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陈珊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质量管理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这就要求抓好质量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本文简单说明中国现存在的问题和为什么质量如此重要的原因。接着回顾质量管理简史,提出了二十世纪以来质量管理的发展状况。对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目的与意义简单说明,作现代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做了举例,对并且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了产品质量提升的方法和我国商业企业产品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质量 统计方法 企业 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重要性
(一)问题的由来
问题红心蛋刀地沟油,从度大米到皮革奶,从双汇火腿肠“瘦肉精”刀沪上盛禄食品分公司“染色馒头”,五花八门的问题食品层出不穷,连绵不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监管体系中存在盲区,无疑是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零售商一旦发生伪产品或欺诈等行为将面临数百万乃至倾家荡产的巨额惩罚。食品安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损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损害国家形象。故质量对人民,企业乃至国家起着至关重要你的重要。
(二)质量的重要性
1.人类生活需要质量大堤的保护
人类生活需要质量大堤的保护,一旦质量大堤崩溃,劣质产品和服务的洪水猛兽就将危及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衣被难以御寒,食物不充饥,住所危及安全,车辆可以倾斜,飞机失事煤矿爆炸……这种质量低劣造成伤害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的事件,打开每天的报纸总能看到,它让我们深思“质量”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人类的生活只有依托质量才能得以提升。我国已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持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进一步和谐协调,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没有质量大堤的保护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只有质量理念全面更新,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质量文化不断普及,才能推进质量工作的全面加强和质量成果的极大涌现。于是,人们可以在冠以“质量城市”、“质量生活”、“质量乡村”。称号的质量环境中,享受现代质量文明带来的生活乐趣,这样人们的生活才得以大幅度提高。
2企业发展需要质量工作的支撑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和生产。一个企业没有产品和服务,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经营活动必将停止。因此,产品策略一直是一个企业营销策略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策略。然而产品质量的核心又在于“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体现在产品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更准确的说,这种产品的服务和质量应能超越竞争者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种物质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产品的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的统一和综合。日本经济强盛的成功之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学习和研究,究其原因,质量是核心。
人们常说一个产品能拯救一个企业,能促使一个企业的发展。更严格的说,只有一个富有竞争质量的产品才能引导一个企业驶向成功的彼岸。
3.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一质量为核心要素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两大主流趋势,世界各国面临着新的挑战,而
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则是挑战的焦点。因此,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在国际上有两个最具权威的评价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系统(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无论是哪一种评价体系,都把“企业管理”作为其要素。在IDM评价体系中,“企业管理又分为“生产率”、劳动成本、公司经营、管理效率”。在WEF评价体系中,“企业管理”又分为“企业组织、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经营”。等等。显而易见,管理成为基础性评价指标,而管理的核心则是“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生活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等等。
根据《财富》杂志2001年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内地纸占了11席,与国际相同业务的企业比较,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因此,中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道路还很漫长,我国质量工作者应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增长作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的概念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设计质量
实际质量指的是为生产产品而规定的产品规格、性能以及外观等表示质量规格的概念。确定设计质量时考虑到消费者要求的质量,本企业的工程能力、技术水品、产品的经济的那个,这也就叫目标质量、(2)制造质量
也叫适合质量,表示生产过程中制造的产品适应设计质量的程度。生产同样德 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质量区别,从而发生质量的分布。工厂所说的提高质量指的是制造质量,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可能范围内与设计质量保持一致的一种制造领域的产品质量管理活动。
(3)服务质量
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只是必须的。但重要的是消费者学会正确使用产使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并在出现故障或使用发生困难时得到保修,才能使消费者对产品感兴趣。服务质量指的是能够使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的有效措施及产品中出现的问题是得到的必要帮助。
质量管理领域的权威Juran说质量就是“使用适合性”。要满足为消费者实际和制造,同时服务质量也要要高,因此使用适合性包含上述的三个质量定义。
确定产品的特性的要素或评价一个产品时的指标要素叫做质量特性。质量特性是衡量产品有用性的尺度,如化学药品的纯度、金属材料的强度、产品尺寸、性能、寿命等。产品特性的值,简称特性。
质量管理中的管理一次包含英语中management 和control两种意思。
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十分丰富内涵的多侧面的概念,也含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质量的含义就不可能凝固不变,二十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调整表述进而永葆时代气息。
(二)质量管理简史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几乎总是包含着质量及控制和管理的内容。早在周王朝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手工业产品的工程局鞥技术规格、制造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质量管理方法。例如,《考工记》就开始写到:“审曲面势,在饬五材,以辨名器。”所谓“审曲面势”,就是对当代手工业品作类型和规格的设计;,所谓“在饬五材”,就是在设计后,;所谓“以辨民器”,就是对生产的手工业产品,通过检查是否合格、能否为官方和民间使用。这些记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的人们对质量的理解。放射出我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光辉。一般的,按照质量管理的方法不同,我们把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1).质量检测阶段
一般指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也即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高于手工业工人,生产产品的的幅度增长要求零件部系统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一生产要求又促使了精密的生产和应用。在18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这种标准化生产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英气了欧洲的广泛关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已经求实认识到一台机器再精确,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特征不可能只取一个数值于是人们提吃了公差界限的问题。这个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经济性的相互约束的新认识,反映了人们对追求产品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佳组合的一种新思考。
(2)统计质量统计阶段
这一阶段指20世纪40年代至五十年代。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电报电话 的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在20世纪的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两个课题的研究组,一个研究从事过程控制,休哈特主张对上产过程的控制,事先做好生产设备的调试工作、生产环境的整顿工作、技术人员的和生产人员的额培训工作,并要求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找那个的规范操作,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控制之中从而达到稳定的目的。休哈特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于,首创了生产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控制图,并于1931年出版了《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一书,这本书奠定了质量控制的理论的基础。
(3)全缪按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一般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质量管理至今还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质量管理的对象、内容和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一时期,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从单纯的使用性能发展为耐用性、美观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全面关注,这就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这质量的需求水平,也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于是,人们认识到质量管理问题不能同外部环境相隔离,只能把质量管理与整个企业管理问题不能那个同外部环境相隔离,只能把质量管理与整个企业管理乃至企业以外的社会相联系,只能把其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乃至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于是联系的观点制约的观点、沟通的观点在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在科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观念被充分强调了。美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但是发人深省的是,全面质量管理真正在实际中取得成功的是日本。
日本在推行中的一个特点是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觅求结合起来走吃了一条日本化的管理新路,创造了新的方法。经过努力,到90年代,美国的钢铁、汽车等质量有赶超了日本。这种经历有为全面质量管理重在实践、重在应用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在新的形势对质量管理的深层呼唤之下,我国的质量必将迈向新的发展时期,必将成为质量大国,对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三 统计质量管理的观点
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其主要观点主要包括质量统计分析和质量统计推断。
(一)质量统计分析观点
(1)质量的贴纸具有波动性,所谓质量的特质性,是指测量的质量特质数值,如尺寸、强度、重量等。实践证明在生产过程中不管如何保持特条件,即便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测量手段、生产环境等条件相同,生产出来的每一批产品的特性值总不可能完全相同,总是存在或多的差异,这就是产品质量的波动性。可以说我们是生存在“波动的世界”中,这样的波动时我们无法避免的、因此直来给你特性值也具有波动性,产品质量波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2)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具有规律性
在生产过程中尽管采用各种措施保持条件稳定,但由于有偶然性的原因的影响,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特性值总会有波动。理论和实际证明,对于数量很大的一批零件来说,特性值的波动存在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变现在频率的分布上,就是一种大量现象的统计规律。在质量管理中 常应用的有正态、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等几种典型分布。
(3)影响特性值波动的原因
影响质量特性值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人员、材料、方法、机器、测量和环境6个方面。人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文化素养、熟练程度和身体素质等。
机器:机器设备、工装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材料: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等。
方法:加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正确程度等。
测量:测量设备试验手段和测试方法等。
环境: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含尘度、照明、和振动等。
(二)质量的统计推断观点
在自己量控制中经常遇到要确定一批产品质量的问题,这整批产品零件称为母体或总体,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可能对整批产品逐个进行检查,而只能从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抽取的一部分零件叫做子样或样本。统计推断的观点,就是要从检查子样质量的统计特征来 推断整个来母体质量的统计特征,即用部分来说明整体的观点,由此产生了悠扬检验的理论。
四 常用统计技术方法与基础知识
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找出产品质量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消除系统原因引起的波动。在质量的统计分析观点的理论基础上,人们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的统计技术和方法。早期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控制图法、推移图法、对策表法、流程图法。随着人们对质量管理:工作人士的加深、直来给你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质量工作被列入企业战略工作中,质量管理方法有利进一步法人发展的需要,因此,有产生了新型的质量管理方法:树图、亲和图法、关系图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解析图法、网络图法、头脑风暴法、水平对比法等。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质量管理方法的使用,随着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得到推广。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不确定评估等统计技术与方法在质量管理的应用都得到不断深化。
五 我国产品质量提升策略
ISO9000:2000版对质量改进的解释为,质量改进时建立在一些基本过程之上的,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改进时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强顾客和其他相关满意的机会。为了有效实施各种形式的具体质量改进活动,并取得成效,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和评估现状,一识别改进区域。
(2)确定改进目标。
(3)寻找可能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4)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一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7)这个是采纳更改。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讲,改进时一种持续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均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组织中的全体人员都应接受有关应用质量改进工具和统计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1]Jack·Levin、James Alan Fox:《社会研究中的基础统计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8.[2] 岑咏霆:《质量管理教程》,第二版,伤害: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3]韩直能、李喜军:《现代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黄宏升:《统计技术与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第一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0.
第二篇: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大兴安岭岭、林、花、等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再看看伐木工人欢声笑语,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疾驰的火车把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各地。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密不可分。真正理解“兴国安邦”这个词语的意义。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大兴安岭景色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大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古诗两首《所见》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时,利用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播放读)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动画演示)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捉住蝉 …… 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伸出了让人激动的小手。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远程教育资源课件苏教版一年级至五年级语文,每一课几乎都有识字flsh的动画制作,生字各种笔画顺序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且读音规范清楚,这样既规范了老师的书写和读音,又给学生树立了样板,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效果好,且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熟悉信息技术教学环节,要提前熟悉教学资源或者利用现有的条件,上网查阅资料,充分准备,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问题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一位教师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例如: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学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一位教师讲解《圆周率》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圆周率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他的动画课件,学生了解了圆周率,同时揭示了圆周率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圆周率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
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八、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根据学生课上信息反馈,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如指掌,便于个别辅导。对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起其它练习。这样的课堂练习节省时间,体现了全方位个别化教学,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果。知识的海洋,源远流长。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还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难记难学的知识,教会学生积累知识。教师可以把平时散见的知识点,通过计算机积累起来,教到某一知识点时就教取出此知识,进而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资料,节省了时间加大了容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授课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特点,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方便等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制作课件过程中,首先,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其次,课件制作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方面。在制作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档,力求使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精练、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目了然,比如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每一张幻灯片制作成多个文本框,重点和难点处添加特殊颜色和符号,可根据需要,将文本框的内容制作成动画效果,同时设置对象出现的时间和顺序,还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基础上,经常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音像资料应用到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做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围内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环境。
十、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十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利人又利己。
十二、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适应飞跃式发展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它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起到了任何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苌池联校 王文豪
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各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以信息传输为主要功能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始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远程通讯与卫星传播的大力推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GSI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而现代教育技术集成了以上各种科学技术与有关教学的设计、开发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优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并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加“现代”二字,旨在强调吸取教育技术的成果、理论和方法,使其更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前沿性,强调最新的科学成果具有的强大的功能与作用。应该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目前教育改革中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一般以老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主宰着教学,学生属于教学中的从属地位,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性。为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教育工作者按照先进的教育思
想、理论、方法,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要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培养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创造性的人才,强调学生要学会发现知识、自己去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急剧增长与科学的迅猛发展,如果学生不会学习、缺乏创造性,那么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关键的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即现代教育技术是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这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与突破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点、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2.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基本理论基础就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师由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由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这种观念在教师和学生中逐渐形成。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使教学的最终成果得到实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实质上是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和素质培养,忽视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设计受
行为主义影响等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教育改革。为此,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取有力的具体措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授予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使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促进学生学习。
3.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技术手段,可以从课堂结构、教学模式、传播途径等多个方面实现革命性变革,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这是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的重要举措。21世纪信息时代所需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靠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现与发展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同时素质教育在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只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才能实现。所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4.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信息量,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可重复性强,多媒体教学传递和展示的信息是经过教师的优化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节省了老师板书、作图的时间,因此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应用现代教育
技术,利用电子媒介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载体相比,当今电子媒介有着惊人的密度。一张光盘可以装入一部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因此在信息时代,由于电子媒体计算机能存储大量的信息,学生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计算机,就等于步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学生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信息,各时期、各阶段的资料可以随时调用,教学内容可以重复展现给学生,这样对学生的体力和脑力都是极大的解放,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策略
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设好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才能有力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转变传统教育不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地方,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进行。主要包括:(1)基础设施建设。通常包括:适合于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用的多媒体综合教室。教室中拥有电视、录音机、电脑和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建设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增强教师授课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更加丰富多彩;适合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适合于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的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地区性内联网络系统、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系统等。加强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建设,能有效的丰富教育信息资源,增大信息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2)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
有常规音像教材、数字化音像资料(CD、VCD、DVD、LD等音像材料)、CAI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基于网络的软件等。电子媒介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学生们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资源,使学生们可以接触更多想要了解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国家及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竭尽全力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教学目标,为办好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而共同努力。
2.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教师队伍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深化,要求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要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首先应当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竞赛活动,使他们尽快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生力军,能够为搞好现代教育教学贡献一份力量。在增强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还应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和态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体系建构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增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将职能由“教”转变为“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和知识
体系,激发学生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3.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方法、手段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上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其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更好地解决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把最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用到教育中来。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2)关于远程教育技术的研究。(3)关于现代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4)关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5)关于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研究。(6)关于教学评价制度、评价准则的研究。(7)关于教学管理及考核办法的研究。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如何有效地应用于阅读教学中
作者: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中学 周英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电教化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它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要想使电教化手段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还必须注重电教媒体的合理选择以及运用,电教手段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的运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探讨电教媒体的合理选择及利用.【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者的兴趣 ,电教媒体,媒体的功能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越来越清晰地突显出来。多媒体,它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能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都喜欢借助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效果表现得最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
初中教材《论语》中有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的内容 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平时,就有学生这样抱怨:刚发下来的课本,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特别是文学作品,自己看时觉得挺有意思,待老师一分析反而兴味索然。什么原因呢?这跟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有关系的。如果大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学生就能很快转入乐学、易学的轨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例如《背影》一课的教学,我往常采用的方法是:范读——正音——自读——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虽然我也注意了师生的互 动,但我总觉得学生是被我牵着鼻子在走,教师讲得深刻,学生听得却模糊,他们怎么也无法被文章中的那种感情所感动。很多时候我都在反思我的教学方法,为什么我就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针对这一状况,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第一步:我用《儿子眼中的父亲》这篇文章导入新课,文章内容不多,用课件播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与课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能体会到父亲对你的关爱吗?第二步:播放课文录音。第三步:父亲买橘的画面和录音同步播放。通过上述几步教学,荡起了学生情感的浪花,特别是通过第三步,借助多媒体特有的图画美、色彩美和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都直观地再现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情感细胞,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而然地,他们很快融进了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用心的境界。
二、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教学方法为了解决教学重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学生掌握的效果仍然不好,在教师反复的讲解之时,听话的学生可能只会产生疲劳感,不太听话的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此时你有效借助多媒体,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就说《背影》这课吧,本课重点是第六自然段,它详细地刻画了父亲买橘子时留下的背影。为了让学生体会父亲关爱孩子的深情,我先播放了父亲买橘的录相,让学生体会蹒跚走路的艰难、攀爬月台的困难;然后再听片段朗读,找出描写父亲买橘背影的句子;学生试读,要求读出感情;在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上,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为什么背影凝铸着父亲的深情呢?你能结合词句具体说说吗?这时学生的参与非常积极,他们能从父亲的体态、衣着、动作、服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的慈爱、艰难和努力,他们能够体会到:背影浓缩着父爱深情,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本文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父爱,感受父爱。十二三岁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重,如果不能有效把握的话,他们或许就如不懂事时的朱自清一样,认为父亲的关爱是多余的,是可笑的,是迂腐的,而且很多同学在写人的文章中,他们可能尽其所能,突出那人是如何关心我,帮助我,却忘了表达被关爱中的我的感受。因此我再次回放看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朱自清赶紧试泪的细节,提醒学生注意:本文四次提到作者流泪,并且每一次的流泪几乎都与背影有关,从这便可看出,文章的主题不单是表现父亲疼爱儿子,还包括儿子怀念父亲的深情。
三、利用多媒体,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看和说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背影》这一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回想自己身边感人的亲情故事,并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设计了一个题目,并用课件播放:同学们,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拥有它的时候没有发觉。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它也许就是床头的一件衣服,放假回家时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一件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人,你感受到了吗?你有过被父母感动的记忆吗?想一想吧!谁愿意把你的幸福和我们一起分享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师热情的鼓励之下,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人故事。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感到:他们的情感世界是多么丰富,只要我们成人付出了,他们的心中就会掀起小小的波澜,他们的单纯、可爱绝不充许我们亵渎。
四、发挥多媒体功效,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语文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教学中大家都觉得课时紧张,如何在课堂内提高效率,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多媒体4 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背影》一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ppt课件,把教学目标,作者介绍,正音练习,听读要求,段落层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都制成幻灯片,根据教学进度适时使用,这样不仅一目了然,加强直观,还节约了课堂上的板书时间。课堂的有效时间多了,就可以用它来加强训练。在《背影》一文分析完后,我利用节约的时间,把父亲买橘的录相多次播放,让学生尽量用课文原句描述父亲的背影。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我还针对本课语言朴实的特点,设计练习用幻灯出示,在课堂上给学生练习,这样使课堂信息量增多,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改变了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无精打彩地听的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生动活泼的“主体教学”。
第五篇:计量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计量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计量是质量的保证”。企业产品质量要提高,必须有计量来保证。只有加强计量管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本文主要论述了计量工作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计量计量管理计量检测体系质量质量管理
引言: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计量工作于产品质量的基础保证作用的体现更为明显,而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生产,就是要求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收入、铺新摊子、盲目追求数量,转换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上来。建立科学的和完备的计量检测体系,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备条件。计量是企业现代质量管理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
在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中, 加强计量工作是当前企业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计量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和管理工作,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计量的根本目的其实不是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本身,也不是测量值越准越好,而是作为质量保障的手段,应严格满足行业和企业的计量要求,计量标准过高,购置计量设备成本增加,计量标准过低,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计量要求,降低了产品质量.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计量保障体系,才能保证企业计量工作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计量测试工作是整个工业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最基本的条件。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成品,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下面我们来探讨计量工作在企业质量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一、计量的重要性
第一,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实物质量大都是可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对于那些因科技水平限制暂时还不能直接测量的特性,一般也尽可能用这些特性的转化量、模拟量、导出量来代替,从而能科学地用测量手段定性地分析和评价质量的好坏。第二,计量与生产降耗关系密切。降低消耗是降低成本的根本因素,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 , 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 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 , 获得更大的盈利。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利用测量设备来监测、分析和掌握能源、物料的消耗规律,探索最佳控制点,指导节能降耗,则是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只有加强计量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经济管理效益工作的不断深化,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三,经济核算离不开计量工作。物料进、出厂环节配备准确的计量器具,可以使企业避免由于进厂物料亏量而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在物料产品出厂时配备准确的计量器具,不仅可以避免由于多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避免由于少付而影响企业的信誉。进厂原材料计量验收,出厂产品计量核算,是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缺乏计量检测手段或计量不准确,将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经济核算要以计量数据为准。加强企业管理,车间、班组必须进行经济核算,消耗的物料都要进行全面计量,依计量数据作为经济核算的依据。因此,要求计量器具必须准确、可靠,否则就会直接影响核算,损害有关各方的利益。降低消耗是降低成本的根本因素,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多的盈利。因此,降低消耗是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从生产流程看,选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选用能满足工艺条件又易于掌握的设备,都是降低成本的因素。
但是,前提是要通过检测数据证明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这除了涉及到产品质量检验外,原材料、原器材、计量仪器设备的选用和比较,都得靠测量来评论、判断。
二、计量对企业的影响
1计量在企业中的作用
计量是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计量测试工作是整个工业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最基本的条件。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成品,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实践证明,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学问,计量管理和计量科学技术是紧密联系的同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我国产品质量不尽人意和企业管理滑坡的情况,应该说与企业计量工作薄弱有很大的关系。
企业计量管理工作需要法制制约下的有序的依法自主管理。建立计量检测管理体系是为企业提供计量保证,提供检测手段,保证量值统一、准确,以使企业内部的计量器具得到有效管理。计量是实现社会化生产的技术基础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从小作坊的单一手工加工发展到现在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身就要求有高度的计量保证。生产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验为主的阶段,半经验、半科学阶段和科学阶段。计量则是科学生产的技术基础。从原材料的筛选到定额投料,从工艺流程监控到产品的品质检验,都离不开计量。从一辆汽车的设计、零配件生产、到组装出厂,没有统一的计量做保证,是无法想象能行使在马路上的。3 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计量检测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水平,产品标准要靠计量检测才能制定出来,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又要靠计量检测鉴定、检 验。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要不断地推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所以没有先进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产品出厂前的质量保证和在市场流通中的质量保证均为一句空话。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都是以完备的计量检测手段,作为其技术基础来保证产品质量。
三、计量工作与质量管理活动的关系
影响产品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如原材料、工艺、设计水平、加工能力、工人技术、技术标准、协作件质量等等。质量的好坏最终都要表现在产品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具备的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耐用性等产品的技术特性。这些特性大多是一些可测量的物理量、化学量。对那些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直接测量的技术特性和质量特性,一般也尽可能用这些特性的转化量、模拟量、导出量来代替,从而能科学地用测量手段来定量分析评价产品质量。对产品成品是如此,对原材料、协作件、半成品也同样是如此。对生产的全过程,都必须应用各种测量手段对质量特性进行监控。产品质量要靠工艺装备和技术来保障,但最终却要凭先进测量手段所提供的准确可靠的数据来确定。
计量是手段,质量是 目的,计量与质量的关系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企业要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就要保证生产和经营中的计量测试手段齐全、准确,从而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核算,才能控制工
序质量和产品质量。因此,抓好计量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也是
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当前,从国际形势看,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随
之而来的是产品的国际贸易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必将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要提高产品质量,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信息,质量依据无从谈起,因此严格的计量管理,才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世界上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
把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工艺装备和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作为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
把计量管理融入到企业整体质量管理之中,只有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性数据,对于加强和改进项目工程实体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了工艺过程的检测控制,对提高过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以计量为基础,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上水平
1、建立有效的计量检测体系管理网络
企业应建立以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总工程师为管理者代表的计量检测体系组织机构网络,技质部为计量主管部门、分公司技术经理、技质科、项目经理部组成计量检测体系的执行组织机构。
2、结合实际编制测量管理体系文件
企业依据国家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测量管理体系技术文件》及《测量管理体系记录》四个层次文件,采用专用程序对计量器具进行动态管理。在《技术文件》中规定了主要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自检器具的自校方法、作业指导书、量值溯源图、经营、能源、安全的计量检测策划;按工艺过程编制了《计量检测网络图》明确各施工过程中所需配置的计量器具名称、数量、检定周期、精度要求,为施工的过程控制提供了计量保障。
3、增加测量设备投入,提高测量精度,扩大业务范围
企业应增大测量设备购置的资金投入。例如我公司原先现场全部使用光学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工程测量,仪器受人员、环境、操作水平的影响较大,现在我们针对面积较大,形状复杂的工程增添了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精密仪器,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在试验室的试验检测方面也不断增加设备投入,随着生产线的增加,及时购置检测设备,如添加了砂的含水率在线检测,建立健全试验室,确保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监控,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保证产品质量。
公司中心试验室完善检测手段,积极开拓试验检测新项目。
4、加强计量管理,促进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提高
计量工作是质量信号的一项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要保证其工作质量,只有做好上述几方面的工作,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技术能力的提高。
5、企业计量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如果只侧重于对测量设备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国际ISO10012新标准提出了在测量设备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对测量过程的控制体系,加强对测量数据的持续监控,才能达到建立企业计量体系的根本目的。只有把“设备管理”与“数据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这也是我们企业在计量管理方面持续改进,不断追求的目标。
五、如何加强计量管理工作
一、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计量基础工作。
设置计量管理机构,对计量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质检处领导负责、各分厂实行二级质量管理,并配备一名兼职计量管理员,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形成了一个计量管理网络,为企业的计量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对计量检测设备实行“A、B、C”类管理,实行“全面监督,保证重点,区别管理”的管理方法,即:计量标准器具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重点控制,做到登记台帐并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和计量管理规定,合理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向上级计量部门或有资格可溯源的部
门定期送(请)检并取得检定合格证书;对于计量特性相对稳定又无条件校准或检定的,我们编制了自校准规程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比对、校准,并保存校准原始记录备查;工作用计量检测设备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根据这些计量检测设备的分布情况、使用频度、使用年限、使用环境、准确度等因素合理安排周期检定计划,分类管理。确保在用计量检测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了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合格率100%,自检的计量检测设备检定率在98%以上,实现在用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有序不乱。
二、树立部门形象,增强服务意识,做到监督与服务相结合。
计量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开展计量检定工作的目的,就是为生产以一线提供计量技术保障。所以,企业的计量机构应当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把管理、监督与服务于生产结合起来,使计量工作满足生产一线的需要。把到期检定的计量器具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分批送检,承诺“工作计量器具送达计量室检定滞留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工作日”;另一方面,以一线生产需要为中心,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提高检定、修理计量器具的工作效率,尽量缩短在计量室滞留的时间,及时完成检定及时通知送检单位,避免了因送检时间长而影响生产的现象。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是保证计量检测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注重计量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定期的组织分厂兼职计量管理员培训、学习;同时,经常与外单位同行进行技术交流,积极参加上级计量机构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取得资格证书,实现一人多证,即解决了内部不同专业工作量不均匀的问题,更提高了计量检定的工作效率。计量技术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计量是实现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计量是实现物料核算,降低成本的基本保证;
三、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计量是科学利用能源的基本条件;
五、计量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必要保证。
总结:朱镕基同志曾经说过:“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成品,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生产一线离不开计量。因此,只有搞好计量这项基础工作,才能促进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奇.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建立与发展的探讨,标准计量与质量,1998(6)
2.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3张公绪主编,质量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张公绪主编,质量专业工程师手册,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
5刘光庭编著,质量检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6王立吉编著,计量学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7国务院计量行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
8质量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