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5 12: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一篇:浅谈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2-25 11:08:00 ]作者:蔡佑民 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国际贾易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地占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的份额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积极关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对当今亚须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和对策,这既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权益的根本所在。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2000年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5600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基因生物工程技术有关。因此,转基因食品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焦点。这种现状对作为传统的农产品贸易(出口)大国的我国在该领域保持并扩大份额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积极关注和预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有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日显紧迫。

一、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DNA双螺旋结构片段。无数特定的基因相互连结,构成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基因(genetransfer)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的过程。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自从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甚为激烈,逐步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支持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可增强粮食产量,减少食品生产的投人,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间题;(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3)可以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种,使食物更加可口;(4)转基因技术可准确地生产人类想要的动植物品种,克服传统嫁接及杂交技术的不确定性,使癌症等顽症的治疗可望取得突破。反对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使不同物种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学上的混乱;(2)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问题,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难以确定;(3)一些人对转基因食品存在过敏反应;(4)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作用、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等问题还未得到证实或解决;(5)一些实验已经表明了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影响。上述两派观点争论至今,双方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有待时间来证明。

二、当前国际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达4000万公顷,2000年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进人21世纪以来,其发展势头更是迅猛。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最先进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SS%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S0亿美元。专家预计,在本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1997年初,欧盟以安全为由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使美国出口商每年蒙受约2亿美元的损失。美国要求其出口商向欧盟提供他们出口的玉米并非转基因产品的证明,但欧盟只认自己的检验标准。1999年7月,欧盟环境部长们决定无限期延长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禁令。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受欧洲国家和本国市场抵制的影响,2000年全美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则由1999年的57%降至2000年的52%。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也有较大进展。中科院植物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谱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面、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1999年中国种植了3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较1998年增长了2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品种是棉花。该报告表示,目前中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播种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居全球第四位。另外,我国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报道,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日前利用改进的PLR结合核酸杂交技术,从一批进口大豆中成功检测出了转基因成分。此外,广东、江苏等省的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也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三、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

在世贸组织的现有多边贸易协议中,与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有关的协议有二,即《卫生与植物检哭刻昔施协议》(SPS)和《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前者规定:各成员国为保护境内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必要的检疫措施,并允许各成员国在认定某种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时,自行制定本国的规则并建立相应的贸易壁垒。后者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必须有合理的目的,而且实施的成本必须与目标相称。具体到转基因食品,由于各种观点的科学依据不足,人们的认识不同,现有多边贸易协议的规定过于模糊,解释空间过大,对转基因食品缺乏约束力。

由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世贸组织有关协议的规定不甚严密,以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世界各主要农产品贸易国都对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采取了不同立场,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争端不可避免。以下为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1)美国:在生产、流通中不给予任何限制;不人为划分消费食品是否属于转基因种类;基因改造作物毋须用标签注明;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施加贸易壁垒。(2)欧盟:对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持谨慎态度;要求在其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产品加贴标签,提醒消费者可能存在风险;强调世贸组织成员国应有权采取预防性措施,主张制订有关生物标签的多边规则。(3)英国:支持发展生物科技,但在没有证据显示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况下,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大型连锁超市和餐厅不得出售经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等食物,多数地方禁止学校和老人院的餐厅使用转基因食品;自1999年9月起,饮食行业必须在菜单上标明食品里转基因成分,否则罚款5000英镑。(4)俄罗斯:不明令禁止转基因食品上市销售,但对2000年7月1日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有在包装上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要求;从2000年7月1日起,没有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转基因食品将禁止上市。(5)日本:持较为中立的立场,一方面对转基因食品有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对其安全性又有所顾虑;规定采用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及食品不能作为绿色食品;2000年4月公布30种转基因食品目录,对目录中列明的品种需要加注标签。

据上可知,对转基因食品所持的不同观点和立场,将直接决定一国或地区对此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在转基因技术开发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前列的国家,极力主张对转基因食品采取宽松的管理。美国作为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的积极倡导者,认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与非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实质的区别,转基因食品是一种科技创新,是用现代科技去加快自然选择的过程,只要转基因食品通过新成分、过敏原、营养成分和毒性等常规检

验,就可以上市。

二是欧盟内部大多数国家奉行较为严厉的管理制度。基本的认识是,在转基因食品(作物)拥有众多优越性,如遗传性稳定,有利于保护环境,加快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害、抗盐碱、抗干旱的能力,增强作物产量等等的前提下,其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至少存在着潜在的、不清晰的危害性,而对此则需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来加以进一步的证明,除非有技术的证据支持,并足以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则将不改先前的严厉的管理措施。

三是相对于美国和欧盟,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应用性开发较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措施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这些国家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权衡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利弊,往往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和措施。基本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作物)是未来农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目前尚存在一些较模糊的、不确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深人研究,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在避免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发展,同时又满足本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发展对粮食产量的进一步要求。

四、我国的相关对策分析

各国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争。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一致,转基因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产业规模的不同,更加剧了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市场决定观念,欧盟及其他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究其实质,则是对美国在这一领域垄断优势的抵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鉴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长期影响,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短期内不可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因此难以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各成员国只能自行制定相应的贸易标准和政策。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应尽早制定有关转基因食品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相应的对策安排:

1.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选择上有三种模式或路径:一是将转基因食品视同其他普通农产品,对其进口不加管制;二是采取“二嗯英”模式,禁止转基因食品的进口;三是在严格检疫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允许转基因食品进口,并在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包装上作出提醒性标记,让消费者判断是否购买。不难发现,第一种选择可能对我国农业带来巨大冲击,导致某些农产品市场最终被几个拥有转基因技术的跨国公司所垄断,以致对经济安全造成影响;第二种选择可能会给我国对外谈判、履行承诺带来很大压力,并可能引发贸易战;第三种选择符合国际惯例,可能是对我国较为有利、可进可退的政策选择。此外,对进口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转基因检疫,张贴提醒性标记,会加大进口商的成本(约增加10%左右),消费者也可能会持慎重态度,从而削弱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以维护我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2.加强在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于1962年联合设立了“食品规格委员会”这一政府间组织。这个组织己召开了多次会议,目的是在2003年前制定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世贸组织和联合国有关组织也经常召开会议,讨论和酝酿有关规范转基因有机物贸易的协定。我国应当积极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加强在此领域的国际合作,参与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权益。

3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国际贸易的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涉及一系列重要问题。建议组织力量,及时掌握动态,加强专门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

第二篇: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有机食品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食品安全程度、提高农民收入等, 可以有效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借鉴国外有机食品发展的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有机食品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字: 食品安全;有机食品;三农;增收

民以食为天, 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球各国的注。尤其是发达国家, 如美国、欧盟、日本等。这些国家的居民越来越多地开始选择一些本地食品和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又称“生态食品”, 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均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 质, 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并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国际有机食品发展和消费现状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 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迅猛。全球主要的有机食品生产商分布在130 多个国家, 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有机管理的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 分别占44.91%、24.79%和7.73%, 亚洲和非洲较少, 分别占0.55%和0.35%。面积最多的10 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意大利、美国、巴西、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数据来源: 国际贸易中心ITC2003 年2 月调查报告)。发展中国家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也日益兴旺, 印度尼西亚的有机产品主要有咖啡、茶、水稻、蜂蜜、香精油、椰子等, 1993 年开始出口日本、德国等。南非、埃及等非洲国家的有机农业处于起步阶段, 欧洲发达国家开始将其有机农业市场转向非洲, 这将大大促进这些地区的技术提高和生产力提高。20 世纪90 年代末, 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从1997 年到2006 年, 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达25%~30%。有机食品的消费目前还属于中高档次消费, 主要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德国和日本 目前是有机食品消费大国。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必要性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1990 年, 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首次开发出有机茶叶出口到西欧市场, 标志着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和生产的开始。目前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中药材等约100 个品种, 很多产品已经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据统计, 我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额从1995 年的30万美元, 上升到1999 年1 500 万美元, 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3]。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有如下好处:

2.1 有利于经济循环持续发展和降低土地环保成本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都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农药、化肥、添加剂等, 这和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所强调的要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很符合, 有机食品的生产种植过程由于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 大大降低对土地资源、湖泊江河等水资源的污染, 减少环保成本, 减少对污水等处理的费用。同时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2.2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带动农民增收, 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的基数大,“三农”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 而且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而提高农民收入,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不断上涨, 而传统农产品涨价的幅度有限, 农民很难把上涨的生产成本转移到终端消费者。同时, 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涨, 给农民造成的生存压力很大。有机食品的种植生产, 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等产品的购买, 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产品的价格一般较普

通农产品高30%~50%, 高端产品甚至可以高出1 倍多, 有利于农民增收。有机农业的种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以很好地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2.3 促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优质化, 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数量多, 但是质量不高, 多为中低档产品。我国高收入人群约占总人口的20%, 这一部分人群中有很多人对高档、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较大。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有机水果、蔬菜等食品。发展有机农业, 生产有机食品,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对于提高我国有机食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有较大的作用。同时, 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很大, 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都是有机食品的消费大国, 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生产也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提高我国有机食品生产的质和量, 有利于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便宜的优势还明显存在, 有机食品的出口可以避开欧美各国普遍设置的绿色技术贸易壁垒(TBT), 出口市场前景广阔。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不同于普通的产品, 在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既不能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又要保证产品的质量, 对种植和生产的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很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方法, 要转变成生产有机食品, 还需要一定的技术转变和技术支持。

3.2 消费者认知能力缺乏

虽然有机产品在我国市场上出现有十几年, 但由于媒体宣传力度不强, 人们对安全食品、有机食品的认知能力不高。长期消费普通农产品和食品让人们习惯于以往的消费方式, 而无法分辨有机食品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的优势, 更不能接受有机产品较高的价格。由于认知能力的缺乏, 潜在需求很难转化为有效需求, 阻碍了国内有机食品的发展。

3.3 监管认证机构混乱

有机食品的出口需要有国内权威机构的认证。而我国有机食品监管认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混乱。2005 年4 月1 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其中规定我国有机产品实行统一认证和统一标志, 通过认证并标有中文“中国有机产品”字样和相应英文ORGANIC 的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产品。但市场上极少数产品同时具有两种标志,而且认证机构也参差不齐。认证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选择。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我国有机食品在国内的需求和对国外的出口。对策措施

4.1 加强政府作用, 利用政策引导支持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进入21 世纪后, 我国各级政府在生态示范村、绿色食品基地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很大, 但是还没有有效地制定产品发展战略和发展机制。有机产品的生产技术、管理、初始投入成本都要比一般的绿色食品高, 广大农民很难自发生产。政府的政策支持, 一定程度上的政策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培训和辅导、组织管理等, 对于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有很大的帮助。

4.2 扩大宣传力度, 提高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消费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对有机食品的潜在消费需求也很大。随着年轻人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 这一部分人群的消费意识比较超前也比较容易接受新型事物。扩大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 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有机食品的安全、新鲜、营养等特性, 了解有机食品的生产, 提高消费者的认知能力, 减少信息不对称, 将有效激发潜在消费者的消费力, 提高有效消费需求, 促进有机食品的发展。

4.3 加强对有机食品产业的研究

有机农业是有机食品的生产基础。有机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 它引入了生物工程、中医药学、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生产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 因此要利用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生态创新技术等,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 才能加强有机食品的生产。因此, 加强技术研究和技术创 新对于提高有机食品的生产效率、提高效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4 规范认证管理机构,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政府机关应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管理, 防止不合格的认证机构在市场出现。减少国内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质疑, 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同时, 可以促进有机食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抢占发达国家广阔的消费市场份额, 扩大产品的营销渠道, 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大付.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 2007(6): 8-9.[2] 丁维.有机食品产业的兴起与发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1):86-88.[3] 孟凡乔.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J].中

国蔬菜, 2001(3):3-7.[4] 丁晓荣.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市场供求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

南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7(3):67-69.

第三篇: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尼勒克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如人意,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也反映了监管体系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已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尼勒克县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食品经营现状

目前,尼勒克县管辖的区域内有13个乡镇(场),6个社区居委会,86个行政村、46所从事供餐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从事食品经营的乡镇巴扎、夜市、路边小摊贩、旅游景点临时摊点众多,目前全县共有在册餐饮服务企业490余家,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乡镇场、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等120家左右;有在册食品流通企业1500家左右,未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有乡镇场、农村以及县城周边,食品生产企业20家左右,未办理证件的有20余家。

二、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县地域广阔,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工商部门频频出招,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职责不清

食品安全在工商、质监、卫生、食药、农业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之下,为何还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症结之一就在于多头监管。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职能部门鞭长莫及,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管。大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旁搭建临时经营点,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虽然各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管的领域,但仅在生产流通这一环节,就聚集了工商、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且存在遇到有益的事抢着执法,遇到安全事故则互相观望的弊端。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分管一部分,《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虽然自治区政府明确了小作坊监管办法,但目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三)检测水平落后

目前,我县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食品检测能力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职能部门对食品检测的需要。监管部门设备相对落后,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

当前,就尼勒克县食品企业而言,化验室面积普遍较小,设备简陋,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少,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对化验知识一知半解,只按操作方法机械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盲目操作。有的参加短期培训就上岗,有的甚至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为节省成本,不愿出高薪聘请专业人员,只想临时对付。这些都给检测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对产品质量提高造成无形隐患。

(四)自律意识偏低

按现有企业几乎都是私人企业,员工大都是自家人及亲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户,个别小作坊业主甚至连台帐都记不了,更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

(五)责任意识不强

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监部门如何三令五申,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现象发生,要求的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等都不完善。

三、加强食品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培育,实施名牌战略

监管部门应按照发展壮大一批、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申报成功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产品的培育,组织开展中国名牌产品,新疆名牌产品等产品争创活动。引导企业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创立名牌的动力,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创新科技开发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培育尼勒克特色名牌产品,以自主创新促进名牌建设,以名牌建设促进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要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整体优势,系统内外形成合力。二是要搞好《食品安全法》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经营网点签定质量承诺书,教育各经营网点诚实守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好食品质量关。

(三)引导自律,规范企业行为

工商部门要围绕提高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开展工作,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以促使其自觉形成严格自律。首先积极组织食品经营者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等具体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其次是帮助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电子监管台帐,做到采购源头可查,销售流向可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小作坊、食品摊贩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具有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单凭工商部门监管很难面面俱到,仅靠法律、行政等手段监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小作坊、食品摊贩业主的自律意识与觉悟,注重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质量引导和培训,把“要我提高质量”的他律行为转变为“我要提高质量”的自律行为。

四、协调联动,形成高压态势

要加强与质检、卫生等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严格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一)制定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

按照上级工商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责任追究。

(二)狠抓宣传教育,提升监管水平。

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认识水平,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对内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常识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工商干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外通过个体例会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使广大的监管服务对象知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乡村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增强广大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狠抓机制落实,规范日常监管。

一要加强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流程》的要求,对受理、审核、登记、发放程序进行督察,保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全面落实市场区域巡查监管。按照《进一步深入推行市场区域巡查制工作方案》、《市场区域巡查工作督察制度》的要求,制定巡查计划,突出巡查重点,完善巡查方式,增加巡查频次,提高巡查效率,落实

“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市场巡查要求,实现食品市场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要求。三要进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按照《尼勒克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加强了应急处置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四要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网格化”的监管,按照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督导的工作方法,在食品经营户中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账,使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两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五要尽职尽责,加强监管,努力建设安全、健康的食品配送市场。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坚持从“源头”抓起,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全区流通环节推行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实施方案》,从明确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强化食品配送监管,努力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配送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场上柜,使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做到

“管住批发、规范零售、方便消费”的良好效果。六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针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规模小、操作不规范、环境卫生差、食品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采取“四查”“三帮”措施,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职能。“四查”掌控小作坊和摊贩的现状。一查营业执照和前置许可证情况,二查生产经营环境情况,三查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情况,四查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状况。“三帮”措施规范小作坊和摊贩整改提高。帮助指导生产环境、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较好的按照食品市场准入标准进行改造;帮助生产环境较差、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的小作坊进行改造提高,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帮助小作坊和摊贩规范管理,对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七要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箱的作用,有效净化食品市场。按照《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安排》,明确检测任务。加大食品检测设施的投入,为食品现场检测提供条件。通过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开展,净化食品市场,维护流通环节食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八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以“示范店”为点,切实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市场向更高层次迈进。九要深入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大力宣传消保维权知识,识别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常识,使消保维权网络向农村拓展,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使“12315”维权体系在打假维权,调解食品安全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总结经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有关问题认真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坚持和完善“分类管理、层级负责、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改革和完善食品流通许可、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监督抽查、不安全食品召回以及质量追溯、巡查、回访、年审等监管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增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控,强化质量记录可追溯,不断形成长期的、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要充分运用质量检测的结果,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社会发布检测结果和消费预警,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08-12-26 10:47:00 来源:本站

摘要: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对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总结了存在困难与问题,提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 困境 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系统,即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生态环境下,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文化现象,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了“大学人”这一亚社会群体的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心态。广义而言,它指高等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创造出来的活动方价值观念以及物质和精神成果中所体现的文化形态。狭义而言,可指以全校师生为主体创造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和行为,甚至可以更微观地体现为仅以大学生为主体创造进行的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即“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实施方法都有积极的影响。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困境,如何突破其发展的瓶颈,已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增长了他们的学识才干,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和团队意识,但在目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存在着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缺乏或忽视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材的意义,缺乏自身校园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作为一种动态文化形式的校园文化必然会染上市场经济的许多色彩。其活动的自发性也会逐渐加强。如果这种自发现象一旦出现而又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就很容易地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在一些高校中,这种不良状况已经出现并且正呈蔓延之势: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的是非、真假、善恶等分辨力相对较低,抵御各种错误文化思想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易接受、移植、内化不良社会文化,崇尚“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主义文化、“潇洒走一回”的享乐主义文化、“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文化、“金钱万能”的拜物主义文化和“无拘无束”的无政府主义文化,进而出现政治淡漠、道德失范、精神虚无、人格分裂、价值错位、自我膨胀等现象。

(二)校园文化内涵相对贫乏。

校园作为文化传承和创造的主要载体,其文化内涵理应十分丰富,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较少。大多数学生社团的活动情趣品位不高,学生课余活动单调,许多学生的文化生活仅限于唱流行歌曲、玩电脑游戏、QQ聊天等,课桌文化、寝室文化充斥的大都是格调较低的通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以为然,尤其是高雅文化活动较少。2.娱乐性内容多、启迪性内容少,科技文化建设、学术活动没有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学术气氛不浓,学习劲头不足、科教结合不够、科研成果不多。第二课堂活动中,绝大部分为知识型、文体型、娱乐型活动,学术型、科技型或带有科研性的社团及其活动较少等。3.只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4.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制度层次的建设已经趋饱和并已经开始显示出重复建设的苗头,将导致校园文化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发挥不出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校园文化缺少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教育形式陈旧,缺乏应有的更新方式。2.注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或政治性,相对忽视了其间有机的结合。3.注重校园文化对外的开放与接纳,相对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4.没有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层次和要求不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育人功能也不同。在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有主有次。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校内与校外,以校内为主;教师与学生,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不同层次中,以中高层次为主。5.校园文化主体的片面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所有的成员(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和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态度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的主体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和少数几个部门,而把校园中的其他成员排斥在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各种文化活动往往靠“组织”进行了,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流于形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校园文化主体结构不全,使校园文化成了十足的学生文化。

(四)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造成消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1.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西方政治图谋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背道而驰,容易使学生接受网络上的一些消极的信息,使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倾斜。2.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在网络中发表意见和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完全跟着感觉走。这会阻碍青年学生认知、逻辑能力的发展,盲目追求刺激,毫无目的地漫游于形形色色的网上聊天室、咖啡屋、图书馆,没有什么思索、推理和整合的余地。另外,容易使学生想象力过于虚幻而背离生活实际。3.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久而久之,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下降,导致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因而经常独来独往,对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漠视教师的权威,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归属感。

(五)校园文化打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

从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集体文化、人际文化、热点文化看许多学生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自私自利、缺乏集体精神、见利忘义等思想倾向,有些学生还缺乏心理承受力,难以同市场经济提倡的竞争机制相适应。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以调整,按照校园文化的本质要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服务。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时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界和高校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坚持既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弘扬传统又与时俱进、坚持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三个原则下,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收益,而且能使所有员工受益。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校领导以及服务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有的责任,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从整体上摆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建立健全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管理体制。

网络时代产生了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使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给校园文化建设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正确分析和对待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转害为利,引导利用,才是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网络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摆脱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利用网络高科技的特点在资源共享中获得自我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在网上开展知识讲座、征文、专业知识竞赛、作品设计及网络教学等,鼓励学生建立自己富有特色、有意义的个人或集体网站,使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发展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建构“网上班级”、“网上管理区”、“网上社团”等网络虚拟社区,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自主自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2.发挥网络的调适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今社会,来自各方面激烈的竞争及社会自身的的诸多原因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还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咨询热线给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以及时和正确的知道,使学生在不需要说明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尽情地诉说或宣泄,还可以在网上接受心理绞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校还要利用网络教育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使其坦然面对和正确处理学习、择业、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健康的网络游戏,有奖答题竞赛,网友讨论等多种自娱自乐、喜闻乐见的网上文化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适度的自我表现机会,一旦这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既满足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形成了蓬勃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

3.通过网络强化校园精神,进一步激发校园文化的凝聚力。高校网络的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上应处处体现着校园精神,形成校园主题共同特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强高校校园凝聚力。在校园网的网页设计的风格、信息发布、杰出校友、科研成果的宣传上体现各个高校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精神,历史积淀,从而体现出学校的主旋律,让与之有关的人为之骄傲。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形成一定的校园精神时,还会对外界消极文化因素起到一定的排斥作用。所以高校在抓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始终把校园精神的强化作为营造校园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加强对校园精神的培育。目前,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都狠下工夫,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出发点的校园精神发掘却远远不够。校园精神作为大学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即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理想、精神理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可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净化育人环境,为校园文化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1.培育学生的认同感和母校意识,多维渗透学校精神。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母校意识,而母校意识的核心是光荣感、自豪感和热爱母校的感情。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渗透学校精神,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中,仅仅靠显性“硬件”措施,像物质文化、机构设臵、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其效果是有限的,它未必能从心灵深处作用于人,它还必须与“软件”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奏效。校风即学校整个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并受一定价值支配的集体思想意识与作风,优良的校风必然带来一种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文化氛围,乃文化之“场”,借助它来凝聚辐射高校精神。只有建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才能增强高校的文化合力。学校要形成以争创先进、刻苦钻研、团结勤奋、勇于创新为中心的校风,严谨求实的学风,要树立良好的考风、教风,优化育人环境。

2.以高格调、高品位的“精英”文化,提升大学形象。所谓大学形象是指公众对某所大学客观显示的整体印象与评价,它是大学客观现实、组织行为与人们对大学主观评价、主观印象的统一体,它主要通过知名度与美誉等体现出来。虽然各类型、各层次的正向高校校园文化有助于维系大学形象,但并非都能有助于提升大学形象。因为各类文化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对高校形象建构的作用并非等价,只有与高校的社会精英形象与学术策源地形象相称的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才有可能大副提升大学形象。就高校来说,学术活动、学术文化无非是其主导,只有以学术为中心,为主导,才能以特有的精英文化形象本身来导引、激励与提升大学形象;也只有以学术文化为主流,才能体现大学的文化创新、重构与批判职能。

3.大力发展社团,积极支持社团开展工作,建设好社团文化,做到社团活动科学化。学生社团活动要注意科学化,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活动的主题应涉及到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活动的内容要涉及面广、内容新、信息量大、质量高,特别要加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学能力、激发集体主义观念。这样才能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社会,研究社会,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运用各种载体(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等),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进行长期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

(四)实现校园文化创新,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正确地估计和合理地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自身素质,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要。

1.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主体的观念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自身进行观念变革,增强其主体性意识,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2.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校园文化创新应体现时代性,增加体现时代内容的方式,如网络、多媒体等的运用。其次,校园文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专业,以及性别的差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活动。最后,要坚持社会性原则,增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3.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管理观念的创新。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管理体系发扬民主观念,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鼓励创造性的教学和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管理制度方面,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提高及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校园文化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性角色,维护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组织、发展、选择的主持权利,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五)以文化移植实现校园文化传承

对于出现的大学城的新情况,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采取文化移植的新方法。文化移植是解决校园文化传递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校园文化移植在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直接移植上指通过学校成员有意识的行动在新校区就可以实现的校园文化要素,如有形物的校园文化,包括建筑物风格,建筑物的命名,服饰,园林,校训标志,师生行为规范,设立社团的分支机构及社团活动,各种典礼等等。间接移植是指难以有意识地进行直接实施的而融合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之中的要素,如价值观念、常识性的观点、话语方式等等。它突出特点表现为感染与暗示、模仿与从众等潜移默化的方式,往往通过校区之间的交流加以实施。校园文化移植在内容方面分为具体的移植和抽象的移植。具体的移植是指通过特定的专项的方式实施,抽象移植是指通过学校在新校区的各项运作而体现出整体性和普遍性的校园文化的实施方式。

第五篇: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与对策

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概述

(一)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概念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评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1]。在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明确为企业规定了三种财务指标,分别为:偿债能力指标,其包含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其包含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其包含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2]。

(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具体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中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3]: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及时能力,它可以显示企业目前的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衡量指标[4]。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它对企业有关联的参与者和企业未来自身的发展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5]。长期偿债能力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安全性与稳定性,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财务能力重要标志。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资产周转速度等重要分析,从而反映一个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能力的高低以及资产营运所带来效益的大小[4]。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一个企业的获取利润能力的高低与企业营业收入等因素息息有关,并在各种盈利能力的指标上深刻体现出来。4.发展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是指企业为增加规模、充实自身实力而不断积累的内在能力。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主要有关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错误致使企业获利能力发生变化,产生收益风险或由于国家汇率的上下浮动而面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风险。

5.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中心的一项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的潜在关联,有条理地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形象而详细的解释结构,是利用相关财务比率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考察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的评价

经营管理者、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社会中介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等都需要了解企业。只有了解企业才能做出正确的与企业相关的决策,而对一个公司的财务指标的分析是了解一个公司最为重要的渠道。它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系统、连续、完整的反映。所以一个恰当的财务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等掌握企业财务信息中反映的相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迅速准确地抓住与自身决策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财务分析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1.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相对与流动比率来说,是一个更为严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它是假设企业一旦面临财务危机或者办理清算时,在存货和预付费用没有价值的情况下,企业以速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根据以往的经验,速动比率等于1

时比较合理,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接近1或者在1的周围波动,我们可以知道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有一定保障的,债权人也对该企业有着一定的信心。

资产负债率的分析,其反映的是企业的全部资金中有多大的比例是通过借债筹集的。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6]。用于反

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

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

方面,由存货周转率=360/存货天数,这个公式可知,存货的流动性强弱取决于

存货的周期,存货周转期越短,说明存货周转的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反之,存货周转期越长,则表明存货周转的速度越慢,流动性就越差,从而导致存货周转额不顺畅。另一方面,存货周转率由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两者共同决定,一个

企业的存货水平太低会对存货周转率造成影响,在企业的采购方面也有可能因为

采购数量较小,过于频繁,而使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存货的周转率,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在财务分析指标的基础上结

合企业的销售情况,管理水平等方面,深入调查企业具体的库存情况,进而分析

企业存货方面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

3.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盈利能力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7]。它表示企业的净资产、负债、以及其他资

产等总体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所有资产总体获取利润能力的一个客观评价。

总资产报酬率由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相互作用,若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必能全面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因此企业需对该指标做出深入剖

析,以便增强企业资产经营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度,促进企业资产利用有效率。

一般而言,企业资产运营情况可由总资产报酬率与指标与市场资本利率共同影响,如果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市场利率,说明企业可运用财务杠杆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性,同时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则说明企业投入产出的状况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健

康。

4.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是利用相关财务比率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考察

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8]。杜邦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

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

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9]。这一分析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更为形象,更为深刻,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获利能

力的了解更为全面,而且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清楚知道资产净利率、销

售净利率与资产周转率三者的内在关系,为管理者提供了考察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根本途径,也为报表分析者全面详细的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

三、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

(一)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许多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缺乏全方面的可比性,例如,某企业的资产净利率为

5%,或者某企业的销售收入净额5000万元,这些指标并不能表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而只有通过对企业自身过去的历史情况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作出定性的分析。也就是说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而可比性的前提指标的定义必须统一。例如,资产净利率是由销售净利率除以资产周转率得到的,而企业的净利润又受利润总额所影响,与此同时经营不同产品的企业税率又不一致,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却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这就使得资产净利率缺乏统一性。

(二)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

如上述案例,该企业的总经理前身是技术性管理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管理

培训,且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也是由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人来担任。这就表明企业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对财务分析人员的选拔是没有制度可言,完全是靠多年的经验而任命。这不是单一案例,在其他企业也常有发生,往往重要的工作岗位,都忽视制度,跳过制度,造成制度是形同虚设。衡量一间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等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我们可以说财务分析部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足的是偏偏有些企业就在这个环节上就出现了问题。

四、完善对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分析指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以财务风险指标为例来说,该指标要以现金流量分析作

为财务风险指标设计的基础[12]。而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13]。另外,同样需要做出完善还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如在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综上所述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二)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设计出一套既符合统一会计制度规定

又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内部会计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在我国

尽管一些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

是有很大的漏洞。对此,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

质量的要求;最后,应在制度中设立一些对应的监督岗位,防止财务分人员在分

析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行为。综上所述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

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下载浅谈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网点转型已成为我们建行, 特别是一线网点人员工作乃至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通过优化置,明确工作职责, 改善业务流程, 进行情景演练, 塑造网点精神等......

    武汉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武汉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绪论 公共交通,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素质。一个具有良好的车内环境、素质高的乘务......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 文 摘 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近日,《瞭望》刊文《有涉农项目68%资金被盘剥,遭六层拔毛!如何封堵?》,其中提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模版)

    A)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 要: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包括进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押汇、授信开证等。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

    转基因食品论文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克隆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区别 摘 要:本文探讨克隆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在原理、种类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克隆食品;转基因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应用于食品领域,转基因食......

    国际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准的重要方法,是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关键途径,是实现企业战略曰标和......

    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录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2、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中的问题: 2.1、考录制度存在问题 2. 2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2.3公务员监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