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鲁科尔沁旗天山一中简介
赤峰市阿旗天山第一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阿旗天山一中,始建于1955年,学校是赤峰市一类高中,赤峰市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北大附中校园网络示范校,国家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合作研究校,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实验学校。天山一中坐落于阿旗天山镇新城区,占地150亩。校园按“三区一带”合理布局,错落有致。教学区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运动区有体育馆、大型高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器械健身场;生活区有三栋宿舍楼,一栋综合服务楼,一栋餐厅。环绕校园的绿化、硬化带与主建筑交相辉映,完美协调。整个校园环境优美,格调高雅,文化品位高,育人功能强。
学校现在有教学班64个,在校生4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职工总人数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52人,拥有一批区、市两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
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教风学风为学校优质的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厚德博学、砥志笃行”的校训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天山一中曾培养出自治区状元,有数百人考入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家名校。近年来,高考升学率、重点大学录取率一路攀升。
“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真正使天山一中步入了一流高中的行列。学校多次被评为中央教科所优秀实验基地,赤峰市“文明单位”,赤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赤峰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
天山一中
2009年11月9日
1
第二篇:阿鲁科尔沁旗社会环境
阿鲁科尔沁旗社会环境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和生态建设“三效统一”的原则,以北部生态水源涵养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改善环境、增加效益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政策完善为动力,举全旗之力,强化“四个结合”,全力实施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经过近年来的治理,阿鲁科尔沁旗林草丰茂,鸟语花香,绿树如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统—”。生态建设与管护已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保护区“禁牧清畜移民”核心区实行全封闭管理
阿鲁科尔沁旗将生态建设作为全旗最大的基础工程,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是阿鲁科尔沁旗最丰富、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也是西拉沐沦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库,是阿旗人民赖以生存和最宝贵的自然屏障。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因为是隐性沙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人畜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特别是洪灾之后,保护区的屏障功能和涵养水源作用日趋衰减,个别地方出现了沙化、山体滑坡现象。为了切实加强对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标,阿鲁科尔沁旗对保护区的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采取了渐次严格的管理办法,在核心区内实行了全封闭管理。保护区内禁止了一切与保护无关的活动,实现了“六禁”,即禁止挖掘、禁止采集植物、禁止开荒、禁止采伐、禁止放牧、禁止狩猎和其它破坏保护区的活动,使这一地区生态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植被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全面实现保护区内“六禁”,彻底杜绝人为破坏生态的行为,旗里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罕山林场、鹿场和保护区居民居住点、牧户家中,做思想工作,动员住户迁出保护区,并出资在天山镇东山建起了生态移民区,实现了林场、鹿场39户顺利搬迁,解除了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破坏。为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成立了由16人组成的生态监察大队,同时,在全旗23个乡镇(苏木)相继成立了生态监察中队,共配备了92名监察队员,使全旗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生态监察网。旗政府还组织森林公安和保护区管理人员多次在保护区内清理放牧点和牧畜。同时,森林公安把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相继开展了“春雷行动”“猎鹰三号行动”等一系列严打活动,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以“六大工程”为框架建设与保护同步进行
阿旗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策、兴旗之本,各级各届领导班子始终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生态建设上,坚持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干给一届看”的光荣传统。2004年阿鲁科尔沁旗旗委、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步提出了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分区治理,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即以罕山保护区为核心的北部500万亩天然林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天山镇为主的中部丘陵200万亩小流域治理工程、300万亩沙地综合治理工程、100万亩经济林开发与建设工程、100万亩退耕工程、1000万亩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2005年全旗的“生态建设年”,全旗依托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坚持全面保护、重点建设的原则,将生态保护与建没重心全面北移,以生态建设“六大工程”为核心,捆绑使用各种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加大了北部生态水源涵养区保护与建设、白音花水库库区禁牧、西拉沐沦河北岸治理、南部沙化退化草原治理、三线及天山镇周边绿化等工程的实施力度,全旗生态植被迅速恢复,一批区域性、防护性工程初具规模,全旗生态环境变化喜人。在建设过程中,阿旗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治沙、治山、治水相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治理;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行政措施相结合,加强行政措施;坚持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以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禁牧舍饲与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建设与管护并举,重在管护;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努力通过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的推进,实现阿旗山川秀美、富民强旗的目标。
多措并举实现“三效合一”
为了使超载严重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依靠自然力量恢复生机,自2001年起,阿鲁科尔沁旗出台了禁牧休牧政策,在重点生态治理区、农区全年禁牧,牧区季节性休牧。为配合禁牧政策的实施,近年阿鲁科尔沁旗完成了标准化暖棚暖圈建设11万平方米,配套小草库伦3740处11万亩,建设青贮窖1.6万座35万立方米,为禁牧舍饲的扎实有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旗仅2005年不适宜耕种耕地治理近10万亩,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近年来,阿鲁科尔沁旗还抓住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契机,坚持把生态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工程、禁牧休牧、非公有制造林”有机结合起来。阿鲁科尔沁旗非公有制造林通过创新机制,激励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全旗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已近800户,阿鲁科尔沁旗还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万里大造林公司,现非公有制造林达16.5万亩,阿鲁科尔沁旗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几十年来勤劳的阿鲁科尔沁旗人坚持封山绿化、植树造林,使阿鲁科尔沁旗成为内蒙古最大的山杏林基地,达到160万亩,年产山杏1500万公斤,野生动物种类达130余种,野生植物近300种,特别是具有神奇药用价值被誉为“沙漠卫士、黄金植物”的麻黄草,面积110万亩,年产鲜草1.2万吨,仅退耕还林一项农牧民收入达5808万元,在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农牧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旗生态建设总规模已达1189万亩,其中林业建设面积298.9万亩,草原治理面积783.1万亩,小流域治理面积10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54.6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10.61万亩,生态移民2529户10318口人。全旗生态建没得到了极大改善,阿鲁科尔沁旗境内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足20%达到65%。全旗森林覆盖率比1998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百万亩沙地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阿鲁科尔沁旗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同时阿鲁科尔沁旗也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
第三篇:天山一中党总支公开承诺制度
天山一中党总支公开承诺制度
根据阿创组发[2011]5号《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公开承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争当先锋的工作热情,真正实现党员自身素质提高、党组织加强、党群关系改善、各项工作有力推进的目标,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制度。
一、党组织
(一)承诺内容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师德师风建设、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等八个方面。
(二)考核机制
1.建立兑现承诺公示制度。将公开承诺的内容拓展到服务对象中,不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2.建立承诺督促机制。以支部为单位,每半年向党员汇报或公示践诺情况,督促党组织兑现承诺事项。党组织建立督促监督小组,指定专人对党组织承诺及兑现情况进行登记,将承诺执行情况向全体党员通报,接受党员群众评议。
3.切实执行承诺兑现考评机制。坚持做到年初有承诺、平时有检查、年中有通报、年底有总结,处理好与民主评议、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目标考核的关系。同时,结合年终工作总结,抓好兑现承诺事项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使公开承诺制成为党组织自我加压、树立良好形象、创建先进性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举措。
二、党员
(一)承诺内容
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尊重爱护学生、加强教学研究、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服从组织安排等八个方面。
(二)承诺方式
1.自我承诺。党员根据各自岗位职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提出具体目标。从政治品质、思想觉悟、服务意识、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创新精神、道德情操、表率作用等方面作出承诺。
2.实事承诺。每个党员承诺在内至少做
一、两件实事,做好表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承诺的实事必须对和谐学校建设有益,必须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必须具有明确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责任。
(三)实施办法
每个党员按照党员承诺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人实际,向党支部填报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所属党支部对每个党员的承诺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力求承诺内容符合本学校和本人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努力能够实现,防止所定目标过高和过低,防止“空对空”。召开由党员群众共同参加的公开承诺大会,各级党组织、每名党员向群众公布,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会后,将承诺内容进行张榜公示,并针对自己的承诺内容制定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
(四)检查落实
对党员落实承诺的情况,个人一月一自查,党支部半年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党组织生活会上把党员实践承诺事项作为重要议题,相互借鉴、相互监督,做到有诺必践、违诺必究,确保承诺落实到位。通过党员自评、党内互评、群众参评、组织考评,得出评议结果。考核结果向全体党员通报,对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对没有实现承诺的进行批评教育。把党员践诺情况与年终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评比优秀党员挂钩,以“承诺、践诺、评诺”三个步骤促进党员“言必行,行必果”,激发党员自我加压、争当先锋的工作热情,促进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党组织力量的加强、党群关系的改善、各项工作的有力推进。
天山一中党总支 2011.6.28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11月12月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11月12月 天山一中争先创优工作信息
天山一中争先创优工作宣传标语
第四篇:通道一中简介
通道一中简介
通道第一中学位于渠水河畔,创建于1944年,是怀化市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学校”、“省级文明卫生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小区”、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校园占地1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542人,教职工220人,专任教师160人,其中高级56人、中级101人,获市级以上荣誉教师126人。
通道一中秉承“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融“山区特点”、“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于一体,面积达8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素质教育硕果累累,逐步形成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趣味盎然、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阵地,“石板路”文学社被《中国校园》等八大杂志评为“全国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研究课题8个,教师发表国家级论文186篇;高考一年一个台阶,2000年吴健同学夺得怀化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2003年又有唐正波、莫孟斌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2005年高考文科全市排名第二。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怀化市高考进步奖。如今,通道一中已成为侗乡学子“圆梦的殿堂,成才的摇篮”。
第五篇:玉山一中简介
玉山一中简介
学校创建于1939年春,迄今已有72年办学历史。校园占地面积130余亩,有67个高中教学班,近4200名学生,260名教职工。学校现有特级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7人,上饶市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县“星级教师”27人,高级教师10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人。
学校办学设施齐全。建有综合教学楼、电教实验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多功能室内体艺馆、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多功能演播厅。各班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开通了宽带网和广播网。古典园林式校园,优美宁静,是学子生活、求学的最佳环境。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总目标是把玉山一中打造成一所“学生进步,教师发展,品牌提升,文化引领”的优质学校。学校一直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育人方向,以“校园美、校风好、质量高”为办学目标,以“会做人、会读书、会办事”为育人目标,以“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寝室”“阳光体育”和“美育月”活动等为育人手段。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深入开展有效教学和有效管理。
学校办学成绩优异。自1984年以来,连续27年在上饶市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位居第一;近100位学子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获全省文科状元2人;因高考成绩优异,获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新中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黄朝商为我校校友,从我校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的近400人,有“博士摇篮”之美誉。凭借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严谨求实的教风、勤奋踏实的学风、出色的办学质量,玉山一中已成为一所社会影响好、在上饶市领先、在江西省名列前茅的优质高中。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创文明行业示范点”等4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