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5篇

时间:2019-05-15 12: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第一篇: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发生重大的变革,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并采取有效措施,寻求企业效益最大化,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电力企业将进一步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将发挥重中之重的作用。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以及财务管理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发展对策。

目前,财务信息化进程缓慢,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单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分析方法在当今信息含量极其丰富的年代,显得过于简单,并且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针对目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做为基层供电企业的一名财务管理人员,针对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结合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实施资金管理精细化,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要从资金源头加强管理,即电费的回收加强管理,严格管理电费等各项经营收入,所有电费帐户统一纳入财务管理,利用银行的服务网络和先进的资金结算系统,保证用户方便、快捷、准确的上缴电费,按日汇总结算,避免中间环节的截留和资金的沉淀,形成电费回收的闭环管理。

其次是加强电费资金发行、收缴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准确执行电价政策。最后是加大资金归集力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企业内部资金调度的权限和程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负债规模,改善债务结构,减少资金沉淀,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约经营,实现集中、在控的现金流管理,使资金运作有序进行。对于流动资金,正确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编制定额流动资金计划,及时组织资金的平衡调度,制定严格的资金支付业务程序,加强支付申请、审批、复核、办理等各环节资金安全管理,从日常活动中资金流动最频繁的源头上控制现金流量。要合理规化现有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投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合理匹配。

再次,对于资本性支出,建立跟踪机制,加强资金动态管理,积极促进货币资金回笼。优化资金合理配置,减少资金沉淀,加速资金回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运作效益。

2.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建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采购、领用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对固定资产检查、盘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需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定期对固定资产质量进行跟踪管理,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防范和杜绝不良资产的产生,并加强对企业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研究,灵活设置资产保全机制,以确保资产运营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企业固定资产运行质量,同时要注意不良资产的后续管理。

3.加强仓库的管理。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及时清理盘点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制定办法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4.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及应收账款清欠领导责任制,建立用户欠费预警考核机制,明确各岗位在用户欠费预警机制中的责任,从制度上保障用户欠费预警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电费回收风险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建立反映用户实时欠费的预警平台,对欠费实行分级管理,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关注不同的欠费额度用户,对于欠费的原因要实时掌握,并协同收费管片人员收回欠费。加强用户欠费要与企业等级信用机制相结合,而且对企业用电信用评级实行动态评价管理,特别是要密切关注专变用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其财务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果断应对措施。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要定期召开经营活动及应收帐款情况分析会,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应将应收帐款作为考核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与工资、绩效挂钩,以充分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清理应收款的积极性。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预算的控制,严格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以及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的目标,应坚持“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纳入预算,所有预算收支都必须延伸到项目,所有预算项目都必须细化到月度”的原则,以效率和效益配置生产要素,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借助财务软件,将预算编制从过去的年度预算,逐步发展成为季度预算、月度预算;同时将过去的固定预算发展成为滚动预算,建立合理的预算体系。

电力企业预算重点是成本费用预算,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拓宽预算内涵,形成产、供、销全过程的预算体系。投资预算告诉管理层何时进行投资、资金从何处来、何时收回投资,应加强对以电价为基础倒推投资的预算,降低盲目投资的概率。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建章立制,落实权责是保证预算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首要

任务,同时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预算体系的正常运行,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均要承担起本单位预算管理的责任,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应的编制预算的方法,定期组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反映预算执行中发现的新问题,查找原因,改进措施和建议,适时控制预算的执行。岗位上应纵向分层级、横向分专业,落实各预算单位的责任和权利,量化、分解经营目标,规范管理,加强考核,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证。

(三)实施“节点”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首先,成本费用要抓住事前事中控制两个环节,事前控制要采用成本避免的方法,事中控制要采用建立一个机制,培养一个意识,注重控制每个“节点”的办法。建立一个机制就是公司针对每项可控费用出台管理办法,形成一个机制。培养一个意识,就是注重培养、宣传全员节约意识。

其次,要切实贯彻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通过有效地进行标杆管理、作业成本和责任成本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成本体系,认真编制成本分解计划,着力从内部挖潜增效,制定成本费用定额,细化成本支出项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将盈利水平提高一个台阶。特别需要强化对项目投资规划、科研、物资采购、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加强经济调度,优化上网电量结构,控制购电成本上升;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授权分权,健全文件记录,加强内部稽核,防范和化解风险。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之间的轮换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增强岗位之间的约束以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督,充分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对内部经济活动的再监督,严格执行企业内审和上级审计制度。

2.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银行开立账户,不多头开户分散资金,应选择金融信誉较好的银行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不以任何方式对外拆借资金,不出借本单位银行账户为外单位办理代收、代垫款项。坚持适度举债原则,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结构。加强担保管理,严禁为个人提供担保。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控制违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目前由于有些电力企业条件所限,农村电费还存在农电工收费的方式。农电工一旦出现大额资金亏空,供电企业遭受损失在所难免。因此,应加强农电工电费收取管理的实时监

管:一是供电所要按月统计农电工实际欠费,并按照规定组织精干人员,从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合法手段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帮助其对欠费实施催收;二是应定期与农电工对实际欠费进行书面确认,证明其无欠费或虽按照发票统计但实际欠费等情况,以明确双方在电费风险上的责任,减少企业电费管理风险。

4.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将上月生产经营情况及时通报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找出生产环节中对完成经营目标的影响,从中总结出影响完成经营目标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可行的措施。

5.通过对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策略。

(五)加强财务信息化,全面提升财务工作质量

财务信息化是促进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科技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现代化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从而提升了财务基础工作质量。首先,要实施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作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集中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而实时的信息共享又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必要的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其次,通过财务信息化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财务分析来加强财务会计监控和资金管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经营状况信息。通过信息在企业各部门的快速传递和各管理环节对信息的响应,预防和及时发现经营管理瓶颈,加强对分子公司、控股公司的监控,降低投资、大修项目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从而实现经营目标。最后,应加大对财务信息硬件投资,引入科学的财务软件平台并且不断进行培训,按模块完成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进程。

(六)优化财务结构

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的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债务到期结构。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和诱人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负债投入的总原则,合适的负债成本是负债经营的前提条件。在负债经营时,应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应高于借款利息率。这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如果计算出的利息率高于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就不能举债,只能用增资的方法筹资,并且应努力减少现有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否则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难。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

优化财务结构从企业的长远规划来看,最重要的是不断改进经营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赢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负债经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财务结构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优化。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白,只有全面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进程,对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报告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报告

1、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2、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会计信息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单项业务处理软件阶段、核算型软件阶段和管理型软件阶段。

2.1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1979年~1988年)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理论界开始研究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并逐步建立其会计理论结构模型,出现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最早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工资的管理与核算,以及会计核算中的业务处理上。因而这一阶段的软件开发,不仅缺乏广泛性与一定深度,而且水平也有限。会计软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当时采用和推行的是非商品化定点开发的初始性软件。其中

最有影响是1979年财政部与原第一机械工业部联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包括结算中心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资产台账子系统和货币收付子系统)的开发试点。

2.2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阶段(1988年~1993年)

所谓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是指软件功能只能满足一定业务的一般记账、算账和报账要求的软件,而不是简单地以模块的多少加以区分。其目的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1988年12月,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和会计专用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的民办高科技企业“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在北京海淀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诞生。1990年4月财政部按照1989年12月该部颁布的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全国性制度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组织了颁布该规定后的第一次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活动。此次评审中,用友公司开发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工资管理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通过了评审。在专项评审后的几年时间里,各软件公司都以各自被评审通过的品牌登场,推出了类似这些子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从而使我国会计软件跨入商品化发展阶段。

2.3核算型软件阶段(1993年~1998年)

由于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的商品化,使得各软件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迫使各公司对自己所设计的软件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进而扩展对

软件的项目和功能的开发,使会计核算对软件的全面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了核算型软件发展阶段的到来。

所谓核算型软件,是指对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经济业务,具有进行全部账务处理和报表输出功能的软件。即“三账”(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计算机处理。

核算型软件的模块一般包括: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账务处理(一般性)和会计报表等。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是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它们可独立满足小型会计单位一般的会计核算要求;而对大中型和管理要求较高的企业,其核算只使用这两个功能模块显然不够。

2.4管理型软件阶段(1998年~当前)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在软件研制开发及其商务竞争的推动下,会计软件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势在必行。

所谓管理型软件,是指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测、决策、计划和预算,事中管理和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软件。

财政部1998年组织会计软件评审工作时,就要求被评审的软件必须具备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和提供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功能,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应从一开始就具有规范化的总体设计与系统分析,力求克服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刈裂、数据重复输入、缺乏勾稽关系与控制机制,使软件既具有单

元性、整体性、系统性,也可以集成一体化运行;既具有财务管理功能,也可对生产经营中的物流进行反映与控制。

3、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3.1 财务管理的思想、方法、手段方面普遍还比较落后

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完成了以业务核算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为今后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时至今日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仍然处在信息孤岛之上,其突出特点就是只能进行事后算账。每个财务部门都拥有人数相对众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整日忙忙碌碌、日理万机,却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信息,因为这些忙碌的财务人员还只能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遵循会计语言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录入、记账、报账等。而事关重大的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却未能有效、实时地集成和共享。凡此种种,决策层由于根本无法获得支持决策的实时动态信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资金回笼困难,采购成本高,企业利润被吞噬,资金链和现金流严重吃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电力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90年开始,电力系统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基础

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电力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员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是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3.3 基础设施较好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80%以上的省市,部分地区已经铺设到了县级电力企业。网络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4、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原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4.1 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对财务分析、财务评价及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国际上通常根据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监督约束企业的重要手段。而在我国电力企业在实践中常常将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相分离,缺乏完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因此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尚难以很好地发挥。

4.2 缺乏财务支持决策的有效手段

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时空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电力企业,大量决策信息需从十几至数十家成员中获取,按照集团组织架构,通过层层报表汇总得到,使得决策支持手段落后,导致了财务决策信息的缺乏与滞后,实效性和准确性极低。即便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分析与评价体系,也会因没有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导致企业无法比竞争对手作出更快、更好、更准、更精的决策。

4.3 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内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不多。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

4.4 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上,对现代化管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5、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几个有关问题

5.1 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

多年来,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加强预算管理,就是要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并通过账务集中管理,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掌握在本部人员手中,保证预算的刚性。

加强资金管理,就是要通过设定基层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减少资金沉淀,通过网上资金拨付,加强资金拨款管理和运转,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加强工程管理,就是要通过和计划等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审批,使各项工程拨款尽可能合理,并自动将拨款款额记录到工程台账上。当工程完工时,关于该工程的费用能自动清算出来,生成竣工决算的财务报告部分。

规范财务分析,就是要通过设定财务分析的模式,固定财务分析的内容,使各单位、各时期都能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提供财务分析报告。

5.2 财务管理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目标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由于电力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集中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实施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作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集中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而实时的信息共享又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必要的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

5.3 财务信息化应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理架构中核心的部

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并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1)应用范围应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不能随意改变原始业务发生点。

(2)财务管理数据的采集应从滞后提高到实时,以实现信息的实时追踪

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高速可靠的网络,实现的成本也较高。

(3)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应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

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 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6、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策略

6.1会计管理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所谓集中化管理,其实质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标是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同一集团内的财务管理部门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才能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6.2 建立学习型财务团队

(1)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2)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信息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人才条件。

(3)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重点培训。

6.3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各种人员的职责范围及其考核办法;安全保密制度,包括制定口令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机房、保卫、数据资料安全等方面应遵循的制度;机器操作管理制度。规定应遵守的机器操作过程和应注意事项;数据管理制度,规定输入、输出、存储、查询、使用数据应遵守的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重新规定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办法以及领用手续;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规定系统维护的申请、审批和应完成的任务。确保系统高效、安全地工作,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2)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明确各部门的控制责任。

科学地设定企业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 ,明确各个控制主体和责任人,规范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审计。

通过电算化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内审人员参与,定期检查和测试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工作情况,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6.4 加强会计信息化

发电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把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从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和财务指标分析等管理功能入手,挖掘企业潜在的管理功能,将会计工作的职能提升到经营管理层次上,加强动态的,全方位的控制;要以“细”为出发点,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悟细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其最终目标在于通过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优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最大限度为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保证。

6.5 提高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程度

财务管理数据的采集应从滞后提高到实时,以实现信息的实时追踪,以优化电力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

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7、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7.1 会计信息处理及其网络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

随着电力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量越来越大,在信息极度分散的情况下如何及时获取信息,实现对公司的有效控制和及时决策,都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制约企业全面竞争力和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化,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

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7.2 信息处理和分析越来越专业化、智能化

从具体管理角度来说,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是否科学和精细,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效益和发展的质量,然而,发电企业的财务分析多数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切实提高财务分析水平,已成为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发展需要专业的、先进的信息处理及分析系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电力企业会加快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符合电力生产经营特点的会计模型,使会计信息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第三篇: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新体制

109771823.doc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新体制

随着电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曾经在财务管理领域中所认同的某些理论、方法、模式提出了挑战。客观而言,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遏制了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与广度,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贸机制运作的客观要求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健全;二是不合理;三是效果差。

一般而言,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应包括:①动力体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的活力,促进财务活动高效运行的体制;②调节体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及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以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体制;③风险体制,这是应付财务活动中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体制;④约束体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体制。按照这一要求,健全、完善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建立一套规范、能动、立体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健全财务信息体制,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科技化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没有一套完善、科学、实用的信息化系统,先进的理财理念和技巧也会黯然失色,犹如在“麻袋子上绣花——底子太差”。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实现物流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电脑设备,形成规范、灵敏、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1、财务信息收集处理系统

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密切跟踪市场变化,统一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方式,完善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完整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形成与企业生产、营销等市场信息相融相伴的

109771823.doc

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系统。

2、财务信息分析系统

财务部门应根据现代企业财务运行体制的要求,按照新的国有企业效益评价指标,结合同业对标,设置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财务报表体系。从企业最基层的责任考核单位到最高层的决策机构,层层明确财务分析的任务和要求,及时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和差异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定期报送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财务建议和备选方案。

3、财务信息预警系统

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财务评价指标反映出来,企业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信息灵敏的优点,按照新的财务评价指标要求,选择能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敏感性指标,如盈亏分界点、收入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不断地反映企业有关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照其最大允许的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超前提出改进建议。

二、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体制,增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力

当前电力企业进行电网改造和公司化改组,有利于达到资产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壮大企业资产实力。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其中包涵的风险。一个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后,市场在哪里?资本的赢利能力如何?湖北近期宣布,2010年前将建成1100万千瓦电源项目,正常情况下,每千瓦容量耗资约4000元人民币,这样,1100万千瓦的建设容量耗资大约440亿资金,而如此巨额资金中,约80%来自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减弱,电力销售受阻,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将出现大幅增长,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体制,减少风险,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从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财务风险控制体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体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结合目前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我认为,事前控制财务风险

109771823.doc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必须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避免内部管理出现的经济风险,应该说这是最容易规避的财务风险,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绝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出现的经济风险(经济案件)都是由于内控制度不全、财务管理不得力导致的,诸如携款潜逃、挪用资金、重复支付款项等,都给国有资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某一投资方案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要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运用概率分析、风险决策、弹性预算等手段,制订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在发生意外时能有效地进行处理。

2、财务风险进行事中控制。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观察、计算、分析、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出现偏差,制订出新的补救措施,有效地阻止或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以减轻损失程度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以及信息安全应受到高度重视,要加强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最大限度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进行事后管理。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已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以免长期挂账,给企业今后发展留下隐患;并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制订今后的风险管理计划。

三、健全资金管理体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当前资金紧张和使用效益低下严重地困扰着电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所以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围绕资金运动这根主动脉来完善当前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具体有以下几点:

1、加强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体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

为避免决策失误造成当前电力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我们要从制度上作出规定,使企业领导人在决策时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参谋作用,依靠财务部门提供的各种信息,投资前研究市场,重视企业投

109771823.doc

资项目的测算、论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和筹资成本率;在充分考虑项目的效益和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及时筹足所需资金。目前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来进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让全国每一个角落都告别点蜡烛的时光,应该说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无论是从刺激经济增长还是改善电网结构而言这项国家政策都是及时有效的,但问题就在于电力部门如何做投资分析上。很简单,电力企业这项投资还本付息压力的大小取决于电网改造的效益,而这种效益只有三个来源:一是电力企业自身节能将耗,降低线损,二是电网建设改造后拓宽电力市场,增加售电量,三是清理目前电价中的不合理的加价部分。理论上而言,这种效益很可观,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国有企业人员众多工资成本压力大,并有不断上升趋势;其次,电网改造后电力市场的增长同巨额的投资相比不配比,有的县市全年电费收入不到1000万元,但此次用于电网改造的资金多达一个多亿人民币,电力企业的利润高低暂不议论,就是这个投资比例本身就够我们寻思的;再次,电力企业原来电价较高,电网改造完毕实行同网同价,不合理价差全部取消。可以预见,电网建设与改造后部分电力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巨额财务费用和债务风险。

2、优化资金结构的约束体制,抓好资金的结构管理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项目所占有的资金与总资产之比。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不同类型的企业的资金占用结构并不相同,确定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方能合理高效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在电力改革的现阶段,发电集团和其核心上市公司最关心的是:在自己的巨额资金中究竟有多少资金可以拿来进行资本运作,实现战略重组。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十分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投入产出效益观念和盘活存量的观念,运用财务预测确定最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并对资金进行监控,定期开展库存结构与资金结构的综合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企业实际资金占用结构尽量达到最佳状态,其余部分则用于短期投资或长期战略投资。

3、强化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体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

为了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有偿使用,发挥电费管理中心作用。一是要防止资金

109771823.doc

循环的中断,强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对电费月收入万元以上的客户建立信用风险财务分析制度,监督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电费收入责任制的实施,加强对应收电费的清欠;在生产上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根据用电高峰、低谷不同时段,积极搞好市场营销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要,防止资源浪费;二是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提高自有资金报酬率;三是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要重视商业信用,也要重视和讲究银行信用,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

4、健全资金补偿积累体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

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的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投资;合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增加留利,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促进企业发展;认真监督管理好资本金,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保证资本金的保值与增值。尤其对借入的款项更要加强管理。根据新《企业会计制度》对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三个条件,以及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等作的明确的规定。电力企业应合理安排为“两网”改造借入“专门借款”的比例,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较长,未来不确定因素多,如果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全部或大部来自“专门借款”,一旦因为人为、市场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使购建固定资产不能按预期时间投产,企业承担的利息费用,将变成承重的财务负担。所以,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取得银行授信额度,既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购建资金需要,又可以避免一次性借入资金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四、健全财务监控体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有机体,实行有效的自我监控是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健全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监控体制,约束企业行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体制的作用。

1、事前预测,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

109771823.doc

“灵活、快捷、准确”的要求,“予则立,不予则废。” 预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环节。企业财务部门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围绕实现目标利润,认真编制涵盖企业主要发展指标的财务预算,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指标体系。主要是售电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的预算,包括单位平均电价预算、单位购电成本预算、单位供电成本预算,线损预算以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等。要按照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政策,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性约束和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尤其是“两网”改造投资,政策性强,投资范围点多面广,不确定因素多,是资本预算的重点,除了惯常的、月份预算外,更要细化项目、台区、线路预算,严格控制投资成本,减轻以后还本付息的压力。

2、事中控制,保证财务预算的实现

财务预算只是一种目标,它的实现还要财务部门对经营过程实现全面的控制。控制的依据是各种财务预算;控制的重点是企业经营过程的生产、营销环节;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经营的弊端,保证财务预算的实现。

3、事后考核,提高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

依照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真实、准确的核算,并将核算结果与财务预算相对比,考核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的程度,对超支和节约情况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并分析原因,为以后预算的制定、控制与考核积累资料。加大预算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领导薪酬、部门业绩、岗位考评和工资分配挂钩,实现年初有预算,年中有核算,年底有结算,实施效果有评价,有效调控公司经营活动,实现公司总体利益最大化。

五、灵活运用财务激励体制,实现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激励体制是根据各责任单位所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数与有关责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经营业绩,实行奖优罚劣的一种制度。科学的激励体制起着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的作用。在财务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体制能充分调动企业各部

109771823.doc

门和人员的积极性,对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项财务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严格、认真地执行财务激励体制。

六、健全完善财务组织体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体制的有序、高效运行

财务组织机构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主体,一个企业的财务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运转效果的优劣。随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精细化、效益化方向发展,要求企业财务部门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完善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四位一体的组织机构,即:筹资部,专门研究企业合理的筹资组合和最佳的资本结构,组织资金的筹措;投资部,专门研究企业合理的投资组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组织资金合理、有效地投放与运用;现金经营部,专门从事货币的收支、有价证券的买卖等,独立参与金融市场的动作;信用部,专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制定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从而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运行的规范和标准,任何一种体制都是遵循一定的规范运行并按规范的要求履行本身的职能的,财务管理体制也不例外,它的健全、完善得益于各种制度的规范、约束和塑造。

参考资料:

万如荣 “入世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与警示”,2001年7月12日 王 林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会计研究》2002年

第四篇:电力企业

一、电力行业情况

近20多年来,特别是在近10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力工业得到全面的快速发展。我国连续跃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国、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稳居世界第二,基本上扭转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

从1979年的全国装机6300万kW,发展到2002年的35300万kW,23年中新增装机29000万kW,平均每年新增1260万kW,特别是近年来,自1992到2002年,装机由16653万kW增至35657万kW,连续10年平均每年新增发电容量1860万kW,其中1999年达年新增2150万kW的高峰。

国家电网分布图

各区域电网2004年底统调装机容量及分类构成电网名称2004年底统调装机容量(万千瓦)总容量火电水电核电

国网系统***06

国网直调980210770

华北电网77007447253

东北电网41493586563

华东电网***

华中电网653741872350

西北电网27061878828

二、主要电力企业简介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于2002年12月29日成立。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20亿元。截至2004年底,集团公司装机容量为3353.4万千瓦,资产总额达到1433亿元。2004年,集团公司发电量为1733.7亿千瓦时,销售收入为411亿元。

目前,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初步形成了集团化运作的体制和机制,构建了集团公司、分公司及子公司、基层企业三级责任主体。集团公司相继成立了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5个省发电公司和甘肃分公司、湖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及云南代表处5个分支机构。集团公司还拥有中国第一家在伦敦和香港上市的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在国内上市的湖南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大唐首阳山发电公司、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唐岩滩水力发电厂等百万千瓦以上容量的大型电厂;拥有正在建设中的规划规模为630万千瓦的目前中国第二大水电工程龙滩水电工程以及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役发电资产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甘肃、广西、四川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集团公司及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并由集团公司拥有的全部国有资产;从事电力能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电力设备制造、设备检修与调试;电力技术开发、咨询;电力工程、电力环保工程承包与咨询;新能源开发。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把集团公司建设成经营型、控股型,市场化、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电力企业集团。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基础上改组的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营电力产业为主,综合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主要经营以下业务:

(一)依法经营集团公司及其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并由集团公司拥有的全部国有资产(含国有股权)。

(二)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热力)的生产和销售。

(三)从事信息、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贸易、燃料等相关产业、产品的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

(四)经国家批准,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等业务。

(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国家批准,从事国内外投资、融资业务。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确定了在新世纪前20年的发展奋斗目标:2010年,实现可控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进入世界500强;2020年,实现可控装机容量1.2亿千瓦。努力建设以电为主的能源公司、以国内为主的跨国公司,把公司办成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华电”)

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中国华电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注册资本120亿元,到2004年底总资产达到1197亿元。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煤炭及与电力相关产业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从事新能源、科技开发,国内外工程建设、承包与监理,设备制造;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等业务以及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国华电的发展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中心,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协调,坚持走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把公司建设成为以发电为主体,煤炭、金融为两翼,国内先进、国际一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中国华电有着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具有实现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目前在役发电装机容量3079万千瓦,总资产1197亿元,分布在全国二十三个省(市、区),其中火电占80.9%,水电占19.1%;现拥有百万千瓦以上电厂10家;控股业绩优良的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

控股装机容量230万千瓦的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

司发展规划,2010年公司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将达到1亿千瓦以上。

中国华电控股的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燃料有限公司、华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华电招标有限公司、华电财务有限公司、华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华信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和华信保险代理公司,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规模,为公司以电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是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五大全国性发电企业集团之一,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企业,注册资本金120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从事电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从事煤炭、发电设施、新能源、交通、高新技术、环保产业、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电力业务相关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经国家批准,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业务;经营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实行两级法人、分层授权、垂直管理的管理体制,目前设立了华北、东北、华中、华东、西北、川渝、山东、云南、贵州、广西10个分公司。拥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

截至2004年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拥有3个全资企业、29个内部核算单位、54个控股企业和12个参股企业。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为2930.39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583.5万千瓦,占88.2%,水电装机容量323.53万千瓦,占11%,风电装机容量17.76万千瓦,占0.6%,其它5.6万千瓦,占0.2%。目前,集团公司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拥有电源点,加上规划电源点,则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电源点。到200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1007亿元。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试点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20亿元,集团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是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截至2004年底,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050亿元,可控装机容量为27958.9MW,权益装机容量为22257.2MW;其中火电机组18723.3MW,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66.97%;水电机组7884.8MW,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28.2%;

核电机组1350.8MW,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4.83%。

集团公司包括130家成员单位,15家参股单位。职工总数约为79000人。

集团公司现有资产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在香港注册的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搭建了集团公司境内外资本运作和国际化发展的平台;所拥有的“中国电力”红筹股业绩优良。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发展;拥有在电力设备成套服务领域中业绩突出的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拥有流域开发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五凌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拥有12个已建成的1000MW以上的大型电厂;拥有原国家电力公司全部的核电资产。

第五篇: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跨越式发展创新优势

跨越式发展再创新优势

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议》和胡锦涛提出今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实现“翻番、小康”的重要时期。泰州开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顺应时

代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范运营、加强管理,主动适应新形势,抢占市场份额,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加快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实现与外方合作产品的本地化生产,着力培育“开泰”品牌,使产品结构升级,朝着产品多元化方面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2005年该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做好省内市场的同时,总经理王育华带领有关人员开拓国家电网、华北、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省的外市场;在产品结构上,与国外知名公司加强合作,目前已与施耐德、阿海珐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公司资本、技术、市场、生产、管理、品牌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对配套产品质量监督实行质量监督和供需合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制定了配套产品订购、采购、合同包括有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质量保证及验收准则等。签订配套产品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双方的质量责任。对配套产品实施定点管理,并按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和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对所有的电器产品在组装前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试验,合格后方可组装使用。由于产品质量过硬,该公司生产的220kv隔离开关先后在江西昌南、华北电网秦皇岛、承德、广东电网投入使用。该公司生产的500kv隔离开关在山西阳城电厂运行。良好的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了开泰电气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打响“开泰”品牌;巩固并扩大了成熟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10kv环网柜(sm6、rm6)及中置柜在泰州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去年全年销售额1.6亿元。

开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严格产品质量,采购部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对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按采购标准和产品要求进行采购;客户部在做好客户服务时注意搜集用户意见,进行质量分析。该公司新启动的钢管杆项目,目前生产红火,他们主动介入供电集团公司招投标活动中,同时进一步开拓外部市场,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对新型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研制任务书和有关研制程序要求,严格控制技术状态,经过充分试验为鉴定合格的产品提供有力的数据。使产品研制工艺符合技术协议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所有产品不使用禁用的、质量不稳定的工艺和材料,把经过定型获取有关技术鉴定的产品和工艺技术用于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在保证本地市场供应的同时,开拓外省市场,该公司生产的钢管杆以销售到黑龙江省供电公司。他们不紧为供电部门提供优质的钢管杆产品,把目标瞄准更广阔的通讯市场,最近为联通公司生产高度为五十米通讯钢管杆塔。只有主动创新工艺技术、研制新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使产品结构朝着多元化方面发展,才有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2006年开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开设各项教育学习和培训对员工指导管理,规范工作行为,举办一系列健康向上、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文体活动,参观展览优秀企业或邀请专业教师授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寓教于乐,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以期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新合力,建立起具有公司特色的用工、分配机制,具体内容包括:用工机制中的劳动用工动态管理;分配机制中的骨干年薪制,销售全额提成工资制,管理辅助服务岗位职能工资制,生产工人计件工资制,以此来塑造昂扬向上的员工精神面貌和企业整体形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公司将牢固树立与集团共荣辱的观念,紧紧依靠广大员工,继续发扬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踏实稳健的作风开展工作,为实现开泰电气跨越式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2006年中国电力投资将处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大量的电力项目启动将直接拉动电力设备行业的高增长。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力建设规模也急剧提升,加上系统内与本企业处于同一行业,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在江苏省共有十三家。很多厂家的低中压产品具有相似性,因此必需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市场开拓要高人一筹。公司力争产品领先,从中高端产品上切入(获利);打响“开泰”品牌,(1)、认真分析产品招投标市场面临的新形势,努力做好省、市公司层面协调工作,在区域市场存在保护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找准突破口,增加市场份额。(2)、在对外投标上,公司与各生产基地要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密切配合,取得利润最大化。(3)、做到拾遗补缺,在做好大批量产品投标的同时,加强对用户工程的关注,将市场做细、做活。(4)、加快省外市场拓展开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努力提高省外市

场份额。

确定公司2006年,迅速抢占江苏省内市场,确保泰州地区市场份额,挤占江苏省内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建立完善现有营销网络,积极参加国家网公司的投标工作,借用品牌优势进入低端市场,价格持平,抢占市场份额。面向省内及全国市场,在不断进取中扩大市场,争取系统内中标额占总销售收入的55,省外市场占到20,不断加

强其它行业的占有率。充分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乃至引进外资,与国外资本、技术进行合作,以此来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公司高速度发展。使公司生产经营总量实现递增、经济效益全面提高、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公司所服务客户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实现开泰电气跨越式发展。

下载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有: (一) 电厂类: 中国大唐及下属电厂、中电投及下属电厂、中国华电及下属电厂、中国国电及下属电厂、中国华能及下属电厂、华润电厂、国华电厂等火电厂;垃圾发电厂、风......

    电力企业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班级:电气085班 2011年12月学号:20082101027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电力企业计划管理刘蕾 袁铁江(新疆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新......

    浅析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浅析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股权制衡、内部人控制、企业财务收益权与行政区划体制间的矛盾、激励与约束以及财务人员素质”这五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我......

    电力企业新年贺词

    电力企业新年贺词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晨曦,我们送走了跌宕起伏、令人难忘的2011了充满挑战、蕴含机遇的2012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代表金元集团公司党委向全体员工及家属致以新......

    电力企业工作汇报

    电力企业工作汇报 电力企业工作汇报 电力企业工作汇报 多年来,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企业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不断完善理论武装思......

    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__省桥头发电厂黄占伟辛亚琴【文摘】该文就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具体方法和目的进行简要的阐述。【关键词】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经济活动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

    电力企业规划

    新疆农业大学目:程:名:业:级:号: 导教师: 课 程 论 文浅谈电力企业成本控制电力企业规划杨康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72075203238李勇伟职称:讲师2010年12月25日题课姓专班学指......

    电力企业发展规划

    电力企业发展规划 一、前言(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把创新企业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