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
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民发【20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司(局)、全国老龄办、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进一步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民政事业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对于逐步解决贵州贫困落后问题,提高贵州社会建设水平,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缩小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基本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和强化基本社会服务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着力解决制约贵州民政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改变贵州民政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推动贵州民政事业发展与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相适应、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促进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健全,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福利实现适度普惠,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深化,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指标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民政事业总体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基本民生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方便可及、功能配套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社会管理更加高效,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加扎实有力,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民政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
二、支持重点
(一)加快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针对贵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实际,继续加大对贵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力度,实现“十二五”期间低保标准年增长率不低于10%,到2015年各类社会救助的补助水平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支持贵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指导贵州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解决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缺口大、供养标准低和覆盖面窄问题,力争到2015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指导贵州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等有效衔接。
(二)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健全防灾减灾体系。针对贵州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多灾易灾特点,支持建立覆盖省、市(州)、县及部分多灾乡镇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贯通中央、省、市(州)、县四级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配备救灾专用车辆,增强自然灾害救援救助能力。加大救灾补助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全面实施农房保险制度,帮助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支持加强省减灾中心建设,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增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支持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灾害隐患严重地区和大中城市创建一批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一批示范性避难场所。支持加强防灾减灾人才和专业队伍建设,健全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建立2-3个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三)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贵州建设省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老年福利指导中心,建设和改造一批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示范性老年养护院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或日间照料中心。支持贵州推进农村社区互助养老,逐步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支持和鼓励贵州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将贵州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综合性养老示范基地,使贵州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西部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支持贵州在孤儿数量多的县建设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在市(州)、县两级逐步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提高城镇“三无”对象生活补助水平。继续在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福利制度和设施建设上对贵州给予大力支持。
(四)健全完善优抚安置体系。继续加大优抚补助资金倾斜力度,指导贵州建立健全优抚对象生活、医疗等保障机制。支持贵州加大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在乡老伤残军人、在乡“三属”人员的住房维修和建设问题。支持贵州平稳有序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加大对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安置经费的投入,完善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促进退役士兵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贵州完成散葬烈士墓搬迁、抢修保护和烈士陵园建设保护工程,创建国家级烈士陵园,加强优抚医院、光荣院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光荣院、军休所、军休中心、军供站,逐步理顺军供站产权管理体制。
(五)进一步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着眼于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国家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中,重点向贵州倾斜,支持建设一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逐步健全社区综合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帮助改善城乡社区基层组织保障条件,解决部分社区组织无办公用房、无公益性服务设施问题。针对贵州多民族文化特点,支持贵州科学布局县级殡仪服务设施,改扩建市(州)城市殡仪馆,新建少数
民族地区殡葬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开展城乡公益性墓地建设试点。指导建立惠民殡葬制度,尽可能给予补助。支持贵州逐步在市(州)、县级市、30万人口以上的县以及交通枢纽、重点旅游县市建设一批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或救助管理站。支持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建设社会组织孵化示范基地,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六)稳妥审慎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格局。根据国家政策,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求,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研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研究完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机制,率先在黔东南州开展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七)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着眼于提高贵州民政系统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指导贵州加强民政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管理,做好相关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中央财政对贵州低保信息系统重点工程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支持贵州采取省级筹集一部分,市(州)、县配套一部分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建设集社会救助、救灾减灾、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区划地名、社会事务及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对外宣传、业务管理和指导、远程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按照功能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加强民政信息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安全系统建设,不断提高民政信息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指导和支持贵州制定实施各项“十二五”规划。在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指导贵州做好衔接工作,加大项目倾斜力度。指导贵州制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三个民族自治州和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贫困山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二)支持贵州拓展民政资源。进一步加大对贵州民政
事业费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支持贵州开发、发行福利彩票新品种、新游戏,加大部本级福彩公益金支持贵州社会公益事业力度。鼓励和引导国内外慈善组织、民营资本参与贵州慈善公益事业发展。鼓励东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地区民政事业,形成区域间协调互动、共同发展新局面。
(三)支持贵州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民政人才工程,将贵州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国规划体系给予大力支持。支持贵州加强民政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开展民政干部、民政专业技术人才、民政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培训,为推动贵州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四)建立健全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民政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民政厅协调协作机制,加强对各项支持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绩效评估和跟踪分析,及时研究解决贵州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支持贵州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把民政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确保基层民政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能力服务。
民政部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第二篇:民政部出台支持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意见
民政部出台支持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意见
贵州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5月24日 来源: 贵州日报
本报讯 5月23日,记者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日前国家民政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意见》围绕贯彻国发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支持重点和保障措施。
《意见》的总体要求是:着力解决制约贵州民政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改变贵州民政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推动贵州民政事业发展与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相适应、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到2015年贵州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指标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意见》明确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重点为:加快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健全完善优抚安置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稳妥审慎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格局;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
《意见》还着重强调,在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加大对贵州项目倾斜力度。指导贵州制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三个民族自治州和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贫困山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支持贵州开发、发行福利彩票新品种、新游戏;将贵州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国规划体系给予大力支持,支持贵州加强民政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民政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民政厅协调协作机制,加强对各项支持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绩效评估和跟踪分析,及时研究解决贵州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支持和促进贵州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张 健)
第三篇:立足民政职能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立足民政职能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围绕落实 《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简称“两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妇女儿童基本生活权益。在城市,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妇女儿童纳入城市低保。实行分类施保,对重病、重残、孤老、双下岗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妇女儿童,适当增加救助金额,提高救助标准,增强救助实效。在农村,不断健全完善农村低保、特困户救济、灾民救济卡、农村五保等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开展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较好地缓解了困难妇女儿童的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省慈善总会自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13亿多元,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夕阳扶老、朝阳助学、情暖万家、爱心助残等十大慈善救助项目,受助困难群众达120余万人,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二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水平。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办各类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实施了“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全省各级共投入资金18.5亿元,建成“星光老年之家”项目2066个;实施“双百工程”,建设改造100个高标准乡镇敬老院和100个县级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启动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已为380名0-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实施了手术矫治和康复。
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妇女参与基层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在基层自治、民主选举的框架内,积极鼓励和引导妇女参加民主选举,努力提高妇女在村(居)民委员会中的比例,加大对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切实维护妇女的民主权益,确保了选举依法有序进行。
四是不断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规范化,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在全开展了婚姻登记员业务培训、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规范了登记程序,提高了服务水平。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科普知识,引导新婚夫妇优生优育,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
五是依法开展收养登记,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收养法》,省民政厅协调公安、司法等五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格依法做好收养登记
和出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部门职责,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设立了收养登记固定场所,配备了专职登记人员,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提高收养登记质量,较好地维护了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关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长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
见》
为推进长春市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6月1日,长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长发[2011]2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全文共分七个方面、二十一条。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改善城乡残疾人住房条件、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完善残疾人工作领导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创新和突破。
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方面,明确提出对低保边缘户重度残疾人给予生活补助。对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对符合城镇“三无”条件的残疾人,依个人意愿或需要纳入集中供养。建立城区“三无一靠”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
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方面,明确提出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给予政策优惠,对所有参保残疾人给予缴费补贴,对重度残疾人代缴全部或部分最低标准保险费,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提高代缴的档次。
在改善城乡残疾人住房条件方面要求在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对被拆迁住房的残疾人发放拆迁临时安置补助费和住宅房屋用于经营活动的一次性补助费时,对贫困残疾人要比规定标准提高20%。
在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方面明确提出,整合全市资源,对聋儿、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唇腭裂儿童、贫困重度精神病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专项救助行动。对先天性残疾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享受缴费补贴。
在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方面明确规定,从事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教师、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特殊教育津贴标准不低于本人基本工资的25%。
在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方面明确提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按照不低于民办公助养老服务机构的标准给予政府补贴。
在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方面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无障碍建设。公共交通工具和车站要配置无障碍设施,标明残疾人专用座椅。实行无障碍设计和施工责任追究制,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规划审查、设计审批和施工验收等重要关口,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切实管理和维护好无障碍设施。电视节目要配有文字提示和手语。
在完善残疾人工作领导机制方面明确要求政府分管领导不是同级党委常委的,党委应当安排一名常委联系残联工作。各级政府对残联承办的社会事务和专业服务项目要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残工委成员
单位以及相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为残疾人工作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在加大财政投入方面规定,慈善“双日捐”资金应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鼓励对残疾人事业捐赠。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残疾人事业的捐赠,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个人通过社会团体向残疾人事业的捐赠支出,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利用捐赠资金实施的助残公益慈善项目,财政根据慈善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工作经费。
在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要求加强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乡镇(街道)残联设在编的专职理事长主持日常工作,同时要从主席团委员中选聘一名优秀残疾人担任专职委员,协助理事长开展工作。村(社区)要成立残协,残协主席由村(社区)负责人兼任,同时要从残协委员中选聘一名残疾人作为专职委员,协助村(社区)残协主席开展工作。
第五篇: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老城区发展
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老城区发展
昨天下午,市长陈宝根调研新城区特色街区建设情况。他表示,要尽快启动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城东板块”崛起。同时要积极扶持老城区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市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政府秘书长张建政陪同调研。
昨天下午,陈宝根一行沿华清路、万寿路等路段,察看了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项目,详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随后,陈宝根一行来到金康路茶文化一条街,察看店铺经营情况,考察茶叶包装等经营项目,并参观了西安茶叶批发市场。据了解,金康路茶文化一条街聚集了茶叶经营户1000余家,经营面积6.3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10亿元,提供了就业岗位1万多个,形成了以茶叶、茶具、茶艺、雕刻等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街区,成为西北最大的茶叶销售中心。最后,陈宝根一行还实地检查了解放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进展情况。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陈宝根听取了新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特色街区建设情况的汇报。近年来,新城区着力打造市场定位清晰,商业与文化、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特色街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了经济承载能力,目前已建成解放路综合商业街、金康路茶文化一条街等12条特色街区。今年全区重点项目123个,总投资大约1123亿元。截至5月底,全区重点项目开工率为85%,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陈宝根表示,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正式启动前,该地区不再审批新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快编制规划,破解资金平衡、组织实施等综合开发中的难题,力争项目尽快启动;金康路茶文化一条街已形成产业规模,发挥了西安物流集散地的作用,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下一步街区改造要在规划指导下对周边地区进行改造升级;八府庄园及杨家村综合改造项目、炭市街—南新街项目要积极稳妥做好拆迁工作,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城区上半年经济发展平稳,实现了“开门红”。陈宝根肯定了新城区取得的成绩。他说,新城区在抓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毫不放松,城区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新的气象,焕发出新的生机。陈宝根表示,几十年来新城区等老城区在展示西安形象,为西安发展提供财力,解决西安发展基础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针对当前老城区资源不多,社会事业负担重的问题,我市将在政策、资金方面适当倾斜,积极扶持新城区等三个老城区发展,确保老城区在西安整体发展中不掉队、上水平。陈宝根强调,新城区政府抓发展的势头不能放松,要围绕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城市居民两方面作好服务,为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市级相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结合自身职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配合支持新城区等老城区发展