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山区农发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山区农发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势在必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引进人才难、拓展市场难、信息获得难等诸多困难,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已成为发展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对此,笔者以农发行十堰市分行支持中小企业 “融资难”问题进行相关调查为例,提出下列思考,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
一.农发行支持十堰地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现状
近年来,十堰市政府、人行及金融监管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鼓励政策,农发行十堰市分行在政策指导下,积极应对,把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作为优化贷款结构的重要举措,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止2007年末已累计向31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小企业(2006年6月开办此项业务)贷款达2.337亿元,占总贷款额的21.2%。其他金融机构也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获得金融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仅占企业总量的12.0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82个百分点。
二.山区农发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点
一是山区农发行机构信贷人员少,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发行人员编制是按等级行核定的,山区农发行由于贷款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人员自然就少,特别是信贷人员更少,但是贷款企业的个数较多,各支行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问题。“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必须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在“质”和“量”方面都不能得到保证。
二是银行信贷战略转移。由于从自身效益考虑,抓大放小、争夺黄金客户的现象在许多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在信贷投向上实施“抓大放小”,将有限的资金重点锁定大项目、大客户和重点行业,只给收入多、效益好的企业放贷,对规模
小、收入低的企业少放贷、甚至不放贷,山区农发行也不例外,从而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加大了难度。
三是农发行资金筹措渠道发生重大变化。人民银行对农发行从2006年开始,以每年400个亿速度归还央行贷款,导致农发行资金渠道减少,除发行金融债券外,农发行总行2008年对基层行加大了存款的考核,明确基层行工作重点是拓展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低风险”贷款业务,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业务重视不够,加大了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度。
三.农发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足,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信心。
一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所处行业进入门槛低,大企业也随时关注中小企业市场的变化,一旦发现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便会毫不犹豫地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参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 “大鱼吃小鱼”局势。中小企业的产品市场风险压力增大,抗风险能力明显偏弱,作为银行方不能不衡量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隐含风险,保持谨慎态度,表现出惧贷或惜贷。二是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体系不健全,或未建立财务制度。一是有的企业主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个人隐私,不便透露,仅有的财务报表虚假内容多,有的连现金流量表都没有。二是财会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财会人员更是缺乏,有的中小企业法人就是会计出纳。
三是多数中小企业账表不真实。多套帐表,帐务核算“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务状况不透明甚至财务监督缺失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靠民间借贷筹资建立的中小企业,从“粉饰”过的财务报表上看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但实际上是企业负债累累。企业账表不真实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贷款的信心,企业捏报表、骗贷款的手法已是屡见不鲜。
四是部分企业法人的思维存在偏差,是银行难以掌控道德风险。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很不健全,大多中小企业处在发展初期,未形成规
模化经营,抵御风险能力弱,加之业主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组织管理仍是采用家族作坊式管理,经营能力也参差不齐,基本是凭法人个人想法做事,随意性强,缺乏长远技术管理和扩张能力,更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农发行主要支持的是农业企业,经营的是农副产品,一旦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明显加大时,后果恶化程度大,难免出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这也是商业银行对农业项目投资信心弱的原因。
五是贷款担保措施难落实。一方面保证担保难落实。有担保实力的公司,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不愿给中小企业作贷款担保,除非特别的社会关系等因素影响,而真正愿为中小企业贷款保证担保的很少。各县(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多数因为资本金不足等原因,影响了为中小企业担保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抵押资源匮乏。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都是涉农的中小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比重过高,资本充足率低,资本少,固定资产规模小,有的企业处于创业期,经营场所多为租赁,部分土地房屋无产权证,或产权有纠纷,用陈旧的机器设备进行资产抵押则抵押率低。受市场条件限制,房地产和机器设备变现较困难,可提供给银行的贷款担保物有效性不足,也是银行不愿给予贷款的原因。同时,处于农林牧副渔行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相对其它行业少,而且种养殖企业使用的土地资源多为集体性质,企业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不能用于贷款抵押。
(二)农发行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一是农发行考核机制影响信贷员对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目前农发行收入分配没有完全与业务发展的贡献大小挂钩,而是按职务级别划分系数分配占很大比例。信贷员的职务级别低,但工作量和工作责任较大,从贷前调查到最终收回贷款本息,无不饱含信贷员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上实行信贷责任的终身追究,一旦出现信贷风险,信贷员将承担很大责任,贷款安全收回本息,也没有对信贷人员的奖励。由于存在着“处罚多、奖励少,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
干不出错”的倾向和“贷多不如贷少、贷不如不贷”的心理,许多信贷员心理复杂,对稍有不合信贷制度的企业一律拒之门外,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二是农发行现行的贷款审查审批制度约束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目前,农发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较复杂、环节较多,办贷周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贷款的投放速度。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申请的每笔贷款数额小、成本高、费力费时,从而导致一些本应得到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贷款,或因时间跨度太长,造成了贷款投放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严重脱节,影响了企业把握商机,也降低了贷款使用效益。
四.农发行十堰市分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笔者认为,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农发行要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农发行必须积极适应形势求发展,改进和创新信贷服务品种,简化贷款手续,适当放权于基层行,建立新形势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服务新机制,更好地支持农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一)改进农发行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观作用,调动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客户经理贷款发放、清收综合考核办法,建立信贷营销激励机制,客观公正评价客户经理的业绩,责任追究与业务发展奖对称,对收不回贷款本息的实行责任追究,对安全收回贷款本息的实行物质、精神“双奖励”,不断激发客户经理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学习借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润比例分成机制等。
(二)对基层行适度贷款授权,以简化对中小企业办贷程序。切实简化不必要的办贷环节和业务程序,尽量缩短办贷时间,提高办贷效率。建议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基层行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适当对县级行实行单位贷款总额授权,或对基层行行长实行贷款授权的办法,适度下放和延伸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比如,对无不良贷款的县级支行,对支行行长授予100万元农业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这不光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
贷款融资,更有利于刺激支行行长控制不良贷款。同时,对产品有市场、效益好、讲信用、原贷款按期收回本息的老客户,授予基层行原贷款额30%以内自主信贷决策,以减少信贷审批程序和环节。
(三)对多个中小企业贷款实行联保制,解决担保之困。对抵押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遵循“自愿组合、诚实守信、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县支行为单位,批准设立联保小组,建立联保责任制,根据《担保法》、《中小企业联保融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规定,在各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达成合作协议,以协会会员单位联保,用各个会员财产作抵押,共同承担连带责任的形式向会员单位发放连保贷款。这种方式有利于联保企业对被担保企业进行相互监督,一旦出现风险可以随时互相警示,减少风险。
(四)推行限时服务。以文件形式明确服务时限,规范办贷程序,贷与不贷及时进行回复,树立高效快捷服务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各县(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凡担保中心担保的企业,农发行要在担保额内及时确保信贷资金供应,以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时效性强的特点。
(五)农发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力度。一是要坚持“三查”制度,对中小企业贷前、贷中、贷后要实行全程监管,信贷员每月至少有一次到企业看帐、看实物,以及对企业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二是要监督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及各项内控制度,使企业逐步规范管理,稳健运行;三是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档案,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到壮大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
(六)加强部门联系,及时收集项目及相关信息,畅通贷款企业信息渠道。农发行现有获得企业诚信信息渠道狭窄,建议进一步拓宽和畅通银企渠道,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对接会、产品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搭建银行、企业、政府及专家对话平台,增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第二篇: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调查与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调查与建议
近年来,聊城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总量规模、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市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为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聊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情况,笔者近期对辖区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典型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一)人民银行强化政策指导,着力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是加强“窗口指导” 人行聊城市中心支行每年制定辖区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又要千方百计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把中小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每年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银企合作(项目)洽谈会,与县(市、区)政府联合召开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推介会。三是加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宣传,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企业直接融资工作的报告》,与市金融办联合召开了“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报告会”。四是全面开展重点中小企业培植工程,助推市政府制定重点中小企业培植方案,对辖区300户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五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完成2989户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先后对360户中小企业进行了外部信用评级。六是积极推进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助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见》,累计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3家,为提升金融对辖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功能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一是设立专门机构,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专业化管理。各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先后成立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对中小企业实施单独管理,开辟审贷绿色通道。二是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办理效率。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短、频、急”、单笔融资额度较小的特点,部分银行实行集调查、审查、审批为一体的信贷审批程序,企业用信与评级、授信一并审批。三是大力推动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各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业务性质和经营特点,开发出联贷联保、存货质押、“助保金”贷款等10余种中小企业信贷创新产品。四是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针对部分小企业无抵押物的实际,通过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为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三)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补充作用
近年来,民间投资机构快速扩张,借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借贷方式灵活多样,民间借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周转和流动资金暂时短缺的局面。
二、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信贷供给与融资需求总量之间的矛盾
在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下滑、资金趋紧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扩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少增50.9亿元,部分银行采用“压小保大、压短保长”的信贷措施,中小企业新增授信和贷款审批的难度加大。据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测算,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在50亿元以上。据百户中小企业典型调查,贷款满足率为52.2%,同比下降27.7%。
(二)企业“自身缺陷”与银行信贷准入条件之间的矛盾
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随意等问题,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贷款准入。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存在较大的“内部人”控制风险。三是缺乏有效的抵押。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等抵质押物较少,符合银行标准的抵质押品不足。四是担保困难。目前全市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有30余家,注册资金18.4亿元,担保公司数量较少,缺少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与金融服务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短期内难以通过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
同时,多数企业短期内也难以通过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进行直接融资。银行的信用证、保理以及信托理财等业务主要针对涉外企业和大客户,中小企业尚未进入银行支持的范围。
(四)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与融资成本之间的矛盾
一是银行贷款利息增加。小企业贷款利率大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
10~50%,较年初提高了0.6~3.3个百分点。二是民间借贷成本过高。民间投资机构借款年利率普遍在20~60%之间,个别小企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建议从制度上明确不同类型银行要有一定比例的贷款投向小微企业。各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各股份制银行要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和服务功能的创新,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地方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政策和地缘优势,全力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健全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建议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民间资本疏导,适当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规范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融资活动,严处非法金融活动,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合法途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一是积极发展股权和债权融资。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成长型、创新型、外向型中小企业通过争取上市在股票市场融资,试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二是设立与发展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以财政出资为主,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建立民间合作制的投资公司。
(四)加强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政策引导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提高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资金支持能力。银监部门要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监管政策,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
(五)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一是要努力提升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尽快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运行机构,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二是加快培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尽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实现“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的良性循环。
(六)积极打造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性融资措施。二是落实中小企业税收支持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信贷奖励机制,增强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四是成立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信息咨询等服务,促进政银企合作与共同发展。
作者:金融时报: 张丽 田旭
相关论文: 0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新生企业队伍越来越庞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如驿路上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众多的企业开业时张灯结彩,朝气蓬勃,大有前途无量之势。可是短短几年过去,等你回眸搜索时,绝大多数企业以烟消云散,难觅影踪。只有区区几个企业还在运营,还在寻找“不老之药”。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风起云涌般地发展起来,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等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各 „„(快文网省略44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更多相关文章: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民政局2011年发展思路和工作安排
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2010年县民政局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物价局“十一五”物价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体育局关于十年体育工作总结及未来5—10年„
工商局扶持帮扶中小企业汇报材料
会计论文:中小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机电一体化论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制度问题
部门工作的重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改革开放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制造了麻烦,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形势更加严峻,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有:
2.1 管理方式陈旧
陈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差不多”的管理理念,不是准确、科学的管理,很多企业领导张口就是企业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有说明力的依据。这种“差不多”的管理在措辞中往往带有差不多、大概等字样,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而实际上却对产品合格率、每道工序的能力和成本等情况如何都知之甚少。陈旧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短暂的管理,企业事先并没有进行足够的长期规划,企业政策往往是朝会夕改,不稳定性极大、抗风险能力低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4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采取陈旧的管理方式,在精细化方面做得不够。近几年,市场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样一来就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陈旧的管理方式的诸多弊端和其对企业发展的不良后果,所以都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纷纷向更科学、有效的精细化管理转变。
2.2 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企业发展资金非常难
由于非公正性的证券市场准入制度,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受到限制,证券市场上的资金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另外,随着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步迈进,政府资金由于保“吃饭”、保正常运转的压力而难以继续对中小企业扶持。金融信贷资金由于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强化以及中小企业旧的政府担保体系破败,新的信用担保体系未建立起来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基本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由于政府对民间资金缺乏有效动员和筹集不力,加上近年来农民收入下降导致民资增长减缓以及中小企业的自身能力差,难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这些因素都导致中小企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资金极度短缺,直接影响着
中小企业存量资金的流转与效益的发挥。
2.3 人才缺少,企业难以进行革新发展
早期的时代背景造就了现今的企业格局,加之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思想 „„(未完,全文共4782字,当前只显示115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本文来源于:http:///1w/52/103011.htm
本站为您免费提供“一站通服务”(即帮您下载其它任何收费网站的文章!)
第四篇: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具有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和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的巨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使它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当前各商业银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担保、自身规模小、资信较差,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放贷款的信心。
2、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合格有效的财务审计报告,使得金融机构对其缺乏信任。
3、由于中小企业户数多,经营管理状况不稳定、规模小,抗击市场冲击能力差,使得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4、目前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方式还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审批程序复杂,时效性差,难以及时满足资金需要,评定信用等级、审查贷款条件时与大企业使用同一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有利条件
1、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往来简单、借款额度相对小的特点,金融机构对其能准确地把握,一旦发生贷款风险,所受的损失也小,这样能增强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
2、中小企业类型多、经营行业不同、产品不
一、生产阶段不同,金融机构选择客户的余地大,而且还能够分散降低信贷风险。
3、金融机构对多数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支持,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化为银企间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从而增强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目前商业银行都将效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因此发展潜力大、忠诚度高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1、制定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充分理解领会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制定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标准,凡是正常经营、不搞盲目扩张、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不论其规模大小和所有制形式,其资金需求银行都应给予积极支持。利用利率等市场手段,扶优抑劣,促进中小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对投向合理而资金暂时有困难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予以支持。
2、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3、创新业务品种。金融机构应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流动资金整贷零偿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自然人委托贷款等新业务品种,同时将许多业务品种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小企业,如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等。除积极增加信贷投入外,还通过开展票据贴现、保函、保理等业务,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4、提高办事效率。应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服务技能,改进信贷工作流程,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
5、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合格、足额的贷款抵押资产以及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单位的情况,可以借助专业物流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动产实施集约式的质押监管,实现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物流的有机结合,在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现金流和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控,有效降低平均监管成本,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可以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采用企业互保、联保、货权质押、仓单质押、成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难问题。
6、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银行与中小企业应建立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平等自主、诚实守信、双向选择、相互制约的关系。银企双方在经济往来中,应视诚信为生命,切不可把自己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对方,真正维护各自的信用。
第五篇: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多数处于起步时期,资金紧缺,自身融资能力有限,迫切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在此,就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并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不仅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还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但中小企业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却与其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不对称。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得到银行的贷款十分困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金融机构贷款营销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银行方面来看,主要有五个因素。一是授权有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调整后,对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上收了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几乎每一笔贷款都需一级分行的授权,极大地削弱了基层机构的自主能力,从而限制了基层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权限。二是体制僵化。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方面,审批环节过多,手续比较复杂,信贷约束机制过于僵化,这就形成了贷款审批权限的高度集中、审批程序的复杂化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之间的矛盾。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较旺,且资金周转频繁,而银行从受理到发放一般需要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新开户企业的首笔贷款又必须上报一级分行审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急不可待,望而兴叹。三是重“大”轻“小”。在营销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 “四重”战略。将贷款主要投放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上,这使得贷款投向高度集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往往形成“贷大、贷长、贷垄断”现象。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能达到商业银行要求的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据统计,四家国有银行8月末对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按加权平均)为30.42%,建设银行仅为10%,相对于中小企业对GDP73%、对就业70%的贡献率,资金支持显然不足。商业银行的这种抓大放小、扶强扶优的战略思想从上到下是一脉相承的,致使一些基层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显得无能为力。四是双高一低。即贷款门槛高,管理成本高,信贷人员营销能力低。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相对过高、程序复杂,中小企业很难达到标准,所以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从银行角度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平均约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利益驱动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制约。多样化的企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信贷营销人员往往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对市场的专业性知识了解得太片面,甚至匮乏,导致对中小企业的申请项目不能进行正确的前景预测,很难与银行达成共识,使企业失去了贷款的机会。五是责权利失衡。银行信贷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责、权与利并不统一。经办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责任,致使每笔贷款的发放谨小慎微,国有银行表现尤为突出,贷款发放的多少与信贷人员的利益相关不大,加之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限制了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
第二,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有四个主要原因。
从企业自身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阻碍有四个原因:
1、中小企业的自身资产不足,寻找贷款担保难,是难以取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业要取得银行贷款,按照银行的规定要具有一定的抵押资产或相当实力的保人进行担保。但实际上,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的保人不多,即使有些企业愿意担保,但符合银行条件的担保企业为数不多。因此一些中小企业想要贷款但苦于找不到担保企业,便无法在银行获得贷款。
2、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差,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近几年,我市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是比较迅速的,这给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从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过的几家重点企业看,曾经一致被市场看好的企业如原七台河市铸造焦厂、全元化肥厂,当时银行为其注入了上千万元资金,扶持其发展,后来因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种种原因,使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滑,导致企业还款延期,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银行为加强审慎经营,对这类企业也不敢轻意追加贷款。
3、中小企业信誉度不够,是企业取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我市中小企业共计1939户,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足70户,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被评为B级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现实中一些中小企业信誉度低,甚至有的企业存在着恶意逃废债的行为,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悬空而无法收回,几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映数字表明,涉嫌逃废债的企业户数,占贷款企业总数近30%,涉及贷款金额高达3亿元,这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影响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放款。
4、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制约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放贷规模。随着我市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一些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优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差距逐渐加大,形成优势客户银行争抢业务,而弱势客户求贷无门。
(三)社会经济大环境中的现实因素
1、企业改革的不规范,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一是银行对转制企业信贷监控难度加大。在企业转制后,由于股份制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对银行依赖性相对减少;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因得不到开户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出现多头开户甚至“跑户”现象;有些企业实行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合股经营后,财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分离,客观上造成承贷单位和实际经营“两张皮”的状况;有些企业在改制中实行“金蝉脱壳”策略,新企业无意还贷,老企业又无能还贷等等,所有这些加大了银行对企业信贷监控难度。二是企业破产造成贷款难以回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长期亏损、资不低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将不得依法破产。但却有一些企业,名为破产,实为逃债。一些政府部门从本地利益出发,没有大局观念,认为企业破产了,可以逃避债务,给当地企业减
轻了负担,而银行资金的损失与当地政府没有利害关系。久而久之,银行自然产生“惧贷”心理。
2、依法维护金融债权难。金融部门依法收贷清息时,往往会遇到法律方面的困扰:一是诉讼后审判时间长;二是依法收贷执行难。虽经判决银行胜诉,却难以执行。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时又要交一定的执行费,而银行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三是依法破产清算按照法律规定,其偿付顺序是破产费用、工人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税收、所有债权人债务(按比例偿还)。由于破产企业已资不低债,按顺序偿付,轮到银行时,清偿资金已所剩无几,根本不能弥补贷款损失。正因如此,对一些进入困境的企业,虽然银行“拉一把”便能“起死回生”,但银行又岂敢再注入资金援助,一旦新增贷款后,再破产,银行债权谁来维护?
二、金融机构应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因素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是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些问题不是基层银行所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银行与企业的自身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一)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服务理念,正确认识银企关系的本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矛盾的共同体。贷款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这一层面讲,企业就是银行的生命。所以银行和从事银行工作者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生产的观念,最终还是要保证企业能够持续、更快的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就是社会进步,同时就是支持银行自己的事业。
2、调整经营战略,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要“嫌贫爱富”,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在选择客户时,应重点关注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目前积极引导和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法人代表信誉良好,企业产品有潜在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要大胆施贷予以支持;对已有信贷关系、信誉良好、金融意识强、经营前景较为乐观,但是效益暂时欠佳的企业,可以在落实还款保证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贸易融资、封闭贷款、短期授信业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对于出现不良贷款企业,银行应为企业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转制,努力盘活不良贷款。
3、改进授信制度,在授信方式和担保方式上拓展思路,增大小企业融资的可选择性和可行性。如在授信方式的选择上,不拘泥于贷款这一种方式,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控险方式的不同,积极办理银行承兑、银行和商业汇票贴现、打包贷款等;在抵(质)押品的选择上,摒弃过去仅限于存单、房产、土地的狭窄选择,积极办理存货质押、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人寿保单质押、专利权质押、进口货权质押、品牌使用权质押等。
4、要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简化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手续,增强对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一是积极推广授信额度方式,额度内简化审批程序,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推行优良信用企业授信绿色通道制一站式服务;二次以上授信企业资料和审批程序简略制等。二是建立约束和激励相对称的科学管理机制,达到信贷风险约束与增效的双重目的。三是灵活处置信用贷款与抵押设置的顺序问题,对技术改造项目潜力大而资金不足购买设备或更新厂房的小企业,可以采取“先信用后抵押”的形式发放贷款。
(二)监管部门应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步伐和创新力度 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一是要按照中国银监会“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要积极促进其分支机构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市场营销、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积极做好辖内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准备工作,继续做好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保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过渡时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要积极促进银行业机构增强创新意识,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监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合理确定监管权限和范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激发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商业银行增强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积极促进银行业机构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市场调研,倾听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呼声,积极为商业银行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在受理新产品、新服务市场准入的时候,充分注意其科技含量和创新成果,不断引导商业银行开发消费者需要的、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业务,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金融消费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加强金融宣传和信息披露,增进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产品的了解和相关风险的识别。总之,要通过促进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最终促使其增强竞争力,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全社会的大事,当地政府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当地政府要明确信用管理的协调部门,牵头成立由工商、财税、社保、质检、公安、法院、银监局、人民银行、信息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升我市良好的诚信环境。只有增强企业信誉,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才能使银行和企业在改革中共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尽快设立中小企业联合征信机构,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网,向社会公开。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在评级指标的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效益性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评级体系鼓励和支持守信企业,加大对造假、逃废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不照章纳税等失信企业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2、有关部门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建立银行同业的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对于发展前景良好、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可建立“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名单;对于有骗贷或违约行为的中小企业,应在金融同业中予以通报,增加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防止其多头融资,套取银行信用。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
3、努力构建中小金融机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互合作,共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格局。逐步改变中小企业单纯依靠中小金融机构贷款的现状,并配套出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措施。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完全依赖中小金融机构贷款的局面,提高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例,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完善政策和法规鼓励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构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减轻银行信贷资金压力。
4、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企业获得贷款的必要保证,也是有效维护银行债权的手段之一,担保机构要简化手续,成为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真正起到为中小企业担保作用的机构。担保机构的作用发挥得好,就能为企业取得资金起到关键作用。在这一点上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建立由政府部门扶持的担保基金或政策性担保机构。进一步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改进担保服务,科学设计担保机制,积极出台各项相关政策,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如商业担保机构、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等。同时,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资金资助及补偿、受保企业及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与损失分担、政府的协调及监管问题进行规范并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