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车辆使用费的列支和税务处理
有关车辆使用费的列支和税务处理
车辆使用费是指单位使用用车人的车辆并向用车人支付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有关费用,或单位向用车人租用车辆,并签订租赁合同,支付的租赁费用。关于车辆使用费的税务问题,主要弄清楚单位给予用车人的车辆使用费或租赁费,作为单位来讲能否在税前扣除,对个人来讲应怎样缴纳税收等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6]245号)文件规定,单位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该条已经很明确,单位给予职工个人的公务用车补贴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既然要交个人所得税,就应明确怎样计算,是全额计征呢还是可以扣除一定的费用后计征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由于国税函[2006]245号只涉及的公务用车,是指公务活动使用的车辆。公务活动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所从事的以单位事务为主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车辆就是公务用车。因此,这一文件对任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包括私营企业)的公务用车改革中形成的个人收入都适用(以各省规定为准)。
从以上分析可知,个人从单位取得的公务用车补贴收入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可以扣除一定的费用再计算个人所得税。但这是总的原则,实际操作起来还得因个人发放补贴收入的形式不同而不同。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三种形式。第一、单位的车辆先拍卖给个人,后以私家车名义用于公务活动,单位给予一定的用车费用;第二、单位的车辆所有权仍归单位,仅使用权转让给个人,由个人保管,单位给予一定的用车经费;第三、公务活动中使用个人自己购买的车辆,单位给予一定的费用。跟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三种形式,单位在公车改革中对个人发放补贴收入的形式,根据《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245号)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
该种形式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公车改革对象的职工发放,另一种是对非公车改革对象的职工发放。而前者补贴金额要比后者大很多。个人享受公车改革的现金补贴后,车辆使用中的所有费用单位都不再负责。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补贴的,单位支付的现金补贴金额即是个人收入金额。
(二)在限额内据实报销用车支出
在限额内据实报销用车支出是目前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中最普遍的做法,允许报销的项目限于车辆有关的费用,例如泊车费、过桥过路费、油料费、修理费等,但不同单位限额报销的额度相差非常悬殊。在这种方式下,单位在费用中列支的给个人报销的金额即是个人收入金额。
在限额报销的税务处理时应注意两个问题是:
1、限额报销中,必须以实际报销的金额确认个人收入。如每月限额报销3000元,但个人仅报销2800元,则必须以2800元作为个人收入;
2、有些单位仅规定全年限额报销数,而不一定规定每月限额数。如允许一年报销3万元,这期间每月报销的额度不做限制,那么税务认定必须与企业的规定一致,即不能强行要求每月报销的数额一样,只要全年报销数额在限额内即可。
(三)单位反租职工个人的车辆,并支付车辆租赁费
单位反租职工个人的车辆,并支付车辆租赁费的基本做法是,单位向公车改革对象租用车辆,并签订租赁合同,租赁费的支付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一次性支付,即拥有车辆的个人一次性收取若干年的租赁费(实际是收回百分之几的购车成本);另一种是按月支付,即在租赁期内每月按合同规定的金额支付租赁费。出租车辆的个人向税务机关开具租赁发票并缴纳营业税后,租车单位以税务机关开具的租赁发票列支费用。在这种方式下,单位支付的租金即是个人收入金额,单位应在与员工签订车辆租赁合同时,约定使用个人车辆所发生的费用由公司承担。对应该由员工个人负担的费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例如车辆保险费、维修费、车辆购置税、折旧费等都应由个人承担。因此,企业在这方面一定要核算清楚,否则将存在税收风险。
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两个问题是:
(1)租赁费支付时间一般在车辆使用有效期内,如果车没有了,租车的名义就不存在了。
(2)支付的租赁费用可能超过车价款,其与日常车辆使用费的处理相联系,如果单位不负责日常使用费,则租赁费一般会大于车价款,否则就小于车价款。
(四)单位向用车人支付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有关费用
这种方式实际是前述第二种限额据实报销的扩大,即只要与车辆有关的费用不管额度多大,都允许报销。在这种方式下,除车辆保险等有可辨认的车辆归属外,其他费用如油料费、修理费、过桥过路费等都难以分清车辆归属,报销漏洞非常大。因此,使用这种方式支付车辆费用的单位不多。在这种支付方式下,单位支付给个人的车辆费用即是个人收入金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车补贴和单位为个人购车的区别。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购买汽车,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购买汽车,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及其补充文件所规定的内容,不是公车改革的范围,仅是个别行为,只是属于一次性购车支出,没有补贴支出。
而《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245号)所规定的内容则包含以下两点:
1、公车改革单位实施改革有明确的规定,属于普遍或大部分对象的适用行为,不是仅限于个别对象的行为。
2、单位首先要减少车辆或不再增加车辆,而将单位计划内必须支出的车辆费用转移给个人。这样,单位减少了车辆费用支出,而个人相应增加了收入。
《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245号)规定,个人在公车改革中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补贴收入一律属于工资、薪金收入范畴,并入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按照《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的规定执行时,征税会涉及三个问题:
1、由省级政府确定一个免税金额,个人取得的补贴收入在免税额以内的部分不需要并入当月工资薪金中计算征税。
2、按月发放补贴收入的,并入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中计算个人所得税。
3、不按月发放补贴收入的,按所属月份平均分摊,并计入所属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中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企业应根据以上规定,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业务进行处理。
第二篇:车辆使用费日常管理制度
乌铁消防厂车辆使用费日常管理制度
(2016年修订)
为加强厂机动车辆运用使用的日常管理,合理控制车辆使用费用,进一步做好节支降耗,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车辆的管理
1、本厂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厂属所有车辆均由厂办公室统一调度,各部门用车均须提前一天提出用车申请,填写《用车申请表》,经所在部门主任批准后送厂办司机班班长,由司机班长按公务的轻、重、缓、急统一安排车辆,并经厂办主任审核后出车。
2.每部车应设臵《车辆行使记录表》,车辆使用完后应记载行车里程、时间、地点用途、加油数量等事项。
3.办公室应分类设臵车辆的燃料、修理费、保险费、其他等费用(过路费、停车费)的台账,如实反映厂车辆运输运用费用。
4.车辆在市区、疆内出差沿途加油,需在厂指定的加油网点加油。
5.车辆一律停放在厂指定的停车点,不得乱停乱放。6.司机在交接车辆时,必须检查各自的车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车辆管理员,否则发生损坏由当值司机承担。
7.严禁无证驾驶车辆和私自出车,违者将按照厂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车辆使用范围
1.厂员工在本地或短途外出劳务、开会、出差、联系业务及长途劳务、联系业务。2.接送厂宾客及为厂办事的用车。
3.厂领导经办业务用车。4.其他特殊情况用车。
三、车辆的燃油、保养与维修
(一)燃油 公司汽车领用油料统一采用加油卡,每月有办公司申请资金预付至中石油销售公司银行账户。由办公司负责加油主卡和副卡的管理与分配,日常驾驶员加油后需妥善保管加油站出具的电脑加油小票,并及时交厂办管理人员。月末厂办派人统一去石油销售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发票金额为当月车辆耗用油料额,须与当月所收集的加油小票金额一致,由厂办按照厂财务报销流程交财务室。
(二)车辆的保养
1.车辆的年审、保养维修统一由厂办公室安排办理。2.车辆管理人员(司机班长)每星期例行检查一次车辆的基本状况。
(三)车辆维修
1.车辆维修由厂办公室统一负责,须到企业指定的修理厂(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可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维修,车辆大修应事前申报计划,须报厂长批准后修理。
2.厂办公室接到《车辆维修申请单》后,由车辆主管对车辆故障进行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以及确定维修的项目。3.因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损失,厂一概不予报销。4.车辆因自然磨损造成的机械故障与车辆负责人无关,费用由厂承担。
5.维修费在500.00元以下的,由车辆管理员报厂办主任审核修理;500.00元以上的需报厂长批准方可修理。
6.修理后所有更换的零配件,必须带回交车辆管理员检验认可。
7.由于驾驶不慎,人为造成机动车损坏的,扣除保险企业赔偿部分的修理费用,应由司机全额赔偿。
四、附则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公车车辆使用费报销规范
公务车辆使用费报销规范
一、燃油费报销规范
(一)报销凭证:加油卡充值凭证、机打发票、车辆公里数(油费充值时上报综合部车辆管理员),缺一则不予以报销。
(二)凭证要求:
1.车辆加油卡实行“一车一卡”制度,加油卡充值凭证上的充值卡号须与本车充值卡号一致,否则不予以报销。
2.加油卡充值凭证上的充值时间、充值金额须与油费发票上的出票时间、油费金额一致,否则不予以报销。
3.加油卡充值凭证上的用户姓名为不记名卡,显示为其他用户姓名的凭证将不予以报销。
4.燃油费机打发票须盖有发票专用章、收款单位须与实际充值地点相符、每次燃油费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出现无发票专用章、收款单位超出行车范围、充值金额超出1000元任意一种情况的不予以报销。
4.(1)车辆百里油耗参考标准:汉兰达车型每百里油耗为11.5升;普拉多车型每百公里耗油为13.5升;江西五十铃车型每百公里耗油为8升。根据个人开车习惯及路况可在参考标准10%的范围内进行浮动)。综合部车辆管理员根据此标准对车辆油耗进行审核并不定期对车辆公里数进行实地核对,如出现车辆油耗超出标准值过大、谎报公里数等弄虚作假行为,则将对驾驶员进行严肃处理。
二、路桥费、停车费、洗车费报销规范
(一)报销凭证:发票
(二)凭证要求:
(1)发票须需盖有发票专用章,无章发票不予报销。
(2)路桥费发票上显示的出票时间、地点须与车辆实际外出时间、所走路线相符,否则不予报账。
(3)停车费、洗车费发票章上的出票单位超出行车路线的不予以报销。
三、维修、保养费报销规范
(一)报销凭证:《车辆维修申请单》、材料清单、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凭证要求:
(1)报销凭证由修理厂送至公司进行报销,一般情况下不得由驾驶员代送。
(1)结算费用预估为2000元以下的,《车辆维修申请单》须有综合部车辆管理人员签名;结算费用为2000元以上的,《车辆维修申请单》须公司主管领导签名,否则不予以报销。(2)材料清单上须有驾驶员本人的确认签字,修理厂应按车辆真实的换件、机械磨损等情况做材料登记。
(3)公务车辆维修、保养地点为公司协议修车厂,如驾驶员擅自更换维修、保养地点,则产生费用一律不予报账。
(4)根据《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市分公司2015-2016年生产车辆维保服务框架合同》协议内容,当月产生的车辆服务结算费用须在当月内进行结算,修理厂应及时将发票送至公司综合部,不得跨月结算,否则公司有权拒付。
附:
一、汽车保养的作业计划
定期保养:7500公里换机油一次及三滤(机油格、汽油格、空气格);定级检测:10000公里二级保养一次(检测、调校、紧固为主,按磨损程度(刹车片磨损程度超过原片的四分之一,轮胎花纹降到更换刻度)换刹车片和标准轮胎),如平时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修理。
重点修理:重点修理的项目,主要通过平时的检查和二级保养中发现要重点修理的部位。
二、因事故原因,导致汽车受损,可走保险程序的情况下,一律报保险公司定损索赔,私自处理一律不予报账。
第四篇:通讯费用列支及税务问题解答
现在,很多企业为员工报销全部或部分手机通信费用。在我国,手机大多由个人购买,手机卡由个人办理并显示为持卡人姓名,但作为企业的经济事项,费用票据反映到财务部门则表现为“以个人名义列支的手机费”,加之手机费用支出兼有办公和日常私人事务用途,无法准确加以区分,因此,如何合理合法地扣除员工手机费支出、降低可能产生的涉税风险成为企业财务人员财税处理的难点。
个人凭缴费发票报销
在这种方式下,手机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再凭个人缴费发票在财务报销。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规定,企业所得税法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员工的手机费支出属于与企业收入直接相关和合理的支出,只要企业能提供此类费用属于企业正常支出的测评依据或依话费清单计算的结果,即使发票抬头是个人,但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该允许税前扣除。
但在往年的汇算清缴中,大多数税务机关对此并不认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规定,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税务人员依据“以票管税”原则,认为此类抬头为个人的发票所产生的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被调减补税。
部分省市税务机关以本省有效的文件认可个人凭发票列支手机费,但是要视为职工福利费。显然,在职工福利费已经明显超支的企业,这样的规定其实等同于不允许扣除。
另外,有企业要求个人在索取手机费发票时向通信部门索取本企业抬头的发票,但是索取过程并不顺利,由于通信部门是微机联网管理,在通信营业大厅里面开具的针对具体手机号码的发票抬头是由微机自动带出的个人机主姓名,无法更改,只能在一些个体代理收费处索取定额发票,此类发票是税务机关监控的重点,假票、虚开情况大量存在,真实性不可控,如果税务机关到通信经营商处调查原始档案,发现并没有以单位名义开通的手机号码或者以单位名义开通的手机号码并没有发生大量话费支出,容易被认定为个人支出以单位名义索取发票报销,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现金发放通信补贴
现金发放通信补贴形式是企业根据不同岗位工作需求,测算出因工作需要发生的手机费支出后按定额现金发放,不需要员工提供发票。
以现金发放通信补贴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其属于工资、薪金支出范畴还是职工福利费范畴。与此相关的政策规定主要有以下几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信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信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上述税务与财务法规都对职工福利费的范围进行了正列举。从税务规定看,通信补贴没有在列举的范围之内,并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范畴,如果发放,应视为工资、薪金;从财务规定看,通信补贴按货币化改革与否进行不同处理,以现金发放的通信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因此,对于以现金发放的通信补贴,应将其纳入工资、薪金总额核算。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其是否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应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的相关规定,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如果没有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则难以被认定为“合理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
此外,还应考虑员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缴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
笔者认为,以现金发放通信补贴的结果是员工为企业的业务性支出垫支了个人所得税。职工取得的通信补贴是手机费支出,而手机费支出是为了单位业务收入取得而发生的支出,而非个人的真实收入。
提供手机预付费充值卡
手机预付费充值卡的处理是部分企业采取了先向通信业务经营商统一采购有面值的手机话费充值卡,取得了通信业务经营商对准企业开具的话费发票,以预付款下账。然后以月份或季度为期间,员工根据本期间由通信业务经营商打印出的个人名义的话费实际清单、业务和财务部门测算出本月因工作发生的大致话费支出,单位补偿充值卡,由员工自行充值,对于业务量不大的员工测算后定期发放定额充值卡,一般不变动。对于业务量较大,变动幅度较大的员工按期测算。在发放充值卡的当月,企业账务处理将话费支出由预付款转入当期费用支出。由于该种测算办法符合真实性和合理性原则,在与税务机关沟通并报税务机关备案后,大多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
发放手机预付费充值卡和个人报销票据,现金发放通信补贴办法相比,很好地解决了合法凭证的问题,并且不存在员工因公垫支“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由于税务机关强调“以票管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也规定,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由于取得的预付费充值卡发票是对单位开具,属于符合规定的发票,此项支出是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并且经过合理的测算,可提供相关的依据,容易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
发放手机预付费充值卡也不用再垫支“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由于发放的是手机充值卡,充值数额经过了测算,并且手机话费用于办公支出,在企业账务表现为有合法凭证的办公费用支出,与以现金发放的通信补贴收入有明显区别,不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五篇:特许权使用费和技术转让
特许权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 “特许权使用费”,指进口货物的买方为取得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权利人有效授权人关于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分销权或者销售权的许可或者转让而支付的费用。
根据该定义,可以总结出特许权使用费的3个特征:一是由智力、才艺等产生的成果带来了财产权利;二是由他人付出费用后加以利用,而非由权利所有人本人使用;三是权利所有人根据他人对权利实际利用的程度收取使用费。
关于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07)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定义中所列举的有关工业、商业或科学经验的情报应理解为专有技术,一般是指进行某项产品的生产或工序复制所必需的、未曾公开的、具有专有技术性质的信息或资料(以下简称专有技术)。与专有技术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一般涉及技术许可方同意将其未公开的技术许可给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术许可方通常不亲自参与技术受让方对被许可技术的具体实施,并且不保证实施的结果。被许可的技术通常已经存在,但也包括应技术受让方的需求而研发后许可使用并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术。
下列款项或报酬不应是特许权使用费,应为劳务活动所得:
(一)单纯货物贸易项下作为售后服务的报酬;
(二)产品保证期内卖方为买方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报酬;
(三)专门从事工程、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机构或个人提供的相关服务所取得的款项;
(四)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类似报酬。
《OECD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第十二条对特许权使用费做了如下定义:
本条“特许权使用费”一语是指由于使用,或有权使用任何文学、艺术或科学著作,包括电影影片的版权,任何专利、商标、设计或模型、计划、秘密配方或程序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或者由于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或科学设备,或有关工业、商业或科学实验的情报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
根据定义,特许权使用费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特许,这里的技术包括知识、技术、无形资产等范畴;二是设备租赁,仅指使用工业、商业或科学设备取得的报酬。理解特许权使用费内涵的难点在于第一个方面,即技术特许。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就要弄清楚技术特许的本质。下面通过对技术特许与技术销售、技术服务的区分,来更好的诠释特许权使用费的定义。
(一)技术特许与技术销售
从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来区分两者的所得:技术特许只与使用权有关,其产生的是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技术销售是所有权发生转移,其所产生的是营业利润或财产收益。
技术特许包括专利许可、商标许可、专有技术许可、特许经营等。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交易方式。
(二)技术特许与技术服务
OECD范本解释中对于两者的差异进行了阐述:
技术特许,通常是一方同意将其技术授权给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该项未公开的知识或经验,技术提供方不参与技术接受方的活动,也不保证技术实施的后果;技术服务,是一方承担使用其行业的习惯技巧,单独完成为另一方服务的工作。
综上所述,区分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所得主要有两个标准,即所有权转移和技术授权。所有权发生转移,就是技术销售;只是使用权转移,就是技术特许或技术服务。涉及技术传授,就是技术特许;不涉及技术传授,就是技术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特许权使用费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由此可见,按照我国国内法,特许权使用费只包括技术特许,不包括设备租赁和技术服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转让邮电、通讯设备软件取得的软件使用费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0]第144号
2001年1月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广东省、海南省、深圳市地方税务局:
近来,一些地区反映,在我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向我国境内企业销售邮电、通讯设备等货物时,往往也转让与这些设备相关的软件,对外国企业转让这些软件使用费是否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要求做出明确规定。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1、外国企业向我国境内企业单独转让邮电、通讯等软件,或者随同销售邮电、通讯等软件,转让这些设备使用相关的软件所取得的软件的软件使用费,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作为特许权使用费征收企业所得税。
2、本通知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本通知执行前已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在本通知执行后发生或支付的上述所得,不予征税。
软件使用费与特许权使用费
问题:我公司是使用SAP系统,现公司要支付SAP系统使用费德国关联公司,请问这是属于软件使用费还是特许权使用费?具体业务情况是德国关联公司不需来华服务,使用中有问题的话以邮件、电话形式服务,SAP系统也不是德国关联公司自主开发的也不拥有SAP系统所有权。我公司只是为满足总公司管理需要,在所有部门而用SAP系统处理生产、经营中的数据。
回复:软件使用费与特许权使用费
您好:来文所述情况较为简单,无法直接给予准确判断。要根据具体的合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包括德国总公司与全球SAP公司(软件所有者)签订的合同内容、贵公司与德国总公司签订的合同内容以及相关合同中关于软件限制使用的范围和规定等内容。若德国总公司从全球SAP公司(软件所有者)处获得了使用权的权利,再向第三方转让部分使用权,则仍属于特许权的范畴,贵公司由此支付的软件使用费实质为使用权转让的特许权使用费。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
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07号)的规定:“在转让或许可专有技术使用权过程中如技术许可方为该项技术的使用提供有关支持、指导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无论是单独收取还是包括在技术价款中,均应视为特许权使用费,适用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规定。但如上述人员的服务已构成常设机构,则对服务部分的所得应适用税收协定营业利润条款的规定。”。若德国总公司在为贵公司提供SAP软件使用权的同时在境外提供软件支持服务的,不构成在中国境内的常设机构,其收取的软件支持费也应视为特许权使用费。涉及具体征管问题请向主管税务机关进一步咨询。上述回复仅供参考,感谢您对本网站的支持!
技术转让
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0]111号
一、技术转让的范围,包括居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生物医药新品种,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技术。
其中:专利技术,是指法律授予独占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的外观设计。
二、本通知所称技术转让,是指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技术的所有权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的行为。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
1、技术转让是指转让者将其拥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有偿转让他人的行为;
2、专利技术是指符合法律规范的专利技术,并由国家主管部门(专利管理部门)根据发明人的申请授予发明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拥有专利技术的技术成果。
3、非专利技术是相对专利技术而言,其所有者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靠自身保密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非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专有技术。
4、专有技术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的、未向社会公开、可以通过秘密方式进行转让的技术资料、工艺程序、操作方法,特别还包括某些专利产品或为实现某些具有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所必须的技术知识、工艺设计等,这些秘方或工艺未申请专利,但不为外人所知。
财税字[1999]273号中免征营业税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是指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业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第154号)
(六)因转让著作所有权而发生的销售电影母片、录像带母带、录音磁带母带的业务,以及因转让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权技术的所有权而发生的销售计算机软件的业务,不征收增值税。③
《关于计算机软件转让收入认定为技术转让收入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234号)
美国甲骨文公司与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签订了《甲骨文公司与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技术许可合同》。根据许可授权范围,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对美国甲骨文公司的计算机软件“有关程序”享有“复制、使用、经销、移植、翻译、当地化、用户化、分许可权”等权利,且修改后“有关程序”的专利权、著作权等仍属于美国甲骨文公司。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第二条的规定,美国甲骨文公司转让上述以著作权保护的计算机“有关程序”技术,可比照专利技术,免征营业税。”
苏财税[2000]6号
文件中规定,对纳税人与我国境内企业单独签订合同,将自已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权转让给其他企业所取得的使用许可权转让收入,应当征收营业税。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公告》(苏地税规〔2010〕7号)文件中对有关转让计算机软件免征营业税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对转让依法享有著作权的计算机
“有关程序”技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第二条的规定,免征营业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0]166号)
文件指出,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取得的可免征营业税的技术转让收入是指转让者将其拥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有偿转让他人及提供与之机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采取按产品销售比例提取收入等形式取得的“入门费”、“提成费”等作价方式取得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收入,均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技术转让收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