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文学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5 12: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边塞文学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边塞文学读书笔记》。

第一篇:边塞文学读书笔记

1.唐代边塞诗中会引用到汉代开发河西、经营西域的史实,此处可作一论文。有关的诗有: 李昂的《从军行》(汉家未得焉支山)

2.汉代文学与唐代文学的关系(唐诗中的汉代情节):

建安风骨与唐诗的风骨

建安文人的慷慨激昂对唐代文人的影响

建安文人建功立业对唐代文人的影响

汉代边塞诗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

汉代开发河西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影响

3.河西地名与唐边塞诗:

如:玉门关与边塞荒凉、艰苦,不能活着回来有关。陇山与漂泊之苦和陇山的难于翻越有关。可参看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137页。

对于唐代边塞诗中的地名研究,似可以做一些文章。可参《学林漫录》(五集)p178

4.《从边塞地域看几首边塞诗的注释》可以补充一下例证:

月黑雁飞高

瀚海阑干百丈冰

王昌龄孤城遥望玉门关

杜牧《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也把梨花写作雪。

苏轼诗《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也是把梨花写作雪,且是从杜牧诗化出(参张鸣《宋诗选》200页)

5.卢照龄《战城南》:“将军出紫塞,莫顿在乌贪。”“紫塞”可与李贺《雁门太守行》“塞上燕脂凝夜紫”参看。

6.从空间划分边塞诗

边塞诗虽然主要面对的空间是广袤神秘的大西北,但从诗歌实际创作来看,又有几个点,根据这几个点又可以把这个空间分割为几个部分:一是以陇头、陇坂为点向东的空间,这是诗人进入边塞的门槛,也是第一个严酷的考验,以这一个点为中心的诗多写陇头的严寒和对故乡的思念。二是以凉州为中心,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以这一个点为中心的诗多写边塞的荒凉、苦寒,出现比较多的词语是大漠、孤烟等。第三个是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地区,当然这个地方因为广阔,又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可以再细分,这一部分比较突出异域风情。那么这样区分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一是可以对边塞诗进一步细分。二是可以统计这三个点诗歌的数量,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7.唐代诗人对岑参诗歌最看重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今天我们认为的昂扬奋发的盛唐精神?

8.是不是可以以模式来研究边塞诗,因为看岑参边塞诗是岑参两次入幕而作,其创作的心路历程是:踏上从军之路,初到陇头,诗人感受到的是离乡的思念,对从军边塞的茫然畏惧,就算是到西域,诗人描写所谓的从军豪情也很少,也就是说岑参的诗不是为表达理想,借写边塞豪情来写人生豪迈的理想,他是诗人在从军的旅程中自然地表达,这种模式与李白的边塞诗不同,李白的边塞诗基本是想象式的,主题是闺怨加人生理想。王维的又是一另种模式,前期同于李白,后来他也到边塞,但与岑参不同,他是到边塞慰问,这种心态与岑参不同。等等,这里实际上有重重的不同。

9.岑参边塞诗的创作对其后来的诗有没有影响?有没有印记?

10.试拟的论文题目:

王晶波有《陇右文化中的李白杜甫》,那我们可以拟《陇右文化中的高适、岑参》,《河西文化中的高适、岑参》,还有可以把“河西文化”与“陇右文化”作一比较辨析。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第二篇:文学读书笔记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时绘画的嘉年华。无知的人总是薄情。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不幸的童年,使人性尖锐。

拜伦说:我一早醒来,一夜成名,成为诗台上的拿破仑。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达则济穷,穷则独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济慈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司汤达到墓志铭--------活过、写过、爱过。

他像一座远远的山,不一定去爬,看到他在,我就心安。(说莫扎特)不要怕重复,再说一遍,再说一遍,你爱我!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失散或就别的亲友又在一起了,总是夜晚,总是壁炉柴火熊熊然,总是蜡烛,热茶,大家围着那张不大不小的圆桌,你看我,我看你,往事如烟,人生似梦,昔在,今在,永在。---狄更斯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爱情是一门失传的学问。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去破坏它。

欣赏艺术需要本钱-----天性、学问------没看懂的东西是没有本钱。童年的朋友像童年的衣服,长大就穿不上了。----查尔斯--烂姆

最好的东西总是说使人快乐而忧伤。魏晋人夜听人吹笛,曰:奈何奈何? 读书如交友。读万卷书,朋友总有千个把,但刎颈之交,不过十来人。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卡莱尔 打开窗户吧,让我们透一口气!---卡莱尔

一个人要成熟、成长、成功,其过程应该是不自觉、半自觉、自觉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人要从凡人做起,也要学会做观众。历史是更伟大的圣经。

个人的青春是不自觉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浪漫主义是自觉的青春。---定义浪漫主义 人有那么一种心理,痛悔,内疚等待,放在心里深思即可。一出声就俗了,就要别人听见-----就居心不良,人妖博得同情、叫好,那就是犯罪的继续。

文学史不许人拿来做忏悔用的。忏悔是无声无形的,从此改过了,才是忏悔,否则就是,至少是装腔作势。

要忏悔,不要忏悔录。

(评忏悔录)作为一个有心性的男子,人生的快乐无非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巴尔扎克,他的整个人为文学占有,被作品吸干。福楼拜的父亲说医生,反对其从事文学创作。

父子对话。父:你学了最无用的东西;子:脾脏有什么用?但割去脾脏,人就死了。旅行,走到室外,有钱的旅行和无钱的流浪。

别那么专心文学,至志学问。换换地方,换换活动,弄些情妇,随笔你。蜡烛不应该点两头,然而你却要点点这头,又点点那头。-----乔治--桑

福楼拜死,学生莫泊桑说:终于,这次他倒下了。文学杀死了他,正如爱情杀死了一个情人。天才就是坚持不懈的意思----布丰 人之所以要写诗,就是为了表白人格。

现在是什么时刻?他们会说,沉醉的时刻,快去沉醉于诗,沉醉于美,沉醉于酒。读波德莱尔,不会吸鸦片,也够沉醉。

香水用完,闻闻还香,神给狗闻,狗大哥喷嚏,走掉。

如果你愿意,那么一起走。如果不愿跟随,那我一个人走。---魏尔伦 艺术不必清晰,不必理论,不必要机智,而必须要音乐。---魏尔伦 他对兰波一往情深,而兰波是一匹野马,不回头。

我爱的物、事、人,是不太提到。我爱音乐,不太听的。我爱某人,不太去看他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他,我一定远远避开他。----兰波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就是悲观。悲观主义是一个态度,是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得不到快乐,很快乐,这就是悲观主义。一切都无可奈何,难过的,但是透彻。

谁有一个心,心里有爱,就被弄得半死不活------海涅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在次之,做观众。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个人的作品不要随文学大流,大流总是庸俗。求知欲、好奇心、审美力,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特质。

人类要自救,只有了解自己、认识他人,求知、好奇、审美,是必要的态度。做到人群当中不可更替的一员------纪德 我是我奇异的诗句的奴隶----季娜依达--吉皮乌斯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易经

我爱耶稣。但叫我穿上黑袍去传道授不愿意的------爱默生 文学艺术在极权下成了丫头,一遍歌功颂德,一遍长期愚民 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的诗----芥川龙之芥

既是思想家,何必去找马。

艺术家是飞蛾,扑向美的火,烧死。一个人要有一个方向,中途可以有种种走法,但方向不能乱变。爱情的小舟撞在礁石上,沉没了。

我要是温柔起来,像一朵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

文学,表达我们生命的奥秘,赋予我们存在的真实感,以完成我们精神的业绩。------波德莱尔。

一个没有文化的富国,等于肥胖的白痴。

显示是永久的一环------我年轻的时候不看报,唯美,空灵,抽象,很长一段时间如此,不好的,不行的。一定要有土壤,不然生命就没有了,味道没有了。

他们认为,诗不是描写社会生活,无法表现真实,只有寻求个性真实,超脱现实,刻画内心的微妙、孤独、忧郁、悲伤。

一个诗人,参加党,无论是什么党,都是愚昧的。你做了诗人,已经是入了最好的党,何必屈尊去和小党怀党厮混。

汤显祖说:智极成圣,情极成佛。

性质有在爱的前提下,是高贵的、刻骨铭心的、钻心头骨的。爱情没有性欲,是贫乏的,有了性,才能魂飞魄散、光华灿烂。

言而不尽-------赏艺术,品人生,分析世界,都要为自对象留有余地,为自己留下余地。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苏东坡 要谦逊,谦逊是一种弹性。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 死不算新鲜,生也不算奇迹------叶赛宁

他不知怎样爱自己,最后把自己杀死,我看他是自恋者的情杀案------说叶赛宁 我的头脑是清醒的,我的膝盖上软弱的------蒙田 有人形的上帝我是不信的----爱因斯坦

很多至理名言,如果心领神会,不多嘴,是蛮有道理的,然而人总归要解释。一解释,就跌价,味道就不对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尺度。你可以不按这个尺度生活,但你要知道这个尺度。

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的巨大兴奋----尼采 因为礼物太精美,使得接受的人不配-----木心

深沉的烦恼好像寂静的雾,遍布于生存的深渊,将外物、他人和我们自己搅在普遍的冷漠中。这种烦恼显示出生存的全貌-----海德格尔。

看清世界的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世界荒谬,人生痛苦。

艺术另有上帝,另有摩西。天堂的门是窄的,向来认为只有单身才能挤进去。不太好看的人,最耐看-----木心 一种思想,不是书中传来,是风中送来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教子

唐诗宋词,多少爱情,没有一篇讲“我爱你”。

破执----是解除迷障。

放弃生命的人,可以获得生命----耶稣

知识、学问,使人通达,使人平静。也有人得点知识,张牙舞爪,日夜不得安宁。走了,又回来的,特别显得珍贵。耶稣放羊,走失一只,找回来,比其他九十九只还宝贵。家禽出在大学,虎豹出在山野。

小说一定要有生活体验。

我们是太“脱离生活”了。这样说对的:有点自然,有点人,人在自然里,自然里有人----人是荤的,自然是素的,蛮好。

纪德说:不要安排快乐。

坐而思,起而行。

故乡最无情-------------《杰出公民》

好酒不能掺一点点水,好茶不能有一点点油渍。这品性,就是上帝的意思。情人化仇人,容易。情人化朋友,很难。

文学范畴,你不理会欧洲,等于在蜡烛下研究电灯。

现实生活中人来人往,找不到好朋友,书本中有。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总要用完了再走。生活中用不到,就用在精神观念上。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小。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贫乏。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信,是写给别人的日记。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纪德

对子女的好,好在心里,不要多讲。我对朋友的好,也不讲。上册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对神的崇拜是初民的精神生活。开始我为祈求,求必出声,起先喃喃,后来高声,再后来高唱,即导词。

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艺术不能完成真实,不能实际占有,只可保持距离,两相观照,你要沾惹她,她便消失了,你静着不动,她又显现。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人人知道荷马,谁读过荷马?人所崇拜的东西,常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上帝最伟大的作品:将最伟大的诗人弄瞎,使最伟大的音乐家耳聋。战争是兽性的爆发。

诗人不宜多知世事。黑格尔说:希腊式人类的永恒教师。中国的思辨,印度的参悟,希腊的酒神精神。没有足够的误解,就没有足够的知名度。

宗教总是从情理开始,弄到不合情理,逼人弄虚作假。你要人如何看你,你就如何看人。

狐狸有洞,飞鸟有窝,人子却无放枕头的地方。那杀身体的人不能杀灵魂,不要怕他们。

如来,不去不来之意,三生如来,过去,现在,未来

宗教归根到底是意识形态,是文化现象。宗教与哲学的分野,一个是信仰,一个是怀疑。宗教,稍有怀疑就被视为异端。

第三篇:读书笔记——现当代文学

读书笔记

其一

鲁迅篇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的许多作品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早在小学时就读过他的《故乡》、《社戏》、曾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自己心中的故乡和儿时的生活并不清晰,可是再当我重读这两部作品,又加上高考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时,那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使我切身体会到鲁迅先生做文时的心情了。假使我冒昧的以鲁迅先生的角度思考,我是没有回忆中的故乡的,但是我却有无数个理想中的故乡:它该是清新的,该是活泼充满生机的,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理想,在我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之后便破灭了,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嬉戏追逐的少年,它的确非常五彩,可是深蓝的天空中没有翱翔的鸟灵,圆月下没有饭后聚坐的热闹,碧绿西瓜地外牢牢树立起了栅栏,而嬉戏的少年背上压着重重的书包„„故乡,是我给了你太多的期盼吗?还是我的期盼过于理想。

现实,在我回到了故乡之后便体味到鲁迅形容他的故乡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而我的故乡又何曾不是呢?年轻人纷纷出外闯荡,留下孤弱的一家老小,哪怕在外风吹雨打,也不肯回到面朝黄土的故乡。在家的人整日守着土地,除了这些嬉戏的孩童们,还有谁会发出油然的笑声呢。少年不知愁滋味,鲁迅的少年也应当不知晓愁为何物„„在这点上大家彼此都是相同的。

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个美好的世界,而我心中所想的故乡也是个美好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来,发现美好的故乡并不存在了,这当不是故乡变了。故乡依然是如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不是异类,异类的是我们这些美化故乡的人,鲁迅以故乡为美,是因为童年美好的记忆,我以故乡为美,是久未见故乡而生的神秘期待之美。这可能都是一种自恋式的希冀,太过于主观了吧。

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品中,读过最多的当属《呐喊》小说集中,其中的多数文章都曾用心品读,如《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头发的故事》《**》《故乡》《端午节》《兔和猫》《社戏》。而其中的《故乡》、《社戏》则可谓我最喜欢的两篇鲁迅文章。虽然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乡土小说,但是由于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在老师们的推荐下也曾读过《彷徨》中《伤逝》、《祝福》、《孤独者》,还有《故事新编》中的《采薇》、《铸剑》,还有不得不说的《朝花夕拾》,因为这是一本鲁迅先生唯一的回忆散文集,我比较喜欢里面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然还有鲁迅其他的杂文、诗歌,细细一数发现,原来不经意间,也曾不少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可见鲁迅先生对后世的影响该有多深呐!

其二

散文篇

我读过的散文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新”,郁达夫先生的作品则给我的感觉是“真”,冰心的散文让人觉得“美”„„当然都是个人之言,尚待斟酌。

读过的第一篇朱自清散文就是课文《背影》,当时也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个学习这篇课文的同学,也曾作为公开课教师必讲的一堂课,所以文中描写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不停叮嘱的话语都让人历历难忘。第二篇则当是《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多美的语句啊,现在重新读来,都觉得身心为之清爽,怪不得当年我们要熟背这篇名作,它的确是写春景描摹的范本。朱自清的散文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漂亮”、“缜密”,的确读朱自

清先生的散文,不像是在读文,而像是品画,一幅美丽、形象逼真、妙景横生的写意画。朱自清先生其他的散文,大多数都是在高中之后读过的了,如《荷塘月色》。

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却是我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品读的,可能在以前一味的听从师教,私自把郁达夫先生从自己的视野中剔除了,这该是多么的不明智的做法。据说郁达夫先生在早期创作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可是我却仅仅读过其中两篇《故国的秋》、《北平的四季》,更多的还是读过郁达夫先生的短篇小说:《沉沦》、《出奔》、《迟桂花》《她是一个弱女子》、《春风沉醉的晚上》。读郁达夫先生的散文,莫过于感受到颓废之美,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情调,比如《故都的秋》,光从名字来看,故都给人一种旧地重游的眷恋、惆怅的思绪之情,而更与“秋”放在了一起,无不从伊始就开始陷入感伤的阴影之中,再往下读的时候,才开始领略到这篇文章的感情之浓厚,意味之隽永,文辞之优美。而郁达夫先生的小说,读过之后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这样的作品在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无怪乎初中课本难以寻觅郁先生的作品。《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她是一个弱女子》中郑秀岳的境遇描写;《迟桂花》中“老郁”内心思想的斗争,这些胆直率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的描写,是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纳的。所以这些作品即使在当今也是难以向青少年推荐的,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透过郁达夫先生直白的描述背后所透出的对人性真挚的表露,他所写的完全是正常人的心理,只是没有一个正统作家敢于如此赤裸的表述出来,这大概是因为郁达夫先生崇尚“写作的自我表现”,是追求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他并不掩饰的表露自己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并且将自己的精神苦闷融入文章中,所以在我认为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真”。

世纪老人冰心的作品曾出现在小学课本上,如《小桔灯》、《寄小读者》,而真正长大后读过的则寥寥无几,于是赶紧借来一本《冰心文集》,以补充自己对冰心作品的欠缺,其中有一篇《离家的一年》,虽然不是冰心很出名的一篇小说,但是内容很平凡,细节也比较感人,让人读后多少有点深切的体会,毕竟大家都在离家的状态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要离开家人,独自在外学习。孤独、无助让他想念自己的小姐姐,想念那一起打闹的日子。当他要离开的日子到来,小姐姐为他织了双绒袜子,还带他出去玩,反倒更引起他的伤心。此时他倒是希望小姐姐能跟他打上一架,或是家里人都不理他,他也不至于落到这么伤心,看了这句话,每个有过离家经历的人都会被这点所打动吧!

其三 小说篇

小说自来就是我最爱的文学体裁之一,我喜欢小说是因为它的可读性高,故事性强,但是真正的长篇小说,我却是经常望而却步,读小说,还是短篇来的上口啊。

这个阶段的小说,我主要读过沈从文、老舍等人的作品。沈从文最出名的作品就是《边城》,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100部作品。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如余秋雨、王蒙、王晓明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整部小说读完心内有中怅然难疏的感觉,自己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也为翠翠与大佬、二佬之间的爱情纠葛而烦心,总是想能等待着奇迹的出现能够使有情人得成眷属,有爱人能得善终,但是到最后沈从文先生给了众人一个大大的问号:善良的爷爷在雷雨中死去,大佬溺水而死,傩送下桃源再未回来,而可怜的翠翠只好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心爱的傩送归来,也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

这无疑是一部爱情悲剧,作品看似轻松酣畅,却暗含了幽幽的凝重,沈从文先生通过《边城》展示给读者的湘西世界和谐、纯净的自然形态,展现出一个诗意的社会,当然也是最能吸引我的地方所在。

看过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家的猫》、《我这一辈子》、《柳家大院》,老舍的作品文字在我认为稍微有点痞性,可能是老舍写作京味十足所造成的。《我这一辈子》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也是一个人生的大悲剧。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当然我也曾从老舍的其他创作,如剧本《茶馆》、《龙须沟》中领略过作者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的创作风格

其四 其他篇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都曾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原因无他,唯电视是尔矣,当初因为没有空闲看电视,只好慕名借来原著小说来充饥,张恨水的小说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趣、语言的平易通畅、同时也注意读者对美的心理和欣赏习惯,作品以章回体来表现现代生活.看完《金粉世家》曾为金燕西爱上灰姑娘感动的一塌糊涂,为才子佳人的结合感到非常高兴,但如果张恨水此时收笔,估计这又是一部难以让人落泪的庸俗之作,到最后金燕西背叛了冷清秋之后,想要重拾真爱,却哪里寻得到?这时,读者才能明白爱情是没有回程票的。

至于解放区的文学作品看的比较少,而且看过的多数都是以诗歌歌剧的形式出现的,如《白毛女》、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小说中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孙犁的《荷花淀》等。

其他文学作品如张爱玲、如钱钟书。都看过他们的名篇之作,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基本看过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留情》,还看过《倾城之恋》、《半生缘》、《色•戒》。钱钟书的文章则只看过《围城》、《人•鬼•兽》。

张爱玲擅于书写细腻的情感,擅于将生活艺术化,而她笔下的主人公往往以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芸芸众生,看着他们可笑的背后的可怜,但自己却经常冷漠寡清。白流苏如此,张爱玲自身恐怕也是如此。

《围城》整个是一场炫目而又复杂的争斗剧,主人公在归国不久就接连卷入一场场争斗,虽然看不见硝烟,却又真实的存在着勾心斗角的角力,在旧社会的堡垒圈围着的人们,为了情场、名利场的利益互相争斗,小说的现实性用了一句话能概括出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完>

第四篇:读书笔记——现当代文学

读书笔记

其一鲁迅篇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的许多作品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早在小学时就读过他的《故乡》、《社戏》、曾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自己心中的故乡和儿时的生活并不清晰,可是再当我重读这两部作品,又加上高考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时,那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使我切身体会到鲁迅先生做文时的心情了。假使我冒昧的以鲁迅先生的角度思考,我是没有回忆中的故乡的,但是我却有无数个理想中的故乡:它该是清新的,该是活泼充满生机的,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理想,在我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之后便破灭了,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嬉戏追逐的少年,它的确非常五彩,可是深蓝的天空中没有翱翔的鸟灵,圆月下没有饭后聚坐的热闹,碧绿西瓜地外牢牢树立起了栅栏,而嬉戏的少年背上压着重重的书包„„故乡,是我给了你太多的期盼吗?还是我的期盼过于理想。

现实,在我回到了故乡之后便体味到鲁迅形容他的故乡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而我的故乡又何曾不是呢?年轻人纷纷出外闯荡,留下孤弱的一家老小,哪怕在外风吹雨打,也不肯回到面朝黄土的故乡。在家的人整日守着土地,除了这些嬉戏的孩童们,还有谁会发出油然的笑声呢。少年不知愁滋味,鲁迅的少年也应当不知晓愁为何物„„在这点上大家彼此都是相同的。

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个美好的世界,而我心中所想的故乡也是个美好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来,发现美好的故乡并不存在了,这当不是故乡变了。故乡依然是如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不是异类,异类的是我们这些美化故乡的人,鲁迅以故乡为美,是因为童年美好的记忆,我以故乡为美,是久未见故乡而生的神秘期待之美。这可能都是一种自恋式的希冀,太过于主观了吧。

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品中,读过最多的当属《呐喊》小说集中,其中的多数文章都曾用心品读,如《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头发的故事》《**》《故乡》《端午节》《兔和猫》《社戏》。而其中的《故乡》、《社戏》则可谓我最喜欢的两篇鲁迅文章。虽然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乡土小说,但是由于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在老师们的推荐下也曾读过《彷徨》中《伤逝》、《祝福》、《孤独者》,还有《故事新编》中的《采薇》、《铸剑》,还有不得不说的《朝花夕拾》,因为这是一本鲁迅先生唯一的回忆散文集,我比较喜欢里面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然还有鲁迅其他的杂文、诗歌,细细一数发现,原来不经意间,也曾不少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可见鲁迅先生对后世的影响该有多深呐!

其二散文篇

我读过的散文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新”,郁达夫先生的作品则给我的感觉是“真”,冰心的散文让人觉得“美”„„当然都是个人之言,尚待斟酌。

读过的第一篇朱自清散文就是课文《背影》,当时也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个学习这篇课文的同学,也曾作为公开课教师必讲的一堂课,所以文中描写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不停叮嘱的话语都让人历历难忘。第二篇则当是《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第五篇:法国著名文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高老头》陈贵文《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论文把它比作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全景画,形象的展示了作家的文学艺术才能,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剖析了作品的成就,并为之感慨.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即他确实如巴尔扎克所说,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他笨头笨脑地来到伏盖公寓时,伏盖太太觉得他是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诚态度施加在他的女儿身上;他对她俩的感情,他自己也认为几乎带有动物性的:“我喜爱拖她们上路的马,我愿意变成偎依在她们膝上的小狗。”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有情欲的父爱”,于是,他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然而,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他的两个女儿从未爱过他。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克在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他不仅是书中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观察者和见证人。可以说,他是作者本人的影子。先从家庭背景来看。巴尔扎克也有两个妹妹,萝尔和阿加特;如同拉斯蒂涅克,巴尔扎克也少年贫穷,是全家的希望所在。他自幼就心怀大志,初到巴黎也是学法律的。他也生性敏感、善良,最后完成了巴黎的启蒙教育,踏上了征服巴黎的征途。

小说本身就是拉斯蒂涅克认识社会及处世决窍和准则的过程。他初到巴黎是一个单纯善良的青年,但不久便发现,在“巴黎文明的战场上”,他需要更有力的武器。投降与反抗经过多次较量之后,他终于选择了一条在他看来是最有把握的道路:高攀一位贵妇。后来,高老头入土完成了他的人格,人间的自私、无情和虚伪使他淌干了最后一滴眼泪,从此,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他向上爬了。总的说,拉斯蒂涅克是用行动往上爬的人,而高老头则是在忍受中解体的人。

伏脱冷亦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与拉斯蒂涅克不同,在小说开始之际已经定型,只是随着情节展开进一步暴露罢了。他与拉斯蒂涅克的谈话成了我们认识这个神秘人物的钥匙。他认为世界是丑陋的,社会是腐朽的,人间是可憎的,因而,反叛是合情合理的。他本人的欲望就是找到一个弟子,造就他,让他向社会开战。“啊!”他对欧也纳说道,“倘若您愿意做我的学生,我将使您得到一切。”伏脱冷超越一切社会准则,置“善”“恶”于不顾,他是罪恶精灵,魔鬼天使。说到底,伏脱冷多少也有点儿巴尔扎克本人的影子,如伏脱冷野心勃勃,蔑视法律和庸人;对年轻人善于说教,对女人总爱另眼相看。特别是,他有坚强的意志,幻想得到权力,既爱享乐又要当强者,这些不都有点像作者本人么。

上述三人物成了全书的主线。最初出场的是高老头,但他的悲剧需要一个见证人,即拉斯蒂涅克。读者是通过拉的眼睛了解全部故事的。高老头后来欣然把女儿苔尔费纳送给拉做情妇,开始在精神上把年轻人看成是自己的儿子,称他为“我的孩子”,拉则称高为“我的高里奥爸爸”。但应该说,真正对拉完成理性化教育的则是伏脱冷。作者也是借助伏脱冷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许多充满哲理的见解。他爱拉,处处保护他,称他为“我的孩子”、“我的宝贝”,但同时教唆他干坏事,甚至教他用暗杀方法,让维克多莉娜取得遗产,然后再娶她为妻。有趣的是,拉斯蒂涅克高出其师一筹,他不像伏脱冷从“外部强攻”,而是更狡猾更 1

精细,他渗透进上流社会,从内部进攻,从而征服它。

读书笔记:《国王的演讲》《国王的演讲》读书笔记,乍看之下这仿佛是一个励志故事,当然,这么认为也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患有语言障碍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国家的紧迫情势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积极去改变,最终逃出了缺陷的阴影,而终于让那些质疑、担忧、讥讽等等的公众舆论烟消云散,最终也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国王。

这个故事的励志意义另一部分也因另一个人物的所为所对比升华:George的兄弟

Edward,本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应当的继承人,却因人生际遇和风流个性,逐渐的放弃了对王位的追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赋如果不为后天善用,也会逐渐被磨灭,被荒废;而对于George来说,一个对于王位继承者来说相当有阻碍的缺陷,如果有心去改变、不停的尝试,最终也会得到纠正,获得真正的自信。

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为了讲述伟大王与民、医与患无差别友情的故事,语言治疗师洛格和王室继承人George齐心战胜“顽疾”,两个人一同为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奋斗。当然,这个“顽疾”不同于表面上那样简单,仅仅是“口吃”或者“发音”,或是“说话是否流利”的问题。在当时的国际情势下,而在王储之中的理想继任者却沉迷风流韵事不思大体(其实对于这一点就我个人而言是否要对Edward抱否定批评态度,还是要持保留意见),而对于当时社会和国际情势动荡的情况下,一个强有力的国王,一个英明的统帅,一举一动都为人们所关注,人民希望得到希望和自信,希望看到一个能给他们安全感的王。因此George的“顽疾”,反而显得那么的引人注目,因为对于国王和重大场合而言,一场有力、有自信的完美的演讲,对于王室、国民和公众来说,都是必不可少需要的事情。所以如果George是个平常的人,或许他有口吃,或许他的发音有问题,这都没什么,他可以选择成为作家、卖笔杆子,他可以选择出卖体力来维持生计,他可以尽量避开交际、闭门闭户,这都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和别人也许都不会觉得这是多么有问题的一件事。然而他却成为一个有语言缺陷的王室继承人、国王,一个小问题也许就成为了大困难,就像Edward一样,一个花花公子其实没什么,但是因为出身背景和责任,就显得有些失大体、不成器之感,其实都是位置造就的,因为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讲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也许都在羡慕另一种生活,其实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围城,除非你可以拥有每一座城门的钥匙而可以自由进入,否则,并不要轻易羡慕或者盲目追寻另外的生活,除非你已经想得透彻,或者是你个永不思悔的人。

下载边塞文学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塞文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3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 ——第三章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1990·9 在这章里最先提到的是“诗学”,说它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旧意识,指文学批评中关于诗歌的部......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从《局外人》看存在主义生死观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08级3班 姓名: 刘湘 学号:2008041001【摘要】《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作品刻画了主人......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4五篇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 ——第四章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1990·9在这一章节中主要是对诗歌语言的符号学研究。这里它说到了“比喻”,这是用一具体的语象......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2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 ——第二章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1990·9 本章就主要谈了符号学的几个重要范畴,我就举个范畴谈谈自己的理解以及存在的问题。 首......

    边塞诗人

    盛唐边塞诗 【摘要】边塞诗是盛唐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流派,盛唐边塞诗歌在当时繁华强盛的国家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边塞诗人与诗歌,其在抒情内容、风格、艺术特点上都有着不同......

    《当代欧洲文学纵横谈》读书笔记

    斯坦默斯.梅茨达克斯.西方文学和批评多元化的兴起[j].见:刘意青主编.《当代欧洲文学纵横谈》.北京:民族出版社XX:476-484.综述:本文探讨与“文学多元化”的兴起有关的差异创新和......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第一、二讲:希腊罗马神话 希腊诸神之上,有一个更高的命运,问题:人的反抗毫无用处,既然如此,为什么希腊精神健康向上?希腊与中国的命运说,都没有勇气探......

    边塞诗词四首

    教材分析: 《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