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
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1-
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
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2000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2005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
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2001-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
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2005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第二篇:镇坪县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镇坪县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镇坪县属国定贫困县,为了全面掌握提高扶贫标准后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按照新的贫困标准(即年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户和1196---2000元的户),镇坪县政府组织县、乡、村三级扶贫干部对全县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贫困人口数量、文化结构、从业状况、致贫原因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调查采取以乡村为单位,对78个行政村的贫困人口进行普查问卷、现场分析、逐户登记造册、逐级审查,并对登记建档的贫困户在本辖区进行张榜公示,如村民无异议后,正式确定贫困户对象,并建档立卡。
一、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镇坪县共10个乡(镇)7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为13046户50482人,其中:1196元以下的农村贫困户和1196--2000元的户为3611户、11474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7.6%、23%。按收入标准划分: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1985户、5663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5%、11%;1196--2000元的相对贫困户1626户、5811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的12%和总人口的11.5%。享受低保2092户、6616人,分别占贫困人口的57.9%、57.6%。需移民搬迁的贫困户2045户、6801人。
按结构分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结构层次。年龄结构情况:调查表明,16岁以下2301人,占贫困人口的20%;16--40岁的6825人,占贫困人口的59.4%;40--60岁的2348人,占贫困户的20.4%。文化结构情况:文盲、半文盲人2217人,占贫困人口的19.3%;小学6240人,占贫困人口的54.3 %;初中2705人,占贫困人口的23.5%;高中以上的312人,占贫困人口的2.7%;贫困人口从业状况:在家从事农业5525人,占贫困人口的48%,贫困人口外出打工和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口2648人,占贫困人口的23%,两项之合实际贫困人口劳动力为8173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71%;有29%的贫困人口属在校学生或60以上的老人。从整体情况看,贫困人口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次是外出打工。从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结构看:2008年贫困户的平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其中农业收入占50%,外出打工收入占40%,其它收入仅占10%。劳动力结构及因灾、因病、因残情况:调查表明,贫困户实有劳动力,8173个,其中女劳动力3939个,占劳动力的48%。因灾、因病、因残的贫困户有780户、2730人,分别占农村贫困总户数和人口的21%、23.7%。无劳动力的有195户,占农村贫困户5%。
二、致贫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结合镇坪县的实际综合分析,有以下几方面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因文化素质低致贫。具调查显示,小学以下占农村贫困人口73.6%,初中以上仅占26.4%。因此,贫困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
一。在科技水平日异月新的今天,贫困户由于文化素质低,对新技术,新事物,新的管理经验,新的观念接受能力不强,致使现代科技意识差,商品意识不够。特别是一些贫困户子女在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因没有经济能力上不起高中、大学使这部分人口素质难以较快提高,因此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因素。
(二)因灾、因病、因残致贫。贫困户因灾、因病、因残是导致贫的主要原
因之二,从调查看,在全县的农村贫困户中,因灾、因病、因残的户比重较大,全县3166户中,就有780户,占农村贫困户的21%。主要表现在:一是镇坪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县,属亚热带雨林地区,最易发生自然灾害,加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稳定性差,也是导致贫困的的原因所在。如:2005年6月25日,一场特大瀑雨,造成到处都是泥石流,交通中断,使不少农田被冲毁,房屋倒塌,一些农户陷入贫困。若再出现风不调,雨不顺,自然灾害频发,贫困户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基本口粮就有可能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血本无归;二是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医疗和社会保险机制还不完善,对贫困户而言,如果家中有病人、残疾人、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增收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镇坪县现有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5%,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三)自然条件差,无主导产业。镇坪县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沟沟岔岔和半高山,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文化落后、自然条件差,加之又无稳定的主导产业收入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三。从贫困户的收入情况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来源;一是贫困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收入,镇坪的农业仅限于粮食生产,条件较好的农户能喂上几条猪出售而已,无其它稳定的农业产业收入。而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条件,人努力天帮忙能吃饱,稍有不测很难解决温饱问题;二是外出打工收入,据调查显示,贫困户的外出务工平均收入虽然占40%,但收入不平衡,特别是绝对贫困家庭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即使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而且收入不稳定;三是贫困户由于缺文化,缺农业技术、缺资金、加上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在发展产业上受到制约,无法从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反映了一个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为有效解决贫困、消除贫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政策,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兼顾,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高度关注和重视贫困户增收问题迫在眉睫,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新的十年扶贫规划。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镇坪县是山区农业县,受交通、信息、技术等条件的制约,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从提高人口素质入手,加强劳动力资源的技能培训。一是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大农村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力度,进而向初高中贫困生补贴延伸,应建立贫困学生帮扶机制,制定强有力的帮扶计划,保障贫困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实现就业,使贫困户从智力上真正脱贫;二是以“人人技能工程”为载体,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贫困户的文化、贫困户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采取多种培训方法,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和本领。依托各级扶贫技术学院,农民技术学校等为培训基地,加大对16—35周岁的贫困人口和未考入在大中院校的应届高、初中生培训力度,建立劳动力输出资源库,实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输出,最终真正达到培训一个,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建议国家要在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各类扶贫培训学校,特别是乡村农民技术学校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致贫源头。
(二)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来源。按照生产发展、产业先行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总体思路,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多业并举,拓宽农民增收途径。目前,农民增收困难,收入渠道太窄,主要是因为产业单一,特别是贫困户适应主导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技术要素还有限,加上发展资金欠缺,缺生产技术。因此,各级政府在扶贫政策和资金上应给予扶持,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鼓励引导贫困农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外出打工就业。贫困农民在发展项目上,要为他们提供致富技术和信息,帮助他们找项目、谋出路,使他们能够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术,找到一个致富门路,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适合发展养殖业的搞养殖业、能够外出打工的通过技能培训组织他们外出打工。总之,要因人而宜,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通过多种方式的扶贫,帮助贫困户培育一个养老项目,稳定他们收入来源,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三)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调查显示,镇坪县农村贫困户中因病、因灾,残疾因素导致贫困的还有相当一部分,这部分贫困户不是通过帮扶就能摆脱贫困,对这样的户通过完善农村福利保障制度,使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在制度上加强和完善;一是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所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重中之重。二是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向,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制度。三是要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看不起病的问题。
(四)加大移民搬迁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实施扶贫开发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镇坪县自2001年实施移民扶贫政策以来,使相当部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调查结果表明,全县仍然还有2045户、6801人居住在相对偏远中高山或沟河地带、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文化、卫生、交通、通信比较落后。实践证明实施搬迁政策,是有效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安置和在新农村中插花安置等方法,对贫困户实行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搬迁,彻底解决他们居住难,生产难的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建议国家随着扶贫标准的提高和物价因素,提高移民搬迁补助标准(贫困户人均5000元,特困户人均8000元为宜)。
(五)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再打一场扶贫攻坚战
要继续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继续高度关注和重视扶贫工作,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联县联乡帮村包户扶贫工作,从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增加资金投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再打一场扶贫攻坚战,确保新一轮十年扶贫规划取得更大成绩。
(镇坪县扶贫办 田延华 严佑虎 罗品峰)
第三篇: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若将各种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城乡平均贫富差距要达四倍、五倍甚至六倍。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一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的局面。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直存在“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人说,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
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同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
收入分配五花八门
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07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4万亿元以上的不规范“隐性收入”。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分配面临“十字路口”
“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去年我国人均G D 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
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的改革方案
第四篇: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若将各种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城乡平均贫富差距要达四倍、五倍甚至六倍。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等,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
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的局面。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直存在“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人说,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同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收入分配五花八门。
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07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4万亿元以上的不规范“隐性收入”。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
分配面临“十字路口”:
“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去年我国人均G D 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
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的改革方案。
第五篇: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和动迁户数量激增,在入园难、入园贵背景下,辖区应需而生了大量游离于现行教育体制之外, 由民间兴办、以低端人群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为主要收托对象的多种类型的非正规幼儿园未能在教育主管部门注册,因而未被官方认可,平时我们称之为“黑幼儿园、非法幼儿园、无证幼儿园”等,属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办园类型。他们为解决处于城市边缘群体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正规幼儿园具有因地制宜、方便入园、对应服务、收费低廉等优势。同时,由于管理缺位和失当,生存境遇堪忧。直面城市边缘群体子女学前教育这一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正视非正规幼儿园存在的价值,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和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对低端民间办学给予政策扶持,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非正规幼儿园、边缘群体子女、学前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以家庭式流动的方式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大多选择在生活成本较低、距离中心城市不远的城乡结合部居住;同时,部分经济条件不佳的城市动迁户选择城乡结合部作为过渡点生活,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跟在父母身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对于幼教的特殊性需求亟需得到关注。这一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出现了大量以收托流动人口子女为主、形式多样的民办非正规托幼教育机构。就现实情况分析,非正规幼儿园当前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不可能消失。非正规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亟需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足够关注和重视。
2014年4月27日至5月6日,我们对辖区幼儿园进行了调查,主要以柯柯牙街道区位为样本,着重调查了6个社区内由民间兴办、未经教育部门注册备
规模较小,收费适当。非正规幼儿园规模一般较小,20人以下的3家、21—50人的5家、51—100人的4家、101—200人的4家、200人以上的1家。托费往往成为园所全部的经费来源,每月托费大多集中在200—350元,有的仅收160元,最高400元;除了孩子的伙食及一些玩教具开销,房舍租金和教师工资是主要的支出项目。因地段和房舍面积不同租金差异较大,教师工资一般在1500—2200元之间。流动儿童生活的不确定性,常常造成园所生员不稳定,或是出现淡旺季。生源充足时,园所能够维持基本运转,略有盈余。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非正规幼儿园没有任何财政政策补贴支持,园所建设的标准、设施的配备都是因陋就简,能省则省,只有依靠3至5年以上托费结余的积累才能对园所进行修缮和扩建,补充玩教具及其他设备设施。
2、生员、师资与保教现状
生源甚广,教学单一。调查发现,收托的1064名儿童为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占总人数的60.5%,多为就近入园。户籍生源家长送孩子来这里图个就近便利,况且社会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幼儿教育低端市场,但公立幼儿园不能满足需求。13所没有活动室,占园所总数的68%,只是在教室内简单布臵或点缀几张挂图,玩教具严重匮乏。为开展教学之便,教师多依靠成套教材实施活动,部分园所的一日活动流程和小学一样。相对较为规范的3所幼儿园的中有个别有经验的老师能够实现较好的师幼互动,但缺乏经验和专业发展动机的年轻教师居多。
师资匮乏,流动性大。大部分非正规幼儿园园长缺乏幼教专业背景,但也不乏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或是从幼教一线历练出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园理念的园长,如:海天幼儿园、大拇指幼儿园、小神童幼儿园。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所调查的园所中共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37人为大中专毕业生、占68.5%;少数教师取得幼师资格证。每班基本配备1—2名老师,小班一般会增加教师。保育员多为几个班共用。园所负责后勤工作的老师一般也身兼数职,例如,一位老师可能同时负责保育员、体育老师、厨师、保卫等角色。由于园所为满足家长托幼需求,提供延时服务和周末托幼服务,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60%的教师在1—2年内就会流失。
平时为家长提供的延时服务一般不另外收取费用,这些均有别于作息制度严格的正规幼儿园。灵活、便利而又有针对性的服务,自然赢得了家长的满意。非正规幼儿园之间存在着同业竞争的情况,市场的压力,必然促使各个园所想尽办法,努力调整自己的服务范围、质量和方向,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3、因地制宜,应需而生。非正规幼儿园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其兴办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尽管园所环境简陋,还是与社区周边环境相协调和适应的。我街道属城市规划区域,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可能大量兴建正规幼儿园,更不用说公办园了。聚居这里的大量边缘群体子女就近入园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非正规幼儿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他们以处于低端的务工人员家庭的学前子女为对象,基本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托幼需求。
4、身份尴尬,管理失当。非正规幼儿园大多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不符合教育部门制定的托幼机构注册相关标准,平时我们称之为“黑幼儿园、非法幼儿园、无证幼儿园”等,这种状况折射出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管理理念。身份的缺失,使得非正规幼儿园长期游离于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视线之外,有时面临资金紧缺,难以维系,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二、建议意见
(一)正视现实,转变观念。非正规幼儿园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应市场之需而生,当下幼儿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现实令人焦虑,是民间通过自发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了政府难以作为的社会问题。职能部门应当转变观念,认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改革僵化的管理办法,将非正规教育发展与社区建设及社会治理相结合来考量现实问题。特别是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势必在2-3年后产生新一轮的入托高潮,将再次考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目前,街道社区已经做出努力和采用现实可行的办法管理辖区内托幼机构了。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跨部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社区对非正规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同时,要注重探索街道社区的管理职能,加强管理的横向联系。红旗坡农场辖区受五分场艾沙团伙等宗教极端思想和势力对教育工作的影响,辍学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捷达市场、红旗坡农贸市场、新城批发市场内每天都有大量流动儿童随家长在摊位周边玩耍,未接受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