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职能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职能1.宗旨 世贸组织的宗旨为:“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 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积极努力 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 济发展需要相称”。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和持久的多 边贸易体系,以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成果和乌 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2.职能促进“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和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管理和运作,并为其提供一个组织;为成员提供谈判的讲坛和谈判成果执行的机构;通 过争端解决机制,为达到全球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以适当的方式与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合作。3.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的第一种形式是“最惠国待遇”条款,即各 成员对于其他成员的产品,必须给予不低于给予任何其他国家产品的优惠 待遇。第二种形式是“国民待遇”,它要求一旦货物已经进入某个市场,它们必须获得不低于相同的当地制造商品所获得的优惠待遇。*保护措施货物贸易采用关税保护,反对数量限制;服务贸易实行市 场经营权开放原则;知识产权方面要加强保护。*稳定贸易发展原则要求各国履行所的义务。*公平竞争原则要求用市场供求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如出现人为降低 价格,则允许成员方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进行保护。*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程度大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关税可较发达国家高;可继续享受普惠制;向世贸组织过 渡期长于发达国家;可利用“宽松条款”;可从世贸组织得到特殊援助。*地区贸易原则允许成员方组织经济贸易集团,促进贸易自由化。*磋商协调原则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不主张采取报复措施。*保障措施原则同意出问题的成员方运用“例外条款”保护自己。*透明度原则各国的贸易政策及政府的管理行为要透明,成员方发生 纠纷时,以公布的贸易政策为解决依据。进入世贸组织以后,各国的政策 不能随意更改,如更改要经别国同意,并且定期接受政策评审。============III.世界贸易组织的功能与任务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处理国际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预测和自由的进行。WTO的基本目标是国际贸易的可靠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信,他们能够可靠地得到他们需要的制成品、配件、原材料和服务越来越大的选择机会。使生产商和出口商相信,外国市场对他们开放。WTO的最终目标是一个繁荣、安全和负责任的经济世界。WTO的决议在全体成员国家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作出,并需经成员国国会的批准。贸易摩擦被引导进入WTO的争端解决过程,争端解决过程的核心是解释协议和承诺,保证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与WTO的协议和成员国的承诺一致,由此减少贸易冲突演变成政治或军事冲突的风险。通过减少贸易壁垒,WTO也降低民族和国家之间其他壁垒。被称作多边贸易体系的WTO体系的核心是经大多数贸易国家谈判签字并经各自国会批准的WTO协议。这些协议是国际商务的基本法律规则。它们约束各成员国政府为了共同的利益把各自的贸易政策限制在协议范围之内。WTO协议由政府谈判签署。但是,它们的目的是帮助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出口商和进口商更好地经营。最终目标是改进成员国人民的福祉。它通过下述途径来达到这个目标:1)管理贸易规则2)作为贸易谈判的场所3)解决贸易争端4)审议各国贸易政策5)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
第二篇:世界贸易组织
关贸总协定GATT 多边贸易谈判MTNs 争端解决机制DSM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TPRM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非政府组织NGO 最惠国待遇MFN 国民待遇NT 特殊保障措施SSG 共同农业政策CAP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 技术性贸易措施TBT 装运前检验PSI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TRIMs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知识产权IPRs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
名词解释4个20分 单选10个20分
多选10个10分
问答4个30~40分
材料分析1个20~10分
第一节 1947年关贸总协定
1.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2.世贸组织现任总干事是欧盟前贸易委员 帕斯卡尔,拉米。
3.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4.关贸总协定,23个创始缔约方(中国)5.1947-1994年,关贸总协定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
第5轮:狄龙回合 第6轮:肯尼迪回合
* 首次涉及非关税壁垒(倾销方面)。* 新增“贸易与发展”条款。
第7轮:东京回合 谈判成果:
(1)产生了只对签字方生效的一系列非关税措施协议。(2)通过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授权条款,允许发达缔约方给予发展中缔约方普遍优惠制待遇,发展中缔约方可以在实施非关税措施协议方面享有差别和优惠待遇,发展中缔约方之间可以签订区域性或全球性贸易协议,相互减免关税,减少或取消非关税措施,而不必给予非协议参加方这种待遇。
第二节 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的建立 1.乌拉圭回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共历时8年,这是最后一轮谈判。2.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内容包括传统议题和新议题。
新议题涉及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3.乌拉圭回合主要成果:
(1)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框架更加明确,争端解决机制更加有效与可靠
(2)进一步降低关税,达成内容更广泛的货物贸易市场开放协议,改善了市场准入条件(3)就服装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达成协议
(4)在农产品和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加强了多边纪律约束
(5)成立世贸组织,取代临时性的关贸总协定。达成了《建立世贸组织协定》 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关系
1.世贸组织和关税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
历史继承性
2.世贸组织和关税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
(1)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要处理货物贸易问题,还要处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3)争端解决效力更高 世贸组织的职能:
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与有关机构进行合作、实施和管理协议、解决成员方之间的贸易争端、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世贸组织的组织机构
部长级会议:最高权力机构 总理事会:除部长级会议之外的世贸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日常对世贸组织的领导与管理。
总干事为世贸组织的最高行政长官 世贸组织成员的来源
(一)原始成员 两个条件:(1)《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生效之日前,已经成为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并在《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生效后两年内接受该协定及其多边贸易协定。(2)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作出关税减让和承诺。
(二)加入成员
任何申请加入的国家或单独关税区均可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转型经济体系经过近15年的谈判成为第143个成员。
(三)加入世贸组织的程序 1.提出申请与受理
2.对外贸易制度的审议和双边市场准入谈判
3.多边谈判和起草加入文件“加入协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书”,4.加入文件的表决和生效 需经2/3的多数成员同意
(四)世贸组织成员退出
任何成员都可以退出世贸组织。
(五)世贸组织成员的互不适用
由于政治或其他原因,一些成员不同意相互之间适用世贸组织协定,即互不适用。
在自己成为成员时或在另一成员成为成员时,互不适用可以撤销,但不得重新启用。
在28个发达国家成员中,对世贸组织谈判和决策有掣肘作用的是所谓“四方”,即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世贸组织的决策机制
世贸组织在进行决策时,主要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只有在无法协商一致时才通过投标表决决定。
协商一致:所有缔约方都表示支持,或者没有缔约方反对,即为协商一致通过。投票表决:一成员一票。
(一)条款解释3/4
(二)义务豁免 3/4
(三)修正案2/3(关键条款全体通过方可)
(四)成员方加入的投票表决
2/3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
1.鼓励成员通过双边磋商解决贸易争端
2.以保证世贸组织规则的有效实施为优先目标 3.严格规定争端解决的时限
4.实行“反向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 5.禁止未经授权的单边报复 6.允许交叉报复
报复应优先在被裁定违反世贸组织协定或协议的措施的相同领域进行,成为平行报复;如不可行,报复可以在同一协定或协议下跨领域进行,成为跨领域报复;如仍不可行,报复可以跨协定或协议进行,成为跨协议报复。
“反向协商一致”就是协商一致反对,否则该事项通过。也就是说,在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有关事项时,只要不是所有参加成员协商一致反对,则视为通过。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基本程序:磋商、专家组审理、上诉机构审理、裁决的执行及监督等。上诉机构只审理专家组报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专家组所做的法律解释。上诉机构可以维持、修改或推翻专家组的结论。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世贸组织成员集体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定期进行全面审议。贸易政策审议机构审议的频率:
对目前在世界贸易额中排名前4位成员--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每两年审议一次,对排在其后的16个成员每4年审议一次,对余下的成员每6年审议一次,对最不发达成员的审议可以间隔更长。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作用:
(1)为世贸组织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以及评估国际贸易环境的发展变化提供场所和机会,有助于增加多边贸易体制的透明度。
(2)接受审议的成员对其贸易及相关政策进行解释说明,有助于增进成员方的相互了解,避免贸易争端。(3)各成员参与审议和评估,可以为接受审议的成员在贸易政策制定和改进方面提供意见,有助于督促其履行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义务。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非歧视原则
(一)最惠国待遇:一成员方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否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优惠待遇,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成员方。
(二)国民待遇:对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进口成员方境内、不低于(高于不违反)
二、贸易自由化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的要点: 1.以共同规则为基础 2.以多边谈判为手段 3.以争端解决为保障
4.以贸易救济措施为“安全阀” 5.以过渡期方式体现差别待遇
三、允许正当保护原则
四、免责P129 1.紧急限制进口措施 2.保护幼稚产业措施 3.国际收支限制措施 4.有关承诺修改或撤回 5.义务豁免
世贸组织规则分类
(一)按规则涉及领域划分。
货物贸易领域规则,服务贸易领域规则,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规则。
(二)按规则接受的局限程度划分。分为多边、诸边和展边规则三种。* 多边协定与协议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必须全部接受的,* 诸边的贸易规则:如《政府采购协议》、《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对参加者适用,非参加者不受这些协议规则的约束。
* 展边的贸易规则:《信息技术协议》 《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准则 非歧视原则是《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基石,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两个方面。《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主要例外条款
对禁止数量限制的例外: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幼稚工业
关税减让谈判权的确定只有享有关税谈判权的成员才可参加关税谈判
(一)产品主要供应利益方
(二)产品实质供应利益方
(三)具有“潜在利益”的利益方,但是否与之谈判由进口方决定。
(四)最初谈判权方 关税减让谈判的方式
(一)产品对产品谈判
(二)公式减让谈判
(三)部门减让谈判
(四)以上交叉使用 农产品贸易规则
主要表现在约束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业国内支持,出口补贴以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方面。1.农产品市场准入(1)现行非关税措施应转化成普通关税,即关税化。制定相应进口关税(从量税或从价税)的依据是关税等值。(2)约束关税(3)削减关税。
(4)通过关税配额实行最低市场准入。
(5)通过数量触发、价格触发,建立特殊保障机制(6)最不发达成员可免于削减关税承诺。2.农业国内支持
(1)绿箱措施: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务计划。成员方无需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2)黄箱措施: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包括对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对农产品营销贷款的补贴等。成员方必须承担约束和削减补贴义务。通常用综合支持量来衡量黄箱补贴的大小。
(3)蓝箱措施:成员方无需承担削减义务。3.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是一项对贸易产生严重扭曲的政策措施,《农业协议》不禁止成员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但要削减出口补贴。《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一个阶段性协议。是世界贸组织各协定中唯一规定了自行废止的协议。05年1月1日,经历十年,四个阶段,自行终止。4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应遵循的规则:
1. 非歧视地
2. 以科学为依据
3. 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
4. 各成员方政府可以不采用国际标准P179。
5. 等同对待出口成员达到要求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 1.技术法规(强制执行)2.标准(非强制): 3.合格评定程序: 海关估价协议
海关估价主要使用与实施从价关税的商品。通过估价确定的价格为完税价格,它是海关征收从价关税的依据。海关估价的方法:
以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作为货物完税价格、以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以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以倒扣价格、以计算价格、以“回顾”方法来确定货物的完税价格。
海关不得颠倒6种估价方法的使用顺序,但进口商可以要求颠倒使用第4种倒扣价格方法和第5种计算价格方法的顺序。装运前检验协议
一些国家指定专业检验机构,在进口产品装运前对产品的质量、数量、价格(包括汇率与融资条件)以及产品的海关分类等进行检验。其中审核价格,即检查产品的实际价格与申报价格是否相符,是这种装运前检验制度的核心内容。原产地规则协议 原产地规则: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其核心是判定货物原产地的具体标准,即原产地标准。适用范围:
《原产地规则协议》只适用于有关实施非优惠性商业政策措施的原产地规则。P199 包括:
过渡期间的纪律:
1.明确、中性 原产地规则(1)税号改变标准(2)增值百分比标准(3)制造或加工工序标准 2.肯定性原产地标准
肯定性标准:只要产品符合进口方原产地标准,就可授予产品原产地资格。《进口许可程序协议》
(一)自动进口许可制度:在任何情况下对进口申请一律予以批准的进口许可制度。这一 制度通常用于统计和监督。
(二)非自动进口许可制度:适用于对配额及其他限制性措施进行管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DRIM协议)禁止使用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5种)
1.两重违反国民待遇原则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形式
(1)当地含量要求:要求企业购买或使用最低限度的国产品或任何国内来源的产品
(2)贸易平衡要求:要求企业购买或使用的进口产品数量或金额,以企业出口当地产品的数量或金额为限。
2.三种违反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形式(3)贸易平衡要求(4)外汇平衡要求(5)国内销售要求 《反倾销协议》
倾销: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内容
三个基本要件: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正常价值的确定:三种方法。一是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二是按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中的出口价格 三是按结构价格。非市场经济体制国家:
选择产品成本大大高于出口国的第三国作为替代国进行价格比较,导致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价格承诺:被控倾销产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与进口方主要机构达成协议,出口商提高价格以消除产业损害,进口方应当地中止或终止案件调查。《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
1.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
2.政府提供了财政资助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 3.补贴是产业或企业得到了利益
专向性:是指补贴只给予一部分特定的产业、企业、地区。
四种类型:企业专向性补贴、产业专向性补贴、地区专向性补贴、禁止性补贴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讲专向性补贴分为三类:
(一)禁止性补贴:又称“红灯补贴”,包括:出口补贴、进口替代补贴
(二)可诉补贴:又称“黄灯补贴”,指那些不是一律被禁止,但又不能自动免于质疑的补贴(对其他成员的利益造成不利伤害)
(三)不可诉补贴:又称“绿灯补贴” 两类不可诉补贴:
1.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
2.符合特定要求的专向性补贴包括 研究和开发补贴、贫困地区补贴、环保补贴 《保障措施协议》 保障措施协议:成员方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
保障措施协议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协议针对的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 保障措施的具体实施
保障措施职能以非歧视的方式实施
实施保障措施,可以采取①提高关税,②纯粹的数量限制,③关税配额 等形式。《服务贸易总协议》 服务贸易范围:
1.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2.境外服务: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内提供服务。《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与体制的创新
第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一份集大成式的多边协议。73项条款的协议已显示它是世贸组织现有多边贸易协议中最庞大的协定。
第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有是对现存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的扩大、强化和创新。在版权保护方面首次延伸到了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等客体,增加了新的权利内容“出租权”等。
第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还强化了知识产权的执法程序规则。他要求各成员在其域内法律体系中建立一套即完备、有效又公平、合理的知识产权执法程序和机制。
第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精神(主要包括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透明度等)扩大运用于知识产权的多边保护,从而使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更少歧视,也更透明,强大。
第五,《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确立了全体世贸组织成员均必须达到一证套“高水准的”最低保护标准,从而使各成员的域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更为协调化、统一化及“标准化”。
第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知识产权多边保护规则约束力更强,而且更具效力和可操作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产生虽不是取代或取消WIPO的国际保护体制,但却是在包容和吸收基础上的超越、强化和创新。对原有相关国家公约的一些发展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关注的主要是知识产权对贸易的影响。科学发现权、对民间文学有关的权利、实用技术专有权、创作者的精神权利等,被认为是与贸易无关的知识产权,因为贸易包括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范围内。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世贸组织各种协定中有其独特之处。该协定规定,所有成员都应达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如专利保护期为20年;而货物贸易多边协定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则没有要各国政策完全统一,如不同成员对相同产品可以有不同的关税,对相同的服务领域可以有不同的开放水平。
版权的保护期不得少于50年;
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应至少保护50年; 传媒的权利应至少保护20年; 专利保护期不少于20年
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期应不少于10年;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期不少于10年。
商标的首次注册及歌词续展注册的保护期,均不得少于7年;
第三篇:世界贸易组织与行政改革论文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加快了真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已经为世人所认同,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加入WTO也给中国带来诸多的机遇,我认为加入WTO所带给中国政府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的行政改革影响重大。
一、加入WTO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按照行政生态学的观点,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行政体系必须随之变迁以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行政体系的改革也会导引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在现代社会更加强调行政体系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超前回应性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导引。
中国的行政改革长期以来都是立足于对经济社会的回应的基础上的,历次行政改革都是由于财政的紧张和经济改革的需要的而引发的,而加入WTO后中国的行政改革由对经济改革的回应性模式开始向行政改革导引经济社会变迁的模式,也就是说以前是经济改革引发行政改革,而这次变成了行政改革导引经济改革,而这次行政改革又是中国入世引发的,也可以说这次是以开放促改革。
1、加入WTO给中国政府的压力:承担WTO成员义务,履行WTO协议必须进行行政改革
WTO规则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间协议基础上的多边贸易协议,中国既然加入了WTO就要履行协议,履行协议就必须进行行政改革,因为WTO的这套规则主要是规范政府如何对对经济贸易进行管制的,主要是规范约束政府行为的规则。而我国目前政府的行为与WTO规则所要求的政府行为还相距甚远,比如对于WTO规则所要求的行政透明度我国各级政府还做的远远不够,从政府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责权限划分到权力的运行的规则与方式及行政程序都处于一种半神秘的氛围之中,各级政府面对的普通公众对之都知之甚少,以致于在现实中出现了专门代理企业从事政府公关中介组织。关于政务公开我们的政府提了好多年,但很多仍局限在“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所谓的公开上,这些“公开”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政务的公开,我们真正的政务公开也不过都局限于乡镇的所谓的公开上。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2002年1月25日)中还强调“全国县级机关都要实行政务公开,有条件的地(市)级政权机关也要推行政务公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目前的政务公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再比如对于WTO规则所要求的政策统一原则我国各级政府做的更差,到处都有什么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所谓“开发区”,各地都有对付上级政策的对策,土政策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针对这些违背WTO规则要求的政府行为,中国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必须在给定的时间期限内改革完成,否则就要遭到WTO规则的惩罚与制裁。
2、加入WTO给中国政府的动力: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必须进行行政改革
加入WTO,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中国取得了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平等的贸易权益,中国在更深的程度上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各国的起点不同,自然会导致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现象。中国加入了WTO面临着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竞争,一方面中国与其他WTO成员拥有了平等的权利,拥有了相对平等的竞争平台,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与WTO发达国家成员具有较大的差距,中国政府只有借助这次加入世贸组织获得了平等权益的契机迎头赶超,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要在全球竞争中迎头赶超,必须更多的吸引外资外商的进入,而外资外商的进入主要看你投资环境的优劣,而投资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又是与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都是由政府主导营造的。试想在一个连开一家餐馆就得花几个月时间跑无数个部门,敲上百颗公章的投资环境下,有选择自由的,追逐最大利益的外资与外商怎么会光顾呢?中国政府要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相对的优势地位必须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而改善投资环境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改善政府行为,进行行政改革。
第四篇:世界贸易组织论述题
1.服务贸易的概念及所包括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基本概念: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主要领域: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协定,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服务部门:1.商业性服务,包括专业性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和其他服务。2.通信服务,指为信息、信息产品、信息设备操作、信息储存和设备软件功能提供的所有服务。3.建筑服务,指工程建筑领域从前期计划、设计到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服务。4.销售服务,指产品销售及其过程中发生的服务。5.教育服务。6.环境服务,指污水和废物处理服务等。7.金融服务,指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及其相关的服务。8.健康及社区服务。9.旅游及相关服务。10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11.交通运输服务,指一切与货物运输相关的服务。
12.上述服务种类以外的其他服务。GATS参照《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系统》将服务贸易划分为12个部门,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分出160多个分部门或独立的服务活动。但是GATS不包括政府为实施职能的服务。
2.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自贸区旨在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外资在自贸区的空间更大;金融改革有助于国内市场一体化,但需防范资本转移和套利风险;而税收优惠不是自贸区的改革重点,力度低于预期。在自贸区内坚持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使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通过试验区的方式寻求制度上的创新,试验一些大尺度的开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往前推一步。她认为,上海自贸区重点是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国内的改革,其次进一步开放市场。
“上海自贸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上海制度’和‘上海机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更看重上海自贸区对全国改革和国内经济转型的作用。自贸区的很多制度创新肯定会在两三年内逐渐向全国辐射和推开。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的意义关键是两点:第一,是中国寻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道路,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第二,中国未来的改革不是寻求地方的政策突破,而是寻求能够在全国可复
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建设。
3.最惠国待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最惠国待遇(英语: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英文简称MFN,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
最惠国待遇的基本目标是使所有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成员都能分享该体制带来的好处。1978年8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把“最惠国待遇”定义为“给惠国给予受惠国或者与该受惠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的优惠,不低于该给惠国给予第三国或者与该第三国有同样关系的人或物的待遇。”
4.WTO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答题(每题30分)
1.以经济开发区软件产业规划为例说明其构建思路。
2.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发展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思路。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
1.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2008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呈良好态势发展。但真正涉及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却又不得不更多地细研当前各种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其中就包括着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审时度势,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国内的宏观经济现状,依此有效突破在做行业管理决策时因缺乏正确的形势评估而只是一味地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评判。为此,从基础理论入手,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如何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什么是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其结构,即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是什么,在这里,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要点。进入2008年,为适应时点、情境、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潜移默化地随之进行改变以寻求同步平衡,其特征之一就是防止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剧烈动荡,优化经济环境,遏制任何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忧外患”,中共中央在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正确判断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
所谓经济形势的内涵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是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
促进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领域聚集。政策措施应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努力营造鼓励实业致富、抑制投机暴利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同时,遏制投机炒作,改变个别领域价格上涨过快、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努力推动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以及各行业利润趋向平均化。
将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实体经济不能走老路,必须同步调结构、上水平,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以提升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不是排斥虚拟经济,而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应发挥好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2018-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中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二、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四、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结束语
前言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0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交融,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为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增进了全球福祉,促进了共同繁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与各国构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为全面介绍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实践,阐释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阐明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愿景与行动,中国政府特发表本白皮书。
一、中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①以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切实履行货物和服务开放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显著提高,为多边贸易体制有效运转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广泛开展世贸组织规则宣传教育,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全面遵守和执行世贸组织规则,完善基于规则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构建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法律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后,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规19万多件,覆盖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2014年,制订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政策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在拟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对照世贸组织协定及中国加入承诺进行合规性评估。2016年,建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进一步清理规范性文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二)履行货物贸易领域开放承诺
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减少进口成本,促进贸易发展,让世界各国更多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消费繁荣带来的红利。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其中,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8%降至8.9%;农产品平均税率由23.2%降至15.2%,约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的四分之一,远低于发展中成员56%和发达成员39%的平均关税水平。农产品的最高约束关税为65%,而美国、欧盟、日本分别为440%、408%、1706%。显著削减非关税壁垒。减少不必要的贸易限制,促进贸易透明畅通。截至2005年1月,中国已按加入承诺全部取消了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涉及汽车、机电产品、天然橡胶等424个税号产品;对小麦、玉米、大米、食糖、棉花、羊毛、毛条和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激发各类企业开展贸易的积极性。自2004年7月起,中国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极大地释放了民营企业的外贸活力,民营企业进出口发展迅速,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经营主体。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57.5%上升到2017年的83.7%。2017年,作为第一大出口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46.6%。
(三)履行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承诺 广泛开放服务市场。大力推动服务业各领域快速发展,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承诺开放9大类的100个分部门,接近发达成员平均承诺开放108个分部门的水平。截至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
持续减少限制措施。逐步降低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按期取消服务领域的地域和数量限制,不断扩大允许外资从事服务领域的业务范围。其中,在快递、银行、财产保险等54个服务分部门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在计算机、环境等23个分部门允许外资控股,在电信、铁路运输、旅游等80个分部门给予外资国民待遇。2010年,中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制造业,2017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达到73%。
(四)履行知识产权保护承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的主动作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中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不仅符合自身发展需要,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国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依法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构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与多个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构建起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近年来,修订《商标法》,增加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进一步完善了商业秘密的保护,同时明确市场混淆行为,引入标识的概念,拓宽对标识的保护范围。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修订。
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主导作用,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三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南京、苏州、武汉、西安等15个中级法院内设立专门审判机构,跨区域管辖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针对重点违法领域,开展专利“护航”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出版物版权“扫黄打非”和“秋风”行动、打击侵权假冒的“网剑行动”“质检利剑”打假行动等专项行动,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明显。从2001年起,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年均增长17%,2017年达到286亿美元。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申请者中近10%为外国单位和个人;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6万件,较2001年3.3万件的申请量增长了3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公布,2017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达5.1万件,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五)履行透明度义务
明确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明确要求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须按有关规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定期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英文版)。国务院法制机构定期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中英文对照),商务部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中定期发布贸易政策。
全面履行世贸组织通报义务。中国按照要求定期向世贸组织通报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的修订调整和实施情况。截至2018年1月,中国提交的通报已达上千份,涉及中央和地方补贴政策、农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国营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诸多领域。
(六)为履行承诺付出巨大努力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广泛而深入的开放承诺,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多数产业面临较大困难。中国企业主动应对挑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各项工作,推动世贸组织更加重视发展中成员的关切,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与各成员共同推动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全面参与多哈回合各项议题谈判。中国提出和联署谈判建议百份以上,推动贸易便利化、农业出口竞争等多项议题达成协议,推动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完善。2015年,中国成为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第16个世贸组织成员。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期间,推动多国完成《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国内批准程序,为协定早日生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推动诸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作为发展中成员,中国积极参与诸边自由化倡议,并为谈判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参加了《信息技术协定》,在此基础上深入参与该协定扩围谈判,推动各方就取消201项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达成协议。中国是《环境产品协定》谈判的发起方之一,始终以积极建设性态度参与磋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推动谈判达成重要共识。中国于2007年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定》谈判,为加入该协定作出了积极努力。有力促进世贸组织新议题讨论。中国推动世贸组织积极回应投资便利化、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等世贸组织成员普遍关注的新议题并开展相关讨论。发起成立“投资便利化之友”,引导70多个成员达成《关于投资便利化的部长联合声明》。加入“中小微企业之友”,推介中国在世贸组织相关提案中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内容。加入“电子商务发展之友”,积极推动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议题多边讨论,分享经验做法,帮助发展中成员从发展电子商务中受益。
切实履行《贸易便利化协定》。作为发展中成员,中国积极推动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中国组建了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截至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建立了贸易便利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做好本地区贸易便利化相关工作。在履行该协定方面,中国的A类措施(协定生效后立即实施)所占比重达到94.5%,目前仅保留4项B类措施(协定生效后经过一定过渡期后实施)。中国将严格履行承诺,在3年过渡期后如期实施B类措施。
(二)有效维护争端解决机制法律地位 积极维护争端解决机制有效运转。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保障国际贸易可预见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改进争端解决程序的谈判,支持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独立公正开展上诉审议工作。针对当前个别世贸组织成员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中国与60多个成员联署提案,努力推动尽快启动遴选程序。
妥善处理与其他成员的贸易纠纷。中国主张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解决贸易争端。按照事项统计,截至2018年4月,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案件17项,已结案8项;被诉案件27项,已结案23项。中国通过主动起诉,遏制了少数世贸组织成员的不公正做法,维护了自身贸易利益和世贸规则权威。中国积极应对被诉案件,尊重并认真执行世贸组织裁决,作出了符合世贸规则的调整,无一例被起诉方申请报复的情况。
(三)深度参与贸易政策审议
认真接受成员的贸易政策监督。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有助于增加多边贸易体制的透明度。中国高度重视贸易政策审议,已接受世贸组织六次审议,并正在积极准备即将于2018年7月进行的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中国始终以开放坦诚的姿态,介绍宏观经济和贸易投资政策发展情况,听取其他成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世贸组织成员赞赏中国参与审议的态度,认为中国履约、合规、开放的良好形象为发挥审议机制作用树立了典范。
敦促其他成员遵守多边贸易协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参与世贸组织对其他成员审议近300次,向被审议成员提交书面问题和贸易关注数千项,敦促其他成员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有关承诺,为维护和强化审议机制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全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
支持世贸组织将发展作为工作重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是世贸组织宗旨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发展中成员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国际经贸治理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表示关切,努力推动贸易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向其他发展中成员提供务实有效的支持。加大对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成员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截至2018年3月,已对36个建交且已完成换文手续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积极响应世贸组织“促贸援助”倡议,利用多双边援助资源帮助其他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成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经贸人员、提高生产能力、发展贸易投资。向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基金”捐款100万美元,协助落实《贸易便利化协定》。2011年,中国设立“最不发达国家及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项目”,已帮助6个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2017年起,中国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与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在“促贸援助”领域实施合作项目,帮助其他发展中成员提高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的能力。
(五)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与世贸组织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多边贸易体制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世贸组织倡导以规则为基础,秉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等基本原则,其解决全球贸易问题主渠道的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搞单边主义不符合市场规律,不符合国际规则,最终必然损人害己。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只有坚持平等协商、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多赢。利用多边合作平台倡导自由贸易。中国倡导通过加强合作、平等对话和协商谈判来解决国际贸易中的问题。中国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加强与各方协调,推动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写入会议成果文件。中国领导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等多边会议期间,多次阐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立场。在世贸组织内中国积极倡议,与多数成员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共同声音。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遵循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理念,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胸襟、拥抱世界,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增加全球民众福祉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一)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中国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2016年,按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4.8%,较2001年提高10.7个百分点。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形成巨大的消费和投资空间,为全球创造了更多就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首份《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关系报告》,1990-2016年,中国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创造了18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为世界提供了最高的减贫贡献率。
(二)对外贸易发展惠及全球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为全球企业和民众提供了物美价优的商品;2001-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五分之一的出口。
2001-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从393亿美元增至4676亿美元,年均增长16.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接近10%。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为带动出口国当地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旅游服务为例,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境外旅游消费达1152.9亿美元。
中国贸易模式的创新也为世界贸易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跨境电商等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2017年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总额为90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6%,其中进口为56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120%。
(三)双向投资造福世界各国
中国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中国积极吸引外国机构和个人来华投资兴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1992年起连续2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363.2亿美元,年均增长6.9%。外商投资企业在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中国美国商会《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74%的会员企业计划于2018年扩大在华投资,这一比例为近年来最高,其中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10%以上。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8》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会员企业计划扩大在华运营规模。201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全球排名从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的第26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3位。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加快了东道国当地技术进步步伐,促进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四)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致力于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困境,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对于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深化合作和共同发展,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深化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2017年,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累计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有关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1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2万个就业岗位。自2018年起,中国将在3年内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发起的、多个国际组织和100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博览会,是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举行。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四、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止步于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面对汹涌澎湃但又充满曲折的经济全球化,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的贸易战略宗旨是互利共赢、多元平衡。中国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不刻意追求货物贸易顺差,客观看待目前服务贸易存在的逆差,支持有利于丰富市场供给、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进口。在全面履行加入承诺的基础上,中国近年来又多次以暂定税率方式大幅自主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的贸易加权平均关税已降至4.4%,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差1.5-2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底,已调减900多个税目产品的税率。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宣布将进一步扩大降税范围,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
(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一年多以来,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中国海关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20小时以内,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不到2小时。中国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推广。截至2017年底,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与11个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对接,基本覆盖大通关主要流程,实现企业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站办理,加速了口岸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将继续优化监管方式方法,改革口岸管理体制,进一步压缩进出口环节和成本,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三)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准入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际投资规则变化的制度变革。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进行了修订,将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2018年上半年,中国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包括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
对于船舶行业,中国将于2018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设计、制造、修理各环节。对于飞机制造行业,中国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对于汽车行业,中国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并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取消汽车行业的全部股比限制。
(四)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中国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进一步简化外资准入管理程序,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投资促进与投资保护,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截至2018年3月,中国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与2013年3月相比,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4%。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全面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缩了87%,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推行“法无禁止即可为”,切实增强执法公正性,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将继续推进简政、降税、减费改革,继续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加快制定出台《外国投资法》,构建符合新时代改革开放需要的外资法律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的外资管理体系改革,保护外商投资和外国投资者合法权益。降低外国人才来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各类开发区发展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五)规范引导企业对外投资
中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在海外守法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境外投资持续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同时,中国呼吁东道国避免滥用安全审查等限制性做法对投资进行过度限制,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六)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截至2018年5月,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6个自贸协定。2017年,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不含港澳台)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9%。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零关税覆盖的产品范围基本超过90%,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已从加入世贸组织时的100个增至近120个。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与有关各方早日签署并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亚太自贸区和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构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结束语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践行承诺、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坚定支持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继续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使技术发展和创新不仅造福中国而且惠及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中国主张各国共担时代责任、共享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继续与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加强沟通、携手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中国愿与全球贸易伙伴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①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均以单独关税区的身份在不同时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本白皮书不包括上述单独关税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