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两创战略
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两创”战略根据《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讨论活动的意见》(市委〔2007〕39号)精神,我局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0月17日,市委督查组就“两创”情况对我局进行了督查,结合督查组意见,我局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两创”战略。现就情况汇报如下: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自身创业创新的文章。
按十七大报告中对财税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自觉地运用好、发挥好财税作为党和政府“有形的手”的职能作用,做好自身创业创新的文章,推进财政在管理和服务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创业,进一步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和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目标,以及财税工作实际和金华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财政改革与发展新局面,为圆满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创新理念、转变方式,建立财政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以省财政厅“三个三”财税工作措施为抓手,健全长效机制,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优质服务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来推动腾笼换鸟,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产业拉动,创新驱动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政经济互动增长机制,通过财政实力的发展壮大和调控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一是优先支持服务业发展。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金融、物流、中介、电子商务等行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对市区电子商务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培育壮大5173、中服网、中包网等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发展前景良好的电子商务企业。二是实施“三个一”工程规划。改变普降细雨的扶持方式,在工业发展资金中集中一定财力重点扶持一个优势产业,即汽车及配件产业,实现该产业优化和升级;重点扶持一个重大技改项目,提高集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一个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三是完善园区考核政策。在今年建立亩产税收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向亩产地方财政收入考核过渡,将地方财政贡献率作为园区产业发展、招商选资、土地供应、税收征管等工作的重要衡量指标。四是调整扶工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我市“工业强市”的战略要求,进一步整合完善各项财税政策,用活工业经济存量扶持资金,通过财税扶工政策的实施,不断提高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促进产业结构“腾笼换鸟”,努力把工业经济做“强”做“优”。
1、进一步做好扶优扶强工作。建立完善市重点优势企业进出机制,提高市重点优势企业整体素质。根据市重点优势企业年度发展目标考核情况,对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发展目标的企业,预选淘汰名单,对新申报市重点优势企业进行审核,并提交专家论证。制定科学完善的扶优扶强评价体系,激励更多企业去利用扶优扶强的政策,使更多企业有机会做优做强。
2、进一步培育中小企业发展,调整产业集群配套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信用担保制度,落实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微小企业进到标准厂房中去发展,用足用好标准厂房的扶持政策。
3、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力度,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加大对技术创新型、产业升级型企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逐步建立统一的科技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科技型企业。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走品牌兴企之路。
三、完善各项扶持政策,以有限财力产出最大效益。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1、完善市区服务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按照“科学规范、突出重点、注重效率”的原则,我局会同主管部门对市区服务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明确市区商贸、市场、物流、旅游四大行业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向示范企业、连锁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争创品牌、星级,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同时完善了资金监管和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程序。
3、完善市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施意见。为适应外贸发展新形势,优化我市外贸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我局起草了《关于促进外贸发展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报市政府下发执行,主要是:鼓励高新技术、农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做强做优、继续支持加工贸易,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
4、修改完善全市开发区(园区)考核办法。为进一步提高园区发展水平,针对2006年度园区考核中发现部分考核指标过高,园区土地利用粗放、亩产效益较低等问题,结合今年市委、市府经济工作重点和园区建设工作要求,我局对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在2006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对部分考核指标和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加大了对“新三率”(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税收贡献)考核的力度,新增了“新三率”考核单项奖,对园区考核综合奖名次、奖励金额和奖励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
5、完善市重点优势企业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根据市政府将汽车及配件行业作为市区第一大产业培育的要求,我局在年初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及时上报市政府在工业大会上公布,主要是:取消了优势企业和特色行业规模奖励政策,新增汽车及配件行业省级以上新产品规模奖励,提高了汽车及配件行业技术改造财政补助标准。现在,我局针对近两年优势企业扶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下一步将与主管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扶持市重点优势企业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
此外,我局还对市区信用担保体系扶持政策和搬迁改造优惠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四、围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把市本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抓。我们首先对各项支农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了清理,对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内部管理流程、内部管理制度等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及时填补制度建设中的空白,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机衔接。市本级资金整合围绕政策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通过完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制定项目实施技术规范、制定项目验收办法、完善项目评审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选项机制、加强专项工作经费的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等配套措施,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以规划为依据,以提高绩效为目的,通过政策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形成支农资金整体合力。通过规划引导、部门协调、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逐步形成资金投向重点突出、项目安排科学、使用规范高效的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支农资金分配新机制。五、及时兑现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快速发展。
六、规范管理、加强征管,壮大地方财政实力,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提供财力保障。
以壮大地方财政实力为目标,深入贯彻三个三财税工作措施,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一是协同财税各部门,按照“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目标,精心组织收入,运用征管查机制,做到应收尽收,明年要完成我市财政收入“双百亿上台阶”工程。二是积极应对企业所得税税制改革工作。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防止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三是探索建立规范的税源管理体系,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强化税源源泉控管,切实加强税源分析,为组织收入均衡入库服务。四是规范减免税行为,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科学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增强调控能力。五是要像做好税收征收一样重视各项保障民生的费(基金)征收工作,特别是五费合征工作。六是继续加大拓展政府公共资源收益管理力度,由易到难,逐步扩大政府公共资源收益管理范围,为政府增加可用财力。明年要继续抓好市区户外广告收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公有房产房租收入管理,市区停车泊位收益要争取在明年开始征收。七、以征管改革为抓手,创新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提供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
1、建立以职工工资为主要计征依据的社保费征管理模式。
2、统一计征社保费与个税的工资的统计口径,提高实际的可操作性。
3、加强征管,加大对偷逃社保费行为的处罚力度。五是创新个私集贸税收管理,巩固民生之基。
1、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提高个私税收集贸税收管理的水平。
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信息资源,使个私税收的管理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八、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作风建设年”活动,走访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OO七年十二月五日>>>>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两创战略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二篇:稳步实施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高中课改工作进程
稳步实施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高中课改工作进程
——在2011年全省课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流2010年新课程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问题,谋划和部署2011年课改推进工作,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改工作进程。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一年、实施半年来,经过全省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整体工作平稳、有序推进,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在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工作进展不够平衡,认识有待深化,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有待深入,质量有待提高,面临一系列教育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充分体现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特色行动起步篇》的材料当中。普通高中课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涉及到办学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一次会议上不可能都讲清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下面,我侧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和意见。
一、2010年我省高中课改工作的简要回顾
自2010年3月16日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启动大会召开之后,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启动大会精神,按照省政府《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郝远副省长讲话的要求,动员全省教育系统的力量,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有些工作突出了甘肃特色,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对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感到比较踏实,也比较满意。
第一、对省上组建的普通高中课改工作8个项目组、15个学科指导组的170多位专家团队的工作比较满意,对结合甘肃实际研究、制定、出台的33个地方性配套文件感到比较踏实,及时地为全省高中课改工作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这些配套文件涉及面之广,工作量之大,系统性之强,专业性之强,敏感程度之高,关注度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省教育厅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作为进行全省课改顶层设计的专家团队,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在省课改办的组织协调下,八个项目组和15个学科指导组的170多位专家,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课改方案研制。在此期间,反复开会论证修改,并在全省范围公开征求意见,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目前出台了33个配套文件(项目组指导意见17个,学科指导意见15个,还有今年印发的“跟进调研指导方案”)。这些文件,是我省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依据,各市州和各普通高中在认真贯彻落实。当然,这些配套文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何,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二、组织实施教育部“国培计划”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比较满意,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省上的课改专项经费大部分用在了开展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的师资培训工作,保证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3月16日省上继启动会后,教育厅举办了为期两天半的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首期管理者通识培训会。全省14个市(州)的教育局局长、主管副局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全体成员,各市(州)教育局基教科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教育局长和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共1万多人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卫星电视、网络有组织地参加了培训。这是近年来甘肃教育系统所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高、解读深、内容全的一次培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甘肃“低成本、高效益”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提供了一种非常成功的案例。
——7月底到8月初,省教育厅、省课改办统一部署实施了全省17746名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教研员参加的国家级网络远程研修培训。我省在参加完五省区为期10天的统一培训之后,延长了两天时间,进行了教学培训;参训的教师又参加了新课程基础知识统一测试,并列入培训考核之中,颁发了教师培训证书,使培训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7月下旬到8月下旬的一个多月中,委托西北师大教育学院承办了全省范围11个学科的学科骨干教材培训,全省380所普通高中11个学科的教研组长和高一年级备课组长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国家课标组成员、教科书主编等国家级专家,先期新课程实验区的一线优秀骨干教师,使各位老师接受了国家级水平的培训。8月9—12日,省电教中心组织实施了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材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全体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培训。据了解,这样大规模的、高层次的、贯穿到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培训,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10月底和11月底课改办组织兰州、武威等市州教育局长和分管局长,分两期在成都和珠海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管理与教研管理高级研修班。还组织实施了学校教务主任、市州县区教研主任、一把手校长、分管校长课程领导与组织管理能力建设等专项培训。这些培训覆盖了所有层面的管理者,多管齐下,为形成课改合力创造了条件。
第三、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把普通高中课改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认真贯彻省政府工作方案和教育厅的安排部署,我们感到比较满意。各地先后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课改方案和配套政策,召开了相应的专门会议,组织实施了教师培训,组织各种类型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督促检查。全省普通高中普遍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细化了课改工作方案和制度建设,普遍使用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广大教师普遍感到课改的压力,加强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兰州一中制定了19个方案,泾川一中成立了五个专门机构,武威六中和临夏中学加强课改配套制度建设等很有特色。还有一项工作不太满意,这就是我们打算对全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和学习效果进行统一闭卷测试,全面了解教师参加培训以后对课改方针政策、课程标准、新教材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由于省课改办未能及时组织落实,没有到达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省课改办在课改工作中认真学习、研究、借鉴了先期进入省份成功的经验,汲取了教训,在工作指导的策略上,注重了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大了省上专业指导工作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根据甘肃实际,精心选定实验教材。省教育厅制定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规程》,通过组织普通高中教材选用专家委员会进行分学科论证,按照“科学评价、完善体系、相对稳定、省级统筹”的教材选用原则,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厅务会研究,确定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学科的教材版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9门学科的必修和选修Ⅰ教材全省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体育是科学出版社的版本。教科书的选定,保证了我省高中教学与高考和义务教育的有机衔接,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
二是充分发挥省级样本校的探索、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确定了50所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引领我省高中课改。2009年9月4日,在兰州召开了全省首届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会议。随后,省教育厅组织各省级样本校校长赶赴天津、江苏、深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学习。这50名校长克服种种困难,潜心学习,虚心求教,“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归”,他们的挂职学习报告,并作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文集编辑出版。去年,各样本校的专项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2010年12月在天水举办的校长论坛上进行了交流。我省的样本校建设初见成效,各样本校对新课程实验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其示范效应也在逐步得到发挥。
三是建立了跟进调研、工作总结、督查与通报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市州课改工作的开展。根据《甘肃省201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省教育厅、省课改办于7月30日—8月8日分别赴14个市(州)对2010年高中新课程准备情况及“国培计划”执行和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及巡视督查。各巡视小组对甘肃省本次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认真听取了基层培训点的意见和建议。省课改办建立了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进调研、分析反馈、检查指导机制和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这些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推动我省高中课改逐步走向深入。
四是加强市州层面的交流,学习探索、分享成果、共同谋发展。10月19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国培计划”总结会暨课改工作会在兰州召开。在会上,兰州市、平凉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的课改办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市课改经验,并与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在11月举办的全省教研室主任新课程专业支持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上,各市州、县区围绕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支持与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甘谷县抓教研员队伍建设、民乐县抓校本教研落实、凉州区的区域联片教研活动、临夏市的“五课”教研活动、西峰区的高效课堂模式创新活动、兰州市的高一年级教师大集体备课活动、白银市加强教科研机构与队伍建设的经验受到与会者青睐,产生良好反响。
五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大课改宣传,提高社会对高中课改的支持度。2010年5月,省课改办的几位同志做客兰州电视台“关注民生”专栏,制作高中课改专题节目两期。到目前为止,省课改办编印了6期《甘肃高中课改通讯》,在《甘肃教育信息》上刊发多次会议和培训信息,在甘肃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上及时宣传课改动态和经验,联系媒体及时对会议进行报道,向各市州政府及时通报重大活动进程。省教科所网站设专栏,发布政策文件、课改活动信息、成果等。《甘肃教育》开辟了高中课改专栏,进行了“聚焦甘肃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系列报道”9次;“教育在线”录播高中课改专题节目多期。各市州也加强课改宣传,及时反映课改动态;到目前为止,共计编发并且免费赠送课改研修文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行动特色设计案例》等研究文集共8集;邀请全国直接参加研制普通高中新课标的专家编写免费赠送《普通高中新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丛书》12个学科的教师用书12册。
总体来看,省课改办开展了大量富工作协调、指导和服务等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完成了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我省课改工作的突出特色,就是将课改工作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将课改工作上升到项目研究的高度,大大提升了我省课改实验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避免了将高中课改事务化的倾向,以研究者的眼光来思考课改,谋划课改,促进课改,使我省高中课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推进的动力。
二、逐步研究解决普通高中课改工作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
我省高中课改虽然初见成效,但是还刚刚起步,从省市两级的工作总结情况来看,当前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一是高中课改急需各级政府主导推进;二是基层课改经费短缺,落实困难;三是教师队伍观念不到位,课堂教学不适应;四是课改制度机制有待完善。本次会议上各市州教育局全面总结了课改启动以来的工作,比较深刻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充分思考、研究、讨论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困惑。各地尽管情况有所不同,但是,我归纳了一下大家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基本形成共识的共性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18个方面:
(一)关于普通高中课改还没有上升为各级政府行为的问题。当前,我省高中课改工作仍然停留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层面上,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大部分并不是靠教育部门的学校就能得到解决,也不是在市(州)、县(市、区)政府层面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各级政府普通高中课改联席会议制度”来组织实施课改工作,课改会议应该是各级政府召开的会议,课改督查应该是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督查。对课改的考核和评价应该是对各级政府政绩的考核和评价。
(二)关于教材出版发行单位教材培训缺位的问题。教师普遍反映,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存在难教、难处理的问题,学生存在难阅读、难理解的问题,加剧了教与学的难度。省课改办负责协调教材出版发行企业,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和承诺,对教师的教材培训,必须由教材出版发行企业按比例承担责任,实施全员、全方位跟紧培训。
(三)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不够到位的问题。对高中课改的重大意义、基本政策,重大变化向各级党政一把手汇报不够,向家长和社会宣传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家长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和追求仍然是应试教育阶段,大家关注的焦点仍然集中在高考怎么考的应试教育层面,没有没有营造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的外部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和省上制定下发的一系列课改配套文件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把握,对我省高中课改并没有真正了解,思想上没有树立新课程理念,工作上就缺乏主动自觉的精神。要扎实落实高中课改宣传工作意见,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有计划、全方位、大张旗鼓地宣传课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四)关于核定增加普通高中教师缺编。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调是课改深入推进的瓶颈问题。省课改办要抓紧核算382所普通高中的班级数、新增加的高中二年级通用技术配备教师、各学科教师缺编和需求情况,积极向省编制部门汇报协调,重新核定普通高中生师比例、下达落实教师附加编制。
(五)关于课改专项经费落实困难、学校硬件软件普遍不达标的问题。关键是86个县市区“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出现“空转”,课改经费没有列入市州、县区财政预算,特别是在省直管县财政的新体制下,列入财政预算的问题应该通过省级财政才能解决,但是目前缺乏这样的机制和监督手段。高中课改省上财政列入预算每年600万之外,各市州、县区都没有落实列入预算的问题,教学资源配置还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学校硬件和软件普遍达不到课改要求的标准,大规模的市级教师培训无法实施;通用技术实训室无法如期筹建,实验室无法添置新设备,高二年级通用技术课无法按期开设;理化生学科的实验器材与药品配备不到位,实验工作难以开展,大量新增加的综合实践活动无法开展等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履行政府责任,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新课程的实施创造起码的条件。
(六)各市州、各县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地方性《课改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的问题。各市州、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课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文件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很有特色,与省上衔接的比较规范,但是,质量高低和规范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还没有完成制定方案的任务,个别地方甚至把上级文件一发了之,当地没有制定任何配套性的措施。推进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才初步建立,亟待完善和落实。制度变革与重建是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科学保障,整体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部分高中学校对新课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建设滞后,还没有逐一对应的新制度,工作处于初始的被动状态。各学校要做好上级规范性配套文件与学校制度重建的衔接工作,建立健全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发展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努力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七)关于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模式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省级教师培训只能解决通识、常识的问题,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改变教学方法的作用微乎其微,不能解决教师素质提升和提高适应能力的问题。教师的不适应,根本原因可能是校长队伍的不适应,有可能是各学科缺乏带头人的表现。主要是对新课程理念、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还不到位。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校长对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具体实施中将课程改革与提高高考升学率相对立,敷衍应付和等待观望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不足,能力缺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许多学科的教学活动,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应者寥寥,学生有活力,没体验。应试教育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一时难以转变,在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上,存在着迟疑和保守的状况,或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一些教师驾驭课标、教材和科学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严重不足,忽视多维目标的实现,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热衷于简单重复的题海战术,淡化了教学中的研究与深度思考,没有实践层面的知识建构与动态行为生成。由于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保障他们进行提升式教科研活动的时间有限,缺少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资源共享模式单
一、资源活力不畅,整体上影响教科研水平和教学方式的拓展与创新。各学校要在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下功夫,对教师在课改中的表现制定勇敢的考核、奖惩办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八)关于制定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的问题。现在仍然有一个共性问题困扰着大家,那就是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课改成功与否,只能通过三年后的高考结果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怎么评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怎么考试?是否与高考硬挂钩?高考怎么考?政策不明晰,教学尺度不好把握。要通过尽快研究制定《甘肃省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九)关于专业支持还不到位的问题。短期培训解决不了教师对新教材知识体系的全面、深入地把握,教师“教教材”未能向“用教材”的转变。许多学校迫切需要专家指导来解决诸多问题,但是教研支持系统不够完善,力量薄弱。校本培训深度不够,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充分发挥各级教研机构和高中新课改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和指导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教研机构的规范化和教研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特别是要在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切实有效的保障。
(十)关于教学实施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新问题。目前在各学校课堂教学和校园内外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教材宽度与深度的矛盾、教材与配套练习的矛盾、教学目标与高考的矛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的矛盾、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落实的矛盾,必须与选修模块之间的矛盾。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进展缓慢,已开发的选修课程和正在进入开发阶段的选修课程不规范,缺乏课程的一些基本要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在这方面还没有进展。部分学校对音乐与美术学科的学时随意削减,学时难以保证。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不到位。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存在随意性和单一化的倾向。
(十一)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师培训滞后和教材编译存在缺陷的问题。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普通高中课改工作已经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省教育厅民教处一定要负起这个责任,积极协调“五协办”、“八协办”等教育部授权的专业组织,依托教育部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机构,同步实施教师培训,同步编译民族文字教材,同步建设高中课程资源。省课改办要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高中课改情况进行专题研究,专题调研,专门督查。
(十二)关于课程开发和教学任务难度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不成的问题。由于学校资源不足,场地、设施、器材严重不足,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不平衡,在地方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开发、选修模块还没有严格按照课改要求开展的情况下,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关键还是不适应新课程的问题。对此问题各市州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十三)关于如何化解超大班额的问题。在高中学校向城市集中以后,规划普遍增加,但是学校教室紧缺,班级规模普遍超过教育部规定的人数,探究性、合作性的课程活动难度很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力争今年对如何化解超大班额的问题,要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解决的方案。
(十四)关于加强样本校建设的问题。关键是要注重高中课改先行、先试的平台建设,使样本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办学特色、选修模块的选择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全省将对50个样本校实施重点推进措施,帮助地方和学校促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争使每个学校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十五)关于学分认定管理如何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的问题。落实学分认定管理工作,已经在省教育厅下发的《甘肃省关于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中做了明确的规定,提出来具体的要求,但是,执行新课程选修制度进入正常阶段,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需求还有有个过程。省课改办要重点督查落实各学校都要成立学分管理工作委员会,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置若干个学分管理小组,认真制定好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加强对学分认定过程的监督检查,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透明。
(十六)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学籍管理的问题。我省普通高中在办学方面存在一系列与教育部规定和要求不相符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规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行为,一直是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省教育厅为实现我省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统一下大了招生计划,要求各市(州)教育局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严格执行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省教育厅基教处对超额普通高中生不予注册。今年就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拟论证建立甘肃省普通高中电子学籍管理平台,建立省、市(州)、县(市、区)、学校四级动态管理网络。
(十七)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虽然实施几年了,但是,由于当时省上制定政策、专业指导、落实经费、教师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未能跟紧,在建立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较多工作欠账,由于单纯的放松了学生的考试、考核管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和综合评价流于形式,教育质量有所下滑,直接影响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省教育厅基建处要对义务教育阶段课改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深化课改的指导性意见。
(十八)关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尚未破题跟紧的问题。教育科研机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队伍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讨论、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成果偏少,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更少。高中课改工作对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育工作者可以大有作为。各级教育督导室、基教科、教研室以及学校学科组一定要坚持科研超前,科研引领的原则,紧紧围绕上述问题和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规划研究课题,组织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课题研究,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教研成果,为课程改革提供专业支撑。
三、细化、量化改革目标任务,狠抓省上配套文件的落实。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步协调,逐一解决,省课改办一年以后给大家要有一个交代。今年是全省教育工作的“落实年”,省课改办要坚持“加强指导和保障,完善制度和机制,争取政策和编制、加强宣传和培训,深化调研和督查,提高能力和效率,突出示范和特色,突破重点和难点,注重课堂和资源,兼顾‘治标’和‘治本’”的工作思路,在全面完成省课改办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落实。
(一)以强化各级政府行为,推进制度建设为重点,促进省上制定下发的33个地方性课改配套文件,逐一落实到所有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督查完善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中学校制定课改工作方案体系,制定十二五普通高中发展规划,促进各级政府把高中课改高中提上重要日程,以政府领导、政府会议、政府文件、政府督查为主要手段,推进省政府高中课改方案的全面落实。省课改办年内完成制定《甘肃省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使配套制度形成体系,为建立新的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机制体系创造条件。各市(州)、各县(市、区)、各学校都要进一步梳理、明确在落实高中课改方案和指导意见以及配套文件的过程中,每一级教育行政人员、教育各部门、校长和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推进高中课改实实在在献策出力。
(二)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严格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改革是是新课程实施的重点,也是难点。各高中学校校长一定要始终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紧紧抓住教师队伍这个关键,促进教师由过去的教案为主,向学案为主转变,取得看得见、能体验的新变化。首先解决教师队伍的观念转变问题,精心组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课改方案以及配套文件的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变成自觉行动,提高教师队伍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和驾驭新课程的专业水平。把教师队伍的思想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施教。各市州教育局、课改办的同志要潜心研究,通过学习,把自己变成高中课改的行家、专家。专业发展、学历达标,考核激励机制,开创校长带动,骨干促进的新局面。
(三)继续组织实施普通高中骨干教师和全员培训,省上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高二年级的教师专项培训工作继续依托教育部的研训平台,继续邀请国家级课改专家,继续保持去年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以网络培训为主,建立省、市、县、学校四级专家队伍。关键是班主任的组织管理,必须跟紧到位,对培训效果要进行测试。省上负责对普通高中二年级任课骨干教师集中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专项培训经费使用情况和骨干教师培训效果要接受全省十四个市州教育局和普通高中学校的监督。同时,要注意对去年培训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工作。
(四)深入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和集中教研活动,创造性地落实课改方案。教育厅基建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终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省课改办要组织专家开展课改重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的课题研究。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改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抓好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指导,力求体现甘肃特色,力求做到课改推进策略科学化、力量整合化、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要整合全省各方面的专业力量,加强对新课程实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研究和指导。省课改办要牵头组织实施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十大专项课题研究与实践项目,“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低成本高效益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委托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研究”项目,以专项课题研究来驱动课改向健康方向发展,逐步创建甘肃特色。
(五)加大宣传力度,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分区域推进。要启动落实《普通高中课改宣传工作指导意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高中课改的意义、目标、标准、和对教学带来的变化等,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宽松的社会环境。普通高中课改工作,既可以借鉴先期课改省份的经验,也可以学习我省其他市州的经验。省课改办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指导、统筹、引领、协调、研究、督查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各地课改办的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省课改办要定期到基层开展专项检查指导,按中部、西部、东部、南部四大区域,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活动。根据各市州、各学校的不同情况,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课改路子。要注重总结自身在实施新课程方案中的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各市、州要搭建好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让各种成功经验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思路。
同志们:我省普通高中课改工作起步平稳,开局扎实,任重道远,在新课程实验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各学校办学硬件和软件条件不能完全达到标准,出现困难甚至困惑是不可避免的,在老问题的基础上又会有新问题涌现出来。但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要提倡教育家办学,希望你们以教育家的胸怀、以教育家的责任、以教育家的魄力,认真做好本区域内和本学校的课改推进工作,务必要把今年各项工作做实、做细,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做贡献,立新功!
第三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强农战略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强农战略
XXXX局局长XXX
(2011年6月)
XXX农牧局下设11个工作单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68人。从事农牧业工作的人才总量从2001年的54人增长到82人,年均增长5%以上。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科教兴农”和都市农业建设,把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各个岗位人才不断涌现,农业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为全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抓选才,开辟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和全区事业单位定岗定编要求,我局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等形式,逐步建立现代人才管理机制。同时对下属各事业单位,根据其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工作职能实行分类管理,使机构更合理,人员更精炼,职能更明确,服务更规范,初步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切实把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逐步完善了农业管理工作人员目标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和全体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每年对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1-
评价,以考核人员的德才表现、业绩成果、贡献大小为依据,确定新一轮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带头人,采取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奖优罚劣政策,充分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活力。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和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制度。2010年,通过自荐、推荐、组织考试、民主测评、个人演讲、综合考评等程序,有4名科级干部竞争上岗。通过组织专业考试、民主测评、考评小组考核等形式对一般工作人员进行摸底,根据能力定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竞争上岗和考察,不仅选拔了一批政治坚定、业务优良、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担任领导,同时也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重育才,努力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
结合我局实际,采取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方式,对年龄较大的优秀人才,除完成一定的科技推广任务外,还担当起培养、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才,着重鼓励、激励其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对新分配的大学生则采取派遣下乡驻点的方式,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培养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倡导终身学习、刻苦成才的观念,每年不定期开展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的创建活动,通过比学习、比业绩的方式,努力营造育才环境。安排优秀中青年技术人才从事重点科技项目,对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进行适当奖励,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工作氛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脱产培训、外出进修、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更新现有技术人才的知识,以适应我区农-2-
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经常性的、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内容之一,与职务晋升、职称申报、考核评优相挂钩。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实施项目的开发、示范、推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工作。详细制订了《XX区农技干部人员项目责任制考核办法》,鼓励技术人员走出办公室,在实践中磨炼成才。
三、广引才,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注重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对待。围绕产业引才、引智建设,积极加强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合作,聘请了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伟教授作为我区农业高级顾问,在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传递农业新信息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省、市、区招考政策,不断充实农业人才队伍,从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纯农户零就业大学生中选拔了一些农业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特别是2009年首次招收了一名研究生,使全区农业人才的结构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作用,我局经常聘请省市专家来我区开展农业技术的培训、指导,并不断改善办公设施,努力为农业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活用才,构筑优秀人才的创业平台
为用好现有人才,我局不断创新思维、强化措施,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技术人员大胆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发与示范。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与示范,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等不同层次多个奖项。这些农业项目的研究、开发和示范不仅提高了农技人员的技术才能,也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技术支撑和推动作用。围绕我区粮食、果蔬、畜禽等主导产业,建设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让农技人员投身示范基地建设中,为我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在农业项目中着力推行技术人员负责制,由技术人员全程负责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增强了技术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了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发挥才干的积极性。
虽然我局在培养、使用农业人才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和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四是引进人才渠道单一,专家数量较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针对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引进人才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创新机制,为农业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为全区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狠抓落实推进会讲稿
狠抓落实推进会讲稿
同志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抓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空中楼阁。抓落实既是我们实现发展目标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全区党员干部责任担当、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全区上下一定要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全力推动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抓落实,就要改进作风、求真务实
一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真”和“实”,体现的是务实的态度,要求的是实在的举措、实际的效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质提升、民生高水平改善、社会高效率治理、生态高速度改变,完成这样的任务目标,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对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真抓实干,牢固树立目标意识,瞄准目标不动摇,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抓到底不放松,绝不半途而废,更不虎头蛇尾;又要树立问题意识,盯紧问题短板,一步一个脚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要大力弘扬持之以恒作风。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有些工作之所以落实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导致推进不力、完成不好。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明确自己职责范围的任务,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坚持不懈、抓出成效。
三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作风。“马上就办”强调的是效率,彰显的是责任,体现的是效能。干部提高工作效率、zf提升工作效能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承担着*振兴发展的重任,秉承着全区*万人的期望,面对事业,我们要有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面对群众,我们要有不敢等、不敢慢的责任感,要全面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等等看看、拖拖靠靠”的不良作风,定下来的事情要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要迅速落实,切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雷厉风行,积极抢抓机遇,真正把加快发展的部署变成具体的行动、转化为实际的效果。
二、抓落实,就要敢于担当、率先垂范
一要争先进位。干部能力有强弱,地区发展有先后,凡事不怕暂时落后,就怕甘于平庸、自我满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打先锋、站排头”精神,既要对标高位抓落实,多横向比、向先进看、往高处走,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水平;更要赶超跨越抓落实,坚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有力的举措,打造亮点、争创品牌,努力在对标中赶超、在赶超中引领,全面提升落实新境界。
二要敢抓敢干。实践证明,干部改革创新的勇气有多大、开拓进取的能力有多强,事业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多新模式需要探索、很多新问题需要破解、很多新任务需要完成。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争当“开路先锋”,敢于“叫板”,勇于“较真”,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既要大胆革新,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体制障碍,敢想人所不敢想,不断探求发展新思路;更要勇于开拓,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敢干人之所未干,努力在抓落实中走出新路、做出新绩。
三要遵规守纪。大家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干部无论如何担当作为都没有理由违规违纪,组织无论如何鼓励担当作为,都绝不会放宽纪律规矩要求。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不能为了不出事而不干事,更不能以干事为由而乱作为。要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严守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严守党风廉政和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坚决不过“防线”、不越“底线”,真正让担当作为、推动落实通上纪律规矩的“高压电”。
三、抓落实,就要讲究方法、善做善成一要突出工作重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研究规律、突出重点、把握节奏,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区委*届*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部署的七个方面重点工作,有当期迫在眉睫的,也有今后需要长期努力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秩序地加以推进。
特别是在工作落实中,要正确看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既要在过程中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看到干部的辛苦和奉献,又要在结果中看到过工作的成效,查找工作的不足,不能只是低头干活、按部就班、不讲方法,要切实把工作效果作为实践追求,在干中思、在思中干,不断提炼经验、总结方法,努力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
二要突出以人为本。群众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抓落实要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幸不幸福”作为根本标准,始终葆有为民情怀,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坚持站在群众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主动把工作成效交给群众评判和检验。特别是要积极探索新时代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做到一个目标、一个声音,使*的发展思路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断筑牢狠抓落实、推动发展的群众基石。
三要突出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方法,也是能力。抓落实既要抓重点,更要抓统筹,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整体推动,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确保工作整体平衡发展。特别是“一把手”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一方面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善于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努力形成步调一致、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自觉站在全局高度,摒弃本位主义,跳出部门利益,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协调联动、统筹发展。
四、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强化保障
一要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会议结束以后,要尽快把全会任务进行全面分解,及时下发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各单位、各部门会后也要立即跟进,紧紧围绕全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特别是对于个别时间过半、任务尚未完成过半的工作,要进一步细化方案、强化措施,加速推动、抢抓进度,坚决确保年底前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要强化措施、健全机制。要紧扣上级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有效推动工作落实。要围绕项目建设、征收拆违、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和领域,积极建立抓落实的相关制度机制,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切实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要加强督查、严肃问责。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督查不是为了问责,但问责要贯穿督查全过程。要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务实督查举措,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该通报的要及时通报,该整治的要坚决整治,并把督查结果与奖惩考核挂钩,与选人用人相结合。特别是要把督查与问责紧密结合,对不作为、工作不力、拖了全区后腿的单位、部门,要约谈主要责任人,追究相关干部责任,真正使督查问责成为抓落实的一把“利剑”
第五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迎接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
学校概况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始建于1926年,现有在职教职工246人,专职教师184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人为本、立德为先、民主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为契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征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示范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等60余项集体表彰。
主要成绩和特色
一、牢固确立规范意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组织教师反复学习省颁《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对‚五条禁令‛的有关要求逐条解读,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减负我们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勇气,增效我们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学校相继出台了三个文件:《规范非集中教学时间管理的规定》、《规范双休日管理的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十条承诺》。在具体执行‚五条禁令‛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校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认真查摆,敢于揭短,限期改正,促进规范。
规范招生行为。学校不组织提前招生考试,高一新生录取完全依据中考成绩。严格按照‚三限‛录取,将总招生计划的50%作为统招‚分配指标‛分解到各初中学校。不招收复读生,不跨地区招生,不强迫学生休学或者
常规,体育节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篮球一直是镇江市传统项目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活动,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目前,正在以推行24式太极拳为切入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学生终身健体奠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把运动场所向社会开放,许多部委办局、企业都把体育赛事安排在我校,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体育教学先进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镇江市体育特色学校、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2010年4月16日,我校成功承办镇江市普通高中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我校的主题发言《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扎实推进减负增效》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目前,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正逐步成为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二、抓住减负难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校积极化解课外作业管理这个‚减负‛的难点,努力让大部分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或基本完成当天的课外作业。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形成了刚性的学生课外作业管理制度:一是规定课外作业总量:平均每天不超过2小时;二是规定作业的形式:自编‚导学案‛、作业本作业,积极推行作业校本化、生本化;三是作业分层要求:让学生注重基础,量力而行,合理负担。四是严格资料管理:严格按规定规范使用教辅用书,除规定的教辅用书外,学校禁止教师为学生统一征订或推荐课外复习资料,禁止搭车收费,禁止摊派任何学习用品;五是建立多层次的课外作业监管机制:教导处、年级部每月至少开展1次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勒令整改。
三、紧扣时代主旋律 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1.抓主渠道。强调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做到备课设臵德育目标,设计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三维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有机统一。如: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生态道德教育等。为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机渗透,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学科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策略的研究》,这必将对我校学科教
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需求,课程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规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完善学分管理和学业成绩评定制度,规范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建立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成长的历程。
在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我们十分重视各种校外资源的利用,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维度:一是句容市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二是教师自身特长;三是挖掘学生的兴趣。几年来先后开发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身心素养、艺术修养、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七大类校本课程,形成了课程超市,并采用自主选择跑班教学的形式保障开设。
通过努力,我校的《中华灯谜》、《句容旅游地理》、《句容历史与文化》、《红楼人物谈》、《句容道教文化》等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并逐步成为我校的课程特色。
用两条线的方式保障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常态开设:一条线是课题研究的方式。另一条线是选择学科探究性问题,进行探究性教学。以‚走出去‛的方式,设臵多样化的人文艺术科技研究型学习专题,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科技涵养,为新课程改革铺路搭桥。
在校园网开设了‚课程建设‛专栏,‚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开设的过程材料同步在网上展示。
认真落实《省句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专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社区服务活动计划》,保障这两个活动课程的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对于社会实践:重在社会意识、劳动意识的培养。安排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的实践内容,抓好军训、校内劳动服务、法制教育、科技活动,特别注重利用好句容生态农业基地的功能,组织学生参观感悟,建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开展低碳生活调查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融为一体。对于社区服务:重在公益性,服务意识、公德意识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卫生城市创建、敬老志愿者活动等。
督员,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做到有诺必践、有错必纠。学校荣获‚镇江市‘三爱’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前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增添教师党员争优创先的勇气。江苏省政府纠风办对我校在教育行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2.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实施‚骨干教师结对成长行动计划‛,在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向上延伸,扩大年轻教师与资深优秀教师的结对范围,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备课组长、学科中心组长为核心,构建教师协作互助伙伴关系。广泛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学校获得国家‚德育科研先进校‛称号和国家体育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3.发挥优秀团队示范带动作用。‚镇江高中名师工作室‛、语文组‚共产党员示范岗‛、英语组‚巾帼示范岗‛等团队在培养和团结教师共同提高和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年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有2名教师获省一等奖,1人获省二等奖。
4.各级各类名优教师和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学校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后备人员6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7人,镇江市骨干教师31人,镇江市科技骨干12人,句容市句容市学科带头人27人。学校不断提高教师引入门槛,近几年共招聘硕士研究生15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在职进修,目前有13位教师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14位教师正在攻读研究生。学校专职教师研究生比例达到22.83%。
六、继承发扬传统优势,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一所学校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其决定因素就在于能够确立独特的办学理念,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
我校有着84年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校内及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载入《中华英烈传》的郭纲琳烈士是学校首届毕业生,她的塑像‚永是勇士‛建在校园东侧,是句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英雄、原新四军新三团团长巫恒通烈士曾是我校语文教员。他们都光荣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茅山新四军抗日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江苏省第一
校合理利用德育资源,形成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9年2月,在江苏省新课改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致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交流发言,我校的做法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热烈讨论,获得了广泛好评。
我校加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管理群体‛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课任教师群体‛的两支队伍建设的做法在镇江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在句容三中和句容实验高中都在借鉴我们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校校园安全工作特色鲜明。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安全创建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镇江市‚一岗双责‛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步锦昆,镇江市政府、教育局领导,辖市区分管领导,以及全市各中学校长齐聚我校,领导和同行对我校狠抓安全、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成功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在全市推广。2010年学校荣获‚江苏省平安校园‛称号。
学校综合办学绩效的不断提升,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2009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以《镇江学校安全推行‚一岗双责‛》为题,对我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实行‚一岗双责‛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报道。此外,江苏语言文字网、镇江教育信息网、《镇江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多次对我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宣传。
七、矢志追求卓越,社会声誉日盛
我校一贯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弘扬‚以诚为人治学,以毅追求至善‛的句中精神,兢兢业业做教育,倾心尽力育桃李,学校的‚三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由于综合办学绩效逐年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满意度高,把孩子送入省句中接受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句容地区全体家长的共识。
63级校友、原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赵喜子曾动情地说:‚句容县中是我成长的根,我坚信它的未来一定更加辉煌!‛82届校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总理基金)获得者汪小帆在给他高中班主任老师的信中说:‚省句中三年的高中生活给我留下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新华社副总编辑吴锦才,联合国维和部队金质奖章获得者巫朝伦等知名校友经常寄语学子,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