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财政转移支付就是将中央或省财政集中的财力,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和促进贫困、落后财政经济的发展,使下级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均等。财政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专项补助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加。因此,对专项补助资金的审计是重中之重。
一、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存在的主要
问题
1、法规制度和文件依据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转移支付资金未编入法定预算,预算管理不完整。由于下级地方政府在年初编制财政预算时无法全面掌握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和种类,导致预算编制不完整。当上级补助下达后,有的地方因年初预算未反映上级专项补助,在决算报告中也不反映这项资金,致使决算编报不真实。二是监督检查依据不健全。如一些地方政府用一般转移支付资金搞“政绩工程”,转移支付资金投资效益差的问题较为突出,而与此相对应的监督办法相对滞后,审计监督还存在制度盲区。
2、转移支付资金在途时间较长。转移资金支付的方式是通过各级财政层层拨付,由于资金在途时间长,使得转移支付资金在各级政府间被长时间停留和占用,有的资金在途时间长达3个多月,直接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3、挪用转移支付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如有的地方财政在接到上级财政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后,用于平衡财政预算,有的一些靠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生存的贫困乡镇政府,用转移支付资金偿还历年欠债等。
4、转移支付资金缺少检查监督和管理。一是有些地方主管部门忽视这项资金管理,对事先申请转移支付资金的项目评估失误,论证不足,审批不严;有的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到位后未坚持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户核算,使有限的资金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二是财政部门对这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工作缺乏检查监督。
二、审计的主要方法
1、查清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种类,促使预算编报完整。审计时,要全面查清上级补助地方支出的规模种类,与地方支出预算的变动情况和预决算的报告情况对比,提出可行建议和办法,使下级财政编报预算和决算的完整。
2、查清审计项目支出的去向,促使项目设置更加合理。审计时,要重点延伸项目支出,看其项目是否适当,有无虚假立项和对立项论证不足、论证失误等导致项目效益低下等问题,审查资金去向是否合理、用途是否正确、效益是否明显。
3、检查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促使资金使用进一步合规。一是要检查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落实到项目单位,是否存滞留和挤占挪用的问题;二是要检查用款单位是否按申报和用途使用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用、专户核算,是否存在虚报骗取项目资金的问题;三是要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情况,重点揭露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及查处贪污挪用等重大违法违纪的问题。
第二篇: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目 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一)转移支付制度的产生和分类。(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与结构。(三)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
二、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我国政府财权、事权划分不合理。(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不够健全。(三)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
(四)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监督管理不严。(五)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标准规范程度不够。(六)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不完善。
三、国际经验借鉴(一)美国财政补贴制度。(二)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四、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关对策
(一)适时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范围和比例。(二)增加地方税收返还比例。(三)规范地方财政支出。
(四)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并重,扩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五)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框架。
(六)建立以转移支付为主的主体功能区财税体制及政策体系。(七)改进转移支付分配方法和资金管理,提高转移支付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八)加强财政立法力度。
(九)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的范围。(十)不断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十一)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十二)集中财力,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十三)建立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参考文献
3456789101112*********33435-
第三篇: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时间的挪移,河南省每一个市的人口都接连增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也愈来愈显著,工作固有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转移支付制度的是不是规范、是不是适合、是不是科学,很大的影响了财政制度的建设。以后一定要使用针对性的策略,改变之前的问题以及不好的工作形式,建设全新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成经济的平稳增长与区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财政 转移支付 财政体制
一、引言
对于河南省来说,有着非常紧密关联的是经济的发展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现今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国际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现阶段我们要充足理解到改善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需要性与急切性。
二、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的近况
(一)中央这些年来对河南省的转移支付情况
财政体制实施分税制以后,中央对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一年一年加大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2004~2008年,中央对河南省达到103.68亿元的转移支付总规模,其中11.87亿元是2004年转移支付额,2008年为32.21亿元的转移支付额,一年平均达28.34%的增长幅度。一年一年加大中央对河南省转移支付辅助,但规定的专项转移支付类别很多、密度又大,通常性转移支付密度小的是由地方自主支配的。2004~2008年中央对河南省财力性为81.73亿元的转移支付,一年平均19.4%的增长幅度,其中体系性转移支付了34.89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46.84亿元:中央对河南省专项为21.95亿元的转移支付,一年平均增幅74.1%。
(二)近期河南省对下转移支付状况
河南省按照财政厅以及市委与市政府的涉及同这个问题有关的需要,市财政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渐渐增大了,转移支付制度公布了一连串的,一是难题性转移支付体制的建设。比必然水平低的地方是对城区人财力的平均,市级财政给予难题性转移支付。二是鼓舞性转移支付机制的建设。要执行对城市街区以及开发区前年的财政收入的调查,想要获得鼓舞性转移支付就要遵从关联的转移支付估算公式与系数估算。三是对城市街区与开发区5%的升值税、20%的营业税,财力的市财政不再聚集,遵从机制留用的是新加的那个部分。四是把以前属于市级收入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额外加上的以及城市街区分享,依照比例共享新加的财力市以及区,城市街区主动性被更换,促进城市街区建设与发展义务教育。
三、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问题的因素
(一)对河南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根据模糊
河南省转移支付制度的关键根依据是适当划分每一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2011年,全省1700亿元是通常预算收入的冲破,4200亿元是通常预算支出的冲破,而郑州市2011年通常预算收入实现了502亿元,占一个省的29.5%,通常预算支出实现565亿元,只占13.4%的全省,分析郑州市采纳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占全省的密度遥远小于郑州市通常预算收入占全省的密度。
(二)实施经过中比较慢对下达上级转移支付,运用效益不高的预算资金
收到上级专项转移支付66.3亿元的是2011年的郑州市,其中收到13.7亿元是12月份的,20.66%是占全年下达专项转移的支付;12.3亿元单单是12月20日之后收到,占全年18.55%的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这样就能知道,实施经过中下达比较慢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某些以致在年底下达,造成财政资金不能及时施展成果。
(三)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在更换中变成了转移支付制度,包含返还税收、专项拨款、机制辅助、帮助结算等几种方式。但良好的协调是各支付方式中间缺少的,有时甚至反复交叉,互相对消。这种不合理的结构,让其作用遭到限制。通常性转移支付在这么多的支付方式中因为没拟定专门用的途径,可以让市区政府兼顾机动运用,因此得到热烈欢迎。像在河南省某县,2003年底财政结算中上级下拨的17630万元的转移支付资金中,只为650万元的一转移支付资金总额,占全部的支付资金总额3.68%,目前国内也就是这样的平均水平了。
四、采取的对策
(一)改善通常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
这几年来,中央财政在收入增长疲惫的状况下,不断加大对地方通常性转移支付力度,通常性转移支付占比从2012年的53.3%提升到2014年的58.2%。继续改善平衡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方法,探讨接洽体制的建设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化被促进了。
(二)增强财政转移支付法制化建设,为转移支付制度供应法律保证
真实能行的法律法规是保证全部有效制度获得成功进行的基本保障,所以,这就需要河南省政府部门联合河南省的基础国情,依据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要求和发展特征,继续标准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方式,进一步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目的、基本准则、资金来历、方式分类、支付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计算规范、分配办法、监督检验办法和法律责任等,真实建设起改善的财政转移支付配套法律和配套改革方法,进而,保证完成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法制化建设,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功展开提供法律保证。
(三)从严控制专项转移支付工程
第一,新设专项要严格控制。原则上是不再新设专项转移支付,但由于新建立的专项是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政策根据与政策目标需要有清晰的,并要国务院批准。第二,清算整合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工程。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财政主动清算、整合、标准专项转移支付,一批专项转移支付工程压减了,一批专项转移支付工程的审查批示权下放了。在2014年预算布置时,从2013年的220个压减到150个左右的是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政府工作汇报建议的2014年把1/3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的目的完成了。
(四)转移支付预算管制要增强
中央与位置预算管理的承接要增强,预先下达了转移支付预算,预算要监视位置及时列入。清楚转移支付下达的期限,把转移支付下达进度加快。促进信息公开,积极向社会公开通常性转移支付以及专项转移支付的详细工程与管理办法。把绩效评价做好,科学部署绩效评价机制,适当决定绩效目的,绩效评价有效展开,把绩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提高,探索把绩效评价结果同预算安排有机联合。
五、结语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1994年分税制更改后,中央为了推动各范围间经济社会事业和谐的发展,促进基础公共服务平等化,经过预算设计的对下级政府没有报酬的资金拨付。本文对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当中的问题展开了探讨,依据现实状况,提出了某些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志英.转移支付应重点用于民生和支持欠发达产业[J].中国农业会计,2009(05).[2]关洁.论河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3]刘焱.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东纺织经济,2011(10).
第四篇: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地方财政审计
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近年来,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被削弱,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这在地方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拟结合地方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实际,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财政审计的内容
财政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监督行为,以达到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财政审计包括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同级审)、下级政府决算审计{上审下}和财政收支审计。目前地方的财政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6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二、财政审计的职能
财政审计的职能是对财政运行和收支情况监督,并对财政管理职能运转情况进行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财政审计,一是有利于促进政府的宏观管理;二是有利于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三是有利于查错纠弊。搞好财政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它对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严密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可以从源头上遏制政府腐败行为泛滥的现象,有助于建设一个廉洁、高效、公正的政府。故而财政审计有“经济卫士”、“政府谋士”和“反腐倡廉勇士”的称号。
三、地方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审计机关难以保证其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
一、地方政府对审计机关存在直接的实质性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审计机关必然或自然就先要把地方政府的要求和利益摆在首位。“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在指导思想上,怕揭露问题太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因而违反规定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和处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中,作为地方的审计机关需要对同级政府负责,指定的审计计划或者要考虑到同级政府的偏好,或者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结果是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二)财政审计监督的有关法规制度不全。
主要表现:一是有些法规制度尚未建立健全,有些则已日趋陈旧过时,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求。二是有些法规制度不够规范、具体、严谨。三是有些法规制度政出多门,条块脱节,区域间差别大,执行中打架,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审计监督人员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左右为难。
四、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的对策
地方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危害甚大,如果任其发展,则后患无穷。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抓重点,强化审计,坚持点面结合。
财政审计面广量大,不仅涉及到财政部门自身管理工作和收支行为,而且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各个领域的一切财务活动。因此,必须坚持点面结合,以财政业务审计为主,同时必须选择其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面上审计。根据财政发展形势和财政管理现状,结合中心工作,在每次财政审计时,必须制定好审计工作计划,研究好具体实施方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审计工作,主攻薄弱环节,狠抓重点问题。要通过财政审计,不断规范财经秩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抓基础,强化审计,坚持人机结合。
搞好财政审计,首先要从财政收支基础审计入手,通过预算分析、审计分析和查账等办法,对财政及其相关收支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客观公正地审计。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审计领域,推进管理审计向纵深方向发展。而财政基础审计,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涉及被审单位多,要提高财政审计工作效率,必须坚持人机结合,在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这一辅助手段,发挥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节
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抓宣传,造舆论,提高人们对财政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具体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宣传工具,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邀请从事审计监督理论 研究 和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广泛、深入、细致、持久的向社会宣传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审计监督的重点、程序、方法和经验。通过宣传要创造一个自觉、协调、文明、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环境,既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彼此误会,增进了解,以取得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作,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各企业单位、各政府职能部门及领导者要自觉树立财政审计监督的意识,要讲政治、讲大局,要支持、配合审计监督,使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三是审计监督部门要对被审计监督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针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查错防弊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被审单位制定加强经营管理的措施,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五篇: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中文名
财政转移支付 外文名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基 础
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 主 旨
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目录 形式
转移支付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二是横向转移,三是纵向与横向转移的混合。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由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财力性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按规定用途使用。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2009年起,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简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而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为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设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包含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补助的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安排。[1] 原则
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前,我国做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工作,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后才从西方引进了转移支付的概念。我国中央财政是从1995年开始正式实施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是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向跨国组织交纳会费;二是国内的转移支付,既有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住房补贴等,又有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还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的转移。一般我们称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分类就是分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现况
我国仍实行的不是很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尚未明确划分,财政支出的划分与事权是紧密联系的,难以确定标准的收支概念;二是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三是既得利益调整的力度过大,困难很大;四是由于体制、经济结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发展能力存在极大差别,致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地区均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五是基础性数据统计、收集有很大难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双向的资金往来关系,不仅包括上级对下级的拨款,而且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缴款。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体制补助或上解 2.税收返还 3.专项拨款 现状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体制补助四种方式。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又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方式。按照转移支付形式的性质划分,转移支付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和结算补助,这几部分是1994 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维护既得利益,是旧体制的延续,不具有均等化功能。
(2)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在支付过程中按规范和均等化的原则进行,这是国际上通常称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
(3)专项转移支付,服务于中央宏观政策目标,用于增加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的专项拨款,这些重点项目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核定并不规范,加之往往被层层截留和被挤占、挪用,其性质属于非均等化转移支付。
(4)其他转移支付,包括上述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三奖一补”转移支付等,其性质属于专项转移支付,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均等化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