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19-05-15 12: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篇: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了解四川省临床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知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四川地区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21个市、县、区的二级及以上医院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样,共抽取3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17家,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统计描述方法比较各类人群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多水平模型等分析影响输血知识的相关因素。结果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输血理论知识得分最高的是检验人员分别为(4.840±0.990)分、(5.575±1.560)分,输血操作知识护士得分最高(4.542±1.434)分。参加培训次数增加,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得分增加;护士、检验人员、医生之间输血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级医院的护士、检验人员、医生在法律法规知识和输血操作知识得分高于三级医院。结论四川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得分偏低,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

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和受血者健康,国家1998年开始陆续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1],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为了解四川地区的临床医务人员关于输血法律法规知识和临床输血理论及操作的认知情况,成都市血液中心和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同组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四川省21个市、县、区的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共抽取3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17家。调查对象均为在该单位从事用血或相关管理工作1年以上的医务人员。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称、所在医院性质(指综合与专科)、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共6个条目)、血液常识、输血理论(共7个条目)和操作知识(共7个条目)、接受输血知识培训的次数等。各知识题目中回答正确的记为1分,错误的记为0分,相关法律法规总分6分,输血理论总分7分,操作知识总分7分。

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若对题目理解有疑问,由调查员解释题目含义,但不得告知正确答案。回答完毕由调查员回收和整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于不完整的问卷采用现场补填或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补救。

数据处理方法:将连续性变量作标准化处理;对有序多分类变量如文化程度、职称和培训次数,是以哑变量还是以分组线性变量的形式纳入,依据似然比检验结果加以判断,无统计学意义时以分组线性变量的形式纳入,否则以哑变量形式纳入模型。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统一编码,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和MLwiN 2.02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影响输血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2 结果

2.1医护和检验人员基本特征 调查收集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的有效问卷分别为870份、938份和332份。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医务人员输血理论、操作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在输血理论、操作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上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以3类知识得分为3个应变量,数据库自变量赋值见表3,拟合“测量值→个体→医院”的三水平模型[2-4](结果见表4)。变量培训次数经似然比检验结果,以分组线性变量的形式纳入模型。

参加培训次数增加,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得分增加;护士和检验人员输血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与医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级医院的在法律法规知识和输血操作知识得分高于三级医院;3类知识得分在医院和个体间均存在变异。

注:表中加粗字体表示经W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下类同。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知识(C1)、输血理论(C2)和操作知识(C3)得分的标准化残差为纵轴,以其正态分数为横轴,作标准化残差正态分数图,结果见图1和2。

图1 水平2残差正态分数图图2水平3残差正态分数图

上述模型水平2和水平3的正态分数图均近似一条直线,表明水平2和水平3残差的正态分布假设是合理的,提示应用以上模型假设是正确的。讨论

该研究的对象年龄覆盖范围广,学历普遍较高,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调查的医生平均年龄(32.27±10.23)岁。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所占比例最多,占68.4%,其次为大专,占14.9%。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39.7%和38.6%。所调查的护士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30.25±9.38)岁。文化程度以大专所占比例最多,占59.9%。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61.0%和35.7%。调查的检验人员平均年龄(37.10±9.30)岁。文化程度以大专所占比例最多,占43.2%。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分别占43.1%和42.4%。

调查的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掌握并不好。对于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最好的是检验人员,其次是医生,护士较差。输血理论知识掌握最好的也是检验人员,护士仍然较差。而对于输血操作知识的掌握则是护士得分最高,其次是医生,检验人员得分较低。检验人员对输血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而护士在日常输血相关操作方面见长,这可能与不同职业人群工作特点和内容密切相关。当然,各类人群知识得分均不是非常理想,所以输血协会、省级血液中心和医院组织有关机构开展输血知识培训[5],从而加强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法律法规方面,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文件,真正做到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在加强输血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学习方面,医院应该举办知识培训及培训后考核。通过对临床相关环节,如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领取、运输、储存、输注等的观察分析,使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地执行医嘱及观察、判断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提高工作中的风险意识。

不同岗位3类知识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输血相关知识得分与培训次数和医院级别有关。参加培训次数增加,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得分增加。表明经过培训能加深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加强培训能及时、正确的发现输血隐患,杜绝不良输血。在模型中引入医院水平后,二级医院的研究对象在法律法规知识和输血操作知识方面的得分高于三级医院,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择有关;三类知识得分在医院间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类型或级别的医院其培训效果存在差别,在今后的培训中不仅要重视培训频率,同时也要关注培训效果。应该加强培训质量考核,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参加输血知识考试和能力考核。书面考试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层次医生的知识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7]。同时,为了从机制上起到督促作用,卫生厅应该建立健全输血考评体系以及培训质量督察体系。结合医院管理年,或者将输血相关督导工作纳入日常目标管理[5]。

总体来看,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掌握并不好,随着输血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各级医疗机构应该针对不同医院和不同类别的医护及检验人员进行有

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输血质量,使输血这种治疗手段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第二篇: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皖南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制定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09年3月10日至20日在皖南某山区随机调查1 045户,共计925名育龄妇女。结果 83.9%的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89.7%知道艾滋病可经血液传播,72.3%知道艾滋病可经母婴传播,87.5%知道艾滋病可经性传播。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结论 农村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文化程度越高,则艾滋病听说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越高;在婚育龄妇女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低于未婚育龄妇女,高年龄组知晓率低于低年龄组等。

【关键词】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晓率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0.09.049

Investigation on situation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in reproductive-agde women in mountainous area in AnHui province

Ma Rujun,Wang Fayan,Bi Pumin,et al

The College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 Hefei23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in eproductive-aged women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Anhui ,to provide valuable protocal for establishing AIDS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925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ere selected from 1045 families by cluster stratify sampling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Anhui from March 10 to 20, 2009, and standard methods were used to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Results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were 83.9%, 89.7% of the participants knew the blood transmitted route and 72.3% of them knew the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route and 87.5% of them knew the sexual transmitted route.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medical insurance wer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Conclusionand 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among reproductive-aged women in villa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ity;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went higher with a better education;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transmitted rou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unmarried women, and the rate of awareness in high age group lower than that in low age group.[Key words]Mountainous area;Reproductive-aged women;AIDS;Rate of awareness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传播速度逐年加快,艾滋病的流行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1]。鉴于妇女,特别是育龄妇女在家庭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调查,探索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综合干预,促进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在家庭和社区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在安徽省皖南某山区3区4县随机调查了925名城乡育龄妇女,了解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制定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提供循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育龄妇女指15~49周岁的妇女。2009年3月在安徽皖南某山区3区4县各随机抽取150户,调查家庭全部成员,实际调查1 045户,共调查3 288人。其中育龄妇女925人。

1.2调查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员由某山区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就调查目的、调查项目涵义及现场调查方法进行了培训。

1.3调查内容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等。

1.4分析方法所有资料统一编码后,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方法、χ2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被调查的925名育龄妇女中,城市261人(28.2%),农村664人(71.8%);年龄结构:15岁组172人(18.6%)、25岁组262人(28.3%)、35岁组491人(53.1%);婚姻状况:未婚169人(18.2%),在婚745人(80.5%),其他11人(0.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0人(21.6%),初中448人(48.4%),高中或中专171人(18.5%),大专及以上106人(11.5%);职业:务农241人(26.1%),工人216人(23.4%),干部153人(16.5%),商业140(15.1%),学生76人(8.2%),其他99人(10.7%);医保形式:自费69人(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ew-CMS)610人(65.9%),城镇职工医保143人(15.5%)、城镇居民医保81人(8.8%),其他22人(2.3%)。见表1。

2.2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925名育龄妇女中83.9%听说过艾滋病。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25岁组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已婚组高于未婚组,文化程度越低则听说比例越低,干部身份听说比例最高而务农最低,自费及城镇职工医保形式听说比例最高而New-CMS最低。

表1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及艾滋病知晓率

人口学特征合计

是否听说过“艾滋病” 是(%)否(%)χ2/P

城乡城市261(28.2)246(94.3)15(5.7)28.884/0.000

农村664(71.8)530(79.8)134(20.2)

年龄15岁~172(18.6)137(79.7)35(20.3)7.739/0.0

2125岁~262(28.3)233(88.9)29(11.1)

35岁~491(53.1)406(82.7)85(17.3)

婚姻未婚169(18.2)128(75.7)41(24.3)10.392/0.006

在婚745(80.5)638(85.6)107(14.4)

其他11(0.3)10(90.9)1(9.1)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0(21.6)155(77.5)45(22.5)15.982/0.001

初中448(48.4)371(82.8)77(17.2)

高中或中专171(18.5)151(88.3)20(11.7)

大专及以上106(11.5)99(93.4)7(6.6)

职业务农241(26.1)180(74.7)61(25.3)52.094/0.000

干部153(16.5)151(98.7)2(1.3)

工人(包括农民工)216(23.4)170(78.7)46(21.3)

商业140(15.1)126(90.0)14(10.0)

学生76(8.2)60(78.9)16(21.1)

其他99(10.7)89(89.9)10(10.1)

医疗保障形式自费69(7.5)66(95.7)3(4.3)41.120/0.000△

职工医疗保险143(65.9)136(95.1)7(4.9)

居民医疗保险81(15.5)75(92.6)6(7.4)

New-CMS610(8.8)480(78.7)130(21.3)

其他22(2.3)19(86.4)3(13.6)

合计925(100.0)776(83.9)149(16.1)

2.3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针对776名听说过“艾滋病”的育龄妇女,就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分析发现: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7%,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2.3%,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7.5%。育龄妇女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05,P=0.000)。

分析发现: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低于城市,35岁组低于15岁和25岁组,未婚高于在婚,小学及以下显著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务农显著低于其它职业;New-CMS显著低于其他医保形式。见表2。

第31卷第9期2010年9期马茹君等: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表2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

人口学特征

血液传播知晓率(%)χ2/P

母婴传播知晓率(%)χ2/P

性传播知晓率(%)χ2/P

城乡城市96.317.230/0.00092.371.804/0.00095.923.430/0.000

农村86.663.083.6

年龄15岁~93.411.179/0.00480.314.552/0.00190.59.731/0.008

25岁~93.677.791.8

35岁~86.266.584.0

婚姻未婚93.86.651/0.03683.614.354/0.00193.811.881/0.00

3在婚89.270.586.7

其他70.040.060.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9.443.489/0.000△45.8111.698/0.00075.542.839/0.000

初中88.169.386.0

高中或中专98.790.796.7

大专及以上98.097.098.0

职业务农76.151.280/0.00048.9146.241/0.00073.363.307/0.000△

干部98.096.798.0

工人88.854.182.9

商业96.084.196.0

学生91.785.093.3

其他94.487.691.0

保障形式自费95.526.010/0.00089.4107.711/0.000△92.429.313/0.000△

职工医保97.894.197.1居民医保96.089.394.7

New-CMS85.660.082.7

其他89.5100.094.7

合计89.772.387.53讨论

作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危害,引起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艾滋病流行的女性化趋势成为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2]。本次选择的安徽皖南某山区为艾滋病非流行区,调查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地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晓比例较高,83.9%的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高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要求的 75%的规定;样本地区89.7%的育龄妇女知道艾滋病可经血液传播,72.3%知道艾滋病可经母婴传播,87.5%知道艾滋病可经性传播,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高于洪航等在安徽皖北艾滋病流行区对农村妇女的调查结果[3]。但比较而言,样本地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晓率较低,这与国内对艾滋

病母婴传播知识尚未特别关注相一致[4]。

分析发现:样本地区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农村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文化程度是影响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则艾滋病听说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越高,调查结果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一致[4]。同时,尽管在婚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高于未婚育龄妇女,但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未婚育龄妇女,高年龄组知晓率低于低年龄组,可能的原因是未婚育龄妇女年龄较低,低年龄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及对信息的理解更深等有关。调查揭示:样本地区针对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应以已婚、高年龄组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育龄妇女为重点人群。

鉴于育龄妇女在家庭成员中所处的角色,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设计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转为通俗易懂的传播信息,通过她们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在家庭和社区传播,实现艾滋病防治知识在社区人群中传播,提高农村社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体现了健康促进的社区参与原则[5],这可能是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生命力所在[6]。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有效的方法[7],在社区中针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开展卫生保健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宣传,设立咨询和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和利用妇幼保健系统,形成全民参与的艾滋病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第三篇:影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儿二科(437400)彭亿平刘芳郑玲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对策,从而提高洗手依从性,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自制手卫生评分量表对36名医务人员实施对策前后进行评分,比较评分情况,并分析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医院洗手设备不健全、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手部皮肤损伤、工作量大、洗手时间少是其依从性不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完善监管措施,加强管理层的监督,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改良手卫生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策

医院感染是当今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但引起医院感染有多方面的因素。洗手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既简单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1】。而儿科病房收治的病种复杂,患儿抵抗力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文化程度不一致,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密不可分,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儿科36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儿科工作的医务人员36名,其中男8名,女28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8名,采用院感科自制的手卫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为手卫生依从性好(≥90分)、手卫生依从性中等(60—89分)、手卫生依从性差(<60分)三个标准。

2影响因素

2.1 管理与监督不到位我院虽然有手卫生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但在实际管理中,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手卫生监督监测的难度加大,监督监测人员定期/不定期的监测难以完成,手卫生监督力度不够,且缺乏来自患者及家属的监督【2】。

2.2 洗手设备不健全缺乏便倢可及的洗手设施和卫生产品直接影响手卫生的落实。

2.3 认识不足WHO提出缺乏手卫生知识,对正确洗手的机会的掌握以及导致病菌交叉感染的危险意识,是手卫生行为的阻碍因素【3】。有不少人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且有人在给同一例患者进行清洁操作和非清洁操作之间不换手套。

2.4 手部皮肤损伤频繁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干燥、皲裂,甚至会使表层的微生物增加,特别是冬季,冷水和卫生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大,从而影响洗手的依从性。

2.5 工作量大,洗手时间少有关研究报道,护理人员缺编,工作繁忙程度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4】。存在“对患者的护理,治疗需要满足优于手卫生”的错误想法。在治疗高峰期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洗手依从性低。

2.6 操作带给患者或医务人员的危险性危险性高时,洗手的依从性高,反之,依从性低。如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情况不如接触患者后的洗手情况,侵入性操作后洗手依从性高。3对策

3.1 完善监管措施,加强管理层的监督将手卫生依从性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科内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挂钩。同时尽可能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监管作用。从而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3.2 改善手卫生设施配备感应式水龙头或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冬季供应热水,更换洗手

液,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在治疗车,病历车,病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达到洗手触手可及,安全便捷的条件,避免因洗手消耗过多的时间,加重工作负担。

3.3 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洗手依从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行为意识,为此,我们针对医务人员洗手时机和洗手情况进行培训、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手卫生知识,在治疗、护理操作环境中张贴彩色醒目的宣传画、警示标志、提示语和彩色七步洗手演示图,形成浓厚的手卫生氛围,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4 改良手卫生方法,提高手卫生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乙醇类速

干手消毒剂既能达到用流动水洗手的效果,也对手部皮肤安全、刺激性性小,有一定的护肤作用,能真正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节约洗手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多药耐药菌的流行,且实际支出的费用并未给医院增加很多【5】。

4结果

对36名儿科医务人员进行初始考核,手卫生依从性好(≥90分):5名,手卫生依从性

中等(60—89分):11名,手卫生依从性差(<60分):20名。实施针对性对策后,再次对其进行考核,手卫生依从性好(≥90分):29名,手卫生依从性中等(60—89分):7名,手卫生依从性差(<60分):0名。在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讨论

手卫生依从性受到全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高度关注【6】,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有研究报道,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7】。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提高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保证医疗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idmer AF,lace R.Hand washing with one of wateless alcohl hand

rub[J].Clin Infect Dis ,2000,31(1):136-138.【2】 郭蕾、张建云、卢娜,医务人员手卫现状调查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

49(7): 111-112

【3】 胡剑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

439。

【4】 尚秀娟,影响手卫生的依从性因素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9;10(12):43.【5】 胡剑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

440.【6】 李卫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

19-20.【7】 Esposito S,Noviello S,Leone S,etal.A pilot study on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ith fluo-roquinolones[J],J Chemother,2006,18(5):494-501.

第四篇: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沟通能力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 因为他不仅制约着医生对临床实践的认识活动, 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进程, 也是目前减少医疗纠纷, 顺应潮流的现实要求。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 并针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务人员 沟通能力 分析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进步,全国百姓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再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对社会也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愈演愈烈,使得医患纠纷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出现数量不断上升,性质逐渐复杂的趋势,表现为量价齐升现状。研究和实践表明,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良好的沟通可以化解矛盾,可以解决大多数医患纠纷,因此,医院越来越重视医患沟通。但是,如何做到有效的医患沟通了,下面我就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及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策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

1.医院因素

1.1医院教育和管理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获得主要方式是沟通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即使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方式主要是同行间的交流学习。而很多医院却忽视了这个方面,没有经常开展一些有关医患沟通方面的学术交流会或者做一些有关其方面的专题报告,也没有加强对本院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的培训。这就使得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相应的有效手段,容易造成误解和隔阂。同时在医院的管理方面,医院有时候太看重与医院的效益,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强调以病人的疾病为中心,没有对病人的心里进行辅导,使病人对医院产生怀疑,排斥医务人员,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1.2医务人员的个人因素

医务人员的个人因素在医患沟通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着医患沟通的效果,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务人员的主观认识 很多医务人员仍然习惯于在那种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下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将医患关系视为主动-被动型关系, 觉得病人是求医的, 缺乏服务意识, 有“居高临下”思想。这类医务人员往往认为病人只有被动听从指令, 而忽视病人的心理和感情需求, 不重视倾听病人的诉说和提问。他们没有认识到医患沟通可以通过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 从而影响疾病的的康复, 影响医患关系。在这种意识的主导下, 医务人员不会主动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 出现一种“不是不可为, 而是不去为”的现象, 加之目前临床工作繁忙,医务人员似乎更有充分的理由来为“医患沟通不足”找到托词。②医务人员的学习能力 医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每天都有新的理论和技术产生,这也要求我们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有的义务人员却没有重视这点,不愿去学新的东西,如医患沟通的技巧,也没有意思到询证医学的重要性,使得医务人员自身发展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医生与患者的矛盾,患者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医务人员也没有学到有效的手段进行沟通。③医务人员性格因素 人的性格基础是态度特征和意志特征。一个人热爱生活还是厌倦生活, 是富有同情心还是冷漠无情, 是具有奉献精神还是自私自利等,都属于道德品质的范畴。心理学家把符合道德的人类正常心

理状态的性格称之为健全的性格, 它包括态度、意志、情绪、理智四个方面。医务人员的性格特征从工作的点滴中体现出来,不仅会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更会影响医务人员自身的工作状态,为患者服务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和艺术。有研究表明,良好性格者的医患沟通能力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对患者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爱心、同情心和乐于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决心,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反之不良性格则会对医患沟通产生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面对医疗行业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特性, 这类医务人员易产生烦躁、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不愿与患者交流, 丧失学习欲望等, 使医患之间变得冷漠, 更使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因此, 性格作为内因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从本质上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从主观上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 改善医患关系。④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知识 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医疗实践中有的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不高, 由于医学业务知识和经验的限制, 沟通中难以全面详尽地介绍诊疗情况、告知风险和预后,说清要说明的问题, 也不能较好的解答患方提出的疑问, 使沟通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医患沟通不良。

1.3医疗制度和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很多有关医生和患者的权力和医务的法律和法规,这也避免了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较大的矛盾,即使产生了矛盾也能够及时解决。而要真正的避免和解决这些矛盾,可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医患沟通的意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卫生部门颁发的法律和法规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许多医院方面也没把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使得许多医务人员也忽视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加强对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同时,卫生部门也没有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没有对医务人员的多方面素质进行考核,使得这种情况更加糟糕,形成恶性循环。

2.社会因素

1.1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影响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工作年限方面, 工作15年以上的高年资医务人员, 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较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较强。同时具有细心观察、分析疾病演变过程的能力,在遇到医患矛盾以及医疗纠纷中,高年资的医务人员能从患者的诉说中听出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对医疗工作的满意与否。而对于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医务人员社会经验缺乏,社会关系简单, 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差, 其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到与患者充分交流。

1.2医学院校的基础教育和培训对医患沟通的影响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启蒙地, 长期以来只注重医学职业技能的培养, 对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近几年医学教材里涉及了沟通方面的内容, 但内容简短, 学生只能粗略的了解, 可操作性不强。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并非纯理论的教授, 它需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短期受益, 而现今教学只是泛泛而谈, 真正规范化运用交流方式和沟通技能来实践的机会甚少。故对于没有接受沟通能力培养的临床医师来说医患沟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屏障。

3.其他因素

①医患沟通不当多见于医方讲话简单生硬,缺乏耐心,导致交流双方不能进行平等的对话交谈,患者因此而产生不满情绪,严重时引发争执冲突②医生把话讲得太死,太满。例如 :一阑尾切除患者切口感染,问医生多长时间可以出院 医生回答四五天,结果未好,又引发纠纷 ③医患双方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履

行的义务并不十分清楚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深层原因,因此,医患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④ 实施各项诊疗操作告知患者不详细。

二.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1.医务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医患沟通的重

要性。

1.1一般来说,就患者而言,因年龄,素质,心态和疾病种类不同,其服务需求因人而异,但渴求沟通的愿望是不容置疑的,就医生而言,医疗工作可以忙闲不一,但与患者沟通交流应贯穿医疗全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就服务效果来说,它与医学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变化,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医患双方沟通的过程,更是医疗信息传递的途径。因此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关系,增加信任,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现实情况是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务人员服务过程中稍有不慎,加上沟通并不充分,就可以引起患者的不满意或者误会而导致投诉,进而产生纠纷。笔者认为,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良好形象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因此,在现有医疗环境下,医患之间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1.2重塑共同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通过增加医患沟通, 了解并重视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与医生共同战胜疾病, 塑造新型的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医生以平等的观念和言行方法, 听取并尊重病人的想法, 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实施医疗方案, 让病人在沟通中认识自己的疾病, 了解经治医生的能力, 架起病人对医生信赖的桥梁。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从制度上为实现医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我院推行医患沟通制度, 进行临床患者关怀慰问, 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 达到融洽医患关系的目的。

2.营造有效沟通的心理环境。为医患有效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医生应该主动接待患者,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找出患者最急于获得的信息即刻给予帮助。比如,当医务人员体会到患者有疑问而在患者询问前,医生就主动询问 提供部分帮助,提供患者最想获得的信息 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就会油然而生;如果只是淡漠的消极等待,患者很可能认为医生只是在例行公事,从而产生厌烦心理,甚至要干扰医生正在进行的而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时,就会使医患沟通一开始就陷入尴尬境地。这是因为,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治疗环境,开始就能得到医生提供主动的热情服务,就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医生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注意收集来自患者的信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流中应注意挖掘患者心理深层次的需求,探求患者的真正需要,不要让语言仅仅停留在问寒问暖上,让患者感觉到假惺惺、冷冰冰,那样的沟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信任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温馨的心理环境,为充分沟通打下基础。

3.注重性格培养,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性格是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和完善的, 首先医务人员要树立热爱事业, 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奉献的崇高的理想,这将成为完善自我,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源动力;其次, 要不断加强人文科学和相关科学理论的学习, 以理论的加强带动实践的提升;另外, 要加强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 对良好性格的追求和认识才能得以形成和强化, 同时要懂得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善于休息, 充分利用休假和闲暇时间放松思想, 缓解压力;医院管理者也应尽可能通过多渠道筹措

促使医务人员心态保持长期稳定的保障措施, 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 多一点关心、理解和表扬, 少一点冷漠、责备和批评, 使医务人员能更好的发挥有效沟通。

4.掌握沟通方法,统筹兼顾,灵活运用,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4.1仔细倾听、认真体会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真正意图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医生要注意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所谈的内容。患者倾诉时,不要随便打断,甚至要听出谈话的弦外之音,这样可能有较好的聆听效果。还应注意与患者保持眼神的交流,适时给予适当的反应,如适应地说“噢”“是的”“有可能的”等或点头表示接受及回应对方说话的内容,让医生的认真和细倾听被患者所觉察。不要在患者正在叙述时随意打断他们的谈话,而应引导患者简洁的叙述完毕.最后把患者表达的信息简要概括一下,表明医生是在实实在在地倾听他的陈述,并且给患者留出纠正医生误解内容的机会。

4.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选择适当的语言

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在患方理解的情况下才使用专业术语。比如,对普通的患者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应选用患者易懂的语言;对知识层次较高者可以使用规范的语言并适度使用部分术语,以求恰如其分而又不失真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医患沟通时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礼仪也很重要,礼貌而不呆板,热情而不矫情,让自己的语言既有严谨的逻辑性,又有灵活性,既讲究内涵的充实,又恰当地把握分寸。

5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改革的日趋国际化, 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做了重新定位。1995 年 WHO就提出了“五星级医生”应该是“保健提供者、交际家、决策者、健康教育家、社区领导者”;世界医学峰会也要求职业医师需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评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期望我国医学教育体制与世界接轨, 将人文医学列入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 为成功医学人才提供更多的平台。同时, 增加继续医学教育中人文类教育的内容,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临床医师人文素养。目前, 我院已申请成为新疆唯一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 这将为培养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提供一个最佳的平台。

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医疗环节,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而人与人的沟通是一种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面对面的医患沟通更是如此,甚至有时会出现比较困难的局面。但是医护人员必须积极面对,沟通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的提高的只要态度积极主动。用心体会沟通技巧,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只要了解患者的需求,灵活运用好沟通技巧,处理好患者的心情,医患有效沟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目前现阶段的医患紧张的局面也将得到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将不再是敌人的关系,而将恢复到以前的朋友关系,共同作战,对抗疾病,去除人类之疾病,恢复人类之健康。参考文献:

[1]段 燕,浅谈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与对策,医学信息 2008 年 7 月第 21 卷第 7 期

[2]郭利侠, 和新颖, 高建民,医务人员关于医患沟通认知及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 第 23卷第 4期 2010年 8月

[3]业华仙,有效沟通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的积极作用,文章编号 1007-9564201203-0452-02

[4]李叶宁,浅谈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医学信息 2011年6 月第24卷第6 期

[5]吕福庆,范红建,陆岳林,李香业,实现医患有效沟通的途径和技巧,医护论坛 2011年7月第8卷第19期

[6]王茜,严世荣《医患沟通概论》湖北医药学院

第五篇: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是应用复制技术完成文化传播的商业活动的总和。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建立在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其实,理解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产业”。产业本身具有技术性和商业性的所有特点。此外,文化产业还应具有文化的一些特性,一是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地复制出来;二是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社会功能在于文化传播。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作为一种产业,文化产业既有与其他产业的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概括起来,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性

文化产业把文化要素作为经营对象,以社会的精神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配置文化经济资源,按专业化生产的要求组织文化生产要素,把生产、再生产、传播、消费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集约经营、联合经营、规模经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都表明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性。文化产业企业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

(二)意识形态性

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较,文化产业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它的意识形态性。兼具意识形态性和经济性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文化产业以提供知识信息、文字、音像、艺术、理论智慧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些文化产品是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特殊产品。作为满足精神需求的产业,文化产业的主要成果——文化产品同物质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表现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性。文化产品,包含有艺术工作者所持有的政治观点、社会观点、哲学观点、历史观点、艺术观点等等。这些观点对消费者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道德导向作用。文化产品须具价值观,即文化产品的道德性,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不可能放弃宣传教化功能。文化产业还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一方面,其产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从经营中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它不是单纯的生产部门,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是宣传战线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文化产业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三)知识性与原创性

知识是文化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人的精神、智慧与思想是文化产业的内核,是文化财富的直接来源。在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中,新的创意是文化产业的起点,其余所有的环节——生产、再生产和交换都是围绕知识和创意展开的。文化产业的知识性主要体现在必须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去整合、发展产业,创造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每一项文化产品,不论是文学的还是艺术的,都不能相同,都必须具有原创性。文化产业的核心就在于“原创性”。伟大的文化艺术作品总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没有一个产业像文化产业这样依赖原创性而存在。

(四)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

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复制生产出来的,具有可复制性。所谓复制就是依照原创作品制作成具有同样内容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没有批量生产的可能,也就失去了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的可能。现代文化产业正是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

二、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一国的文化也有着重大影响。任何时候,它都具有战略意义。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到战略高度。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综合国力主要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志。但是光有硬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以文化为中心的软实力。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大国身份的获得及其存续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文化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国的崛起,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大国不能为国际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和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其他国家认可,可能其自身的持续发展也将难以为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单凭经济“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仅有物质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支持是难以走远的,我们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谋求中国崛起的新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就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非常必要。我们应抓住时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中国的和平崛起—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支持,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这一重要阵地。

(二)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1.文化产业成本不高,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很少,无形经济价值高,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中的很多行业,成本就是创意者的头脑、一些技术和创意灵感。三五个人,一间房屋,几台电脑,也可以从事文化创意工作。这是文化产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少,很少破坏和污染坏境,具有扩大就业、提供税收、提高所在地知名度、宣传地域特色等诸多优点,无形经济价值极高。世界各大城市纷纷打造“创意城市”,例如美国把文化产业称为“脸蛋工业”就是这个原因。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中最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一个,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2.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这些需求就是文化产业的市场所在。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增加,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用,而更多地关注美、时髦、品牌与流行。许多消费活动,与其说是物质消费,不如说是在“精神消费”的过程中同时也做了“物质消费”。从国家的经济发展层面来看,文化产业可以帮助中国启动内需,刺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传统工业品出口受阻,发展文化产业尤具现实意义。

3.文化产业是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知识化是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是以文化知识为经营对象的行业,是知识社会的时代需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2030年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知识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人做过“24小时”与“一秒钟”发人深省的对比,发现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千多万年的时间,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多年,如果把人类历史比作“24小时”那么有文字的历史还不到“半分钟”,而人类产业革命的历史则只有“一秒钟”。人们可以看到在这短短的“半分钟”,甚至“一秒钟”之中,人类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其中的关键就是财富的增值既非取决于人的体力,也非取决于环境、资源等,而是取决于人的智慧、人的知识和人的文化素质。

在文化产业中,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更为重要的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未来的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文化产业也是经济信息化的时代需求。经济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趋势。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己呈现出不可遏制的态势。畜牧业、农业、商业、工业各种产业形态先后出现,带给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改变。而今,庞大的信息需求使得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电子通讯和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当今,信息已成为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的生产、加工、挑选、保存、保密、传递等都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与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角逐中失败,但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凭借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巨大优势,重现经济活力。美国出现了一大批信息产业巨头,如谷歌、亚马逊、时代华纳等,至今依然生机勃勃。不容置疑,文化产业必将是未来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之一,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任何社会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整体,社会的发展意味着这三个方面的整体推进、全面进步。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依靠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产业。文化的重要性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文化本身的发展和进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都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繁荣中国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三、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个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支撑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政策因素。

(一)需求因素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在特定条件下会同时存在多层次的需要,但一般情况下总是由占优势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只有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才会成为消费的动力。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文化娱乐消费将提上日程。

文化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需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必然出现,我们认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核心的优势要素。

(二)供给因素。

能够扩大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增加文化产品增长的因素都属于供给因素

1.资金投入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大多数文化行业是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需要以丰富的资金为基础,比如电影的制作,网络游戏的开发,数字传媒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一般来说,资金投入的多少和产业的发展成正比。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国家来说,资金投入的多少更是直接决定一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资金的投入,再伟大文化创意也变不成财富。例如韩国政府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大力投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必然使得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2.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是文化产业形成和飞速发展的催化剂。反过来,文化产业的繁荣又为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由于科技进步,文化产品消费普及率已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这是极大的推动力。文化的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文化的商品化和物化,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资源、新工具、新载体,这促成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比如,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使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相应地出现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网络技术的诞生使得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相关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3.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依据,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才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高度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需要熟知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处理好商业与文化、商业与艺术、新闻与媒介经营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能够实现最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而且能够凭借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创作出影视作品、漫画及其他出版物等;不仅需要通晓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也要熟悉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习惯,了解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态势和动向,能够及时正确地制定营销策略,从而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在现代文化产业的竞争中,谁拥有数量多、质量好、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谁就能处于优势地位。文化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一切资源只有通过人的精神加工才可能转化为现实财富,它更能体现人才是企业的经济价值来源和存在的基础这一点。

4.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和人的创意的行业,它对要素的依赖度要大于其他行业。文化内容是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故有些专家和从业人士把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或创意产业。当今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就是文化内容不足,文化内容不足的关键就是文化要素资源的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文化资源作为底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并且一脉相承。这些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不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政策因素

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促进和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产业”为政策对象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有很多种,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微观经济政策包括价格政策、工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土地政策等。所有的经济政策对产业的发展或大或小都有影响。但比较而言,只有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有力。这是因为产业政策是针对某些特定产业和产品的经济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性。它是一种“差别性政策”、“倾斜性政策”,即鼓励或限制某一特定产业的发展。制定产业政策需要分清哪些是需要限制的产业和产品,哪些是需要鼓励的产业和产品,对该限制的限制,该鼓励的鼓励。“差别性”是产业政策的本质特征。产业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这已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也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美国积极鼓励本国发展文化产业,美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出口到全世界,使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号文化产业大国,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等文化产品红遍全世界;法国实行“文化例外”的保护政策,对法国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遗址加大保护力度,使得法国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韩国电影产业和游戏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走向海外,日本动漫产品风行世界,无不与本国政府采取积极鼓励的文化产业政策有关。

下载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影响因素

    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影响因素 草业111 15511117周佳佳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般寿命7年~ 8年, 每年可收割4次~ 5次。据试验地四川, 年产鲜草达 120t/ hm²~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辉 [摘要]文章采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四所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焦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库存状况是供求关系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贸易、消费者主要是根据焦炭价格的变化和......

    可行性研究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影响因素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

    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经济学中收益分配是指对利润的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财物资本的所有者,收益分配的形式有现金、其他非现金财物和股权等形式,都属于单纯的物......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探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并具体探究事物本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养殖遗留......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王老吉的因素分析 消费着收入;消费者知识;消费者对王老吉质量的知觉;者态度的转变消费;文化及广告包装的影响; 消费着收入  收入作为购买力的主要因素无疑是决定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