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协加工产品过程质量控制的控制要求、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控制、不合格的控制、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等内容,并针对于每一过程所需要形成的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具体的操作与执行作出了指导。
一、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1.对外协加工厂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认定,认定合格后方可承担公司产品的加工任务。认定的内容主要从原物料采购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进行以下的审定。
——外协加工厂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组织的“规模”和质量管理机构的“独立自主性”;——是否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需提供有效的体系认证证明及相关的体系运行情况记录;
——产品的质量认证情况,是否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包括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知名度等;——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是质量管理(或控制人员)的资质与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提供与管理;
——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主要是如何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生产设备的性能、维护和保养、产品的防护等等;
——质量异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方式;
——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针对不良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分析方式等。
2.外协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产品外协加工厂进行技术、质量等管理能力检查。——检查不合格时,被查工厂应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时,应停止加工本公司产品,整改达到要求后,才能恢复加工公司产品。
——必要时,可取消其加工本公司产品的资格。
3.外协加工本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辅料事先必须经本公司认可后定点采购。并且主要原材料、辅料更换规格型号或厂家时,须事先通知本公司,经公司有关部门确认,方可执行。
4.外协加工厂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同时应做好加工产品的质量统计和分析工作,保存质量控制的原始记录。其中需要形成的几个主要文件如下:
a.生产用的技术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
——相关机台或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b.质量控制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包括进货、生产过程、最终成品等。
5.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需独立于其他部门,并且直接对最高领导人负责;
——质量管理机构需参加公司各类相关的会议;
——检验机构的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健全性),现场检验人员的配备需符合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需求;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和对不良产品的处理能力。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进厂后由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或仓库保管人员,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完成初步的物料核实及数量验收后,放置于原物料“待检区”,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对于原物料的进货需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程》,其中主要的原物料必须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检验规程中需明确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及判定准则等内容。
——进货检验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来料通知单》、《原物料进货检验单》及相关的原始《检测报告》。
2.进货质量检验人员都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对原材料的性能、规格尺寸、外观和缺陷等进行检验,并做好原材料检验的原始记录,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及签字后的原材料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原物料到货时,随货同行的还应有质量检验报告、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
——对于主要的原物料还应由供应商提供当批产品的相应检测数据;
——主要原物料的进货检验一般不允许采用“验证”的方式进行检验,生产厂商应该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特殊情况例外)。
3.对进入公司的原材料、外协加工件及外购零配物品等物料,经检验确属不合格的,应由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处置单或退料单(退料原因写清楚)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凡物料进入公司后应及时检验,以便采购部门将不合格的物料、零配件及时调换或向外协、外购单位要求退货。
——对于采购部通知检验的产品,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2天);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或《退货通知单》以及相关的原始检验、检测数据。
4.当生产急需使用而来不及检验的原材料,在可追溯的前提下,可采取“紧急放行”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必须经有关部门领导批准。
——对于生产急需使用的原材料,可由采购部仓库管理员或生产部门填写相应的《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放行。放行的同时应按规定的要求留取一定数量的送检“样品”,以提供给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针对于采取“紧急放行”使用的原物料,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需进行质量的全程监控,一但发现质量异常可及时处理。
5.在采取“紧急放行”操作的同时,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标准要求继续完成该批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时可由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的产品进行追踪处理。
——对于“紧急放行”后留取的样品,检验人员同样按常规进行检验、检测。
6.经过检验的原材料(零部件)应及时作出合格、不合格等状态标识,以避免不良原材
料的误用。
——合格与不合格的标识分为“区域”标识和“产品”标识两种; ——区域标识主要有“待检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及“待处理品区”; ——产品标识主要有“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待处理品”; ——对于标识可采取“颜色”管理,如不合格、待处理等不良产品(或区域)采用“红色”进行标识,合格品(或合格品区)采用“绿色”标识等。
7.质量管理部门每月、每季度、每年应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并记录在供应商供货质量等相关记录表内,以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选择供厂商或要求供应商整改的参考资料。
——进货产品的质量检验月报,对每个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相应的质量记录主要有《度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统计表》。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生产部门在生产或加工各类产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订单要求和程序文件进行生产。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应技术规定,同时按工艺要求对技术参数进行设定。
——产品生产的依据主要是由“客户订单”转换而来的《生产流程单》、《生产计划单》及相关的质量技术标准;
——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和各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记录。
2.外协加工厂应制定生产过程的相关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的要求进行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应制定相应的《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等主要质量控制文件;
——生产过程应按文件的要求执行质量控制,当文件不适应(或不可操作)时应及时予以更新。
3.在按文件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时,生产中的每一位作业人员应对所生产的在制产品实施自主检查,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进而确保在制品的质量。
——制定相应的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4.各种规格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首件和首批必须检验,凡未经首检的产品不准批量生产。
——涉及的检验记录主要有《产品首检表》和《产品生产日报表》。
5.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还应全程关注生产的产品质量情况,并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抽检,发现质量异常立即调整生产工艺或停止生产,直到不良问题解决为止。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需设置专职(或兼职)检验人员,当发现质量异常时能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
6.生产部门的各加工工序在执行本工序产品的自主检查的同时,还应对上道工序转入的半成品予以查验,以避免因上道工序质量的失控而导致后道工序不良品的产生。——要求后道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与控制能力;
——生产操作人员应经过设备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相关培训。
7.各生产加工工序在自主检查及上下道工序检查中发现质量异常或工序间半成品移转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和处理,同时反馈到质量管理部门。
——对于质量异常情况应形成相应的记录,其中应当包括不良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8.生产过程中应设有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负责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按相关的不良品控制文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验记录。
——涉及的记录有《半成品检验记录》和《不合格品处置单》。
9.过程检验人员应采用合理的抽检方式,认真检查各道加工工序产品的质量,并对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跟踪,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可采用“全检”和“抽样”的方式进行,如采用“抽样”则需按GB/T2828.1—2003的标准进行,一般检验水平为Ⅱ级,AQL值可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采用2.5或4.0。
10.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生产操作人员确实执行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检查所属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除应立即处理外,还应指导操作人员如何进行改善和控制,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及降低不良的重复发生。
四、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
1.最终的成品检验是对生产过程最终加工完成的制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提供证据,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首先应该明确检验的依据和标准(如生产流程单、图稿或样品、合同评审单、检验标准等);
——必须设立专职的成品检验人员进行成品检验。
2.成品检验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实施质量检验,检验时应按照相关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标准要求,对产品的整体外观、规格尺寸或物理性能进行全面检查。
——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需确保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如在检验印刷成品箱时,同样需要检查瓦楞纸板的质量情况);
——检验一般情况下由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三项组成种,其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性”重组。
3.对检验人员在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处理,同时根据不合格情况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在处理时,按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两类:“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对于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应按《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整改。
4.每批产品在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记录检验的原始数据、观察的技术状态和检验的环境条件等,产品入库前,必须经检验人员签字、确认后始可办理入库手续。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成品出厂检验记录表》、《物理性能检测报告》等。
5.检验人员根据检验记录所记载的检验结果和出厂检验依据的有关标准文件,按规定程序对成品是否合格,能否放行出厂作出判定,还应对检测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后,出具“检验报告”。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最终成品出厂的《检验报告》。
五、不合格的控制
1.外协加工厂在进行不合格控制时,应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并按照文件的要求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于严重不合格必须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应制定相关的《不合格控制程序》,其中不仅包括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还应涉及对质量异常问题的处理;
——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与质量异常)应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在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中,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处理步骤、处理审批人员等。
——在处理不合格品时还应明确处理的“时效性”,也就是需要确定处理的完成期限。
3.在原物料进货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质管部门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表单转交采购部门确认后,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
——在采购部门联系供应商进行不良品的处理时,还应要求其进行不良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进货检验人员对随后的几批产品检验中应加严检验;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进货质量异常处理单》。
4.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相关检验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表单,并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以便于能迅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解决,进而确保产品质量。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
5.生产部门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立即进行不良品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外,还应追踪不良产生的原因,以便制定措施予以改进。
——在进行不良原因调查后,需形成相关的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一般包括不良原因描述、不良原因分析、改善措施等,同时有关人员还要对改善过程和结果实施跟踪验证。
6.在对轻微不合格品采取放行的方式处理时,事先必须征得客户(本公司)的同意后才可以入库出货。
——轻微不合格品主要表现为,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不影响产品的各项性能、仅在产品的边角或里面有轻微的不良。
——对于轻微不合格品在初步判定采取“放行”前,必须与客户进行协商,并且只有经客户同意后才能“放行”,否则仍按不合格品处理。
7.对于在运输过程中或交付使用后发生的不合格品,应由有关部门确认后按相应的文件处理。并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改进和预防措施,同时所采取的措施应与不合格品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
——制定相关的不合格品《退货处理程序》,并根据退货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调查分析出不良原因,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时,需综合考虑不合格品处理对客户和供应商双方的影响程度。
六、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
1.外协加工厂应制定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程序文件,并且明确质量数据的来源、收集、分析与处理。
——制定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明确需要统计的数据,数据的类型、来源、统计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等;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是针对质量管理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
2.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及每年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记录,并以书面或邮件的方式反馈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最新的质量状况,针对质量异常情况应由相关责任部门进一步分析不良原因,制定改善措施。
——在进行月度、季度及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反应出公司当前的整体质量情况,还需显示出已往的质量情况,并通过不同的统计对比方式反应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可以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交相应的改进措施或改善方案。
3.在进行质量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来源必须具有唯一性,并且统计分析的数据可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必须确保数据反应的“真实性”与“唯一性”,不允许进行人为的调整,当总的数据需要拆分时,可以分解到各个子数据,并且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4.质量管理部门对各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应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或整改方案予以改进。
——须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或质量改进计划。
第三篇:质量管控方案
2017质量管控方案
一、外购件质量控制
1、建立供应商质量档案,对同一规格产品连续出现2次,则申请停止采购该厂家该规格产品,转入送样流程。
2、供应商质量考察,计划三月份安排人员去供应商厂家进行现场质量抽检,与供应商进行质量对接,就不合格项要求改进,统一质量要求,对检验方法进行沟通。
3、签订质保协议,明确规定产品质量责任及处罚。
4、供应商产品送第三方检测,阀门类常用的几种产品要求供应商送检付型式试验报告给我公司,不锈钢钢带要求有第三方材质分析报告。
5、将外购产品使用质量,及时反馈给供应商,每周到环焊、包装等工序了解外购件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减少过程中的不合格品。
二、内部工序质量
根据2016年质量情况,2017年是公司的管理年,质量工作要从“源头”抓起,源头有两部分,一是车间工序的“源头”如一车间成型工序、二车间包塑工序和三车间下料工序。第二个源头即“人”的改变,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人、机、料、法、环”等,但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人”。
1、加强人员的管理,加强专业性,1)定人定岗,减少人员频繁调动,调动后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从效率和质量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2)提高专业技能,培养主机手、培养班组长,培养检验员,人的管理,提高有序性(即做事井井有条),重在工作习惯的培养,1)产品自检的习惯,首检、巡检、自检是一体的,少那一道都存在问题;2)产品有序摆放,产品的摆放不仅是整齐美观,更多是能减少质量隐患;3)遵照有序的流程,减少口头传达,有任务就有任务单,有流转就有流程卡
人的改变,专业的检验人员(专业的“医生”,合格的“警察”),1)定员定岗的同时,要深入了解产品和工序过程,检验人员不能局限只了解自己所在的工序或是一个车间,必须结合整个产品和前后各道工序来思考检验。2)提高检验人员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和预防。
2、细化质量考核
(1)一车间成型工序加强质量监督和考核,提高检验人员和操作人员责任心。
a、考核细化,由原来的班组整体考核改为直接考核到个人,同时加大考核奖励,质量好与质量差形成一定的奖励差距。b严格控制废品,废品报废过程中,仓库登记,质量部也进行登记重量,入库时质量部现场监督。每月总废品数量列入质量考核。
c、加强自检,检验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纳入考核,检验更多的是监督职能,对不合格事项进行明确规定,班组长和检验人员进行监督。
d、操作人员个人技能提高,新员工实行班组长“帮扶带”,规定“帮扶带”期限,期满后进行考核上岗。
e、检验员责任考核,通过监督考核提高检查力度。
4、组织质量意识培训。每月在生产班组晨会上对质量问题进行一次宣贯,总结上月的质量情况,对工序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并计划在4月份和8月份组织2次质量意识培训,培训主题为“零缺陷质量管理”和“一次性做好”。
5、召开质量分析会,针对阶段性的质量问题重点关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对预防措施张贴公示。
6、加强特殊订单管理,进入专项订单质量管控,根据销售部订单,安排专人跟踪。待订单完成后存档。
三、质量体系
1、ISO9001-2015版标准培训学习,计划在4月份组织质量体系标准学习,对质量体系的条款内容文件格式,记录编号等进行学习。并确定各部门体系管理员,5月份进行公司体系内部审核,形成审核报告。
2、新版体系认证申请以及第三方审核,计划在7月份提出申请,8月份对体系资料内部检查和完善。预计第三方来公司审核时间在9月份。
四、试验室工作
1、试验设备管理,试验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新试验设备的申购,根具公司产品检测需要和新试验中心的规划,申购超柔管试验机,金相检测仪等。
2、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的检定,对车间和试验室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没月检查一次,设定专门的检查人员,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计量器具合格,且在有校的检定期内。
3、试验人员培训学习(试验依据和试验方法),至少保证有3名检验员熟悉检测设备的操作以及试验方法。
4、试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记录、试验室6S管理。根据产品型式试验计划,安排试验员进行试验,同时配合技术等做好相关研发试验,试验记录定期归档,对新试验中心做好6S布置和管理。
5、产品送检,试验室做好产品性能验证,确保产品送检合格。
五、学习
组织部门人员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学习讨论,学习内容“部门管理制度,质量专业综合知识(初级/中级)、试验方法、质量管理七大工具、产品标准等”。安排每人1-2个专题,通过学习来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四篇:科室质量管控
四病区科室质量管理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选举产生小组人员名单,每月底召开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并有记录。
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组长:杨娟
副组长:陶鸿菱
成员:杨众剀、罗开芬、周婷、鲁凤兰、罗相洲、肖绍珍
工作职责:
(一)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机关职能部门的指挥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质量工作,对本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二)组长为本科室质量控制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并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相关活动及措施。
(三)副组长负责科室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
(四)质控小组成员对组长及副组长安排的机关工作进行具体实施,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及质量管理理论和
实际操作能力。
工作制度:
(一)组长每月组织一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全面排查和梳理科室质量与安全隐患,薄弱环节;检查本科室会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根据检查情况确定科室工作人员的奖惩,实现科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有关质量与安全的相关要求,及时通报医院质量管理信息,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医疗,护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每月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主持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及反馈会,分析探讨科室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并作好会议记录。
(四)小组成员起草科室质量计划,总结,质量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日常自查,自控和持续质量改进。
(五)传达全院质量管理计划措施并组织实施;维持科室正常的医疗秩序,严防医疗差错发生;根据科室工作需要,完善健全科室医疗质量提高相关规定。
(六)组织全科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七)树立良好科室风气,强化科室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医疗质量,人人有责,“发展大计、质量第一”的氛围。
第五篇:玻璃幕墙质量管控要点
玻璃幕墙质量管控要点
一、后置埋件施工工艺
按照设计分格确定后置预埋件安装位置,埋件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设计设置±10mm;埋件安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20mm。后置埋件膨胀螺栓的安装孔深不应小于100mm,化学锚栓的安装孔深不应小于110mm。
(一)、施工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安装作业人员在接到图纸后,先要对图纸进行熟悉了解。
2、材料准备
a)后补埋板材质、规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化学锚栓药水、螺杆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施工机具是否齐全
a)测量放线工具;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线锤、墨斗等 b)钻孔设备;电锤、c)清理工具;吹风机、毛刷等
d)电箱;检查电箱是否完好,漏电保护器是否有效
(二)、施工工艺流程
熟悉图纸测量放线,钻孔及清孔,安装化学锚栓,后置埋板螺母及垫片安装紧固。
1、熟悉图纸:安装作业人员在接到图纸后,先要对图纸进行熟悉了解,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a)对图纸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
b)找出幕墙立面设计的主导尺寸(分格),不可调整尺寸和可调节尺寸; c)明确转角及异形处的处理方法;
2、测量放线:
按照设计图纸在底层确定幕墙定位线和分格线;用经纬仪将幕墙的阳角和阴角引上,并用固定在钢支架上的钢丝线做标志控制线,确定好每个立面的中线;测量时应控制分配测量误差,不能积累误差;放线定位后要对控制线定时校核,确保幕墙的垂直。
a)找出定位轴线:将图纸中标明的定位轴线与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对照找出定位轴线的准确位置。
b)找出定位点:根据在现场查找的准确定位轴线,根据图纸中提供的有关内容。
c)确定定位点:定位点数量不得少于两点,确定定位点时要反复测量一定要保证定位准确无误。
d)抄平(打水平):用水准仪,对两个定位点确定水平位置,水准仪要按规范使用(使用方法略),水准仪定位时要考虑安全,定位间距离大致相同,水准仪要摆正放稳,不能出现移动、错位等现象,要注意正确使用和保管好水准仪。
e)拉水平线:在找出定位点位置抄平后,在定位点间拉水平线,水平线可选用细钢丝线,同时用紧线器收紧,保证钢丝线的水平度。
f)测量误差:在水平线拉好后,对所在工作面进行测量,主要进行水平方向的测量,同时检查各轴线(定位轴线)间的误差。通过测量出的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核对有关规范(施工)对误差允许值的要求,在规定误差范围内的,可消化误差,超过误差范围应与土建方或甲方协商解决。
g)调整误差:对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的误差进行调整时,要求每一定位轴线间的误差,在本定位轴线间消化,误差在每个分格间分摊小于2mm。
3、钻孔及清理
a)找出定位轴线、定位点后,对安装点定位打孔;
b)用电锤钻出锚栓孔,膨胀螺栓孔深为100mm,化学锚栓孔深为110mm c)用专用毛刷掏清钻孔时产生的混凝土碎块; d)用专用吹风机把钻孔内的混凝土屑吹干净 ;
e)打孔时尽量避开混凝土钢筋,实在避免不了,该孔不放锚栓,采取在埋板旁边加固措施。
4、安放化学锚栓及后置埋板 a)取出化学药剂检查是否破坏;
b)小心推进到清理干净的钻孔内,圆头朝里; c)取出螺栓固定在钻头上;
d)将螺栓旋转插入到钻孔内使化学药剂玻璃管破碎;螺栓在钻孔内旋转3~5秒使化学药剂搅拌均匀,打入到刻度线位置,化学药剂固化时间达到要求后方可安装埋板;
e)待螺杆达到指定深度后,对后置埋板进行安装,在后置埋板的安装过程中,在螺杆未完全固化前及时调整螺杆的方向,终凝时间后方可拧紧;
f)后置埋板安装时,应根据图纸的尺寸要求,对埋板的三维方向尺寸进行复核,在复核无误后,螺杆套上垫片及螺母用扳手拧紧固定。
(三)质量标准
a)后置埋件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性能、板材的厚度、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出厂合格证;
b)化学锚栓品种、类型、规格、尺寸、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且应有质保书、合格证以及检验报告; c)施工过程中层层质量控制,施工完成后进行检验,要求后置埋件标高偏差不大于±10㎜,与幕墙垂直方向前后距离偏差不大于±10㎜,水平方向的左右偏差不大于±10㎜;
d)埋件安装要端正,尽量不要有歪斜,两个化学螺杆深度要统一,方垫片也要放端正,螺帽要拧紧;
e)严格控制化学螺杆的植入深度,打入混凝土深度不少于110mm长;锚固深度不包括混凝土的饰面层或抹灰层;垂直度要求不大于2%。
f)埋板放置之前一定要凿除结构面的饰面层或抹灰层,同时保证埋板放置平整。
二、玻璃幕墙工程施工工艺
1、施工安装前,构件应按规格堆放在架子或垫木上。在室外堆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构件安装前均应进行检验与校正。构件应平直、规范,不得有变形和刮痕。不合格的构件不得安装。构件进行钻孔、安装连接附件等辅助加工时,其加工位置、尺寸应准确。
2、技术人员对主体结构进行详细的复核后,进行幕墙的测量放线。幕墙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测量放线相配合。水平标高要逐层从地面引上,以免误差累积。同时测量应每天定时进行,测量时风力不应大于四级。应沿楼板外沿弹出墨线定出幕墙平面基准线,从基准线处返一定距离为幕墙平面。以此线为基准确定立柱的前后位置,从而确定幕墙的位置。在放线前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由总包提供1米标高控制线,然后进行工程的放线。
3、幕墙立柱的安装
立柱先与连接件、预埋件联接,进行前后位置调整。对立柱的垂直度进行控制,位置调整准确后将连接件焊在预埋件上。立柱安装误差要求: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mm,轴线前后偏差不大于2mm,左右偏差不大于3mm。相邻两立柱标高偏差不大于3mm,间距≯2mm。立柱的接头按图纸要求,采用套管法进行连接。立柱与连接件之间必须放置绝缘垫片。在安装过程中具体操作如下: 先将立柱与连接件进行初步连接,连接件和预埋件连接时先用点焊,然后使用经纬仪进行主龙骨的垂直度调整,调整完成后对连接件和预埋件进行焊接焊死,对焊接部位要清除焊渣,不允许有漏焊和焊漏洞,检验合格后方可上防锈漆。
4、幕墙横料的安装
4.1对照施工图检查框架主龙骨尺寸及加工孔位是否正确。4.2有次龙骨的部位将次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
4.3调整支座连接螺栓,以确保横梁安装水平度及垂直度,相邻两根横梁的水平标高偏差≯1mm,同层横梁标高差(当一幅幕墙宽度≤35m时)≯5mm,(当一幅幕墙宽度>35m时)≯7mm。同一层横梁安装应由下而上进行,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应进行检查调整、校正、固定,使其符合质量要求。此部分进行完毕后,需进行防火层安装,安装完毕后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过监理及质检部门检查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操作。
5、幕墙组件制作
组件制作是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保证幕墙安全使用的关键,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玻璃注胶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我公司对加工注胶人员进行专职理论与实践培训,挑选一批思想好、有专业、对工作负责的工人来承担此道工艺,并做好加工数量及质量的跟踪记录,以便今后待查,为保证幕墙的产品质量,必须控制以下几点:
5.1玻璃、铝板块裁剪除控制长、宽尺寸偏差及对角线差外,还要进行玻璃的棱倒角(磨边)处理。
5.2对与结构胶粘构件的粘接部位进行严格的净化处理,对已净化部位严禁再与任何物体接触,防止再污染,严禁把板面的保护胶纸拿掉,严禁用手拿玻璃净化部位,以免刮伤铝板表面和污染玻璃表面。
5.3结构胶使用前要检查品种、牌号是否与设计相符,如要修改设计品种要有设计部门正式通知,只能使用在有效期内的结构胶,已超过有效期的结构胶严禁使用。
5.4组件中的玻璃与铝框定位要在专用定位台上用夹具定位。
5.5板块上应注明加工日期、板块尺寸及安装位置的号码,玻璃组件注胶后注明打胶日期并做好记录,然后放在净化保温室专用固化架上固化,一般在18~27℃,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固化时间为7~14天,在固化期内严禁搬动。
6、幕墙板块安装方法及工艺
组件安装应在杆件安装验收合格及组件固化期满并验收合格后进行,对不合格的组件不准上墙安装,未验收合格的框格面幅不准安装组件,组件安装前应将表面尘土和污物擦拭干净,中空玻璃的钢化玻璃放置在室外侧,组件安装时要随时检查安装质量,逐块调整组件间的平整和间隙,发现偏差超过规定,要停下来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在得出完善方案后再继续安装。
7、幕墙安装特殊要求及保证
7.1焊接、防锈要求:已固定的连接件,调整位置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焊接前,电焊线应双线到位,不允许借用钢管、钢盘搭接零线,电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焊接下方设接火挡板,以免火花飞溅物落到下面,烧坏保温材料、保护膜,易燃物品需清理,周围施工配合人员应避弧光,以免伤眼,焊后除去药皮,检查是否焊接牢固,若有焊接缺陷,要及时修补,达到焊牢为止。焊后进行表面清理,除去飞溅物,焊接点温度低于60℃时,刷第一道防锈漆,油漆避免污染,待第一道油漆干后,刷第二道。
7.2防火、保温层要求:幕墙的各板层处设置防火层,安装底板及防火材料,逐层往上,所有节点、接头、密封严格把关,上下采用1.5mm镀锌钢板密封,不允许有缝隙,封闭前必须做好隐蔽工程记录。防火材料安装:
A、龙骨安装完毕,可进行防火材料的安装;
B、安装时应按图纸要求,先将防火镀锌钢板固定(用螺丝或射钉),钉的间距300~400mm,要求牢固可靠,并注意板的接口要严密,板的的搭接不得小于100 mm; C、然后铺防火棉,安装时注意防火棉的厚度和均匀度,保证与龙骨料接口处的饱满,且不能挤压,以免影响面材; D、最后进行顶部封口处理即安装封口板;
E、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对玻璃、铝板、铝材等成品的保护,以及内装饰的保护。7.3背衬板安装要求:
1、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情况,对板材进行切割和开孔,必要时现场作倒角,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板的两长边都已作好倒角处理,但当墙体高于2440mm时,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板水平接缝的短边必须现场倒角,以便更好地处理接缝。
2、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板面上弹线并标出自攻螺钉固定点,同时预钻凹孔(孔径比自攻螺钉头大1mm~2mm,孔深1mm~2mm)。自攻螺钉距板边15mm,距板角50mm,自攻螺钉间距350~400mm,不得大于500mm。
3、隔墙铺板时,一般采用纵向铺设,即板的长边固定于竖龙骨上;板材对接时要自然靠近,不能强压就位;墙体两面的接缝应相互错开,不能落在同一根龙骨上。
4、固定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板时,板与龙骨应作预钻孔,孔径比自攻螺钉直径小1mm,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板用不锈钢铆钉和连接件固定,固定时应从板的中间部向周边固定,所有螺钉头均应沉入板面1mm。
7.4防雷要求: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搭接,达到验收标准。施工前要对原结构避雷系统进行一次摇测,并作测试记录,幕墙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安装完后,要对幕墙与结构的避雷进行摇测,达到要求方可验收。未达到要求则有关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研究解决。
7.5转角、搭接要求:在测量放线后,就可知道与图纸大样有无偏差,如偏差大于允许量,要及时与设计人员商定,同时办理有关修改手续。
三、材料控制
1、资料要求:所有材料进场前,都要提供生产单位的三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三证应经过年检并有效;合格证原件(合格证上应有规格、型号、批号、出厂日期等);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应在有效期间);检测报告原件(应是最新的,并且应是本批次的);质量证明书、质保书应有效原件(应有规格、型号、批次、出厂日期),质保书应有质量保证的期限。上述资料都要加盖生产单位(供货单位)的红章,如原材料不是从生产单位采购的,还应提供供货单位的三证及原生产单位的销售许可授权书。
2、材料要求:1)幕墙所用型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中规定的高精级要求,阳极氧化膜厚度不应低于《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GB8013中规定的AA15级,其指标为:最小平均膜厚15дm,最小局部膜厚12дm。经过阳极处理的铝合金型材表面颜色基本均匀,不允许有腐蚀斑点、电焊伤、黑斑、氧化膜脱落等缺陷。2)所有五金加工件,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一定要按图纸要求尺寸加工、打孔等,进场的所有五金件以图纸为准进行验收。
3、验收要求:所有材料进场上述资料证件应齐全有效,方可进行材料验收;上述资料不齐全有效,项目部将不予以验收。验收的材料按国标要求进行验收,验收的材料有影响安全性能及主要使用功能的,镀锌层厚度不符合标准的应做退货处理。验收的材料不影响主要使用功能及安全性能的,但是有外观粗糙、有明显划痕的、毛刺的、镀锌层不均匀等问题的,供货单位应及时采取换货等处理措施。材料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
四、施工中的控制
1、事前控制:施工前应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到位;并要落实到班组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应明确知道施工到什么程度是合格的;另建议样板引路,各个工序施工前最好先做好样板,后续施工按技术交底及样板要求施工,以保证施工的良好质量。
2、事中控制:局部施工完毕,班组长应组织工人一起检查,看施工完毕的部分是否符合技术交底及样板的要求;做的好的予以表扬,做的不到位的应向其他人员学习;并应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处理。质检员每天会对施工的部位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质检员会及时和施工班组沟通,并留影像资料,以文字资料的形式反馈给施工班组;并会提出处理建议和整改要求。班组对提出的存在问题,应及时告知班组作业人员,对正在作业的工人进行工作纠正,对已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处理。还要在今后的施工中避免类似的质量问题发生。如果施工中发现无法施工的,或是图纸不明确的,应及时和设计沟通,并在沟通后形成文字资料,并要及时转发质检员和监理单位。否则质检员和监理一律按图验收。
3、事后控制:每一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班组长应及时向项目部提出书面报验申请,报验申请应写明楼层、轴线部位、验收内容、验收的大概时间;质检员会先组织内部的验收,并在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验收;各施工班组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人员整;整改合格后要报质检员复查,如监理要求复查的,还要报监理复查。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要做好验收的配合工作:验收前要做好准备,如图纸、爬梯、相应的工具等,班组人员到场。并要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如较高处的验收,要准备好爬梯、跳板等,并检查安全防护是否到位。
五、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测量放线:检查基准线是否完备,各层标高点是否齐全,主体偏差是否影响外装饰的施工。
2、后置埋件:检查后置埋件的数量、位置是否与图纸一致,后置埋件的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0mm,水平方向的左右偏差不大于10㎜。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0mm。后置埋件:检查孔深及清孔情况,镀锌钢板的尺寸、镀锌膜、钢板的固定情况。后置埋件打孔距结构边缘应不小于5cm。
3、龙骨安装:根据施工放样图检查放线位置,核对无误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将连接件用螺栓初步固定在主龙骨上,将带有连接件的主龙骨连接件与后置埋板焊接。连接件与埋板采取双侧焊,焊缝宽度≥8mm,焊接长度≥50mm。所有焊点、焊缝均需做除焊渣及防锈处理。
龙骨先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再与主体后置埋件连接,并进行调整和固定。龙骨安装标高偏差不大于3mm,轴线前后偏差不大于2mm,左右偏差不大于3mm。龙骨接头应有一定空隙,采用套筒连接法。相邻两根龙骨安装标高偏差不大于2mm,同层龙骨的最大标高偏差不应大于5mm,相邻两根龙骨的距离偏差不应大于2mm。连接件与后置埋板应满焊并作防锈处理。
4、横梁的安装:将横梁两端的连接件及弹性橡胶垫安装在立柱的预定位置,并安装牢固,接缝严密。相邻两根横梁的水平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mm。同一标高的横梁龙骨最大偏差不应大于2mm。同层横梁安装自下向上进行。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进行检查、调整、校正、固定,使其符合质量要求。
5、立柱安装就位、调整后及时紧固,临时用螺栓及时拆除;现场焊接或高强螺栓紧固的构件固定后及时进行防锈处理,与铝合金接触的螺栓及金属配件应采用不锈钢或轻金属制品。不同金属的接触面应采用垫片做隔离处理。
6、玻璃安装:安装前,将玻璃表面尘土和污物拭擦干净。热反射玻璃将镀膜面朝向室内,非镀膜面朝向室外。玻璃与构件不得直接接触。玻璃四周与构件凹槽底应保持一定空隙,每块玻璃下部应设少于两块弹性定位垫块,垫块宽度与槽口宽度相同,长度不应小于100mm; 玻璃两边嵌入量及空隙应符合设计要求。玻璃四周橡胶条按规定型号选用,镶嵌平整,橡胶条长度宜比边框内槽口长1.5%-2%,其断口应留在四角,斜面断开后应拼成预定的设计角度,并用粘结剂粘结牢固后嵌入槽内。隐框或半隐框玻璃幕墙,每块玻璃下部应设两个铝合金或不锈钢托条,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厚度不小于2mm,托条外端应低于玻璃外表面2mm。
7、金属板安装:对横竖连接件进行检查、测量、调整;金属板、石材安装时,左右、上下的偏差不应大于1.5mm; 金属板、石材空缝安装时,必须有防水措施,并有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出口;填充硅酮耐候密封胶时,金属板缝的宽度、厚度应根据硅酮耐候胶的技术参数,经计算后确定。
8、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保温材料填塞,内外表面应采用密封胶连接封闭,接缝应严密不漏水。防火保温材料填充应饱满、均匀、表面密实、平整。
9、耐候胶施工:
9.1硅酮结构胶的检验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硅酮结构胶必须是内聚性破坏。硅酮结构胶切开的截面应颜色均匀,注胶应饱满、密实。硅酮结构胶的注胶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宽度不得小于7mm,厚度不得小于6mm。
9.2密封胶的检验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密封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缝现象,接口处厚度和颜色应一致。注胶应饱满、平整、密实、无缝隙。密封胶粘结形式、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不应小于3.5mm。密封胶的检验,应采用观察检查、切割检查的方法,并应采用分辨率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密封胶的宽度和厚度。9.3其他密封材料及衬垫材料的检验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有弹性、耐老化的密封材料;橡胶密封条不应有硬化龟裂现象。衬垫材料与硅酮结构胶、密封胶应相容。双面胶带的粘结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耐候密封胶施工,较深的密封槽口底部应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耐候密封胶在接缝内应形成相对两面粘,并不得三面粘。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饱满密实、连续、无气泡。
10、幕墙钢结构施焊后,其表面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六、安全文明施工
1、施工前,技术负责人要对工长和安全员进行技术交底,工长和安全员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2、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进入吊篮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牢固的系在施工部位的上方,提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现场严禁吸烟。
3、电焊工要持证上岗,施工前开动火证,电焊工在作业时,必须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且电线要接在漏电保护器上;电焊操作时,下层要安排看火人一名,施工位置要放置干粉灭火器2个水一桶。
4、高空作业人员需先进行检查,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得在高空作业;高空作业人员不得穿塑料底鞋,高空作业严禁进行嬉戏打闹,五级以上大风及雷雨天气严禁施工作业。
5、所有作业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准喝酒,严禁遵守作业和安全规程。
6、安装人员在安装过程中,所有物件必须放置在安全位置,防止从吊篮掉落伤人,传递工具、材料时不得抛掷。
7、做到工完料尽脚下清,将废料放到指定位置,剩余材料返回库房。
8、每道工序都要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自检。
9、尤其是南侧施工时,施工当中要有专人收集漂浮物、散料等杂物,并及时放入到吊篮中密闭的杂物桶中,下班时吊篮内的剩余材料,杂物必须及时清理,吊篮内不许可再有剩料、杂物等。
张向飞
201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