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驱动打造xx开发区升级版
创新驱动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XX开发区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技术专利成本、知识产权成本等越来越高,使得我们原有低成本竞争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进行制度转型、动力转型、产业转型以及要素转型。其中制度转型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关键的转型,即由低效制度向高效制度转变,由不公平制度向公平制度转变。对于开发区来说,主要涉及项目审批、要素供给等资源方面的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构建民生和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共享信息技术成果等资源方面,开发区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有效作为,弥补市场不足。
XX开发区现有一城七园,即一个汽车城、七个产业园区,辖区面积2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主导产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汽车城和七个产业园区是XX国家级开发区的重要标志。二十二年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面对制度、产业、动力、要素转型的今天,在打造产业园区升级版的过程中,今天的开发区犹如第二次改革和第二次创业,任务十分艰巨,意义非常重大。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谈几点想法:
一、制度转型,建立开发区新优势
十八大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后,制度转型已经开始,主要
1体现在经济运行方式的持续改变中,这种转型的动力许多来自 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大众拥有的信息力量。
1.放权管理,提高效能。
①审批放权,精简机构。民生项目、全民创业项目、投资项目、企业项目以及所有涉及经济社会领域项目的申请审批清单,一律进行重新审查审核,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该放权审批的一律放权并精简。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用正面清单监督政府。政府制定正面清单,清单上有的就执行,清单上没有的和以外的,就不去做或不作为。企业制定负面清单,清单上没有的,个人、市场、企业都可以做,清单上有的就按制度规范约束。使开发区的管理运行回到经济原则和法制原则的轨道上。让千百个企业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②决策放权,提高担当。开发区一直存在“中梗阻”现象,实质是中层管理没有决策权,表现在没有担当和责任。随着下放审批权限的政改潮流,机关许多直接面对民生问题、全面创业、企业服务的决策权就应该,也能够下放到中层管理,首先开发区授权中层管理者针对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一个正面清单公布于众,接受社会、大众监督,提高全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③服务集约,简化流程。审批中心集中在一栋楼办公,百姓企业办事不出楼。体制上设为专门机构,人员关系专属审批中心,与原职能部门分离。按照程序,利用信息网络先进技术手段,精准解决程序办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效率。
④双向监督,勤政廉洁。上级部门检查下级部门工作、监督考核部门检查综合专业部门、上级领导检查下级领导、主要领导检查分管领导、部门领导检查单位员工,在体制内形成一整套监督考核制度。同时社会监督机关、媒体监督政府、群众监督干部,在体制外建立监督体系和公开透明信息平台,成立一个代议机构,由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企业代表以及管委会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和不定期进行检查,推进机关工作高效、公正、公开、透明和廉洁。
2.规范机构,完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环境。
①建立开发区服务企业载体,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搭建公共的、第三方的汽车研发综合体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以及生物医药研究联合院,财政支持并鼓励企业创办研发中心,大幅提高奖励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各种优惠政策,建立产业园区的自主创新体系。
②创建大数据服务企业平台,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预测区内民众百姓的下一步公共服务需求,以便提供更加智能与高效率的管理和服务。依据海量数据制定区内千企转型升级计划和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实施方案。
二、动力转型,创建开发区发展新引擎
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寻找产业园区新动力指明了方向。同时,总书记上任以来,继续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多次发出“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号召,为我们实现动力转型找到了发展路径。近日深圳作为首家以整座城市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获国务院批复通过,至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获批的地区和城市已有5家,即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以及西安高新区。由此可以看出,XX开发区今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在创新,动力转型与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就在自主创新。
根据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非洲已成为“中国模式”最重要的输出地,创建南南全球技术市场交易中心,提升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正逢其时。
科技创新是支撑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核心,提升开发区千企科技创新是我们服务企业的使命。通过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国家外交部、科技部、商务部、省科技厅、省商务厅以及省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争取政策支持,在XX创建一个南南全球技术市场交易中心,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国际高效技术交易服务平台,让XX和XX的技术、人才、产品走向世界,让国际市场、资金、人才走进XX和XX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通过这个平台,构建和完善七大功能: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联合国国际签证服务中心、南南国际发展合作基金、南南组织信息服务中心、南南合作论坛中心、南南组织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南南经济技术合作
智库。通过与引进南南组织39个工作站的东道国共同发起设立南南国际签证服务中心,覆盖77国集团成员成为北京之外办理全球国际签证最便利的城市,提升XX国际化水平。
三、产业转型,打造XX开发区升级版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在信息和数据构成的世界,一切社会关系都可以用信息和数据表示,表现为人是相关信息和数据的综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是生产关系的一个大变革,也是生产力的大解放,对于开发区,不仅是动力转型的载体,也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1.打造智慧园区,提升整体水平。
今后园区升级转型主要依靠创新、科技以及信息化等手段,在基础配套以及园区服务中推陈出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使园区打破边框随时随地为企业服务,产业园区中的央企“总部经济”、港口经济、商务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通过产城融合,两化融合,即产业化与城市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打造XX智慧园区,提升产业园区整体水平,使开发区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真正实施,使千企转型升级计划真正落实,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措施真正启动,成功实现开发区的二次创业。
2.创立智慧航空城,提升开发区新业态。
城市发展理念的整合是一个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过程。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过渡到航空产业。XX大丰港产业
园区是发展航空小镇,打造智慧航空城的理想区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连通和速度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家开放低空管制以及XX向东向海的发展战略都为XX发展通用航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打造集航空制造、科研、机场、旧机拆解、航材贸易、整机交易、培训、航空度假、旅游、居住、展览、工业测绘、农业播撒以及空中紧急救援于一体的航空小镇,将大力提高汽车产业向航空产业转型为新业态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使XX今后的发展可持续,园区的发展有动力。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与航空城结合,将是智慧航空城的美好愿景。智慧航空城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生活和海量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协调平衡的新城发展模式,必将为XX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发展思维提供有益的模式。
华岳苏秦
2014.06
第二篇:广州开发区创新驱动主战场
广州开发区创新驱动“主战场”
作为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广州开发区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主引擎的重任,将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时值业界困惑之际,广州开发区的雄心壮志从何而来?
继去年底国务院批复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今年2月中旬,广州开发区以“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项目摘得了2015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唯一的特等奖。在广东省委、省政府规划的“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广州市被赋予“创新发展的龙头”定位。去年7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广州开发区调研时说,开发区要打造成为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努力争当经济社会发展领军者、排头兵。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广州开发区作为核心组团,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引领全市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历史使命,努力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如是表达以创新驱动引领珠三角发展的决心。
事实上,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规划中,作为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广州开发区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主引擎的重任,将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翻看广州创新地图,广州科技创新走廊跃然眼前: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等平台以“北斗七星阵”之势拉开科技产业融合空间。“北斗七星阵”,广州开发区独占“四星”,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争先恐后建立了各种级别的科技园、孵化器,因此不同程度地出现同质化、缺“生源”、缺资金、服务不专业等问题,时值业界困惑之际,广州开发区的雄心壮志从何而来? 为初创企业寻找第一桶金
“我们就是给有创新的年轻人提供创业的机会。”广州天使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龙光向《小康》记者说道,现在很多年轻人有好的想法,前卫的构思、创新的产品,但苦于没有资金,阻断了创业之路,天使投资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发挥的空间。
张龙光介绍称,广州天使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商业模式的创业团队及企业提供天使投资资金,重点投资“食品安全”、“环境治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物联网结合”三大产业,致力于寻找有潜力的创业团队和初创型企业,为其提供创业资金、创业指导、战略规划、增值服务、合作资源,竭尽所能协助创业企业成长。他们愿意投资的项目既有实体经济,也有科技互联网产品,投资金额从30万元起步,“对没有经济基础的年轻人创业比较有帮助”。
为了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致力于为初创型企业寻找第一桶金,2013年12月,由广州开发区科信局牵头,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等数家单位共同建立“广州开发区天使投资联盟”,定期举行项目路演。张龙光告诉记者,几年来,他的企业多次参与并主办过相关路演活动,不少投资项目也是在路演中发现并确定下来。
在广州祺智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见敞亮的办公区内坐着二三十名年轻人,他们有的在看着电脑,有的在敲着键盘,墙上挂着“广东北斗”条幅显得格外入眼。在产品展示区,公司董事、总经理焦明辉拿着最新研发的“北斗盒子”兴奋地介绍着:“这是国内首款面向民用市场、有正式牌照的个人手持北斗短报文通讯终端产品。它可让使用者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能随时与亲友同伴保持联络并告知位置。”他介绍说,公司进入广州瑞粤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多次为其提供政策信息,落实补贴优惠政策。特别是在今年年初,帮助公司拿到了一百万的贷款,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陈志英说,广州开发区坚持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创新的支撑作用,形成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全区设立了12亿元的引导基金、3亿元的担保基金和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聚集风险投资机构57家,风险投资总额达300亿元。2016年全区财政用于科技创新资金超过1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建设特色创客空间,全区建成创客空间14家,入驻具有国际背景的创客团队超过10家。推动孵化器提质升级,目前以华南新材料园、视源电子、冠昊生物产业园为代表的专业型孵化器超过35家,约占全区孵化器总量的70%。鼓励国有、民营和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孵化器建设,目前广州开发区民营孵化器达43家,占总量83%,已成为孵化器建设投资的主力军。相继建成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广州股权投资基地等一批科技金融平台。
未来,广州开发区将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产业协调创新发展,发展壮大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吸引银行、证券公司在区内新设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科技支行等,加快推进信贷担保、风险投资、保险保障等金融业务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金融市场集聚、科技创新活跃、产融服务体系完善的科技金融核心功能区。梦想不止于科技园
“1998年我区探索建设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0名工作人员、1万平方米办公场地,拉开了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序幕。”陈志英说,17年间,广州开发区坚持以构建“创业孵化生态圈”为理念,以硬件载体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完善孵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大孵化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广州开发区是广州高新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的统称。自1984年建区以来,该区就一直是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的重镇,其地区生产总值、财税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长期稳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2015年,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2337亿元,工业总产值5589亿元,财政收入620亿元。
广州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的主体园区,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今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17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之一(广州唯一一个)。科学城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密集之地――20.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遍布着40家30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
“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是每一个创业“初哥”梦想实现的升级通道。然而,梦想不止于科技园,一些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毕业企业在购地自建科技园的同时,还投资建起了专业孵化器,围绕自身产业上下左右做文章,并逐步形成了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协同孵化三大模式。
广州开发区充分发挥创新企业密集的优势,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和发展壮大后,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经验、市场等优势,对本行业小微企业进行孵化,带动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成长,主要有三条实现路径。
一是内生孵化。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内生创新,不断催生新的创业项目。视源电子是区内孵化器成长起来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通过内部员工技术创新、体外孵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内部创新发展产业链条,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成功孵化12家子公司,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二是外延孵化。鼓励骨干科技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孵化新项目。达安基因自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利用品牌影响、销售渠道、技术支持、资本融资等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挖掘新项目,目前孵化生物医药企业146家。三是协同孵化。鼓励企业开放自身技术和市场平台,通过为进驻企业提供孵化载体,实现集群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冠昊生物2012年从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毕业,自主建设了冠昊生命健康科技园,与进驻项目共享实验室、专业技术、销售经验和研发设备,实现企业自身和在孵企业的快速发展,该公司已形成国内领先的再生医学材料产业集群。目前,广州开发区已是培育科技企业的摇篮,2200家在园企业和837家毕业离园企业共同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安基因、金发科技、冠昊生物、威创视讯等12家上市公司从这里破壳而出。
孵化器战略的实施,成为广州开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促进了企业转型,构筑起了一批围绕科技骨干企业核心业务,相互依托、共生共赢的孵化创业生态圈;促进了产业转型,通过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专业孵化器,发展专业园区,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成了1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集聚科技企业3200多家;促进了园区转型,通过不断打造孵化器升级版,带动广州开发区从一个以加工制造为主导的外向型工业园区,转向创新与制造相结合的科技工业园,目前正在向知识经济社区迈进。营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
通过18年的发展,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由1998年的1家增加到目前的52家,孵化面积由1.1万平方米扩张到369万平方米,增长了300多倍,拥有6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11家市级孵化器、32家区级孵化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孵化器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近二十年间,创新创业人才向广州开发区高端集聚,在这里,聚集了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6名(占全市2/3以上)、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6个、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4人、区科技领军人才68人,近万名海内外创业人才落地生根。
其实,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本身就是孵化器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投资建设的一批龙头孵化器和加速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除了1998年投资建设的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之外,2000年到2009年,广州开发区累计投资40亿元,在科学城核心区建成了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创意大厦、创新大厦等。截至2016年6月,省、市、区共建设孵化器9家,孵化面积达173.26万平方米,占总规模的47%,在园企业1188家,占企业总数量的54%。最关键的是,它先后孵育出后来建成的各行业孵化器的“种子”――包括人才和产业等要素。
作为“引领者”,当然是要制定政策,营造创新环境。目前广州开发区已有16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95家省级研发机构,共计579家研发机构(约占全市1/3)在这里集聚发展。构建了“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专项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孵化服务生态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分阶段为在园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科技研发、投融资、创业辅导等,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比如聘请100多位行业专家担任“创业导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主战场 作为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广州开发区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引擎的重任。图为入夜后的珠江新城夜景如画。
从1998年启用的“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算起,广州开发区孵化器建设历经18年的探索发展,成绩斐然,已然成为广东省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域。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超过50%,在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情况的综合排名中,广州高新区居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我区将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机遇,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孵化品牌。”陈志英说,发挥“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发挥孵化器在推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核心载体作用,打造全省孵化器发展标杆区和国际性的创新创业中心,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广东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创新驱动,工业升级“加速器”
创新驱动,工业升级“加速器” “近两年来,部门协同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升,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力地加速了工业转型升级。”来自省工信委的消息提振信心。2013年1至11月,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66.6亿元,同比增长12%,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5.1%。
创新能力不强,依然是制约我省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正视差距才能迎头赶上。我省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积极破解科技资源缺乏难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推动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我省提出,到2015年,全省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全国有1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省在技术转移推广、产学研协作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已有7家,涉及高校20多家,覆盖我省主要产业和高校主要优势学科。我省财政科技经费用于推进企业创新的份额逐年上升。2013年,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省陶瓷检测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稀土、日用陶瓷领域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在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方面零的突破。
在转型升级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记者采访发现,受创新环境的影响,加上市场倒逼因素,企业科技研发、技改投资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共识。去年,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34家,总数达到179家。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产品销售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均达到三分之一。
创新增强了企业搏击市场的底气——2013年,江铃集团通过技术改造,盘活了已停产3年的华翔富奇汽车,使抚州市重新拥有一家整车生产企业。
华意压缩通过产品创新,在提升空调压缩机性能的同时,朝“小型化”迈进,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去年企业产销量预计超过3200万台,实现全球产销量第一。
当国内众多光伏企业还在努力减亏、抱团取暖的时候,晶科能源已率先实现盈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它的股价最高;体现光伏企业技术领先的两大指标,连续11个月在全行业排名第一。2013年12月12日,记者在上饶晶科能源看到,生产车间24小时满负荷生产,几辆大货车在大门口排队提货。晶科能源项目总监汪建军告诉记者,晶科的核心推动力就是技术创新。仅在去年,晶科能源就取得了32项国家发明专利,新建的实验室刚通过相关认证,检测结果国际通用。正是核心技术的不断积累,让晶科能源赢得了话语权。
据统计,2013年,列入省级开发和试产计划的新产品共300多项,完成鉴定近200项,新增销售收入500亿元左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预计完成53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0%以上。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全省共实施推进了90个投资10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重大工业项目,拉动了全省工业增长近5个百分点。本报记者黄继妍
第四篇: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包头市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4年末,包头市民营企业累计发展到32035户,注册资本(金)1242.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08%和19.22%,民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包头市民营企业要不等待、不观望,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靠创新驱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2013年开始,包头市经济增长告别两位数快速发展时代,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三期叠加”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包头市产业资源能源依赖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容易受经济波动冲击的实际决定的。近年来,包头市钢铁、电力等主导产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主要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持续加大。为此,包头市一方面大力调整存量,坚决关闭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做优增量,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引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已在钢铁、铝、装备制造、稀土等方面进行了产业转型和技术引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包头市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也不断加大。一方面,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原材料价格和用工、用地、资本使用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使得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强力挤压。从民营企业的内部因素来看,包头市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的,层次低、规模小,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家管理能力不强,普遍存在缺乏技术、资金、人才的困难。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体是企业,突破口就在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高全市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民营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势在必行。民营企业要主动研判产业和科技变革大势,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靠大力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发展。
二、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是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只有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包头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多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家,各类研发机构145家。近年来,包头市一直致力于搞产学研一体化,引进知名院校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铁用轨等一大批产品研发成功,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民营企业主动转型的意愿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明显增强。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下功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新型化,让老树开出新花;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推动经济发展更趋稳定。
民营企业占包头市企业总数的70%以上,是创新的生力军,在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4年上半年,包头市工商联开展了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综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不少民营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自主品牌。一些优秀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成倍增长。比如,高新区包头市展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自治区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同时我们也看到,包头市民营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创新要素获取难、技术创新服务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环境不公平等。加之大多数民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欠缺,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创新的步伐。
三、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要紧紧抓住包头市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和研发机构的契机,把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北大科技园产业化、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产业集群、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便捷。二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与企业合作机制灵活的优势,推动自身企业创新。今年,包头市将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三是加快完善创新环境。积极推动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各项职能作用的发挥。我们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是努力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工商联的构成主体和存在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当前要特别注意发展科技创新力和市场开拓力强的企业会员,把那些有实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及时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二是进一步扩大工商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推出一批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家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民营企业家”的舆论氛围。三是全面提高工商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履职尽责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切实推动工作目标落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各项职责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系包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刘 佳
第五篇:开发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情况汇报
开发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
学发展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调动开发区广大党员干部及区内企业主要负责人解放思想的积极性,自县委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通知下发以来,开发区迅速组织实施,现将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开发区在全面贯彻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郭胜超为组长、主任李杰为副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层层宣传,召开了机关全体、所辖村主要干部及区内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大讨论活动统一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认真谋划,集中学习。为提高效率、保证效果,学习小组以集中学习为主、个人自学为辅的形式开展此项活动,并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学习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了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以及省市主要领导有关重要讲话,学习人员认真做好笔记,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合学习心得,目前正在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广大干部及企业负责人对推动XX乘势突破、跨越赶超的对策建议,鼓励他们拓展思路,说出所发现问题的意见及见解,要求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至少提出3条,一般干部每人至少提出2条建议。
河北X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XX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