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公司项目融资要点
项目融资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重要措施,是企业有效进行资本运作、资本融通、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扩张的根本途径。项目融资是一个较复杂、较漫长而且规范性和法律性都较强的过程,其主要包括融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主要方式和途径、实施步骤、经营风险与法律风险防控等内容。鉴于,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谨对房地产项目融资途径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一、从商业银行融资
(一)国家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均多次要求,商业银行对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商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要求其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5%(银发[2003]121号为30%)。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等文件规定,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二)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等文件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
(三)国家对商业银行发放房地产项目贷款发放有特别要求。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等文件规定,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贷款只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严禁以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或其他贷款科目发放;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原则上只能用于本地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跨地区使用。对确需用于异地房地产开发项目并已落实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贷款,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前应向监管部门报备。
2.《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2号)第25条规定,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第28条规定,固定资产贷款发放和支付过程中,贷款人应确认与拟发放贷款同比例的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并与贷款配套使用。同时,还规定,贷款人在借款人与贷款同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到位前发放贷款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46条、第48条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综上所述,国家对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储备贷款政策性较强,三令五申对发放房地产贷款的条件提出要求,因此,从银行获得房地产项目贷款的不确定性较高。
二、从其他企业融资
《贷款通则》(1996)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银行职工参与企业非法借贷有关法律问题的答复》(银条法[1996]44号)等文件规定,借贷资金属于金融业务,因此,非金融机构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企业间非法借贷资金的行为是无效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相互借贷的合同出借方尚未取得约定利息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裁决问题的解答》(法复[1996]2号)规定,对企业之间相互借贷的出借方或者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出资方尚未取得的约定利息,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向借款方收缴。
综上所述,借贷资金属于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企业间借贷违法,企业间借贷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在处理企业之间资金拆借纠纷时,借贷本金受法律保护,出借人有权要求借入方偿付,但无权要求支付利息(资金占用费),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借入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关于企业间相互借贷的法律后果,需要说明的是,民事诉讼采用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如果不产生纠纷,或者产生纠纷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则未必就会带来收缴利息或者罚款的不利后果。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一九九九〕三号),国家不禁止企业与公民之间的借贷行为。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三、委托贷款融资
《贷款通则》(199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委托贷款业务范围问题的答复》(银条法
[1997]41号)规定,委托贷款,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从上可以看出,委托贷款是企业间借贷的一种变通方式,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委托业务的通知》(银监办通〔2007〕186号)规定,财务公司应在所属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办理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业务;财务公司应对委托贷款或委托投资的对象、用途进行全面审查,防止因委托贷款或投资投向手续不全、不符合国家政策而带来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因此,可通过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委托贷款进行融资。
四、信托计划融资
房地产信托融资有信托贷款(信托投资公司通过推出信托计划募集到资金后贷给房地产企业)、股权投资信托(信托投资公司通过募集资金对房地产开发商阶段性持股使大型开发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财产信托优先受益权转让(房地产企业将其开发的房地产设立财产信托,并设立优先受益权,由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益权转让代理人,通过对投资人发行受益权凭证的形式将该优先受益权转让给社会上的投资人,以此来募集资金)等形式。信托计划融资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小,随着《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出台,加之取消了信托份额和额度的限制,目前,该种融资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五、联营融资
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法(经)发<1990>27号)联营分为法人型联营(成立新的法人)、合伙型联营(成立非法人组织)、协作性型联营(基于协议,不成立实体)。房地产领域的联合竞买、联合开发属于联营性质,也是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法律关系复杂,需要注意的是:
(1)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因违背了联营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属于无效。联营企业发生亏损的,联营一方依保底条款收取的固定利润,应当如数退出,用于补偿联营的亏损,如无亏损,或补偿后仍有剩余的,剩余部分可作为联营的盈余,由双方重新商定合理分配或按联营各方的投资比例重新分配。
(2)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3)金融信托投资机构作为联营一方依法向联营体投资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分享固定利润,但亦应承担联营的亏损责任。
除上述融资途径,还有上市融资、债券融资、BOT、TOT、ABS、BLT等途径,每种融资途径的特点不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不同,融资的成本和规模不同,具体要结合房地产项目本身和项目融资方的情况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而定。
出自房地产会计网,原文地址:
第二篇:房地产公司融资管理办法
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融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融资行为,加强融资管理和财务监控,降低融资成本,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维护公司整体利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XXX公司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债务性融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非金融机构、股东或其他关联关系人借入资金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债务性融资活动,包括融资对象选择、融资方式及融资方案的制定及融资合同的签订及履行。
第四条
公司财务部为公司融资活动的执行部门。第五条
融资活动应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要求,与公司经营计划相匹配,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度原则:满足公司资金需求,保持合理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70%;
(二)经济原则:积极争取低成本融资;
(三)谨慎原则:慎重考虑公司的偿债能力,避免因到期不能偿债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第六条
融资活动目标:
(一)保证融资行为在发生前必须得到董事会的审批;
(二)保证融入资金按期偿还以及利息的正确计算、并按时支付;
(三)保证融资担保资产的安全,维护公司良好信誉。
第二章 融资管理
第七条 融资管理流程为:财务部根据公司经营计划,编制资金预算,根据资金预算编制融资计划书。融资计划书经过总会计师审核,逐级报总经理办公会和董事会审批后,编制具体的融资方案,融资方案一般在一种以上。融资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财务部具体执行。
第八条
财务部负责编制融资计划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融资时间选择分析;
(二)融资金额及期限;
(三)预计融资成本;
(四)融资前后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化;
(五)融资对公司未来收益的影响;
(六)各种融资方式效益比较以及对融资方式的建议;
(七)还款来源及方式。
第九条 财务部在编制融资计划书时,应合理安排相应的融资时间、资金的投放、使用和归还之间的时间期限,使 各项资金在时间上相互匹配。
第十条
根据融资计划书,财务部结合经营业务开展情况和外部金融环境,适时拟定相应的融资方案。
第十一条 财务部主要根据不同融资渠道拟定不同的融资方案,融资资渠道主要包括:
(一)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二)其他经济组织暂时闲置可以调剂使用的资金;
(三)股东和关联关系人。
第十二条 财务部结合公司、项目的现状分析不同融资渠道下各债权人要求的融资条件,充分了解各债权人的借款日期、期限、利率、偿还日期、担保情形及限制条件等,拟定不同类型的融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选定一套以上方案进行上报审批。
第十三条
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根据各自不同权限对融资方案进行决策,并批准执行。
第十四条 属于金融机构借款的,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在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上签字后办理借款。
第十五条
向非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根据双方具体商定的融资手续进行款项办理。
第十六条
通过各种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须进行严 格管理;财务部应严格执行借款合同、最大成效地使用融入款项,定期编制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并与融资方保持较好的沟通。
第十七条 财务部应结合公司经营需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保持足够的偿债能力,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到期本息,遵守信贷纪律和结算纪律,维护公司的良好信用。
第十八条 财务部预计到期不能归还债务的,应及时了解原因、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在领导指示下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应急方案。融资期限届满需要展期的,财务部应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并说明原因及还款期限,并按照公司决策程序办理展期相关手续。
第三章 融资担保
第十九条 融资担保,是指公司对外借款时,按照债权人的要求提供担保,以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融资担保需由XXX公司或其他单位以信用方式提供担保时,财务部应及时与XXX公司沟通,按照XXX公司要求申报相应审批材料,经批准后,积极协助办理各项担保手续。
第二十一条 以非信用担保方式(主要是财产抵押方式)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资须提供担保时,必须报请XXX公司批准。经XXX公司批准后,方可办理财产抵押登记,抵押财产原则上先以自有资产抵押,不足部分可以申请由XXX公 司提供担保。
第二十二条 无论是采用信用担保还是非信用担保方式,财务部均须严格执行借款合同,不为信用担保单位和担保财产带来相应的担保风险。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未涉及或未尽的经济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由董事会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房地产公司融资方法
房地产公司融资途径
面对众多的融资途径,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相对容易获得,这是企业主要融资工具;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一旦获得,贷款数额相对巨大;
投资信托:信托在期限、规模、风险方面与房地产开发匹配,融资方式灵活,节税;
投资基金:关注成长型规范企业,回报要求高;
境内上市:可以提升企业品牌,直接扩大融资渠道,适应房企改制需求;
境外上市:上市公司可达到尽可能高的价格,公司可获得较大声誉,股票发行范围广;
企业并购:不承担目标企业债务和纳税,不用接受目标企业员工以及福利,省去解散清盘程序; 合作开发:互相补充房地产开发资源,推动资金有机结合,盘活开发项目,获得合作比较容易; 发行企业债:发行条件适中,基金使用效果好,基本无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情况;
金融租赁:节省成本,有避税作用,无需额外抵押和担保品,降低企业现金流,可获得余额融资; 典当融资:办理时间短,借款成数高,无需评估费,当金用途不设限制;
私募基金:手续简便,可节省企业发行时间注册费用。
结合各个融资模式的特点,然后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这样方可对症下药,找到企业自身适合的融资模式,是自身投入更少,获得更多,效率最大化。以下按照企业规模,总结出各种规模下的企业使用的融资模式。
大型企业:
投资基金、境内上市、境外上市、发行企业债、国外商业银行贷款
中型企业:
投资信托、企业并购、国内商业银行贷款
小型企业:
私募资金、金融租赁、合作开发、典当融资
根据房地产企业规模与融资模式的对应,加上对各个融资模式特点的了解,企业在融资方面,应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开发商来说,传统的方法一般包括:1)房地产直接投资;2)商业抵押贷款;3)合作开发或项目公司被收购;4)房地产企业上市;5)居民住房按揭贷款(间接为开发商融资)。
而新兴的融资渠道如:基金(房地产、土地)、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含住房贷款证券化RMBS和商业物业证券化CMBS)、房地产金融新产品(含按揭保险和权属保险)、房
地产融资租赁以及信托、担保、过桥贷款、可换股债券、土地债券等等渐渐受到各个开发商的重视,其中房地产信托服务正逐步成熟,成为一个新的主流融资渠道。
1、突围方式之一——业内强强联手
越来越稀缺的土地和公开透明的出让方式使得全国土地价格一路飞涨,面对高昂的地价即便是大规模房地产企业也显得资金实力不足。强强联手共同获取土地的方式在融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开始出现,房地产商采取抱团作战、联合实力、资源互补的形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突围方式之二——资本市场融资
大规模房地产企业由于有一定的资产积累和市场信誉度,通过资本市场争取融资是获取发展的有效途径。富力地产的香港上市,保力地产的筹备上市和顺驰香港上市计划等都体现出:开发商想通过资本市场增强资金实力。已经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增发股份或是发行债券(包括可转化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
3、突围方式之三——联姻海外资本
大规模房地产企业和境外的投资公司合作,组建新的项目公司共同开发项目。这种合作方式,对国内的企业而言,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而对境外的投资公司而言即有了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机会又避免了单独开发面临的风险。
2005年7月,万科集团与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附属公司(简称RZP)的合作就是这一融资方式的典型案例。双方共同投资1亿美金创立一家投资性公司,并通过设立项目公司或投资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在中国境内进行房地产项目投资。
4、突围方式之四——降低资金需求
越来越高昂的土地价格对于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大规模房地产企业开始注意那些有低廉成本土地的小规模企业。这些小规模企业由于能力有限无力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开发项目;而大企业在市场调整期也无力撬动资金杠杆来满足企业发展对于土地的需要。因此大规模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获取其它企业手中已有地块,降低获取土地的成本以减低资金需求,获得变相融资。
此外,一些大规模开发商也开始在市场转折期转战二、三线城市,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取土地。企业在对一线城市保持谨慎观望态度的同时,又为将来成熟时刻在二三线城市发展储备土地。企业的暂时性战略转移即降低了资金需求又为未来发展节省现金,实现变相融资。
5、突围方式之五——国企资产重组
国有企业在面临市场转变时刻频频出现资产重组的身影。央企房地产资源重组露出端倪:总体上按照南北划分,长江以北由中房集团接手,长江以南的资源,现在已经内定由招商局和华侨城等南方央企接管。而在上海的巨舰企业——上海实业集团近来对旗下的地产资源也进行重组。国企房地产资源频频
重组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企业资金实力,有效规避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塑造大型国营房地产航母正成为一种行业资源整合的趋势。
1、探索有效的民间融资方式
在确保避免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可以按适当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方式,向其它企业、自然人寻求融资。这种形式建立在充分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灵活、简单、方便,对解决个别中小房地产企业临时资金短缺能起到很大作用。
2、委托贷款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企业在银行贷款,另一个企业使用。也就是企业间通过银行定向的委托贷款之名行企业间相互借贷之实。委托贷款的资金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更适合资金需求比较急迫、项目回报率高的企业。委托贷款一般要求企业提供足额的抵押品或担保品,同时要求企业跟银行有比较好的沟通。对于银行来说,委托贷款作为一种风险低、成本低又有稳定收益的中间业务,银行自然也愿意去做。
3、固定回报投资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也非常高,不低于委托贷款。固定回报的资金来源通常是境内外的企业、境外的银行和基金以及财务公司。固定回报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的期限很长,一般超过8年,期间每年支付较高利息,到期后不必归还本金。另一类是期限较短,常见为5-8年,每年支付利息,资金采用折现的方式提供,到期归还本金。因此,计算下来,融资成本非常高。
4、与建筑企业合作开发
由建筑企业垫资建设,由开发商支付所垫资金利息,在约定时间内付清所垫本金。如支付还有困难,可用开发房屋作抵押。或者,由建筑企业出资建设,开发企业出土地,合作开发。
5、互助性担保
以各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为平台,建立民间组织性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互助发展协会。动员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入会并成为其中会员,会员如果出现资金紧张,会员单位之间可互助、互保、互督,减轻政府负担。在互助发展协会内,处于劣势的中小房地产企业通过互助性担保联系起来,在向银行争取贷款时也可以更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当面临风险时,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较为了解,增加了贷款可信度和成功率。而且这种担保形式将银行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
6、建立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基金
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面向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市场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
金和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解决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难题。
目前,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容易实现的方法除银行贷款外主要有两种:
(1)寻求与大公司合作
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得到大企业部分资金支持,解决暂时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企业的良好声誉吸引购房者。只要合作成功,对中小企业来讲是条融资捷径。
(2)求民间资金
目前有一部分民营企业手中掌握着较多资金,这些资金寻找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由于房地产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民营企业家们希望介入房地产领域,但因专业
知识和经验不足,畏缩不前。这正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吸纳民间资金的好时机。
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资金的筹集渠道,目前从大的块面来说,分为三大部分,即企业自有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销售的滚动投入资金。
对于国外的资金提供者来说,最关注的是风险问题,透明度是第一位的。因为中国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控股结构缺乏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尽管有信誉,但是财务不公开、不透明,境外银行也不敢投资。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家族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获得境外基金的青睐。
第四篇:中小房地产公司融资探讨
中小房地产公司融资探讨
重庆金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唐多全
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务院2003?121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出台后,中国房地产界关于融资的话题空前升温。一些大的房地产企业自身实力较强,可以充分和优先利用非银行融资渠道如上市、信托、基金、债券等创新融资工具获取开发资金,而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营运却雪上加霜,从而导致这些企业举步维艰。中小房地产企业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如何突破资金瓶颈的困惑,应当值得同行的重视和研讨,以图共谋发展。
一、宏观调控后中小房企的资金日趋紧张
1.中央121号文件出台后,中小开发企业向银行直接取得开发贷款的渠道基本被封锁。使开发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断炊。
2.2004年8月31日土地供给大限,即日起,国有土地使用权全面采取“招拍挂”的方式出让,抬高了取得土地门槛,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开发企业资金供给上的矛盾。
3.2004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与银行按揭贷款的严重关联性,使银行对个人按揭消费贷款的政策加杠,从而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流转。
4.2005年国务院出台调控房地产业的老“国八条”、新“国八条”和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不仅从土地、信贷、税收等各方面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而且对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引导。特别应引起房企关注的一点是,宏观调控不仅对房企资金供给的主渠道——信贷进一步加大了调控力度,还从土地、税收等方面增大了房企的资金压力,而且从控制房价、抑制消费需求、提高预售条件等方面对房企资金回笼的主渠道——房屋销售进行了调控。可以这样说,中小房企的资金已到了有史以来最紧张的时候,甚至已使部分房企渐入绝境。
二、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综合有关专家对房地产融资的研究成果,房地产资金市场按期限长短划分,可分为短期货币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短期货币市场一般包括贷款(拆借)市场和贴现市场。
长期资金市场又称资本市场或证券市场。主要是向市场公开发生股票及债券等有价证券。企业的资金融通,包括了企业内部融资和企业外部融资两部分。
1.企业内部融资。即开发企业利用企业现有的自有资金来支持项目开发,或通过多种途径来扩大自有资金基础。内部融资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了用抵押、贴现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获得现金,以及期房预售、收取购房定金等方式在内。
(1)期房预售。期房预售是开发商内部获取资金最佳的融资方式。一方面物业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实现了买卖,实现了物业价值;另一方面达到了资金回笼的目的,解决了资金链的困难。但是,期房预售取决以下因素。
一是开发商的信誉程度,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
二是项目的定位,是否适销对路;
三是项目的地段,是否受购房者的青睐。
(2)施工方带资承建。国家虽然三令五申制止工程垫支,但现实工作中,施工方垫支承建工程相当普遍。开发商利用工程发包,提出带资承建,缓解项目前期开发资金的不足。该种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行业充分认可。
(3)公司员工内部集资。开发公司内部员工对公司比较了解,对项目的经济效益、风险程度的内情明白。通过内部集资,一方面解决项目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工作激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公司的全面发展。
(4)转移贷款用途。开发商利用其他经营范围或关联公司向银行融资贷款后,将其贷款转
借或划转用于开发项目,以获取开发项目的资金需要。
2.企业外部融资主要渠道有:
(1)发行股票。随着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股份制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将是最佳的融资渠道。
(2)发生债券。分为政府发行、金融界发行和企业发行三种。
(3)银行贷款。包括信用贷款和房地产抵押贷款。
(4)其它融资机构贷款。目前我国参与房地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但国外还有其它形式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如房地产保险公司、房地产抵押公司、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房地产财务公司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借鉴。
(5)合作开发,包括合资开发。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自己所需投入的自有资金,分散投资风险,是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较多且可行的方式之一。
(6)前沿货币合约。这是一种非常美国化的高比率房地产融资方式。即贷款机构出资、开发商出地和技术,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与合资方式不同的是,参与合作的资本投入者也是贷款方,要分期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息,故这种融资方式又称为“双重身份贷款合作”。
(7)房地产辛迪加。是国外房地产开发商广泛采用的融资方式。其组织由经理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组成。经理合伙人负责房地产的经营管理,负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享有所有权,不参与经营,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
(8)房地产信托。即以房地产作为主要资金用途的信托产品。信托公司通过向开发商贷款(信托贷款)或直接参与投资(信托投资)等方式运作。
(9)租赁融资。即拥有一块土地的开发商,将该土地出租给另外的投资者开发建设房屋,而以每年获得的租金作为抵押,申请开发项目全额的长期抵押贷款;或者是开发商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占用权后,以自己开发的房地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长期抵押贷款。
(10)回租融资。即开发商将自己开发的物业出售以后,再租回来经营。拥用某项物业的开发商既出让了该物业的所有权,又保留着对该物业的使用权,以达到既能减少资金的占用,又能从经营此项物业中获得收入的目的。
(11)回买融资。即开发商将自己开发的某项物业卖给贷款机构,然后再用贷款机构的贷款将该项物业买回来。开发商不仅可以获得高比例的融资,而且在贷款还清以后,便可能得到物业的产权。
三、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几点建议
1.要尽快放松银根,出台配套融资政策。因房地产投资并不是导致固定资产增幅过大的主要原因,房地产投资只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28%左右,远小于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00%或200%的比例。房地产行业存在一定的投资过度的现象,但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是真实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远远高于GDP增长率;商品房的面积与竣工面积基本趋同。鉴于紧缩已取得明显成效,应尽快放松银根,防止经济硬着陆,重回通缩。
2.推进银行系统改革是当务之急。银行改革到位,自然会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运行的机制,对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的发展都有好处,国家也不用担心金融风险了。如果改为股份制银行,银行就会以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金融风险只有银行自己承担。
3.宏观调控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虽然在这次调控中,各类文件都强调仅是局部调整,但是许多地产商都感到有“一刀切”的感觉。由于我国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企业间的情况也不一样,统一要求势必拉大地区之间的差别,贫穷的城市会越加贫穷。所以在制定土地、金融等方面政策时,应当有所区别。
4.政府在地产开发中的作用和功能要很好的定位。政府不要直接参与到地产的开发投资中,因为商业的发展基本上算是竞争性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会出现不公平和不透明的行为。现在很多地方在进行重复建设,而且很多是行政性的建设,造成了投资规模过大。政府应当真
正调整到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上来,搞好规划,公开、透明信息,把房地产的基本信息如供求关系、供求情况告诉给投资者,让他们做出一个理性的分析和决策。
5.对于房地产的消费信贷调整应该慎重。在银行信贷适当从紧的政策中,对于房地产的消费信贷调整应该慎重,以保证房地产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我国普遍居民的投资意识刚刚培养起来,应注意在调控中维护老百姓的投资意识。同时进一步研究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提供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业的渠道,如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等。房地产开发商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各种筹资手段或分阶段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以最有利的方式、最低的成本筹集到资金。
第五篇:房地产公司多项目管理
房地产企业多项目开发管理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化和市场集中度正在持续不断提高,多项目开发无疑已经成为品牌房地产公司做强做大的主要特征和必由之路。在新的市场政策下,项目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率越来越低,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持续、快速、稳健发展,必须追求规模效益。实施多项目开发,不但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而且实现规模增长也是最大可能地提高项目附加值和利润率的重要途径。
当然,与单一项目开发模式相比,多项目开发势必会面临许多新的管理难题,如资源竞争、沟通信息量成倍增加、成本压力、市场目标快速变化等。可以说,多项目管理纵向涵盖整个房地产价值链,横向涉及资源整合与规模效应,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一、目前房地产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多项目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企业在进行多项目扩张过程中,项目管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项目扩张的关键因素。
2、沟通不畅,协调工作难度加大,运行效率低。公司本部同区域公司、项目部之间的决策权限划分不清晰,公司与项目部(项目公司)之间职权分工不明确,工作接口关系不清晰。
3、监管和考核不清晰。公司总部职能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监控关系、考核关系不明确。
4、项目部(项目公司)受项目经理“人治”因素的影响较大,或者过于依赖公司总部,或者不愿服从公司管理;
5、项目部(项目公司)的执行力较差,计划、方案、指令等的执行结果往往有较大偏差。
因此,在选择项目管控模式时要解决和避免以上五大问题的出现。
二、当前房地产公司多项目管控模式优劣分析
目前,房地产公司的多项目开发的组织管理架构通常会分为三种类型:职能管理型、矩阵式管理型及项目管理型。
1、职能管理型,完全由项目拓展、设计、工程、销售等职能部门根据项目不同的开发阶段介入项目管理。优势是分工高度专业化,能最大限度地反复利用内部资源;劣势是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较多,决策缓慢,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不敏感。
2、项目管理型,指项目公司是开发主体,项目公司下设拓展、设计、工程、销售部门或岗位。优势是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迅速;劣势是总部对项目控制较弱,资源闲置的现象突出。
3、矩阵式管理型,指项目部是执行主体,拓展、设计、销售等职能由总部职能部门直接管理,项目部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人组建,项目成员既对部门经理负责,也对项目经理负责。优势是能较快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另外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劣势是人员的双重领导。
三种项目管理模式的取舍,需要根据企业战略和管理重点的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和运用。
对“仅从事同城多项目运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在总部设立项目开发、设计、工程、销售、成本、采购等职能部门,同时采用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
对“从事异地多项目运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比较优化的管理模式是:在总部成立开发、设计、成本等职能部门进行总体控制,在地方公司成立工程、销售、采购等部门进行项目实施控制,并在地方公司内部仍采用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三、房地产企业多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房地产企业多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模式是矩阵式,即:集团→区域→项目。在管理上集团直接对区域公司实行监管,具体一般性业务由区域公司自行负责。监管手段上主要是通过标准流程和集团年初下达的绩效考核目标、项目管理系统软件等一系列工具集成,定期或不定期由总部组织其他分公司主干到另一家分公司检查,监督。
第二种是矩阵+直线管理模式,同时引进“功能组”和“专业组”的概念,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配合协调管理。组织架构为集团→区域→项目。集团层面设置:金融与财务管理中心、审核部、工程部、设计室、营销部、开发部、招投标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项目部层面则设置财务、工程、合约、审计、造价等实施具体业务为主的部门。在对子公司监管上,集团管理到区域一级,具体业务由区域自行负责。集团对区域的考核指标主要是利润与销售额及其他相关指标。第三种模式的管理层级为集团→区域→项目三级。集团只监控管理到区域一级,项目及具体业务由区域级直接管理。集团层面部门设置很细,包括有:营销策划中心、物资采购中心、计算机中心、监察审计部、规划设计中心、投资发展部、战略发展部、资金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每个部门都设总经理以体现总部的层级。
四、成本管理是房地产多项目管理的关键 成本的降低就是利润的提升。从当前的房地产开发水平来看,房地产公司对成本的重视,已经超越单纯成本控制的阶段,上升到成本管理的层面。成本管理信息化在规模房地产公司的全面推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好成本管理应该重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全员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从企业文化层面上进行思想的统一。
2、建立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应设专门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并赋予该部门在成本控制领域内,组织、检查、协调各部门涉及成本控制业务的权力;成立“成本控制管理部”,从房地产定位、报建、设计工作、工程施工、营销等各个控制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利用“成本控制软件”,做好各阶段成本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工作,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成本超控现象,及时进行讨论,并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保证成本在控制范围内。
3、针对每个项目制定适合市场定位及营销要求的成本控制目标。尤其是做好设计及工程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成本控制。对设计中的重点环节如基础设计选型、结构选型、含钢量、建筑外立面材料、建筑层高、建筑平面布置等对今后建筑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重点设计环节,在进行设计前、设计中及设计后的反复测算、讨论及对比,务必做好设计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视工程承包队伍的选择工作及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工作,认真做好工程各专业分项工程的分包工作;严格执行统一采购,供应商招标等的相关制度,严格控制现场的变更和签证的数量,切实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成本。在保证项目定位,项目档次,项目外观整体效果的前提下,控制材料选用时的浪费。
4、项目开工前,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销售计划,以及资金使用计划,做好资金平衡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5、项目竣工后,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工作总结,将项目开发中的一些数据进行统计,总结成本控制中的经验,找出不足。
五、项目授权是多项目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多项目管理的运作是通过高层管理者对项目经理的授权来实现的。由于每个项目通常都牵涉到项目股东、业主、项目监理等多方面的利益,而项目经理只能调动本组织内部的资源,因此,项目经理所负担的责任要大于他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建立对项目经理规范合理的转授权体系,来降低项目公司管理风险。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运作中,对项目经理授权的程度非常难以把握,一方面项目经理要有足够的权限来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完成项目,另一方面对项目经理过多地授权又会影响到其他组织的利益,高层管理者也会因此失去对项目的严格监管和控制。项目经理应获授予的权力包括:决定项目团队的人事权,一定额度下的资金调用权和物资调用权,紧急事件处理权。不应授予项目经理的权力包括:合同文件签署权,项目标价谈判权,超过项目总价一定比例的资金调用权和物资调用权。授权的原则是:项目经理的权力应该仅限于完成项目交付成果本身,牵涉到各方重大利益的决策制定权力都不应授予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在预算费用内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带动团队合作与建设,处理团队内部的各种争端,指导督促团队队员的工作,与项目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等。
多项目管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紧密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内部需要形成有效的沟通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在这个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要实现企业文件传输的电子化和项目监控的软件化。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项目沟通的及时和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在每个时点上对项目进行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等多维度的全方位及时监控。
六、加强多项目管理的思考及建议
第一,公司总部机构设置要突出重点。针对多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在总部组织构架设置上,分工要细,总部部门将专业优势整合,要突出专业性,强调设计开发职能和成本管理职能,设置独立性强的审计监督部门,直接为董事会负责。而项目部的组织构架设置上相对精简。
第二,总部职能部门的强势管理。总部要有强势的制度管理,和雄厚的人力资源相匹配。总部的管理人员,甚至是部门副职都是从项目总经理的岗位上抽调而来,也使总部的管理制度汲取了项目实际运作的经验,更有操作性,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中也更有权威性和实效,同时使晋升的管理比较明晰,有利于项目人员的不断培养。防止项目部人员不愿服从公司总部管理现象发生。
第三,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确保沟通畅通,激励到位。要有科学、合理、细致的运作制度和流程来保证整体业务运行。多项目管理中沟通不畅,项目人员执行力不到位问题,需要靠制度和有效激励机制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