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检查项目应增加
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检查项目应增加
随着《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将要修改的消息传出,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讨论热度再度高涨。公众对身体健康愈加重视,再加上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车内空气质量的受关注范围和关注程度必然增加。因车内空间狭小,如果其中空气存在污染,其对乘员的危害程度要远高于室外环境。
2012年3月开始实施的《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是一项推荐性标准,没有强制性,车企是否执行上述标准全靠自愿。而有报道称,一项检测显示,绝大部分被检测车型都符合上述标准,而这说明,要么是绝大部分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合格,车内污染非常少,要么是标准制定得过低,或车内空气检测方法不恰当。
事实到底怎样,在没有权威检测报告的情况下,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但部分车型让乘员产生不适还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是广大消费者的强烈需求。
现阶段,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光靠企业的自觉还远远不够,推出强制性标准是当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且也应完善检测方法和监督机制。目前,车内空气检测对象为新车,但因车内使用的材质不同,其挥发的污染物不同,挥发途径不同,挥发时间也不同,而且污染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在检测新车的同时,也应抽查在用车辆。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检测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使检测更接近真实用车环境。
推出强制检测标准的同时,也应提高检测污染物的范围。目前,《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检测的污染物只有八种,这八种物质虽说是车内污染的主要元素,但车内污染物肯定不只有这八种。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和应用,必然会出现新的污染物。为了有效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应增加污染物检测范围,并且要及时更新和调整。同时,检测应模拟真实的用车环境,特别是高温环境下,多数污染物的挥发更“疯狂”,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才能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制定标准是前提,执行标准是根本。严格去执行,标准才有存在的意义。《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没有达到预期,就是因为它不是强制标准,企业可执行也可不执行,消费者维权也是无法可依,其也失去了本来意义。在强制标准出台的同时,也应同步出台惩罚措施,对不符合标准的车型和车企给予不同程度的制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促进车企和相关企业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推动与之相关技术的进步。当然,市场的作用是最有效的。
此外,在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同时,也应关注车内电磁污染,这类看不见的污染危害同样不小
第二篇:《车内空气质量指南》意义不大
2012年3月1日,国内开始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指南》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和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确定了8种主要被控制物质,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有业内人士曾乐观预计:指南填补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空白,使得车内空气检测终于有标准可依,会促进厂商关注车内空气质量,大大提高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望已经落空。因为该《指南》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并非强制标准。也就是说,企业即使增加成本,提高车内的空气质量,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企业继续对恶劣的车内空气质量不管不问,也用不着担心被国家罚款。再说,有的企业投入成本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有的不作为,结果却是一样的,为此增加的成本反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企业会主动提高车内空气质量?
汽车界已经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车企明知自己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明知会被国家罚款,依然百般推诿,想尽办法公关了事。有强制性的法规尚且如此,没有强制性的标准,更难保《指南》不会流于一纸空文。
例如,2012年9月,在《指南》开始实施6个月后,300名车主集体投诉某品牌汽车甲醛超标4倍事件,最后没了音信。同样是在9月,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显示,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在致癌风险,最后也成为烂尾新闻。
因此,国内不少业界人士都呼吁出台强制性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多次建议,应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转变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国家环境与健康政策法规。
“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众多车主对于新车扑鼻的异味,只能忍耐。‘新车味’成为人们对于车内空气污染的一种无奈表述。建议国家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污染有知情权。”李书福说。
实际上,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花费的成本在整个汽车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并不高。去年,国内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展开的调查显示,车内空气质量与价格并不成正比。某些车价较高的品牌车内空气质量较差,部分畅销的高端产品甚至出现乙醛超标;相反,多数经济型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却表现优异。
在谈及吉利帝豪车内空气质量获得高分的原因时,吉利汽车副总裁刘金良表示,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吉利为每辆帝豪车增加了200元的成本,多加了一道工序,专门驱除车内异味。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对车企来说非不能也,而不为也。而让所有厂家都主动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指南》变成强制性标准。
在雾霾天气连续出现的情况下,消费者已经承受了太多痛苦。如果车内空气质量依然得不到法律监管,那将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悲哀。2013年,我们不仅渴望蓝天,也渴望车内一方清新的空间。
长春汽车网
第三篇:车内空气质量报告
车内空气质量报告
近日,国内21个城市消委会联合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根据今年3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开展了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并发布《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据悉,本次比较试验共检测了25个汽车品牌(包括进口品牌)的43个车型,几乎囊括了目前车市中从低端到高端的主流车型。结果显示,43个车型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达标率为93.02%,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较好,被检测出的车内挥发有机物大多为甲醛和乙醛,而苯类挥发物几乎检测不出来。
受检车辆均为公开征集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3月1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台之后,国内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国内汽车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为确保活动的客观公正性,此次比较试验用车均是通过公开征集、由消费者自行提供的2个月以内的新车。试验方法完全依据《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测时要求受检车辆放置在恒温、恒湿、静风、洁净空气环境中,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试验结果显示,市场在售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在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常见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指标测试中,虽然都检测出了甲醛和乙醛,但都在国家标准要求的浓度范围之内,且其他六项挥发性有机物几乎都检测不出来,达标率为93.02%。
其中,沃尔沃S60(车型配置图片报价)、一汽丰田RAV4(车型配置图片报价)表现最佳,沃尔沃S60的甲醛浓度值只有0.014 mg/m3,是所有被检车型中浓度最低的;一汽丰田RAV4的甲醛浓度值为0.017 mg/m3,紧随沃尔沃S60其后。即便首次试验不过关的3款车型,经过复检后均符合了车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表示,这结果主要是因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台之后,汽车生产厂家对这8项物质进行了严格控制;另外,苯类物质相较醛类物质更容易挥发,此次检测都是在用车,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苯类挥发物因不断释放而有所减轻。
韩系车表现突出
据了解,此次受检车型按车系来分类,欧系受检车型最多,有16款,占比为37.21%;日系受检车型有11款紧随其后,占比为25.58%;自主品牌有6款,占比13.95%;韩系和美系受检车型各为5款,分别占比11.63%。
本次测验的结果被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五星车为8项指标均低于标准值50%的车型;四星车为苯和甲醛均低于标准值50%、其他6项指标有一项在标准值50%~100%之间的车型;三星车为苯和甲醛中任一项在标准值的50%~100%之间,而其他指标均低于标准值50%的车型;二星车为任意两项指标在标准值的50%~100%之间的车型;一星车为除了苯和甲醛之外的其他6类物质中任意一项高于标准值的车型;无星车为苯和甲醛中任意一项高于标准值的车型。
检测结果显示,在国内车市中占比最大的欧系和日系车,表现相对差强人意,各有1款车型的乙醛超标。另外,在11款日系车中,有3款获得了五星,6款获得了四星,1款获得了二星。而16款欧系车中只有沃尔沃S60获得了五星,10款获得了四星,1款获得了三星,3款获得了二星。在受检的5款韩系车中,有3款得到了五星,2款得到了四星,可以说,韩系车型在各个车系中表现最佳。
第四篇:室内空气质量如何检测
室内空气质量如何检测
随着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迫切地对地下商城、地下车库、商务大厦、轨道交通等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或中央空调自动换气进行控制。该领域主要是对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一般的化学检测方法无法对它进行测量,但红外气体传感器却能很方便的对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在农业大棚或孵化室中,动植物生长过程与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密切相关。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农产品的产值,并且不同植物、动物生长过程中对二氧化碳浓度需求各不同,所以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对二氧化碳定期的检测是必要的。该领域二氧化碳气体的检测,红外方法是最好的选择。
第五篇:我国首次发布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
我国首次发布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
2012年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
2012年,车内空气质量成为汽车行业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为了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加强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防控指导,促进我国的室内和车内环保产业发展,在辞旧迎新之际,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首次发布我国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
一、我国第一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实施
2012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正式实施,《指南》中对车内空气中的甲醛、乙醛、丙烯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8种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引发了全社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一年中,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与国内汽车和汽车内饰件生产销售企业、广大消费者、车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企业和众多汽车媒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宣贯工作。
二、车内空气质量成为2012年两会代表的热议话题
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向“两会”提出了《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建议车内污染控制标准应上升到法律层面,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对于各地的检测机构必须要求通过国家的资质认证,能够出具国家认可和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转变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三、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2012年4月24日温家宝总理访问瑞典时,前往世界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公 司总部的汽车安全研究中心参观。在考察中他特别对沃尔沃汽车领先全球的汽车车内空气质量体系表示赞赏,提议中国汽车企业加强与沃尔沃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第一次被国务院总理提高到“领先全球”的高度,提高到“前沿科技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的高度,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四、新发布的校车安全标准中增加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2012年4月10日国家发布校车安全标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24407-2012》中专门增加了车内空气质量的三个方面要求:
1、如果不能自然通风则应安装强制通风装置;
2、对车内空气中的含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甲苯、二甲苯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强制性控制;
3、允许采用具有杀菌、消除有害气体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达到空气质量的要求。在强制性《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时,国家室内环境质检中心宋广生主任代表全国室内环保行业建议增加车内空气质量控制要求,《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实施。
五、我国第一个具有国家计量认证、国家监督检查和实验室认可资质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在北京建立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严格按照《指南》要求的检测条件,建立了独立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检测仪器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并且在2012年7月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评审,成为国内目前第一个具有国家计量认证(CMA)、国家监督检查(CAL)和国际实验室认可(CNAS)三合一资质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国家室内环境质检中心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发挥国家质检中心的作用,客观、公正、科学的检测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同时也为下一步车内空气质量监督检查和认证创造了条件。
六、汽车轻量化与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课题
2012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内饰件产业发展论坛和10月在吉林省召开的汽车轻量化与VOC车内空气质量技术研讨会,紧紧围绕解决汽车轻量化发展和非金属材料的大量推广使用带来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探讨了汽车内饰件和新型非金属内饰材料的污染监测与控制,介绍了国内外汽车企业的成功经验,增强汽车内饰件非金属材料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在汽车制造和内饰件企业推广空气净化材料与技术等问题。
七、我国第一期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
为了进一步推广车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车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于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第一期车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技术培训班,培训班上将系统学习我国车内环境相关标准法规,了解车内净化治理产品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考核,掌握汽车污染问题的净化治理的方法和操作规程。一方面保证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另一方面保证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八、国内首家专业从事车内空气质量净化技术服务中心在北京建立
2012年12月,经北京工商部门注册,首家专业从事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服务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是在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指导下成立全国第一家车内空气净化服务技术公司。随着国家标准的实施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车内空气净化治理将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车内空气净化会成为汽车后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将为我国汽车服务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九、奔驰车车内空气质量纠纷引发媒体关注
2012年9月和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天315》连续四次跟踪报道了奔驰C级轿车存在车内甲醛超标的问题。这些投诉的消费者当中有的车主购车时间已经超过2年,他们普遍反应车内臭味长期存在,有的消费者已经不得不将车闲置在家,此事在网络上传播以后发展到全国多地数百位车主投诉奔驰C系轿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奔驰公司曾经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出书面回复:北京奔驰了解到某些C级车(进口地毯的204系列车型)内可能存在异味,并承诺将会为车主提供快速而直接的解决方案。还在书面回复中提到,根据国家指导的检测方法,北京奔驰所做的调查并没有发现车内甲醛浓度超出国家标准。
十、车内空气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2012年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2012年腾讯汽车与新华信 进行的18638份网络调查显示,82.4%的被访者关注车内空气质量,56.2%的准车主在购车时会询问车内空气质量的相关问题。2012年一季度汽车行业舆情调查:车内空气成为汽车行业位居前三名的热点问题。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车内空气净化指导中心统计,2012年百度新闻中“车内空气质量”的搜索结果达到了647条,是2011年的133条的4.8倍,超过了2008年到2011年搜索结果的总和,甚至高于汽车三包的关注度。新浪网等大型门户网站都把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做为2012年汽车行业十大新闻的候选新闻。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车内空气净化指导中心
2013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