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时间:2019-05-15 12:2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第一篇: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318000)李哉平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318000)沈江天

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318000)张智青

搞科研,资料是不能少的。它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结论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与处理的程序分析,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科研的效率。

一、按图索骥

实施课题方案,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按图索骥”来获取文献资料或事实数据。㈠文献资料

指分布在书籍、报刊、网络和教育档案之中的现成资料。

⒈搜集内容:该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研究成果、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以及存在问题。了解上述内容有助于弄清问题所涉及的各种概念和修正你的研究课题,还可能受到别人思想的启发,触动自己的灵感,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观点。

⒉检索步骤:明确范围→选择工具→确定途径→查找原始文献

⒊文献来源:①图书馆藏书。查找时可充分利用文献检索工具(目录、索引、文摘等,如《教育文摘周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参考工具书(专题述评、动态综述、手册、年鉴、大全、百科全书等),以专业期刊及核心期刊为重点;②档案; ③网站浏览;④资源库

[中国知网(子网:中小学多媒体数字图书馆)、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通常来说,应以专业性强、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并能及时反映最新研究动态,介绍最新研究理论,推广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资料为主导。

⒋检索的技术路线是宽→狭、近→远、易→难,要求准、全、高、快,有顺查、逆查、跟踪等检索方法。最好从二手资料入手来查找文献,根据查阅的二手资料再回头去查找第一手资料。

㈡事实数据

指通过研究者自身的观察、体验、感受、实验和调查而得来的资料,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要直接接触。搜集前要依据研究的具体目标,对资料范围作一个界定,对不同的资料采取不同的对策。

⒈定性记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而用定性的手段记录下来的资料。有两种:①客观性的,即对象活动的真实记录;②主观性的,即带有研究者主观感 1

觉的描述等。

⒉定量数据,指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在教育研究中,定量数据的获得首先要有有效而可靠的量化手段。如为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的测验,若没有可用于对其进行量化描述的较为合理的模型,就无法获得可信的定量数据。

积累了丰厚的文献,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比别人看得更远”。获得了全面的事实数据,我们的课题才能具备坚实的基础,避免“假大空”的错误。

二、集腋成裘

从课题的确立到研究方案的实施都离不开资料的有效积累。通常许多教育研究的灵感往往来自“厚积薄发”的嬗变。相关资料的积累可分为行动积累(实践中直接的经验性积累)和学习积累(学习中间接的知识性积累)。这里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介绍两种具体的积累方法。

㈠问题追踪法

在教育实践中围绕某一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在不断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自然积累起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个问题都可能存在一个互为因果、层层深入的链条带,随着问题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探究进展的步步推进,由此积聚而成的资料也就构成了一个严密有序的逻辑系列,为各个阶段的教育研究提供有力的事实或理论支撑。运用问题追踪积累法的关键是要选准一个既具体明确又有深入余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那种切口小,可供探究的空间大,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问题。

如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评改效果问题。有位老师,首先就作文评改效果的问题,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多项问卷调查,发现影响作文评改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二:⑴评改标准模糊不清,⑵评改模式僵化落后。由此又引出两个相关问题:⑴作文评改标准的建立问题。传统的评改标准只求共性,只重结果,是一套静态的终结性的目标体系,他据此提出了“目标(常规目标与辅助目标)+特色”的作文评改标准;⑵作文评改的课堂组织形式问题。发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改自评,是促进学生作文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他据此设计了有关自改自评作文教学的课堂组织流程图。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进一步发现学生作文“自改自评”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成就动机的有效满足,因此又引出了关于作文教学中“成品意识”的培养问题的探讨和文化视角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㈡主题拓展法

问题如果过于空泛或抽象,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追踪。此时,我们要将这些暂时还难以驾驭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相关的“主题”,用主题拓展法来搜集占有研究所需的各类资料。围绕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专题,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和必要的调查分析,对相关的资料做出尽可能完备的搜集整理,逐步形成以主题为中心的资料集合圈。其作用主要是帮助研究者及

时了解有关研究的发展动态,为筛选课题时的准确定位提供现实参照。

与问题追踪法的严格要求不同,主题的选择可大可小,拓展积累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也要考虑主题的适切性和时效性,要注意对有关资料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必要的分类整理,不可茫然无序。用作拓展积累的主题如果越具体,就越便于把握。教育实践中涌现出许多的新事物,在尚未定性定型或定论之前,不妨以主题拓展积累法来搜集占有相关的资料,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当然,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这是长期功夫,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学习优势、兴趣爱好,特别是要围绕个人研究方向有选择地积累资料,并适时吸收、转为已用。有藏书法、笔记法、摘录法(做卡片)、拆剪法、复印法、电脑存档法等方法。随时随地搜集、保存各种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系统化,经常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在阅读和探索过程中,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研究的冲动。

三、去伪存真

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和简单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通常,对于文献资料要求它有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数据要求它有真实性、典型性、概括性。

筛选的主要环节是鉴别,即原始资料进行评价和核实。⑴辨别真伪。我们从事物的总体及联系上挖掘事物本质的真实性,并结合各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不被局部或暂时现象迷惑。比如一个教案,应看它与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如果教案脱离实际,不能实施,格式和文句写得再好也没有用。⑵区别质量。刚开始鉴定时,也可能难于一眼看透,但只要认真鉴别,多熟悉资料,就能学会对资料的质量进行鉴别。如学生的分数在提高,但若试题的相对难度下降了,这一提高就很难说明什么。这时应搜集更多的资料,如与其他学校的成绩对比,或追加必要的测试,以取得有效的资料。

筛选时,应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倾向,切忌意念先行。既要选那些符合自己假设的证据,也不能忽略相悖的证据。对同一课题持不同观点甚至对立观点的资料,也可如实引用,不要轻易否定。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统计学的观点。对孤证材料要慎重。

最后把全部资料察看一遍,如有缺漏的或不完整的,则需要充实。

四、分门别类

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择其重要与可用的,按适当顺序快速浏览资料,根据信息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这样就将有关信息资料分成不同的组或类。然后,按分类标准将总体资料加以划分,构成系列。

对于定性资料,通常运用比较法鉴别出材料内容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共同点将

材料归结为较大类,根据差异点将材料归结为较小类,从而将材料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层次的系统。

对于各种数据,通常有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两种分类方法,其中后者又有类别、顺序、等距、比率等四种。通常采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的方法。

分类要遵守形式逻辑的分类原则。对资料的分类不应停留在现象分类水平上,而应力求提高到本质分类的水平。如笔者对化学教学板书的思考。先是尽量罗列出各种形式的板书,并逐一进行归类,总结出化学教学板书十八式,如摘要型、归纳型、解剖型、设疑型、示意型、描摹型、轨迹型、网络型、流程型、解析型、对比型等。然后对各种板书形式进行比较,去发现各种板书间的相似处与差异点,在此基础上再分大类。如摘要型与归纳型同样是以知识要点的呈示为重点的,只是摘要型是先纲后目,逐步展开;而归纳型是先目后纲,逐步形成关键概念,因此把它们归为提纲式板书。再基于上述分析,提炼出“板书是教学内容和内在关系两大要素与讲授语言同步的动态呈示”的观点。[可参见《浅谈化学教学中板书的形式及运用》(化学教学1990⑹)、《浅谈化学教学板书设计的原则与方式》(化学教学1999⑼)]

五、自成一家

就是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选取资料中精华、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辑录或概括,使之由“零碎”变成“系统”,由“杂乱”变成“有序”,并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尽量用数据和典型事例)。

主要包括:转化----把非文字性资料和访谈记录转化为文稿;二次选择----去掉重复、过时的资料,选取重要的、有用的资料;摘录----对资料中的事实、观点、数据和结论等重要内容进行摘录(要忠于原材料,并注明来源和出处);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资料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加以概括;编排----按资料的内容、观点、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以便查找。对于重大的研究课题还要求写出文献综述或评论。

运用卡片方式要注意:⑴文字要精练;⑵每张卡片最好记录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⑶要对卡片进行分类编号,以便查询。

对搜集到的数据,我们只需根据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便可。若对搜集的文字资料做量化处理,则要编码,可借助于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的汇总和分析。

六、条分缕析

即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占有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特定课题的现象、过程及内外各种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理论框架。

㈠基本步骤

⒈阅读。通读整理过的资料,努力寻求“意义”,寻找其中的区别与联系。

⒉提炼。从大量资料中抽取能说明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不能“想当然”。

⒊解释。在确定资料核心内容和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建构用来解释整体内容的框架。㈡分析方法

⒈定性分析

即为对资料做整体的分析,主要使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抽象与具体、演绎与归纳等逻辑方法来提炼观点;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评价。

如由事实资料来确立论点方法的具体程序:⑴把搜集整理分析过的资料写成卡片,每张卡片写一项,并且加上标题,这些卡片上的资料就是教育研究报告的论据。⑵把所有的卡片像打扑克牌那样撂在桌上。⑶按照教育研究报告的各部分要求,把内容相关的卡片集中在一起。这样就得到了若干个卡片群。⑷对每个卡片群依次细读,并琢磨:为什么会把这些卡片放在一起?它们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把思考的结果概括地写在一张新卡片上。这一步实际上是从客观资料中提炼出下位论点。⑸阅读并琢磨各卡片群上面的那张新写的卡片,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把它们彼此的联系写成简要概括的卡片。这一步实质上是从下位论点中提炼出基本论点。⑹阅读各大卡片群,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最终的思考结果就是中心论点。这一点实质上是从基本论点中提炼出中心论点(主题)。中心论点(主题)是教育研究报告要表达的中心是教育科研成果的核心所在。

以上方法能帮助我们从大量的事实资料中提炼出中心论点。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机械、烦琐一些,但是它对于我们由事实资料出发逐级归纳出基本论点,直至中心论点是很有作用的。初学者不妨试一试。等到熟练掌握之后,我们可以学习它的思考方法,不用做很多卡片,只是在头脑中将资料整理归纳,就可以很快完成由资料得出基本论点,甚至中心论点的过程,完成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过程。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研究资料(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千万不能牵强附会,而且要特别注意各基本论点之间、基本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⒉定量分析

基本统计方法有:⑴描述统计 ①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②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的程度的量数;③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等;④相关程度分析用相关系数。⑵推论统计 ①总体参数估计,②假设检验。⑶多元统计 ①回归分析;②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③聚类分析。各种统计方法和公式自身的使用条件,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以及研究设计都是统计方法的选用依据。上述各种统计方法都已有了计算机软件,如SPSS(社会

科学统计软件包),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得到相关结果。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通常这两种方法交互使用。

㈢资料的使用

主要是引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⒈直接证明。直接引用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使材料及其观点成为自己观点的论证的一个环节。

⒉间接证明。引用的一段话并不直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它有一个基本立场,或者是一个逻辑起点,一种研究的方法,从这种立场或逻辑起点或研究方法可以推论至我们的观点。

⒊反证。我们引用的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或说法。为什么错了呢?因为立足点错了,或使用的方法错了。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一个正确的立足点或方法,根据这种正确的立足点或方法,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那正好是我们要证明的观点。

⒋部分证明。这则材料包含了哪几个(或哪几层或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哪几个意思是对的,为什么对,哪几个意思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这样的分析,本身就是一个证明过程。

事实上,资料搜集和使用的工作贯穿了研究的全过程:我们往往是先确定研究的大致内容;其次根据这个大致内容确定资料搜集的范围;然后阅读了主要的资料后再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最后根据具体内容全面搜集原始资料,搜得的资料又充实了课题研究的基础。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⒈李春山.重视教育文献资料的查阅.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7-8

⒉唐忠义.数据资料的积累.上海教育2002(20)

⒊池方浩、池哲萍.教育研究文稿的写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⒋陶保平.研究设计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⒌张建.研究报告撰写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原文刊登在《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4期上

第二篇:课题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课题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主讲田晓晴2012年11月16

本,我校共有12项县级课题、37个校级课题立项,涉及一线所有在职教师。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然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如何科学、有序地搜集整理过程性资料,还有许多教师处于茫然的状况。为了保障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高质量的课题成果。今天我们专门谈谈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占有量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全面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将从以下两方面介绍:课题过程性资料的内容、课题资料怎样搜集和整理。

一、课题过程性资料的内容

1、什么是课题资料?

课题资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资料,是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一个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更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

2、课题资料的种类

从目前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方面资料:

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是课题研究前期以及课题研究中所作的调查、测量、检索、研讨等等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

计划性资料。计划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如实验记录、实验教案、活动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家长的反馈、课堂观察记录等。这些资料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专题性资料。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运作的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是专题性资料。如专题讲座、报告、研讨、文献资料。效果性资料。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检测,对课题实施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估等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资料,这是形成最终成果的主要资料。如个体、群体的变化。如测试卷、学生的作品成果等。

成果性资料。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课题研究结束都育来自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这些总结对课题终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阶段总结、课题总结、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其中,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也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性资料。对于小课题研究来说,过程性资料已经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部资料了。这些资料比较繁杂,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3、课题过程性资料主要有哪些内容?

课题立项申请书

批准书

课题方案(具体每个阶段的研究计划、每个阶段的总结)

过程性资料(材料与课题要具有相关度):

★围绕课题展开的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阶段报告等;

★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

★围绕课题的研究课实录或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教者自我反思、课堂评价表、光盘、图片、影像资料;

★教育教学效果测查情况,检测评价试卷、问卷及检测所得的一些数据资料;

★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全部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测验统计等。★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课题小结、随笔、案例分析、课题组成员所获得的荣誉。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总结、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级别、文章)、获奖论文(注明级别、等次)、撰写的专著。

★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大事记,主要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效果、效益。★课题中期评估申请、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

★课题结题申请书、课题结题报告、最终成果

看到这些内容,老师们一定会感到非常熟悉,我们日常教学中就在做着这些工作,比如:教学反思、随笔、案例每月都写,教学活动我校也是经常开展。但我们获得的资料可能只是侧重某一方面,它们是独立的、零散的、无计划的,有效的搜集、整理、分析,使零乱、繁杂的资料成为典型、有序的资料,为验证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最终会取得研究的成果。

课题资料中有了这些材料,不仅使文档丰富而有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使课题实验者对各个研究项目有细致的了解和把握,防止课题研究者将研究流于形式,为督促与检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要做在平时、重在实践、边做边理。达到过程资料翔实,研究实践真实,研究成果丰实。

二、课题过程性资料怎样搜集和整理

(一)搜集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我们在搜集资料时存在问题主要是:⑴文献资料不注明出处;⑵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背景;⑶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4)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如何,效度、信度,分析处理数据的科学性如何;(5)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变成材料堆砌,不知道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等。

知道了不足,在收集资料时,课题资料搜集要把握以下原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科学适用,突出重点材料。具体说来,我们要做到:

1、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

围绕课题,想搜集哪些种类资料,最好具体详细,便于操作。不要太大,没有针对性。最好制作出目录,先把类别写出来,然后把手中已有的资料,按类别编写在相应的目录下面,以后每增加一份资料,就在相应的内容上进行补充。

2、联系日常教学实际,让搜集变得轻松、愉悦。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我们可以把每个学期所做的具体的工作,都用一定的文字记录下来,归类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如日常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各类教学活动、学生作业、试卷及卷面分析、跟踪指导详细记录等。这样,我们的研究就可以变得内容充实,变得科学严谨。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就会信心百倍。

3、明确每一项资料的具体要求,才能使搜集更有效。

⑴课题实施方案

进行课题研究事先要设计一个研究的方案,这个方案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课题的来源和期望。说明课题的起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的期望目标。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说明研究的对象是谁,如何取样本,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和要学习的内容。

*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研究结果的表达与应用。说明研究结果如何表达;是报告式还是叙事式,还要说明研究结果如何在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体现,发挥何种作用。⑵课题研究计划

不必写的太拔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写清楚这学期自己计划完成几件事,大约在什么时间完成,以什么方式完成,到期末时对照一下,完成了多少,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没有完成的部分分析一下原因,可以考虑转到下一学期继续执行,还是取消这个计划,重新考虑新的计划。

⑶调查表

要设计好选配得当、措词精确的一套问题,编制成问卷。

⑷研究成果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其实,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整理资料的过程。

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得的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重要的辅助工作,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

课题研究一般都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一般情况下要进行三年时间,有时还要更长时间才能结题。这样时间一长,刚开始的热情就会减弱,就会产生惰性:反正没来验收,“赶趟”,等到时候再收集、整理也不迟。这样一来,等到验收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缺东少西。所以,日常坚持是很重要的。

我相信大家都是有心人,都是喜欢思考的教师。细心、恒心加耐心就等于成功。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也会坚持得更好怎样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

仁厚里小学郭英蕊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也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等,日益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小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指导搜集资料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信息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去关注信息、搜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一般在这么几个阶段有收集资料的活动:活动前收集资料——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以前,学生能从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中发现一些问题,挖掘活动主题;活动中收集资料——深化活动主题,解决具体问题,活动主题确定以后,要围绕主题来收集资料,与自己活动主题无关的资料要尽量舍弃,或者留着作为以后的活动材料,收集的资料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服务;活动后收集资料——拓

展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可以继续拓展和延伸的,如果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新主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1.激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对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让小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只是形同虚设,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坚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网络等等,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收获到的信息用简短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2.帮助学生建立搜集信息资料的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养成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掌握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重要。如:根据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特点,请学生搜集有关风异域风情的特点资料。根据教材第一单元是走进西部建设西部的文章的特点,请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老师精选一部分在班级中展示。

3.为学生指明搜集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渠道。

新课程强调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学生有了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兴趣, 那么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示范,打开学生们的思

路,搜集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料。当今社会,信息渠道多样,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从图书馆(室)、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媒体、网络等方面去搜集资料,而且还应教会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随时发现身边有价值的资料为我所用;既要重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的搜集,也要重视与文章有关的其他资料的搜集。如作者简介、作者的创作风格、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文章中的有关人物、事件等;不光只局限于文字资料,还应有图片、音像等资料。这样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才会更全面,体会的才能更深刻。

二、学习处理资料

学生通过搜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较低,因此搜集来的材料不一定都适合课上应用。所以,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教给学生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识别信息的能力、储存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1.资料的筛选。

如果资料对突破重点难点内容中有很大帮助的,就作为重点了解的内容。如果资料与教学关系不是很密切,就作为一般了解的内容。如: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有些同学从网上下载了德国人养花的风俗习惯,这便是对教学有用的信息资料。而有些学生找到的是德国人怎样种花的,这些与课文内容相去较远,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搜集兴趣,我也让他进行了展示,但只作为一般性的了解。

2.资料的整理。

资料经过精心的筛选后,下一步就是要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使其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并能长期的保留和使用。我们需要训练的是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例如,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采用制作小卡片、建立剪贴簿、采蜜集等多种形式进行收藏,便于查阅、选择,作为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学生不仅增长了许多课内外的知识,还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其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资料的利用

在教学中信息资料的运用一定要掌握好时机,适时适度的应用,不要为用而用,从而失去其使用的价值,成为像花瓶一样的摆设,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1.课前使用。在教学《狼牙上五壮士》《长征》《开国大典》这几课时,由于课文中所介绍的人物与事物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这些人物知知甚少。因此在讲课前我便和学生一起找来了有关的信息材料,有讲抗日战争的,有讲红军长征资料的等等,很快大家就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课文时也就更有兴趣,学习过程时时处于一种主动的渴求之中。

2.课中使用。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课时,如果只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课文,不足以让学生领会非洲的五彩斑斓。因此我找来了非洲的一些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请学生谈对非洲的印象和了解。在轻松

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在学生中播下中非友谊的种子。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课后使用。一篇课文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搜集信息的结束,而更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自由吸取,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后,同学们都被文中富有诗意的语言所吸引,他们从中感受到了萧红童年时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在这之后,同学们不时找来有关萧红的文章,还找来了《呼兰河传》进行阅读。

四、培养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了就有机会用,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上,学生找寻的资料对教学有哪些帮助,对他们的学习起倒了哪些作用?因此。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很快。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学习空间是狭窄的,而学生的课外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充裕、内容广泛。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要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与发展。因此,布置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去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主动与同学相互交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渗透、逐步培养,从而养成良好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习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如何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强调通过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这四种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才能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加强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小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指导搜集资料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信息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去关注信息、搜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一般在这么几个阶段有收集资料的活动:活动前收集资料——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以前,学生能从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中发现一些问题,挖掘活动主题;活动中收集资料——深化活动主题,解决具体问题,活动主题确定以后,要围绕主题来收集资料,与自己活动主题无关的资料要尽量舍弃,或者留着作为以后的活动材料,收集的资料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服务;活动后收集资料——拓展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可以继续拓展和延伸的,如果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新主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收集资料的另一目的是看看别人是怎样阐述有关问题的,从他们的阐述中得到启发,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1.激

一、搜集资料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对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让小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只是形同虚设,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坚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网络等等,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收获到的信息用简短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让讲信息成为每天同学们不可少的一个功课。同学们在热烈的气氛中获取了许多知识,经过长期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会越来越强,思路会越来越清晰,表达会越来越流畅。

2.帮助学生建立搜集信息资料的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养成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掌握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重要。开学初,教师与学生一起翻阅教材寻找搜集信息的点。如:根据二年级下册《识字2》一课和第七单元的课文特点,请学生搜集有关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少数民族的节日等信息资料。根据教材第三单元多是关于动物的童话和寓言的特点,请学生搜集几篇童话和寓言,教师精选一部分张贴于班级墙壁上。根据教材第五单元多是名人的故事,请学生搜集几则中外名人的小故事,互相说一说。再有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分成若干个搜集小组,明确每组的搜集目标,使学生增强搜集信息的意识。另外,在班内建立奖励机制,设立搜集小能手奖、勤劳小蜜蜂奖,举办专题展示会,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

3.为学生指明搜集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渠道。

新课程强调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学生有了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兴趣, 那么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示范,打开学生们的思路,搜集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料。当今社会,信息渠道多样,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从图书馆(室)、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媒体、网络等方面去搜集资料,而且还应教会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随时发现身边有价值的资料为我所用;既要重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的搜集,也要重视与文章有关的其他资料的搜集。如作者简介、作者的创作风格、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文章中的有关人物、事件等;不光只局限于文字资料,还应有图片、音像等资料。这样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才会更全面,体会的才能更深刻。这样使学生明白信息无处不在,只要做“有心人”便会搜集到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料。在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培养学生集成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

二、学习处理资料

学生通过搜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较低,因此搜集来的材料不一定都适合课

上应用。所以,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教给学生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识别信息的能力、储存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1.资料的筛选。如果资料对突破重点难点内容中有很大帮助的,就作为重点了解的内容。如果资料与教学关系不是很密切,就作为一般了解的内容。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有些同学从网上下载了鸟岛的具体资料和鸟岛上鸟儿飞翔、休息、孵蛋等图片,这便是对教学有用的信息资料。而有些学生找到的是介绍鸟岛上一种鸟儿的详细资料和图片,这些与课文内容相去较远,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搜集兴趣,我也让他进行了展示,但只作为一般性的了解。

2.资料的整理。

资料经过精心的筛选后,下一步就是要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使其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并能长期的保留和使用。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例如,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采用制作小卡片、建立剪贴簿、采蜜集等多种形式进行收藏,便于查阅、选择,作为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通过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于学生搜集来的实物性材料则要另作处理。如: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各种各样的植物叶子,为了更好地利用与保留,把叶子制成了标本和叶画。对于不宜长期保留的材料,还可以把它拍成相片留作纪念。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学生不仅增长了许多课内外的知识,还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其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资料的利用

在教学中信息资料的运用一定要掌握好时机,适时适度的应用,不要为用而用,从而失去其使用的价值,成为像花瓶一样的摆设,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1.课前使用。在教学《检阅》《向别人没想到的》《买木雕的少年》这几课时,由于课文中所介绍的人物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这些人物知知甚少。因此在讲课前我便和学生一起找来了有关的信息材料,有讲安培是怎样发现安培定律的,有介绍徐虎如何“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有介绍孔繁森动人事迹的故事和歌曲等等。大家讲故事、听歌曲很快就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课文时也就更有兴趣,学习过程时时处于一种主动的渴求之中。

2.课中使用。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如果只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课文,不足以让学生领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因此我找来了录有桂林景色的风光片播放给学生看,请去过这些景点的同学拿着相片谈亲身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体会到了信息对学习的积极作用。又如:《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搜集描写昆虫的有关文章,更广泛的了解昆虫,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大量补充,更深层次的升华了文本。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课后使用。一篇课文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搜集信息的结束,而更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自由吸取,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如,在学习完古诗《春夜喜雨》一课后,同学们都被那醉人的春雨所打动,此时我便及时启发大家道:“古诗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与春雨有关的内容,你们愿意找到介绍给大家吗?”“愿意!”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这之后的几天里,同学们不时地找来与春雨有关的诗词、儿歌互相交流,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

让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铺平了道路。

四、培养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了就有机会用,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上,学生找寻的资料对教学有哪些帮助,对他们的学习起倒了哪些作用?因此。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很快。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学习空间是狭窄的,而学生的课外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充裕、内容广泛。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要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与发展。因此,布置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去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主动与同学相互交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渗透、逐步培养,从而养成良好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习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如何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摘要: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渗透、逐步培养,从而养成良好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习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加以阐述加强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培养;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专题阶段性小结

--------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十一小潘晓翠

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等,日益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利用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性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有少不作品,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从未放过一次可以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机会。如:教学《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搜集描写昆虫的有关文章,更广泛的了解昆虫。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更深层次的升华了文本。交流之后把搜集的资料做成个性化作业集。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利用阅读链接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性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链接式阅读教学以“脚本解读——链接加厚——解读副本——主题提升”为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使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完成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的深层解读。由于阅读链接是课内与课外,文本与其它素材的连接,这就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建立了广阔的空间,也成为了我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主阵地。例如教学行走四方这一阅读链接,我让学生们搜集名胜古迹资料、图片,并制成幻灯片课上进行介绍交流。学生们课下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景观做了幻灯片:有自然景观:四川的九寨沟组图配有文字介绍、新疆的天山组图配有文字介绍、桂林、呼伦贝尔大草原、黄山------有人文景观: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秦陵兵马俑、中国名楼------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无不凝结着学生们的心血和汗水。同时我还布置学生搜集写景的文章、1

古诗词、学生搜集了《桂林山水》、《荷塘月色》、《春》、《绿》、《岳阳楼记》《望洞庭》等。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跨越时空体会“神游”的乐趣。通过阅读课内和课外内容,让学生有一种亲身触摸的感觉,弥补了他们不能亲身经历的遗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既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教室的布置,则可以作为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在每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布置这一块我都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只提供文化主题,和一些简单的想法。至于班级文化布置的内容、全部由学生具体实施。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第一期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提出了我们阳光中队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后,简单的讲了讲我的设想,然后分组放手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进行班级文化布置,一开始我只是想锻炼锻炼学生,没期望他们做得有多出色。然而学生布置的教室却让我大吃一惊。

在后边的板报墙上,左边是新星展示台:本期榜上有名的是刚刚评选出来的读书星,及他们阅读的书目和读后感。制作这个版块的同学将评选出来的读书星用数码相机拍了照,存在电脑里,又让读书星们将读过的书及读后感发到班级博客里,然后组合到一块,制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小报,张贴在了板块中。这些星星的光芒,激起了全班同学读书的热潮。

中间是走进名家:介绍的都是学生们自己搜集整理的中外名家和他们的作品。有矛盾和他的作品《白杨礼赞》;朱自清和他的作品《荷塘月色》、《春》、《绿》;有冰心奶奶和他的作品《一只小鸟》;另外还有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他的作品《海燕》等。这些小报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让欣赏他的人和名家对话,懂得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它的 “学科性”----即它只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下载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资料搜集: 1.立项申请书2.实验方案 3.立项批复书 4.立项评审书5、开题报告6.实施计划 7.工作报告(工作重要过程报告);8.成果分析报告(或效......

    生产计划与调度搜集资料

    JIT生产模式: JIT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制造模式的生产方式。JIT生产的基本原理来源于超级市场以需定供......

    如何搜集、处理党务公开的反馈信息

    如何搜集、处理党务公开的反馈信息实行党务公开,是为了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与各种事务的公开,提高办事的透明度,在阳光下接受监督。党员或群众对党务和......

    网络舆情监测与搜集研究

    网络舆情监测与搜集研究 时间:2014-09-05 23:42:00 作者:张梅贞 周小情来源:青年记者 ● 张梅贞 周小情 网络舆情监测与搜集,是运用各种方法监测、搜集、汇总网络舆情信息的......

    十一单元知识搜集与测试

    Uin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一.词组 1.. TV shows(电视节目)/soap opera /sitcom /a comedy/ an action movie/ a documentary/a thriller/ cartoon/Beijing Ope......

    民间档案的搜集与整理

    有许多档案散存于社会群众手中,相对于公共档案馆所保存的“官方”档案,我们可以把这些散存在人民群众手中的档案称之为民间档案。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民间档案,为我们真实......

    教育研究方法[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 资料整理是对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是从资料收......

    教育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教育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试行) 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预防并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各类教育教学事故,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