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问题问题调查

时间:2019-05-15 12: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居民问题问题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居民问题问题调查》。

第一篇:城市居民问题问题调查

关于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的调查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状况和很多因素有关,以往也有很多前辈对这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详细的调查。从那些报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总量迅速增加,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这一主要发展趋势不协调的是城镇贫困群体的不断增加,城市贫困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须尽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这次的调查时针对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而做的一次调查,而我接下来的调查报告是联系自己所住小区以及周边一些地区住户的具体情况了解所做。调查方法是最基本的谈话询问记录和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其他城市的贫困状况情况两种方法综合起来。

在我身边的众多家庭中,贫富差异可以说很明显,月薪有几万开好车的,当然也有没工作月薪只有几百的。贫富的差距在一个小区内都如此,那么放大到不同类型的区域或城市,其贫困程度差异自然更是大了。尽管现在已有一些社会的保障制度和福利救助,但是城市贫困居民的情况还是不怎么客观。在我国,其实大部分城市居民贫困的原因可以反映在以下几点:

1首先,居民的收入是要靠工作得来的,那么一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企业破产,就会引起一定的职工下岗与失业,下岗与失业家庭的实际收入便会减少,从而产生贫困;其中,无固定职业的比例最大,仅次于的是下岗。我国这些年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那些现象是息息相关的。就下岗这点来看,一般性随着城镇就业规模的扩大,劳动力供求逐渐矛盾,再加上经济活动人口二元化明显,是城镇居民的下岗率大大的增加,其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体制和制度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2其次,个人因素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个人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素质修养、择业观念等各种反复多样的原因,导致一部分人不能从事或只能从事低一些收入工作;

3最后应该还要算上家庭因素,如老人的赡养,下一代的养育以及一些其他的家庭负担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实际开销和收入。如今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独生子女比较多,这样的话家庭因素带来的贫困则更加的严重,一个家庭里若是都由独生子女组成,那么就会有上有四个老人下还有孩子要养活的局面,其赡养系数之大或其他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当然,这三个方面可以往细里分,从一些调查结果看,首要原因是无固定职业,其次是,下岗,然后是子女上学,意外事故,天灾等。而对于一些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子女上学已成为城市居民贫困第三大原因。在这个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物价飞涨的时代,教育费用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在居民消费开支中,教育开支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对本来生活上就难以维继的贫困居民来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可能导致其更加贫困。现在托儿所幼儿园的费用确实不低,而家长们普遍抱着这样的想法,就是宁可花大笔的钱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我的邻居中有为了小孩能够上一个好的小学而花大价钱去买学区房,自己却负债累累。调查结果显示,其他致贫原因主要来自贫困居民家庭因素,如子女患病、主要劳动者身体状况差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突遭变故等。

城市贫困问题的存在不从根本上解决的话将会拖累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近年来,我国实行了包括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市居们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扶贫帮困、亲民措施,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具体的方法有很多:

(1)矿大就业渠道和就业面,通过就业帮助贫困群体脱贫。刚才说过,城市居民大部分的贫困原因是没有工作,对于贫困的无业人员来说,生活的压力是他们对于就业的积极性高过其他群体,因此只要增大岗位的数量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得到工作从而缓解贫困问题。

(2)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再就业提供保障。政府应该对贫困群体进行免费的职业培训,以市场为导向,为用工单位提供所需的各项技能培训,那样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就业。

(2)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应调整最低保障政策,使之有利于鼓励

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

(3)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生产自救基地,或者建立综合性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金只能维持生存的最低标准,要解决贫困居民家庭深层次的困难,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只会和配合,共同构建综合社会救助体系,为贫困低保户的教育和就医等出台配套的救助政策。

尽管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措施,但是全方位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尚未完全成型,社会救助的法治不够健全,社会力量对城市反贫困工作的作用未能得到成分的发挥,反贫困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还相当低。低保制度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为了全面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困难问题,应该加快建立城市救助工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基层社会组织为依托,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是贫困居民得到多方面的照顾,走出贫困。

第二篇: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调查

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调查。

一直以来,专家、学者们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农村贫困。而如今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研究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现将这次调研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区城市贫困居民的概况及其生活状况

由于非农业人口越来越多,困难企业也越来越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民政策在我区得到较好落实,我区城乡居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绝大多数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但经济再发达,也有贫困群体,贫困问题是世界共性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下岗、失业机制的启动,大量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失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而社会保障体制转型的滞后,失业救助的力度不够和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完善,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得到的救助有限或根本得不到社会救助而沦为贫困者。说明城市新贫困的实质是适应体制转轨的失业型贫困。我区城市贫困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城市贫困人员日益增加,贫困群体的规模较大。二是城市贫困群体构成有新的变化。

三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有所加深,生活相当艰难。

四是产生城市贫困人口的原因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城市扶贫解决

将有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按我国通行的贫困概念,贫困有绝对和相对之别。在我区绝对贫困人口在现行政策下已基本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的范畴,实现了“应保尽保”,已基本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困境,但其生活仍十分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贫困家庭实际收入低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仅维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低水平阶段。

(三)家庭无积蓄,负债较重,抗御生活风险能力极其微弱。

二、产生城市贫困群体的原因分析

造成城市居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体制和政策变动方面的原因,也有贫困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历史方面的因素,而且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错综复杂。

(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大面积下岗和失业,是贫困人口增加的直接根源。

(二)企业效益低下,职工收入低,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是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三)劳动力供求结构脱节失衡,就业环境低迷,是部分人生活陷入贫困的原因之一。

(四)城市居民的个人与家庭自身条件限制,也对贫困有直接影响。

另外,有不少居民家庭表面上从工资、经济收入上看,已超出了低保标准,但因家庭中长年有病或子女上学而陷入贫困,甚至负债累累。

三、解决城市贫困居民生活困难的对策思考

目前,无论是在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在生产力发达、富裕的发达国家,城市贫困都是大量存在而且日趋严重,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此,许多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减轻贫困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1扩大就业

4.1.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第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第二,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第三,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4.1.2转变就业观念。目前,许多失业人员存在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的问题,再就业要求高,择业时个人主观随意性强,导致就业困难。所以,失业人员要转变这种落后的就业观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工作。

4.2 增加收入

4.2.1加强教育,增强贫困群体的增收能力。首先,教育能够使城市贫困群体明确主体脱贫意识。其次,教育不仅仅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本身的陈旧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其子女的文化教育,以摆脱“低收入——低学历——低就业——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照。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

4.2.2完善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分配的制度。采取措施制止城市部门中的身份等级制度,消除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障碍和壁垒,实现劳动者之间的同工同酬。提高个人个人所个税的征收标准,减轻城市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4.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贫困群体的负担

4.3.1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一,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减轻城市贫困家庭的养老负担。第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减轻城市低收入者地医疗负担。第三,完善事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性作用。第四,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4.3.2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扩大城镇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救助的范围。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4.3.3加强宏观调控,抑制物价房价过快增长。政府部门要加强行政干预,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加强价格监管,控制物价房价的过快增长。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

5.结论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还存在着疏漏之处,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还是很肤浅的。城市贫困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世界各国都为缓解城市贫困付出了巨大努力。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随着中国政府和社会对城市贫困问题认识的加深,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指日可待。

第三篇:问题调查

如今网络已经传进每家每户。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根据调查发现每10位同学中就有8位同学选择互联网作为第一信息来源。可想而知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调查中还知道10位同学中有7位同学选择可以尝试网恋。可想而知,如今的青少年对与爱情观的看法是多么的单纯、简单。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是有利也有弊。网络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网络对于青少年而言也有利于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第四篇: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一、调查对象概述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农村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人们的生存,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辛勤劳作的农民.现在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个难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有了很大增长,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增长不是匀速的,就全国平均而言,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为超常增长时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9%。第二个阶段,1985-1990年,为波动增长时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4.2%。第三个阶段,1991-1996年,农民收入反弹回升,1996年比上年猛增9%,是9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第四个阶段,1997-2006年,为缓慢增长时期,表现为增幅逐年下降,维持缓慢增长。连续4年增幅下降后,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6.4元,比上年回升2.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4.20%,属于恢复性增长。

二 调查分析

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06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06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06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05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03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 1

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2、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三、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

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第五篇: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基于江西省分宜县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

张玉成 宋小静 梁永红 卢海浩

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5级软件技术班

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分宜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制约分宜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字:农民收入,收入增长,制约因素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为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及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在2006年暑期的一个月中,我们走访了江西省分宜县分宜镇、钤山镇、双林镇、杨桥镇、湖泽镇、凤阳乡、洋江乡、操场乡、洞村乡、高岗乡等地区,深入到各村各户,通过问卷调查,与当地农民、工作人员相互交谈,对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分宜县概况

分宜县位于赣西中部,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距省会城市南昌191公里,为新余市辖县。全县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总人口30.88万,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形,热带季风型湿润性气候。全县现有耕地248820亩,林地2942100亩,可供利用水面3万余亩。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钨、钼、铋、石灰石、石英石、花岗石、高岭土等。

在2006年暑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对分宜县农民进行了一次关于收入问题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涵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农民收入问题及惠农政策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调查数据表明:平均每农户人口3.4人,有效劳动力2.7人,户主年龄大多数在30岁—55岁,其中20%的农民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70%的农户饲养牛、猪等牲畜,8%的农户种植了西瓜等经济作物。我们走访了许多村庄,从住房外观看,大多数村庄中居民房仍然是破旧的砖瓦房,少数人住着气派的小洋楼。我们随机与五十多名农民进行了交谈,从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其中有13人表示收入比较低,入不敷出;30人表示收支水平相当;有7人的收入相对来讲比较充裕,除了支出部分之外,每年都有部分存款。

这些情况都是我们通过在农户家里、院子里、村庄的小道上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到的。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分宜县农民的收入情况以及农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接下来,我们通过这次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结合当地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来探讨分宜县农民收入现状问题,以点及面,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收的制约因素,为当地农民增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二、分宜县农民收入现状

由于没有获得分宜县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只能通过调查中的数据分析农民收入和支出情

况。从调查统计中得出的数据,显示了分宜县农民的收入来源、劳动力年龄结构、收入状况、教育情况、影响收入的因素、专业养殖或种植户的情况、惠农政策等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总结出分宜县农民收入的现状,主要有:

1、农作物种植仍是分宜县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分宜县有耕地面积248820亩,是全国粮食示范基地。2000年分宜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437元,2005年增到3712元,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尽管都有增幅,但农业收入增幅的比例最大,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收入的源泉,这不仅对分宜县农民收入起着主导性作用,也证实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调查得知,从360份调查中我们选出了13位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且年收入水平在10000左右,以比例来算,全县大概有1万多户,据我们在县政府的资料中了解到,这在前几年是没有的。这种特色的农业经济不断涌入到农户中,为农民收入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并为农民创收提供一个有利的渠道。

2、外出务工经济成为分宜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查表明,分宜县农民收入除了农业收入以外,打工经济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

一。据我们从县政府得到的资料表明,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群众脱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使打工经济成为分宜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远远高于农业收入,这就成为农民外出打工的催化剂。在统计中我们了解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年收入水平大至为7500—12000元不等。

3、农民的支出流向相对集中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问及农民收入支出的流向情况,统计结果如下:有7人选择将收入首先用于扩大和发展生产;同时还有6人选择购买耐用消费品;仅跟其后的是子女教育、防病养老和子女婚嫁(29),仅有8人选择了建房。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分宜县农民的支出流向较为集中,此外,子女的教育问题、防病养老问题在农村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当地农民收入现状以及收入支出流向的分析,我们对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以往更清醒的认识,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民的增收也产生了新的见解。

三、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加大了支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两大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一是宣布“每年以20%的速度减少农业税,计划在今后的5年内取消农业税”;在2004年召开的两会中又提出要提前两年落实;二是对农业采取直补政策。有人将此概括为“多予、少取、放活”。这两项政策的确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因为农民负担问题并不等同于税费负担,农民负担还有更多的内涵。从我们在分宜县农村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在增收的同时,支出部分并没有多大改观,甚至还有与农民收入一起上涨的趋势,所以农民增收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增收的潜力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农产品供求失衡(34%),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和产出效率低(23%),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19%),文化程度、环境、优惠政策难以真正惠农(17%)。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经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供求关系失衡,农业增产增收难

(1)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对于那些没有稳定工资收入的农户来说,家庭经营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全年的收入,所以粮食价格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因为它能对农民的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政府对粮食价格所采取的政策则直接决定着对农民的农业收入。

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

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结果。而近几年供大于求,为有效缓解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政府采取调低部分粮食品种收购价格,使农户出售农产品所得收入减少,直接导致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减少。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减少又进一步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据了解,当地农民没有好的售粮渠道,大部分农民是等收购粮食的小贩来到村里,以小贩给出的低价出售自己的粮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我们还从农业部门获悉,今后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目前一些主要农产品都已经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在加入WTO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下,政府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已经不可能,要想通过提高粮价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实在有限。

(2)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

尽管2005年农产品价格比往年略有上调,但农民们普遍反映化肥、农药、农电、柴油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这些生产资料的上涨导致了种植成本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抵销了农民收入增长的成效,造成农民增产不一定增收,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分宜,一段时间内每袋化肥市场价格在几十元左右波动,农忙时价格还会有波动。在本次调查中,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涨也是农民反映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积极措施来调控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涨,比如说对出厂的化肥等生产资料实行了一个限价的幅度,但这些国家规定的措施必须落实到位才会行之有效。所以,我们认为当前生产资料随意涨价的行为要进行专项的整治,同时也要对生产企业给予财政上的适当补贴。

2、农业结构不合理及农业产出效率低致使农业收入下降

在分宜县农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农户种植了小面积的其它经济作物,这些初级产品通常会全部卖给小贩或其它经商老板,价格被压得非常低,致使收入不能提高。就对往年新祉乡种植的百合来讲,每年百余亩的农产品都是被老板收购,然后经过深加工,价格翻几翻,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在当地却没有一个类似的加工厂。如果单单依靠初级产品的销售,其增值空间非常小,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进而非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使收入逐渐下降。农产品质量不高、初级产品多、加工品少的问题影响着收入的提高。

3、文化教育程度低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统计到: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初中的占34%,高中或中专的占42%,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占19%。可见当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是在高中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因为较低的文化程度造成了农民一方面难以有效接受一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市场的胆识和魄力;另一方面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出务工人员在企业的劳作质量和收入水平。调查资料也表明,在当地企业打工的农民,文化程度基本都是初中文化水平,而且接受过或多或少的专业技术训练。因此,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农民收入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在调查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是:有致富想法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高些,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被问及他们来年为增收有什么打算时,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与往年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4、税费改革落实不彻底,农民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

新余市已经明文规定从2004年开始免交农业税,可我们发现当地农民的减负政策落实得并不彻底:有些地方,在政府明文规定免交农业税的情况下,擅自向农民收费。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政府在补贴方面做的不够好,农民普遍反映:“政府一直没有按照中央政策执行,或多或少都会扣下一点。”当我们向这些朴实的农户宣传政府相关政策时,他们普遍反映:“农业税较往年只是减免了很多,并没有完全减免。”在调查中,还有一些农民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我们这些没有实权的调查人员不断地搞社会调查,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而“上面”的人还是在独乐。言外之意,还是在批判一些官员没有真正的为农民利益着想,一味追

求个人的利益。我们在钤山镇松山石芬村还了解到,因安福县修路经过石芬村,而他们运输的货物为铁、煤,势必会影响到旁边的农田,所以付了十几万的款项作为赔偿。这些钱本是属于该村庄所有的,而被镇政府收回,一直没有下落,许多农民哀声怨气,过一段时间就算了,还有不少农民已习以为常,或视作顺理成章。这些事情都说明,农民渴望真正减轻负担。

5、自然环境对农业增收的制约力度较大

在调查中了解到,这几年的农业收入水平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每到水稻成熟时期都有暴风雨的侵袭,致使产出率下降;另外虫灾也是影响农业增产的一大因素,这直接造成农业产出效率低,直接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人类无法与自然抗争,但政府可以加固河堤、加强水渠排给工程等有利于洪涝旱灾的防范,以及对农户加大病虫害防治宣传,做到防患于未然,间接的增加农民的农业产出效率。

四、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更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应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核心问题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就分宜县农民收入现状、制约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我们试图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收集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三农”问题的相关论述,就如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以下可行性的建议及对策:

1、继续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加农业投入

分宜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有二万五千亩的耕地面积,80%的农民依靠粮食生产担负家庭的经济来源。因此,为提高农民收入,应继续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加农业投入。一是继续抓好粮食保护价收购、农业税减免、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贷款等“三农” 政策的落实,确保中央、省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使广大农民真正从惠农政策中受益增收。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尤其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性投资。三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抓好农户小额信贷工作,加强银企合作,加大对农业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2、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在暑期一个多月中,我们深入农村了解到:大多数农户都是以家庭经营体制为主,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的、有特色的产业,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初级产品,缺少一个深加工基地,产业链的多方向没有健全。为了切实提高农业效益,联合实际,进一步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主要做到:一是做稳做优粮食产业。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企业,支持米业企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实现粮食增产增效;二是做大做强苎麻夏布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突出产后加工的基本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依托恩达公司与麻农建立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高产苎麻基地,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布局;三是发展壮大生猪产业。抓住生猪养殖模式由户养向专业化养殖转换的有利时机,发挥区位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加快良种扩繁步伐,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依托科农猪场、畜牧场、县种猪场、莫氏猪场等良种的龙头辐射作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四是区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抓好板栗基地改造,改进保鲜贮存技术,提高商品效益。抓好新余蜜桔、西瓜产业带、蔬菜产业带和杨梅产业带,使其规模扩大。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加大对水库的开发,利用各具特色的水资源发展渔业。

3、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指导、组织和服务

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民的教育程度只停留在初中或高中水平,这对农民的增收也

在一定程度上的形成了制约。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不仅仅需要的是技术,应该朝更高、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才能灵活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有了一定的科技水平,才能更好地使农业结构合理化,不断的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年劳动力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政府可以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服务指导,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和进行科技承包等,从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时为农民更新信息资源,让农民及时地了解讯息。共同推进农业科普,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农村培养大批懂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在劳务输出方面,组织县有关单位和培训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择业能力和劳务输出产业的竞争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经信息网络、黑板墙报、劳务中介组织等媒介的作用,积极主动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组织引导农民有序高效外出务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为外出农民工提供计生、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供一名初中学生读书,每年得交杂费好几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读书就更难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报告2007年工作总体部署时说: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由此,我们看到了农民家庭教育减负的新希望。二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销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等现象的发生。

5、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拓宽二、三产业增收渠道

城镇的环境如果不好,就很难引进投资商,间接的影响农民收入,针对于大多数城镇脏、乱、差的问题,我们应重点抓好小城镇建设。首先大力整治农村环境,解决目前集镇存在的“脏、乱、差”的问题。如果投资环境得不到保障,就很难吸收到资金和投资商,城镇的经济也会随之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吸引的资金多,扩建的厂区不断增多,所增加的劳务也会增多,间接地解决了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其次在为减少农

民、转移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不断拓宽二、三产业增收渠道。

附件一:分宜县农民收入问卷调查

农民朋友:

您好!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分宜县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据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请根据问卷内容在“ ”上据实填写。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1、您是不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 A是 B不是

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的,请填上养殖或种植何种物种及数量:

2、您的年龄多大: 岁 您家有几口人: 口 您家的主要劳动力有几口人: 口 您家的土地有多少亩: 亩

3、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A依靠农业生产 B依靠基本工资 C依靠手工业制作 D外出务工 E其他

4、您家的去年收入状况:

A 2500以下 B 2500—5000 C 5000—7500 D 7500—10000 E 10000—15000 F

15000—20000 G 20000—25000 H 25000—30000 I 30000以上

5、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 E大学 F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6、您认为哪些方面更为影响您的整体收入: [可多选] A农产品价格波性大 B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 C农业产出效率低

D 优惠政策难以惠农 E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F文化程度 G环境(交通、地理、自然)H其它

7、除了农业收入外,您家还有其他兼业收入吗:

8、政府实施过以下哪些惠农政策: [可多选]

A粮种补贴 B购置农机补贴 C农业税减免 D化肥调节 E平抑农资价格F农村信用小额贷款 G农业技术服务 H其它

9、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无所谓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F不知道

10、您认为科学技术是否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A是 B不是

11、在农业生产中您是否运用了或者是否有科学技术的保障:A是 B不是

下载城市居民问题问题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居民问题问题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问题调查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调查研究 ------------------关于银水村的调查 内容摘要: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矛盾......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农民收入来源的分工。收入来源的变化是人们关心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讲,农民收入来源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四个部分组成。家庭经......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一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情况 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

    企业调查问题

    问题: 1.您是否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 D、不了解 2.当您发现周边同事有违反职业操守行为,您会如何对待 A、坚决阻止 B、劝导 C、与我无关 D、向......

    城市居民理财方式调查

    城市居民理财方式调查 请在符合您情况的一项画圈 性别:a.男b.女 年龄:a.20周岁以下b.21-35周岁c.35-50周岁d.50周岁以上 学历:a.初中以下b.高中c.专科d.本科e.研究生以上 年收......

    城市居民民主管理调查问卷

    城市居民民主管理调查问卷居民朋友们: 你们好!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小区内居民对社区中公民民主管理的知晓程度,并借此宣传、加强公民的权利意识,请您在问卷上依次按自己的......

    农民负担问题调查问卷

    农民经济状况问题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朋友: 我们是xxxxx的学生。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旨在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对于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农民问题无......

    民间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民间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摘要: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历史悠久。人们对民间宗教信仰与传统宗教,封建迷信甚至邪教组织等混为一谈。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